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二)
《清平乐·村居》+《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课 型】精读引领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背诵诗词。
2.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诗词大意。
3.通过抓关键词想象画面,关注诗词意象等方法,感受诗词中描绘的情境,体会词人对温馨平和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背诵诗词。
2.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诗词大意。
【教学难点】
通过抓关键词想象画面,关注诗词意象等方法,感受诗词中描绘的情境,体会词人对温馨平和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过程】
活动一:诗词对比,了解宋词
1.谈话导入,板书诗题
(1)学生背诵古诗《村居》。
(课件出示《村居》《清平乐·村居》)
发现不同
①清平乐是词牌名,“乐”读“yuè”;“村居”是题目,读的时候中间要注意停顿。(学生齐读。)
②除了题目外,诗和词还有什么不同之处?
a.“白发谁家翁媪”和“大儿锄豆溪东”之间有空格,说明词有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叫上阕,后一部分叫下阕,朗读时,两阕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
b.诗的每句话对仗都很工整,字数一样,而词的每句话字数可以不一样,因此,词又叫长短句。
2.了解作者,初读宋词。
(1)作者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词作以豪放为主。他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
(2)指生读,读出节奏,读出味道。
(3)全班齐读。
活动二:图文兼得,了解词意
1.多种方法,解析难词。(注释,插图,查阅资料……)
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今属江西)时写的。此地古代属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翁媪:老翁和老妇。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wú。
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卧:趴着。
2.尝试简单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3.知其意,再次读。
活动三:想象画面,走进宋词
1.圈画景物,找出特点。
读这首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都有何特点?(学生交流)
小结:词中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惟妙惟肖,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2.赏析诗句,想象悟情。
词中哪些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你最喜欢哪一位呢?
(1)白发翁媪(出示课件)
①为什么老两口让你们觉得很美,你看他们都满头白发了,也许牙齿都掉光了,他们还美吗?美在何处?
②理解“相媚好”。
师引导:用书中的词语来形容就是——“相媚好”。
③师生合作朗读。
好一个“相媚好”,年纪都这么大了还这么相亲相爱。请同学们把这种感受带到词中,再读这句词。(生有感情地读)
④引导想象说话。
两位老人就这么坐着,笑着,聊着,心里那个美哟,你瞧,老两口几杯酒下了肚,话就多了起来。
老爷爷望了望老奶奶,捋着胡子笑着说:“老伴呀……”
听着老爷爷的话,老奶奶也乐得笑开了花,说:“老头子呀……”
⑤提炼词眼,沉醉词境。
这里的“醉”仅仅是指老两口喝醉了吗?
从词的上阕中那句“茅檐低小”,你读出了什么?生活并不富裕,可为什么老两口还那么乐呵呵地陶醉其中呢?老两口到底“醉”在哪儿?
⑥指导朗读。
生活贫困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心里快乐、幸福。心里有多美,日子就有多美,怪不得老两口都陶醉了。请同学们读出词人那陶醉的感觉来。
(2)大儿、中儿。(出示课件)
①引导想象画面。读着这句,你的眼前又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②体会人物品质。大儿子是那么勤劳,二儿子是那么懂事、心灵手巧,他们一起点缀着这幅美丽的田园风景图。
③师指名朗读,指导读出喜爱之情。
(3)淘气小儿。(课件出示小儿卧剥莲蓬图和相关文字)
①你能说说为什么最喜欢小儿吗?请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②想象小儿“卧”的姿势,再读句子。
这里的卧,是趴着,脸朝下。大胆想象,这个顽皮的小儿剥莲蓬时还会有哪些姿势。(预设:一会儿趴着,一会儿躺着,真是悠哉游哉。)
③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自由想象小儿无拘无束的样子)
3.配乐朗读整首词。
4.尝试背诵。
活动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合作学习。
辛弃疾的这首词清新活泼,充满田园诗的味道,他的另外一首词,也让人觉得轻松愉悦。下面请小组合作学习《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想象画面,说说哪一句描述的画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2.全班交流。
(1)“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云雾缭绕,笼罩着生长茂盛、郁郁葱葱的松、竹,环境优美、生活舒适和谐,所以说“从今万事足”。
(2)“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这画面有很强的情节性,连续性。一群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在偷着打梨、枣。“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这群馋嘴的儿童,一边打着梨、枣,一边东张西望地提防随时准备拔腿逃跑。一个“偷”字,写出了贪嘴孩子的天真童趣和心虚胆怯、唯恐被人发现的神情。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反映词人对偷梨、枣的儿童们的保护的态度。觉得这群顽皮的儿童有趣,要留着“老夫静处闲看”。
【作业布置】
背诵《清平乐·村居》。
【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人忙 温馨
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