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丁香结(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丁香结(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2 20:25:48

文档简介

(共79张PPT)
统编版(部编版 )
2 丁香结
导入
图片欣赏
导入
花语解读
梅花象征_________ 牡丹代表_________
富贵
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
高洁
导入
花语解读
睡莲寓意_________ 松柏喻指_________
洁净纯真
傲岸长青
导入
花语解读
茉莉花寓意_________ 石斛兰喻指_________
和蔼可亲
秉性刚强
谈话激趣
丁香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首先,有两种植物叫丁香这个名字:用于观赏的丁香和作为香料和中药用的暴马丁香,其叶可制成茶。
丁香:花序硕大,开花繁茂,花朵淡雅、芳香。因为丁香花多成簇开放,好似结,又名“百结花”。
谈话激趣
你知道丁香结的花语吗?你看过真正的丁香结吗?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今天我们通过跟随作者宗璞,看看她赋予了丁香结什么样的象征意义以及看一下作者的人生感悟。
作者简介
宗璞,1928年生于北京。原名冯钟璞,当代作家,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宗璞的散文,抒真情,写真意,常从细小的生活琐事、平凡的自然景物中体验、感受人生,而后将深沉的思索诉之于笔端,素朴无华却又感人至深。其著名的散文篇目有《紫藤萝瀑布》《废墟的召唤》等,散文集有《霞落燕园》《宗璞小说散文选》等。
学习字词
生字归类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学习字词
练读字词











zhuì
yōu

àn
zhuō


lěi
jīn
huǎnɡ
yuàn
点缀
幽静
优雅
案件
笨拙
淡薄
糊涂
苞蕾
衣襟
恍惚
埋怨

kuī
窥视

qià
恰如
学习字词
练读字词













zhuì
笔顺:
前三个“又”注意变捺为点。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字义:

左右
点缀 补缀

装饰。
翘舌音
学习字词
练读字词













kuī
笔顺: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字义:

上下
窥破 管中窥豹

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
学习字词
练读字词













yōu
笔顺: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字义:

半包围
幽雅 曲径通幽

使人感觉沉静、安闲的。
先写内后写外,中部写紧凑,左右疏密匀称,间隔得当。
学习字词
练读字词














笔顺: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字义:

左右
幽雅 雅俗共赏

高尚不俗,美好大方。
学习字词
练读字词













àn
笔顺: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字义:

上下
伏案 举案齐眉

长形的桌子。
上下结构相等,“安”的横画与“木”的撇捺等宽。
上下结构相等,“安”的横画与“木”的撇捺等宽。
学习字词
练读字词













zhuō
笔顺: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字义:

左右
笨拙 弄巧成拙

笨,不灵巧。
翘舌音
学习字词
练读字词














笔顺:
不要把上下结构写成左右结构,下面的三点水比右部稍短。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字义:

上下
单薄 妄自菲薄

义同“薄(báo)”。用于合成词或成语。
不要把上下结构写成左右结构,下面的三点水比右部稍短。
学习字词
练读字词














笔顺: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字义:

左右
模糊 一塌糊涂

[模糊]不分明;不清楚。
“古”收敛以迎合于左右。
“古”收敛以迎合于左右。
学习字词
练读字词













lěi
笔顺: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字义:

上下
花蕾 蓓蕾

花骨朵,含苞未放的花。
边音
学习字词
练读字词













qià
笔顺: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字义:

左右
恰好 恰到好处

副词,正,刚刚。
学习字词
练读字词













jīn
笔顺: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字义:

左右
衣襟 正襟危坐

衣服胸前或背后的部分。
学习字词
练读字词













huǎnɡ
笔顺: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字义:

左右
恍然 恍然大悟

忽地,忽然。
后鼻音
学习字词
练读字词













yuàn
笔顺: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字义:

上下
愁怨 任劳任怨

不满意,责备。
初读课文
1. 自由读文,整体感知丁香所带来的人生启示。
2. 小组合作,理清文章脉络。
小组讨论:作者围绕丁香写了什么?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开展的?作者从那几个方面描写丁香?
初读课文
1. 自由读文,整体感知丁香所带来的人生启示。
2. 小组合作,理清文章脉络。
小组讨论:作者围绕丁香写了什么?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开展的?作者从那几个方面描写丁香?
丁香花
花色
花形
花香
课文前半部分描写丁香花,后半部分写丁香结。
全文大致是按“赏花-悟花”的思路展开。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一段,圈画批注。
思考:作者描写了哪里的丁香花?如何描述?
品读课文
感受美景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一段,圈画批注。
思考:作者描写了哪里的丁香花?如何描述?
城里的丁香花
城里开得繁茂
品读课文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城里街旁”说明了怎样的丁香花?“眼前一亮”表现出来什么?
“城里街旁”交代了丁香花随处可见,说明它们生命力强。“眼前一亮”表现出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之情。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刻画了丁香花什么特点?“探”“窥”赋予丁香花怎样的性情?
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花”比作“星星”,生动地刻画出了丁香花的小巧、繁密,色泽明亮的特点。“探”“窥”赋予了丁香花俏皮、机灵的性情,像孩童般活泼、灵动。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2段,圈画批注。
思考:你能哪些角度感受丁香花。感受到了怎样的丁香花。
品读课文
感受美景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从视觉角度:丁香花的色彩美。
从嗅觉角度:丁香花的甜香。
默读课文第2段,圈画批注。
思考:你能哪些角度感受丁香花。感受到了怎样的丁香花。
品读课文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这句话是什么句式?起什么作用?
过渡句,由写城里的丁香过度到城外校园的丁香。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从视觉的角度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说“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这两个词有什么妙处?
从视觉的角度说明两种颜色的丁香花展现着不同的美。
“白的潇洒”“紫的朦胧”是因为“白色潇洒”指白色的丁香花在月光下可以让人很清楚地看到它的形态是潇洒大方的。“紫色的朦胧”指紫色的丁香花在月光下隐约可见,人们只能看到它大致的轮廓,给人的感觉是朦朦胧胧的。
这两个词不仅从视觉角度写出了丁香花的颜色,而且写出了作者的主观感受,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从嗅觉的角度描写了怎样的丁香花?
从嗅觉的角度描写了丁香花的香给人以无限的想象,让人陶醉其中。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3段,圈画批注。
思考:“檐前积雪”指的是什么?这样的说法有什么妙处?
品读课文
感受美景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3段,圈画批注。
思考:“檐前积雪”指的是什么?这样的说法有什么妙处?
“檐前积雪”代指丁香花。这三棵白丁香盛开时恰好掩映在“我”的窗前那簇簇白花堆叠的样子像极了团团白雪。
“檐前积雪”的说法富有诗意,古诗中有“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诗句,作者写丁香花与王安石写梅花有异曲同工之妙。
品读课文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作者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赞美了丁香花什么?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雪白的丁香比作积雪。赞美了丁香花的洁白,花多而且纯净。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哪些词语描绘出丁香花的美?
莹白的丁香花、参差的绿叶、红窗,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同颜色的依次展开,富有层次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
”这句话在描写丁香花的哪里?
莹白的丁香花、参差的绿叶、红窗,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同颜色的依次展开,富有层次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这句话在描写丁香花的哪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这句话对丁香花的花形信息工笔白描。
从“一簇”“一树”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照“局部—整体”的顺序描写丁香花的。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照耀”一词说明了什么?影响了作者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照耀”既写出了丁香花花色如雪如月,又表现了丁香花给“我”心灵的鼓舞和慰藉,让“我”执着追逐自己的文学梦想。
它影响作者的写作与情思。
表达了作者对丁香花的依恋和喜爱之情。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想象一下,从第三段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丁香花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4段,圈画批注。
思考:作者引用诗句描写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品读课文
感受美景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4段,圈画批注。
思考:作者引用诗句描写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两句诗描写的意境是下文中作者目睹的摇曳在多愁细雨中的丁香。这两句诗以“丁香结”比喻解不开的愁怨表达了诗人愁怨难解的情感。
品读课文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作者引用诗句有什么好处?
引用关于丁香结的诗句,从另一角度印证“丁香结”的形象的确与“愁”分不开,丰富了丁香的内涵。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作者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渗”说明什么?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雨中的紫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写出了它的梦幻、迷离,更加勾起人的愁绪。
“渗”让我们看到紫丁香与白丁香交相呼应,描写中有意境、有画面。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将丁香融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征着愁怨的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动人,更加勾起人的愁绪,不禁让作者认同古人将丁香和微雨联系在一起的写法,所以作者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想象一下,雨中的丁香具有什么特点??
自由交流
阳光下的丁香
雨中的丁香
印象派的画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5段,圈画批注。
思考:为什么古人会由丁香花发明了“丁香结”这一说法?
品读课文
感受美景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的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5段,圈画批注。
思考:为什么古人会由丁香花发明了“丁香结”这一说法?
理由一:丁香的外形
品读课文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的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作者哪些词解释了“丁香结”说法的由来?
扣"有“衣纽、绳结”的意思,与“结”意思相近,把“圆圆的,鼓鼓的”丁香花苞比作“衣襟上的盘花扣",从形状上解释了“丁香结"说法的由来。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6段,圈画批注。
思考:为什么古人会由丁香花发明了“丁香结”这一说法?
品读课文
感受美景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6段,圈画批注。
思考:为什么古人会由丁香花发明了“丁香结”这一说法?
理由二:丁香的寓意
品读课文
“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结年年都有?
“丁香结年年都有”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中的丁香花结,也指人生中不顺心的事。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作者最后用反问句进行总结全文有什么妙处?
这个反问句不仅是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全文的主旨句。作者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愁苦、烦闷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显露了作者豁达与洒脱的人生态度。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面对年年都有的丁香结,你的态度是什么呢?
畅谈感受
品读课文
结构梳理
赏花
悟花
丁香结
城里:丁香花的色彩和姿态
城外:丁香花的美丽芬芳
斗室外:三棵白丁香伴“我”写作
“丁香结”象征人生愁怨
丁香结如人生结
乐观豁达去面对
品读课文
第一部分:
全文分段
(1~3)写作者今年在城里城外所看到的丁香花的景象,着力描摹丁香花。
第二部分:
(4~6)写“我”由丁香花引发的联想,着力感悟“丁香结”。
品读课文
作者目睹丁香花开得格外繁茂,不禁想到自己斗室外年年绽放的三棵白丁香,又由丁香花联想起象征着愁怨的“丁香结”,最后发出感叹。课文表达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正视生活中遇到的不顺心,把它看作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人生才有滋味。
主题概括
拓展延申
国学精读
经典诗词朗诵:戴望舒《雨巷》
课后习题
习题解答
朗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的。
作者先介绍丁香的生长环境(城里街旁、宅院、城外校园等),然后从丁香的花形、花色、气味、姿态等方面描写了丁香。
课后习题
习题解答
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这里的“积雪”指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这里的“积雪”指白色的丁香花。我们可以从后面的“香气直透毫端”看出来;也可以从前面的话中猜测到,如“有三棵白丁香”,白色的丁香花缀满枝头,与“积雪”非常相似。
课后习题
习题解答
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雨中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想象一下这幅画面。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雨中丁香的特点是妩媚、朦胧、如梦如幻。细雨迷蒙中的丁香,线条模糊,色彩朦胧,犹如一幅婉约柔和的画作。第4自然段段首分别引用李商隐和李璟的诗句,从多愁的诗句联想到自己曾目睹的摇曳在多愁细雨中的丁香,不禁发出“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的感叹,更加勾起人的愁绪。
课后习题
习题解答
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作者将丁香结和人生联系在一起。丁香结年年都有,让“我”想到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而正因为如此,生活才不至于平淡无趣,人生才多姿多彩。这体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困难、忧愁无惧无畏、平常心看待的优秀品格。现实中,很多棘手的问题、烦恼、忧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但却不能被立刻化解,这是一种常态。如果人生没有任何困难。那么就会缺少起伏,以致平淡无味。
阅读链接
畅谈 理解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陆龟蒙《丁香》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冯延巳《醉花间》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摊破浣溪沙》
阅读链接
畅谈 理解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
意思: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
阅读链接
畅谈 理解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陆龟蒙《丁香》
意思:如若谁能够发现并且解开丁香心中的那个结,他必然放纵地释放自己的情怀,才能,飘香万里。
阅读链接
畅谈 理解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冯延巳《醉花间》
意思:寒霜挂满了深秋时节的树,愁肠百结如同哪苦涩的丁香结。
阅读链接
畅谈 理解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摊破浣溪沙》
意思: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小练笔
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
提示:写的时候注意学习作者的写法,融进自己的感受。
家庭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预习第三课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