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名校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生物试题答案
1~5 ADCBA
6~10 AACBC
11~15 BAADA
16~20 DCBDC
21~25 ACBCB
26~30 CADBA
31.(共12分)【答案】(1)呼吸作用会散失一部分能量(2分);物质循环(1分)
(2) 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填两项)(2分);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出现“协同进化”即可)(1分);环境容纳量(1分)
(3) 直接和间接(2分);生产者(1分);自我调节(1分);协调(1分)
32.(共14分)【答案】(1)鉴别(2分);伊红-亚甲蓝(2分);深紫色(2分)
(2)将蛋白胨改成尿素(3分)
(3)高压蒸汽灭菌(1分)
(4)稀释涂布平板法(1分);平板划线法(1分)
(5)BC(2分)
33.(共14分)【答案】(1)纤维素酶和果胶(2分)
(2)诱导原生质体融合(2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1分)
(3)高尔基体(1分)
(4)植物细胞的全能性(1分);脱分化(1分);有机碳源(1分);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2分)
(5)生物体内基因的表达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调控、相互影响的,因此番茄和马铃薯的遗传物质表达可能相互干扰,所以没有实现地上结番茄,地上长马铃薯。(3分) 大庆名校 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生物试题
分值:100分 时间:75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30小题,共 60.0分)
1.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了
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下列有关种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结构
B.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迁入率、迁出率
C. 种群性别比例的改变会影响其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使种群密度发生变化
D. 病原体对种群数量变化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无关
2.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调查高速公路一侧某种绿化树的种群密度适合采用等距取样法进行取样
B. 演替是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C. 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
D. 用样方法、标记重捕法可精确地计算出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3. 下列关于“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探究实践课题,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要研究不同时间同一块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设计一个数据收集统计表
B.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C.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采用样方法进行采集
D.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4. 如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菌种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培养初期,酵母菌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
B. 转速 150 r/min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高二生物期中考试题 第 1 页 共 8 页
C. 该实验中酵母菌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D. 若增大接种量,其他条件不变,则酵母菌的 K值会升高
5. 下列有关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影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干旱、地震、火灾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
B. 昆虫的孵化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倒春寒的低温会影响春天昆虫种群的孵化率
C. 干旱缺水会使许多植物种群的死亡率升高,却可促使东亚飞煌种群的爆发式增长
D. 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
6. 生物的种群数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图表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A点时,由于某
种因素的改变,环境容纳量由 K1变化为 K2,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可能是( )
A. 该种群的活动范围扩大 B. 该种群遭遇了病毒感染
C. 该种群有外来个体迁入 D. 该种群遭遇水资源短缺
7.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重要因素,群落中生物数量越多,物种丰富度越高
B. 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存在种间竞争的关系
C. 森林群落中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有水分、无机盐等
D. 自然群落中的竞争排除现象是有限的,这是因为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
8. 科研人员对一块麦田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稳定的群落不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B. 该麦田中的小麦长势整齐,其垂直结构没有分层现象
C. 在群落水平上研究该麦田,应研究其范围和边界、种间关系等方面
D. 随机扫取麦田的表层土样,可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9. 生态位表示生态系统中每一种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生态环境的最小阈值。生态位宽度是指
被一个生物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下列有关生态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位相似但存在地理隔离的种群常会进化出相似的生理结构
B.同一生态系统的同一营养级的不同种群的生态位完全相同
C.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遇到外来物种入侵时,一般不易被淘汰
D.同一物种的生态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变化中
高二生物期中考试题 第 2 页 共 8 页
10. 下图是某地沙丘中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示沙丘上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
B. 引起上述群落演替的环境因素之一是该地区雨水增多
C. 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群的数量都呈“J”型增长
D. 上述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的趋势
11. 塞罕坝曾经是“皇家猎苑”,后来由于过度砍伐而沦为荒原。塞罕坝人研究并确定了适合
该地区的樟子松、云杉、兴安落叶松等树种,并将这些树种进行合理的搭配和混交,提高了
造林的成功率。经过半个世纪的时间,塞罕坝又恢复为林海。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光照在该演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B. 研究林海中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在种群的水平上进行的
C. 落叶松、樟子松等占据的生态位不同,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D. 多树种合理搭配和混交提高了物种丰富度,可有效降低病虫害
12. 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
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 B. 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
C. 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
D. 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
13. 如图绘出了 5种鱼的耐盐范围和耐温范围。在这 5种鱼中,哪一种是北冰洋的特有种?
哪一种只能生活在热带湖泊中?哪一种分布最为广泛?( )
A.2、1、5 B.5、3、4 C.3、4、2 D.1、2、3
14.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
A. 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B.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
C.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高二生物期中考试题 第 3 页 共 8 页
15.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和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食物网中的生物和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 稻田中放养草鱼,会使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更复杂
C. 硝化细菌属于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D. 某甲虫通过分解落叶获得养分,该甲虫属于分解者
16. 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曲线变化情况
如图所示,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高
B.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 b点左移
C.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 c点右移
D.乙生态系统 b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17. 如图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e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叙述正确的是( )
A. 共有 4条食物链 B. a的成分为次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
C. 如果大量捕捞 b,短期内 d的数量最先增加
D. 若水体受重金属铬污染,则体内积累最多的是 c
18. 某桑基鱼塘中养殖有多种鱼,不同种类的鱼生活在鱼塘的不同水层,食性也有很明显的
差异,其中生活在下层的一些鱼可以食用蚕沙(蚕的粪便)。下列叙述正确的( )
A. 决定不同种类鱼在鱼塘中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B. 蚕沙和鱼体内的碳元素都能以 CO2的形式进入生产者体内
C. 蚕同化的能量通过蚕沙流动到鱼体内的部分约为 10% 20%
D. 与传统鱼塘相比,桑基鱼塘可显著提高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19. 海洋是固定碳、储存碳的一座大宝库,储存了地球上约 93%的二氧化碳。海草床、红树
林、盐沼被认为是三个重要的海岸带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动物以及底部沉积
物都储存了大量的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高二生物期中考试题 第 4 页 共 8 页
A. 枯落物中的能量属于生态系统中暂未被利用的能量
B. 海草是许多动物的食物来源,可以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隐蔽场所
C. 参与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的海洋生物只有生产者
D. 生物圈是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系统
20. 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环境也持续改善。研究人员对
该地区的水鸟进行研究,记录到 146 种水鸟,隶属 9 目 21 科,其中有国家级保护鸟类 14
种,近海与海岸带湿地、城市水域都是水鸟的主要栖息地。该调查结果直接体现了生物多样
性中的( )
A.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B.种群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1. 为预防某水库蓝细菌大量繁殖形成水华,管理人员每年在休渔期投放适量的喜食蓝细菌
的滤食性鱼苗,而在捕鱼期适量捕捞所投放的鱼类成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改为投放肉食性鱼类,能获得更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B.控制投放量和捕捞量,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人为投放和捕捞鱼类调整了水库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
D.投放滤食性鱼类控制蓝细菌数量属于利用种间关系进行的生物防治
2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原理。根据这一原
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
B.物质循环中的“循环”指的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
C.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物质循环也可以促进能量循环利用
D.生态农业可以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3. 北京延庆区的野鸭湖是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较高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华北地区重要的鸟
类栖息地之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的各种组成成分保持不变
B.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
C. 减少鸟类天敌的数量有利于增强其稳定性
D. 营养结构复杂程度与抗干扰能力呈负相关
24. 下列有关生态足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人均生态足迹小
B.多食牛肉、少吃野菜,有利于减少生态足迹中草地面积的占用
C.生态足迹值越大,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D.光盘行动,自驾旅游和桑基鱼塘均可减小生态足迹
高二生物期中考试题 第 5 页 共 8 页
25. 据英国《卫报》报道,2018年 7月 30日位于北极圈内的挪威班纳克气温达到了 32 ℃。
极地高温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北冰洋海冰大面积融化,严重威胁北极熊和海豹的生存。下列关
于生物多样性及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有丰富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类资源
B. 就地保护可以最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C. 某湖泊的水质持续恶化与该湖泊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有关
D. 全球气候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但不会对内陆地区造成太大影响
26. 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酵母菌发酵酿制果酒,选择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产生的酒精
B. 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过程中,先通气培养,后密封发酵
C. 腐乳制作主要利用毛霉等生物产生的脂肪酶和蛋白酶进行发酵
D. 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一直升高,发酵 10天以上的泡菜不能食用
27. 刺梨是云贵川特有的水果,富含超氧化物歧化酶和大量的维生素 C、花青素,是制作果
酒和果醋的优质原料。刺梨酒和刺梨醋的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发酵过程Ⅱ需要氧并产生大量 CO2 B.图示发酵过程中发酵液 pH均降低
C.发酵过程Ⅰ的温度比发酵过程Ⅱ低 D.发酵Ⅰ、Ⅱ是此生产过程的中心环节
28. 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
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发酵工程具有条件温和、产物单一、污染小的特点
B.发酵工程的产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和菌体本身
C.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包括温度、溶解氧和 pH等
D.发酵工程与传统发酵技术最大的区别是前者可以用微生物进行发酵
29. 植物细胞工程作为一门新兴的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紫草素,实现了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B. 植物微型繁殖运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快速繁殖良种植物
C. 作物脱毒常选取植物的茎尖,因为该处病毒较少或无病毒
D.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萝卜—甘蓝”,克服了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高二生物期中考试题 第 6 页 共 8 页
30. 辣椒素作为一种生物碱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医药工业等领域,其获得途径如图所示。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愈伤组织、脱毒苗和高产细胞系的获得都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B. 图中经①和②过程产生的脱毒苗属于无性繁殖
C. 操作时应将外植体的形态学下端插入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中
D. 愈伤组织是一种不定形态的薄壁组织团块
二、非选择题(总共 3题,共 40.0分)
31.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最大的芦苇湿地,是水禽等鸟类栖息繁衍的天然乐园,具
有鹤类、鹳类等多种动物。东方白鹳属于大型涉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全世界的种
群数量仅为 3000多只,主要以小鱼、蛙、昆虫等为食。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东方白鹳同化的能量不能 100%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通过能量流动、___________
和信息传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研究东方白鹳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内容(填两项),
湿地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是_____________的结果。改善东方白鹳
的栖息地,可以提高东方白鹳的_____________。
(3)湿地生态系统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社会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
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_____价值。要恢复被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的稳
定性,首先要增加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填成分)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强生态系统的
___________能力。保护该湿地还可以引入某种鱼类,引入时需考虑该种鱼是否适应当地环
境,这体现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原理。
32. 下表是某公司研发的一种培养大肠杆菌菌群的培养基配方,请根据表格和所学知识回答
下列相关问题。
成分 蛋白胨 乳糖 蔗糖 K2HPO4 指示剂 琼脂
含量(g) 10.0 5.0 5.0 2.0 0.2 12.0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 1 000 mL
高二生物期中考试题 第 7 页 共 8 页
(1)根据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填“选择”或“鉴别”)培养基。检测熟食中的
大肠杆菌是否超标时,可以配制____________琼脂培养基,通过观察和统计培养基上
__________色菌落的数量作出判断。
(2)若要用上述培养基来筛选出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必须怎样更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微生物培养的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要对培养基进行_________________处理。
(4)图1和图2是培养大肠杆菌的结果图,其对应的接种方法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__。
(5)以下过程中所利用的主要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大肠杆菌较相似的有_______。
A.制作果酒 B.由果酒制作果醋 C.制作泡菜 D.制作腐乳
33. 科学家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将番茄的原生质体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融合,成功地培
育出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①~⑤表示过程,a~f表示细
胞、组织或植株。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中,过程①常用 酶处理植物细胞以除去细胞壁。
(2)过程②表示 ,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过程③密切相关的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
(4)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杂种植株的过程中,依据的原理是 ,
其中过程④表示 (过程)形成愈伤组织,该过程一般需要避光,此时所用
培养基中的碳源为 (填“有机碳源”或“无机碳源”)。诱导生芽和生根的过
程中,培养基的最大区别为 。
(5)番茄-马铃薯具有番茄和马铃薯的全部遗传信息,但并不能地上结番茄、地下结马铃薯,
原因可能是 。
高二生物期中考试题 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