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教师备课+章末提升+综合检测)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6份)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教师备课+章末提升+综合检测)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6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8-08 11:18:08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课标解读
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圈层特点。
3.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意义。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用《地心游记》故事导入,一位教授从冰岛火山口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入地下,最后再岩流的冲击下,从地中海的一个火山口回到地面,引发学生探究地球内部的兴趣导入新课。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①看教材P24-25,填写【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地球的内部圈层”,并完成【思考交流】1;②看教材P25-29,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地球的外部圈层”;并完成【思考交流】2。→步骤1:导入新课,本课时教学地位分析。→步骤2:老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问题导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1、2、3。←步骤5:老师指导学生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的【图表应用】和【当堂双基达标】中1、2、6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步骤4:教师通过【例1】和【图表活动解读】中教材P24图1-4-1的解读,讲解“探究1地球的内部圈层”,总结方法规律。←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问题导思】1、2、3。
 ↓
步骤7:教师通过【例2】,讲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探究2地球的外部圈层”,总结方法规律。→步骤8:老师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3、4、5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步骤9: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活动点拨】,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小结】,进行知识的回顾和强化巩固。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2-1-c-n-j-y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结合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及主要特征。
2.结合大气垂直分层图,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特征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1.地球的内部圈层(重点)。
3.了解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其重要性。 2.大气垂直分层(重点)。
4.了解水圈、生物圈的主要特征。
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图中A表示横波,B表示纵波,确定两个界面(C为莫霍面,D为古登堡面)。21cnjy.com
2.圈层划分
(1)地壳(C以上):由岩石组成,厚度不均。
(2)地幔(E+F):E上部存在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3)地核(H+G):主要是由铁和镍组成。
(4)说明岩石圈的范围和组成。
【答案】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是由岩石组成的。
1.2012年10月24日,都江堰地区发生地震,位于震中的人感觉的震动形式是怎样的?
【提示】 先感到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摇晃。
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
(1)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成分 作用
干洁空气 氮气 构成有机体的重要元素
氧气 一切生物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臭氧 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
水汽、固体杂质 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
(2)垂直分层
①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和运动状况。
②分层:
名称 特点 与人类的关系
A 对流层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气的对流运动十分显著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众多天气现象的发生地
B 平流层 气温随高度增加呈明显递增趋势,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大气稳定,天气晴朗,利于航空飞行
C 高层大气 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后升 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2.水圈
(1)组成
①海洋水:是水圈的主体,占总量的97%,海洋面积约占全球面积的71%。
②陆地水:包括湖泊水、河流水、冰川水、地下水、沼泽水等,其中冰川水占淡水的2/3,主要储存在南北两极和高山地区。21·cn·jy·com
(2)意义:水几乎伴随一切自然地理过程,促进地理环境的发展和演化。
判断:地球表面不同的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水分差异造成的。(×)
3.生物圈
(1)组成:由地球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构成。
(2)范围:不单独占有空间,而是存在于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地壳上层。
(3)核心部分
判断:生物圈的核心部分是指地面以上200米或水面以下100米这一薄层。(×)
(4)意义: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极其特殊和重要的圈层。
2.为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全球变暖?
【提示】  因为二氧化碳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地球的内部圈层
【问题导思】 
1.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遇到不同的介质,地震波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在莫霍面,地震波的速度有什么变化?  21*cnjy*com
【提示】 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2.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在古登堡面,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有什么变化?据此推测外地核的状态。【来源:21cnj*y.co*m】
【提示】 在古登堡面,横波消失,纵波的传播速度明显下降。这说明外地核可能是液态。
3.人们经常用煮熟鸡蛋的结构特点来形象地描述地球的内部圈层,请你说明两者的结构对应特点。
【提示】 蛋壳相当于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征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
(km) 特征
地壳


上地幔
下地幔


外核
内核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平均
17
1000
2900
①由岩石构成的固体外壳②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
①固态②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①可能为固态②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
接近液态,横波不能通过
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地壳与岩石圈的区别与联系
厚度 范围 联系
地壳 平均17千米 地表至莫霍界面 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而且还包含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岩石圈 70~100千米 地表至软流层
 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 (1)~(3)题。
(1)该地震波应是(  )
A.纵波       B.横波
C.纵横波 D.无法判断
(2)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  )
A.5千米处 B.17千米处
C.33千米处 D.2900千米处
(3)该地可能位于(  )
A.116°E,40°N B.90°E,30°N
C.南极点 D.经度180°,纬度0°
【思路点拨】 第(1)题,利用波 ( http: / / www.21cnjy.com )速判断纵、横波。第(2)题,莫霍面是波速变化大的地方。第(3)题,利用莫霍面的深度在海洋和陆地的差异特点进行判断。
【解析】 第(1)题,根据横坐标显 ( http: / / www.21cnjy.com )示3~6 km/s的速度,可知是横波。第(2)题,从图上看地震波(横波)的波速在地下5 km处突然增大,说明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地区。第(3)题,依据陆壳厚度大于洋壳的原理,参照供选各项确定的实际位置,可知D点在太平洋,其余选项在陆地上。21教育网
【答案】 (1)B (2)A (3)D
地球的外部圈层
【问题导思】 
1.“光合作用的原料”、“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电离层分别位于大气垂直分层中的哪一层?
【提示】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主要集中在对流层;臭氧有“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之称,主要分布在平流层;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在大气的垂直分层中,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的有哪几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增的有哪几层?
【提示】 在大气的垂直分层中,对流层、中间层内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流层、热层内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增。21·世纪*教育网
3.在组成水圈的水体中,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有哪些?
【提示】 河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
2.大气的垂直分层
分层 高度范围 主要特点 特点成因 与人类的关系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高纬:8~9千米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每升高100米,温度平均下降0.6 ℃)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该层上部冷,下部热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集中在该层,对流运动显著,易成云致雨 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对流层的平均高度为12千米。低纬度地区气温高,对流强烈,可达17千米~18千米。高纬度地区仅8千米~9千米。www-2-1-cnjy-com
 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曲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
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
【思路点拨】 第(1)题,利用大气在垂直方向上气温变化特点进行辨别。第(2)题,熟悉电离层的高度。
【解析】 第(1)题,在对流层气温随着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的增加而递减,平流层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上升,高层大气变化稍微复杂一点,气温先是下降然后再上升且转折点处温度约为-80℃,所以只有②曲线正确。第(2)题,电离层位于80~150千米的高空,位于高层大气中。
【答案】 (1)B (2)D
[图表展示]
教材第24页图1-4-1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
[解图精要]
由图名可知,本图展现的是地球内部圈层划分,读图把握以下要点:
(1)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在同种介质中传播时,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
(2)在地下平均33千米处(大陆部分),有一不连续面,在这儿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加快。
(3)在地下2900千米处,也存在一不连续面,纵波的波速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
[图表应用]
1.地球内部三圈层是如何划分的?
【提示】 利用两个不连续面进行划分,莫霍面以上为地壳,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出处:21教育名师】
2.地壳的厚度(莫霍面的深度)有何特点?
【提示】  地壳的厚度各地不同,平均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平均35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7千米。【版权所有:21教育】
3.火山喷发的物质主要来自地球内部圈层中的哪一层?
【提示】 地幔上部的软流层。
教材第28~29页案例
【点拨】 实验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人类的生存环境——地球,由于人造基地不可能与地球环境完全相同,由此导致实验失败。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案】  “生物圈2号”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验尽管没有获得成功,但它的最大意义在于向世人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人类还无法模拟出一个类似地球的、可以供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迄今为止,地球仍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人类应当努力保护它,而不是破坏它。
耗资巨大、举世瞩目的“生物圈2号”实验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终以失败而告终,其失败的原因很复杂,但根本的一点在于人工生态系统具有脆弱性,由于缺乏足够的自我调节能力,只要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调。由于土壤中的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部分二氧化碳与建筑“生物圈2号”所用的混凝土中的钙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导致氧气含量下降,以及由于没有调节好内部气候而导致的粮食歉收,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地球的圈层结构
1. (2012·南通期中)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图示内容的判断正确的是(  )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A.A表示岩石圈,由固体组成
B.B表示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
C.M表示古登堡界面
D.F、G表示地核,F为非固体物质组成
【解析】 根据题中圈层示意图,结合所学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可知,M、N分别为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A为地壳;B、C之间为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F、G表示地核,分别为外核和内核。21*cnjy*com
【答案】 D
2.下图中的大圆、中圆和小圆依次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
A.岩石圈 地幔 地壳
B.岩石圈 上地幔顶部 地壳
C.岩石圈 地幔 地核
D.地球内部圈层 地幔 软流层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地球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结构的地理概念的理解。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它与地幔有相交的部分;地幔和地壳都是地球的内部圈层,它们之间不存在包含关系;软流层存在于上地幔中,包含于地幔。
【答案】 D
3.读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图中所示的圈层①、②、③分别是 (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解析】 水圈的范围为地球上被水和冰雪所占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或覆盖而构成的圈层;生物圈的范围为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根据各圈层的范围即可回答。
【答案】 D
4.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②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氢 ③水汽和固体杂质集中在高层大气中 ④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水汽、固体杂质主要分布在对流层。
【答案】 C
5.读大气垂直分层图,有空气对流运动的层次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①③两图反映了随海拔高度上升气温逐渐下降的规律,上冷下热有利于空气产生垂直对流运动。
【答案】 C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B是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A+B+C是________,D是________,C+D+E是________的一部分。
(2)不连续界面:F________。
(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什么变化?
(4)A和B层的厚度有什么差异?
【解析】 分析图可知:A+B为地壳部分,但厚度不一,有陆壳与洋壳之分。C+D+E为上地幔部分,但C是构成岩石圈的部分,D即为软流层。2·1·c·n·j·y
【答案】 (1)地壳 岩石圈 软流层 上地幔
(2)莫霍面
(3)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4)地壳的厚度不均,A为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一般为33千米,B为大洋地壳,平均7千米左右。
一、选择题
(2012·莱芜期中)在不同媒介中地震波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探知地球内部结构的。阅读上述材料,完成1~2题。
1.根据地震波的探测,地球最外层平均厚度约100千米的范围是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层,称为岩石圈,其范围是指(  )
A.地壳       B.地壳和软流层
C.地壳和上地幔 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2.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正确叙述是(  )www.21-cn-jy.com
A.划分地壳和地核的界面是古登堡面
B.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C.在莫霍面上,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
D.在莫霍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解析】 第1题,岩石圈由岩石组成,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第2题,根据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点即可回答。
【答案】 1.D 2.D
(2012·烟台调研)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  )
A.①为水圈 B.②为岩石圈
C.③为软流层 D.④为下地幔
4.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小
C.③圈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解析】 第3题,根据各圈层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置知①是大气平流层,②是地壳,③是软流层,④是外核。第4题,①圈层(大气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②层陆地地壳较海洋地壳厚;③层为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④层物质状态为液体。
【答案】 3.C 4.C
读下面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部分),回答5~6题。
5.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空间范围最接近于(  )
A.生物圈 B.水圈
C.①圈层 D.②圈层
6.有关图中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圈都分布在海平面以下
B.生物圈孕育于其他圈层中
C.①圈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D.②圈层中硅镁层在大洋洋底缺失
【解析】 第5题,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位于地表附近,最接近生物圈。第6题,生物圈是一个跨圈层的圈层,其界线不像其他圈层那样分明。
【答案】 5.A 6.B
(2012·滨州期末)下图为月壳与月幔地震波速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月球壳和幔的速度变化
7.月球地震波与地球地震波相比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都是P波速度始终大于S波
B.都在壳以下有突然加速的过程
C.在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大于地球表面
D.在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小于地球表面
8.根据图中所示内容,可以判断出(  )
A.月球表面附近发生地震时有一地只能探测到P波,而没有S波
B.月球内部结构中一定有“软流层”
C.月球内部只能分为两层
D.通过图中地震波的变化,我们只能看出一个不连续界面
【解析】 第7题,根据“地球内部圈 ( http: / / www.21cnjy.com )层结构示意图”,可知在月球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小于地球。第8题,月球表面附近没有气体、液体存在,所以无法找到一地只能探测到P波;“软流层”从图中地震波变化上无法显示出来;从题干可知,这只是表示月壳与月幔。
【答案】 7.C 8.D
9.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石油是液体,横波不能通过,纵 ( http: / / www.21cnjy.com )波通过时波速也迅速下降。①图表示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由岩石构造进入石油矿藏时,横波立即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的状况,所以是正确的。
【答案】 A
10.读下图,图中的曲线表示的是(  )
A.臭氧层的高度
B.对流层的高度
C.对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
D.平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
【解析】 对流层的高度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在低纬度约有17~18km,高纬度约有8~9km。
【答案】 B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被称为“地球生命保护伞”的气体集中分布在(  )
A.A层 B.B层
C.C层 D.D层
12.“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歌词中的蓝天白云发生在(  )
A.A层 B.B层
C.C层 D.C层以上大气
【解析】 第11题,臭氧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 ( http: / / www.21cnjy.com )护伞”,主要分布在平流层,也就是B层。第12题,因为对流层集中了大气3/4的质量和几乎全部水汽和固体杂质,所以各种复杂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
【答案】 11.B 12.A
二、综合题
13.读下列大气的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______层,该层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层的直接热源是________。
(2)B是________层, ( http: / / www.21cnjy.com )该层的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层的热源是________。
(3)云、雨、雾、雪等天气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象多发生在________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的是________层(填字母)。
【解析】 大气层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层大气三层,对流层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愈往上吸收热量愈少,温度愈低。平流层臭氧含量高,能直接吸收紫外线升温。在80~500千米的高层大气中,有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答案】 (1)对流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 ( http: / / www.21cnjy.com )减 地面辐射 (2)平流 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靠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增温 (3)A 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以及全部的水汽和杂质,空气对流运动显著,所以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C
14.下图为地球内部结构部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地球内部结构部分示意图
(1)图中A、B、C、D分别代表地球内部的某一部分,请写出各自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F、G分别是地球表层部分的________和________。
(3)E为________面,此面深度在不同地区有何不同?地震波在通过此面时有何特点?这种特点说明了什么?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对地壳、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幔、岩石圈、软流层的理解程度。地壳是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岩石圈除了包括地壳外,还包括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软流层处在上地幔顶部。地壳厚度不均,陆地较厚,海洋较薄。因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上下物质成分有异,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也会改变。
【答案】 (1)地壳 上地幔 岩石圈 软流层
(2)大洋 大陆
(3)莫霍 在大陆部分较深,最深处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达70千米,在大洋处较浅,最浅处不足5千米,陆地部分平均深度33千米,海洋部分平均深6千米。特点:在此界面处,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说明该深度处上下物质成分有改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标解读
1.掌握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理解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毛泽东在《七律·送瘟神》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本意是人坐地(不动),但每昼夜随地面运行八万里路程。是不是在地球的任何地方都会“坐地日行八万里”?导入新课——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教学地位分析
本课时知识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特征:方向、速度、周期、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是学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基础,是重点知识,其中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是难点。
本课时知识在高考中命题率较高,命题形式主要是选择题。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①看教材P16-17,填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地球的自转”,并完成【思考交流】1;②看教材P17-19,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地球的公转”;并完成【思考交流】2→步骤1:老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步骤2: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问题导思】1、2、3。↓
步骤5: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问题导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1、2、3。←步骤4:老师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1、2、3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步骤3:教师通过【例1】,讲解“地球的自转速度”,总结方法规律。
 ↓
步骤6:教师通过【例2】和【图表活动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中教材P18图1-3-5的解读,讲解“公转轨道图上判断二分二至日”,总结方法规律。→步骤7:老师指导学生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的【图表应用】题和【当堂双基达标】中4、5、6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步骤8: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小结】,进行知识的回顾和强化巩固。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2.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变化和周期。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重点)。
3.运用图示及动画演示,理解黄赤交角及其产生的影响。
4.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学会绘制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示意图。 2.黄赤交角及其产生的影响(重难点)。
地球的自转
1.定义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轴简称地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方向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周期
周期 时间 自转角度 意义
恒星日 23时56分4秒 360° 真正周期
太阳日 24小时 360°59′ 昼夜交替周期
【思考交流】 
1.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事例,能证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提示】 太阳的东升西落,科技馆中的傅科摆等。
地球的公转
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在上图中用箭头标出(逆时针方向标在公转轨道上)
3.周期
恒星年:时间为365天6时9分10秒,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回归年:时间为365天5时48分46秒。
4.速度
图中位置 时间 速度 公转位置
A点 1月初 较快 近日点
B点 7月初 较慢 远日点
3.黄赤交角
黄道面与赤道面之间的交角称为黄赤交角,即上图中的字母A,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所交的角是图中的字母B。
4.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原因: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作是不变的。
(2)轨迹
(3)周期:一个回归年。
夏至,春分,秋分,冬至。
【思考交流】 
2.为什么1月份地球距离太阳最近,北半球却是隆冬季节?
【提示】 各地的气温主要与太阳直射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位置有关。1月份地球距离太阳最近,但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在一年中距离太阳直射点最远,获得的热量最少,气温最低。
地球的自转
【问题导思】 
1.大家都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自西向东,但观测的位置不同,描述起来就不一样。将地球仪平放(地轴平行于桌面),一名同学在北极一侧,一名同学在南极一侧。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两名同学分别说出观察到的自转方向。两名同学交换位置,继续同样的实验。
【提示】 北极一侧的同学观察到地球逆时针方向旋转,南极一侧的同学观察到地球顺时针方向旋转。
2.实际中地球上同一纬线上,线速度是否一定相同呢?
【提示】 不一定相同。线速度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同一纬线上,地势高处线速度大。
地球的自转速度
地球自转运动类似于圆周运动,其自转速度可以用角速度和线速度来描述。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称为角速度,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长称为线速度。
速度 大小 特殊性 图示
角速度 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一样,大约为15°/小时 南北极点的自转角速度等于0
线速度 因各地纬度不同而有所差异,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 赤道处线速度最大,为1670千米/小时;南北纬60°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南北极点线速度等于0
 
比较地球自转运动速度时需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注意两极点的特殊性。比较自转角速度,与地理纬度无关;比较自转线速度,先判读纬度的高低(实际情况,同一纬度还要再比较海拔的高低)。
  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2)比较说明图中A、B、N三点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3)当图中A点自转一周又回到出发点时,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又叫做一个________日。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地球自转运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方向、周期和速度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求画出自转方向,其关键是先确定南北半球。其次,要清楚A、B、N三点的纬度位置,从而确定自转速度。第三要分清是恒星日还是太阳日。
【解析】 第(1)题,图中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母“N”,代表该图所示为北半球,地球逆时针旋转。第(2)题,除极点角速度、线速度均为0,其他各地角速度相等,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第(3)题,A点自转一周360°,是地球自转的真实周期。
【答案】 (1)图略(逆时针)
(2)角速度A、B相等,均为15°/h,N为0;线速度A最大,B小于A,N为零。
(3)23时56分4秒  恒星
地球的公转
【问题导思】 
1.读P17图1-3-4,说明地球公转的方向和日地距离差异。
【提示】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1月初经过近日点,日地距离较近;7月初经过远日点,日地距离较远。
2.读P18图1-3-5,黄赤交角、地轴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分别与回归线、极圈的度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示】 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回归线的度数,地轴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大小与极圈的度数相等。
3.一年中,哪个时段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半球移动?
【提示】 冬至日(12月22日)至春分日(3月21日)
地球公转中“六点”的判断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存在六个特殊位置:二分二至日、近日点、远日点,这六个位置的判定难度较大且易混淆,可依以下方法判断:
1.公转轨道图上判断二分二至日
第一步:先确定出地球公转方向,如图1。(可根据地球自转、南北极指向等来确定地球公转方向)
第二步:在图中过球心作地轴的垂线,即赤道,如图2。
第三步:作直线连接左右两个球心,如图3。
第四步:如果直线指向北半球(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即图3中的A;如果直线指向南半球(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即图3中的C。
第五步:再根据二至日的位置和公转方向,确定D为春分日,B为秋分日。
2.近日点、远日点的判断
在地球公转轨道上,顺公转方向过冬至日后约10°左右处即为近日点,过夏至日后约10°左右处为远日点。如图所示:
 下图所示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1)~(2)题。
(1)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2)2012年1月23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
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
【思路点拨】 第(1)题,本题考查地球的公转速度特点:在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第(2)题,利用地球在近日点或远日点的时间确定。
【解析】 第(1)题,甲、乙、丙、丁四点将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球公转的轨道均分成四等份,根据图中太阳的位置可以判定甲→乙段地球经过近日点,运动速度最快,用时最少。第(2)题,1月23日地球离开近日点1月初约20天,故靠近乙处。
【答案】 (1)A (2)B
[图表展示]
读教材第18页图1-3-5黄赤交角示意
[解图精要]
本图展现了地轴、赤道平面、黄道平面之间的关系以及黄赤交角的大小。读图把握以下要点:
(1) 地轴呈倾斜方向指向北极星。
(2) 地轴与赤道面垂直,与黄道面呈66°34′的夹角。
(3) 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交角叫黄赤交角,其大小为23°26′。
[图表应用]
1.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所交的角的大小和黄赤交角的大小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示】 互为余角。
2.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与黄赤交角有什么关系?
【提示】 回归线所在纬度等于黄赤交角的度数,极圈所在纬度等于黄赤交角的余角。
3.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到极点为寒带。若黄赤交角变大,寒、温、热三带范围如何变化?
【提示】 热带与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
1.下列有关地球自转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是指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 ②如果以太阳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参照物,自转周期是24小时 ③如果以恒星为参照物,自转周期小于24小时 ④如果以恒星为参照物,自转周期大于24小时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解析】 如果以恒星为参照物,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以太阳为参照物,周期为24小时。
【答案】 A
(2012·成都期末)读图,回答2~3题。
2.图中A、C、D、E、F各点中,与B点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都相同的有几个(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解析】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两极为零外,其余各地都相同。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同一纬线上线速度相同。【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D
3.有关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转的线速度,是全球一致的
B.自转的线速度因纬度和高度而不同
C.南北两极点的自转线速度是最大的 
D.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一定是最大的
【解析】 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不同纬度上线速度不同;高度不同,转过的弧长不同,线速度亦不同。
【答案】 B
4.读地球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面示意图,图中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黄赤交角是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即①。
【答案】 A
5.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直射点在④处时,应是6月22日前后
B.直射点从①处移到⑤处,需要l个恒星年
C.直射点位于①处或⑤处时,都是北半球的春分日
D.直射点在④处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
【解析】 ①②③④处位置,对应北半球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⑤处位置等同于①处。直射点从①处移到⑤处,需要l个回归年。
【答案】 C
6.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方向。
(2)在图中用字母S表示太阳的位置。
(3)图中字母所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分别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表示近日点的是________,地球经过该点的时间是________。表示远日点的是________,地球经过该点的时间是________。表示夏至日的是________,表示冬至日的是________,表示春分日的是________,表示秋分日的是________。
(4)将地球位于图中字母所示位置时的公转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出来________。
【解析】 第(1)题,地球公转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向是逆时针。第(2)题,太阳应位于公转轨道的中心,略偏向近日点(B)的地方。第(3)题,图中字母所示位置:A冬至日、B近日点、C春分日、D夏至日、E远日点、F秋分日。第(4)题,越靠近近日点,公转速度越快;越靠近远日点,公转速度越慢。
【答案】 (1)图略(逆时针)
(2)在BE的连线上且靠B稍近些。
(3)B 1月初 E 7月初 D A C F
(4)BACFDE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
【解析】 从侧视图来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向东绕地轴旋转。从俯视图上来看,北极逆时针方向旋转,南极顺时针方向旋转。另外从经度来看,西经度减少的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
【答案】 A
读图,完成2~3题。
2.C点的人们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是(  )
A.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B.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多3分56秒
C.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少3分56秒
D.为23小时56分4秒
【解析】 根据题意知其时间应为一个太阳日,比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恒星日多3分56秒。
【答案】 B
3.在A、B、C、D点中, 地球自转速度是(  )
A.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大到小依次是A、B、C、D
B.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大到小依次是C、D、B、A
C.A无角速度和线速度,B、C、D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B最大,C最小
D.B、C、D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B最小,C最大,A无角速度和线速度
【解析】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角速度除两极点为零外,都相等。A点在极点,既无线速度也无角速度,B、C、D三点是地球上不同纬度的三点,角速度相同,线速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
【答案】 D
  (2012·徐州期末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球同步卫星是人为发射的一种卫星,它相对于地球静止于赤道上空。从地面上看,卫星保持不动,故也称静止卫星;发射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密切相关。根据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下列发射场中最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  )
A.拜科努尔(46°N)      B.肯尼迪(28°N)
C.酒泉(40°N) D.库鲁(5°N)
【解析】 据题干,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球静止于赤道上空;同步卫星为借助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一般向东发射,发射点自转线速度越大的地方越有利于同步卫星的发射,因此离赤道越近的地区,越有利于发射。
【答案】 D
5.地球同步卫星的绕地公转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自转速度比较,它们的(  )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D.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解析】 地球同步卫星在地球赤道上空飞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飞行过程中相对于地球表面某点静止,角速度相同;物体运动线速度的大小与转动半径成正比,同步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半径大于地球半径,线速度较地面对应点要大。
【答案】 C
(2012·蚌埠期中检测)下图是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某地的自转线速度V=1670×cos φ,其中φ为当地的纬度)。读图回答6~7题。
6.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解析】 图中线速度由南向北减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判定图示地区处于北半球,赤道上自转线速度为1 670千米/小时,60°N上则为837千米/小时,故根据图中的数值范围可推知其应处于中纬度。
【答案】 A
7.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解析】 影响线速度大小的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素不仅包括纬度,还包括海拔等因素,同一纬度地区,海拔越高,其自转线速度越大,图中a处的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大,故可知a点的海拔较高。
【答案】 A
一架飞机在某地起飞,沿水平方向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837千米/时低空匀速飞行,且飞行员看到太阳在正南方天空保持静止不动,赤道上地球自转线速度为1 670千米/时。据此回答8~9题。
8.此时飞机飞行的方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9.飞机航线所对应的地理纬度是(  )
A.赤道 B.极点
C.北纬30° D.北纬60°
【解析】 第8题,飞行员看到太阳在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方天空静止不动,说明飞机与太阳“同步”,即飞机飞行方向、速度与太阳视运动的方向、速度一致,因此方向为自东向西。第9题,太阳视运动速度即地球自转速度,地表纬度60°附近地球自转线速度为837千米/时。
【答案】 8.B 9.D
10.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正确表示2013年元旦地球所在公转轨道位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元旦为1月1日,从图中信息可知,③为12月22日,④为1月初。
【答案】 D
下图中GH⊥PQ,PQ为地轴,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图中MN所示平面上。据此完成11~12题。
11.角②的度数是(  )
A.23°26′ B.46°52′
C.66°34′ D.不能确定
【解析】 据题意,MN所示平面为公转轨道面,地轴同公转轨道面斜交的角度是66°34′。
【答案】 C
12.当阳光从N处直射地球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解析】 N处直射地球,即直射北回归线,应为北半球夏至日。
【答案】 B
二、综合题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右图中画出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
(2)将左图中的A、B、C、D标在右图适当的位置,并标注出两至日。
(3)地球公转轨道为近似________的椭圆轨道,地球运行到左图中 ________点时,接近远日点位置,其公转速度________。21cnjy.com
(4)A →B期间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半球,并且正在向________移动
【解析】 综合考查地球公转规律。 ( ( http: / / www.21cnjy.com )1)分析右图,乙在远日点附近,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地轴上部为北,地球自转和公转都是逆时针方向。(2) 左图中的A处,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并向北移动,为春分日,B处为夏至日,C处为秋分日,D处为冬至日。右图中乙为夏至日B,逆时针依次为:秋分日C、冬至日D、春分日A。(3)地球7月初经过远日点,图中各点中,B(夏至日)离远日点最近。(4)图示 A →B期间,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到北回归线。
【答案】 (1)画图略(均为逆时针)
(2)右图中乙为夏至日B,逆时针依次为: C、D、A。在乙、丙处分别注明夏至日、冬至日。
(3)正圆 B 较慢
(4)北 北
14.我国某中学天文爱好小组对星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恒星进行观测研究,某夜晚开始他们用摄像机长时间对准天空某区域连续进行拍摄,得到了如右图的图像(录影带高速播放过程中某
瞬间截图),请你根据图像帮助他们进行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把摄像机对准的天空区域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得到这样的图像,摄像机的开机时间最少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图像中心的亮点是________星,成为亮点而不是亮圆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像反映出(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流星运动 D.恒星运动
(4)就图像来看,亮圆弧围绕亮点呈________(逆、顺时针)方向运动。
【解析】 综合题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观测小组得到这样的图像,应该是把摄像机对准北极星附近拍摄的,亮点应为北极星,因为地轴的北极延长线穿过北极星,而其他的亮圆弧应为北极星附近的天体,由于地球的自转,摄像机也随着自转,才拍摄到圆弧,而不是天体本身的运动,并且只有地球至少自转360°,摄像机才能得到如此的图像,那么摄像机开机时间至少应是一个恒星日,即23小时56分4秒。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摄像机拍摄到的北极星周围的恒星相对反向运动,那么就图像来看,亮圆弧围绕亮点呈逆时针方向运动。
【答案】 (1)北极星附近 23小时56分4秒
(2)北极 地球绕地轴自转,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D (4)逆时针
第2课时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标解读
1.解释昼夜交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联系实际计算不同地点的地方时和区时。
2.运用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方向偏转的规律,解释相关自然现象。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的《七律·送温神》导入新课。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①看教材P1 ( http: / / www.21cnjy.com )9,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昼夜更替”,并完成【思考交流】1;②看教材P19-20,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地方时”;并完成【思考交流】2;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③看教材P20-21,填写【课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主导学】中的“知识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并完成【思考交流】3。→步骤1:导入新课,本课时教学地位分析。→步骤2:老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
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导思】1、2、3、4。←步骤5:老师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第1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步骤4:教师通过【例1】,讲解“探究1晨昏线”,总结方法规律。←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问题导思】1、2、3。
 ↓
步骤7:教师通过【例2】和【图表活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读】中教材P20图1-3-8的解读,讲解“探究2时间的相关计算与判断”,总结方法规律。→步骤8:老师指导学生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的【图表应用】和【当堂双基达标】中2、3、4、5、6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步骤9: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小结】,进行知识的回顾和强化巩固。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理解昼夜更替的成因及晨昏线的运动方向及特点。
2.运用图示、演示等方法掌握地方时、区时的区别,并掌握地方时、区时、日期的计算。 1.昼夜更替(重点)。
3.了解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转现象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地方时(重难点)。
昼夜更替
1.成因
2.周期:24小时(即一个太阳日)。
3.意义:调节地表温度,保证地球上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1.“昼夜现象”与“昼夜更替”是一回事么?为什么?
【提示】 不是一回事。“昼夜现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静态的,是由于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造成的,与地球运动无关;“昼夜更替”是动态过程,除与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有关外,还与地球的自转运动有关。21·cn·jy·com
地方时
1.地方时
(1)产生
地球自西
向东自转 同一纬度的地区,东面比
西面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东面比西面的
地点时刻要早 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
地方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2)规律
2.区时:为了避免时间使用的混乱,国际上采取了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分区计时的方案。区时就是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3.北京时间:我国统一使用的时间,首都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区时,即东8区中央经线(东经l20°线)的地方时。
2.北京时间与北京地方时是不是一回事?
【提示】 不是一回事。北京时间是指北京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l20°E的地方时;而北京所处经度为116°E,北京地方时则是指116°E的地方时刻。
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
1.产生
地球自转 地转偏向力 地表物体水平运
动方向发生偏转
2.偏转规律
连线,完成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偏转的规律
北半球       右偏
南半球 不偏
赤道 左偏
【答案】 
3.北半球的天然平直河流,一般右岸较陡峭,左岸较平缓,为什么?
【提示】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河水向右偏,右岸的冲刷比左岸强烈。
晨昏线
【问题导思】 
1.昼夜更替有何意义?其周期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提示】 昼夜更替对调节地表温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重要作用。昼夜更替的周期是24小时,时间不长,使得地面白天增温时不至于过分炎热,夜晚冷却时不至于过分寒冷,从而保证了地球上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2.读P19图1-3-7,何谓晨昏线?晨昏线将地球分成哪两部分?
【提示】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即为晨昏线。晨昏线将地球分成昼半球与夜半球两部分。
3.晨线和昏线是如何划分的?P18图1-3-7所示晨昏线是晨线还是昏线?
【提示】 随地球的自转,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图示晨昏线为晨线。
1.晨线、昏线的判定
     图一            图二
第一种方法——自转法:顺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线是晨线。如图一,这是以北极为中心的图,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BC线是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线,为昏线;AB线是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线,为晨线。
第二种方法——时间法:图一中A、B、C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是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和与某一纬线(极圈)的切点,它们的时间是一定的,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如A点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如C点为18时,据此也可以判断是晨线还是昏线。
第三种方法——昼夜半球法:昼半球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在常见的侧视图中,我们可以利用“左夜为晨,右夜为昏”这一规律来解题,也就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半球的位置可判断晨线或昏线。由夜半球转向昼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晨线左边一定为夜半球,右边一定为昼半球,如图二左图;昏线正好相反。所以口诀是“左夜为晨,右夜为昏”。
2.晨昏线的利用
(1)晨昏线经过极点,即晨昏线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线圈重合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春分日或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则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上(夏至日或冬至日);
(2)晨昏线将其所经过的纬线圈分为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是昼弧,位于夜半球的是夜弧;昼弧长则白天长,夜弧长则黑夜长。
 
晨昏线有以下六个特点:
(1)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跟经线圈重合。
(5)晨昏线在二至日时跟极圈相切。
(6)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的速度为15°/小时,跟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下图中O为极点,阴影部分为黑夜。据此完成(1)~(2)题。
(1)若O点为北极点,则晨线是(  )
A.    B.    C.    D.
(2)若图中为昏线,则图中晨昏线的运动方向为(  )
A.顺时针 B.逆时针
C.自上而下 D.自下而上
【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晨昏线的应用。第(1)题,晨线是转向太阳的,昏线是转离太阳的。第(2)题,晨昏线的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www-2-1-cnjy-com
【解析】 第(1)题,O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为北极点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转动,晨线为弧BC、昏线为弧AC。第(2)题,若弧BC为昏线,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转动,晨昏线是逆时针方向运动。
【答案】 (1)B (2)B
时间的相关计算与判断
【问题导思】 
1.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不同经线上地方时不同,经度每向东15°,地方时如何变动?向东1°呢?
【提示】 经度每向东15°,地方时增加1小时,向东1°,地方时增加4分钟。
2.国际上采取按同一标准划分时区、分区计时的方案,每个时区跨经度15°,全球可划分为多少个时区?
【提示】 24个时区。
3.每个时区都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区的区时,中央经线的度数和时区数有什么关系?
【提示】 时区数的15倍即为中央经线的度数。
4.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国际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称为“国际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将作何调整?自东向西越过“国际日界线”呢?
【提示】 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将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将加一天。
1.地方时的确定与计算
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具体计算可分为4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1)一定时:即在计算时可作为条件用的已知地点的地方时。有两种情况:一是题干或材料中直接给出某点时间;二是从光照图中获取隐含的时间信息。
(2)二定向:即确定所求点与已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如图中求E点的地方时,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12∶00),则E点位于D点以东,应“东加”;若求F点地方时,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24∶00),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西减”。
(3)三定差: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如E点所在经线与经线ND经度相差45°,则时差为3小时。【版权所有:21教育】
(4)四定值: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 ( http: / / www.21cnjy.com )件计算出所求时间,如E点地方时为12∶00+45°/15°=15∶00,F点地方时为24∶00-45°/15°=21∶00。
2.区时的计算
区时的计算思路与地方时计算相同,不同之处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于确定时区数(已知经度/15°=n+余数。余数<7.5°,n为时区数;余数>7.5°,n+1为时区数)或中央经线(时区数×15°)。
3.地球上日期变更的判断
在地球上日期变更的界线一般情况下有两条,列表比较如下:
比较项目 零时(或24时)日界线 国际日期变更线
成因 自然形成的,由于地球自转零时日界线不停自东向西移动 人为设定的(固定不变)
关系 两者重合时,全球为同一日期;两者相对时(零时日界线在0°经线上),全球两个日期各占一半
图示
 
北京时间不是北京地方时。北京时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北京地方时指北京所在经线(116°E)的地方时。北京时间比北京地方时早16分钟。21·世纪*教育网
 下图是以北极为中心的北半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甲地时间为(  )
A.8时        B.9时
C.15时 D.16时
(2)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则甲地时间为________,北京时间为_________。
【思路点拨】 解题的关键是分清阴影和空 ( http: / / www.21cnjy.com )白分界线的意义,若阴影为黑夜,则分界线为晨昏线,且晨昏线与一经线圈重合;若阴影为日期范围,则分界线为两个日期的分界线,且两条经线一条为地方时0时经线,另一条为l80°经线。
【解析】 第(1)题,把图看成一幅普通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太阳光照示意图,找到晨线(早晨6∶00),即可求出甲地的时间为9∶00。第(2)题,日期的分界线有两条,沿自转方向,日期减一天的是180°经线,增加一天的是0时所在地的经线。由中心点为北极点可知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方向,可知OB为180°经线,OA为0时所在的经线且为0°经线,即可求出甲地为3∶00,北京时间为7日8时。
【答案】  (1)B (2)7日3时 7日8时
[图表展示]
教材第20页图1-3-8 地球自转使地球上产生地方时
[解图精要]
本图展示的是区时的划分,读图时应该把握:
(1)全球按经度分成24个时区。
(2)零时区以东的时区为东时区,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零时区以西的时区为西时区,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3)不同时区区时不同。
(4)图中显示了世界著名城市所在的时区。
[图表应用]
1.时区是如何划分的?
【提示】 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基准,向东、向西各跨7.5°作为零时区(中时区),然后每隔15°为一个时区。【出处:21教育名师】
2.东、西十二区有何特点?
【提示】 东、西十二区跨经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15°,合二为一。东、西十二区均以180°经线为其中央经线,区时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早一天。
3.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分析时区之间的时间差异?
【提示】 每向东一个时区,时间增加1小时;每向西一个时区,时间减少1小时。









(2013·郑州期末)读下面的日照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一刻D点将进入白昼
B.C在昼半球
C.D、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D.AB是昏线
2.此时,地方时为0∶00的经线是(  )
A.120°E   B.100°W   C.20°W   D.60°E
【解析】 第1题,按照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球自转的方向可以判断,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D点将进入昼半球;D点和E点的纬度不同,自转的线速度不同,但角速度相同。第2题,地方时为0∶00的经线是平分夜半球的经线,位于180°经线以西120°,为60°E。
【答案】 1.A 2.D
3.关于日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日界线的东侧是东十二区,西侧是西十二区
B.东侧是东经度,西侧是西经度
C.东侧时区的钟点比西侧时区的钟点早一小时
D.东侧时区的日期比西侧时区的日期晚一天
【解析】 日界线是180°经线,此线以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西经度,以西为东经度,其东侧为西十二区,西侧为东十二区;东西十二时区各跨7.5°,合为一个时区;两个时区钟点相同,日期相差一天,日界线东侧的西十二区比东十二区晚一天。
【答案】  D
(2012·惠民期中)我们在观看中央电视台直播美国NBA篮球赛的时候经常是在上午,而美国当地时间却是晚上。据此回答4~5题。
4.造成中美两国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地球的公转 B.地球的自转
C.地转偏向力的存在 D.纬度的不同
5.2012~2013赛季,CCTV- ( http: / / www.21cnjy.com )5于11月16日上午9点直播休斯敦火箭队主场迎战黄蜂队的比赛。则比赛开始于当地的(休斯敦使用美国中部时间——西六区区时)(  )
A.11月16日19点 B.11月16日23点
C.11月15日19点 D.11月15日18点
【解析】 时间差异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休斯敦用西六区区时,比北京时间晚14个小时,北京时间减去14个小时,即为休斯敦时间。
【答案】 4.B 5.C
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的是________半球。
(2)A、B、C三地,地方时较早的是________,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快的是________。
(3)当A地为18时时,C点为________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时。
(4)地球上由高纬度向低纬度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均向________(方向)偏移。
【解析】 第(1)题,根据箭头所示地球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转方向,可以判断这是北半球。第(2)题,按经度差小于180°的方向判断,A点在最东面,地方时最早,其次是B、C。线速度随纬度增高而降低。第(3)题,按东加西减原则,可以较容易推算出C点地方时和北京时间。第(4)题,位于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由高纬度向低纬度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即向西偏转;南半球向左也是向西偏转。
【答案】 (1)北
(2)A  C
(3)12 次日2
(4)西
一、选择题
将一盏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1~2题。
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①昼夜的更替  ②四季的更替
③运动物体偏向  ④地方时差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假设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地球上下列地理现象中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A.日、月东升西落现象
B.南半球河流一般右岸多沙滩
C.昼夜现象
D.120°E的地方时早于90°W
【解析】 第1题,转动地球(地球 ( http: / / www.21cnjy.com )仪),地球上的不同部位与太阳(灯)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地方时会发生变化,也会出现昼夜的变化。第2题,若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则日、月将西升东落;南半球河水向右偏,河流右岸受侵蚀,左岸堆积多沙滩;位置相对偏西的地点要比位置偏东的地点地方时早。只要存在太阳及地球就会存在昼夜现象,只要存在地球自转就会存在昼夜交替现象。
【答案】 1.D 2.C
3.如果用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下列图中表示正确的是(  )
【解析】 由晨昏线判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的方法可知,如A图所示,随地球自转,过a进入夜半球,则a为昏线;过b进入昼半球,则b为晨线,与题干要求不符;同理推断C图中b为晨线,D图中a为昏线,均与题干要求不符。
【答案】 B
2013年1月6日,北京李先生由首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机场起飞,前往伦敦,看望正在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女儿。飞机起飞时李先生看了看表,时间是8∶20。飞机到达伦敦时,李先生看了看手表,时间是19∶20。1小时后李先生调整时差。回答下列4~5题。
4.李先生调整时差时北京时间为(  )
A.19∶20 B.20∶20
C.13∶20 D.21∶20
5.李先生需要将手表的时针逆时针拨动________小时,才能将时间调至当地时间。(  )
A.6    B.7 C.8   D.9
【解析】 第4题,李先生到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伦敦时,看表为北京时间19∶20,1小时后李先生调整时差的北京时间就应该是20∶20。第5题,伦敦为中时区,比北京时间晚8小时,因此需要向后(逆时针)拨动8小时。
【答案】  4.B 5.C
(2012·温州联考)下图中a为晨昏线,c为经线,b为c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读图回答6~7题。
6.关于a、c两线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者不可能重合
B.二者一年之中有两次重合机会
C.二者只有在春分日重合
D.a、c两线的长度接近
7.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b地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的是 (  )
   A     B     C     D
【解析】 第6题,一年之中晨昏线和经线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两次重合机会,即春分日和秋分日。晨昏线是大圆,其长度等于经线长的两倍(等于经线圈的长度)。第7题,根据题意b为经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即在赤道上。由于赤道上地转偏向力为零,所以b地水平运动物体不发生偏向。21教育网
【答案】 6.B 7.C
(2012·福州期末)下图为某卫星M绕地球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行轨道及方向示意图,M第一次到达P点时,地球、卫星、太阳正好在同一直线上,且北京时间是2011年6月22日20时,卫星运行的周期为6小时。据此回答8~9题。
8.此时,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是(  )
A.0°    B.25°E C.95°W   D.105°E
9.卫星M第二次到达P点的位置时,全球是6月22日的地区面积约占全球的(  )
A.1/4    B.1/2 C.3/4   D.3/5
【解析】 第8题,根据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京时间是2011年6月22日20时,可以求出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第9题,卫星M运行的周期为6小时,其第二次到达P点的位置时,北京时间变为2011年6月23日2时,此时0点出现在90°E,23日的范围从90°E向东到180°经线,占1/4,则22日的范围占3/4。21*cnjy*com
【答案】 8.A 9.C
10.为了让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刻与日出同步,兰州(103°53′E)春分日升旗的时刻应选在北京时间(  )
A.6点整 B.6时49分44秒
C.4时55分32秒 D.7时4分28秒
【解析】 兰州(103°53′E)与北京时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120°E的地方时)的经度差为16°07′,时差应为1小时4分28秒,春分日时兰州日出时间为当地6时,北京时间为7时4分28秒。
【答案】 D
11.南、北半球分别有一物体沿同一条经线向赤道方向作水平运动,由于地球自转使运动物体产生的偏向是(  )
A.都向西偏
B.都向东偏
C.北半球向西偏,南半球向东偏
D.北半球向东偏,南半球向西偏
【解析】 南、北半球沿着同一条经线向赤道方向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向西偏。
【答案】 A
12.下图是两幅“大河河口示意图”,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淤积而扩展,按一般规律,最终将分别与河流的哪一岸相连?(  )
A.甲岸、丙岸 B.乙岸、丙岸
C.甲岸、丁岸 D.乙岸、丁岸
【解析】 左图为北半球,河水右偏,乙岸为沉积岸;右图为南半球,河水左偏,丙岸为沉积岸。
【答案】 B
二、综合题
13.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区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读图并回答问题。
(1)NA的经度为________;NB的经度为________。
(2)这时北京时间为3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
【解析】 中心点表示北极,因此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过NB日期减一天,由此判断NB为180°经线。NA为60°E经线,地方时为0时,所以北京时间是3月22日的4时。
【答案】 (1)60°E 180° (2)22 4
14.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画出晨昏线,用表示夜半球。
(2)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__(晨/昏)线,它与太阳光线的关系是________。
(3)B即将进入________(昼/夜)半球。
(4)图中各点中,时刻为正午12∶00的点是________,比B晚2小时的点是________。
(5)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把图中各点排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物体由D到C做水平运动,先向________偏,后向________偏。
【解析】 该题以一幅侧视日照图为切入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综合考查了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晨昏线的判读、时间的换算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于太阳光线与晨昏线所在的平面垂直,因此在侧视的日照图中过圆心(非地球的球心)作太阳光线的垂线即为晨(昏)线;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地球上各点不停地自西向东经过晨(昏)线;由于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因此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上各点的地方时均为12∶00;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也就是地方时为12∶00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由D到C运动的物体由北半球到南半球,先右偏,后左偏。
【答案】 (1)略 (2)晨 相互垂直 (3)昼
(4)C、D F、H (5)B=H>D=E=F>A=C
(6)右(西) 左(东)
第3课时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标解读
1.通过演示法,让学生理解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2.通过分析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理解四季形成的原因及划分方式。
3.通过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过程,能解释地球运动所产生的一些现象。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用我国黑龙江漠河夏季出现的白夜图文材料,引起学生探究兴趣,导入新课。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①看教材P21,填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并完成【思考交流】1;②看教材P21-2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昼夜长短的变化”;并完成【思考交流】2;③看教材P22-23,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3季节更替”。→步骤1:导入新课,本课时教学地位分析。→步骤2:老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www.21-cn-jy.com
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 ( http: / / www.21cnjy.com )2”【问题导思】1、2、3、4。←步骤5:老师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1、2、3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步骤4:教师通过【例1】,讲解“探究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和应用”,总结方法规律。←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问题导思】1、2、3、4。
 ↓
步骤7:教师通过【例2】和【图表活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读】中教材P22图1-3-11的解读,讲解“探究2昼夜长短的变化”,总结方法规律→步骤8:老师指导学生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的【图表应用】和【当堂双基达标】中4、5、6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步骤9: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活动点拨】,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小结】,进行知识的回顾和强化巩固。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2-1-c-n-j-y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及其成因。 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重难点)。
2.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划分。
3.能根据资料解释某些与地球运动相关的自然现象。 2.昼夜长短的变化(重难点)。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太阳高度角的定义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来源:21cnj*y.co*m】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1)空间(纬度)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时间(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节气 最大值地区 最小值地区
夏至日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南半球
冬至日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北半球
二分日 赤道 极点
1.物体影子长度与太阳高度角的大小是什么关系?
【提示】 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角越小,影子越长,二者呈负相关。
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弧和夜弧: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某点所处的纬线上,昼弧长,夜弧短,则该点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
2.变化规律
(1)赤道地区:全年昼夜平分;其他地区随纬度的增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加大;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2)北半球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都有极昼现象。冬半年正好相反。
(3)判断:南半球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与北半球相反。
(√)
(4)思考:春、秋分日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怎样的?
【答案】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均为12小时。
2.我国去南极的科考船,一般选择在每年10月出发,12月、1月、2月等冬季时间在南极考察,这是为什么?
【提示】  12月、1月、2月是北半球的冬季,却是南极的夏季,白天长、温度较高,有利于科考活动。
季节更替
1.成因
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上的周年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季节更替。
2.不同纬度的季节变化
(1)低纬度地区全年皆夏,季节更替现象不明显。
(2)高纬度地区全年皆冬。
(3)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明显。
3.四季划分
类型 范围
春 夏 秋 冬
天文四季 过渡季节 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大的季节 过渡季节 白昼最短、太阳高度角最小的季节
气候四季(以北半球为例) 3、4、5月 6、7、8月 9、10、11月 12、1、2月
中国传统四季 立春→立夏 立夏→立秋 立秋→立冬 立冬→立春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和应用
【问题导思】 
1.比较图中一天中1、2、3三个时刻太阳高度角,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在什么时刻?此时当地地方时是多少?
图中早晨和傍晚时刻太阳高度是多少?
【提示】 正午。 12点。 0°。
2.下图为夏至日光照图,比较∠1、∠2、∠3和∠1、∠4、∠5的大小,总结夏至日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提示】 ∠1>∠2>∠3,∠1>∠4>∠5。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下图为冬至日光照图,比较∠1、∠2、∠3和∠1、∠4、∠5的大小,总结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提示】 ∠1>∠2>∠3,∠1>∠4>∠5。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4.读下图,春分日或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提示】 春分或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直射点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求地点纬度之差,即H=90°-|φ-δ|(φ为当地的地理纬度,取正值;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下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如图所示: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是:
HA=90°-=90°-(40°-10°)=60°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C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是:
HC=90°-=90°-(10°+23°26′)=56°34′。
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所在地的纬度,进而判断该地的其他地理特征。
(2)判断日影长短和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总背向太阳。
(3)确定房屋朝向。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门窗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门窗朝北。
(4)计算楼间距、楼高:为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更好地保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如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为:L=hcotH。
(5)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要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应该合理设计太阳能热水器的倾斜角度,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推知,太阳能热水器倾角就等于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之差。如下图所示:
 
若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零,说明此地在晨昏线上;若小于零,说明此地此时为极夜。
  我国西部地区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的方法,测算正午太阳高度α,如甲图。乙图为该小组绘制的春分日至冬至日正午竿影长度变化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乙图中的数码代号分别表示二分二至日的竿影长度。其中反映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正午竿影长度的数码代号是________。
(2)该地从春分日到秋分日的正午竿影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的正午太阳高度α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一年中测得的正午竿影均朝向北方,那么该学校位于(  )
A.南回归线以南
B.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C.北回归线以北
D.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4)如果出现正午竿影长度等于竿长,则表明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是(  )
A.0°   B.25°   C.45°   D.90°
【思路点拨】 解答此题要抓住以下信息:
1.正午竿影长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竿影越短。
2.乙图中正午影长变化和影子朝向。
3.甲图反映的正午太阳高度α与竿长、影长的关系:
tan α=。
【解析】 第(1)题,从乙图纵坐标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知,二分二至时影子朝向都一样,推出:②影子最短,正午太阳最高,即为夏至日,④影子最长为冬至日,根据时间推理,①为春分日,③为秋分日。第(2)题,影子长度与正午太阳高度成反比关系。第(3)题,一年中正午竿影均朝向北方,说明直射点的移动在此地的南方,即此地在北回归线以北。第(4)题,根据甲图示意,若正午竿影长度等于竿长,正午太阳高度α=45°。  21*cnjy*com
【答案】 (1)② (2)先逐日变短,夏至日最短,之后逐日增长 先逐日变大,夏至日最大,之后逐日变小
(3)C (4)C
昼夜长短的变化
【问题导思】 
读P22图1-3-11 二分二至日不同纬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完成下列探究问题。
1.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有何特点?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有何关系?
【提示】 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同线等长);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
2.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昼夜长短有什么关系?
【提示】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
3.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与纬度有什么关系?
【提示】 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4.什么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与纬度有什么关系?
【提示】 极圈至极点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夏半年(北半球) 春秋分 冬半年(北半球)
纬度变化 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相反 全球昼夜平分 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冬至日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相反
季节变化 北半球:太阳处于①阶段时,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太阳处于②阶段时,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相反 全球昼夜平分 北半球:太阳处于③阶段时,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太阳处于④阶段时,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相反
 
昼夜长短的计算
(1)根据昼(夜)弧的长度计算
昼长=,夜长=
(2)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
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24-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2
 下图是北半球冬至日四地纬线昼弧、夜弧分布状况。据此回答(1)~(2)题。
(1)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2)图中乙和丁的周长相等,则(  )
A.日期相反 B.雨季时间相反
C.日出、日落时间相反 D.昼夜长短相反
【思路点拨】 解答此题要抓住以下信息:
1.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2.图示甲、乙、丙、丁四地昼夜长短情况:甲极夜,乙昼长夜短,丙极昼,丁昼短夜长。
【解析】 第(1)题,冬至日,南半球昼长夜短。故乙、丙为南半球。第(2)题,乙、丁纬度相同,乙在南半球,丁在北半球,两地昼夜长短相反。
【答案】  (1)B (2)D
[图表展示]
教材第22页图1-3-11 二分二至日不同纬度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图精要]
由图名可知,本图展现的是特殊时间——北半球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时全球不同纬度的昼长的具体长短。读图把握以下要点:
(1)不同时间、不同纬度,昼夜长短有差异。
(2)昼夜长短的计算——昼夜弧所跨的经度范围的大小。
(3)极地附近出现的特殊昼夜现象——极昼和极夜。
[图表应用]
1.结合图分析,春秋分时全球的昼夜长短具有怎样的分布规律?
【提示】  春秋分时全球各个纬度昼夜平分。
2.结合图分析,北半球夏至日时昼夜长短具有怎样的分布规律?哪个范围的昼夜长短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哪个
范围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提示】  北半球夏至日,北极圈及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以北地区出现了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了极夜。从北极圈向南到南极圈昼渐短、夜渐长;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半球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夜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南半球相反。
3.结合以上问题,分析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昼夜长短的变化值与纬度有何关系?
【提示】  地轴的倾斜即黄赤交角的存在。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值越大。
教材第23页案例
 【点拨】 从不同历法的参照标准出发思考答案。
【答案】 由于不同历法中的年和月采用不同的标准来协调年和月之间的相应关系,使得各历法中年和月的时间长度有所不同。
地球公转
与自转共
同作用下
产生的
地理意义eq \b\lc\{\rc\ (\a\vs4\al\co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b\lc\{\rc\ (\a\vs4\al\co1(太阳高度角定义,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
季节更替))
(2012·淄博月考)洛阳(35°N,112°E)一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改造(如图),将热水器的支架改造为活动式。据此回答1~2题。
1.9月23日,为了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应调节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α为(  )
A.25°   B.35°   C.65°   D.55°
2.下列地区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好的是(  )
A.海口 B.重庆
C.拉萨 D.吐鲁番
【解析】 第1题,当太阳光线与热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器的吸热面垂直时,热水器对太阳能的利用率最高。要想使太阳光线与热水器的吸热面垂直,太阳能热水器的吸热面倾角与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应该是互余的关系。9月23日是北半球的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或“某地正午太阳高度H=90°-|φ-δ|”的公式),可以计算出洛阳(35°N,112°E)在9月23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55°,此时太阳能热水器的最佳倾角就应该是90°-55°=35°。第2题,青藏高原因地势高,纬度低,晴天多,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十分强烈,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在海口、重庆、拉萨和吐鲁番四地中,拉萨位于青藏高原上,素有“日光城”之称,是四地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好的地方。
【答案】 1.B 2.C
3.一段网上谈话。甲:我所在的地方: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中,正午的人影有时朝南、有时朝北、有时没有影子。乙:你在?甲:在(  )。请你替甲告诉乙他所处的位置范围。(  )
A.赤道到南北纬30°之间
B.南北回归线到南北极圈之间
C.极圈到极点之间
D.南北回归线之间
【解析】 “正午有时没有影子”,说明有太阳直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正午的人影有时朝南、有时朝北”,说明不在南北回归线上。
【答案】 D
4.下图表示夏至日或冬至日四个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四地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  )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解析】 赤道终年昼夜等长,越往高纬,昼夜差别越大。
【答案】 A
5.3、4、5月划分为春季,是属于什么划分的方法(  )
A.我国传统上的划分 B.天文四季的划分
C.据气候统计的划分 D.据习惯的划分
【解析】 为了统计数据的完整,气候统计划分季节以整月划分为特点。
【答案】  C
6.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以______为中心,日期为______月______日。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3)图中晨线是________,昏线是________。
(4)E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C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乙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_时,日落时间是________时。
(5)A点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乙点的夜长为________小时。
【解析】 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90°经线为90°E,地球按顺时针方向自转(地球自转方向与东经度增大方向一致),所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第(2)题,此时南极圈内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极昼现象,所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23°26′S。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即与90°E经线相对的90°W经线。第(3)题,晨线是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所以图中弧AB是晨线,弧BC是昏线。第(4)(5)题,E点的地方时为12时,C点是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时。乙点的日出时刻是其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即3时),日落时间是其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即21时),所以乙点夜长6小时,昼长18小时。赤道上的A点昼夜平分。
【答案】 (1)南极点 12 22 (2)(23°26′S,90°W)
(3)  
(4)12 18 3 21
(5)12 6 
一、选择题
(2012·高考大纲卷)6月上旬某地约5时 (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1~2 题。
1.该地可能位于(  )
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     B.地中海沿岸
C.北冰洋沿岸 D.澳大利亚
2.6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  )
A.正东、正西 B.东南、西南 
C.东北、西北 D.东南、西北
【解析】 第1题,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出,说明该地该日昼长约为14小时,昼长夜短。为夏半年,结合选项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北冰洋沿岸接近或处于极昼,不合题意,因此选B。第2题,6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结合日常知识,易知太阳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答案】 1.B 2.C
(2012·徐州期中)下图反映的是我国M、N、P三地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情况,读图回答3~4题。
3.表示夏至日情况的一组是(  )
A.M1、N1 B.M2、N2
C.M1、P2 D.N1、P2
4.三地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P、M、N B.M、N、P
C.N、M、P D.P、N、M
【解析】 第3题,夏至日,我国各地昼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夜短,据此,图中M1、N1、P1符合条件。第4题,据上题,M1、N1、P1表示夏至日情况,夏至日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故选D。
【答案】 3.A 4.D
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为8日19时。据此回答5~6题。
5.在上图所示的4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6小时后,该飞机到达西6区的芝加哥,芝加哥的区时是(  )
A.8日4时 B.9日2时
C.9日20时 D.8日8时
【解析】 第5题,8日19时飞越晨昏线,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飞越的应该是昏线,并且此时昼长夜短,则越往北白昼越长。故②对。第6题,据上题,此时165°E为19时,6小时后是9日1时,165°E是东11区,而西6区与其差17个时区,由此可得出答案。
【答案】 5.B 6.D
(2012·黄冈检测)下图为某地区不同日期的日出与日落示意图,据图回答7~8题。
7.图中显示,该地区在冬至时(  )
A.日出早,日落晚 B.白昼长,黑夜短
C.日出晚,日落早 D.白昼与黑夜等长
8.该地区的纬度位置(  )
A.在赤道附近 B.接近40°N
C.为南回归线 D.靠近南极圈
【解析】 第7题,图中显示,该地区在冬至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太阳在天空中转过的弧长短,即白天短,因此日出晚、日落早。第8题,图中显示,该地区无论冬至还是夏至,正午的太阳都在南方,可判断该地在北半球。2·1·c·n·j·y
【答案】 7.C 8.B
(2012·蚌埠期末)读图,回答9~10题。
9.当晨昏线处在C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赤道上昼夜平分
B.北半球各地昼长达最大值
C.南半球各地夜长达最大值
D.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10.晨昏线从CD移动到AB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
B.北半球各地夜渐短昼渐长
C.南半球各地夜渐短昼渐长
D.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渐小
【解析】 第9题,当晨昏线处在CD位置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此时为北半球冬至日,南半球各地昼长达最大值,北半球各地昼长达最小值,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赤道全年昼夜平分。第10题,当晨昏线处于AB位置时,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由冬至日到夏至日,北半球各地夜渐短昼渐长。
【答案】 9.A 10.B
地球的公转,除了会导致一个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外,还会导致四季的变化。据此回答11~12题。
11.从天文含义看,夏季就是(  )
A.一年中平均气温最高的季节
B.一年中出现极昼的季节
C.一年中地球与太阳距离最近的季节
D.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最长的季节
12.下列各种现象,不可能发生在北半球冬季的是(  )
A.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以及地球公转的速度都在逐渐增大
B.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区白昼越短
C.南半球某地白昼变化为短→长→短
D.南北半球纬度相同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解析】 第11题,从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含义看,夏季就是一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最长的季节。第12题,南北半球纬度相等的地点,只有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秋分时,它们的正午太阳高度才相等。
【答案】 11.D 12.D
二、综合题
13.读地球公转和自转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在乙图中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哪段是晨线、哪段是昏线;在乙图右上角粗线上画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2)该日,Q地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日出地方时为________时,日落时直立物体的影子指向________。
(3)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该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4)画出M点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情况。
【解析】 第(1)问,地球自转方向与公 ( http: / / www.21cnjy.com )转方向相同,可知为逆时针。晨昏线的左侧对着太阳,为白天,可判断出PM为晨线、MN为昏线。第(2)问,Q地所在纬线的昼弧跨270°,故昼长为18小时,日出时间为3时,可知日出于东北方向,日落于西北方向,所以日落时物体的影子应指向东南方向。第(3)问,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昼长由北极圈零小时向南渐长到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增长到24小时。第(4)问,M点位于北极圈上,计算出该地坐标图中四个日期(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值,标绘在图中,用直线连接各点即可。
【答案】 (1)图略(PM为晨线,MN为昏线;逆时针方向自转)。
(2)18 3 东南
(3)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赤道上昼夜平分。
(4)如下图:
14.我国北方某高中学生夏令营在一野营地,营长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具备的知识来测量该野营地的经纬度。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A同学提出可用他测得的北极星高度角(H)来测算野营地的地理纬度(φ)。请依据图示分析:
①如在野营地测得北极星的高度角为42°,那么野营地的纬度为________。
②当地的地理纬度与北极星高度角存在着什么关系?
(2)B同学提出,可用校正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手表和日影来测野营地的地理经度。如你在测得野营地日影最短时,手表上的北京时间为12时40分,该地的经度为________,并简述测算的一般方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问,如右图所示,北极 ( http: / / www.21cnjy.com )星在地轴的延长线上,来自北极星的平行光线与地轴平行,图中∠A和∠B互余,∠C和∠D互余,∠C=∠A,则∠B=∠D,∠B是当地北极星的高度角,∠D是当地的地理纬度。反过来通过测量北极星高度,可以测得当地的地理纬度。第(2)问,野营地日影最短时为当地的地方时12时,根据其与北京时间的差可算出该地经度。
【答案】 (1)①42°N ②北极星高度角(H)=当地的地理纬度
(2)110°E  ①先算出当地地方时与北京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间(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时间差  ②根据两地时间差算出两地经度差 ③根据与120°E的经度差,算出当地经度,某地经度=120°E±经度差(如当地测得北京时间大于12时,则用“-”;如小于12时,则用“+”)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课标解读
1.了解太阳辐射的概念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理解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沈阳举行了一场信鸽比赛,不想有3791只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信鸽迷失了方向,未能达到目的地,“走丢”了。
你知道太阳活动现象是怎样发生的么?它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导入新课——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地位分析
本节知识属于基础知识,与本章的重点“地球运动”的联系不密切,但本节的知识“太阳辐射”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为学习自然地理打基础。
本节知识在高考中命题率较低,命题点有两点,一是太阳辐射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二是太阳活动知识。命题形式主要是选择题。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①看教材P11- ( http: / / www.21cnjy.com )1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并完成【思考交流】1;②看教材P12-14,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并完成【思考交流】2。→步骤1:老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步骤2: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问题导思】1、2、3。↓
步骤5:师生互动完成“探 ( http: / / www.21cnjy.com )究2”【问题导思】1、2、3、4←步骤4:老师指导学生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的【图表应用】题和【当堂双基达标】中1、2、3、6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步骤3:教师通过【例1】和【图表活动解读】中教材P12图1-2-3的解读,讲解“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总结方法规律。
 ↓
步骤6:教师通过【例2】,讲解“太阳活动对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球的影响”,总结方法规律。→步骤7:老师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4、5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步骤8: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活动点拨】,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小结】,进行知识的回顾和强化巩固。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了解太阳辐射能的组成,并理解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重难点)。
2.了解太阳外部结构、活动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重点)。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概况
2.太阳辐射
(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的方式。
(2)波长分布
太阳辐射的波长分布
图中A是紫外区,B是可见光区,B区的波长范围在0.4~0.76微米之间,C是红外区。
(3)对地球
的影响
【思考交流】 
1.为什么说煤炭、石油也是来自太阳的能量?
【提示】 煤炭、石油是地质历史时期古代生物储存的太阳能经漫长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能源,其根本来源也是太阳能。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外部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
2.太阳活动概况
(1)主要类型和产生位置
(2)强弱的标志:黑子的大小和多少。
(3)周期:约为11年。
3.对地球的影响
(1)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黑子活动的高峰年,气候反常几率就高;反之,则相对平稳。
(2)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
(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①产生磁暴现象;②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思考交流】 
2.太阳黑子为什么发暗?
【提示】 黑子的温度比周围低,所以显得暗一些。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问题导思】 
1.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如何产生的?
【提示】 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核聚变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2.根据波长分布,太阳辐射分为哪几部分?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哪一部分?
【提示】 太阳辐射分为紫外区、可见光区、红外区,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
3.为什么说太阳辐射影响着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提示】 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为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的活动提供能量,影响着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21cnjy.com
1.表解太阳辐射量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纬度 地势 天气
日照时数 夏季日照时数多于冬季 一般地势高的高原日照时数多于地势低的盆地 多阴雨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少,反之则多
太阳辐射强度 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太阳辐射多 地势高,大气稀薄,固体杂质、水汽少,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2.中国太阳年辐射量的空间分布图
3.特例分析
(1)四川盆地成为中国太阳年辐射量的低值中心的原因
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阴雨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2)青藏地区成为中国太阳年辐射量的高值中心的原因
青藏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并且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较长。www.21-cn-jy.com
 读我国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局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四个城市中,太阳年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城市是(  )
A.兰州        B.海口
C.上海 D.昆明
(2)兰州的纬度比广州高,但太阳年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简要分析原因。
(3)假如你是一位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员,在只考虑自然因素的情况下,你到下列哪组城市营销最合理(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北京、海口、贵阳 B.上海、重庆、台北
C.昆明、兰州、郑州 D.杭州、广州、成都
(4) “蜀犬吠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成都和重庆所在地区太阳能资源的贫乏,请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思路点拨】 读图中的数值,数值的大小代表太阳辐射量的多与寡,然后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分析形成原因。21·世纪*教育网
【解析】 第(1)题,将兰州、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口、上海和昆明四个城市的太阳辐射情况进行简单的比较即可得出昆明的太阳年辐射总量最丰富。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是太阳高度和气候因素。第(2)题,分析兰州太阳年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的原因主要从气候因素入手。第(3)题,营销太阳能热水器,主要考虑太阳能资源的丰富与贫乏,根据图上数据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第(4)题,分析四川盆地太阳辐射能贫乏的原因可以从地形和气候两个因素进行。
【答案】 (1)D (2)地处内陆,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候干燥,多晴天。  (3)C (4)四川盆地地形不利于水汽扩散,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雨雾天较多,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所以太阳能资源贫乏。 www-2-1-cnjy-com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问题导思】
1.太阳活动的两个主要标志黑子和耀斑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示】 黑子与耀斑之间关系密切,黑子变多、变大的时候,耀斑也频繁爆发,耀斑出现最多的区域也是黑子比较集中的区域。2-1-c-n-j-y
2.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有影响?
【提示】 亚寒带树木的年轮有规律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疏密变化与黑子11年的活动周期相对应;黑子活动高峰年,气候反常的几率增多,黑子活动的低峰年,气候状况相对平稳。
3.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是来自太阳的哪些物质造成的?会造成什么后果?
【提示】 是耀斑爆发时发射的强烈电磁波,会强烈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会使其产生短时间的中断现象21·cn·jy·com
4.太阳活动对地球磁场的影响是来自太阳的哪些物质造成的?何谓磁暴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极光”现象?
【提示】 是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流造成的。当太阳活动增强时,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使磁针剧烈震动而不能准确指示方向的现象,称为“磁暴”现象。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使空气分子发生电离,使大气发光,从而出现美丽的“极光”现象。  21*cnjy*com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项目 影响 防御
干扰地球磁场 当太阳活动增强时,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针剧烈震动而不能正确指示方向的“磁暴”现象 世界各国和我国都十分重视对太阳活动的观测和预测,力图把太阳活动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产生极光 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两极地区的上空时,“轰击”高层大气,使空气分子发生电离,从而出现美丽的极光
导致自然灾害 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旱涝灾害等
 
歌诀法记忆太阳活动及其影响
太阳不稳定,时常有活动。光球有黑子,色球耀斑强。
活动剧烈时,地球受影响。先是气候变,还能扰磁场。
干扰电离层,短波受影响。太阳风一吹,极空现极光。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太阳活动极大,日冕物质抛射 ( http: / / www.21cnjy.com )将损坏地球磁场”的报道说:太阳活动高峰又要来了。太阳醒了,它会不会毁灭掉信息化的文明世界?科学家们之间也在争论不休。下面是2012年哈勃拍摄到的最大耀斑图像。读图,回答问题:【来源:21cnj*y.co*m】
(1)“2012年太阳活动极大”,则上一次太阳活动极大的时间约是________年。
(2)图示的太阳活动出现在太阳大气的________层。
(3)太阳活动会引起地球电离层扰动而导致(  )
A.“磁暴”现象
B.极光现象
C.无线电短波通信衰减或中断现象
D.耀斑现象
【解析】 第(1)题,依据太阳活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周期约为11年,可得出结论。第(2)题,耀斑出现在色球层。第(3)题,太阳活动引起地球电离层扰动会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衰减或中断。而“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是太阳活动对地球磁场和极地附近大气影响的结果,耀斑现象本身是太阳活动的一种类型,而不是对地球的影响 。2·1·c·n·j·y
【答案】 (1)2001
(2)色球
(3)C
[图表展示]
读教材第12页图1-2-3 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示意
[解图精要]
读图把握以下要点:
(1)低纬度年太阳辐射总量大,高纬度年太阳辐射总量小。
(2)多数大陆部分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同纬度海洋上要大。
(3)青藏高原为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的极高值区域。
(4)根据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分析影响热量的因素及自然景观的纬度变化。
[图表应用]
1.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提示】  总体上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副热带大陆区域太阳辐射量高于赤道地区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赤道地区多阴雨天气,副热带大陆区域多晴朗干燥的天气。
3.受太阳辐射量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自然景观呈现怎样的变化?
【提示】 自然景观从赤道向两极表现为热带景观、温带景观、寒带景观。
教材第14~15页案例
1.【点拨】 点明太阳活动与旱涝的关系,然后简述这种关系的表现。
【答案】 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球上的旱涝灾害与太阳活动存在着相关性。地球上的旱涝灾害与太阳活动的11年周期基本一致。但太阳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是相当复杂的,即使在同一地区或同一流域,有的时期太阳活动强的年份雨水多,太阳活动弱的年份雨水少,有的时期则相反。同一时期,太阳活动对不同地区气候的影响也不相同。同样是太阳活动高峰年,有的地区发生干旱,有的地区却出现洪涝。这种差别的原因可能在于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别。21教育网
2.【点拨】 太阳活动与旱涝存在关系,而旱涝是常见的自然灾害,研究二者的关系,有利于趋利避害。
【答案】 研究太阳活动与旱涝的关系,明确太阳活动对大气和气候的影响,对于发布准确的天气预报,防御旱涝灾害,提高减灾、防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太阳辐射是地球上一切生命活动和许多物质运动的能量源泉,下列能源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A.乙醇汽油        B.水电
C.火电 D.核电
【解析】 乙醇汽油、水电、火电都是间接的由太阳能转化形成的,只有核电是来自地球的内能,与太阳辐射无关。【出处:21教育名师】
【答案】 D
(2012·青州期中)在欧洲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许多国家,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我国长三角地区缺煤少油,但有数亿平方米屋顶,越是能源紧张,越是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阳光。据此回答2~3题。21*cnjy*com
2.南京的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高于北欧的许多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势高,空气稀薄
B.气候相对湿润,太阳有效辐射强
C.纬度偏低,太阳高度大
D.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解析】 北欧许多地方终年受西风影响,气候温和湿润;北欧纬度偏高,太阳高度较小。故北欧的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低于南京。
【答案】 C
3.目前上海市正在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原因是(  )
A.气候干旱,日照时间长
B.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太阳能资源清洁、开发使用方便
D.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消费大,但煤、石油、水能等常规能源缺乏
【解析】 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消费大,而常规能源短缺,这是上海市正在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重要原因。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案】 D
(2012·上海高考)太阳黑子活动的变化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地球的气候产生明显影响。下图显示北半球部分高纬度地区太阳黑子活动与年均降水量的关系。回答下题。
4.观测显示,所测地区年平均降水量(  )
A. 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增大
B. 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减小
C. 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吻合
D. 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无关
【解析】 读图知,12个测站年平均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活动呈正相关,22个测站呈负相关,但变化周期基本是一致的。
【答案】 C
5.剧烈太阳活动产生的强烈电磁波,可能引起(  )
A.人口迁移加快 B.风力发电厂增产
C.生活耗能降低 D.卫星导航失效
【解析】 卫星导航利用无线电短波传递信息。太阳活动产生的强烈电磁波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答案】 D
6.读“太阳辐射中各种波长的光所占的比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辐射波长范围在0.15~4微米之间,可分为三部分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________波段,约占总能量的________。
(3)列举出现实生活中三种利用太阳能的例子。
【解析】 太阳辐射按波长分布分为紫外区、可见光区、红外区三部分,图中辐射能力最强的B为可见光区,约占总能量的一半。
【答案】 (1)紫外线 可见光 红外线 (2)可见光 50%
(3)用太阳灶做饭、太阳温室、太阳能发电站等
一、选择题
(2012·秦皇岛期末)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新能源,目前人们对其利用越来越广泛。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属于人类对太阳能的间接利用的是(  )
A.太阳灶        B.太阳能热水器
C.太阳能发电 D.煤炭
【解析】 A、B、C三项属于人类对太阳能的直接利用。
【答案】 D
2.下列地区,最适合用太阳灶做饭的是(  )
A.低纬度、太阳高度角大的海南岛
B.降水少、晴天多的吐鲁番
C.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强的青藏高原
D.地广人稀的东北平原
【解析】 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丰富的地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因就在于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晴天多,平均日照时间长;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多。【版权所有:21教育】
【答案】 C
(2012·江苏南通检测)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3~4题。
3.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成反比 D.没有相关性
【解析】 由图可以看出,太阳黑子相对数越多,树木年轮宽度就越大,二者呈正相关。
【答案】 A
4.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
A.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
B.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
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
【解析】 此图说明了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变化对树木生长的影响,而地球气候是影响树木生长的主要因素。
【答案】 A
2011年2月15日和3月9日,地球轨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卫星两次检测到“X级”太阳耀斑。3月7日,太阳以2200公里/秒的速度向外喷发出数十亿吨的等离子云。3月10日,北极光越过加拿大边境,蔓延到美国的威斯康星州、明尼苏达州和密歇根州。据此完成5~6题。
5.太阳活动(  )
A.有规律可循的,但尚无法预报 
B.与地球上的旱涝灾害有一定的关系
C.发生在太阳的内部 
D.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可忽略
【解析】 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生的大规模运动,主要包括黑子和耀斑,其活动是有规律的,题干信息显示出太阳活动是可预报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与地球上的旱涝灾害有一定的关系。
【答案】 B
6.在“黑子峰年”(黑子活动最多的年份),下列行为能有效防范其影响的是(  )
A.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增强皮肤的活力 
B.有关部门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C.清除“宇宙垃圾”,保持太空清洁 
D.扩大电信网络建设,保持网络通畅
【解析】 黑子峰年,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增多,要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同时无线电短波通信会受到干扰,所以有关部门要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答案】 B
2012年最后一次日全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2012年11月14日上午,从澳大利亚北部开始,经过澳大利亚东北部、大洋洲南部、南太平洋,在南太平洋东部结束。下图为该次日全食时太阳的“贝利珠”照片。据此回答7~8 题。
7.图中被遮挡住发黑的部分属于太阳大气层中的(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对流层
【解析】 太阳的光主要从光球层发出,日全食发生时,光球层被遮挡。
【答案】 A
8.图中闪亮主体部分的主要太阳活动是(  )
A.黑子 B.耀斑
C.太阳风 D.极光
【解析】 图中被遮挡的光球层外围是色球层,色球层上发生的太阳活动是耀斑。
【答案】 B
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 ( http: / / www.21cnjy.com )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下图示意1961~ 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9~10题。
9.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
【解析】 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应是光合有效辐射值最大的青藏高原。
【答案】 D
10.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 B.植被少
C.地势高 D.云雨少
【解析】 甲地多云雾,日照时数少,太阳辐射弱;乙地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数多,太阳辐射强。
【答案】 D
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据此完成11~12题。
11.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影响因素主要是(  )
A.海拔高度 B.电网供电
C.阴晴状况 D.交通流量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种以太阳能为能源的交通信号灯,因此影响其亮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阴晴状况。
【答案】 C
12.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
A.拉萨 B.重庆
C.大庆 D.海口
【解析】 太阳能交通信号灯应该在太阳能丰富的地区大量使用,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
【答案】 A
二、综合题
13.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材料二 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
(1)由材料一分析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致的分布规律。
(2)全球太阳辐射总量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________向________递减。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
【解析】 第(1)题,叙述分布规律要说明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值递减的方向和极值区。第(2)题,根据图易知太阳辐射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第(3)题,根据(1)(2)两题的答案进行归纳。
【答案】 (1)西部多,东部少;北方多,南方少。内蒙古西部和青藏地区最多,四川盆地最少。
(2)低纬 高纬
(3)地面状况、大气状况、太阳高度 (纬度)等因素。
14.(2012·潍坊期末)太阳的表面常常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出现黑色的斑点——黑子。在风沙蔽日或阳光微弱的时候,我们甚至用肉眼也能看见黑子。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早有关黑子的记录,在我国的史书《汉书·五行志》中。读“太阳黑子的周期图”,完成下列问题。
(1)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层。发“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黑子活动同步的太阳活动还有________,因此,________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2)一般认为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黑子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其变化的周期大约为________年。
【解析】 图中从1860年到1970年的110年期间,太阳黑子共出现11次高峰期,据此可以算出其活动周期。
【答案】 (1)光球 温度比周围地区低1500K以上,看起来暗淡 耀斑 太阳黑子的大小和多少
(2)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 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3)11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备选答案
①季节更替 ②昼夜长短的时间、空间变化 ③地壳 ④时差⑤自身条件 ⑥运动特征 ⑦太阳活动 ⑧黄赤交角 2-1-c-n-j-y
光照图的判读及应用
1.晨昏线的运动
(1)自东向西运动,和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2)晨昏线摆动幅度和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幅度相同。
(3)晨昏线判读
①依据自转和运动趋势(如上图)。
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到昼为晨线,由昼到夜为昏线。
②时间推算法:处在0~12时之间的晨昏线为晨线,处在12~24时之间的晨昏线为昏线。
2.确定南、北半球或南、北极点
(1)侧面图,通常是上北下南。
(2)极点图,南顺北逆。
(3)经度数变化,自西向东东经不断增大,西经不断减小,进而结合(1)(2)判读。
(4)纬度数变化,纬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纬度数向北减小为南纬。
(5)与节气结合,3月21日至9月23日(春分到秋分),有极昼的为北半球,有极夜的为南半球。
3.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图1
(1)确定直射纬度
①作图确定:过地心的太阳光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如图1)。
图2
②平面图读图确定:晨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与晨昏线的夹角(如图2)。
③直立物体影长为零的纬线。
④出现极昼或极夜的纬度数和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互余。
⑤极点的太阳高度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
⑥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H=90°-纬度间隔
⑦根据特殊节气,二分日直射赤道;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
(2)确定太阳直射的经线
①根据时间推算,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即为直射经线。
②中线判断法:昼半球的中线即为太阳直射经线。
③直立物体影长为零的点所在的经线。
4.推判地方时
关键是利用6时经线和18时经线,注意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如图:
5.季节或日期的判定
(1)利用北半球昼夜长短:昼长夜短或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则为北半球夏半年,反之为冬半年;若昼夜等长,则为春分日或秋分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特殊日期的判定
①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或晨昏线经过极点),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内全为夜,则为12月22日前后;若为昼,则为6月22日前后。
③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的斜交关系
6.确定日出、日落方位
(1)春分、秋分各地均正东升起、正西落下。
(2)3月21日至9月23日(北半球夏半年),各地均为东偏北升起,西偏北落下(极昼极夜区除外)。
(3)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北半球冬半年),各地均东偏南升起,西偏南落下(极昼极夜区除外)。
7.确定日出、日落时刻
日出时刻,即为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时刻;日落时刻,为该地纬线与昏线交点的时刻。
(1)晨线上的各地同时日出,昏线上的各地同时日落(同时指同时刻)。
(2)同一条纬线上各地日出、日落的地方时分别相同(同地方时)。
(3)计算公式:日出=12-昼长/2或日落=12+昼长/2(公式还可以变化)。
 如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斜线部分表示黑夜,横线部分表示东半球,数字表示经纬度。据此回答(1)~(2)题。21·cn·jy·com
(1)此时,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存在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达最慢时期
B.南极中山站出现极夜现象
C.北京昼长大于上海
D.北半球物体正午影长达到最长
(2)此时,我国汕头市的昼长约为(  )
A.10小时40分钟    B.12小时
C.12小时20分钟 D.12小时40分钟
【解析】 横线部分表示东半球,则靠近18 ( http: / / www.21cnjy.com )0°的经线为160°E,进一步判读此图为南极点俯视图,此时日期为冬至日。第(1)题,此时,地球公转速度接近最快时期,中山站有极昼现象,北京昼长小于上海,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时,物体正午影长达到最长。第(2)题,由图可计算出南回归线上昼长约为13小时20分钟,与北回归线的夜长相等,则汕头的昼长约为10小时40分钟。亦可用排除法,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昼长小于12小时,易知A项正确。2·1·c·n·j·y
【答案】 (1)D  (2)A
1.某同学在北半球某地利用日影测量当地的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纬度,当竖直的竹竿影子朝正北时,北京时间正好是12点40分,日影与竹竿正好等长。下图是这一天的光照图,据此回答(1)~(3)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A.(0°,120°E) B.(0°,110°E)
C.(10°S,120°E) D.(10°S,110°E,)
【解析】 由题意知,测量地点地方时为12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北京时间为12点40分,可计算出测量地点的经度为110°E。图示80°S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则太阳直射的纬度是10°S。
【答案】 D
(2)该同学所在地的地理坐标为(  )
A.(45°N,120°E) B.(35°N,110°E)
C.(45°N,110°E) D.(35°N,120°E)
【解析】 测量地点地方时为12点时,日影与竹竿正好等长,即正午太阳高度为45°,此时太阳直射10°S,可计算出此地的纬度为35°N。21cnjy.com
【答案】 B
(3)此时20°S的昼夜状况是(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平分 D.无法确定
【解析】 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答案】 A
与地球运动有关的计算
1.时间和日期的计算
(1)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
(2)两类日期界线。
2.某地区纬度的计算
(1)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2)利用北极星的仰角计算:北极星仰角=当地纬度;北极星与天顶的角距离=90°-当地纬度(只能是北半球)。21教育网
(3)利用昼长确定:当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半球某纬度的昼长是X小时,而所求地区的夜长也是X小时时,当地纬度即与上述纬度相同,所处南北半球相反(春、秋分日除外)。
3.昼夜长短的计算
(1)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利用已知昼长计算):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21·世纪*教育网
(2)在日照图上昼夜长短的计算
根据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和夜弧的长度(占所处纬线圈的比例)来计算。
4.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法:H=90°-两地纬度差(或H=90°-|φ-δ|)。
5.太阳直射点坐标的计算
太阳直射点的特征:(1)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2)太阳高度最大的经线,也就是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www.21-cn-jy.com
 下图中AB为昏线,C为AB的中点,此时北京时间为20时。读图回答(1)~(3)题。
(1)C点的经度是(  )
A.90°E B.150°E
C.165°E D.90°W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日为二分日中的一天
B.此日C点昼短夜长
C.此时ACB所在的平面与经过C点的经线圈平面间的夹角(锐角)为20°
D.AB的长度与赤道等长
(3)若上题中的AB为某纬线圈上的昼弧,C为AB的中点,则北京时间可能为(  )
A.6时 B.8时
C.20时 D.8时或20时
【解析】 第(1)题,根据题意,晨线或 ( http: / / www.21cnjy.com )昏线中点(C)位于赤道,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此时C点位于昏线为18时,东八区区时为20时,相差两个小时,经度相差60°。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晨昏线与南北纬70°相切,太阳直射点位于北纬20°(或南纬20°),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故C选项正确。第(3)题,根据题意,当“AB为某纬线圈上的昼弧,C为AB的中点”时,C的经度为0°或180°,C是昼半球的平分线,为12时,当C为0°时,北京时间为20时;当C为180°时,北京时间为8时。www-2-1-cnjy-com
【答案】 (1)A (2)C (3)D
2.(2011·湖南联考)某学校( ( http: / / www.21cnjy.com )116°30′E)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在校园内用“立杆(旗杆)见影”的方法测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OP表示正午时旗杆在地面的影子,其长度随季节发生变化,6月22日缩短为零。M为教学楼,OM垂直于OP。结合图示,回答(1)~(3)题。
(1)该学校最有可能位于(  )
A.北京市 B.汕头市
C.南宁市 D.昆明市
(2)教学楼位于旗杆的(  )
A.正东方向 B.西北方向
C.正西方向 D.东北方向
(3)该小组每天正午测量影长时,北京时间应为(  )
A.11∶20 B.11∶46
C.12∶00 D.12∶14
【解析】 OP在6月22日缩短为零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明该地6月22日有直射现象,位于北回归线上。该地一年中除6月22日外,正午杆影朝北,而OM垂直于OP,故教学楼位于旗杆的正西方。该小组(116°30′E)与120°E相差3°30′,则地方时相差14分钟。
【答案】 (1)B (2)C (3)D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ZT 地 理必修1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课标解读
1.掌握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掌握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2.了解太阳系的主要成员及太阳系各主要成员的简要特征。
3.运用资料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2007年4月24日,欧洲天文学家首次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这颗行星温度同地球相似,大小也跟地球差不多,可能还有液态水。天文学家将此次发现称为是搜寻“宇宙生命”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为什么天文学家认为这颗行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生命的存在需要哪些条件?导入新课——地球在宇宙中。【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教学地位分析
本节知识属于“背景”知识,是学习本章的基础,是为学习地球的运动和意义打基础。
本节知识在高考中命题率较低,命题点主要是宇宙探测和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命题以选择题为主。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①看教材P4-6填写【课前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导学】中的“知识1宇宙”,并完成【思考交流】1;②看教材P6-7,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太阳系”;③看教材P7-10,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3地球”,并完成【思考交流】2。→步骤1:老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步骤2: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问题导思】1、2、3

步骤5: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 ( http: / / www.21cnjy.com )”【问题导思】1、2、3←步骤4:老师指导学生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的【图表应用】题和【当堂双基达标】中1、2、3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步骤3:教师通过【例1】和【图表活动解读】中教材P7图1-1-3的解读,讲解“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总结方法规律。
 ↓
步骤6:教师通过[列2],讲解“地球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总结方法规律。→步骤7:老师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4、5、6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步骤8: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活动点拨],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小结】,进行知识的回顾和强化巩固。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结合教材图示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别,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
2.结合太阳系示意图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及地球在太阳中的位置。 1.天体系统的级别与层次(重点)。
3.运用资料说明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理解并掌握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重点)。
宇宙
1.定义:时间、空间和万事万物的总称,由不同形态的物质组成。
2.天体类型:主要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其中星云和恒星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
3.天体系统
(1)成因:邻近的天体彼此相互吸引,形成以质量大的天体(公共质心)为中心、其他天体围绕这个中心旋转的天体“集团”。
(2)层次:
总星系
1.将代表下列天体系统的字母填在下图合适的椭圆内(每个选项只能选用一次)。
A.太阳系       B. 银河系
C. 地月系 D. 总星系
【提示】 
太阳系
1.组成:由太阳、八颗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及行星际物质组成。
2.八颗行星)  ,距离太阳由近及远
地球
1.普通性:地球在太阳系八颗行星中就大小和质量而言,并不显眼。
2.特殊性
(1)表现:地球是宇宙中目前已知的唯一有生物,特别是存在着高级智慧生物的天体。
(2)存在生命的条件
①自身条件
②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中的大小行星几乎都在同一个平面上沿着各自的椭圆形公转轨道和相同的方向围绕太阳运行,互不干扰。
2.如果地球处于金星的位置,还适合生物生存么?
【提示】 不适合。如果地球处于金星的位置,离太阳太近,表面温度太高,不会存在液态水。
太阳系
【问题导思】 
1.读教材P7“图1-1-3 太阳系示意”,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有什么共同点?
【提示】 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具有同向性。
2.读“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表(轨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倾角是其它行星公转轨道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偏心率是焦点到椭圆中心的距离与椭圆半长轴之比,它决定椭圆的形状,如果偏心率=0,椭圆就是圆。),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和轨道形状分别具有什么共同特点?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轨道倾角 7° 3.4° 0° 1.9° 1.3° 2.5° 0.8° 1.8°
偏心率 0.206 0.007 0.017 0.093 0.048 0.055 0.051 0.006
【提示】 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具有共面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形状具有近圆性。
3.读教材P7“表1-1-2 八颗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从距太阳距离、质量、体积方面比较三类行星的共同特征。21·cn·jy·com
【提示】 
分类 距太阳距离 质量 体积
类地行星 近 小 小
远日行星 远 较大 较大
巨行星 居中 大 大
1.八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征。
(1)同向性: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相同,均自西向东。
(2)共面性: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大致在一个平面上,由轨道倾角较小可以得出。
(3)近圆性: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接近一个正圆,由公转轨道的偏心率可以验证。
2.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
类别 行星 距日
远近 体积
质量 平均
密度 表面
温度 卫星
数目 光环
类地
行星 水、金、
地、火
巨行星 木、土
远日
行星
天王
海王 近



小 大
大 小
介于前
两者间 介于前
两者间 高



没有或
很少 无
多 有
较多


 
简图识记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读太阳系模式图和表,回答(1)~(2)题。
与日平均距离(百万千米) 质量 体积 大气密度 大气主要成分 表面均温(℃) 自转周期 公转周期
地球 149.6 1.00 1.00 1.00 N2、O2 22 23时56分 1年
火星 227.9 0.11 0.15 0.01 CO2 -23 24时37分 1.9年
(1)有关表中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火星大气密度低,主要原因是火星体积、质量小
B.火星表面温度低,唯一原因是距离太阳太遥远
C.火星公转周期太长,所以火星上昼夜温差大
D.火星上没有温室效应
(2)在质量、体积等物理特征上,与地球相似的天体是(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⑥⑦⑧
【思路点拨】 第(1)题,对比表格中火星和地球的特征差异,得出结论。第(2)题,与地球特征相似的是类地行星,读图选出类地行星的代表符号。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解析】 第(1)题,从表中所提供信息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看出火星的质量、体积比地球小得多,所以引力太小,无法吸引足够多的大气环绕其周围。第(2)题,在质量、体积等方面与地球相似的是水星、金星、火星,从图上可以看出水星、金星、火星分别是⑦、⑧、⑥。
【答案】 (1)A (2)D
地球
【问题导思】 
地球是宇宙中目前已知的唯一有生物,特别是存在着高级智慧生物的天体。地球上能够存在生命的原因是什么?请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21教育网
1.地球上存在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这种位置使地球表面保持着适宜的温度,地表平均温度约15℃,这是液态水能够存在的温度。www.21-cn-jy.com
2.地球上为什么会存在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提示】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保证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适宜的引力,既可吸引大量气体包围在地球表面,又不致因引力过大而妨碍地球表面物质的运动;另外,地球大气经过了漫长的演化,有适于生物呼吸的氧气。2·1·c·n·j·y
3.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外部环境安全稳定,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 太阳提供稳定的光照条件,太阳系中大小行星绕日运行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互不干扰。www-2-1-cnjy-com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地球具备生物生存和繁衍的条件,与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有密切关系,其表现如下所示:
 
地球上具有适合生命存在的温度条件的主要原因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是地球上具备适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生命存在的温度条件的最主要原因。除了日地距离适中外,地球的自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地球大部分地区的昼夜交替周期适中,从而使白昼增温不致过高,黑夜降温不致过低;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使白天的气温不致过高,夜间的气温不致过低,从而减小了昼夜温差。
  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与其他行星相比较,地球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
首先,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加上自转周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1天)与公转周期(1年)适当,使得全球能够接收适量的太阳光热。整个地球表面平均温度约为15℃,适于万物生长,而且能够使水在大范围内保持液态,形成水圈。而水星和金星离太阳太近,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别为地球的6.7倍和1.9倍,表面温度达350 ℃和480 ℃;木星、土星距太阳又太远,所获太阳辐射的能量仅为地球的4%和1%,表面温度是-150 ℃和-180 ℃;更远的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表面温度则都在-200 ℃以下,环境条件十分严酷。2-1-c-n-j-y
(1)由上文看出,生命存在应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这是液态水的温度范围。
(2)为什么水星、金星表面温度很高,而天王星、海王星表面温度很低?
(3)材料显示地球在太阳系中独特的优越条件是_____。
(4)若人类真的能从其他的星球上探索到地外文明,则该星球存在生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存在生命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条件,阅读分析材料是回答本题的关键。“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得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这是本题的考查点。
【解析】 第(1)题,根据“这是液 ( http: / / www.21cnjy.com )态水的温度范围”,可确定答案。第(2)、(3)题,由材料知,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这是地球独特的优越条件,而这与适宜的日地距离有关。第(4)题,利用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去说明其他星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21*cnjy*com
【答案】 (1)0 100
(2)主要与它们离太阳的距离有关。水星、金星距太阳近,接收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天王星、海王星则距太阳远,接收太阳辐射少,所以温度低。【来源:21cnj*y.co*m】
(3)具有适宜的温度
(4)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
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液态水。
[图表展示]
读教材第7页图1-1-3太阳系示意
[解图精要]
 由图名可知,本图展现的是太阳系中各成员的位置关系。读图把握以下要点:
(1)行星及彗星围绕太阳公转——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八颗行星与太阳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
(4)太阳系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方向相同、公转轨道几乎在一个平面上——地球的宇宙环境安全。
[图表应用]
1.太阳为什么会成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提示】 太阳的质量巨大,其质量占整个太阳系的99%以上。太阳系其它天体都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出处:21教育名师】
2.请从八颗行星的运行特征分析,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否稳定安全?
【提示】 八颗行星绕日运行具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特征,彼此间不会发生碰撞,故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安全稳定,有利于地球上生命的演化和发展。
教材第9~10页案例
【点拨】 利用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具有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大气和水等)去考察火星存在生命的证据和是否具有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版权所有:21教育】
【答案】  1.欧洲“火星快车”首次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火星南极存在冰;美国“机遇”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曾经有水存在的线索,可以作为火星上曾经有生命存在的证据。
2.与地球相比,火星上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因素有:空气稀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昼夜温差大,尘暴频繁且猛烈,没有液态水。
1.下列物质可称为天体的是(  )
A.卫星
B.吉林1号陨石
C.返回地面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
D.按航线飞行的飞机
【解析】 天体是指存在于宇宙空间的物质,而选项B、C、D中的物体存在于地球表面(或地球大气中),不属于天体。
【答案】 A
2.(2012·济宁高一检测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宫一号”是我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下图为“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运行示意图,比图中所示天体系统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
A.总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解析】 图示天体系统为太阳系一部分,所以更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为银河系。
【答案】 B
3.下列各图中的大中小圆分别表示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三者关系的是(  )
【解析】 本题考查天体系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层次。目前,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是总星系,其次是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太阳系又是银河系的一部分。地月系是太阳系的组成部分,是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
【答案】 B
(2012·威海月考)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  )
A.月球或水星 B.水星或金星
C.金星或木星 D.火星或土星
【解析】 图中天体M的公转轨道位于地球公转轨道的内侧,因而只可能为水星或金星。
【答案】 B
5.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②没有坚硬的地表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 ④体积和质量很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天体M距太阳比地球近,表面温度过高,不利于液态水的存在,同时天体M也不存在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C
6.(2012·淄博期中)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代表的行星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从结构特征看,与地球相似的有________________。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联系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理环境的特点与生命物质存在条件的关系,将下面两组对应正确的选项用直线相连。
①大小行星各行其道  a.地球表面存在大气层
②地球的质量与体积 B.削弱到达地面的紫外线
③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c.水经常能处于液体状态
④地球大气中的臭氧层 D.安全的宇宙环境
【解析】 第(1)题,关键是明确八大行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轨道分布和按结构特征分类;第(2)题,解题时弄清楚地理事物的因果关系是解题的关键:①地球上存在大气层,是因为地球具有适中的质量和体积,可以吸引住大气;②人类能免遭大量紫外线辐射是因为有臭氧层吸收紫外线的缘故;③水经常能处于液体状态,与适当的日地距离使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处在15 ℃左右有关。④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能够使地球处于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答案】 (1)水星 金星 水星、金星、火星
(2)①-d ②-a ③-c ④-b
一、选择题
童谣:“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上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据此回答1~2题。
1.童谣中这些星星大多属于(  )
A.行星        B.恒星
C.流星 D.星云
【解析】 能“挂在天上放光明”的大多属于自己能发光的恒星。
【答案】 B
2.下列天体中属于上题所述类型的是(  )
A.太阳 B.月球
C.木星 D.陨星
【解析】 太阳是恒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木星是行星,陨星不是天体。
【答案】 A
(2012·枣庄高一质量测评)下图为“古希腊时期托勒密体系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该体系认为,宇宙的中心是(  )
A.太阳 B.地球
C.恒星天 D.最高天
【解析】 托勒密体系示意图显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
【答案】 B
4.与现代科学相比,该体系的正确之处是(  )
A.月球与火星和木星等是同一级别的天体
B.太阳与土星和木星等是同一级别的天体
C.水星和土星等天体具有公转的同向性
D.所有恒星与地球之间距离相等
【解析】 结合所学宇宙与太阳系的知识易于判断C项正确。
【答案】 C
读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回答下题。
5.图中箭头显示了八大行星绕日运行的________特征(  )
A.共面性 B.同向性
C.近圆性 D.同质性
【解析】 图中箭头表示行星的公转方向,表示同向性。
【答案】 B
(2012·青岛期中)下图为 “双星拱月图”,其中双星为金星和火星,据此完成6~7题。
6.图中天体系统的级别有(  )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解析】 图中行星和卫星的发光是反射太阳光,即图中反映了太阳、行星和卫星三种天体,存在2级天体系统。
【答案】 B
7.与地球相比,图中三天体中均缺少(  )
A.岩石 B.大气
C.水 D.阳光
【解析】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是有水的存在。
【答案】 C
“It’s not just a plane ( http: / / www.21cnjy.com )t,It’s our home.”这是对地球在宇宙中地位的恰如其分的评价。据此完成第8~10题。
8.材料中所呈现出的地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
A.公转方向与其他七大行星不同
B.质量在八大行星中最小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地球上存在生命
【解析】 地球的特殊性在于地球存在生命。
【答案】 D
9.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存在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与地球大气有密切关系的是(  )
A.地球的质量与体积适中
B.地球的自转周期适中
C.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D.地球自转周期适中
【解析】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保证了适宜的引力,吸引大量气体包围在地球表面。
【答案】 A
10.若地球在海王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  )
A.变为寒冷的“冰球” B.变为炎热的“火球”
C.大气层将会消失 D.公转方向将变化
【解析】 海王星距离太阳较远,温度低,若地球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海王星的轨道上运行,地球上的水会结冰,变为寒冷的“冰球”。地球大气层的存在主要决定于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因此大气层不会消失。八颗行星公转具有同向性特点,D项错误。
【答案】 A
继2004年登陆火星的 “勇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后,美国宇航局于2011年11月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了更为先进的 “好奇”号火星车,用于探索火星过去或现在是否存在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2012年8月6日,“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盖尔陨石坑中心山脉的山脚下成功着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1~12题。
11.太阳系八颗行星中,与火星相邻的是(  )
①木星 ②土星 ③地球 ④金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火星轨道内侧是地球,外侧是木星。
【答案】 B
12.根据观测,火星上目前没有发现生命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一下哪些条件导致火星上没有生命存在。(  )21cnjy.com
A.地球有一颗卫星而火星有两颗卫星
B.火星的气压只有地球的1%,而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
C.火星处于一种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D.火星处于一种不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解析】 地球与火星均处于一种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但火星质量小,大气稀薄,且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不适合生物生存。
【答案】 B
二、综合题
13.(2012·东营一中月考)读太阳系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称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属类地行星的有________(填字母)。
(3)用箭头在地球公转轨道上表示地球的公转方向。
(4)太阳系的小行星在________星和________星(填字母)轨道之间。
(5)八大行星及小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具有________性,而且绕日公转轨道面几乎在一个________上。
(6)该图显示出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是________。
【解析】 太阳系八颗行星按其结构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为三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和土星)和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有一个小行星带。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公转方向相同)、近圆性(公转轨道接近于圆)和共面性(几乎在一个平面上)。该图只能体现出地球存在生命现象的外部条件,即安全的宇宙环境,没有体现出地球自身的条件。21*cnjy*com
【答案】 (1)水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土星
(2)AHGF
(3)略(在G星轨道上画逆时针方向箭头)
(4)F E
(5)同向 平面
(6)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14.读图及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教师高兴,自19 ( http: / / www.21cnjy.com )98年起,在学校建立了天文兴趣小组,带领学生坚持开展天文观测,截至目前,高兴已发现各类新天体40余个。其中2010年11月1日至11日,就发现了3颗小行星,分别被国际天文学会命名为2010VC11、2010VM20、2010VG182。
材料二 2012年3月3日太空中上演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火星冲日”奇观。这时,火星和太阳分别位于地球的两边,太阳刚一落山,火星就从东方升起,而等到太阳从东方升起时,火星才在西方落下,因此整夜都可观测火星。一般来说,冲日时,火星离地球较近,它的亮度也是一年当中最亮的。火星的公转周期是1.9年。下图是离太阳最近的五颗行星的轨道。
(1)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火星冲日”时的地球与火星。
(2)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小行星“2010VG182”。
(3)根据材料推算,下次“火星冲日”大约在哪一年?________
【解析】 第(1)题,据材料可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火星冲日时,火星和太阳分别位于地球的两边,结合地球和火星分别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即可画出。第(2)题,“2010VG182”为小行星,应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某一位置。第(3)题,火星公转周期为1.9年,地球的公转周期是1年,两者同向围绕太阳公转,再次相遇大约需要2年多一点的时间。
【答案】 (1)(2)如下图
(3)2014年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综合检测(一)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满分:100分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2012·宁夏学业水平测试)读下面的太阳、地球、月球位置关系图,回答1~2题。
1.图中共包含几级天体系统(  )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解析】 图中含有太阳系和地月系两级天体系统。
【答案】 B
2.不包含该天体系统的天体系统为(  )
A.总星系 B.河外星系
C.银河系 D.太阳系
【解析】 河外星系是总星系中银河系之外的部分,而太阳系和地月系属于银河系。
【答案】 B
(2012·南通期末)下图是太阳黑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活动和地磁场活动对应关系图,上方的曲线是历年太阳黑子活动情况,下方的曲线是地磁场变动情况。据图回答下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下列关于太阳黑子活动与地磁场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太阳黑子活动强弱与地磁场活动强弱呈正相关
B.太阳黑子活动强弱受地磁场活动状况影响
C.太阳黑子活动发生在太阳的色球层
D.地磁场活动异常会导致飞机、轮船等导航系统发生故障
【解析】 我们可以看到太阳黑子活动与地磁场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存在相关性,但这种相关不是正相关;地磁场活动受太阳黑子活动影响,太阳黑子活动增强时会抛射出大量高能带电粒子,被地磁场捕获的部分与地磁场相互作用而引起地磁场异常,甚至出现“磁暴”,使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而影响依靠指南针导航的航空、航海等部门的安全航行。太阳黑子活动发生在太阳光球层。21·cn·jy·com
【答案】 D
下图为“我国与全球同纬度太阳辐射总量对比图”,读图完成4~5题。
4.我国不同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最大的地区在(  )
A.20°N附近 B.25°N附近
C.30°N附近 D.35°N附近
【解析】 这是“中国太阳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辐射量的空间分布图”的一种变式图,读图、提取图中信息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计算95°E沿线和110°E沿线太阳辐射总量在不同纬度的差。
【答案】 C
5.我国东南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同纬度全球平均值低,其主要原因是我国东南地区(  )
A.白昼时间短 B.云雨天气多
C.无沙漠分布 D.洋流影响大
【解析】 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主要因素是正午太阳高度角和云量的多少,同纬度地区太阳辐射的差异主要是云量的差异造成的。【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B
读下图,AB弧是昏线,BC弧是晨线,完成6~8题。
6.此时,下列城市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
A.海口 B.广州
C.合肥 D.北京
7.此时,北京时间是(  )
A.11时20分 B.0时
C.24时 D.12时
8.全球与图中D点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是(  )
A.大于全球的一半
B.小于全球的一半
C.等于全球的一半
D.全球处于同一日期
【解析】 从图中看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 http: / / www.21cnjy.com ),且北极圈内为极昼,因此为夏至日;夏至日,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选项中的四城北京纬度最高,故昼最长。图中60°W经线通过晨昏线与极圈切点,且大部分位于夜半球,故地方时为0时或24时,与之相对应的120°E地方时为12时,即北京时间为12时。此时全球日期界线为180°和60°W,据D位置可知与之同一日期的范围小于全球一半。21教育网
【答案】 6.D 7.D 8.B
读沿45°E经线各地某时刻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分布图,回答下题。
9.此时国际标准时间是(  )
A.12时 B.9时
C.8时 D.5时
【解析】 从图中可知此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45°E与23°26′S交点处正午太阳高度为90°,所以此时太阳直射此点,即45°E的地方时为12∶00,据此可求知位于0时区的国际标准时间是9∶00。
【答案】 B
第30届夏季奥运会与2012年7月28日至8月13日在伦敦举行。据此回答下题。
10.伦敦奥运会期间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
A.北半球,向南移动
B.北半球,向北移动
C.南半球,向南移动
D.南半球,向北移动
【解析】 7月28日~8月13日处于夏至和秋分之间,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答案】 A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11~12题。
11.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
A.由西向东逐渐增厚
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
C.由东向西逐渐增厚
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
【解析】 从图中数值可看出大致东小西大,地壳厚度由东向西逐渐增厚。
【答案】 C
12.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  )
A.海平面 B.岩石圈底部
C.莫霍面 D.软流层中部
【解析】 题意指地壳的底部,即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正是莫霍面。
【答案】 C
二、综合题(共40分)
13.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各题。(21分)
        图甲            图乙
(1)图乙中长江水位较高时,地球位于图甲中①、③的________处。
(2)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越有利于卫星发射,图乙中武汉、汕头、海口三个城市,________市所在的省最有利于建卫星发射场。21cnjy.com
(3)地球位于公转轨道①、②位置时,公转速度较快的是________。
(4)当地球公转位于②位置时,图乙中武汉、汕头、海口三个城市,正午太阳直射________市,白昼最长的是________市。www.21-cn-jy.com
【解析】 第(1)题,夏秋季节长江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位较高,读图可知①为冬至日,③为秋分日。第(2)题,三城市中海口纬度最低,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第(3)题,①处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第(4)题,②处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越向北白昼越长。
【答案】 (1)③
(2)海口
(3)①
(4)汕头 武汉
14.(2012·常州期末)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甲、乙两处的昼夜分布放大图,回答下列问题。(19分)
(1)在甲处放大图上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2)地球公转到甲处时,①摩尔曼斯克港、②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普敦、③开罗、④北京四城市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序为________;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②、④两城市昼夜长短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
(3)地球公转到乙处时,C点的日出、日落时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地球公转到甲处时,A、B两点的昼长分别约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甲处在公转 ( http: / / www.21cnjy.com )轨道的远日点附近,北极点周围出现极昼,应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第(2)题,地球公转到甲处时,太阳直射北半球,越往北昼越长。地球公转由甲到乙处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开普敦昼变长夜变短,而北京则昼变短夜变长。第(3)题,读图可判断出C点的昼长为8小时,日出时间为8时,日落时间为16时。第(4)题,读图可推算出A点昼长为14小时,B点位于赤道,昼长为12小时。
【答案】 (1)逆时针方向画箭头。
(2)①④③② 昼变长夜变短 昼变短夜变长
(3)8∶00 16∶00
(4)14小时 12小时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