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制作者:罗琴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的相关知识。
2.掌握本文的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常见的文言句式、实词虚词“说、辞、之”的用法。
3.准确翻译句子,体会人物对话的语言和特点。《左传》小名片&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改称为《春秋左氏传》,记载了春秋间240多年的历史,生动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广阔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
&地位: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作者: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
&春秋三传:“传”意为注释,《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关于《左传》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得宜;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它既是优秀的史学著作,又为后世的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朱彝尊晋军函(hán)陵 秦军氾(fán)南
佚(yì)之狐 夜缒(zhuì)而出
共(gōng)其乏困 若不阙(quē)秦
秦伯说(yuè) 失其所与,不知(zhì)
使杞(qǐ)子、逢(páng)孙戍(shù)之
微夫(fú)人之力不及此 讲述你读到的故事 郑国被秦、晋两国包围,形势危急。郑国大夫佚之狐向郑国国君推荐烛之武去游说秦穆公。郑伯面请烛之武被拒,先自责后述其利害。烛之武毅然受命,只身前往秦军军营,说退秦军。晋军不得已也退兵。郑国转危为安。??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以:因为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介宾短语后置)晋军(于)函陵,
秦军(于)氾南。
军:驻军,名→动
译文:晋文公 、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并且在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依附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读第一段,思考:
秦晋两国为什么围攻郑国?秦国和晋国出兵攻打郑国的理由:1.以其无理于晋 2.郑贰于楚(晋文公逃亡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郑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秦郑无矛盾冲突,晋师出有名,秦既是友情出演,也为图利益。春秋时期形势图秦晋围郑形势图?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言于郑伯=于郑伯言(介宾短语后置) 辞:推辞用:重用。子:您 而:才是:代词,这 过:过错省略句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已,通“矣” 译文: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伯,军队一定会撤退。”郑伯听从了他的建议。(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读第二段,思考:面对困难,郑国君臣的表现如何?
①佚之狐出谋划策,力荐烛之武 ②郑伯从谏如流,情真意切,感动了烛之武③烛之武面对郑伯的诚意,承担了说退秦师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