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习题课件(全章 8 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习题课件(全章 8 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5-23 15:02:12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第1课时
声音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夯实基础
水滴石穿,全面过关
知识点1声音与生活
1.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反射回来形成
回声
教室内的回声比空旷的原野要大(选填“大
或“小”)。
2.在设计、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听
觉的干扰和影响,应尽量减少
(选填“增加’
或“减少”)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因此电影院
的墙壁的表面要采用
柔软多孔
(选填“柔软
多孔”或“坚硬光滑”)的材料。
3.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回音壁巧妙地利用了
(A)
A.声音的反射
B.人耳听觉的特殊性
C.墙壁的高矮
D.特殊建筑材料做成的
知识点2超声与次声
4.医务人员使用的B超是利用
超声(选填“超
声”或“次声”)获得信息的。
5.2022年3月26日0时21分,青海海西州德令哈
市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地震时会
伴有次声(选填“超声”或“次声”)的产生。
6.下列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B
A.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人的病情
B.利用超声对人体内的结石进行破碎
C.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
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
能力提升
规律方法,技巧点找
7.某校在“九一八”纪念日举行防空演练,同学们听
到广播中的警报声后迅速离开教室,说明声音可
以传递
信息(选填“信息”或“能量”)。
8.如图所示,去掉罐头盒的盖子,给它蒙上橡皮膜
并用橡皮筋扎紧。把开孔的底端对着烛焰,敲击
橡皮膜,观察到烛焰会
(选填“会”或“不会”)
摇晃甚至熄灭,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第8题图
9.地震观测站是利用
次声
接收器来测定何时、
何地、发生了几级地震的。工业生产中声呐探伤
则是利用
超声。(均选填“超声”或“次声”)
10.下列利用超声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A
A.蝙蝠的“回声定位”
B.大象的“声音”交流
C.外科医生对病人“超声”碎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11.下列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A.医生利用B超查看胎儿情况
B.科研人员利用声呐探测海深
C.超声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
D.打开收音机的扬声器,火焰摇动
12.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次声可以在远离地震中心
的地方被某些动物接收到,并有所反应。下表
所示的是几种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其中在远
离地震中心的地方能感觉到地震的是(D)
几种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Hz
蝙蝠
1000~120000
海豚
150~150000

60~65000
大象
1~20000
A.蝙蝠
B.海豚
C.猫
D.大象(共17张PPT)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I
夯实基础
水滴石穿,全面过关
知识点1音调
1.如图所示,某同学在探究声音的特性。他用硬纸
片在梳齿上滑动,发现硬纸片滑动的速度越快,纸
片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
高(选
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是由
频率

定的。
硬纸片
第1题图
2.在音乐中,中音C调“1(do)”的频率是262Hz,D
调“1(do)”的频率是294Hz。由此可知D调“1
(do)”比C调“1(do)”的
音调(填乐音的三
要素)高。
3.高脚酒杯中的水量增加时,音调将
A
A.变低
B.变高
C.不变
D.无法确定
知识点2弦乐器的音调
4.小明猜想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
弦的横截面积、长短、材料有关。在探究琴弦发
出的声音的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应
该选用长短、材料相同,而
横截面积不同
的琴弦,让其发声作对比探究,这种方法叫作
控制变量法
5.如图所示,尼龙丝一端固定,另一端绕过滑轮挂
上钩码使尼龙丝拉紧,拨动尼龙丝可听见它发出
的声音。若缩小A、B间的距离并用相同的力拨
动尼龙丝,则尼龙丝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填
乐音的三要素)会改变。

2.中
第5题图
6.要使小提琴声的音调变低,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B)
A.拉紧弦线
B.增加弦线的长度
C.缩短弦线的长度
D.用更大的力弹拨弦线
能力提升
规律方法,技巧点拨
7.物理课上,林老师用如图所示的方式用嘴对着装
有水的饮料瓶口吹气,瓶子会发出声音。随着瓶
中所装水的量增加,听到的声音的音调越来越
高(选填“高”或“低”)。这是因为瓶子装的
水越多,瓶内空气柱振动的频率越大(选填
“大”或“小”)。





第7题图
8.某种苍蝇在飞行时,5s内翅膀振动了1500次,
则频率是
300
Hz;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是
8Hz,则它1s内振动
8次:人类能听到的声
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则人能听到
苍蝇(选填“苍蝇”或“蝴蝶”)飞来飞去的
声音。
9.声波可以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先将话简接在示
波器的输入端,再将两个敲响的音叉甲和乙分别
对着话筒,示波器上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波形。通
过对波形的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第9题图
A.甲音叉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较高
B.乙音叉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较高
C.甲、乙音叉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一样高
D.甲音叉发出的声音传播较慢(共17张PPT)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夯实基础
水滴石穿,全面过关
知识点1响度
1.在音乐会上,男低音放声高歌,女高音轻声伴唱,
这时音调高的是女高音,响度大的是男低音
2.当老师上课使用便携式扩音器时,可以改变老师
讲课声音的响度(选填“音调”或“响度”),
这样坐在后排的同学也能清楚地听到老师讲课
的声音。
3.学校楼道内贴有“请勿大声喧哗”的标语,这是提
醒同学们要控制声音的
A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知识点2音色
4.小华是位音乐爱好者,他能从音乐会的乐器合奏
中分辨出演奏的各种乐器。他分辨的依据是这
些乐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
不同。
5.我们能分辨出不同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6.“妈妈,妈妈,外婆来电话了…”小红边接听电
话边喊道。小红判断电话是外婆打来的依据是
A)
A.声音的音色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响度
D.声音传递的情感
能力提升
规律方法,技巧点拨
7.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个主要特性。演奏
二胡时,手指上下移动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可
改变二胡发声的
音调。二胡下方有一个共
鸣箱,可用来增大二胡发声的
响度
8.如图所示,三个音叉发出的声音的波形图分别如
甲图、乙图、丙图所示,其中响度相同的是
甲、丙;音调相同的是
甲、乙,这两个音
叉比另外一个音叉的音调低(选填“高”或
“低”)。
n入



第8题图
9.每逢雨季,大雨倾盆,瀑流直泻。那飞泻的瀑布
声,若龙声虎啸,似惊雷远震,可闻数里。这里的
“若龙声虎啸”形容瀑布飞泻发出声音的
音色;“似惊雷远震,可闻数里”形容瀑布飞
泻发出声音的
响度。(均选填“音调”“响
度”或“音色”)
10.小华用录音机录下自己唱歌的声音,再播放出
来时感觉和直接听到的声音不同。在乐音的响
度、音调和音色三个特性中,考虑到录音机的音
量是由自己调节的,所以不是声音的
响度
不同:询问其他同学,他得知自己唱的音是准
的,没有“跑调”,所以不是声音的
音调

同。由此可以推断是声音的
音色不同。
(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1.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
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原因是
C
A.老师的声音振动慢
B.老师的声音音色不好
C.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小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的振动幅度大(共21张PPT)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滚动训练 (2.1-2.4)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小明将衣架挂在细绳的中央,将细绳绕在两手食
指上,伸直手臂,如图甲所示。当同伴用铅笔轻
轻敲击衣架时,小明会听到声音,该声音是通过
空气传入耳中的。如图乙所示,小明用绕有
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同伴再次敲击衣架时他
依然能听到声音,说明!
固体可以传声


第1题图
2.月球的周围是真空,在月球上的航天员面对面交
谈要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这既说明了声音的
传播需要
介质
,又说明了真空不能传播
声音。
3.用硬纸片刮自行车上的辐条,当轮子由慢到快转
动时,硬纸片的振动变快,纸片发出的声音
的音调变高。
4.“三月三”是广西壮乡青年男女对山歌的盛会,
歌声是通过
空气传到听众耳朵的;人们能
分辨出自己村子歌手的歌声,是因为每个歌手
的声音的
音色不同。
5.在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开幕式上,小华表演了架子
鼓。他用力敲击鼓面,使鼓面
振动
发出声
音。声音通过空气传入人耳。敲击时用力
越大,同学们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越大。
6.如图所示的是几个相同的玻璃瓶,在玻璃瓶内
装入不同质量的水,然后向瓶内吹气。人们听
到的声音是玻璃瓶内
空气柱
的振动产生
的,其中丁玻璃瓶的音调最高。
当用金属
汤勺敲玻璃瓶时,听到的声音的音调也有高有
低,此时音调最高的是乙
玻璃瓶。
6366
甲乙丙丁
第6题图
7.为了避免学习时受到干扰,小明采取了三种方
案:①将客厅电视的音量减小:②把房间门窗关
严:③用耳塞塞住耳朵。上述三种方案中,第
种是在
声源
处喊弱噪声,第二种是在
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第三种是在
人耳
处减弱噪声。
8.医院利用B超给未出生的宝宝制作影像。B超是利
用超声
成像的,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无法直接听
到,是因为这种声音的频率
高于20000Hz:人们
通过监测次声来监测地震和台风。
二、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9.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就立刻消失了。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波传到鼓内去了
B.鼓面停止了振动
C.鼓的振动变快了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海豚能够发出超声,老虎能够发出次声。关于
超声和次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超声听起来比较高亢
B.次声听起来比较低沉
C.次声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D.超声可以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共16张PPT)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夯实基础
水滴石穿,全面过关
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
1.悦耳动听的钢琴声是由于钢琴琴弦的:
振动
产生的。
2.生活中我们接触的乐器可分为三种类型:打击乐
器、弦乐器和管乐器。管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乐
器内的
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3.下列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B
A.拨动张紧的橡皮筋B.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
C.敲击水瓶琴
D.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
4.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
振动产生,并通过
空气传入到我们耳中的。
5.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土电话”是靠固体传声的
C.声音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D.真空不能传声
知识点3人耳听见声音的途径
6.关于人感知声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
A.鼓膜损坏的人,仍能感知声音
B.将耳朵堵住后,仍能感知声音
C.听小骨损坏的人,仍能感知声音
D.听觉神经损坏的人,仍能感知声音
B
能力提升
规律方法,技巧点拨
7.在探究声音的产生时,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进
水中,如图所示,看到的现象是
水花溅起
此现象说明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水花的作用是把
音叉的振动
放大。
第7题图
8.如图所示,水面上两船相距15km,实验员在一条
船上敲响水里的一口钟,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使其
发光: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后10s,
通过水里的听音器听到了水下的钟声。根据这些数
据计算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s。
第8题图
9.中国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唐代诗人张继在《枫
桥夜泊》中写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
船。”下列对钟声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钟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B.钟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钟声不能在固体中传播
D.钟声是由钟体的振动产生的
10.甲同学在一根长18m的已供水的自来水管的
一端敲一下(已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
速度分别为5200m/s、1500m/s和340m/s,人
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
0.1s),则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壁可
听到
A
A.一次敲击声
B.两次敲击声
C.三次敲击声
D.无法确定
11.如图所示,在甲实验中,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
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泡沫塑料球被弹起;在
乙实验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
叉会把泡沫塑料球弹起。在月球上(真空环境
分别做甲、乙两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第11题图(共20张PPT)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章末复习

知识清单
核心要点,各个击破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产生的。
(2)特点: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
(1)传播形式: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人们
把它叫作声波
(2)传播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声音可以在固体
液体和气体中传
播。真空
不能传声。
3.声速
(1)定义:声音传播的
距离
和传播所用
时间之比叫作声速
(2)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跟传播介质的
种类

温度有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
传播速度·
不同,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
度约为
340m/s
(3)速度比较:通常情况下,声音在
固体

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二、声音的特性
1.音调
(1)定义:把声音的高低叫作
音调
(2)影响因素:声音的高低跟声源振动的
频率有关。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
高;声源振动的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3)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大多数人能够
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20≈20000Hz
(4)超声:频率高于
20000Hz
的声音。
(5)次声:频率低于
20 Hz
的声音。
注意:人们常说听到的声音“尖细”“低沉”指
的是声音的音调高低,而不是声音的大小。
2.响度
(1)定义:把声音的
强弱
叫作响度。
(2)影响因素:声源的
振幅
越大,声音的响

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声音的响度
越小
注意:声音的响度大,音调不一定高:声音的音
调高,响度也不一定大,响度和音调之间没有必然
的联系。日常用语中的“低”不一定是指音调,如
“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响度。
3.音色
(1)定义:声音的品质
叫作音色。
(2)影响因素:发声体的
材料、
结构

发声方式不同,音色不同。
三、声音的利用
1.声与信息:使用灵敏的
声学仪器
接收次
声波信息,可以确定地震、台风、核爆炸发生的区域
及强度。
2.声与能量:利用
超声波
产生的振动可以
清洗物体、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的定义
(1)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
无规则振动「

发出的声音。
(2)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
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
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共21张PPT)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第2课时
控制和减少恼人的噪声

夯实基础
水滴石穿,全面过关
知识点1噪声
1.如图所示的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
图甲
是乐音的波形,图乙是噪声的
波形。

第1题图

2.下列场景中的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B
A.足球场上,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
B.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坝坝舞”的音
乐声
C.歌舞厅里,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
D.车站里,提醒旅客检票上车的广播声
知识点2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3.在小超学习时,窗外传来了广场舞的音乐声。对
他来说,广场舞的音乐声属于噪声(选填“噪
声”或“乐音”)。为避免干扰,他关上了玻璃窗,
这是采用了隔声
(选填“消声”“吸声”或
“隔声”)的方法来减小干扰。
4.说出下面几种情形各是通过什么方式控制噪
声的。
摩托车的消音器: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道路旁植树: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工厂用的防躁声耳罩: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O
5.小明在家进行网课学习时,将门窗关闭。从控制
噪声的途径来分析,这样做主要是
(B)
A.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B.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C.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D.不能控制噪声
能力提升
规律方法,技巧点找
6.当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时,从教室
外传来了优美的歌声,此时的歌声对同学们来说
属于噪声
(选填“乐音”或“噪声”),此歌声的
振动是,
有规律的
(选填“有规律的”或“没有规
律的”)。
7.噪声对人类的影响非常大,如图所示的是几种控
制噪声的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措施是
甲,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是丙。(均选填“甲”
“乙”或“丙”)
甲:摩托车的消音器
乙:公路旁的隔声板
丙: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第7题图
8.“大妈跳广场舞,吵得我好辛苦”,说明键身的同
时,也产生了噪声。为了共建和谐社会,社区委
员会与大妈沟通。
(1)跳舞时调小音量,属于在声源
处减弱
噪声。
(2)跳舞时远离居民区,属于在传播过程

减弱噪声。
9.为了防止机动车的噪声对学校教学产生影响,交
管部门应该选择下列哪个交通标志牌安放在校
园及附近路段
A
80
15t
A.禁止鸣笛
B.限速
C.禁止停车D.限重(共22张PPT)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回归教材(二) 教材素材与变式2

类型1来源于教材的图片
1.(人教八物上P27节首图)某市第一小学两位女
生表演的“古筝二人奏”震撼全场观众。悦耳动
听的音乐是由于古筝的弦的
振动产生的。
第1题图
2.(人教八物上P28图2.1-5)如图所示,在物理课
上,同学们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
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结果发现闹钟的铃声越来越
小了,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第2题图
3.(沪科八物全P42图3-16)如图所示,在同一个
轴上固定着三个齿数不同的齿轮。当齿轮旋转
时,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使纸片发出的声音的
音调最高的是
下面(选填“上面”“中间”或
“下面”)的齿轮。
旋转方向
第3题图
4.(沪科八物全P43图3-18)如图所示的是由一个
纸盒、两根木条和四根粗细不同的橡皮筋制作的
“橡皮筋吉他”。拨动a、b、c、d四根橡皮筋,
d的音调最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
橡皮筋,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
响度不同。
木条
橡皮筋
第4题图
5.(人教八物上P32图2.2-1)将钢尺以如图所示
的方式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钢
尺由于
振动而发出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
面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再次拨动,钢尺发出
的声音的
音调(
选填“响度”或“音调”)会
改变。
第5题图
6.(人教八物上P40图2.3-5)如图所示,将一支点
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
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晃动,这说明声音具
有能量。
第6题图
类型2来源于教材的变式
7.(人教八物上P41T1)外科医生利用
超声振动
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时,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
超声,结石会被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
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8.(北师八物上P81T1)如图所示的陶笛是便携式
的吹管乐器。这种乐器的音色优美,小的陶笛的
声音清脆嘹亮,大的陶笛的声音低沉。演奏陶笛
时,空气柱
振动发声。
第8题图
9.(北师八物上P84内文节选)当用一塑料片刮木
梳的齿时,可以听到塑料片发出“轧轧”声。先慢
慢刮,然后迅速刮。随着塑料片运动速度的加
快,塑料片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会变高,由此
得出结论:音调与声源振动的
频率有关。
第9题图
10.(沪科八物全P51T6)运动员在跑道上进行百米
赛跑,甲、乙两个计时员在终点处用同样的表记
录同一个运动员的成绩。甲从看到发令枪冒烟
时开始计时,乙从听到发令枪声时开始计时,则
他们测出的时间相差约
0.29s。(计算结果
保留两位小数,声速取34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