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三峡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春季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三峡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春季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22 15:52:55

内容文字预览

三峡名校联盟2023年春季联考高2025届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选择题:
1—5:DCBCA 6—10:BDCAB 11—15:DACBB
16.(25分)
(1)变化:香料由成为彰显人们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到成为大众化调料(饮食中的等级差异缩小);欧洲食物原料种类日益丰富;欧洲人的烹调方式和饮食口味改变。(6分)
原因: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带来了物种大交流;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欧洲人对食物进行了培育改良。(6分)
(2)影响: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促使了人口增长;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有利于王权的强化和国家的扩张;推动了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8分,积极影响任答3点6分,消极影响2分)
(3)主要因素:交通条件如“新航路的开辟”;贸易往来;人口迁移;统治者政策;物种自身的适应性;科技发展水平等。(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17.(18分)
(1)共同点:都反对君主专制;都主张民主与法制;都提出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都反映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一点2分,答两点4分)
潮流:民主主义潮流(民主取代专制、法治取代人治);科学与理性主义潮流。(一点2分,两点4分)
(2)内涵:资产阶级领导;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主制度。(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也可)(两点4分)
原因:政治上,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民族危机;经济上,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阶级上,民族资产阶级等力量壮大;思想上,亚洲人民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从经济、政治、阶级、思想方面回答,意思相近,答出三点得6分)
18.(12分)示例一:
观点:工业革命是一场“突变”,引起西方社会的急剧变化。
论述: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是社会生产力的一次空前飞跃。引起社会经济结构的急剧变化,使人类由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以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对立为基本特点的两极社会结构取代了传统的多层社会结构,并使思、想政治领域、社会观念、文化教育、人们的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总结:工业革命使人类由传统的农业文明进入近代工业文明时代。可见,工业革命的兴起与开展具有鲜明的突变性和革命性。
示例二:
观点:工业革命体现了“渐变论”、“改良论”。
论述: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比较宽松的政治保障和民主氛围;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和广阔的国内外市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冲击封建神学,为工业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工场手工业时代的技术积累,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科技支持。
可见,工业革命的兴起与开展,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连续性,是一场渐变的改良。
示例三:结合突变和渐变的视角
观点:工业革命酝酿数百年,影响却具有突变性。
论述:工业革命的出现得益于早期殖民扩张时代的资本原始积累。圈地运动给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近代科学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支持。以上过程持续了数百年,是一段漫长的历史。
工业革命使机器工厂大量取代手工工场,推动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蒸汽时代的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加速了城市化与全球化的进程。工业革命使两大对立阶级矛盾尖锐,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出现了社会主义思潮。以上都是工业革命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剧变。
总结:工业革命是渐进量变的结果,给人类带来的却是突变性影响。三峡名校联盟2023年春季联考高2025届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
2、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完成作答,否则无效。
第Ⅰ卷
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学者丹尼尔认为:全世界最古老的文明是两河流域、埃及、印度、中国、墨西哥和秘鲁;《古代文明百科全书》则把全世界的古文明划分成:埃及、西亚、印度、欧洲、中国和美洲六个地区。上述材料反映出人类古代文明
A.突破地理环境限制 B.彼此之间发展平衡
C.多个地方同时起源 D.起源具有多元特征
2.下图为古埃及象形文字、腓尼基字母、早期希腊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这体现了
A.埃及的象形文字起源最早 B.希腊字母是希腊化时期产物
C. 文明之间存在交流与借鉴 D.文明交流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3.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手工业是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基础,大部分居民是手工业主,这说明城市不是奴隶主的政治中心。封建主的政治中心又在农村。”该学者意在说明西欧中世纪时期的城市
A.摆脱封建势力影响 B.孕育新发展因素
C.市民阶层实力强大 D.与农村彻底割裂
4.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时期,以首都巴格达为中心,开辟了通往各省的大道;各地重要城市也有道路相通,沿途设有驿站,形成了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驿站大臣和行省的驿站长官都由哈里发任命,并直接对他报告工作。这些举措旨在
A.展示帝国实力 B.推进道路建设
C.强化国家治理 D.促进文化交流
5.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一书中,认为非洲本土(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它既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有显示出发展”。很多学者认为,非洲人“吃饭靠大树”“财富看实物”等观念与现代化文明背道而驰,只有重建非洲文化才能使非洲摆脱边缘化的厄运。这些观点
A.对非洲文明的认识存在偏见 B.粉饰了西方列强对非洲的侵略
C.辩证地看待非洲文明的特点 D.为非洲国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6.美国学者迈尔斯认为,“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经常被用来作为中世纪结束与近代社会开始的标志……然而……新世界的发现并没有开创新时代,而是新时代发现了新世界”。该学者旨在强调
A.哥伦布远航的历史贡献 B.新航路开辟的必然性
C.发现新大陆具有偶然性 D.发现新世界意义甚微
7.下图为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于1514—1515年间创作的《椅中圣母》。画中的圣母年轻、美丽、健康,像普通母亲一般抱着自己的孩子,眉宇间洋溢着慈爱和幸福,这与中世纪时期圣母像的风格截然不同。该作品的创作
B.开创了全新的艺术形式 A.彰显了宗教改革的理念
C.体现人类开始关注自身 D.受到了时代环境的影响
8.牛顿的成就证明:《圣经》并非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人们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也可以获得正确的知识,神圣的天体可以被正确地统一到力学规则下。这表明牛顿的成就
A.形成了正确的科学方法 B.推动了近代物理学领域的发展
C.促进了民众思想的解放 D.打破了人们对《圣经》的信仰
9.1785年,有律师为阿克莱特辩护时指出:“工艺各部门中最有用的发明并不是关在书房里的专务理论的哲学家们的创作,而是通晓使用技术方法的、从实践中得知什么构成其探讨课题的灵巧的工匠的创作,这是众所周知的事。”这段辩护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A.工艺发明主要源于工匠的实践 B.重化工业迅速发展
C.科学理论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D.垄断组织逐渐形成
10.美国1776年《独立宣言》宣称“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但美国1787宪法则规定,众议院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量“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反映了美国
A.民主政治具有先进性 B.民主政治具有虚伪性
C.天赋人权的政治理念 D.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
11.列宁把巴黎公社的主要历史经验归纳为“摧毁官僚军事国家机器”,并代之以“更完全的民主”“国家官员更成为不过是执行我们委托的工作人员”,是“负有责任的、可以撤换的而且是领取普通薪金的监工和会计”。据此可知,巴黎公社
A.将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B.推翻了法国资产阶级的统治
C.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D.体现了建设新型政权的探索
12.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英国休闲城市得到快速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布莱克浦几乎成了兰开夏纺织工人的度假胜地,伦敦附近的马盖特成了伦敦东区工人休闲的必然去处。这说明
A.工业文明影响了工人的生活方式 B.城市化助推了奢侈风气的蔓延
C.工人开创了全新的社会休闲方式 D.工业革命消弭了社会贫富差距
13.下列材料是某校历史社团整理的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某国家的史料,据此推断该材料所研究的国家应是
一、新帝国的“旧制度”
(一)“宪法”下的皇权专制
(二)名不副实的帝国议会
二、新帝国的“经济奇迹”
(一)与老工业国同台竞争
(二)无法与经济匹配的殖民地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14.中国同盟会《民报》发表大量文章声援印度和伊朗等国斗争,此外,孙中山一再帮助菲律宾革命者购买武器,而后者也捐赠10万元给孙中山作为革命经费。这体现了亚洲的觉醒具有的特征是
A.民族性 B.互助性
C.彻底性 D.自发性
15.三国同盟形成之初,德国曾向意大利许诺,将来由意大利接管英法的全部海外殖民地。1915年,英法秘密与意大利取得联系,表示如果意大利加入协约国阵营,意大利可以获得奥匈帝国的大片领土。同年,意大利与英法签订《伦敦条约》,开始加入进攻同盟国的行列。这反映出
A.意大利外交灵活务实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本质特征
C.殖民争夺的激烈残酷 D.两大军事集团推动大战爆发
第Ⅱ卷
16.(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1-15世纪的欧洲,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开发与利用始终没有走出欧洲。这一时期,香料贸易是西方世界与地中海东岸地区进行贸易的主要项目,香料能改善食物的风味,丰富人们的饮食口味,提高饮食质量,因此备受人们推崇,但价格昂贵使其成为彰显人们地位和身份的象征。16世纪中期以后,食物原料在区域间广泛传播和利用。通过殖民掠夺,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动、植物原料被带回欧洲,经过培育改良后,最终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新航路的开辟,为各种香料大量传入欧洲开创了条件。从而也彻底改变了欧洲人的烹调方式和饮食口味。香料不再是人们奢望难求的调料了。
——摘编自朱基富《新航路开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前后欧洲饮食文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2分)
材料二 玉米比小米、高粱和块茎植物都要容易保存得多。因此,酋长和国王们可以通过集中储存、集中分配食物来实现权力的最大化。在非洲西部的林带,玉米推进了比以往规模更大的国家的产生。阿萨迪王国自17世纪70年代后开始进行扩张,而其先头部队就以玉米为食,因为士兵们在远方的战役中可以随身携带这些食物。对于商人驼队来说,玉米也是很好的便携食品。因此,玉米还促成了包括奴隶贸易在内的大西洋非洲的商业化。如果商人及作为他们财产的奴隶找到一种方便携带的食物供应的话,奴隶贸易就更容易深入内陆地区。用大型仓库储存的玉米也使人们可以在西非海岸线臭名昭著的奴隶禁闭营里关押大量奴隶。
——麦克尼尔《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玉米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所带来的影响。(8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物种交流的主要因素。(5分)
17.(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人物 思想主张
伏尔泰 抨击教会和专制,倡导君主立宪;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法律就是理性的体现
卢梭 提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的共同点。他们的思想主张反映了怎样的时代潮流?(8分)
材料二 我以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在中国,它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反抗外族的态度,偏向“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的理想;在波斯……觉醒似乎表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不满的迹象同时出现,不能纯粹归于偶然。谁知道呢?或许东方真的从其酣眠中觉酲,我们即将目睹一场数百万不满者反对寡廉鲜耻的西方剥削的起义。
——爱德华·布朗《1905—1909年波斯革命》
(2)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的内涵,简要分析觉醒的原因。(10分)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渐变论”认为事物的变化是一个长期、平稳而缓慢的过程,“突变论”则强调变化过程的间断或突然转换。这两种观点在历史学习中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体现。“渐变论”强调历史的连续性,突出历史现象与之前或之后知识的内在联系,侧重于历史的渐进性以及量的积累,是改良型或改革型的发展;“突变论”强调历史的非连续性或断裂,侧重于历史的创新性,是质的飞跃,是革命性的变革。用“渐变论”与“突变论”来解读分析、理解把握教材中的诸多历史现象,能够使同学们对历史的理解和感悟更深刻、更透彻。
——摘编自杨华《用“渐变论”与“突变论”洞察历史》
选取材料中一种视角或结合两种视角,对工业革命这一历史现象进行论述。(要求:视角清晰,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12分)
(
2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