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中考三轮 考前10天夺分秘籍05:小专题大素养-世界现代史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3】中考三轮 考前10天夺分秘籍05:小专题大素养-世界现代史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22 16:3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2023年中考历史考前10天夺分秘籍(考前预测)
夺分秘籍05:
小专题大素养
考前10天夺分秘籍
考前十天也是提升分数的黄金期。“快中考了,要怎么安排学习内容啊?”考前最后10天,大家很想抓住这最后的时光却又不知如何下手。
这个时候,我们总说要回归课本,但“回归课本”究竟是什么意思?究竟要怎么“回归课本”?
在这几天里,模块记忆法更容易收到好的效果;对每个模块再以中考考点为切入口对知识进行小专题整合,利于学生模块化记忆,助力学生夺取高分!
助力中考最后冲刺,夺取高分!
世界现代史
小专题
列宁在俄国革命和建设中的贡献
见证俄国发展的重要城市
国际会议与中国的关联
俄国政府的更迭与建设措施
美国历史上著名总统
构建国际关系的重要文献
大素养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历史上的殖民侵略与反抗
“化”时代的到来
列宁在俄国革命和建设中的贡献
事迹
时间
评价
小专题一
1.(2022·江苏泰州·二模)有学者指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政策转变,它要求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运用国家资本主义,以与资本主义结盟的策略代替单纯的计划和行政划拨手段。由此可见,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
A.建立独立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B.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强化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 D.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社会主义过渡
D
2.(2022·云南德宏·一模)抓住关键词,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列宁”“斯莫尔尼宫”“阿芙乐尔号”“冬宫”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建立巴黎公社 B.俄国二月革命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苏联成立
C
考题预测
史料实证
材料二 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列宁
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改良主义的办法”具体指什么政策?该“办法”的作用是什么?
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见证俄国发展的重要城市
小专题二
1.(2022·江苏苏州·模拟预测)某同学在复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内容时,记录了以下知识要点,你觉得下列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
A.战前在欧洲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B.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C.战争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D.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大战的转折点
D
2(2022·广东汕头·一模)1942年9月10日,苏军有组织地驶入市区并据守在各要害部位上,他们在房屋里等待德军在街道上出现,进而开展一场机动火炮和摩托化步兵统统无法出力的战斗。此地的战事后来被称为“老鼠战争”。这场战役A.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使德军陷入东西两线的夹击
C.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D.使德国彻底失去二战主动权
C
考题预测
国际会议与中国的关联
核心素养:近代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原因: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不屈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牺牲和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综合国力的提升
会议
小专题三
时间
关联
影响
1.(2022·广东肇庆·一模)1945年2月,美、苏、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上讨论的波兰重建问题、外蒙古的独立问题、中国东北问题的处置都是背着当事国进行的。由此说明二战后期( )
A.苏联与英美的矛盾已经消除 B.世界从此和平安定
C.大国强权政治的出现 D.美苏两国互不相让互不妥协
C
2(2022·江西南昌·一模)“作为一个将使德国的一代人处于奴役状态、降低千百万人的生活水平、剥夺整个国家幸福的政策,即使它可能使我们更加富裕,并且不会撒播令整个欧洲的文明生活衰退的种子,这种政策也是令人憎恶的。”该政策出自( )
A.《凡尔赛和约》B.《九国公约》 C.《波茨坦公告》D.《联合国家宣言》
A
考题预测
史料实证
材料 巴黎和会后,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条约》,也拒绝加入国际联盟。1921年美国绕开“凡尔赛体系”,单独与德国媾和。1924年美国联手英国施压法国,掌握德国赔款问题主导权,减轻德国赔款义务,变削弱德国政策为复兴德国方针;为给濒临绝境的德国经济输血,1924—1929年美国贷款给德国140多亿金马克。1928年美国支持德国参与缔结《非战公约》,大幅提高了德国战败后的政治地位。1933年希特勒上台,美国对纳粹德国的债务违约和重整军备采取绥靖态度。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指出一战后美国对德国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陈述理由。
态度:扶植德国;对德国采取绥靖态度。理由:扩大美国在欧洲的利益;削弱英法,平衡欧洲大陆。
俄国政府的更迭与建设措施
人物
小专题四
时间
关联
影响
特征
(2)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的实施有哪些共同作用?
特点
(1)依据材料分别概括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 “新”在何处?
材料一 :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通过商品交换,货币流通和自由贸易来活跃经济,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新政利用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恢复了经济的发展。
①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 ②国家干预经济。
恢复了经济,巩固了政权。
史料实证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的突破。 ——摘自纪录片《大国崛起》
1、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是列宁从本国实际出发,创造性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的有益探索。
根据材料分析新经济政策的作用是什么?
史料实证
美国历史上著名总统
时代
小专题五
人物
贡献
1.(2022·江苏·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二模)评价历史人物是培养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林肯评价最准确的是( )
A.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B.林肯领导了美国内战
C.林肯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做出贡献D.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
2(2022·新疆克拉玛依·一模)有人认为当世界其他地区经济濒临崩溃时,斯大林通过国家计划委员会以史无前例的规模整合资源和劳动力。这一幅对整个国家经济进行最大程度的集中管理的蓝图,为市场资本主义提供了一个大胆选择。以下最符合“选择”的是
A.美国罗斯福实施新政 B.赫鲁晓夫进行的经济改革
C.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D.扎格鲁尔领导华夫脱运动
A
考题预测
史料实证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与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融合的结果。美国的复兴运动(罗斯福新政),在经济方面,它取法于俄国的“大实验”,不过在实质上它完全是资本主义的。美国以资本主义立国,但经济复兴计划中所采用之方法,如统制生产、强迫做工等,实与共产主义之苏俄相似。
——摘编自杨玉圣《大洋彼岸改革潮的东方放应》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的“大实验”所指的历史事件,概括美国经济复兴计划中所体现的特点。
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构建国际关系的重要文献
文献
小专题六
时间
关系
世界格局的演变
时间
小专题七
演变
推动
核心素养:国际秩序的变化实际上是大国争夺和妥协的产物;决定国际秩序的终极力量是大国间综合力量的对比;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秩序不可能长期存在。影响:对战争和旧国际秩序的反思;国际秩序理论的发展;大国之间关系的变化: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诉求→家国情怀、唯物史观
1.(2022·河北·模拟预测)看到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遭到失败,苏联陷于政治经济的全面危机之中,美国总统布什指出,过去实行的遏制政策己见成效,现在应大大前进一步,即 “美国现在的目标远不仅仅是遏制苏联的扩张主义……我们的目标是欢迎苏联回到世界秩序中来”。布什所说的“世界秩序”应是
A.以欧洲为主导的世界秩序 B.美国和苏联主导的两极格局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D.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秩序
D
2(2022·河北石家庄·二模)当今世界,在许多方面,美国的相对力量加速下降。就经济能力而言,其地位相对于日本、中国进一步动摇。在军事领域,美国与许多日益壮大的地区力量之间的实力对比的天平由中心向外围倾斜。这表明( )
A.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B.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C.一超多强的世界政治格局瓦解 D.经济全球化陷入困境
B
考题预测
史料实证
材料二 在战后世界出现两极格局的同时,多极化的潜流一直在涌动。对两极格局的挑战既来自战后通过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产生的新兴独立国家,也来自两大阵营中的离心和分化倾向。
——《大国战略与世界秩序》
(2)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根据材料二,举例说明二战后“世界出现两极格局的同时,多极化的潜流一直在涌动”。
标志:华约的建立。举例:发展中国家倡导不结盟运动,成为推动世界和平民主的政治力量。欧洲一体化;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等。
世界历史上的殖民侵略与反抗
侵略
小专题八
反抗
特征
核心素养:殖民扩张具有侵略性,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破坏了这些国家的主权,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贫困落后。殖民扩张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激化了殖民国家之间、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威胁世界和平。因此,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反抗殖民扩张具有合理性→唯物史观
1.(2022·河北·模拟预测)英国人克罗默勋爵1872年到印度任职后,说过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愿年轻一代的英国人阅读、关注、学习和深入体会印度兵变的历史,它充满了教训和告诫。”克罗默口中的“兵变”指的是
A.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B.印度民族大起义
C.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非洲民族独立运动
B
2(2022·安徽·模拟预测)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倡导“抵制在殖民地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这次运动使印度( )
A.无产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 B.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
C.取得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胜利 D.增强了印度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D
考题预测
史料实证
第一类:①②⑤,理由: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第二类:③⑦⑧,理由: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第三类:④⑥⑨,理由: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根据二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变化将上述事件分为三类,并说明理由。
“化”时代的到来
类别
小专题九
事件
影响
表现
1.(2022·江苏南京·模拟预测)“一方面,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的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另一方面,广大工人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材料说明了城市化( )
A.促进了城市人口增加 B.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C.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 D.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
2.(2022·山东山东·一模)1997年,69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签署协定,电报、电话、移动数据服务等电信市场相互开放;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商务逐渐兴起,极大提高了商业效率。这说明( )
A.国际资本的扩张 B.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C.信息时代的发展 D.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C
考题预测
史料实证
材料一 伦敦被称为世界“雾都”。伦敦的雾天,每年高达七、八十天,平均5天之中就有一个雾天。在1952年12月4日,伦敦城发生了世界上最为严重的“烟雾”事件,连续的浓雾将近一周不散,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有害气体大量积聚在低空,整个城市为深雾所笼罩,陷入一片灰暗之中。大雾期间,有4700多人因呼吸疾病而死亡;雾散之后的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于非命,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雾都劫难”。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分析伦敦被称为世界“雾都”的历史背景。
(1)环境污染问题 英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