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举一反三”变式练习——13.1分子热运动
一、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原子核(正电)、电子(负电)-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
1.(2022九上·南海期中)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分子、 构成的,小明卖回来一块榴莲,室内很快充满了榴莲的气味,这是一种 现象。小明在厨房做烤榴莲的时候房间里榴莲的气味更浓郁了,表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 。
【答案】原子;扩散;剧烈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由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可知,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室内很快充满了榴莲的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烤榴莲时,房间里榴莲的气味浓郁了,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分析】物质由分子、原子组成;闻到气味,是分子运动形成的扩散现象,温度越高,分子越剧烈。
2.(2022九上·南海月考)如图是构成物质的固、液、气三态的分子模型,其中是液态分子模型的是图 ;物质从丙图变化到乙图时,分子间作用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物质从图乙状态变化到图甲状态时,需 (选填“吸热”或“放热”)。
【答案】甲;变小;放热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物质的构成;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固态物质中,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对应丙图;气态物质中,分子排列最为松散,分子运动向四面八方,对应乙图;液态物质中,分子状态介于固态物质分子与气态物质分子状态之间,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对应甲图。
从丙变化为乙是从固态变为气态,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变小。
当物质从图乙状态变化到图甲状态,这个过程是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分析】固态物质中,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气态物质中,分子排列最为松散,分子运动向四面八方;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3.(2021九上·碧江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由质子和电子组成
B.“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D.空气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A不符合题意;
B.“尘土飞扬”,这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运动,B不符合题意;
C.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C不符合题意;
D.空气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运动;分子间有斥力;分子间有空隙。
4.(2019九上·云安期末)下列关于原子核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①通常是由中子和电子构成 ②通常是由质子和中予构成 ③带正电荷④不显电性 ⑤不能再分 ⑥跟原子比较体积很小,但却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A.②④⑥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①④⑤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因为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所以①是错误的,②是正确的,⑤也是错误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所以对于整个的原子核而言它是对外显示正电的,故③正确,④错误;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但是因为核外的电子虽然所占体积很大,质量却是很小,所以几乎整个原子所有的质量都集中到了原子核上,故⑥是正确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原子核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显正电,原子核几乎占有了整个原子的质量,但是其体积和整个原子相比几乎可以忽略。
5.放射性现象揭示了( )
A.原子有内部结构,可以再分 B.原子核有内部结构,可以再分
C.原子核有质子和中子组成 D.原子核内存在电子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解:放射性现象揭示了,原子核有内部结构,可以再分.
故选B
【分析】放射性元素放射后质量数减小,说明原子核有内部结构,原子核还可再分.
二、扩散现象:描述分子的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6.(2023·中山模拟)新型病毒可用按要求稀释后的“84消毒水”进行喷杀,喷杀过程中,我们会闻到“84消毒水”的气味,这是 现象。分子的热运动受温度影响,温度越 ,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答案】扩散;高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闻到“84消毒水”的气味,是这种气味分子在空气中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被人闻到,这种现象被称作扩散现象。
当温度越高时,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也会越快。
【分析】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7.(2023·吉林模拟)长春地理位置独特,是座四季分明的美丽城市。下列四季景观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
A.春天柳絮飞舞 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红叶飘落 D.冬天雪花飞舞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春天柳絮飞舞,属于机械运动,A不符合题意;
B.夏天荷花飘香,是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符合题意;
C.秋天红叶飘落,属于机械运动,C不符合题意;
D.雪花飞舞,属于机械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
8.(2023·镇平县模拟)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走在美丽的七中校园里,沁人心脾的桂花香便扑鼻而来,这是属于 现象。如图,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冷水。同时滴入一滴红墨水,发现装热水的杯子变红的速度更快,这说明了分子的运动跟 有关。
【答案】扩散;温度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金桂盛开,校园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桂花香,是因为桂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桂花花香。
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热运动越剧烈。由于热水的温度高,热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所以热水的杯子变红的速度更快,这说明了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
【分析】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热运动越剧烈。
9.(2022九上·桥西期中)如图所示为研究气体扩散的实验装置,两个瓶中分别装有无色的空气和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其中空气密度小于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那么,为了增加实验的可信度,B瓶里装的气体应是 。实验中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实验说明 。
【答案】二氧化氮;上面瓶子内的气体也变成了红棕色;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二氧化氮气体是红棕色的,应该将下边瓶子装入二氧化氮气体,因为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本来应该在空气的下方,如果发现上面瓶子内的气体也变成了红棕色,则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就可以证明扩散现象的存在,即二氧化氮气体在不停地向空气进行扩散。
【分析】探究分子运动时,将密度较大的气体放在下方,从上方能看到次气体,说明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
10.(2022九上·夏邑期中)为了防止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老师每天在同学们放学后,将消毒液喷洒在教室里,过了一会,没有喷洒消毒液的地方也能闻到药味,这是 现象,说明 。新冠肺炎会通过说话的飞沫进行传播,飞沫传播 分子的热运动。(第三个空选填“属于”或“不属于”)
【答案】扩散;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属于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将消毒液喷洒在教室里,过了一会,没有喷洒消毒液的地方也能闻到药味,由于消毒液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喷洒消毒液后能够闻到消毒水的气味,这是扩散现象。
飞沫是许多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的颗粒,不是单个分子,在空气中的运动是机械运动,所以飞沫传播不属于分子的热运动。
【分析】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形成了扩散现象;飞沫传播不是分子运动。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1.(2023九下·凤翔月考)如图所示,在注射器中先吸入适量的水,再用橡皮套将针管的口子封住,发现很难把活塞压进去,这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着 。
【答案】斥力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根据分子动理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在注射器中先吸入适量的水,再用橡皮套将针管的口子封住,发现很难把活塞压进去,这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
【分析】液体不能被无限压缩,分子间有斥力。
12.(2023·蚌山模拟)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再度开课。如图所示,两块透明板上的水球接触后合成一个,然后将两块透明板分开,中间形成一个长约10cm的液桥,这一实验说明分子间存在 力。
【答案】引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两个水球能合成一个,两块透明板分开,中间形成液桥,都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分析】分子间存在引力。
13.(2023八下·江宁月考)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 。封闭在注射器筒内的空气很容易被压缩,但压缩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有 。
【答案】引力;斥力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由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因此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由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因此封闭在注射器筒内的空气很容易被压缩,但压缩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压缩。
【分析】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14.(2023八下·海安月考)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的是( )
A. 气体容易被压缩
B. 两块铅块结合在一起
C. 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D. 两个小露珠相遇后变成一个大露珠
【答案】A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气体容易被压缩说明了分子之间有间隙,符合题意;
BCD.两块铅块结合在一起、测力计的示数变大、两个露珠相遇后变成一个露珠,都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容易被压缩说明了分子之间有间隙。
15.(2023九上·新化期末)把两块纯铅压紧,放一段时间后它们就会合成一块,而把两块光滑的玻璃紧贴在一起,无论放多长时间都不能合成一块,其原因是( )
A.玻璃分子间不存在引力
B.两块玻璃各自内部的分子引力太大
C.玻璃分子间距离太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太小
D.玻璃太硬,斥力大于引力
【答案】C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一切物质的分子间都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但分子间的作用力是有范围的;把两块纯净的铅压紧,使两个铅块的距离接近分子间引力发生作用的距离,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由于玻璃之间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故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两块玻璃无法结合成一块。
故答案为:C。
【分析】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若分子间距过大,分子的作用力很小。
四、分子间存在间隙:1+1<2
16.(2022九上·深圳期中)某同学用浅绿色的洗洁精、红墨水、黄色的食用油调制了一杯“彩虹液体”,如图所示,用盖子密封好。过几天,发现不同颜色液体的界面变模糊,液面下降了一点。对上述现象的推测合理的是( )
A.现象:液体分层,推测: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B.现象:界面变模糊,推测:红墨水分子较小
C.现象:液面下降,推测:液体分子间有间隙
D.现象:食用油在最上层,推测:食用油分子不运动
【答案】C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D.液体分层,是因为相邻的两种液体不能相互溶解;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密度大的液体在下方,密度小的液体在上方;食用油在最上方,是由于食用油的密度最小,AD不符合题意;
B.界面变得模糊,是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造成的,B不符合题意;
C.液面下降,是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液体分子扩散进入对方时占据了彼此的空隙,使总体积减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分子间有间隙;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
17.(2022九上·隆安期中)将20cm3的水和20cm3的酒精注入同一个量杯中,摇晃后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40cm2,这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
。把两块表面很平且干净的铅压紧,两块铅就结合在一起,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拉开,这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
。
【答案】间隙;引力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将20cm3的水和20cm3的酒精注入同一个量杯中,摇晃后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40cm3,即液体的总体积变小,这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把两块表面很平且干净的铅压紧,两块铅就结合在一起,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拉开,这一现象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分析】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18.(2019九上·祁阳月考)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隔
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斥力
C.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
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存在引力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解:A、氧气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A不符合题意;B、由于玻璃破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所以无法复原;不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B错误,符合题意;C、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是因为路边花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带来的,C不符合题意;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分子动理论三大内容:布朗运动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气体可以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间隔;分子很小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很多,当然还有很多示例都可以证明分子动理论三大内容,做好积累是关键。
19.(2018九上·江海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海绵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二手烟”危害他人健康,是由于吸烟产生的有害分子不停地运动
D.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A不符合题意;
B、海绵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海绵由眼睛可以看见的答空隙,而分子间的空隙是眼睛看不见的,B不符合题意;
C、“二手烟”危害他人健康,是由于吸烟产生的有害分子不停地运动,被其他人吸收,C符合题意;
D、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有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B、C、D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做永不停 的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0.(2023九上·中宁期末)关于分子动理论及有关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B.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C.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铁块受压时分子之间只有斥力
D.人可以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A.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即热水中的水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时的速度更快,所以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即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中,所以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的,铁块很难被压缩,是因为此时铁块受压时分子之间的斥力大于引力,C错误,符合题意;
D.人可以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分子在发生扩散现象,所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之间存在间隙;铁块受压时分子之间的斥力大于引力;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五、综合训练
21.(2023·荔湾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小球的运动速度越快,它的分子动能越大
B.两个铅块被紧压在一起,此时两铅块的原子之间只存在斥力不存在引力
C.扩散现象就是分子热运动,分子热运动就是扩散现象
D.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一个小球的运动速度大小是描述的机械运动情况,与分子动能无关,A不符合题意;
B.两个铅块被紧压在一起,表明两铅块的原子之间的引力大于斥力,B不符合题意;
C.不同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称为扩散现象,扩散现象是分子的热运动形成的,分子热运动不一定形成扩散现象,C不符合题意;
D.扩散现象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发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分子动能和温度有关;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热运动可以形成扩散现象;固体、液体、气体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22.(2023八下·江都月考)如图是一组实验,观察实验完成填空。
(1)如图1,在比较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前后总体积大小的实验中,均匀混合后总体积 ,说明 。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用内径较 的玻璃管;
(2)图2是 现象,说明 。图3是把墨水滴入冷水和热水的情况,此实验还说明 ;
(3)如图4,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在离开水面时,观察到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了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 。
【答案】(1)变小;分子间有空隙;小
(2)扩散;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有引力;分子间有斥力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1)在比较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大小的实验中,在直玻璃管中应先注入水,目的是便于记录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该实验结果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着空隙;为了实验现象更明显,应该选取内径较小的玻璃管。
(2)图2中,能闻到气味,是发生了扩散现象;图3中,由于热水的温度高,分子运动剧烈,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入两滴墨水,会看到热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这表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斥力。
【分析】(1)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2)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形成扩散现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23.(2023八下·江宁月考)东东同学学习了分子的热运动之后,做了以下的一些实验。
(1)实验一:直玻璃管中先后注入100mL的水和100mL的酒精,两种液体完全混合之后的总体积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0mL,这是因为分子之间 ;
(2)实验二:如图所示是演示气体扩散现象的实验装置,其中一瓶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在实验探究时,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 (填“A”或“B”)瓶。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拿走后,发现两个瓶中气体逐渐变为均匀的浅棕色,这个实验说明: 。
【答案】(1)小于;存在间隙
(2)B;气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1)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间隙,故100mL的水和100mL的酒精混合后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空隙使得总体积小于200mL。
(2)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如果把二氧化氮气体放到上方的话,由于自身密度大的缘故,二氧化氮会在重力作用下沉到下方的空气瓶子中去,就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因此要把密度小的空气瓶子放到上方,把装二氧化氮的瓶子放在下方,故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B瓶。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拿走后,发现两个瓶中气体逐渐变为均匀的浅棕色,这是因为两种气体想到进入对方,这个实验说明气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析】(1)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2)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可以形成扩散现象。
24.(2023·普兰店模拟)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将石块研磨成粉状,说明分子变小了
C.水会结冰,是因为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了
D.“一人吸烟,众人受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A不符合题意;
B.将石块研磨成粉状,不能说明分子变小了,粉状仍是固体小颗粒,分子是肉眼看不到的,B不符合题意;
C.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水结冰后分子仍是运动的,C不符合题意;
D.“一人吸烟,众人受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分子间有斥力;分子是肉眼看不到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5.(2023八下·盐城月考)当两滴水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着 ,物体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将糖放入水中能使整杯水变甜,这说明 。
【答案】引力;斥力;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两滴水银靠近时能够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的缘故。
由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排斥力,所以物体的体积不能无限地压缩。
把糖加入到水中后,糖分子就会在水中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分析】分子间存在引力及斥力;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26.(2022九上·太和期中)下列现象中,关于分子动理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百花绽放,四溢的花香引来了蜜蜂,说明构成香味成分的分子在扩散
B.把铅片和金片长期紧压在一起,它们互相渗入,说明扩散现象能发生在固体之间
C.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整杯水都变红了,说明扩散现象可发生在液体之间
D.将两个铅柱紧压在一起不易被拉开,说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四溢的花香引来了蜜蜂,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把铅片和金片长期紧压在一起,它们互相渗入,说明扩散现象能发生在固体之间,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红了,这是因为墨水分子和水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的结果,说明扩散现象可发生在液体之间,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将两个铅柱紧压在一起不易被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分子间还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27.(2022九上·洞口期中)把红墨水分别滴入冷水和热水中时,可以看到热水变色比冷水变色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了,该现象说明了分子之间有 ;“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破镜”合起来时,镜子断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间几乎没有 力的作用。
【答案】运动越剧烈;间隙;引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把红墨水分别滴入冷水和热水中时,可以看到热水变色比冷水变色快,即热水中的墨水扩散快,热水温度较高,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了,即总体积比混合前,两个体积相加之和要小,该现象说明了分子之间有间隙。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镜子断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超出了分子力的作用范围,分子间几乎没有引力的作用。
【分析】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分子之间有间隙;镜子断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超出了分子力的作用范围,分子间几乎没有引力的作用。
28.(2022九上·桥西期中)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的有 ;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的有 ;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的有 。(填序号)
①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
②液体和固体很难被压缩
③绳子不容易被拉断
④两块表面平整的铅块压紧后“黏”在一起
⑤气体被压缩到体积越小时越费劲
⑥在巨大压力下,油能从钢管的侧壁渗出(钢管无裂缝)
【答案】③④;②⑤;①⑥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①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②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③绳子不容易被拉断,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④两块表面平整的铅块压紧后“黏”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⑤气体被压缩到体积越小时越费劲,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⑥在巨大压力下,油能从钢管的侧壁渗出,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故③④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②⑤说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①⑥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分析】物体不易被拉开,说明分子间有引力;物体不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不同液体混合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29.(2022九上·紫金期中)新冠肺炎疫情自2020年春节期间爆发至今,席卷中国大江南北,牵动亿万国人的心。新冠病毒是直径约为0.1μm的颗粒物,肉眼可见的飞沫传播方式
(填“属于”或“不属于”)扩散现象。在做好各项防控工作中,其中重要的一种方法是用酒精消毒,在使用酒精前要进行稀释,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体积之和,原因是分子间存在
。我们很远就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说明酒精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 越高,酒精分子运动越剧烈。
【答案】不属于;间隙;温度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飞沫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所以飞沫传播不属于扩散现象。
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体积之和,原因是两种液体分子彼此进入对方分子的空隙,这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我们很远就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说明酒精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酒精分子运动越剧烈。
【分析】飞沫不是分子运动;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分子的运动和温度有关。
30.(2022九上·隆回期中)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扫地时,尘土飞扬,是分子在不停运动的结果
B.八月丹桂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只有气体分子之间才有间隙,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D.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它不可以再分开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尘埃在空中飞舞,是固体小颗粒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分子是肉眼看不见的,A不符合题意;
B.桂花飘香是香气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B符合题意;
C.液体、气体、固体分子间都有间隙,C不符合题意;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它可以再分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尘土飞扬和分子运动无关;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液体、气体、固体分子间都有间隙;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31.(2022九上·龙岗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和液体很难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B.面包一捏就扁了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
C.扫地时,可以看见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把两块铅紧紧挤压在一起时,可以承受较大的拉力,说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组成物体的分子间有斥力,压缩固体、液体时,分子间斥力大,不容易被压缩,A符合题意;
B.面包被捏扁,是物体间有间隙,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B不符合题意;
C.尘土飞扬,是固体颗粒的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C不符合题意;
D.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压紧的铅块粘在一起,可以承受较大的拉力,说明分子间有引力大于斥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固体颗粒的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
32.(2022九上·松原期中)“破镜难重圆”,破碎的镜子,即使对接在一起,也难以重新变成完好的镜子,为什么?
【答案】解:对接在一起的镜子距离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微弱,所以不能重新变成完好的镜子。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分析】距离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微弱。
33.(2018九上·鄂城期末)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越来越关注。说空气质量差,主要是指空气中PM2.5值过高。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它浮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人吸入后会进入 血液对人体造成伤害。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低于0℃时,PM2.5不具有内能
B.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
C.颗粒之间存在分子的相互作用力
D.PM2.5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 环境温度低于0℃时,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PM2.5内能不为零,A不符合题意;
B. PM2.5是固体小颗粒,不是分子,PM2.5在空气的运动不属于分子热运动。B不符合题意;
C. PM2.5是指直径等于或者小于2.5μm的固态颗粒物,不是分子,所以颗粒之间不存在分子的相互作用力;
D.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PM2.5是指直径等于或者小于2.5μm的固态颗粒物,所以PM2.5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PM2.5是固体小颗粒,是分子团,而不是分子;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作无规则热运动,物体的内能不可能为零.
34.(2022九上·定陶期中)把青菜腌成咸菜需要几天时间,而把同样的青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A.炒菜时放的盐多
B.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扩散加快
C.炒菜时青菜分子间有空隙
D.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斥力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盐分子是否容易进入青菜中,与盐的多少无关,A不符合题意;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炒菜时,由于加热的原因使扩散加快,菜更容易入味。B符合题意;
C.腌制和炒菜时,青菜分子间都存在空隙,C不符合题意;
D.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与扩散快慢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5.(2018九上·鞍山期末)如图所示,往试管装进一半染红的水,再注满酒精,加盖密封后静置一段时间,混合后酒精和红水的总体积明显减小,此现象说明分子间有 ;酒精和红水混合液的颜色逐渐均匀,此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 ;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会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此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 .
【答案】间隙;做无规则的运动;引力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解:(1)由于分子间有间隙,所以混合后酒精和红水的总体积明显减小;
(2)酒精和红水混合液混合后,由于酒精分子和红水的分子不停运动,所以酒精和红水混合液的颜色逐渐均匀;
(3)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会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此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
故答案为:(1)间隙;(2)做无规则的运动;(3)引力.
【分析】分子热运动理论的内容: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
36.(2022九上·奉贤期中)在物理学的研究中,常常用科学推理的方法开展研究,根据直接感知的现象(即能够观察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总结规律的方法。
(1)如图所示的柱形容器,将等体积的水和酒精倒入混合,观察混合后的现象,比较混合液的总体积是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水和酒精体积之和的。由此可以推测结论:液体分子间存在 。
(2)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请推测混合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p混 p水+p酒(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请通过公式推导证明你的观点。 (写出推导过程)。
【答案】(1)小于;间隙
(2)等于;根据 ,可知,混合前后的总质量不变,受力面积不变,故混合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不变。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1)从图可知,上下颠倒混合后,混合液的总体积变小,发现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2)根据 ,可知,混合前后的总质量不变,受力面积不变,故混合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不变。
【分析】(1)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2)根据柱形容器中的总压力等于总重力,根据压力和受力面积的比值, 计算压强。
1 / 1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举一反三”变式练习——13.1分子热运动
一、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原子核(正电)、电子(负电)-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
1.(2022九上·南海期中)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分子、 构成的,小明卖回来一块榴莲,室内很快充满了榴莲的气味,这是一种 现象。小明在厨房做烤榴莲的时候房间里榴莲的气味更浓郁了,表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 。
2.(2022九上·南海月考)如图是构成物质的固、液、气三态的分子模型,其中是液态分子模型的是图 ;物质从丙图变化到乙图时,分子间作用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物质从图乙状态变化到图甲状态时,需 (选填“吸热”或“放热”)。
3.(2021九上·碧江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由质子和电子组成
B.“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D.空气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4.(2019九上·云安期末)下列关于原子核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①通常是由中子和电子构成 ②通常是由质子和中予构成 ③带正电荷④不显电性 ⑤不能再分 ⑥跟原子比较体积很小,但却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A.②④⑥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①④⑤
5.放射性现象揭示了( )
A.原子有内部结构,可以再分 B.原子核有内部结构,可以再分
C.原子核有质子和中子组成 D.原子核内存在电子
二、扩散现象:描述分子的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6.(2023·中山模拟)新型病毒可用按要求稀释后的“84消毒水”进行喷杀,喷杀过程中,我们会闻到“84消毒水”的气味,这是 现象。分子的热运动受温度影响,温度越 ,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7.(2023·吉林模拟)长春地理位置独特,是座四季分明的美丽城市。下列四季景观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
A.春天柳絮飞舞 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红叶飘落 D.冬天雪花飞舞
8.(2023·镇平县模拟)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走在美丽的七中校园里,沁人心脾的桂花香便扑鼻而来,这是属于 现象。如图,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冷水。同时滴入一滴红墨水,发现装热水的杯子变红的速度更快,这说明了分子的运动跟 有关。
9.(2022九上·桥西期中)如图所示为研究气体扩散的实验装置,两个瓶中分别装有无色的空气和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其中空气密度小于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那么,为了增加实验的可信度,B瓶里装的气体应是 。实验中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实验说明 。
10.(2022九上·夏邑期中)为了防止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老师每天在同学们放学后,将消毒液喷洒在教室里,过了一会,没有喷洒消毒液的地方也能闻到药味,这是 现象,说明 。新冠肺炎会通过说话的飞沫进行传播,飞沫传播 分子的热运动。(第三个空选填“属于”或“不属于”)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1.(2023九下·凤翔月考)如图所示,在注射器中先吸入适量的水,再用橡皮套将针管的口子封住,发现很难把活塞压进去,这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着 。
12.(2023·蚌山模拟)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再度开课。如图所示,两块透明板上的水球接触后合成一个,然后将两块透明板分开,中间形成一个长约10cm的液桥,这一实验说明分子间存在 力。
13.(2023八下·江宁月考)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 。封闭在注射器筒内的空气很容易被压缩,但压缩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有 。
14.(2023八下·海安月考)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的是( )
A. 气体容易被压缩
B. 两块铅块结合在一起
C. 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D. 两个小露珠相遇后变成一个大露珠
15.(2023九上·新化期末)把两块纯铅压紧,放一段时间后它们就会合成一块,而把两块光滑的玻璃紧贴在一起,无论放多长时间都不能合成一块,其原因是( )
A.玻璃分子间不存在引力
B.两块玻璃各自内部的分子引力太大
C.玻璃分子间距离太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太小
D.玻璃太硬,斥力大于引力
四、分子间存在间隙:1+1<2
16.(2022九上·深圳期中)某同学用浅绿色的洗洁精、红墨水、黄色的食用油调制了一杯“彩虹液体”,如图所示,用盖子密封好。过几天,发现不同颜色液体的界面变模糊,液面下降了一点。对上述现象的推测合理的是( )
A.现象:液体分层,推测: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B.现象:界面变模糊,推测:红墨水分子较小
C.现象:液面下降,推测:液体分子间有间隙
D.现象:食用油在最上层,推测:食用油分子不运动
17.(2022九上·隆安期中)将20cm3的水和20cm3的酒精注入同一个量杯中,摇晃后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40cm2,这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
。把两块表面很平且干净的铅压紧,两块铅就结合在一起,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拉开,这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
。
18.(2019九上·祁阳月考)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隔
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斥力
C.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
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存在引力
19.(2018九上·江海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海绵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二手烟”危害他人健康,是由于吸烟产生的有害分子不停地运动
D.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20.(2023九上·中宁期末)关于分子动理论及有关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B.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C.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铁块受压时分子之间只有斥力
D.人可以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五、综合训练
21.(2023·荔湾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小球的运动速度越快,它的分子动能越大
B.两个铅块被紧压在一起,此时两铅块的原子之间只存在斥力不存在引力
C.扩散现象就是分子热运动,分子热运动就是扩散现象
D.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22.(2023八下·江都月考)如图是一组实验,观察实验完成填空。
(1)如图1,在比较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前后总体积大小的实验中,均匀混合后总体积 ,说明 。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用内径较 的玻璃管;
(2)图2是 现象,说明 。图3是把墨水滴入冷水和热水的情况,此实验还说明 ;
(3)如图4,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在离开水面时,观察到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了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 。
23.(2023八下·江宁月考)东东同学学习了分子的热运动之后,做了以下的一些实验。
(1)实验一:直玻璃管中先后注入100mL的水和100mL的酒精,两种液体完全混合之后的总体积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0mL,这是因为分子之间 ;
(2)实验二:如图所示是演示气体扩散现象的实验装置,其中一瓶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在实验探究时,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 (填“A”或“B”)瓶。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拿走后,发现两个瓶中气体逐渐变为均匀的浅棕色,这个实验说明: 。
24.(2023·普兰店模拟)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将石块研磨成粉状,说明分子变小了
C.水会结冰,是因为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了
D.“一人吸烟,众人受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5.(2023八下·盐城月考)当两滴水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着 ,物体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将糖放入水中能使整杯水变甜,这说明 。
26.(2022九上·太和期中)下列现象中,关于分子动理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百花绽放,四溢的花香引来了蜜蜂,说明构成香味成分的分子在扩散
B.把铅片和金片长期紧压在一起,它们互相渗入,说明扩散现象能发生在固体之间
C.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整杯水都变红了,说明扩散现象可发生在液体之间
D.将两个铅柱紧压在一起不易被拉开,说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27.(2022九上·洞口期中)把红墨水分别滴入冷水和热水中时,可以看到热水变色比冷水变色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了,该现象说明了分子之间有 ;“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破镜”合起来时,镜子断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间几乎没有 力的作用。
28.(2022九上·桥西期中)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的有 ;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的有 ;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的有 。(填序号)
①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
②液体和固体很难被压缩
③绳子不容易被拉断
④两块表面平整的铅块压紧后“黏”在一起
⑤气体被压缩到体积越小时越费劲
⑥在巨大压力下,油能从钢管的侧壁渗出(钢管无裂缝)
29.(2022九上·紫金期中)新冠肺炎疫情自2020年春节期间爆发至今,席卷中国大江南北,牵动亿万国人的心。新冠病毒是直径约为0.1μm的颗粒物,肉眼可见的飞沫传播方式
(填“属于”或“不属于”)扩散现象。在做好各项防控工作中,其中重要的一种方法是用酒精消毒,在使用酒精前要进行稀释,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体积之和,原因是分子间存在
。我们很远就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说明酒精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 越高,酒精分子运动越剧烈。
30.(2022九上·隆回期中)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扫地时,尘土飞扬,是分子在不停运动的结果
B.八月丹桂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只有气体分子之间才有间隙,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D.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它不可以再分开
31.(2022九上·龙岗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和液体很难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B.面包一捏就扁了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
C.扫地时,可以看见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把两块铅紧紧挤压在一起时,可以承受较大的拉力,说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32.(2022九上·松原期中)“破镜难重圆”,破碎的镜子,即使对接在一起,也难以重新变成完好的镜子,为什么?
33.(2018九上·鄂城期末)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越来越关注。说空气质量差,主要是指空气中PM2.5值过高。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它浮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人吸入后会进入 血液对人体造成伤害。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低于0℃时,PM2.5不具有内能
B.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
C.颗粒之间存在分子的相互作用力
D.PM2.5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34.(2022九上·定陶期中)把青菜腌成咸菜需要几天时间,而把同样的青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A.炒菜时放的盐多
B.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扩散加快
C.炒菜时青菜分子间有空隙
D.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斥力
35.(2018九上·鞍山期末)如图所示,往试管装进一半染红的水,再注满酒精,加盖密封后静置一段时间,混合后酒精和红水的总体积明显减小,此现象说明分子间有 ;酒精和红水混合液的颜色逐渐均匀,此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 ;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会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此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 .
36.(2022九上·奉贤期中)在物理学的研究中,常常用科学推理的方法开展研究,根据直接感知的现象(即能够观察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总结规律的方法。
(1)如图所示的柱形容器,将等体积的水和酒精倒入混合,观察混合后的现象,比较混合液的总体积是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水和酒精体积之和的。由此可以推测结论:液体分子间存在 。
(2)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请推测混合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p混 p水+p酒(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请通过公式推导证明你的观点。 (写出推导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原子;扩散;剧烈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由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可知,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室内很快充满了榴莲的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烤榴莲时,房间里榴莲的气味浓郁了,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分析】物质由分子、原子组成;闻到气味,是分子运动形成的扩散现象,温度越高,分子越剧烈。
2.【答案】甲;变小;放热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物质的构成;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固态物质中,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对应丙图;气态物质中,分子排列最为松散,分子运动向四面八方,对应乙图;液态物质中,分子状态介于固态物质分子与气态物质分子状态之间,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对应甲图。
从丙变化为乙是从固态变为气态,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变小。
当物质从图乙状态变化到图甲状态,这个过程是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分析】固态物质中,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气态物质中,分子排列最为松散,分子运动向四面八方;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3.【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A不符合题意;
B.“尘土飞扬”,这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运动,B不符合题意;
C.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C不符合题意;
D.空气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运动;分子间有斥力;分子间有空隙。
4.【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因为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所以①是错误的,②是正确的,⑤也是错误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所以对于整个的原子核而言它是对外显示正电的,故③正确,④错误;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但是因为核外的电子虽然所占体积很大,质量却是很小,所以几乎整个原子所有的质量都集中到了原子核上,故⑥是正确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原子核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显正电,原子核几乎占有了整个原子的质量,但是其体积和整个原子相比几乎可以忽略。
5.【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解:放射性现象揭示了,原子核有内部结构,可以再分.
故选B
【分析】放射性元素放射后质量数减小,说明原子核有内部结构,原子核还可再分.
6.【答案】扩散;高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闻到“84消毒水”的气味,是这种气味分子在空气中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被人闻到,这种现象被称作扩散现象。
当温度越高时,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也会越快。
【分析】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7.【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春天柳絮飞舞,属于机械运动,A不符合题意;
B.夏天荷花飘香,是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符合题意;
C.秋天红叶飘落,属于机械运动,C不符合题意;
D.雪花飞舞,属于机械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
8.【答案】扩散;温度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金桂盛开,校园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桂花香,是因为桂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桂花花香。
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热运动越剧烈。由于热水的温度高,热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所以热水的杯子变红的速度更快,这说明了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
【分析】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热运动越剧烈。
9.【答案】二氧化氮;上面瓶子内的气体也变成了红棕色;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二氧化氮气体是红棕色的,应该将下边瓶子装入二氧化氮气体,因为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本来应该在空气的下方,如果发现上面瓶子内的气体也变成了红棕色,则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就可以证明扩散现象的存在,即二氧化氮气体在不停地向空气进行扩散。
【分析】探究分子运动时,将密度较大的气体放在下方,从上方能看到次气体,说明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
10.【答案】扩散;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属于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将消毒液喷洒在教室里,过了一会,没有喷洒消毒液的地方也能闻到药味,由于消毒液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喷洒消毒液后能够闻到消毒水的气味,这是扩散现象。
飞沫是许多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的颗粒,不是单个分子,在空气中的运动是机械运动,所以飞沫传播不属于分子的热运动。
【分析】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形成了扩散现象;飞沫传播不是分子运动。
11.【答案】斥力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根据分子动理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在注射器中先吸入适量的水,再用橡皮套将针管的口子封住,发现很难把活塞压进去,这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
【分析】液体不能被无限压缩,分子间有斥力。
12.【答案】引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两个水球能合成一个,两块透明板分开,中间形成液桥,都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分析】分子间存在引力。
13.【答案】引力;斥力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由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因此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由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因此封闭在注射器筒内的空气很容易被压缩,但压缩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压缩。
【分析】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14.【答案】A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气体容易被压缩说明了分子之间有间隙,符合题意;
BCD.两块铅块结合在一起、测力计的示数变大、两个露珠相遇后变成一个露珠,都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容易被压缩说明了分子之间有间隙。
15.【答案】C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一切物质的分子间都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但分子间的作用力是有范围的;把两块纯净的铅压紧,使两个铅块的距离接近分子间引力发生作用的距离,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由于玻璃之间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故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两块玻璃无法结合成一块。
故答案为:C。
【分析】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若分子间距过大,分子的作用力很小。
16.【答案】C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D.液体分层,是因为相邻的两种液体不能相互溶解;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密度大的液体在下方,密度小的液体在上方;食用油在最上方,是由于食用油的密度最小,AD不符合题意;
B.界面变得模糊,是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造成的,B不符合题意;
C.液面下降,是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液体分子扩散进入对方时占据了彼此的空隙,使总体积减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分子间有间隙;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
17.【答案】间隙;引力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将20cm3的水和20cm3的酒精注入同一个量杯中,摇晃后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40cm3,即液体的总体积变小,这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把两块表面很平且干净的铅压紧,两块铅就结合在一起,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拉开,这一现象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分析】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18.【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解:A、氧气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A不符合题意;B、由于玻璃破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所以无法复原;不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B错误,符合题意;C、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是因为路边花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带来的,C不符合题意;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分子动理论三大内容:布朗运动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气体可以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间隔;分子很小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很多,当然还有很多示例都可以证明分子动理论三大内容,做好积累是关键。
19.【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A不符合题意;
B、海绵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海绵由眼睛可以看见的答空隙,而分子间的空隙是眼睛看不见的,B不符合题意;
C、“二手烟”危害他人健康,是由于吸烟产生的有害分子不停地运动,被其他人吸收,C符合题意;
D、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有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B、C、D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做永不停 的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0.【答案】C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A.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即热水中的水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时的速度更快,所以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即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中,所以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的,铁块很难被压缩,是因为此时铁块受压时分子之间的斥力大于引力,C错误,符合题意;
D.人可以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分子在发生扩散现象,所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之间存在间隙;铁块受压时分子之间的斥力大于引力;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1.【答案】D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一个小球的运动速度大小是描述的机械运动情况,与分子动能无关,A不符合题意;
B.两个铅块被紧压在一起,表明两铅块的原子之间的引力大于斥力,B不符合题意;
C.不同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称为扩散现象,扩散现象是分子的热运动形成的,分子热运动不一定形成扩散现象,C不符合题意;
D.扩散现象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发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分子动能和温度有关;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热运动可以形成扩散现象;固体、液体、气体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22.【答案】(1)变小;分子间有空隙;小
(2)扩散;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有引力;分子间有斥力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1)在比较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大小的实验中,在直玻璃管中应先注入水,目的是便于记录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该实验结果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着空隙;为了实验现象更明显,应该选取内径较小的玻璃管。
(2)图2中,能闻到气味,是发生了扩散现象;图3中,由于热水的温度高,分子运动剧烈,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入两滴墨水,会看到热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这表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斥力。
【分析】(1)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2)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形成扩散现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23.【答案】(1)小于;存在间隙
(2)B;气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1)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间隙,故100mL的水和100mL的酒精混合后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空隙使得总体积小于200mL。
(2)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如果把二氧化氮气体放到上方的话,由于自身密度大的缘故,二氧化氮会在重力作用下沉到下方的空气瓶子中去,就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因此要把密度小的空气瓶子放到上方,把装二氧化氮的瓶子放在下方,故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B瓶。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拿走后,发现两个瓶中气体逐渐变为均匀的浅棕色,这是因为两种气体想到进入对方,这个实验说明气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析】(1)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2)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可以形成扩散现象。
24.【答案】D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A不符合题意;
B.将石块研磨成粉状,不能说明分子变小了,粉状仍是固体小颗粒,分子是肉眼看不到的,B不符合题意;
C.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水结冰后分子仍是运动的,C不符合题意;
D.“一人吸烟,众人受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分子间有斥力;分子是肉眼看不到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5.【答案】引力;斥力;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两滴水银靠近时能够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的缘故。
由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排斥力,所以物体的体积不能无限地压缩。
把糖加入到水中后,糖分子就会在水中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分析】分子间存在引力及斥力;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26.【答案】D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四溢的花香引来了蜜蜂,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把铅片和金片长期紧压在一起,它们互相渗入,说明扩散现象能发生在固体之间,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红了,这是因为墨水分子和水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的结果,说明扩散现象可发生在液体之间,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将两个铅柱紧压在一起不易被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分子间还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27.【答案】运动越剧烈;间隙;引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把红墨水分别滴入冷水和热水中时,可以看到热水变色比冷水变色快,即热水中的墨水扩散快,热水温度较高,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了,即总体积比混合前,两个体积相加之和要小,该现象说明了分子之间有间隙。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镜子断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超出了分子力的作用范围,分子间几乎没有引力的作用。
【分析】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分子之间有间隙;镜子断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超出了分子力的作用范围,分子间几乎没有引力的作用。
28.【答案】③④;②⑤;①⑥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①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②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③绳子不容易被拉断,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④两块表面平整的铅块压紧后“黏”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⑤气体被压缩到体积越小时越费劲,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⑥在巨大压力下,油能从钢管的侧壁渗出,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故③④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②⑤说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①⑥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分析】物体不易被拉开,说明分子间有引力;物体不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不同液体混合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29.【答案】不属于;间隙;温度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飞沫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所以飞沫传播不属于扩散现象。
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体积之和,原因是两种液体分子彼此进入对方分子的空隙,这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我们很远就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说明酒精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酒精分子运动越剧烈。
【分析】飞沫不是分子运动;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分子的运动和温度有关。
30.【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尘埃在空中飞舞,是固体小颗粒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分子是肉眼看不见的,A不符合题意;
B.桂花飘香是香气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B符合题意;
C.液体、气体、固体分子间都有间隙,C不符合题意;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它可以再分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尘土飞扬和分子运动无关;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液体、气体、固体分子间都有间隙;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31.【答案】A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组成物体的分子间有斥力,压缩固体、液体时,分子间斥力大,不容易被压缩,A符合题意;
B.面包被捏扁,是物体间有间隙,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B不符合题意;
C.尘土飞扬,是固体颗粒的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C不符合题意;
D.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压紧的铅块粘在一起,可以承受较大的拉力,说明分子间有引力大于斥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固体颗粒的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
32.【答案】解:对接在一起的镜子距离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微弱,所以不能重新变成完好的镜子。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分析】距离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微弱。
33.【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 环境温度低于0℃时,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PM2.5内能不为零,A不符合题意;
B. PM2.5是固体小颗粒,不是分子,PM2.5在空气的运动不属于分子热运动。B不符合题意;
C. PM2.5是指直径等于或者小于2.5μm的固态颗粒物,不是分子,所以颗粒之间不存在分子的相互作用力;
D.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PM2.5是指直径等于或者小于2.5μm的固态颗粒物,所以PM2.5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PM2.5是固体小颗粒,是分子团,而不是分子;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作无规则热运动,物体的内能不可能为零.
34.【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盐分子是否容易进入青菜中,与盐的多少无关,A不符合题意;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炒菜时,由于加热的原因使扩散加快,菜更容易入味。B符合题意;
C.腌制和炒菜时,青菜分子间都存在空隙,C不符合题意;
D.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与扩散快慢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5.【答案】间隙;做无规则的运动;引力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解:(1)由于分子间有间隙,所以混合后酒精和红水的总体积明显减小;
(2)酒精和红水混合液混合后,由于酒精分子和红水的分子不停运动,所以酒精和红水混合液的颜色逐渐均匀;
(3)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会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此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
故答案为:(1)间隙;(2)做无规则的运动;(3)引力.
【分析】分子热运动理论的内容: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
36.【答案】(1)小于;间隙
(2)等于;根据 ,可知,混合前后的总质量不变,受力面积不变,故混合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不变。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1)从图可知,上下颠倒混合后,混合液的总体积变小,发现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2)根据 ,可知,混合前后的总质量不变,受力面积不变,故混合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不变。
【分析】(1)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2)根据柱形容器中的总压力等于总重力,根据压力和受力面积的比值, 计算压强。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