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统编版本
高中语文
茹志鹃
一曲青春与生命的挽歌
花
百
合
课堂导入
百合花的花语大家一定不陌生,最具代表的便是百年好合,象征夫妻间的恩爱。同时,百合也代表伟大的爱,有深情祝福之意。
在当代著名作家茹志鹃的成名小说《百合花》中,百合又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小说。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概述小说主要内容。
2.体味细节描写,探究题目含义和文章主题。
3.感受军民的深厚情谊、战争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茹志鹃创作《百合花》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
写作背景
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写作背景
小说基础知识
概念:
小说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①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常见的塑造人物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小说基础知识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②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小说情节具有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情节结构组成:
小说基础知识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③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景物及人物活动的空间,用以烘托气氛、衬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感情等。
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划分层次
通讯员带“我”去包扎所途中发生的故事。
写通讯员和“我”一起向新媳妇借被子。
小通讯员牺牲,新媳妇给通讯员缝衣。
新媳妇执意献出新被盖在通讯员身上入殓。
开端1—24
发展25—43
高潮44—57
结局58-59
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小同乡。p16D40
人物形象
细读课文,分析小“通讯员” 的人物形象。
①从他总和“我”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看出他细心地关怀同志;
②从他的腼腆羞涩,看出他的朴实、纯洁;
③从他借被子而又想送回去的举动,看出他勇于改正错误的态度;
④从他掩护群众和伤员,看出他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
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对描写对象作逼真、细腻、具体生动的描绘,它是文学作品中描写人物性格、推动事件发展、表现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最小的组成单位。看起来好像是作者行文中不经意的信手泼墨,但细细品读,就会感受到其含有不尽之意,见于描写之外。
言有浅而可以托深,类有微而可以喻大。
景物描写
找出小说中出现的景物描写,并试着分析其作用。
示例:①“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新鲜温润的香味”。
这一景物描写展现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在残酷的战斗之前,“我”看到如此景象,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我”作为革命战士,不仅临危不惧,而且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
景物描写
找出小说中出现的景物描写,并试着分析其作用。
示例:②天黑了,天边涌现一轮满月……“那一轮皎洁的月亮,我也憎恶起来了。”
这一景物描写对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心情的烘托,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整个战场被皎洁的月光朗照着,所以战斗才会那样激烈,那样残酷,通讯员就是在白夜的战斗中壮烈牺牲的。
试着找出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并鉴赏其作用。
树枝
破洞
馒头
百合
文中出现了几次树枝?请标注出来并分析有何作用。
树枝
第一次是在去包扎所的路上
“我”看见他“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是装饰点缀。”
第二次是“我”目送他走远了
“看见他的枪筒里不知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文中出现了几次树枝?请标注出来并分析有何作用。
树枝
作用:表现出小通讯员纯朴、自然的情趣。
在即将发起总攻的时刻,在紧张的战斗间歇,这个小战士还有心思将伪装作为装饰,在枪筒上插上树枝和野菊,这种行为表面上是“我”随意看到的,或者表现了这个小战士的天真、孩子气,实际上正体现出小通讯员的青春活力,以及他对生活的热爱。
馒头
文中几次提到百合花,请标注出来并分析有何作用。
第一次
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百合
文中几次提到百合花,请标注出来并分析有何作用。
第二次
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百合
文中几次提到百合花,请标注出来并分析有何作用。
第三次
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睛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百合
文中出现了几次馒头?请标注出来并分析有何作用。
第一次
第一次是在小通讯员离开包扎所返回团部时,“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的挎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二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的石头上,对我说:‘给你开饭啦。’”
馒头
文中出现了几次馒头?请标注出来并分析有何作用。
有何作用
①这个小通讯员,虽然自己还是个孩子,但是,革命队伍的熏陶,培养了他体贴、关心他人的好品德。②同时,也激起了读者对这个小通讯员的喜爱之情,为下文失去这么好的战友而悲痛蓄势。
馒头
文中出现了几次馒头?请标注出来并分析有何作用。
第二次
第二次当小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还一针一线的为缝补衣肩上的破洞,“我”实在忍受不了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的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二个干硬的馒头……”
馒头
文中出现了几次馒头?请标注出来并分析有何作用。
有何作用
①睹物思人,“我”看到馒头想起他的羞涩、憨厚、天真、活泼、善良、体贴。②通过这“饱含着战友之情”的两个馒头,深切表达了“我”痛失战友的内心悲痛之情,“立片言而居要”,产生了“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馒头
破洞
文中几次写到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请标注出来并分析有何作用。
第一次:“我”和通讯员从新媳妇家借了被子出门时
通讯员“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在门钩上,在肩膀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结果“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夹了被子就走。”
破洞
有何作用
这一细节,①写出通讯员的朴实、腼腆、执拗,②也写出新媳妇的友善、热情、关切。
3.在情节上为第二次破洞的出现作铺垫。
破洞
文中几次写到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请标注出来并分析有何作用。
文中几次写到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请标注出来并分析有何作用。
第二次:当通讯员回部队时
“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的”。作用:这一细节写出了通讯员天真质朴的性格和回部队时乐观的情绪。
破洞
文中几次写到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请标注出来并分析有何作用。
第三次:通讯员临牺牲前
他被安排在屋檐下那块门板上,“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作用:①印证了牺牲的就是通讯员,照应上文,铺垫下文,②也写出新媳妇和“我”为此而万分痛惜的心情。
破洞
文中几次写到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请标注出来并分析有何作用。
第四次:通讯员临牺牲后
“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有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破洞。”
破洞
文中几次写到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请标注出来并分析有何作用。
有何作用
这一细节不仅照应了上文,更表现了新媳妇把通讯员当作亲人,对他无比崇敬的感情。“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她想将这份情通过那细密的针脚注入英雄穿的衣服里,新媳妇的感情得以再次升华。
破洞
百合
文中几次提到百合花,请标注出来并分析有何作用。
有何作用
这一细节描写,不仅起到刻画人物的作用,说明新媳妇对解放军的真挚情感,而且巧妙地点明了小说主题:我们的战士是高尚的,他得到人民的热爱是当之无愧的。战士的高尚情操,人民对战士的赤诚感情,犹如百合花那样纯洁、美好。
百合
文章以“百合花”为题有何含义
表层含义:被子上的花纹图案,是一种客观物象。
深层含义:1. 新媳妇淳朴、善良、纯真,如百合花一样。 2.战争背景下纯真、高洁的优美心灵和品格的象征。
总结题目的含义及作用的答题思路
角度 示例
浅层 词语的基本含义 被子上的花纹图案
深层 象征文中人物(内心、品格、命运等) 新媳妇淳朴、善良、纯真,如百合花一样。
象征社会人文 纯真、高洁的优美心灵和品格的象征。
文本迁移:
《春》13.本文是长篇小说《春》的节选,请结合文本分析“春”的多重含义。(6分)
①自然的春天。这样的春天鸟鸣花香,充满生机。(浅层)
②淑英的“春天”。她挣脱了封建家庭的束缚,获得了快乐和自由。(对象人物)
③追求进步的青年人的“春天”。一代青年人对自由、快乐、美好的人生充满希望。(社会背景)
2.《<平凡的世界>节选》 13.综合选文,探究第一段“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这句话的多重意蕴。(6分)
①天气层面:当时正处于惊蛰前夕,雪已不会聚积,所以说冬天已去:但仍在下雪,说明春天尚未来临。(浅层)
②人物层面:孙少平出身贫困,有幸被推荐上高中,人生充满希望,严冬似乎过去;但现实又逼迫着他既自卑又自尊,所以说春天还没到来。(对象人物)
③政治层面:1975年处于文革末期,三中全会之前,所以说“冬天就要过去”;但文革对国的破坏巨大,复苏之路还很漫长,所以说“春天还没到来”。(社会背景)
文章以“百合花”有何作用?
作用:
①点明文章中的重要内容和相关情节线索;
②以其纯白来象征人民战士、人民群众的高尚情操;
③揭示文章主旨,表现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总结题目作用的答题思路
题目作用 四角度 修饰或者点明写作对象(人物)
表达情感或者态度(人物)
作为线索(情节)
揭示主旨(主题)
总结主题
小说撷取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心灵的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歌颂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赞美了人民战士的崇高品质,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英雄战士的热爱和崇敬,揭示了军民团结是战争胜利之本的道理。
百合花的故事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但它那洁白无暇的芳容和沁人心脾的清香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怀着对那逝去的人和事的缅怀之情,一起来读读下面的这首小诗。
当春天再来的时候
遗忘了的野百合花仍然会在同一个山谷里生长
在羊齿的浓荫处仍然会有昔日的馨香
可是 没有人
没有人会记得我们和我们曾有过的欢乐和悲伤
而时光越去越远
终于只剩下几首佚名的诗
和一抹淡淡的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