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中考冲刺之物质推断、离子共存专题突破(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通用版中考冲刺之物质推断、离子共存专题突破(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5-23 10:0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冲刺之物质推断、离子共存专题突破
一、选择题
1. 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
A.HCl、ZnSO4、K2CO3、NaCl B.KNO3、BaCl2、Na2SO4、NaOH
C.NaOH、K2CO3、NaCl、Na2SO4 D.HCl、NaNO3、H2SO4、KCl
2. 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由K2CO3、K2SO4、KCl和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实验记录如下:①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②取适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③向步骤②所得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HNO3,沉淀全部消失并产生气泡。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原固体中一定含有K2CO3,可能含有CuSO4和KCl
B.原固体中一定含有K2CO3和K2SO4,一定不含CuSO4
C.原固体中一定不含K2SO4和CuSO4,可能含有KCl
D.若在步骤②所得滤液中滴入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KCl
3. 某固体粉末可能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搅拌,有不溶物;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对固体粉末成分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一定有碳酸钠 B.不可能只含有一种物质 C.一定有碳酸钙 D.可能有氢氧化钙
4.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碳酸钙、硫酸钠、硝酸钾、硫酸铜、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将此固体加水溶解,得无色溶液;
(2)在此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3)过滤,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消失且产生无色气泡。
由上述实验得出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白色粉末中不含碳酸钙、硫酸铜、硫酸钠 B.白色粉末中一定有碳酸钠、硝酸钾
C.白色粉末中一定有硫酸钠,可能有硝酸钾 D.步骤(2)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硫酸钡
5.某无色澄清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几种:Cu2+、Ba2+、K+、Cl﹣、NO3﹣、CO32﹣、SO42﹣,为确定其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溶液,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
②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
③向滤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实验,以下推测错误的是( )
A.可能含有Cl﹣ B.可能含有K+ C.一定含有SO42﹣和CO32﹣ D.可能含有NO3﹣
6. 在元旦晚会上小明表演了一个魔术:他拿出一把装满“水”的“宝壶”,分别向编号为ABCDEF六只烧杯(装有少量不同试剂)中倒“水”,结果A杯无色透明,B杯看似红墨水,C杯看似蓝墨水,D杯看似牛奶,E杯看似红褐色涂料,F杯看似蓝色果冻.则宝壶中的“水”可能是( )
A.H2O2 B.HCl溶液 C.NaOH溶液 D.AgNO3溶液
7.现有不纯的氧化铜样品4g,可能含木炭粉、氯化钠、氧化铁、氧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向其中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没有固体剩余,反应生成0.9g水。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原固体样品中可能不含木炭粉 B.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氯化钠
C.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8g D.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9%
8. 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氢氧化钠、硝酸钠、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小金同学为探究其成分,完成了以下实验:①取少量白色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等分为两份:②往一份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硫酸,产生沉淀质量与所加稀硫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③往另一份无色溶液中通入适量的CO2,产生白色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样品中一定存在NaOH、NaNO3、BaCl2,一定不存在Na2SO4
B.加入硫酸后产生的沉淀一定有BaSO4,可能有BaCO3
C.样品中一定含BaCl2,可能含NaOH
D.通入二氧化碳后产生的沉淀一定只有BaCO3
9. 某废液中只含有Fe(NO3)2、Cu(NO3)2、Ba(NO3)2三种溶质。为了回收金属、保护环境,小科设计了如图方案(所加试剂均过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向固体a中滴加过量的盐酸,实验现象为固体部分溶解,产生气泡,溶液呈浅绿色
B.溶液B中含有的盐是Ba(NO3)2和NaNO3
C.X可能是Na2SO4
D.若回收到6.4g固体a,则加入的铁屑质量为5.6g
10.某固体样品中可能含有Ba(OH)2、KOH、K2SO4、CaCO3、K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固体样品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步骤1:取少量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搅拌、静置后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
步骤2:取少量步骤1所得上层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气体。向滤液中加入酚酞溶液,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步骤3:取13.8g固体样品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产生4.4g二氧化碳。
结合以上探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步骤1可知,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
B.步骤2过滤后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K+、Ba2+、Cl﹣、OH﹣
C.该固体样品中一定没有Ba(OH)2
D.该固体样品的组成最多有两种情况
二、填空题
11.现有A、B、C、D四种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溶液,它们的阳离子可能是Cu2+、Na+、H+、Ca2+中的一种,阴离子可能是CO32﹣、Cl﹣、OH﹣、SO42﹣中的一种,其中每一种离子只存在于一种溶液中。已知B溶液呈蓝色,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实验记录:A+D→产生气泡;A+C→产生白色沉淀。
(1)A、B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分别是:   、   。
(2)写出A与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B与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出现的现象是    。
(4)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与B、C、D不同类别的物质,且该物质能分别与B、D发生反应,该物质是    (填序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一个)。
①CO2 ②Fe2O3 ③Ba(OH)2 ④Fe
12.有A~F六种无色的液体,其中E溶液有咸味,其溶质可作为调味品,其余分别是稀盐酸、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水中的某一种,请根据下面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1)将少量A分别滴入适量的B、C、D、F中,均没有明显现象。
(2)将少量B分别滴入适量的A、C、D、F中,C中有气泡出现,其余均没有明显现象。
(3)将少量D分别滴入适量的A、B、C、F中,均没有明显现象。
①溶液E中的溶质是    。
②根据实验现象能判断出的:
B是    C是    F是    。
③写出F与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④对还没有确定的溶液(或液体),下列几种鉴别方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分别滴加硫酸铜溶液 B.分别滴加澄清石灰水 C.分别滴加石蕊溶液 D.分别滴加稀盐酸
13.某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硝酸钾、氯化钙、碳酸钠、硫酸铜和硝酸钡。现进行以下实验。
(1)将该混合物放入足量水中,产生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透明溶液。
(2)再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逸出无色气体,所得溶液澄清透明。
(3)最后加入稀硫酸,又立刻出现白色沉淀。据上可推断原混合物中肯定有    ,肯定没有    ,可能有    。
(4)在以上步骤(2)和(3)中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
   。
14.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CuSO4、Na2CO3、NaCl、(NH4)2SO4、NaOH、Ba(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
(1)取少量固体研磨并加热有氨臭味,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    。
(2)取少量固体溶于足量水,过滤得白色固体A和无色滤液B,则原固体一定不含    。
(3)取固体A,加入足量稀HNO3,固体部分溶解,则原固体一定含有    。
(4)取少量滤液B,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呈红色;另取少量滤液B先滴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原固体还含有    ,不能确定是否含有    。
15.已知常用的强酸(盐酸、硫酸、硝酸)跟常用的强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的盐的水溶液显中性。现将某蓝色晶体A溶入某一无色中性液体中,按如图所示过程进行实验:
试按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B、C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B   ,C   ;
(2)若A是纯净物,无色中性液体也是纯净物,则中性液体是  (填化学式);
(3)若A是纯净物,无色中性液体是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溶液,则其溶质是   (填化学式);
(4)写出有色液体与C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中考冲刺之物质推断、离子共存专题突破(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HCl、K2CO3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BaCl2、Na2SO4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NaOH、K2CO3、NaCl、Na2SO4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氢氧化钠、碳酸钾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选项正确。
D、HCl、NaNO3、H2SO4、KCl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但溶液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 【答案】C
【解析】【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
【分析】根据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所以①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样品中一定不含硫酸铜;②取适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样品中含有硫酸钾、碳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③向步骤②所得沉淀中加入过量的HNO3,沉淀全部消失并产生气泡,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钾,一定不含硫酸钾,可能会有氯化钾。
A、经过上述分析知原固体中一定不含K2SO4、CuSO4,可能含有KCl,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经过上述分析知原固体中一定不含K2SO4、CuSO4,可能含有KCl,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经过上述分析知原固体中一定不含K2SO4、CuSO4,可能含有KCl,故C选项符合题意;
D、②所得滤液中有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和原固体中可能含有的氯化钾,所以滴入AgNO3溶液,出现的白色沉淀不能确定是氯化钡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的还是氯化钾与硝酸银生成的,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3. 【答案】C
【解析】【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相互反应的现象,依据题干中明显的现象特征为突破口。(1)关键特征“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搅拌,有不溶物”。(2)中“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抓住这些特征可快速解答。
【解答】解:固体粉末加足量水,有不溶物说明有碳酸钙,滤液中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液中有碳酸钠,故固体粉末中一定有碳酸钠;
碳酸钙可能是固体粉末中就有的成分,也可能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故固体粉末中可能有氢氧化钠,可能有氢氧化钙,可能有碳酸钙;
故说一定有碳酸钙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属于文字叙述型推断题,给出物质范围和实验现象,要求考生推出混合物中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和可能存在的是什么物质。解答时以文字信息为序,寻找并抓住“题眼”,逐步分析“筛选”。这就要求考生熟悉这类题目的常见“题眼”,也就是解题的“突破口”。
4. 【答案】A
【解析】【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
【分析】根据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碳酸钙难溶于水,会与酸反应而溶解,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氢氧化钠在溶液中显碱性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称取一定质量的该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得无色溶液,碳酸钙难溶于水,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所以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碳酸钙、硫酸铜;
在无色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分别得白色沉淀;将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消失且产生无色气泡,说明白色沉淀是碳酸钡沉淀,所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一定不含有硫酸钠;所以
A、通过推导可知,白色粉末中不含碳酸钙、硫酸铜、硫酸钠,故A正确;
B、通过推导可知,白色粉末中一定有碳酸钠,可能含有硝酸钾,故B错误;
C、通过推导可知,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钠,可能有硝酸钾,故C错误;
D、通过推导可知,步骤(2)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碳酸钡,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5. 【答案】B
【解析】【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
【专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根据某无色、澄清溶液中一定不含Cu2+,①取少量溶液,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可能含有CO32﹣、SO42﹣,②过滤后在沉淀中加入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证明一定含CO32﹣、SO42﹣,则一定不含Ba2+,③在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氯离子,但①中加入的是氯化钡,氯离子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电解质溶液中电荷守恒确定一定含K+。
【解答】解:A、不能确定是否一定含有Cl﹣,故A正确;
B、电解质溶液中电荷守恒确定一定含K+,故B错误;
C、有上述①②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SO42﹣,故C正确;
D、阴离子含有CO32﹣、SO42﹣,而NO3﹣无法确定是否有,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离子的检验,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6. 【答案】C
【解析】【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碱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反应的不同现象,把选项中的物质依次进行分析判断,结合有红褐色和蓝色物质生成,该“水”有可能是一种碱,因为我们在初中阶段所学过的红褐色的沉淀只有氢氧化铁,蓝色沉淀只有氢氧化铜进行分析.
【解答】解:由E杯看似红褐色涂料,F杯看似蓝色果冻,我们可以猜测,在E中加入“水”之后,出现了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在F中加入后出现了蓝色沉淀氢氧化铜,从而我们可确定加入的“水”中有氢氧根,所以根据答案我们认为加入的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能和氯化镁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能使酚酞变红色,和酸中和反应反应没有明显现象。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只有掌握了各种物质的性质,才能够判断物质之间相互转化时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从而可以进行各方面的判断.
7. 【答案】A
【解析】【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
【分析】根据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木炭、氯化钠不能和稀硫酸反应及相关方程式的计算进行分析。
【解答】解: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木炭、氯化钠不能和稀硫酸反应;
A、没有固体剩余,说明原固体样品中肯定不含木炭粉,故A不正确;
B、根据CuO~H2O Fe2O3∽3H2O MgO~H2O
80 18 160 54 40 18
4g 0.9g 4g 1.35g 4g 1.8g
4g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0.9g水,4g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1.35g水,4g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1.8g水,因为生成了0.9g水,所以可能含有氧化镁,也可能还含有氧化铁,但一定含有氯化钠,故正确;
C、设硫酸的质量为x,生成的水中的氢元素完全来自于硫酸,
H2SO4~H2O
98 18
x 0.9g
x=4.9g
因为样品恰好完全反应,且没有固体剩余,所以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总质量﹣溶剂质量=100g+4g﹣(100g﹣4.9g)﹣0.9g=8g;故C正确;
D、所用的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4.9%;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8. 【答案】D
【解析】【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
【分析】根据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①取少量白色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等分为两份,所以碳酸钠、硫酸钠和氯化钡不能同时存在;
②往一份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硫酸,产生沉淀质量与所加稀硫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可知含有氯化钡;由①可知,则溶液一定不含有碳酸钠和硫酸钠;
③往另一份无色溶液中通入适量的CO2,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钡,一定不含硫酸钠、碳酸钠,可能含有硝酸钠,
A、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钡,一定不含硫酸钠、碳酸钠,可能含有硝酸钠,故A错误;
B、加入稀硫酸时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故B错误;
C、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钡,故C错误;
D、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9. 【答案】D
【解析】【解答】解:由于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由题意可知,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铁屑,铁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铜和硝酸亚铁,过滤时得到的固体a中应含有铁和铜,向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时,硝酸亚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亚铁沉淀和硝酸钠,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已被氧化为氢氧化铁;为了除去钡离子,应加入硫酸钠、碳酸钠等。所以:
A、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所以固体a中含有铁、铜,向固体a中滴加过量的盐酸,实验现象为固体部分溶解,产生气泡,溶液呈浅绿色,故A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B中含有的盐有Ba(NO3)2、NaNO3,故B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X可能是Na2SO4、Na2CO3,故C正确;
D、由反应方程式可知铁置换出铜后的固体质量还要增加;则依据D选项可知:两固体的质量差为6.4g﹣5.6g=0.8g
设反应的铁的质量是x
则有Fe+CuSO4=FeSO4+Cu △m
56 64 8
x 0.8g

x=5.6g 由题意知铁是过量的,所以5.6g不可能都反应,与题意矛盾,故D错误。
故选:D。
10.【答案】B
【解析】【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
【分析】根据不同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及现象进行验证作答.四种物质之间反应可以生成的白色沉淀有BaSO4、CaCO3、BaCO3,其中BaSO4不溶于稀硝酸酸,CaCO3、BaCO3可溶于稀硝酸,可以据此答题。
【解答】解:A、步骤1:取少量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搅拌、静置后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原固体样品中不一定含有CaCO3,也可能是氢氧化钡与K2SO4,或K2CO3产生的白色沉淀,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取少量步骤1所得上层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气体,说明原固体中含有碳酸钾和硫酸钾,向滤液中加入酚酞溶液,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滤液呈碱性,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由于滴加的氯化钡过量,钾离子又不会转化为沉淀,所以步骤2过滤后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K+,Ba2+、Cl﹣、OH﹣,故选项说法正确;
C、若原固体样品中氢氧化钡含量较小,步骤1中未将碳酸钾和硫酸钾反应完全,再进行步骤2实验,也会出现上述现象,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假设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盐只有碳酸钾,设生成4.4g二氧化碳需碳酸钾质量为x,则有
K2CO3+2HCl=2KCl+H2O+CO2↑
138 44
x 4.4g
x=13.8g
假设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盐只有碳酸钙,设生成4.4g二氧化碳需碳酸钙质量为y,则有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y 4.4g
y=10g
由上述分析及数据可知,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碳酸钾、硫酸钾和碳酸钙;由步骤2可知,溶液呈碱性,说明原固体中还含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中的一种或两种,所以该固体样品的组成最多有三种情况,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点评】熟练掌握常见的盐的盐的化学性质,并能够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来判断反应能否发生,知道同样是难溶的钡盐碳酸钡可溶于酸,而硫酸钡不溶于酸。
二、填空题
11.【答案】(1)Na2CO3;CuSO4; (2)Ca(OH)2+Na2CO3=CaCO3↓+2NaOH;
(3)Ca(OH)2+CuSO4=CuOH)2↓+CaSO4;产生蓝色沉淀,蓝色溶液逐渐变成无色;
(4)④;Fe+CuSO4=FeSO4+Cu或Fe+2HCl=FeCl2+H2↑。
【解析】【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
【分析】根据B溶液呈蓝色,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可推出B为硫酸铜,A+D产生气泡,A+C产生白色沉淀,故A中应含碳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与钙离子能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共存,故A为碳酸钠,则D中含氢离子,结合所给的阴离子,D应为盐酸,C中应含钙离子,则C应为氢氧化钙进行分析。
【解答】解:己知B溶液呈蓝色,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可推出B为硫酸铜,A+D产生气泡,A+C产生白色沉淀,故A中应含碳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与钙离子能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共存,故A为碳酸钠,则D中含氢离子,结合所给的阴离子,D应为盐酸,C中应含钙离子,则C应为氢氧化钙,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1)D由分析可知,A溶液为碳酸钠溶液,溶质为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B为硫酸铜溶液,溶质为硫酸铜,化学式为:CuSO4;故答案为:Na2CO3;CuSO4;
(2)A与C反应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故答案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3)B与C反应为硫酸铜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uSO4=CuOH)2↓+CaSO4;现象为:产生蓝色沉淀,蓝色溶液逐渐变成无色;故答案为:Ca(OH)2+CuSO4=CuOH)2↓+CaSO4;产生蓝色沉淀,蓝色溶液逐渐变成无色;
(4)B为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C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D为盐酸,盐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
①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二氧化碳与硫酸铜、稀盐酸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②氧化铁是由Fe、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氧化铁和硫酸铜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③氢氧化钡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钡,氢氧化钡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但是氢氧化钡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不符合题意;
④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且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符合题意;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故答案为:④;Fe+CuSO4=FeSO4+Cu或Fe+2HCl=FeCl2+H2↑。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2.【答案】①NaCl;②HCl,Na2CO3,Ca(OH)2;③Na2CO3+Ca(OH)2═CaCO3↓+2NaOH;④AC。
【解析】【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专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根据提供的实验现象逐步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液体E有咸味,其溶质可作为调味品,可知E是食盐,根据(1)可知A可能为水或氢氧化钠,根据(2),B与C混合产生气泡,则B与C的反应为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且B与其他物质混合无现象,则B为盐酸,C为碳酸钠,根据(3),则D可能为水或氢氧化钠,F为氢氧化钙.
【解答】解:(1)将少量A分别滴入适量的B、C、D、E中,均没有明显现象,则A可能是氢氧化钠或水;
(2)将少量B分别滴入适量的A、C、D、E中,C中有气泡出现,其余均没有明显现象,则B和C为盐酸或碳酸钠溶液,若B是碳酸钠,则会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而B与其他物质混合时没有现象,故B不能是碳酸钠,只能是盐酸,C是碳酸钠;
(3)将少量D分别滴入适量的A、B、C、E中,均没有明显现象,则D可能是氢氧化钠或水;
A和D为氢氧化钠或水,则E为氢氧化钙;①液体E有咸味,其溶质可作为调味品,可知E是食盐,所以溶液E中的溶质是:NaCl;
②根据(1)可知A可能为水或氢氧化钠,B与C混合产生气泡,则B与C的反应为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且B与其他物质混合无现象,则B为盐酸,C为碳酸钠,根据(3),则D可能为水或氢氧化钠,F为氢氧化钙,所以B为HCl;C为Na2CO3;F为Ca(OH)2;③F是氢氧化钙,C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能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④要确定水和氢氧化钠,可以根据其性质的差异进行,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石蕊变蓝,使酚酞变红,故选:AC.
故答案为:①NaCl;②HCl,Na2CO3,Ca(OH)2;③Na2CO3+Ca(OH)2═CaCO3↓+2NaOH;④AC。
【点评】本题为文字叙述型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根据实验现象逐步推导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
13.【答案】(3)硝酸钡、碳酸钠;硫酸铜;硝酸钾和氯化钙;
(4)BaCO3+2HCl=BaCl2+H2O+CO2↑;BaCl2+H2SO4=BaSO4↓+2HCl。
【解析】【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
【分析】根据题中所给的各种物质都溶于水,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碳酸钠与氯化钙、氯化钡会生成碳酸钙、碳酸钡白色沉淀,碳酸钙、碳酸钡沉淀都会溶于酸,钡离子会与硫酸根离子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1)将该混合物放入足量水中,产生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透明溶液,说明不含硫酸铜,因为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且形成蓝色沉淀,生成的沉淀,可能是硝酸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钡,也可能是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故一定含碳酸钠;
(2)再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逸出无色气体,所得溶液澄清透明,碳酸钡和碳酸钙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3)最后加入稀硫酸,又立刻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钡离子,则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硝酸钡,可能含氯化钙和硝酸钾;
(3)由分析可知,原混合物中一定含硝酸钡、碳酸钠,一定不含硫酸铜,可能含硝酸钾和氯化钙;故答案为:硝酸钡、碳酸钠;硫酸铜;硝酸钾和氯化钙;
(4)步骤(2)中发生反应为碳酸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Cl=BaCl2+H2O+CO2↑;步骤(3)中发生反应可能为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H2SO4=BaSO4↓+2HCl;故答案为:BaCO3+2HCl=BaCl2+H2O+CO2↑;BaCl2+H2SO4=BaSO4↓+2HCl。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所给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性质,然后根据题中所给的实验现象进行判断,最后确定混合物的组成成分。
14.【答案】(1)硫酸铵 (2)硫酸铜 (3)碳酸钠和氢氧化钡;(4)氯化钠;氢氧化钠
【解析】【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铵根离子和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氨气,硫酸铜的水溶液呈蓝色,硝酸钡会形成碳酸钡沉淀和硫酸钡沉淀,碳酸钡沉淀遇酸溶解,硫酸钡遇酸不溶解,银离子能与氯离子结合产生白色沉淀。
【解答】解:(1)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会闻到有刺激性气味,所以取少量固体研磨并加热有氨臭味,说明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硫酸铵;故答案为:硫酸铵;
(2)硫酸铜溶于水溶液应呈蓝色,所以取少量固体溶于足量水,过滤得无色滤液B,则原固体一定不含硫酸铜;故答案为:硫酸铜;
(3)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钡白色沉淀可以与稀硝酸反应,所以取固体A,加入足量稀HNO3,固体部分溶解,说明原固体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钡;故答案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钡;
(4)取少量滤液B,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呈红色,说明此时溶液呈碱性;另取少量滤液B先滴入足量稀硝酸,去除溶液中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再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去除溶液当中的硫酸铵,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AgNO3溶液,当溶液中存在氯化钠时,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所以出现白色沉淀,则原固体还含有氯化钠;但是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氢氧化钠;故答案为:氯化钠;氢氧化钠。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5.【答案】(1)BaCl2;NaOH。(2)H2O (3)Na2SO4(或NaCl)。(4)CuCl2+2NaOH═2NaCl+Cu(OH)2↓。
【解析】【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可利用物质的颜色来猜测蓝色晶体为蓝矾(或胆矾),并根据反应流程图可知无色中性液体为纯净物时为水,蓝矾溶于水得到蓝色硫酸铜溶液,与B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为硫酸钡,由于最后得到的是NaCl溶液,根据Cl元素的守恒可知,B只能是氯化钡,有色溶液应是氯化铜溶液;能够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的应是碱,根据最后得到的是NaCl溶液和Na元素的守恒,可知碱为氢氧化钠。
【解答】解:(1)因白色沉淀为硫酸钡沉淀,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铜沉淀,则B中含有Ba2+,C中含有OH﹣,又最后的溶液为NaCl溶液,根据元素的守恒可知B为BaCl2,C为NaOH,故答案为:BaCl2;NaOH。
(2)因无色中性液体为纯净物,只作溶剂使用的将固体溶解,则中性液体为水,故答案为:H2O。
(3)因最后得到的是NaCl溶液,若无色中性液体是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溶液,则根据元素的守恒及物质的转化可知该溶液中阳离子只能为Na+,而阴离子可以为SO42﹣或Cl﹣,故答案为:Na2SO4(或NaCl)。
(4)根据转化可知,有色液体为CuCl2的溶液,C为NaOH溶液,故答案为:CuCl2+2NaOH═2NaCl+Cu(OH)2↓。
答案为:(1)BaCl2;NaOH。(2)H2O (3)Na2SO4(或NaCl)。(4)CuCl2+2NaOH═2NaCl+Cu(OH)2↓。
【点评】本题考查框图题中物质的推断,能够综合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应熟悉物质的颜色及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的现象和产物,在猜测的基础上进行验证,并注意元素守恒在框图推断中的重要应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