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

文档属性

名称 沁园春.长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8-09 16:3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1925年★了解有关“词”的知识2、词牌:词都有词牌。例如满江红,西江月等等。所谓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决定词的
字数,句数,平仄3、分类:婉约派、豪放派。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李清照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岳飞等 1、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词又称“诗余”、“长短句”等,一般分上下阕(片)橘子洲 百舸争流 竞自由(竞相、究竟)   寥廓
苍茫 (沧海桑田) 峥嵘岁月 挥斥方遒 (遒劲) 浪遏飞舟(碣石、拜谒、和蔼、暮霭)整体感知,疏通文句,给字词正音讨论分析:毛泽东笔下的秋景是怎么样的景象?请用一个词概括,为什么他与古人悲秋的风格不同呢?生机勃勃  以天下为己任,要主宰国家,民族的命运时间——寒秋(深秋)时节地点——长沙橘子洲头景物——山、林、江水、游鱼、舟、雄鹰画面特点——寥廓,生机勃勃,全然没有深秋季节的肃杀悲凉,透露出作者的情感——欣喜、豪迈之情
★分析上阕内容---写景:
思考:诗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来描绘眼前这大好秋色的呢?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远眺,静)(近观,静动)(仰视,动)(俯瞰,动) ★再次品读上阕中写景的句子,你认为有哪些字词特别有意思?试作讨论分析。——以“看”字领起写景,从不同的视角描写深秋壮阔的景色:火红的山、碧绿的水、白色的帆,色彩亮丽绚烂;奔流的江水、竞渡的船、游动的鱼,高飞的鹰——好一幅多姿多彩、生机蓬勃的湘江寒秋图画!亮点词语:万,遍,层,尽,       漫,争,击,翔,竞★面对湘江寒秋的大好景色,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思考或感慨?——自然过渡,由写景转入议论抒情。
  引发对宇宙的思考:大好的江山由谁统治?——“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下阕回忆年少时期的往事,抒发豪情壮志 “忆”——★少年同学游橘子洲的往事
   
   ★少年书生意气风发
   
   ★写文章,评论国家大事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上阕以提出问题作结,直接引出了下阕的往事回忆,下阕设问结尾,巧妙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问题:主宰大好江山的人,正是我们这一群有着远大理想和豪情壮志的年轻人!思考:词的上阕写景,下阕抒情,那么上下阕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呢?
★阅读毛泽东的词《采桑子 · 重阳》《浪淘沙 ·北戴河》,把握词中的思想情感以及词的语言韵味。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1929年10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岁岁有重阳,秋去又秋来,“一年一度秋风劲”,这个“劲”字,力度极强,写出秋风的凌厉威猛之势,笔力雄悍,极有刚劲之美。此情豪迈异于桃红柳绿、莺语燕歌、温柔旖旎的春日风光。但劲烈的西风、肃杀的秋气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伤,而是振奋。诗人的感情、战士的气质决定了他的审美选择:“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天朗气清,江澄水碧;满山彩霞,遍野云锦,一望无际,铺向天边,这瑰丽的景色难道不“胜似春光”么?   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上阙写景,描写了雨中大海的雄伟景象。“幽”指幽州,“燕”指燕国,“幽燕”指河北省东部秦皇岛一带地方。大雨滂沱,掀起了滔天大浪,打鱼船隐没在汪洋大海之中。
   下阙怀古抒情。诗人看到了北戴河外的大海,自然而然地想起了一千多年前的故事:“魏武”是魏武帝,即曹操,“挥鞭”指行军,此处是指曹操公元207年北伐乌桓的事。“碣石”是指碣石山,“遗篇”是指曹操写的《观沧海》诗。   曹操《观沧海》中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和“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诗句。曹操北伐乌桓取得胜利,使得北方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毛泽东对他的功绩给予了肯定与赞扬。同时,他又联想到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所进行的伟大事业。当时是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后开展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第二年。这一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当然是曹操北伐乌桓所没法比的。所以毛泽东说“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一有力的结尾使诗的主题得以升华,是对新中国的称颂。1.背诵默写课文
2.把上阕中写景的句子改写成一段优美的写景文字,300字左右。(注意:必须包含时间、地点等要素,重点描写景物,力求文字优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