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科学六年级下册4.3《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科学六年级下册4.3《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5-23 06:0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3.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含答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
一、填空题
1.铁生锈需要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共同作用,是_________变化。
2.硫酸铜溶液是_________色的有毒液体。
3.米饭中含有_________,在我们咀嚼中出现了甜味。
4.醋和小苏打发生反应,产生了大量的_______气体,属于_______变化。将点燃的木条插入反应杯中,木条会_______。
5.把麦子磨成面粉,麦子的______发生变化,但是构成麦子的物质________变化。蜡烛燃烧不但会发出光和热,还会产生_________、________等新物质。
6.豆子和沙子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这种没有变为或产生_________的变化,我们称为_________。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了_________的变化,我们就称为_________。
7.发生的变化并没有新物质产生,这种变化是_________。
二、选择题
8.下列成语或俗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木已成舟 C.百炼成钢
9.稻谷经过碾米机的强力碾压、挤磨、去壳脱皮成为大米。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 )。
A.金黄色的稻谷变成了白色的大米,颜色发生改变,所以是化学变化
B.谷壳可作燃料,也可喂猪,这说明谷壳中含有能量
C.谷壳和大米分离,盐水蒸发后食盐从水中分离,两个变化的本质是相同的
10.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形态改变 B.有新物质生成 C.有沉淀现象
11.下列变化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泥水静置沉淀 B.光合作用 C.食物消化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常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B.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常常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不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13.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不包括( )。
A.水 B.二氧化碳 C.氧气
14.诸暨特产丰富,以下特产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同山镇村民用高粱等粮食酿制烧酒
B.把珍珠串成项链
C.把袜子进行包装
15.物质是不断变化的,与“烟花璀璨”的变化类型相同的是( )。
A.滴水成冰 B.聚沙成塔 C.蜡炬成灰
16.下列哪把刀生锈最快( )。
A.涂了菜油的刀 B.放在通风处的刀 C.切了酸菜的刀
三、判断题
17.铁锈是一种棕红色的物质,它容易脱落。( )
18.淀粉发生化学变化时只可能变成麦芽糖,或者是葡萄糖。( )
19.物质只要发生变化,就一定会产生新物质。( )
20.铁钉生锈实验中,在半量筒水中的铁钉要有一半露出水面,一半在水中。( )
21.铁杵磨成针、百炼成钢是物理变化。( )
22.紫甘蓝和白醋反应会变红,属于化学变化。( )
四、把下面的物质变化与相应的事例用线连接起来
23.落在手上的雪花化成水滴
在小苏打中倒入少量白醋 物理变化
把木材制成桌椅
将面粉蒸成馒头 化学变化
将水烧开至沸腾
压扁易拉罐
五、综合题
24.小科打算研究铁和铁锈的区别。(在横线上填写字母)
A.银白色 B.红褐色 C.不能被磁铁吸引 D.能被磁铁吸引 E.无光泽
F.能导电 G.不能导电 H.光滑 I.粗糙 J.有良好的韧性 K.很脆
铁锈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实验题
25.小明同学做了“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的实验。
实验材料:500毫升烧杯两只、蜡烛两支、细铁丝一根、石灰水等。
实验方法:
(1)把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燃着的蜡烛上方,观察烧杯内壁上附着有________;
(2)将一段蜡烛用铁丝系上,点燃后放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两分钟后取出,摇晃烧杯,观察石灰水变浑浊了。
这两个现象主要说明:蜡烛燃烧时生成了________和_______等新物质。
26.为了探究物质的变化,某科学小组的同学做了铁钉生锈实验,如图所示,试管②,③中的液体为水,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该实验。
(1)一周后,试管 _____________中的铁钉生锈最严重。
(2)对照试管①和试管②中铁钉发生的变化,可知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 。
(3)如果要证明铁生锈需要空气,应该比较试管_______和试管_______中铁钉发生的变化。
(4)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之一是 _______。
虽然我们看不见米饭在身体内的消化情况,但我们可以用实验展示出来。如图所示,将米饭分别放入3支试管中。甲试管加入足量唾液不搅拌,乙试管加入等量的唾液并充分搅拌,丙试管加入等量的清水并充分搅拌。
27.该实验中,对试管中的物质进行搅拌,相当于口腔中的( )在发生作用。
A.唾液 B.舌头 C.牙齿 D.无法确定
28.要探究“米饭在口腔中的消化是否与搅拌有关”,可选择( )试管展开对比实验。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D.甲、乙、丙
29.将3支试管都放入一定温度的水中,并始终保持这一温度8分钟。这个水的温度应该始终保持在( )。
A.26℃ B.37℃ C.100℃ D.常温
30.4分钟后用滴管分别吸取3支试管中的部分等量物质到3个培养皿里,分别滴入碘酒后发现:甲试管里的物质变浅蓝色,乙试管里的物质没有变蓝色,丙试管里的物质变深蓝色。请从化学变化角度来解释一下甲试管里的物质变浅蓝色的原因:______。
31.8分钟后,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再做一次实验。可推测甲试管里的物质( )。
A.仍然呈现相同的浅蓝色 B.呈现更深的蓝色
C.呈现更浅的蓝色甚至不会变蓝色 D.无法预测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水 空气 化学
2.蓝
3.淀粉
4.二氧化碳 化学 熄灭
5.形态 没有 水 炭黑
6.新物质 物理变化 新物质 化学变化
7.物理变化
8.C
9.A
10.B
11.A
12.A
13.C
14.A
15.C
16.C
17.√
18.×
19.×
20.√
21.×
22.√
23.
24.B、C、E、G、I、K
25.水珠 二氧化碳 水
26.② 水 ② ③ 给铁制品表面刷上油漆(答案不唯一)
27.B 28.A 29.B 30.一部分淀粉还没有被消化,遇到碘酒变成浅蓝色 31.C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