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8-09 15:5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是集中营1945年5月12日解放后被搬运埋葬的尸体。
苏联摄影师尤金1945年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拍摄的照片 1945年5月,美军进入了战败的德国,所见到的不禁令人触目惊心-大批的犹太人尸体。这个囚犯还保持着被烧死时的姿势。集中营里的万人坑 运送政治犯尸体的火车 被选中做人体实验的犹太儿童集中营周围浓密的电网。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囚房焚尸炉 1945年1月27日,席卷波兰的苏联红军在波兰南部克拉科夫的奥斯维辛小镇发现了一座用铁丝网围起的集中营,当时有7000多人,他们大部分是犹太人。所有人都表情呆滞,瘦弱不堪,奥斯维辛集中营就此为外人所知。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德军在1939年建立的。到苏军解放时为止,有400多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因此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这里成为了犹太人永远的“噩梦”。

《蝴蝶》——来自奥斯维辛的诗我在这里住了七个星期,
被囚禁在这个集中营。
可我已经发现,这里有我喜爱的东西。
蒲公英在招呼着我
还有院子里开着白花的栗树枝条。
只是,我再也没见到另一只蝴蝶。
那只蝴蝶,是最后的一只。
蝴蝶不住在这里,
不住在集中营。
那一只,就是上次那一只,
那么丰富、明亮、耀眼的黄色,
或许,那是太阳金色的泪水
滴在白色的石头上……
那样、那样的一种金黄
轻盈得翩然直上。
它离去了,我相信,这是因为
它自己要告别这个世界。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毛骨悚然(sǒng)
和煦(xù)
废墟(xū)
呆滞(zhì) 不寒而栗(lì)
踉跄(liàng qiàng)
祈祷 (qí dǎo)
婆娑 (pó suō)读一读 这篇没有写什么新鲜事的新闻报道,获得了新闻界的最高奖项——普利策新闻奖,美国普利策奖主席称它是罗森塔尔写得最好的作品。你认为这篇新闻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请大家自由朗读本文,找出令你感触最深的细节仔细品味,来说说你的感受。品一品奥斯维辛集中营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 “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守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并及时发出警报。”
----普利策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作”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它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不朽的名篇。颁奖辞 当年罗森塔尔带着非写不可的使命感写下了这篇新闻史上的佳作,如果有一天你去到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你是否和他一样有非写不可的冲动?那么你会从哪个角度去写呢? 写法可以不拘一格,你可以选择你的倾诉对象,可以是遇难者,可以是参观者,也可以是当今政要,甚至可以是侵华日军……想一想“几万个示威者的喊叫,还远不如一个痛哭儿子战死的母亲的眼泪给我的震撼…… ”“……我向来相信大多数人是渴求和平而且愿意抓住和平机会的。你们今晚聚集在此,证明了这种渴求:要和平,不要暴力,暴力伤害民主,我们必须抵制暴力。”
——拉宾“一百多年了,我们在寻找家乡;一百多年了,我们试图平静地生活,种下一棵树、铺好一条路……我们一边梦想一边作战。一百年的战争和恐怖使我们伤痕累累,但不曾毁掉我们的梦想——我们百年来对和平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