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克和千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克和千克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5-22 20:2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第七单元《克和千克》 学习目标:
1、初步建立 1 克、 1 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 1 千克=1000 克。
2、体验 1 千克内的物体质量,在体验中感知“克”和“千克”。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小组活动中体验成功,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充分体验物体的质量;
教学难点:建立 1 克、 1 千克的质量的概念。
教学预设:
一、导学:
1、揭示课题:
2、了解起点:
问:在哪里见过克和千克?(指名回答)
师小结:克和千克,用来表示物体有多重。
3、唤起经验:
师:我们一起去超市看看。
(1) 看包装: (课件出示一包味精)
问:这包味精有多重? (从包装上看出来)
(2) 字母表示 (同时出示 4~5 样物品)
问:这几样物品有多重呢?轻轻地说给同伴听。
(3) 千克与克的关系(同时出示 4 瓶洗衣液: 3kg、1kg、500g、300g) 提问:1 千克就是( )克?
二、独学探究、互学释疑
活动一:初步感知 500 克的质量
1、掂一掂,
师: 这包米仁重 500 克。怎么去感受?
2、学生活动。
组长拿出这包米,每个小朋友轮流感受 500 克。
3、说一说, 有什么感觉?
(很轻,有点重, 不是很轻也不是很重)
活动二:充分体验 1 千克以内的物品的质量
提供每个小组 4 个不同质量的黑袋子, 分别为: 1 千克、 300 克、 100 克、 10 克。
(一) 按轻重排序 (初步体验)
1
1、师: 4 个黑袋子看起来差不多大, 能看出哪袋重哪袋轻吗? 我们可以掂一掂、称一称。
2、出示活动要求:
3、汇报: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序号,同时课件出示按顺序排列的袋子。
(二) 估计每一袋的质量 (再次体验)
1、明确学习任务:
⑴ 先独立对照这包 500 克的米仁,掂一掂、估一估每个袋子大约有多少重, 并把它记在纸上。
⑵ 再各组互相交流,尽量统一意见。
2、学生活动
3、班内汇报
【每一小组派代表板书估计的结果】
板书: (④) ( ①) (③) (②)
估:一:
二:
三:
四:
…………
4、质疑提升:
你们是怎样估计出④号大约有 1 千克的?
最轻的②号袋,又是怎么估计的?
(三) 称出重量
1、师:小朋友们估计得是不是接近呢?该怎么办?用工具称出它的质量。 【学生称重,教师板书记录质量】
分别为: 1 千克、 300 克、 100 克、 10 克
2、现在知道了它们的质量,请你再来掂一掂: 1 千克的感受、 300 克的感受……
活动三: 感知体验 1 克物品的轻重、几克物品的轻重
1、体验 1 克黄豆的质量
(1) 出示活动要求:
(2)估一估: 1 克黄豆大约有几粒?
2
(3)称一称:师生合作,利用天平秤称出大约 6 粒黄豆重 1 克。
(4)每位同学拿起 6 粒黄豆,放在手上感受一下。
2、体验 1 角硬币 1 元硬币的质量
(1)出示活动要求:
请同学们拿出 1 角和 1 元的硬币,分别放在手上掂一掂,估一估大约几克?
(2)出示 2 分硬币,告知学生:一枚 2 分硬币重约 1 克。再来估一估。
(3)告知: 1 角硬币重约 3 克, 1 元硬币重约 6 克。
3、找一找比 1 克轻的物品
师:像这样几克重的物品,放在手上,几乎感觉不到。
(1) 在生活中, 你还能找到比 1 克轻的物品吗?
(2)把你想到的跟小组同学交流,组长总结汇报。
出示图片: 3 粒黄豆、 1 枚回形针、一根线、一片羽毛、一粒米、一张纸、一 滴水……
活动四: 体验几千克重的物品重量
1、(1)出示活动要求:
(2)根据学生所找的物品,教师估计后再评价是否接近。
2、(1)活动要求: 找一找身边比 1 千克要重的物品, 再掂一掂它大约有几千克?
(2)适时地选取身边的某样物品,利用弹簧秤进行称重,如:学生的板凳。
三、总结提升
1、思考:
哪些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计量比较轻的物品)
哪些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 (计量比较重的物品)
2、口答:下列物品有多重?(填上“克”或“千克“)
一块橡皮 一个苹果 一张大沙发
24 ( ) 200 ( ) 120 ( )
一个鸡蛋 一只蜂鸟的体重 一只鸵鸟的体重
60 ( ) 2 ( ) 100 ( )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得怎么样?
这节课我们怎样学的? 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