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5单元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5单元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8-08 10:18:35

文档简介

课件81张PPT。逸豫亡身莫轻视
古代的英雄豪杰,不少就栽倒在太平享乐之中,如后唐庄宗、李自成、洪秀全等,欧阳修感叹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今天,不是也有不少功臣精英,同样栽倒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之中吗?谨记: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这对今天的我们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应用角度】 “反腐倡廉”“自律”“自爱”等。【媒评文摘】 1.中共最高领导层顺利交接,新一届政治局七名常委,大部分有搞好经济发展的实战经验和政绩,习近平当选后的讲话,预示中央将继续以改善民生,作为日后治国的总路向。
——《星岛日报》
2.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讲话触及百姓的心声,在人性化的表达中,展现政治之大美。
——香港《大公报》
3.新一代领导人更年轻、普遍拥有更高的学历和专业背景。其中多数“下过乡吃过苦”,拥有丰富基层经验,被认为作风更务实,更能倾听“民间疾苦声”。
——法国《欧洲时报》但是,他没有继续忧劳,反而觉得自满。于是骄奢不检宠爱伶人,导致最后被数十伶人围困,中流矢而亡,可见死的是多么的凄惨。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我们尽了全力去做,我们就能成功。另外,对于任何事物都不能过于沉迷,因为那样会使我们变得困惑和愚钝。
走过历史的长廊,多少英雄因为过早的骄傲,最后剑在鞘却不能快一步拔出,孤军深入,却已遭四面埋伏,八面围攻;多少学士功成名就后弃书如草芥,官场奔波,戏场流连,再也不能言百姓之疾苦,从此遭天下人唾骂。日升日落,溪水总是潺潺地流着,不论是从山间跌入山谷还是从石缝挤向石礁,它始终迈着前进的步伐;而自满,就是当溪水不再流动时,那一切静止不动的景象,如同一湾死水,臭臭的,了无生趣。
当追求的脚步骤然停止,人生便会失去它应有的意义,就像流水一样,停止不前,终会失去原来的色彩。
溪水应该有无穷的动力,而人生的意义就是永不放弃!
《伶官传序》里的庄宗李存勖沉迷于伶人飘飘欲仙的乐曲里,他始终未料到亡国之音来的那么突然。如果说自满是人生旅途中的陷阱,是表面的平静如镜,深处动荡不定的漩涡,那么谦虚则是通向希望城堡的捷径,是祸害来临时拯救自身的避风港湾。
居里夫人在艰难的科学道路上,从未停下脚步去静静品尝丰收的硕果。当她发现了第一克镭时,巨大的成就已使她闻名于世,她将获得很多很多。可她依然没有走出实验室,依旧注视着分离镭的仪器,注视着那永不停歇的时钟,直到死神来临,她才默默地倒下。她用毕生精力发现了三克镭,燃烧了自己,温暖了别人。满招损,谦得益,这一切得益于《伶官传序》带给我们的深刻启发。伶人的歌,会在你忘乎自己的时候扬扬而来,用一颗清醒的心来面对一切,聪睿的你应该知道要怎么办的。
【精要赏析】 本文为我们深刻揭示了无论任何事物,兴也由人,亡也由人的道理。也就是说,盛衰之理,是源于人事的,不单单是李存勖。像秦王朝兴起的时候不也是因为仁政,灭亡的时候,不也是由于秦二世的暴政才灭亡的吗?由此观之,成败由人啊!这个观点对今天的我们也是有深刻的教育意义的。课件84张PPT。谨记历史的教训
六个大国,居然被地处西北的秦国各个击破,这一历史事实,千百年来引起历史学家极大的兴趣,论述的文章很多,苏洵的《六国论》便是著名的一篇。其实从本质上讲,六国灭亡是由于不思改革进取,不采取富国强兵之策,从而陷入落后挨打的境地,被历史所淘汰。还有一个基本事实就是,六国虽然强大,但并不团结,甚至彼此隔岸观火,勾心斗角。这种貌似强大而其实一盘散沙的现象,我们平时不是也能看到很多吗?
【应用角度】 “团结合作”“和谐”“战略方法”“兼听则明”等。生存岛的游戏项目,分为个人体验和团队协作两种。个人体验项目集中在工艺园和农事区,共有23个项目供孩子们参与。工艺园是一座二层小楼,里面分布着陶艺、扎染、木工、石膏、蜡型等作坊;在农事区,孩子们可以在专人指导下推碾子磨豆浆、编制中国结手链、学做蛋糕和冰激凌、种植无土栽培的小花等。
锻炼团队协作精神的项目是“山地训练营”,这其实是一个针对学生的拓展运动。在1500米长的山道上,遍布着重重关卡,经过步步高、晃桥、暗道、爬铁索、走钢丝、爬网、徒手攀岩等十几道有惊无险的考验之后,才能到达山顶。“步步高”是由几十个悬浮的木桩组成的阶梯,踩上去晃晃悠悠,虽有绳网兜底,看着脚下的峡谷也让人不禁腿发软,需要几个人排成一队,互相壮胆。“暗道”是一段伸手不见五指的隧道,孩子们手拉手,彼此传递着温暖也传递着勇气。走出暗道,阳光照在脸上是如此惬意。【媒评文摘】 1.在生存岛一天中,学生们即拓展了知识面,又增加了动手实践能力;既领略了山地风光,又感受了纯手工与现代加工手段的纯粹与不同;既有收获的喜悦,又有战胜自己前后的切实体验;既有自身的锻炼,又有团队意识合作的熔炼。
——《北京日报》
2.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小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还磨炼了意志,陶冶了艺术情操,培养了团队精神和自立、自理能力。
——《千山晚报》黄沙漫扬,驼铃婉转,黄昏里,王昭君抚动琵琶奏响和鸣,几许悲壮。正是这朔漠里的和鸣,才有了汉藩共一家的大汉。正是这紫台外的和鸣,传颂千载,让人在月夜里感受汉藩融合带来的欣喜,感受民族和好的强盛。
白雪皑皑,危峰林立,阳光下,布达拉宫闪烁着汉藏融合的金光,文成公主的面纱脱落在山顶,覆盖着白雪,飘扬着藏曲的高亢,传递到大唐的古都。布达拉宫是民族相和的凝结点,文成公主奏响了又一曲历史的和鸣。
多少怨,多少泪,又多少感动民族的和亲马队在历史的古道里消失,却留给我们这广大一统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大度和宽容正是在一次次的民族之和契机中体现出来的,而民族之和,又是由民族的宽容所度化的。正如林肯说,当你和你的敌人成为朋友时,你便是消灭了敌人。用宽容一切的心和包容一切的胸怀和解一切的恩怨,和解一切的矛盾,才能拥有博大,才能拥有强盛。
同样的道理,站在漫天星光下思考的康德告诉我的,“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以和为贵,以和为踏跳板,我们不仅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更能使眼前的敌人成为潜在的朋友。
和不仅是传统文化里的美德,也是现代文明里的风尚。和,使中美中俄关系正常化;和,产生了APEC,产生了欧盟;和,使世界平息在团结合作中。和,不仅是和好,更是和平。人与人之间的和平相处,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平相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平相处。因为和,世界才有了爱,才有了繁荣。
不同的冰雪融入相同的河流,是为和;不同的河流注入相同的海洋,是为和;不同的海洋面朝同一片天空,是为和。
站在历史的波涛中,让宽容和大度激荡出和气,让和气澎湃出更波澜壮阔的和鸣之音,让和气酝酿出一个更淳更美的历史。【精要赏析】 两千年多前,孔子说过:礼之用,和为贵。在今天,“和”仍然寄托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更发扬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和为贵!和谐就像一颗种子,需要我们用真心来灌溉,用宽容来施肥,用微笑来孕育,只有这样方能开出美丽的和谐之花。和谐上至社会,下到家庭,只有人人都以和为贵,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安定、更加美好。这也许就是本文留给我们的思考吧!课件88张PPT。【内容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词。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本词语言朴素自然,真情实境,明白如话,运用白描的手法而毫无雕琢的痕迹。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郁郁不平的思想感情,具有一种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竹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竹也被画家画得生气勃勃。《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文中,苏轼赞颂表兄与竹子,实际上也寄托了自己的情怀,可以说,竹子也是苏轼人格魅力的写照。他的个性耿直不阿,敢于直言,连司马光也自认为“劲直敢言不如苏轼”。
【应用角度】 “气节”“正直”“虚心”“环境熏陶”等。【媒评文摘】 1.电视剧往往会强调可看性而忽略作品的立意。许多描写古代著名人物的现代作品屡屡失败就是这个原因。《苏》剧好看,娱乐元素不缺,故事呈现得也较完整,但若未能运用浩繁杂如海的素材,提炼出一个令人喜爱的同时又不乏敬仰的人物形象,那就很难说是成功的。
——《京华时报》2.电视剧不回避轶闻传说的做法是对的,甚至些许夸大一下戏说成分也是好的,这符合娱乐产品注重故事性的原则。正是有了这些娱乐元素的存在,才能映衬出他所经历的王安石变法、徐州抗洪、乌台诗案等历史事件的严肃性。把严肃与娱乐结合在一起,才会使古装人物剧变得好看。
——《京华时报》他们以竹为伴,视竹为友,追求超脱凡俗的无拘无束的精神生活。晋代的阮籍、稽康、刘伶等“竹林七贤”;唐代的孔巢父、李白等“竹溪六逸”……文人们托身浪于广袤的竹林,朝夕沐浴在修竹篁韵之中,枝疏叶柔清丽俊秀典雅的婵娟风姿,挺拔凌云坚贞不阿刚直有节的操守和特质,令风流名士如痴如醉,沉溺其中,赋竹、吟竹、赞竹,为竹作谱成了文人墨客的时尚。唐代诗人王维历经“安史之乱”,饱尝尘嚣烦恼之苦后,抛弃功名利禄之念,隐居蓝田乡下建竹里馆,潜心修行,彻悟佛法,静习禅定,使心境归于淡泊自然,“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人此时是何等的自由、愉悦、超脱!比王维稍晚的大诗人白居易,也是仕途几经挫折,晚年退居洛阳,在“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 有竹千竿”的家园中,诗人在读佛书习禅定之余,“日晚爱行深竹里,月明多在小桥头。”处于修竹篁韵怀抱中的诗人,心宁神静,体验到较多的自我价值,生命之光得到升华。他还在《养竹记》中将竹比作“贤人君子”,高度赞美竹子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品格和情操。 枝叶柔柔,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清秀俊逸的修竹之美,不知倾倒了多少丹青大师为之挥毫泼墨。唐宋以来,以竹为题材的画竹名家辈出,幅幅竹画各以神姿仙态光照人寰。 唐代画竹名家萧锐将所画十五竿竹赠与白居易后,诗人读竹感其意,作《画竹歌》:“植物之中最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 萧郎笔下独逼真,丹青以来第一人。人画竹身肥臃肿, 萧画茎瘦节节疏;不根而生随意生,不笋而成由笔成。”爱竹成癖的苏东坡向画竹大家文与可学画墨竹,他对文与可的“胸有成竹”的绘画理论推崇倍至。诗云:“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 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 竹林这一通身流溢着恬淡虚无幽幽灵光的伊甸圣土孕育出的竹子文明给人以感染和力量,使人去品味人生、顿悟人生。爱竹咏竹画竹,实是爱人咏人画人。苏东坡的“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郑板桥的“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秀竹,秋风江上作鱼竿”以诗言志,借竹的形象抒发自己不媚权贵,恪守淡泊正直的人格和情操。
“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这是中华民族优秀品格和情操的写照,也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深深浸透于竹的印痕之原因。【精要赏析】 本文是对竹文化的集中总结。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学士都喜欢竹子,正是看重它那坚韧不拔、可折而不可辱的高风亮节,或形于诗,或形于画。在精神文化方面,竹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和独特,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观和审美意识以及伦理道德,另外对中国文学、绘画艺术、工艺美术、园林艺术、音乐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的发展,竹文化也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课件98张PPT。【画面描述】 第一幅图的左边是一位年轻的母亲,右边是幼小的儿子,母子共同进餐。在母子俩的面前分别放着一个饭碗。年轻的母亲微笑着将鲜鱼的腹肉夹给儿子,而自己的碗里只剩下鱼头和鱼背骨。儿子张着大嘴幸福无比。第二幅图仍然是母子俩共同进餐,只是母亲已年迈,儿子已成人。这回是儿子给母亲夹鱼,可他夹的却是鱼头和鱼背骨,把鲜鱼的整个腹肉留在了自己的碗里。母亲的脸上现出了惊愕的表情。画的下面写着“妈妈爱吃鱼头,我从小就知道”。
【寓意点评】 这幅漫画讽刺了那些忘记父母抚养之恩,不知恩图报的不肖子孙。千古祭文感人深
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祭十二郎文》以朴实自然的文字,诉说作者与十二郎共同的孤苦身世及所经历的动荡生活,字字出自肺腑。多数读者不一定有丧亲之痛的感情经历,因为时代的隔膜,今天的读者对韩愈唏嘘再三的凄凉孤单缺乏深切的体会。但是,古往今来的读者无不被这篇文章感动,原因就在于那感人肺腑的亲情。
【应用角度】 “亲情”“责任”“感动”等。于是,万正萌发了带母亲到北京旅游的念头。
坐火车。从桂林到北京,26个小时,硬座200多元,硬卧400多元。万正准备买硬卧票,妈妈执意要硬座:“坐在那,一天不动就能省200块,过去我一个月累死累活也赚不了这么多呀!”
游故宫。60元的门票,让妈妈犹豫不决。万正咬咬牙,买了票。他看得出,妈妈实在是想看,也实在是嫌贵。他说服自己:“这辈子,妈妈也许就看一次故宫,贵点就贵点吧,值得!”吃烤鸭。万正硬把妈妈拉进全聚德,点了半只烤鸭。妈妈一边小口小口地品尝,一边感叹:“以前,我兄弟姐妹八个,整天围着一只大铁锅煮野菜吃,米、面都很少吃到,肉更是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一回,现在真的是想什么时候吃肉就什么时候吃,只是花钱有点多……”
3天时间里,万正用积攒下来的津贴,带着58岁的母亲游览了北京数十处景点。【媒评文摘】 1.当今社会,有的人“口袋”鼓了,孝心却少了;有的人“位子”高了,孝道的口碑却矮了。对亲情的亏欠,正在折磨着很多人的心。对父母尽孝心,真的是“心动不如行动”。
——北方网
2.自古忠孝难两全。但万正的做法启示我们:无论责任多重,工作多忙,路途多远,当父母还健在时,只要有机会,就该抽出时间多陪陪他们,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让他们尽可能多地感受到儿女成长的欣慰、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新华网3.小爱,是大爱的道德基石。大爱,总是由小爱升华而成。一个懂得孝敬父母的人,才会有感恩之心,才会爱同事、爱战友、爱军队、爱国家。有这样大爱的人,才能谋大事、干大事、成大事。
——北方网以前您爱唠叨我乱放东西,说女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坏习惯,得改掉。每次我总是向您噘着嘴巴,撒娇地说有妈在我怕什么。您在世的时候我怎么也没办法改掉这坏习惯,总爱依赖您,现在您走了,我居然就把这坏习惯改掉了,要是您看到我变得这么乖,该有多高兴啊!妈,我真的很希望您能听到,为了纪念您我改掉了。
妈,您走后我更关心妹妹了。为了纪念您,我对妹妹就像您从前待她那样温柔,我时常检查妹妹的作业、考勤
情况等。您放心好了,妹妹也很听话,我们都长大了,不会像以前那样总爱发脾气,动不动就吵嘴惹您心烦。 也许您不知道,连邻家的九大娘都四处夸我们两姐妹听话懂事呢,还说要她家二狗娃以我俩为榜样别再老跟他小弟打架。
妈,您听到了吗?为了纪念您,我变得更像姐姐了。
妈,您走后我就把头发留长了。为了纪念您,从不留长发的我——您那假小子似的女儿决定把头发留长,留得长长的,像您当年一样。走在村里,他们都说这孩子越看越像她妈呀。妈,以前您总怪我把头发剪得那么短,说一点儿女孩子的味儿都没有,叫我把头发留长,我死活不肯,总说往后一点再说。 现在我的头发长了,真的很长了,而妈妈您却不再在身边,您看不到了。妈,我多想您能看到。为了纪念您,我把头发留长。
妈妈,您走了,整个世界都变得那么陌生,我无所适从。我开始独立,学会做各样的活儿。我把家布置得跟您生前一样,妈妈您知道吗,是为了更好地纪念您。您的音容笑貌、您的言谈举止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女儿的心上。我愿意相信灵魂的存在,那样,妈妈您就会知道女儿用了这些特殊的方式来纪念您。
妈妈,您对我的好就像芳香永存,女儿却只能做这些小事来纪念您,愿妈妈安息。 【精要赏析】 这是一篇带有浓郁抒彩的优美散文,属个人生活型纪念文章。铭文纪念已经逝去的母亲,融纪念和奋进、深思和昂扬于一炉,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浓重地渲染纪念之情。为了突出纪念母亲这个中心,考生精心选择了三个典型材料:勤做家务、关心妹妹和蓄留长发。在朴实的叙述与真挚的抒情中,一个懂事、自强、独立的形象便兀立在读者眼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