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共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共5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22 16:1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由理论到实践
由理想到现实
“新和谐公社”蓝图
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
十月革命中革命武装攻打冬宫
第一篇章
列宁主义的形成
——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的预测
共产主义将从何处开始……
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
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
多国胜利论
“贫瘠”的沙皇俄国
一国胜利
列宁主义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列宁——1870-1924
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而“列宁”则是他在写文章时用过的150多个笔名中最喜欢的一个。
(二)形成背景
材料2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俄国工人力量也在逐渐壮大,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俄国工人总人数为1500万。不过他们大多数聚集在大城市的大企业中,彼得格勒和莫斯科两个地区产业工人约占全国工人总数的64%。——江流,陈之骅主编《苏联演变的历史思考》
材料3 世纪之交的俄国农民的生活是十分贫苦的。1861年获得解放以后,高额的地租和频繁的饥荒,许多农民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恶化了,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时,但工资低微。
——《人类文明图鉴.战乱中的世界》
2、阶级:工人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3、政治 :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一、列宁主义的形成
材料1 在19世纪90年代,(俄国)工业发展的速度惊人,年均增速达8%……从1909年到1913年以百万普特为单位,俄国生铁年产量从175增长到283……铜产量从1.3增加到2.0,煤产量则由1591增长到2214。
——{俄}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俄罗斯史》
1、经济: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火星报
4、组织: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开展有组织的工人运动
5、思想: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
6、个人:列宁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
史料阅读:教材92页史料阅读。
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1903年开始的。
——[苏]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选集》第四卷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举行,标志着以“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在俄国建立。
一、列宁主义的形成
列宁主义
主要内容
帝国主义的定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对俄国的认识: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一国胜利理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建立政权的方式: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马克思主义 列宁主义 关系
继 承

发展
肯定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
揭示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社会主义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的国家实现。
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且几个国家同时发生才能成功。
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一、列宁主义的形成
(四)意义
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
历史地位
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理论创新
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化
第二篇章
十月革命的胜利
——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
沙皇尼古拉二世
3月8日,参加游行示威的人数超过9万;
3月9日,参加游行示威的人数超过20万;
3月10日晚,沙皇下令采取恐怖手段镇压;
3月11日晚,士兵起义,拒绝向人民开枪;
600名
12日早
10200
12日午
12日晚
66700
25700
3月15日,沙皇退位,罗曼诺夫王朝覆灭!
一、丧钟为你而鸣!——沙皇末日
旧制度的急剧坍塌
资产阶级
临时政府
工兵代表
苏维埃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很快获得英法承认,工兵代表苏维埃也认可它为唯一合法政府。临时政府宣布赦免罪犯,允许言论、出版、集会自由等等,并准备实行立宪改革,将俄国带入西方议会政治的道路。
资产阶级革命
二、丧钟再次敲响!——临时政府!
二、成功实践:十月革命的胜利
(二)过程
二月革命倒沙皇
1917年
3月
4月
7月
11月
四月提纲指方向
材料:临时政府……从一开始就拒绝考虑绝大多数俄国人所需要的两样东西——和平和土地,同样,政府也不愿结束战争。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概况:
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发表《四月提纲》
内容:
提出用和平的方式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二、成功实践:十月革命的胜利
(二)过程
二月革命倒沙皇
1917年
3月
4月
7月
11月
四月提纲指方向
七月流血抛幻想
材料:1917年7月,俄军在前线惨败,引发国内50万工人士兵示威游行。临时政府出动军队血腥镇压。
临时政府大肆逮捕布尔什维克党人,和平夺取无法成功,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必须结束
1917.7.17,临时政府镇压示威群众
丢掉幻想,准备战斗!
11月6日午夜7日凌晨发动起义,8日凌晨就取得胜利。
米高扬说“革命几乎是和平完成的”;赫鲁晓夫说“当时只死了一个人”。
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
二、丧钟再次敲响!——临时政府!
二、成功实践:十月革命的胜利
(二)过程
二月革命倒沙皇
1917年
3月
4月
7月
11月
四月提纲指方向
七月流血抛幻想
十月革命现曙光
攻打冬宫
结果:
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胜利
性质: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材料:“我们兵不血刃地控制了城里重要的地方……我们的士兵、水兵、赤卫队在没有冲突的情况下,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占领了各个机关”
——《托洛茨基自传》
概念解释:社会主义革命亦称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劳动人民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
20
推翻沙皇统治,形成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实权)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退出一战。临时政府镇压示威群众,公开反对革命。
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占领冬宫,推翻临时政府,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二月革命
七月流血
四月提纲
十月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1917年3月
(俄历2月)
1917年4月
1917年7月
1917年11月
(俄历10月)
四月提纲
指方向
七月流血
抛幻想
十月革命
现曙光
二月革命
倒沙皇
(二)十月革命的过程
拓展提高:十月革命的特点
①理论角度
继承并发展马克思主义,在落后的帝国主义成功
②革命道路
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③夺权方式
由设想和平夺权到暴力革命的形式
④革命阶段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
⑤革命力量
建立工农联盟
1917年11月8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推翻了临时政府;成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苏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拓展提高:苏俄的政权建设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三)结果
政治—掌握政权(最核心):《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选举产生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经济—建立经济基础(最根本):《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外交—恢复和平环境(最迫切):《和平法令》,缔结停战协定,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满足了人民的和平愿望
满足了人民的土地愿望
1918年春,全国各地普遍建立苏维埃政权,新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在苏俄初步确立。
十月革命的意义
漫画本身
作者意图
社会反响
《列宁清扫地球》
材料2:俄国经济实力变化
材料1:1937年,苏联工业产量超过德、英、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过程,开创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模式,开辟出一条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大国崛起》
2、历史意义
问题: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世界带来的震动究竟有多大???
①结束了剥削阶级的统治
(1)对俄国:
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③开启了俄国现代化强国进程
4、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2、历史意义
▲“新和谐公社”蓝图
▲马克思主义
▲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
(2)对世界:
①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
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
4、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2、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
▲中共一大
(2)对世界:
②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毛泽东思想
4、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地图思路点拨:
观察图例—地图分布——之间关系或变化—结合阶段特征表述。
2、历史意义
(2)对世界:
③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和竞争的局面,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4、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28
【课堂探究】比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革命性质
打击对象
革命力量
结 果
两者联系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沙皇专制统治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资产阶级参加,并起到积极作用
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紧密相连,形成了急剧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2022·全国乙卷·35】1917年3月中旬,加米涅夫和斯大林连续发表文章,主张只要临时政府不直接危及群众利益,就应给予支持;要求放弃无条件反对战争的立场,改行对临时政府施加压力以迫其开始和谈的策略。这个主张得到了党内大多数人的支持。这表明当时( )。
A: 临时政府反对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B: 沙皇残余势力仍对革命存在严重威胁
C: 布尔什维克党对革命形势认识尚不明晰 D: 国际局势不利于俄国革命持续深入发展
加米涅夫和斯大林二人的主张表明他们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还抱有幻想,有一定的妥协,可见以二人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党对革命形势认识尚不明晰,C项正确。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参与一战,A项错误。二月革命已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所以说沙皇残余势力“存在严重威胁”表述不当,且材料并未涉及沙皇残余势力,B项错误。当时一战正在进行,英法等列强忙于战争,无暇顾及俄国革命发展,临时政府继续参与一战又不得人心,其实是有利于俄国进行革命的,D项错误。
C
练一练
从俄国沙皇政权被推翻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经过了8个月时间。在此期间,苏维埃几经变动最终成为新型的国家政权机关。完成这一转变的决定因素是( )
A.布尔什维克党政治影响力不断增强
B.工人武装控制了全国各大中心城市
C.广大农民迫切希望重新分配土地
D.前线士兵支持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所述是十月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其决定因素是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故选A项。
A
选一选
第三篇章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国内叛军
外国干涉军
苏俄内战(1918-1922):经济极端困难
1918年,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苏俄建设形势
农业 余粮收集制(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归国有)
工业 全部企业收归国有,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管理)
贸易 取消自由贸易
(否定商品货币关系)
分配 实物配给制,普遍义务劳动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
材料2: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路径。”——《苏联史》
实质: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行政手段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目的: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
(1)目的
(2)内容
【学思之窗】
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苏]列宁《论粮食税》
材料3:1921年春,全国普遍发生了饥荒。忍饥挨饿的和生活无着落的农民自发地组织了一些暴乱,将暴乱的目标指向苏维埃政权……1921年2月28日,15000名水兵参加暴乱,参加暴乱者多数是刚刚穿上军装的农民。——张建华《俄国史》
积极作用: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
局限性: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1921年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
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适应战时需要的非常措施,但生产关系不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
20年代饥饿的人群
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苏]列宁《关于共和国的对内和对外政策》
新经济政策(1921-1928年)
(1) 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的弊端日益显现,导致战后危机。
(2) 内容与实质
领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内容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固定的粮食税
工业 企业国有化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恢复自由贸易
分配 实物配给制、义务劳动 按劳分配的工资制
特点/手段 行政手段,单一公有制,排斥市场、商品关系,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提高经济效益
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
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8)
间接过渡
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4.意义:
①经济: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
②政治:稳定了政治形势,巩固苏维埃政权;
③理论:探索了一条正确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与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被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借鉴。
1925年,苏俄国民经济基本恢复
材料:实行新经济政策后,从1922年别1925年,注册的私人工业企业从856个増加到1786个,这些企业的工人人数从20400人増加到60500人。
列宁说:“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请问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1922年底,苏联的成立
1922年底,由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简称“苏联”。
苏联地图(1940年)
苏联国旗
苏联国徽
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
(二)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1924-1937)
(1)斯大林模式的成因(背景)
【课堂探究】请根据以下材料,探究斯大林模式的成因
材料一:此时的苏联处于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孤立无援,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
材料二:俄国是一个有370年沙皇专制统治传统的国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议会制度,没有民主共和国的传统。文盲占总人数的80%,群众中有一种十分浓厚的、落后的小农思想,骨子里有着很深厚的尊君意识,这股庞大的力量足以营造一个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孙立国《新世纪以来中国对“斯大林模式”研究综述》
外部因素: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包围
内部因素:国内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制约
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
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材料三:不少学者认为,坚毅、刚强和政治敏感反映了斯大林个人品性的一个方面;而粗暴任性、强烈的权力欲,冷酷无情、崇尚暴力,主观片面、妒贤嫉能和孤僻,是反映斯大林个人品性的另一个方面。斯大林是苏联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也是十分复杂的人物,因此,他的个人品性对斯大林体制模式形成所产生的影响也表现在很多方面。
——陆南泉《斯大林模式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斯大林的个人因素:1924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在理论上,思想上,行为上都强调高度集权。
(二)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1924-1937)
(1)斯大林模式的成因(背景)
◎斯大林
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
现实因素:落后的农业国现状,出于加强国防的需要必须尽快实现工业化。
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张伯伦提出要“和共产国际做斗争”。十月革命之后,西方国家对苏维埃采取敌视的态度,孤零零的苏联看起来似乎不堪一击。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不到美国的八分之一,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
——《全球文明史》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全球文明史》
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1)斯大林模式的成因(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
斯大林模式(体制) 表现
经济
政治
内容
请结合教材P93和两则材料,归纳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和影响?
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指令性计划、排斥市场调节
③优先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
材料1:斯大林模式是为实施一种优先发展重工业、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赶超战略服务的制度。——梁孝:《斯大林模式、工业化和边缘国家的社会主义》
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①权力高度集中
②滋生个人崇拜
材料2: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帝。
——罗·亚·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
斯大林模式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业集体化+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材料3:20 世纪30—50年代,苏联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建成了以“斯大林模式”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社会。——吴恩远:《关于“苏联解体教训”一些流行观点的反思》
影响
材料2:1941年,希特勒发动袭击后,苏联只用了8天时间就征集了530万人入伍,仅用4个月就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全球通史》
材料1: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丘吉尔评价斯大林
思考:以下材料从哪些角度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③开创了新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为其他国家和民族走上现代化道路提供借鉴。
①苏联模式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
材料4:在很长时期内,斯大林模式被很多落后国家的人民当做振兴国家和民族的样板。——陈怡《斯大林模式与执政党的现代化》
②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影响
思考:以下材料从哪些角度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苏联模式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影响苏联的发展。
坡脚的巨人
【知识梳理】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苏联模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
背景 苏维埃政权遭到国内外敌人联合进攻,形势危急 内战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符合俄国当时的国情 国内复杂的社会危机,国际战争阴影的笼罩
时间 1918-1921 1921-1927 1928-1937
目的 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内战的胜利 解决国内危机,过渡到社会主义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提高国际地位
措施 余粮征集制 粮食税;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资 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评价 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但也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等问题
肩负的
责任
苏联的探索之路,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哪些启示?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最高水平……他们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要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调整生产关系必须与本国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必须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
(3)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手段,应将计划和市场相结合来发展经济。
(4)国民经济中(轻、重工业和农业)按比例协调发展。
(5)注意调动生产积极性,发展成果要惠及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情感升华
课堂总结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列宁主义的形成
十月革命的胜利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背景
过程:创办《火星报》、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主要内容
评价
背景:1917年俄国重要革命事件
进程:占领冬宫、建立政权
历史意义
【比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918-1924)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目的、重要措施、评价
新经济政策:背景、主要措施、评价
苏联的成立
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1928-1937)
【斯大林模式的成因】
斯大林时期的建设成就
苏联模式的形成:政治、经济
苏联模式的评价:积极、消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