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4单元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4单元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8-08 10:18:43

文档简介

课件85张PPT。【内容赏析】 李白在开元八年(720)左右来渝州拜见李邕(当时任渝州刺史),希望通过李邕引荐找到政治出路,却受到冷遇,愤激之余写下了此诗。诗人正当年轻气盛时候,诗中以不羁的大鹏自诩。大鹏是《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大鹏在本诗中是李白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诗人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个力簸沧海的大鹏形象——也是年轻诗人自己的形象。 2.通假举要
(1)砉然向然(“向”通“响”)
(2)技盖至此乎(“盖”通“盍”,何,怎样)
(3)善刀而藏之(“善”通“缮”,修治。这里是拭擦的意思)成功源于不断地进取
庖丁的技艺之所以如此高超,与他善于钻研、勤于实践是分不开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解牛工作是枯燥无味的,有的人选择了离开,有的人虽然在坚持,可也只是在重复杀牛、换刀,庖丁十几年中解牛无数,但面对每一次任务时,他都会认真对待每一个步骤与细节,所以能圆满完成任务。庖丁在解牛时抓住了事情的精髓所在,既省力又高效。这说明按照事物本来的规律办事,抓住事物的本质,不仅能把事情办得又快又好,而且也会把付出的成本降到最低。【应用角度】 “勤奋”“坚持”“追求”“按规律办事”等。马冬晗曾是清华大学精仪系81班本科生,三年成绩班级第一,40%以上的课程都是95分,60%的课程排名全班前十,11门课程排名全班第一,并因此获得了2011年本科生特等奖学金。
更为可贵的是,马冬晗还是精仪系学生会近些年来第一位女主席,并历任精仪系乒乓球队、排球队、羽毛球队队长等。【媒评文摘】 1.每一个成功者都不是天生的,那些有着令人羡慕工作和成就的人全都是比别人更努力才得来的!
——《中国日报》
2.当我们“神化”她们的时候,我们显然忘了,像她们这样具有非凡禀赋、超凡能力的人毕竟只是社会的极少数,敬仰她们固然可以,但模仿她们却大可不必;在我们“神化”她们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神化”应试教育。
——人民网“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在其位,谋其政。”“君子之仕,行其义也。”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杠杆天下,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庄子的机会来了,但庄子的心已冷了。这是一个有趣的情景:一边是濮水边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庄周先生,一边是身负楚王使命,恭敬不怠、颠沛以之的两大夫。两边谁更能享受生命的真乐趣?这可能是一个永远聚讼不已,不能有统一志趣的话题。对幸福的理解太多样了,我的看法是,庄周们一定能掂出各级官僚们“威福”的分量,而大小官僚们永远不可能理解庄周的“闲福”对真正人生的意义,这有关对“自由”的价值评价。“庄子持竿不顾。”
好一个“不顾”!濮水的清波吸引了他,他无暇回头看身后的权势。他那么不经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你们走吧!我也是这样选择的。这则记载在《秋水》篇中的故事,不知会让多少人暗自惭愧汗颜。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当然,我们不能以此悬的,来要求心智不高内力不坚的芸芸众生,但我仍很高兴能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是的,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
【精要赏析】 本文构思新奇,语言精美,为我们深刻地解读了庄子深奥玄妙的思想。其中“钓于濮水”的故事,更是巧妙地反映出庄子的人生追求及处世态度,让我们从中看到了庄子在言与行方面的统一。作者用“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来形容其思想的高标独立,语言新奇,意境深刻。读罢此文,既给人以豁然开朗的启发,又有余音绕梁的美感。
课件81张PPT。【内容赏析】 这首诗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的陆游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这首诗不同于一般诗作先绘景后抒情的套路,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世态的炎凉和客籍京华的岁月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喷薄。整首诗的情绪在开篇即达到高潮,后面三联逐渐回落。无论是夜不能寐听春雨,天明百无聊赖“作草”“分茶”,还是自我安慰说“清明可到家”,都是开篇两句的注脚,都是本已厌倦官场却又客籍京华的无奈之举。整首诗在情思的气势上由高到低,而又浑然一体。古人的山水情怀
古人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古人崇尚自然,只有用自己的心去感悟自然,将自己的身心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才能感受到她的博大精深。大自然是古代文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当陆游的足迹踏遍祖国的名山大川,他从大自然中吸取了创作的营养和力量。其实,山水情怀是一种心灵的宣泄和慰藉,让优美的山水美景去抚平陆游那颗饱经世事沧桑的雄心,那种为天下苍生忧心忡忡的济世情怀。【应用角度】 “忧国忧民”“爱国主义”“山水情怀”等。然而,最近几年,鄱阳湖天鹅惨遭“谋杀”,数量急剧下降,这样的美丽情形再也难以见到了。
因为暴利的推动,捕鹅现象难以根绝。从每年的10月起,滩涂上就有人撒些充作诱饵毒杀天鹅的小鱼。捕鹅人大多在下午4时撒下毒药,天亮前开着摩托车或拖拉机去湖边拾天鹅。待天鹅到手后,捕鹅人会用挖坑等方式将之藏起来,再等待时机从水路运往各地。
现在,“鄱阳湖天鹅事件”已经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人们对此做法深恶痛绝。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捕鹅者开始渐渐停止罪恶的举动,相信不久的将来, “候鸟天堂”将会重现于人们眼前。【媒评文摘】 1.“候鸟天堂”的消失,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此负责。正是那一张张贪吃的嘴,给那些利益熏心的人有可钻之空。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只是谴责,而要以实际行动抵制这种恶劣行为。
2.有人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同样,“恶有恶报,有因有果。”“人类破坏生态等于自掘坟墓。”今天,我们是在“欣赏”候鸟被屠戮前的惊恐眼神,谁又敢保证,明天同样惊恐万状遭遇不测的不就是我们自己?
——内蒙古新闻网我真的不知道,你在那里等我,等了我好久好久。我今天才来,我来晚了,以致使你这样沧桑。而你依然很美,周身透着迷人的韵致。真的,你还是那样纯秀、古典。只是不再含羞,大方地看着每一位来人。周庄,我呼唤着你的名字,呼唤好久了,却不知你在这里。周庄,我叫着你的名字,你比我想象的还要动人。我真想揽你入怀,只是扑向你的人太多太多,你有些猝不及防,你本来已习惯的清静与孤寂被打破了。我看得出来,你已经有些厌倦与无奈。周庄,我来晚了。 有人说,周庄是以苏州的毁灭为代价的。眼前即刻闪现出古苏州的模样。是的,苏州脱掉了罗衫长褂,苏州现代得多了。尽管手里还拿着丝绣的团扇,已远不是躲在深闺的旧模样。这样,周庄这位江南的古典秀女便名播四海了。然而,霓虹闪烁的舞厅和酒楼正在周庄四周崛起。周庄的操守能持久吗?
参加“富贵茶庄”奠基仪式。颇负盛名的富贵企业与颇负盛名的周庄联姻。而周庄的代表人物沈万三也名富,真是巧合。代表富贵茶庄讲话的,是一位长发飘逸的女郎,周庄的首席则是位短发女子,又是巧合。富贵、茶、周庄、女子,几个字词在濛濛春雨中格外亮丽。回头望去,白蚬湖正闪着粼粼波光。 想起了台湾作家三毛,三毛爱浪游,三毛的足迹遍布全世界,三毛的长发沾得什么风都有。三毛一来到周庄就哭了,三毛搂着周庄像搂着久别的祖国。三毛心里其实很孤独。三毛没日没夜地跟周庄唠叨,吃着周庄做的小吃。三毛说,我还会来的,我一定会来的。三毛是哭着离去的,三毛离去时最后亲了亲黄黄的油菜花,那是周庄递给她的黄手帕。周庄的遗憾在于没让三毛久久留下,三毛一离开周庄便陷入了更大的孤独,终于把自己交给了一双袜子。三毛临死时还念叨了一声周庄,周庄知道,周庄总这么说。 入夜,乘一只小船,让桨轻轻地划拨。时间刚过九点,周庄就早早睡了,是从没有电的明清时代养成的习惯?没有喧闹的声音,没有电视的声音,没有狗吠的声音。
周庄睡在水上,水便是周庄的床。床很柔软,有时轻微地晃荡两下,那是周庄变换了一下姿势。周庄睡得很沉实。一只只船儿,是周庄摆放的鞋子。鞋子多半旧了,沾满了岁月的征尘。我为周庄守夜,守夜的还有桥头一株粲然的樱花。这花原本不是周庄的,如同我。我知道,打着鼾息的周庄,民族味儿很浓。 忽就闻到了一股股沁心润肺的芳香。幽幽长长地经过斜风细雨的过滤,纯净而湿润。这是油菜花,早上来时,一片一片的黄花浓浓地包裹了古老的周庄。远远望去,色彩的反差那般强烈。现在这种香气正氤氲着周庄的梦境,那梦必也是有颜色的。
坐在桥上,我就这么定定地看着周庄,从一块石板、一株小树、一只灯笼,到一幢老屋、一道流水。这么看着的时候,就慢慢沉入进去,感到时间的走动。感到水巷深处,哪家屋门开启,走出一位苍髯老者或纤秀女子,那是沈万三还是迷楼的阿金姑娘?周庄的夜,太容易让人生出幻觉。【精要赏析】 本文以丰富的想象和极具韵味的渲染,呈示了江南古镇周庄的纯秀、古典和浓郁的民族特色,让读者在心灵深处领略和体味水乡迷人风光的同时,唤起了人们对这座明清古建筑群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珍爱之情。 课件78张PPT。历史警钟需长鸣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是一面镜子,是一部人民群众前赴后继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也是一部统治者兴衰交替改朝换代的备忘录。本文揭示的一个深刻观点就是,一个政权的兴衰最根本的在其自身,凡是与发展潮流吻合,走在时代的前列,政权便得以巩固。倘若政权腐败了,瓦解了,背逆民意,祸害人民,失去了它应有的先进性,垮台是必然的。有鉴于此,杜牧恳切地向唐王朝提出了“爱人”的劝戒。杜牧去世二十几年,黄巢起义军就攻入了唐朝国都长安,一度辉煌的大唐盛世寿终正寝,真是“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应用角度】 “国家责任”“历史潮流”“警戒”等。项羽,楚汉相争时著名英雄,气盖世,力拔山。当年垓下被围时,他仗一匹乌骓马,一杆乌龙枪,面对汉王刘邦的十里埋伏,百万雄师,而毫无惧色!但是,他失败了!对于失败,他自己说:“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自然是“非战之罪”,只不过我以为,句中的“天”要换成“项羽自己”,他沽名钓誉,刘邦的几句恭维话就叫他打消了消灭异己的动机。“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他自称霸王,以为将刘邦赶入汉中就万事大吉,没有忧患意识,急于表现自己,容易满足,是他灭亡的重要原因。 三国时的周瑜,赤壁之战时,谈笑间使曹操“樯橹灰飞烟灭”,可是,他竟被诸葛亮活活气死!他战胜不了来自内心的敌人——过分的自尊。他临死时说什么“既生瑜,何生亮?”他容不下比自己强的人啊!
中兴之主唐玄宗,开元天宝让人津津乐道。但他战胜不了自己,要美人不要江山,最后落得弃宫逃跑,连自己心爱的女人也保不住的下场。
现代社会的那些贪官,又有谁是能战胜自己的呢?他们不知道“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吗?但他们一个个落马,不同样是被自己打败的吗? 我们青年学生,明知道不能贪玩,要认真学习,但就是不能战胜自己,最后导致学习成绩飞速下滑。
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最后的胜利者。刘邦原来是一个“贪于财货,好美姬”的地痞无赖,但当他发现要成就大事,必须战胜自己,克服自己时,他会毫不犹豫地做出决断。他攻下关中后,“籍吏民,封府库,还军霸上”“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他成功了。唐太宗经常想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倚重直言敢谏的魏征,战胜了自己,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朱元章听从谋士的建议,“广积粮,缓称王”克服自己急于求成的心理他也成功了。这些人无不是先战胜自己,才战胜别人,才战胜困难的。杜牧说:“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不是吗?项羽如果多想想养虎贻患的后果,周瑜如果能容得下别人比自己强,那些贪官如果能克制住自己的私欲……那么,结果会怎么样呢?
因此,我们有必要时时检讨自己,在前进的路途中,除了要战胜外在的敌人,还要注重自身修养,打铁还要本身健啊。只有注意自身修养,在成功的时候不得意忘形,在失败的时候不垂头丧气,总结经验,记取教训,改正错误,才能不被自己打败,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精要赏析】 前车之鉴,留予后人。一篇《阿房宫赋》,既是挽歌,又是警策。本文从“战胜自己”的角度来分析历史上很多人成败的原因,其实他们都是被自己打败的,这样的结论与《阿房宫赋》的思想不谋而合。最后文章揭示了主旨:在成功的时候不得意忘形,在失败的时候不垂头丧气。留给读者深深地思考。课件93张PPT。【内容赏析】 这是楚霸王项羽的绝命诗,诗中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叹息。诗歌的第一句,就使读者看到了一个举世无双的英雄形象。“力拔山”三字给读者一种具体、生动的感受,所以在这一句中,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他把自己叱咤风云的气概生动地显现了出来。然而,在第二、三句里,这位盖世英雄却突然变得苍白无力。相对于永恒的自然界来说,个体的人确实极其脆弱,即使是英雄豪杰也转瞬即逝,令人感喟不已。《垓下歌》虽然篇幅短小,但曾经打动过无数读者的心。尊严比生命更重要
“士可杀,不可辱。”尊严比生命更重要。当项羽被迫退到乌江时,他没有投降,他选择了死亡,宁愿死也要捍卫自己的尊严!乌江边上,他的身躯无比高大。项羽把人的尊严放到至高的位置,放弃了生命,却赢得了千古美名。古语云:“男儿膝下有黄金。”所谓“黄金”,就是这珍贵无比的尊严。因此,在面对选择时,我们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尊严。现实生活中,多少人为了一点虚名浮利,竟轻易丢掉尊严,虽然活着,却比死去更可悲。
【应用角度】 “尊严”“人生选择”“个性”等。1927年春,瑞典学者斯文·赫定来中国考察时,与刘半农商量,拟提名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于是,刘半农托台静农给鲁迅写信,询问鲁迅本人对这件事的态度。鲁迅当时正在广州西堤的寓所里焦急地等待去上海的船票,但是他还是很快地给台静农写了一封回信,认为自己不配获诺奖,因而也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但在诺贝尔文学奖这件事上,鲁迅却表现出他难得的理智与清醒。【媒评文摘】 1.鲁迅并不希望诺贝尔文学奖能“可怜”或是“优待”我们,他从内心渴望中国的作家能站起来,共同维护中华民族的自尊心。
——《西安晚报》
2.莫言获奖,欣喜之余我们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国还不是一个文学大国,更谈不上强国,中国当代文学距离世界文学尚有差距,中国作家仍须努力。
——人民网提到项羽的精神,不能不去思考一下楚人精神,纵观秦帝国灭亡的历史,楚国后裔们当是最大的胜利者。在整个抗秦力量中楚人的身影也是令人敬佩的,不屈服,心怀信念,以及对秦国的痛恨。翻看历史,在秦征战其他诸侯国时,楚国作为盟国,没有丝毫疑心,信守承诺,楚最是无辜,最后遗恨而亡。所以当秦军队伍攻入郢都时,许多楚人纷纷自杀殉国,在生还的楚人中有这样一句经典的传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在悲痛的时候立下了惊天泣地的雄心壮志,而且这一传言也通过项羽之手得以验证。也许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精髓吧,项羽的过人之处就在此吧! 林肯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但他更是一个从种种不幸、失败中走出来的坚强之人。如果他不是因为具有那种面对苦难,坚强不屈的精神,他就不会在经历了如此多的打击之后,还能入主白宫。
有人曾为林肯做过统计,说他一生只成功过3次,但失败过35次,不过第3次成功使他当上了美国总统。事实也的确如此。而最终使他得到命运的第三次垂青,或者说争取到第三次成功的完全是他的坚强意志。在他竞选参议员落选的时候,他就说过:“此路艰辛而泥泞,我一只脚滑了一下,另一只脚因而站不稳。但我缓口气,告诉自己,这不过是滑一跤,并不是死去而爬不起来。” 我相信,只有面对任何困难都永远坚强的林肯才能说出这样的豪言壮语,而只有面对任何困难都坚强如林肯的人,才能像林肯那样,在跌倒无数次后,登上金字塔的塔尖。
失败是什么?它是软弱者的千沟万壑、崇山峻岭,但对于坚强的人来说,它不过是大路上的一个土坑儿,青山中的一条小溪,跨过去就是大道通天,山明水秀!【精要赏析】 文章从独特的角度为我们阐释了失败的意义,打破了“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习惯性思维。项羽是一个争夺天下的失败者,但他又是精神上的胜利者。林肯的失败多于成功,但他最终是一位伟大的成功者。文章让我们从辩证的角度看到了成败的关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