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长沙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沁园春 长沙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8-09 16:2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2张PPT。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衡阳市衡钢中学 罗兵兵点:时、地 山上——层林尽染江中——百舸争流天空——鹰 击水底——鱼 翔 (仰)(近)  秋景图
(生机勃勃)万类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描写议论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革命的壮志凌云。看上阕(远)(俯)风华
意气
指点
激扬
粪土记抒发诗人以天下为已任的伟大抱负。忆—— 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恰下阕‖问题探究 1、在这首词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怀?
在多数古典诗词中,“秋”总是与“悲”“愁”等情感联系在一起。如“秋风萧瑟天气凉”“秋风秋雨愁煞人”等,而这首词写的虽是寒秋景物,诗人的情感却是豪迈昂扬的。在诗人笔下,秋虽然给人“寒”的感觉,但却是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欣欣向荣的景象。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毛泽东抒发了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浩叹,为“寒秋”景象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情感。这值得引导学生在写作时借鉴、学习。 2、这首词的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是写景抒情诗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即在景物描写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首词的上片,虽然也是一般地写秋,但这秋景却全是诗人眼中景,打上了诗人鲜明的情感烙印。无论是树叶经霜变红似染过的“万山”,还是搏击长空的雄鹰和水中自在来往的游鱼,都是经诗人眼中筛选过的景物,并经过诗人眼光折射出来。这些景物不像古人眼中的秋景,给人的感觉不是“悲”,不是“愁”,而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热烈、喜人的场面,诗人传达给读者的是一种乐观、昂扬向上的情绪。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师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
1918年4月,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
1915年9月,诗人印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
1919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 3、下阕追忆往事,唤起了诗人对年青时的革命同志和革命活动的思念和追忆,那是怎样的人和事呢? 4、这首词的语言极富表现力,具体表现在哪里? 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摹出了群山叠嶂之态,“遍”字绘出了红色的彻底,“漫”字写出了江水满溢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表现了雄鹰矫健翱翔的姿态;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情态。‖艺术特点 政治与艺术的统一
情与景的交融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象 征)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象征) 波澜壮阔的革命潮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象征) 争取自由的革命理想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象征) 勇往直前的革命理想(景)革命的政治内容和
完美的艺术统一(情)交融谈谈《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两首词异同相同点:
1、都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并且都用对比的手法2、景物的总体特征:壮丽、雄伟、生机勃勃3、表达的思想情感: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
对未来充满豪情壮志,也都表达了主宰天下的雄心大志不同点:
1、景色的风格有差异。前者是冰封大地的壮阔景象
,后者是色彩绚丽的秋景图。2、写景的方法不一样。前者更多的是虚写,是想象,
后者以描绘实景为主情感表达方式不同。前者更多的是直接、明白,后者要含蓄一些。 2、比较阅读毛泽东和陆游同题的词 卜算子 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分析: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乐观的,无私的。而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愁苦、寂寞又孤芳自赏,坚守节操至死不渝,这皆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反映。毛泽东是一个具有宽广胸怀的革命家,乐观又无私;陆游是一个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以抗金收复失地为自己的使命,但却不得志。尽管如此,他却没改变过自己的志向,所以他笔下的梅花愁苦、寂寞又孤芳自赏。作业: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出你想到的立意。
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
烧了一个窟窿,致使其成了次品。这个
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
在裙子四周剪了很多窟窿,并精心上了金边
,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
不但卖给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
使不少女士上门抢购,生意十分红火。
写出一篇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