(共19张PPT)
第三章 光和眼睛
3.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泰
夯实基础
水滴石穿,全面过关
知识点1光的折射
1.在古书《史记》和《梦溪笔谈》中都有关于海市蜃楼
的记载,这种现象是由于光的:
折射形成的。
2.如图所示,点光源S发出的光照到水中P点的3
条光路中,只有光路SO,P
是正确的。
第2题图
3.下列光现象中,与“潭清疑水浅”现象形成的原理
相似的是
D
A.山的倒影
B.小孔成像
C.手影
D.水中“折筷”
知识点2光的折射规律及应用
4.太阳光穿过
不均匀
的大气层时,由于折射方
向向地面偏折,早晨我们看到的初升的太阳的位
置比它的实际位置高(选填“高”或“低”)。
5.如图所示,一束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到达杯底,
这是光的:
折射现象;若杯中的水位逐渐下
降,则光在杯底形成的光斑将会向右(选填
“左”或“右”)移动。
第5题图
6.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入射角为30°,则折
射角可能是
D
A.0°
B.15
C.30°
D.50°
B
能力提升
规律方法,技巧点拨
7.一条大鱼准备跃出水面捕捉蜻蜓,如图所示的是
水中大鱼看到蜻蜓所在位置的三条光路图,则大
鱼应该选择C(选填“A”“B”或“C”)路线跃
起才有机会捕获蜻蜓。
第7题图
8.某同学在进入泳池前以为池水很浅,踩下去后却
有一种“踏空”的感觉,即水的实际深度要比看上
去的深(选填“深”或“浅”)一些,原因是光
从水
(选填“水”或“空气”)中斜射入
空气(选填“水”或“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
现象。
9.如图所示,两块完全相同的长方体玻璃砖相互垂
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一束单色光从左侧水平射
入左侧玻璃砖后,从右侧玻璃砖射出,则出射光
线与入射光线·
平行(选填“垂直”“平行
为
或“相交”),原因是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的入
射角等于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的折射角
第9题图
10.甲在岸上,乙潜入清澈的水中,二人互相对看,
甲、乙看到对方的头部位置是
(
A
A.与实际位置比较,甲看乙高,乙看甲高
B.与实际位置比较,甲看乙低,乙看甲低
C.与实际位置比较,甲看乙低,乙看甲高
D.与实际位置比较,甲看乙高,乙看甲低
空气
空气
水
水
A
B
空气
空气
水
水
C
D
12.如图所示,两块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玻璃砖A
和B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斜边平行且相距一
定的距离。一束光线从空气中垂直于玻璃砖A
的直角边射人,从玻璃砖B的直角边射出,射出
后的位置和方向可能是图中的
(
B
0
d
第12题图
A.光线aB.光线b
C.光线c
D.光线d(共21张PPT)
第三章 光和眼睛
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第1课时
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泰
④
夯实基础
水滴石穿,全面过关
知识点1平面镜成像规律
1.在水平桌面上有一块厚玻璃板,玻璃板上放着一
枚硬币,硬币和它的虚像大约相距10mm,则玻
璃板的厚度大约是5mm
2.站在平面镜前2m处的小明在平面镜中所成的
像是正立、等大的虚(选填“实”或“虚”)像,
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
m
3.生活中有许多镜面是平面镜。下列不是平面镜
的是
(D)
A.平静的水面
B.玻璃镜
C.光滑的金属器具表面
D.光滑的墙面
4.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
A.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B.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C.物体越面镜,物体所成的像越大
D.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知识点2实像与虚像
5.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观察到“实像”和“虚像”,它
们的区别是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
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实像可
以用光屏承接,而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6.能被眼睛看见但不能在屏幕上呈现的像叫作
虚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物体发出的光线经
平面镜
反射后,反射光线的
反向延长线
会聚而成,因此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7.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实像不可能与物体是等大的
B.实像一定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虚像在成像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
D.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
能力提升
规律方法,技巧点拨
8.一只小鸟在离湖面10m的上空飞行,若湖深为
5m,则小鸟在湖里所成的像与它的距离是20m。
小鸟在湖里所成的像是由光的
反射
(选填
“反射”或“色散”)形成的虚(选填“虚”或
“实”)像。
9.舞蹈演员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她到镜面的
距离是0.5m,侧她在平面镜中的像是(D
A.实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1m
B.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1m
C.实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0.5m
D.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0.5m
10.关于“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A.实验中所成的像可用光屏承接
B.实验中所成像的大小会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
改变
C.该实验需要选择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
D.多次进行实验,主要是为了减小测量误差
11.如图所示的是一张令人惊讶的照片,茶色玻
璃板后面有一支蜡烛,它竟然能在水中燃烧!
关于该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第11题图
A.形成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B.水是虚像,烛焰是实物
C.烛焰是虚像,水是实物
D.将茶色玻璃板换成平面镜也能拍出这样的
照片(共17张PPT)
第三章 光和眼睛
3.2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第1课时
光的反射现象 光的反射规律
泰
A
夯实基础
水滴石穿,全面过关
知识点1光的反射
1.“白头一老子,骑驴去饮水。岸上蹄踏蹄,水中嘴
对嘴。”其中的“水中嘴对嘴”是光的反射(选
填“直线传播”或“反射”)现象。
2.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A.波光粼粼
B.立竿见影
C.打靶射击
D.日食
知识点2光的反射规律
3.一束光垂直射到镜面上,入射角是0°;若镜
面转过3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
是
60°
4.根据图中的反射光线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并标
出入射角的度数。
40°
50°
第4题图
5.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老师把一块平面镜CD
竖直放在讲台上,坐在A点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
看到坐在B点的乙同学,如图所示。在这一现象
中,反射角是
(C)
C
4
--N
B
D
第5题图
A.∠1
B.∠2
C.∠3
D.∠4
能力提升
规律方法,技巧点拨
6.如图示的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
通过实验归纳得到结论。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人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3)∠B
=∠,这就是光的反射规律。
N
第6题图
7.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A)
A.反射角是60°
B.入射角是30
C.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
D.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不变
30°
第7题图
8.自行车尾灯能将照射过来的光向原方向反射回
去。下列光路中正确的是
(A)
777777777
7777777
A
B
777777777
77777777
D
9.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水平放
置,白纸板要
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图中反
射角的度数是45°:能不能因此得出反射光
线和入射光线总是垂直的结论?
不能(选填
“能”或“不能”)。
B
第9题图
10.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反射
光线反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的位置来判断液面
的高低的。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液面的夹角
为40°,则反射角的大小是50°;当液面下降
(选填“上升”或“下降”)时,光电屏上的光斑S
将向右移动。
光电屏
55551513333
S
40°
液面
第10题图
11.如图所示的是小科做“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
验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E
F
E
N
F
45
M
M
甲
乙
丙
第11题图
A.图甲中应选用光滑的硬纸板
B.图甲中∠EOM是入射角
C.图乙中反射光不存在
D.图甲、图丙中的现象说明光路是可逆的(共21张PPT)
第三章 光和眼睛
滚动训练 (3.1~3.3)
泰
一、填空题(第7小题6分,其余每空2分,共38)
1.小明看到闪电后2s才听到雷声,是因为声音的传
播速度比光速慢,打雷处距离小明
680
mo
(光传播的时间忽略不计,声音的传播速度为
340m/s)
2.“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是晚唐诗人
高骈《山亭夏日》中的诗句,描写了酷夏特有的情
趣,并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从物理学的角度
分析,诗句中“浓阴”的形成说明了光是沿直线
传播的;而“楼台倒影”则是
光的反射
现
象,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3.小丽站在平面镜前1.5m处观察自己在平面镜
中的像,平面镜中的像是)
虚像
(选填“虚像
或“实像”),像到小丽的距离是3
m。在小丽
向平面镜靠近的过程中,像的大小不变
(选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找来
两枚完全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
大小关系: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应该选择
玻璃
来代替平面镜: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
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还应准备的器材
是光屏
5.小明同学身高165c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
2m处,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的高度
等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65cm;小明向
平面镜走近0.5m,则他与平面镜中的像之间的
距离是3m;小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
针如图所示,由此可知,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
7:25
第5题图
6.我国古籍《准南万毕术》中记载:“取大镜高悬,置
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这是利用
平面镜
成像
的原理来观察周围的景物的。光由空气
7.(1)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中作出入射光线A0并
标出入射角。
(2)如图乙所示,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根
据平面镜中的像A'B'画出物体AB。
甲
第7题图
二、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8.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A.黑板
B.课本
C.火把
D.月亮
9.关于光的色散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A.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B.色散现象表明,白光是复色光
C.单色光通过三棱镜时,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
D.单色光通过三棱镜时,不会发生色散
10.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些成语包含了大量的自
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象能
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
A.一叶障目
B.立竿见影
C.镜花水月
D.形影不离(共21张PPT)
第三章 光和眼睛
滚动训练 (3.4~3.6)
泰
一、填空题(第6小题10分,其余每空2分,共36分)
1.岸上的人觉得水中的游泳运动员“腿变短了”,这
是光的
折射现象,此现象说明光从水中斜射
人空气中时,折射光线
远离(选填“靠近”或
“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选填“大于”或
“小于”)入射角。
2.烈日下,汽车玻璃窗上的小水珠应尽快擦干,否
侧阳光经过小水珠后会聚到一点,使该点位置上
的温度升高,可能导致火灾。这是由于小水珠相
当于一个
凸透镜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
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
3.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气两种介质的分界
面AB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其中折射光
线是图中的
OG,折射角的大小为
45°,分
界面AB的
右
(选填“左”或“右”)侧是空气。
A
30
D
60°
E
B
第3题图
4.同学们在讨论“如何在野外生存”的问题时提出:
在野外没有打火机,怎么生火取暖呢?一位同学
想出了一个“削冰取火”的办法。“削冰”就是把
冰制成
凸透
镜,“取火”时应把要点燃的物体
放在焦点位置,这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有
会聚
作用。
5.如图所示,把点燃的蜡烛及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
固定在光具座上。若要在光屏上承接到烛焰
倒立
(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清晰实
像,则需将光屏向;
右(选填“左”或“右”)移
动。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烛焰在光屏上成的
像会向上(选填“上”或“下”)动移动。
1020304050
6070
8090100cm
第5题图
6.(1)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其折射光线如
图甲所示。请在图中作出此光线的入射光线(注
意标出法线)。
(2)如图乙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光线经过凹透镜
后的光路图(F为焦点)。
空气
甲
乙
第6题图
二、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7.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入射角为60°,则折射
角可能
B
A.等于0°
B.小于60°
C.等于60°
D.大于60°
8.要使光线经过某一个光学元件后发生如图所示的
偏折,可供选用的光学元件有:①平面镜:②凸透
镜:③凹透镜。能达成该目标的光学元件是
D
第8题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23
9.如图所示,一盏探照灯的灯光射向水池,在没有
水的池底C处形成一个光斑。在逐步注水的过
程中,B处的人看到池底的光斑会
B
第9题图
A.在原地不动
B.先向左移再向右移
C.向左移动
D.向右移动(共20张PPT)
第三章 光和眼睛
3.5 奇妙的透镜
泰
囚
夯实基础
水滴石穿,全面过关
知识点1判断透镜的类型
1.如图所示,属于凹透镜的是
C
2
3
5
6
第1题图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6
D.②④⑤⑥
知识点2透镜对光的作用
2.透镜是利用光的
折射
现象制成的。凸透镜
对光线有
会聚
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
发散作用。
3.在森林游玩时,不能随意丢弃透明塑料瓶,原因是
下雨时,塑料瓶子中进了水,相当于凸透镜
对太阳光线有
会聚
(选填“会聚”或“发散”)
作用,容易引起火灾。
4.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A)
●
A
B
G
D
知识点3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5.某同学把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白
纸放在它的另一侧,适当调整位置后,在白纸上
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经过测量得出光斑
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20cm,则该凸透镜的焦
距为
20
cmo
光都一定会聚在焦点
B.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焦点,凸透镜有实焦点,
凹透镜有虚焦点
C.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
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一定经过
焦点
能力提升
规律方法,技巧点找
7.如图所示,两束光线经过一个透镜后相交于主光
轴上的A点,取走透镜后,光线相交于B点,则该
透镜为
凹透镜(选填“凸透镜”或“凹透
镜”)。由此说明,能把光线会聚于一点的透镜
不一定(选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
是凸透镜。
A
B
第7题图
8.如图所示,把一个凸透镜放在平面镜前,当用眼
睛观察平面镜时,看到光线是从M点发散开来
的,则光束会聚处和M点的距离是0.6m,该
凸透镜的焦距是0.2
mo
'M
0.5m
0.3m
第8题图
9.如图所示,请在图中根据入射光线画出相对应的
折射光线。
第9题图
10.如图所示,请将通过凹透镜的两条光线的光路
图补充完整。(其中一条光线指向凹透镜右侧
虚焦点,另一条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第10题图
11.如图所示的是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
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该镜片是
(A)
第11题图
A.凹透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凸面镜
12.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
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
的距离为Lo。若在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
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C
第12题图
A.一定大于L0
B.一定等于Lo
C.一定小于Lo
D.可能小于Lo,也可能大于Lo(共17张PPT)
第三章 光和眼睛
3.2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第2课时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光反射的应用
泰
夯实基础
水滴石穿,全面过关
知识点1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1.黑板用久了会产生“反光”现象,看不清楚字,这
是因为黑板发生
镜面反射
的光线比粉笔字
发生漫反射
的光线强
(选填“强”或
“弱”)。
2.看电影时,人们在电影院里的各个座位上都能
看到银幕上的画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银幕向各个方向都发出了光线
B.光线在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C.光线在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D.光线能够透过银幕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光照射到书本、衣服上时将发生漫反射
B.当入射光线彼此平行时,经漫反射后的光线将
彼此不平行,所以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电影屏幕对光的反射是镜面反射
D.只有光照射到物体上发生镜面反射时,我们才
能看清被照射的物体
知识点2光反射的应用
4.同学们在考场里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监考老师在
黑板上所写的“本堂考试科目:XX;考试时间:
XX”等提示语,这是因为光发生了漫反射;
光污染是由于光的
镜面反射引起的。
5.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花园里盛开的鲜花,这是
由于光线在鲜花表面
D
A.发生了镜面反射
B.发生了漫反射
C.沿直线传播
D.被吸收
6.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也带来了很多
困扰,即光污染。下列实例中会造成光污染的是
D
A.用护眼台灯读书
B.建筑物表面的装饰物不要太过光滑
C.汽车车窗玻璃上贴防晒膜
D.开汽车时,乱开远光灯
B
能力提升
规律方法,技巧点拨
7.生活处处有物理。雨后夜晚,道路湿滑,月光照到
地面上,发生漫反射:月光照到水面上,发生
镜面反射。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镜面
反射的光正好进入到我们的眼睛,所以我们看到
的亮处是水面。(均选填“镜面”或“漫”)
8.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
这是光在黑板上发生漫(选填“漫”或“镜
面”)反射的缘故:个别同学被前方的高个子同
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光在均匀
的介质中沿
直线传播的缘故。
9.如图所示的是一束平行光照在反射面上发生反
射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第9题图
A.这是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这是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这是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这是镜面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共20张PPT)
第三章 光和眼睛
章末复习
泰
7
知识清单
核心要点,各个击破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的直线传播
光源:能够自行发光
的物体叫作光源,如
太阳、恒星、点燃的蜡烛、开亮的电灯、闪电等。
条件:光在
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举例: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
应用:站队看齐、射击瞄准、小孔成像等。
2.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光速约为3.0×108m/s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光在两种介质分界面上改变
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介质中的现象。
2.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
反射光线
和入射光线
分别位于法
线两侧。
(3)反射角
等于入射角。
3.光路的可逆性: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可逆
的。
三、平面镜成像
1.原理:光的反射。
2.特点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3)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相等
(4)像和物体的连线
垂直于镜面。
3.应用
(1)平面镜
可用来成像,如梳妆镜、练功房
中的镜子。
(2)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起到控制
光路
的作用,如潜望镜。
(3)扩大视觉空间的感觉,如用平面镜来
装饰墙壁。
四、光的折射
1.定义:光由一种介质
进入另一种介质时
传播方向
发生改变的现象叫作光的折射。
2.规律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
介质中
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法线
在同一平
面内。
(2)
折射光线
和入射光线
位于法线
两侧。
(3)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
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
空气中时,折射角
大于入射角。(空气中
的角大)
(4)光垂直射向分界面时,传播方向·
不改变
五、透镜及凸透镜成像规律
1.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的透镜。
作用: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
作用:凹透镜
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物距u、像距v
光路图
成像特点
应用
与焦距f的关系
u>2f
倒立、缩
照相机
2F
f小的实像
f倒立、放
幻灯机
v>2f
大的实像
正立、放
u放大镜
2FB
大的虚像
注意: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越大,像越大(共21张PPT)
第三章 光和眼睛
回归教材(三) 教材素材与变式3
泰
类型1来源于教材的图片
1.(人教八物上P69图4.1-1)如图所示,太阳光穿过
树丛的光束是直的,说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
传播。
第1题图
2.(人教八物上P70图4.1-6)如图所示的是小孔
成像的示意图,该现象可以用
光的直线传播
来解释。
第2题图
3.(沪科八物全P58图4-12)如图所示,水中的“倒
影”是岸上景物所成的)
虚像(选填“实像”或
“虚像”),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第3题图
4.(人教八物上P83图4.4-5)如图所示,将一枚硬
币放在碗的底部,后退直到看不到硬币为止,然
后沿碗壁慢慢向碗内加水,能再次看到硬币,这
属于光的
折射现象。
第4题图
5.(人教八物上P83图4.4-6)如图所示的是海市
蜃楼,这属于光的
折射现象。
第5题图
6.(人教八物上P82图4.4-4)如图所示的是小明
和爷爷一起坐船在河中叉鱼的情景。小明站在
船上看到的河水中的鱼比鱼的实际位置要
浅(选填“深”或“浅”)些,这是光发生折射
的缘故。
第6题图
类型2来源于教材的变式
7.(沪科八物全P81T1)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B)
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是20°时,反射角
也是20°
B.当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C.当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
角也增大5
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
的反射定律
8.(沪科八物全P61T5)关于玩偶在平面镜中的像,
下列情况中正确的是
(C)
A
B
9.(北师八物下P11内文节选)在新肺炎疫情防
控期间,进出小区的车辆和行人都需要扫码,绿
码才能通行。如图所示,在我们用手机里安装的
App扫码的过程中
B
A.手机镜头扫描二维码所成的是正立、缩小的
实像
B.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C.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
之间
D.手机镜头所成的像是虚像
第9题图
10.(北师八物下P19T1)如图所示,该视力类型及矫
正视力需要配戴的透镜是
A.远视眼,凹透镜
B.远视眼,凸透镜
C.近视眼,凹透镜
D.近视眼,凸透镜
第10题图
图所示时,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10
203040
5060708090
100
cm
第11题图
A.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2cm
C.若将光屏和蜡烛对调,则光屏上不能成像
D.根据此时的成像特点可以制成投影仪(共21张PPT)
第三章 光和眼睛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 第2课时
影像的保存 眼睛的好帮手
泰
夯实基础
水滴石穿,全面过关
知识点1影像的保存
1.在运动会上,摄影师给台上颁奖的同学拍完全身
照后,还需要拍半身照,则摄影师应该将照相机
靠近(选填“靠近”或“远离”)获奖的同学。
2.外出旅游,照相机是我们常用的工具,它能记录
我们沿途所见的美丽风光。在照相机的构造中
有一个关键的成像光学元件,它相当于一个
A.反光镜
B.凹面镜
C.平面镜
D.凸透镜
3.如图所示,手机镜头可以成缩小的像。下列仪器
的成像特点与其相同的是
(B)
第3题图
A.幻灯机
B.照相机
C.放大镜
D.潜望镜
知识点2眼睛的好帮手
4.如图所示的是一种光学显微镜,其中日镜和物镜
都是由凸透镜台
制成的,在光线较弱的情况
下,反光镜可以选用!
凹面镜(选填“平面镜
或“凹面镜”)。
目镜
物镜
反光镜
第4题图
5.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的,作用
相同的是
目镜(选填“目镜”或“物镜”),都
是成放大、正立
的虚像。
6.要观察月亮表面的面貌,可选用
C
A.放大镜
B.显微镜
C.望远镜
D.以上都可以
能力提升
规律方法,技巧点拨
7.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
“投影仪”或“放大镜”)的镜头,显微镜的目镜相
当于放大镜(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
“放大镜”)的镜头。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
的细胞时,发现物体的像太小,看不清楚,这时他
应该使物镜
靠近
(选填“靠近”或“远离”)物
体一些。
8.如图所示的是简易天文望远镜的内部结构。远
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
倒立、缩小的实
像,落在目镜一倍焦距
(选填“一倍焦距”或
“二倍焦距”)以内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
一个正立的虚像。
目镜
物镜
第8题图
9.为了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在校内安装监控摄像
机。来自物体的光经过摄像机的镜头后形成
(
A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10.如图所示的是小华用相机拍摄的双塔相片。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第10题图
A.双塔在湖中的“倒影”是实像
B.要使塔的像更大些,相机镜头应向塔靠近些
C.要使塔的像更大些,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远些
D.要使塔的像更小些,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近些(共17张PPT)
第三章 光和眼睛
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第2课时
凸透镜的应用——放大镜
泰
夯实基础
水滴石穿,全面过关
知识点1凸透镜成像
1.小强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时,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清晰的像。当他不小
心将手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时,光屏上不会
(选填“会”或“不会”)有他指尖的像,这时光屏
上所成的像会
变暗(选填“变亮”“变暗”或
“亮度不变”)。
2.在“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大小与物距的关系”的
实验中,物体指的是
烛焰
(选填“烛焰”或
“蜡烛”),凸透镜固定不动,通过移动物体来改变
物距,则实像与物体的运动方向
相同(选填
“相同”或“相反”)。
3.如图所示,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二
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
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则测这个像是
图中的
(D)
第3题图
A
B
C
D
知识点2放大镜
4.如图所示,用来观察文字所使用的光学仪器是
放大镜。
若此时文字到该光学仪器的距离
为8cm,则它的焦距大于
(选填“大于”“小
于”或“等于”)8cm。
透
第4题图
5.如图所示的是王爷爷的小孙女的照片,王爷爷用
放大镜贴近照片时所看到的像是
B
A
B
G
D
B
能力提升
规律方法,技5点拨
第5题图
6.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某兴趣
小组用某凸透镜完成了一次成像实验,如图所
示,然后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该凸透
镜替换为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则此时烛焰成
的像为虚(
选填“实”或“虚”)像,生活中的
放大镜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成像的。
10203040
506070
8090100
cm
第6题图
7.如图所示的是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将铅笔
靠近玻璃杯的后面,透过玻璃杯可以看到笔尖指
向左侧,此时所成的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
若将铅笔由靠近玻璃杯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
动,则会看到笔尖指向
右侧。
铅笔
第7题图
8.如图所示,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是邮票正立、放大
的虚(选填“实”或“虚”)像。此时,邮票与
放大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要使像再变大一
些,则应将放大镜适当地
提高
(选填“提高”
或“降低”)一些。
第8题图
9.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保持
凸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线处,移动
光屏,在光屏上能观察到
wywwwwwwwwwwwwwwwwwww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100cm
第9题图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光屏上不能呈现像(共18张PPT)
第三章 光和眼睛
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第1课时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泰
夯实基础
水滴石穿,全面过关
知识点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安装
和调试实验装置时,应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
烛焰
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实验时,先
固定凸透镜
的位置,然后调整
蜡烛
的位
置,最后移动
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
烛焰的像。
2.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
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凸
透镜前20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
置,可得到一个
A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知识点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如图所示,点F、F为凸透镜的焦点,点P、P'到凸
透镜的距离均为2倍焦距。图中烛焰在光屏上
成的应是
倒立
缩小的实像:若把蜡烛
移到点P与F之间,调整光屏的位置后,在光屏
上得到的像将会变大(选填“变小”或“变
大”)。
P
第3题图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
镜的焦距为10cm,应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
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若
先移动蜡烛使物距为30cm,再移动光屏直到光
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测此时光屏上得到的是
一个倒立、缩小
的实像。再移动蜡烛使物距
为8cm,在凸透镜另一侧透过凸透镜看到一个正
立、放大的虚像。
5.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凸透镜另
一侧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的等大的像。现将物
体移动至凸透镜前15cm处时,移动光屏能找到
能力提升
规律方法,技巧点拨
6.小南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时,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并测
出物距u=20cm,像距v=15cm,则光屏上是倒
立、缩小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的范围
是
7.5cm~10cm
7.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中,经正确组装并调节后,在光屏上接收到了清
晰的倒立、放大
的实像。保持蜡烛和凸透镜
的位置不动,更换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光屏
上的像变模糊了,若要使像重新变清晰,则可将
光屏向左(选填“左”或“右”)调节。
10203040
50607080
90100
cm
第7题图(共20张PPT)
第三章 光和眼睛
3.1 光世界巡行
泰
夯实基础
水滴石穿,全面过关
知识点1光源
1.在①太阳;②月亮;③点燃的蜡烛;④霓虹灯;
⑤正在放映的电影幕布:⑥水母;⑦白炽灯中」
属于人造光源的是
③④⑦:属于自然光源
的是
①⑥
。(均填序号)
知识点2光的传播
2.如图所示的是天文爱好者拍摄到的月偏食现象。
这种奇观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也说
明光能(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
传播。
第2题图
3.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真空中的传
播速度最大,是3.0×108m/s。
我们总是先看
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
在空气中,光速远
大于声速
4.关于光的直线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光只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
B.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
C.光在玻璃中不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5.百米赛跑时,终点线上的计时员为了计时准确,
应
(B
A.听到发令枪声同时按下停表
B.看到发令枪散发的白烟同时按下停表
C.听到枪声或看到白烟都可以按下停表
D.无法确定
知识点3光的色散
6.我国唐朝的张志在其著作《玄贞子》中记载了著
名的“人工虹”现象: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
这一现象是由
光的色散形成的,首先用实验
研究这一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7.电视机的各种色彩是由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这
三种色光是
A.绿、白、红
B.红、黄、蓝
C.红、绿、蓝
D.红、黄、绿
能力提升
规律方法,技巧点拨
8.小明的爸爸在观看阅兵直播时告诉小明不要在
电视机前站着,影响他看电视,这是因为
光是
沿直线传播
的:播放阅兵实况的电视机是一个
人造光源
(选填“非光源”“自然光源”或“人
造光源”)。
9.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日环食属于光的!
直线传播
现象。如图所示,能描述日环食形成的原因的是图
甲(选填“甲”或“乙”)。
地球
月球
地球
月球
太阳
太阳
甲
乙
第9题图
10.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
底部的中央钻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
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
相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适当位置,观
察并探究小孔成像的特点:蜡烛在塑料薄膜上
所成的像是倒立(选填“正立”或“倒立”)
的实像
(选填“实像”或“虚像”)。为了增
大蜡烛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a.增加塑料薄
膜到小孔的距离;b.减小蜡烛到小孔的距离
第10题图(共18张PPT)
第三章 光和眼睛
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第2课时
平面镜的应用 各种面镜
泰
夯实基础
水滴石穿,全面过关
知识点1平面镜的应用
1.小明通过平面镜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面镜,镜中像的大小将·
不变(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由于光线较暗,为了看清衣领
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照向·
衣领(选填“衣领
或“平面镜”)。
2.平面镜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甲所示的
作用是成像,如图乙所示的作用是改变光路
甲.利用平面镜矫正舞姿
乙:利用潜望镜观察敌情
第2题图
3.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的电子钟的示数的像如图
所示,则电子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
(D)
第3题图
A.21:10
B.10:21
C.10.51
D.15:01
知识点2各种面镜
4.哈哈镜的表面呈波浪形,使人像变形,令人发笑,
则表面
凹
的部分把人像拉长了,表面
凸
的部分把人像变短了。(均选填“凹”或“凸”)
5.关于凸面镜和凹面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凸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凹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手电筒的灯碗是凸面镜
D.汽车头灯的灯碗是凹面镜
B
能力提升
规律方法,技巧点拨
6.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
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
视力表在镜子里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2
m。
2.3m0.4m
平面镜
视力表
第6题图
7.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都需
穿着防护服,穿好后都要对着镜子检查一下。当
医护人员站在平面镜前2m时,他们在平面镜中
的像离平面镜2m;当他们面镜时,他
们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
不变(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8.如图所示,宠物狗狗正前方竖立着一面镜子,
它正在欣赏镜中的自己。假设狗狗不动,把平
面镜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
距离(两块镜面仍然在原镜面的平面内),侧
狗狗的头部通过左、右两面镜子
第8题图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9.如图乙所示的是小安同学自制的潜望镜,利用它
能在隐蔽处观察外面的情况。若用它正对如图
甲所示的光源“F”,测观察到的像是
B
459
F
甲
45
乙
第9题图
F
H
A
B
Y
D(共19张PPT)
第三章 光和眼睛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 第1课时
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泰
夯实基础
水滴石穿,全面过关
知识点1眼睛的工作原理
1.人的眼睛如同一架照相机,它的晶状体相当于一
个凸透
镜它能把来自物体的光线
会聚
(选填“会聚”或“发散”)在视网膜上,所以视网
膜相当于光屏
2.如图所示的是人眼睛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晶状体
相当于一个
凸透镜,其作用是使被观察的物
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
(选填“正立”或“倒
立”)、缩小的实像。
睫状体
视网膜
瞳孔
角膜
视神经
玻璃体
晶状体
第2题图
3.要使眼睛看清一个物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A.该物体不一定是光源
B.该物体和眼睛可能在同一直线上
C.该物体肯定有光线进入眼睛
D.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看到
知识点2视力的矫正
4.爷爷是远视眼,需要用
凸透
镜制成的眼镜
来矫正。当爷爷戴上眼镜时,张丽通过镜片看
到爷爷的“眼睛”是通过镜片形成的正立、放大
的虚像。
5.下列属于正常眼睛的是
甲
乙
丙
丁
第5题图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6.爱护眼睛,预防近视。近视眼矫正的方法是配戴
A.凸面镜制成的眼镜
B.凹面镜制成的眼镜
C.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能力提升
规律方法,技巧点拨
7.如图所示的是小红看远处的物体时,眼球成像情
况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小红是
近视眼
(选
填“近视眼”或“远视眼”),为了能正常学习和生
活,需要配戴
凹透镜
(选填“凸透镜”或“凹
透镜”)制成的眼镜。
第7题图
8.如图所示的是有关眼睛的示意图,其中远视眼是
图丁,远视眼矫正是图乙制成的眼镜。
甲
乙
丙
丁
第8题图
9.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
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关于
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D
甲
丙
第9题图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10.关于如图所示的眼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4
5
第10题图
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B.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C.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11.如图所示的是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
眼睛自动调节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看近处的物体
看远处的物体
第11题图
A.这不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睛
B.这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系统
C.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应扁平一些
D.看远处的物体常常需要眯起眼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