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高中文言翻译方法指导文言文我为什么不懂?A.句子翻译的原则: 1.信、达、雅
2.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落实翻译的得分点
4.联系全文,注意语境
5.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1.信、达、雅信:忠实原文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无语病。
雅:保留原文的语言风格,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2.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符合原意,能直译就直译,不能直译才意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3.落实翻译的得分点翻译文句时,有些句子往往因为个别词而影响全句的理解。应着重关照句中的关键词语。它们往往是文句翻译的得分点。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
重点实词、重点虚词、文言句式、固定句式4.联系全文,注意语境难以断清的文句,应联系全文,注意语境。 文句翻译,从表面上看考查的仅仅是对一个句子的理解,而实际上,命题者选择的句子往往是理解全文的重点和关键,通过对这样的句子的考查,能够看出我们对整篇文章理解、掌握的程度。同样的道理,我们在翻译这样的句子时,应联系全文尤其是上下文,把要翻译的句子放到具体语境中去理解、消化、并验证翻译的准确性。又如2003年高考北京卷第十六题
“先生之讥,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
这个句子中的“规”字,理解为它的常用意“规矩”、“规划”都是不对的。
联系语境,是讲得人各有志,不可划一的意思,应译为“向往”、“追求”才对。5.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译:一个厨师丁替文惠君分解牛。
(应改为“一个叫丁的厨师”)
②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译文:村里有个年轻人好事养了一只蟋蟀。
(应改为:村里有个好事的年轻人养了一只蟋蟀。)B.翻译“六字法”:对、留、换、删、补、调。 ①对――对译。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对应扩展译成以该词为中心的双音词。例:
天下 事 有 难 易 乎?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是 谁之 过 与?
这是谁的过错呢?
问 其 深, 则其 好 游者不能穷也。
(如果要)探求它的深度,那么那些喜欢游玩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②换――替换。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不用或不常用,或词义已经转移。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用现代汉语里的词去替换原文里的词。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先帝不因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岁征民间”
“岁”应换成“年”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而翁”、“汝”??应换成“你爹”、“你”。
“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换成“擅长”“者”换成“的人”。 ③留――保留。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卢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卢陵”籍贯、“文天祥”人名,均照抄下来,不翻译。 ④删――删略。古文里有些虚词,现代汉语没有对等的词来翻译,或者现代汉语在这个地方不用虚词,便可删略。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作战,(是靠)勇气的。(夫,句首发语词)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
“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不译。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以”字相当于“而”,译出来,反而不通顺,也可删去不译。
昼夜勤作息 ?(偏义复词)
兵者,凶器也?(提顿语气)
媪之送燕后也?(取消句子独立性) ⑤补――补充。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
包括:
a单音实词对译成双音实词
b数词后面增加量词
c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
d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如关联词语等。a.单音实词对译成双音实词更 若 役, 复 若 赋,则如何?
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
弊在赂秦
“弊”扩为“弊端”、“弊病”,“赂”扩为“贿赂”b.数词后面增加量词轩 凡 四 遭 火, 得 不 焚,殆 有神 护 者。
项脊轩总共四次遭到火灾,能够不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原因吧。 c.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例: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庄暴见孟子》
译文:(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齐宣王)回答说:“不如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桃花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d.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如关联词语等。例: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译文:然而体力足以达到(却没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悔恨的。 ⑥调――调整。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译文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短语后置等。 [例]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这是宾语前置句,译时要调为“动+宾”语序。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壮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黄土,向下喝到黄泉,(是由于)用心专一的缘故。C.意译 意译,既是一种翻译的方式,也是一种翻译的方法。意译的情况:
一.修辞
二.紧缩复句或言简意丰的句子,需分开翻译或扩充。
三.为了增强语势而用繁笔、渲染、铺陈手法的句子,译时要凝缩。
四、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一.出现修辞手法,翻译原则如下: 1.一看就懂的加以保留。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
我的心像磁针石一样永指一方,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2.换成现代汉语中同值的修辞。
“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译:铜墙铁壁绵延千里。3.有时无法翻译或改换,就干脆去掉修辞,还其本体本义。
“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译:在北边修筑长城守卫边防。
4.本体和喻体都译出。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5.借代则译出所代之物。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
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
6.同义反复以加强语势的,合为一句话,互文改为不互文。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
四周种植了松柏树和梧桐树。7.拟人则译出原物。
例: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促织》(拟人)
译文: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他仍然)直挺挺地躺着,长时间地愁苦不堪。四、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愿。 D. 主要得分点: 一.文言实词(古今异义、120个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通 假 字)
二.文言虚词(考试说明中18个)
三.文言句式
四.译准语气
五.固定句式
关于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有一段便于
记忆的顺口溜: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古义现代词语替。句不离篇察语境,一一对应记在心,上下推断析疑义。重要词语不漏译。囫囵大意不可取。留替调补删字诀,熟记勤用出效益。
留:年号、地名、职称、器具等,
可照录不翻译 换:用现代汉语词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
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
后置等 补:省略句中省略的主语或谓语 删:删去不译的词,如发语词等
对:把单音节词对应换成双音节节词 如果再简洁一些,还可以用这样几个字概括: 谢谢!我终于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