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把正确答案的字母涂黑》
1.(2023四上·西山期末)2022年10月12日,离地面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神舟十四号“太空教师”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
B.宇航员讲话的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
C.声音在太空环境中传播不需要借助任何物质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宇航员讲话的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太空中的宇航员之间不能直接对话,而是依靠无线电话进行交谈。是因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太空中没有空气,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AB观点正确,C观点错误。
2.(2023四上·西山期末)当我们用手指将双耳堵住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完全失去听觉
B.对听觉没有任何影响
C.可以听见外界极微弱的声音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为三个部分。外耳包括耳郭和耳道,中耳有鼓膜、听小骨,内耳有耳蜗、听神经。当人用手指将双耳堵住后,可出现的情况是可以听见外界极微弱的声音,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3.(2023四上·西山期末)校园里的广播响了,我们在操场、在教室都能听到,因为声音是向( )传播的。
A.四面八方 B.前方 C.后方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充当介质。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所以校园里的广播响了,我们在操场、在教室都能听到。
4.(2023四上·西山期末)发生地震后,被困在建筑废墟中的遇险者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就近的金属管道,这种做法主要是利用金属管道能够向外( )。
A.传声 B.通风 C.传热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发生灾难时,被困在建筑物废墟中的人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铁制的管道,这种做法是利用铁管能传声。A选项符合题意。
5.(2023四上·西山期末)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就越( )。
A.轻 B.低 C.高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声音高低主要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根据“探索尺子音高变化”实验可知,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尺子振动速度越快,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尺子振动速度越慢,声音越低。
6.(2023四上·西山期末)声音的强弱可以用( )来描述。
A.音高 B.音量 C.快慢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来表示。音量是由振动物体的振动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7.(2023四上·西山期末)右图是小提琴的四根弦,用相同的力拨动时( )。
A.1号弦发出的声音最高
B.4号弦发出的声音最高
C.4号弦发出的声音最强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小提琴发声是琴弦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高低与琴弦振动快慢有关。根据对琴弦的认识,琴弦越细、越紧、越短,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由此判断图中小提琴的四根弦中,长度相同,粗细不同,其中1号琴弦最细,振动最快,发出的声音最高。故A选项正确。
8.(2023四上·西山期末)用力敲一下音叉,我们能在一段时间里听到音叉的“嗡嗡”声,这说明( )。
A.音叉还在振动
B.音叉已经不振动了,但仍能发出声音
C.人的错觉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力敲一下音叉,我们能在一段时间里听到锣的嗡嗡声,这说明音叉还在振动。音叉停止振动,声音会立即消失。A选项符合题意。
9.(2023四上·西山期末)人说话时,是( )在振动,我们把手放在下巴下方的颈部能感觉到它的振动。
A.喉咙 B.嘴巴 C.声带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人的发声器官是声带,人说话的声音主要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AB选项错误。
10.(2023四上·西山期末)在道路上我们看见右图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
A.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B.静止鸣笛,保持安静
C.鼓号乐队不准进入
【答案】B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在城市道路常见到 题目图中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禁止鸣笛,保持安静。这是在源头处减弱噪音。
11.(2023四上·西山期末)肺活量是肺部健康的标准之一,肺活量越大就说明我们肺部的吸氧能力越强,呼吸系统功能越强。小明同学想要继续增大肺活量的有效方法是( )。
A.坚持锻炼 B.多吃食物 C.多睡觉
【答案】A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肺活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肺活量的大小因人而异,如成人的肺活量大于儿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强度因人而异),参加户外活动,有利于增强肺活量,A符合题意。
12.(2023四上·西山期末)小明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想测一测自己的肺活量。他深深吸一口气,再用力呼出气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较,( )增加了。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答案】A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分析】人体需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氧气减少了。原因是气体在肺内发生了气体交换。肺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内。故正常环境中,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
13.(2023四上·西山期末)我国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症在很多地区已成偏高状态。针对这一现象,四年级同学对全校同学做了调查,结果如下。请从下面图表中分析,肥胖患者的饮食中( )的摄入量较正常体重的人偏多。
A.粮食类和蛋、豆制品
B.肉类和水果蔬菜
C.粮食类和肉类
【答案】C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无机盐以及水,不同的食物营养成分对人体各有不同的作用。分析图表可知,肥胖患者的饮食中粮食类和肉类的摄入量较正常体重的人偏多。
14.(2023四上·西山期末)下列所示的食物中属于动物类食物的是( )。
A. B. C.
【答案】B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食物按来源分,可以分为来源于动物的食物和来源于植物的食物。鸡蛋来源于鸡,属于动物类食物;玉米、香蕉都来源于植物,属于植物类食物。
15.食物开始消化的地方是( )。
A.口腔 B.胃 C.小肠
【答案】A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
【解析】【解答】食物开始进行消化的地方是口腔,能够把糖类物质进行分解。
故答案为:A
【分析】葡萄糖在口腔中分解,蛋白质在胃中被分解,脂肪在小肠中被分解。
16.(2023四上·西山期末)下列饮食方法中,科学合理的是( )。
A.只吃水果蔬菜保持苗条身材
B.炒菜的时候多放油盐更好吃
C.谷类、水果蔬菜和肉类荤素搭配
【答案】C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A、为了保持身体健康,要做到合理膳食,只吃水果和蔬菜,只能满足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无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来源,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与身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意义。脂肪是备用能源.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能量,A不符合题意;
B、合理膳食要注意营养均衡,每日的食谱要健康合理,尽量低油低盐,否则会引起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等症状,B不符合题意;
C、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健康食谱,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谷类为主,水果蔬菜和肉类荤素搭配,营养全面合理,能保证人体营养的需要,C符合题意。
17.(2023四上·西山期末)在马铃薯上滴碘酒,马铃薯没有变成蓝色,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马铃薯不含淀粉
B.碘酒滴在没切开的马铃薯上
C.碘酒滴在煮熟的马铃薯上
【答案】B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
【解析】【分析】淀粉有遇到碘酒变蓝的特性。马铃薯中含有淀粉,在马铃薯上和煮熟的马铃薯上滴碘酒,马铃薯变成蓝色;如果马铃薯没有切开马铃薯皮上不含淀粉,所以此时的马铃薯没有变成蓝色。
18.(2023四上·西山期末)人的消化器官不包括( )。
A.口腔 B.大肠 C.气管
【答案】C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人体的消化器官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肝(胆)、胰。心脏不是人体的消化器官。
19.(2023四上·西山期末)测量力的常用工具是( )。
A.天平 B.弹簧测力计 C.温度计
【答案】B
【知识点】弹簧测力计
【解析】【分析】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完成同样的事,使用恰当的工具能给我们带来方便和省力。实验室常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B是正确的选项;天平是计量质量的仪器,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器。
20.(2023四上·西山期末)游乐园的蹦蹦床是利用蹦蹦床受压会产生( )的原理制成的。
A.重力 B.压力 C.弹力
【答案】C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游乐场里,小朋友们在开心的玩蹦蹦床,这是利用蹦蹦床受压而产生的弹力。
21.(2023四上·西山期末)高铁在我国快速发展,高速列车的车头通常是如图所示的设计,其主要原因是( )。
A.减小与空气的摩擦力
B.减轻本身重量
C.美观
【答案】A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物体穿过液体或空气时,也会产生摩擦力,这种摩擦力叫阻力。流线型的物体在空气中和液体中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最小。所以,高速列车的车头设计成流线型,主要是为了减小与空气的摩擦力。
22.(2023四上·西山期末)吹大的气球松手后,会在空中乱窜,这是因为( )。
A.反冲力的方向是没有规律的
B.气球口没有固定,喷出的气体方向没有规律
C.气球被风吹乱了
【答案】B
【知识点】反冲力
【解析】【分析】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反冲力的方向与气球内气体喷出的方向相反。吹大的气球松手后,会在空中乱窜,这是因为气球口没有固定,喷出的气体方向没有规律。
23.(2023四上·西山期末)鞋底设计一般都有纹路,这样的设计是( )。
A.为了漂亮、美观
B.为了减小摩擦力,防滑
C.为了增大摩擦力,防滑
【答案】C
【知识点】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分析】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运动鞋底的花纹是为了增大鞋底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24.(2023四上·西山期末)设计制作小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首先要明确任务和要求,再进行设计
B.制作是最关键的, 应该立即进行制作
C.动手能力弱的应该在旁边看看就好
【答案】A
【知识点】设计小车
【解析】【分析】A.根据制作的步骤和环节,设计制作小车时,首先要明确任务和要求,再进行设计,故A正确;
B.小车制作虽然是最关键的步骤,但是需要根据正确程序进行制作,不能没有计划、设计就立即进行制作,故B错误;
C.动手能力弱的同学更应该积极参与制作,有利于提高动手能力,故C错误。
25.(2023四上·西山期末)如图所示,想让小车把木块撞得更远,可以( )。
A.把小车的位置向斜坡上方移动
B.把木块放远一些
C.把小车的位置向斜坡下方移动
【答案】A
【知识点】运动物体的能量
【解析】【分析】运动的小车具有动能,小车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如图所示,想让小车把木块推得更远,把小车的位置向斜坡上方移动,小车的速度越大,撞击木块的能量越大。
二、填图题(共15分)
26.(2023四上·西山期末)请把耳的各部分结构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里。
①鼓膜②耳蜗③耳郭
A :收集声波
B :将声音转化为振动
C :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答案】(③)/(③耳郭)/(耳郭);(①)/(①鼓膜)/(鼓膜);(②)/(②耳蜗)/(耳蜗)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A、耳郭的作用是收集声波,A的说法正确。
B、声音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将外界的声波传入内耳。鼓膜的作用将声波转化为振动,B的说法正确。
C、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听小骨可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C的说法错误。
27.(2023四上·西山期末)
(1)根据运动与力的关系,选择对应的选项并涂黑。
序号 实验装置 科学探究 提供运动的力
① 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A.重力 B.反冲力 C.弹力
② 用气球驱动小车 A.重力 B.反冲力 C.弹力
③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A.重力 B.反冲力 C.弹力
(2)通过上表,我发现( )
A.小车受到的力各不相同
B.力能使物体运动
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快或慢,启动或停止)
【答案】(1)A;B;C
(2)C
【知识点】力与运动状态
【解析】【分析】(1)生活中常见的力有:风力、水力、重力、弹力、浮力、摩擦力等。每一种力都有大小和方向。根据对力的认识,重力能把地球表面的物体拉向地面,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提供运动的力是重力。
(2)生活中常见的力有:风力、水力、重力、弹力、浮力、摩擦力等。根据对力的认识,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是反冲力,用气球驱动小车,提供运动的力是反冲力。
(3)生活中常见的力有:风力、水力、重力、弹力、浮力、摩擦力等。根据对力的认识,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提供运动的力是弹力。
(4)通过上表,我发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快或慢,启动或停止)。
三、实践探究题(共35分) (把正确答案的字母涂黑)
28.(2023四上·西山期末)学习了“声音”单元后,明明进行了声音的探究
(1)他先探究了竖笛的声音,吹竖笛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
A.声带 B.塑料管 C.空气
(2)从竖笛的结构图可知,吹奏同一个音阶,用力吹竖笛,发出的声音( )。
A.更低 B.更强 C.更弱
(3)他在吹的过程中,发现桌子上“鼓膜”模拟装置上的纸屑在跳动,这是因为( )。
A.竖笛的声音引起了纸屑的振动
B.竖笛的声音引起了气球皮的振动
C.竖笛的声音引起了桌子的振动
(4)他用同样的力吹了一组“5 (so)” -“3 (mi)”-“1 (do)” 由高到低的音阶,发现气球皮上的纸屑跳动得( )。
A.越来越慢 B.越来越快 C.没有变化
(5)明明利用奶茶吸管做了一个简易的排箫演奏美妙的乐曲。如图所示,依次从长管吹到短管,发出的声音音高( )。
A.从高到低 B.从低到高 C.音高没有变化
【答案】(1)C
(2)B
(3)B
(4)A
(5)B
【知识点】制作乐器
【解析】【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竖笛是吹奏乐器,吹竖笛能发出声音是由于竖笛管中吹进去的空气在振动产生的。故C选项正确。
(2)声音的强弱是由振动物体的振动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声音的高低是由振动物体的振动快慢决定的,振动得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得越慢。从竖笛的结松图可知,吹奏同一个音阶,用力吹竖笛,空气振动幅度大,发出的声音更强。故B选项正确。
(3)他在吹的过程中,发现桌子上“鼓膜”模拟装置上的纸屑在跳动,这是因为竖笛的声音引起了气球皮的振动,气球皮的振动引起纸屑跳动。故B选项正确。
(4)他用同样的力吹了一组“5(so)”-“3(mi)”-“1(do)”由高到低的音阶,音调越来越低,是因为空气振动越来越慢。因此,会发现气球皮上的纸屑跳动得越来越慢。故A选项正确。
(5)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松的物体发声音调较低。明明利用简易的排箫演奏美妙的乐曲,依次从长管吹到短管,振动会越来越快,发出的声音音高从低到高。故B选项正确。
29.(2023四上·西山期末)红红利用家里常见的材料,模拟人体的呼吸过程。请你根据右图所示的模拟裝置,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观察,我们得知,气球模拟肺,吸管模拟气管。当气体通过气管进入肺后,我们可以观察到底部的气球皮会( )。
A.不动 B.下移 C.上移
(2)由此,我们推测,底部气球皮模拟人体中的( )
A.膈肌 B.支气管 C.肺
(3)生活中,红红在呼气的时候,胸腔的变化是 (填“扩张”或“收缩”)。
(4)红红对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进行比较,由图可知,人呼吸的气体中( )的比例是最多的。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5)红红发现,冬天我们对着窗户呼气,窗户上会有一层“雾气”,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人呼出来的气体中可能还有( )。
A.冷气 B.热气 C.水蒸气
【答案】(1)B
(2)A
(3)收缩
(4)A
(5)C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1)通过观察,我们得知,气球模拟肺,吸管模拟气管。吸气时,胸廓扩大,肺也扩张,腹部收缩,外界的气体被吸入;呼气时,胸廓缩小,肺便收缩,腹部扩大,体内的气体被呼出。所以当气体通过气管进入肺后,我们可以观察到底部的气球皮会下移。
(2)由此,我们推测,底部气球皮模拟人体中的膈肌。
(3)人体通过呼气和吸气这种呼吸运动,不断进行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呼吸时胸廓大小会发生变化。吸气时,胸廓扩大,肺也扩张,腹部收缩,外界的气体被吸入;呼气时,胸廓缩小,肺便收缩,腹部扩大,体内的气体被呼出。
(4)人体需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氧气减少了。原因是气体在肺内发生了气体交换。肺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内。故正常环境中,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氮气的比例是最多的,没有不会,变化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
(5)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冬天我们对着窗户呼气,窗户上会有一层“雾气”,这些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小水滴。
30.(2023四上·西山期末)小车的研究。
(1)下列几种足够大的力,不能让小车在桌面上运动起来的是( )。
A.弹力 B.摩擦力 C.反冲力
(2)芽芽用橡皮筋做动力驱动小车,发现同一根橡皮筋绕20圈小车运动的距离比绕10圈的近,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
A.橡皮筋的圈数越多,弹力越大,小车运动距离越近
B.橡皮筋反复实验,失去了弹力
C.橡皮筋产生的弹力太大,小车轮子与桌面的摩擦力太小,轮子打滑了
(3)如下图,芽芽进行不同坡度的撞击实验。在这个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
(4)如果给小车装上两个钩码,再进行实验,木块撞击的距离( )。
A.可能会变远 B.可能会变近
(5)由上面的实验芽芽推想,在同一条路上,速度相同的小轿车与大型工程车分别撞击同一静止物体,该物体( )。
A.被大型工程车撞击的距离更远
B.被小轿车撞击的距离更远
C.两次的撞击距离相同
【答案】(1)B
(2)C
(3)坡度大小/不同坡度/坡度
(4)A
(5)A
【知识点】小车的制作与评估
【解析】【分析】(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唯一原因,弹力、反冲力都能够为小车提供动力,让小车运动起来,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阻力,不能给小车提供动力,让小车运动起来。
(2)A橡皮筋的圈数越多,弹力越大,小车运动距离越远,故A错误;
B.橡皮筋失去弹力,不可能出现橡皮筋绕20圈小车运动的距离比绕10圈的近的现象,故B错误;
C.小车轮子与桌面的摩擦力是一定的,橡皮筋产生的弹力太大,车轮容易发生打滑,可能是出现橡皮筋绕20圈小车运动的距离比绕10圈的近的主要原因,故C正确;
(3)图中芽芽设计了小车不同坡度撞击实验进行研究,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对比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相同。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坡度大小。
(4)运动的小车具有动能,小车的重量越大,动能越大。如果给小车装上两个钩码,再进行实验,小车动能越大,木块被撞击滑行距离越远。故A选项正确。
(5)由上面的实验芽芽推想,在同一条路上,速度相同的小轿车与大型工程车分别撞击同一静止物体,与小轿车相比,大型工程车质量大,动能大,撞击同一物体的距离更远。故A选项正确。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把正确答案的字母涂黑》
1.(2023四上·西山期末)2022年10月12日,离地面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神舟十四号“太空教师”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
B.宇航员讲话的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
C.声音在太空环境中传播不需要借助任何物质
2.(2023四上·西山期末)当我们用手指将双耳堵住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完全失去听觉
B.对听觉没有任何影响
C.可以听见外界极微弱的声音
3.(2023四上·西山期末)校园里的广播响了,我们在操场、在教室都能听到,因为声音是向( )传播的。
A.四面八方 B.前方 C.后方
4.(2023四上·西山期末)发生地震后,被困在建筑废墟中的遇险者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就近的金属管道,这种做法主要是利用金属管道能够向外( )。
A.传声 B.通风 C.传热
5.(2023四上·西山期末)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就越( )。
A.轻 B.低 C.高
6.(2023四上·西山期末)声音的强弱可以用( )来描述。
A.音高 B.音量 C.快慢
7.(2023四上·西山期末)右图是小提琴的四根弦,用相同的力拨动时( )。
A.1号弦发出的声音最高
B.4号弦发出的声音最高
C.4号弦发出的声音最强
8.(2023四上·西山期末)用力敲一下音叉,我们能在一段时间里听到音叉的“嗡嗡”声,这说明( )。
A.音叉还在振动
B.音叉已经不振动了,但仍能发出声音
C.人的错觉
9.(2023四上·西山期末)人说话时,是( )在振动,我们把手放在下巴下方的颈部能感觉到它的振动。
A.喉咙 B.嘴巴 C.声带
10.(2023四上·西山期末)在道路上我们看见右图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
A.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B.静止鸣笛,保持安静
C.鼓号乐队不准进入
11.(2023四上·西山期末)肺活量是肺部健康的标准之一,肺活量越大就说明我们肺部的吸氧能力越强,呼吸系统功能越强。小明同学想要继续增大肺活量的有效方法是( )。
A.坚持锻炼 B.多吃食物 C.多睡觉
12.(2023四上·西山期末)小明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想测一测自己的肺活量。他深深吸一口气,再用力呼出气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较,( )增加了。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13.(2023四上·西山期末)我国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症在很多地区已成偏高状态。针对这一现象,四年级同学对全校同学做了调查,结果如下。请从下面图表中分析,肥胖患者的饮食中( )的摄入量较正常体重的人偏多。
A.粮食类和蛋、豆制品
B.肉类和水果蔬菜
C.粮食类和肉类
14.(2023四上·西山期末)下列所示的食物中属于动物类食物的是( )。
A. B. C.
15.食物开始消化的地方是( )。
A.口腔 B.胃 C.小肠
16.(2023四上·西山期末)下列饮食方法中,科学合理的是( )。
A.只吃水果蔬菜保持苗条身材
B.炒菜的时候多放油盐更好吃
C.谷类、水果蔬菜和肉类荤素搭配
17.(2023四上·西山期末)在马铃薯上滴碘酒,马铃薯没有变成蓝色,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马铃薯不含淀粉
B.碘酒滴在没切开的马铃薯上
C.碘酒滴在煮熟的马铃薯上
18.(2023四上·西山期末)人的消化器官不包括( )。
A.口腔 B.大肠 C.气管
19.(2023四上·西山期末)测量力的常用工具是( )。
A.天平 B.弹簧测力计 C.温度计
20.(2023四上·西山期末)游乐园的蹦蹦床是利用蹦蹦床受压会产生( )的原理制成的。
A.重力 B.压力 C.弹力
21.(2023四上·西山期末)高铁在我国快速发展,高速列车的车头通常是如图所示的设计,其主要原因是( )。
A.减小与空气的摩擦力
B.减轻本身重量
C.美观
22.(2023四上·西山期末)吹大的气球松手后,会在空中乱窜,这是因为( )。
A.反冲力的方向是没有规律的
B.气球口没有固定,喷出的气体方向没有规律
C.气球被风吹乱了
23.(2023四上·西山期末)鞋底设计一般都有纹路,这样的设计是( )。
A.为了漂亮、美观
B.为了减小摩擦力,防滑
C.为了增大摩擦力,防滑
24.(2023四上·西山期末)设计制作小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首先要明确任务和要求,再进行设计
B.制作是最关键的, 应该立即进行制作
C.动手能力弱的应该在旁边看看就好
25.(2023四上·西山期末)如图所示,想让小车把木块撞得更远,可以( )。
A.把小车的位置向斜坡上方移动
B.把木块放远一些
C.把小车的位置向斜坡下方移动
二、填图题(共15分)
26.(2023四上·西山期末)请把耳的各部分结构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里。
①鼓膜②耳蜗③耳郭
A :收集声波
B :将声音转化为振动
C :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27.(2023四上·西山期末)
(1)根据运动与力的关系,选择对应的选项并涂黑。
序号 实验装置 科学探究 提供运动的力
① 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A.重力 B.反冲力 C.弹力
② 用气球驱动小车 A.重力 B.反冲力 C.弹力
③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A.重力 B.反冲力 C.弹力
(2)通过上表,我发现( )
A.小车受到的力各不相同
B.力能使物体运动
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快或慢,启动或停止)
三、实践探究题(共35分) (把正确答案的字母涂黑)
28.(2023四上·西山期末)学习了“声音”单元后,明明进行了声音的探究
(1)他先探究了竖笛的声音,吹竖笛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
A.声带 B.塑料管 C.空气
(2)从竖笛的结构图可知,吹奏同一个音阶,用力吹竖笛,发出的声音( )。
A.更低 B.更强 C.更弱
(3)他在吹的过程中,发现桌子上“鼓膜”模拟装置上的纸屑在跳动,这是因为( )。
A.竖笛的声音引起了纸屑的振动
B.竖笛的声音引起了气球皮的振动
C.竖笛的声音引起了桌子的振动
(4)他用同样的力吹了一组“5 (so)” -“3 (mi)”-“1 (do)” 由高到低的音阶,发现气球皮上的纸屑跳动得( )。
A.越来越慢 B.越来越快 C.没有变化
(5)明明利用奶茶吸管做了一个简易的排箫演奏美妙的乐曲。如图所示,依次从长管吹到短管,发出的声音音高( )。
A.从高到低 B.从低到高 C.音高没有变化
29.(2023四上·西山期末)红红利用家里常见的材料,模拟人体的呼吸过程。请你根据右图所示的模拟裝置,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观察,我们得知,气球模拟肺,吸管模拟气管。当气体通过气管进入肺后,我们可以观察到底部的气球皮会( )。
A.不动 B.下移 C.上移
(2)由此,我们推测,底部气球皮模拟人体中的( )
A.膈肌 B.支气管 C.肺
(3)生活中,红红在呼气的时候,胸腔的变化是 (填“扩张”或“收缩”)。
(4)红红对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进行比较,由图可知,人呼吸的气体中( )的比例是最多的。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5)红红发现,冬天我们对着窗户呼气,窗户上会有一层“雾气”,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人呼出来的气体中可能还有( )。
A.冷气 B.热气 C.水蒸气
30.(2023四上·西山期末)小车的研究。
(1)下列几种足够大的力,不能让小车在桌面上运动起来的是( )。
A.弹力 B.摩擦力 C.反冲力
(2)芽芽用橡皮筋做动力驱动小车,发现同一根橡皮筋绕20圈小车运动的距离比绕10圈的近,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
A.橡皮筋的圈数越多,弹力越大,小车运动距离越近
B.橡皮筋反复实验,失去了弹力
C.橡皮筋产生的弹力太大,小车轮子与桌面的摩擦力太小,轮子打滑了
(3)如下图,芽芽进行不同坡度的撞击实验。在这个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
(4)如果给小车装上两个钩码,再进行实验,木块撞击的距离( )。
A.可能会变远 B.可能会变近
(5)由上面的实验芽芽推想,在同一条路上,速度相同的小轿车与大型工程车分别撞击同一静止物体,该物体( )。
A.被大型工程车撞击的距离更远
B.被小轿车撞击的距离更远
C.两次的撞击距离相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宇航员讲话的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太空中的宇航员之间不能直接对话,而是依靠无线电话进行交谈。是因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太空中没有空气,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AB观点正确,C观点错误。
2.【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为三个部分。外耳包括耳郭和耳道,中耳有鼓膜、听小骨,内耳有耳蜗、听神经。当人用手指将双耳堵住后,可出现的情况是可以听见外界极微弱的声音,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3.【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充当介质。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所以校园里的广播响了,我们在操场、在教室都能听到。
4.【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发生灾难时,被困在建筑物废墟中的人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铁制的管道,这种做法是利用铁管能传声。A选项符合题意。
5.【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声音高低主要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根据“探索尺子音高变化”实验可知,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尺子振动速度越快,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尺子振动速度越慢,声音越低。
6.【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来表示。音量是由振动物体的振动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7.【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小提琴发声是琴弦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高低与琴弦振动快慢有关。根据对琴弦的认识,琴弦越细、越紧、越短,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由此判断图中小提琴的四根弦中,长度相同,粗细不同,其中1号琴弦最细,振动最快,发出的声音最高。故A选项正确。
8.【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力敲一下音叉,我们能在一段时间里听到锣的嗡嗡声,这说明音叉还在振动。音叉停止振动,声音会立即消失。A选项符合题意。
9.【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人的发声器官是声带,人说话的声音主要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AB选项错误。
10.【答案】B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在城市道路常见到 题目图中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禁止鸣笛,保持安静。这是在源头处减弱噪音。
11.【答案】A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肺活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肺活量的大小因人而异,如成人的肺活量大于儿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强度因人而异),参加户外活动,有利于增强肺活量,A符合题意。
12.【答案】A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分析】人体需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氧气减少了。原因是气体在肺内发生了气体交换。肺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内。故正常环境中,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
13.【答案】C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无机盐以及水,不同的食物营养成分对人体各有不同的作用。分析图表可知,肥胖患者的饮食中粮食类和肉类的摄入量较正常体重的人偏多。
14.【答案】B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食物按来源分,可以分为来源于动物的食物和来源于植物的食物。鸡蛋来源于鸡,属于动物类食物;玉米、香蕉都来源于植物,属于植物类食物。
15.【答案】A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
【解析】【解答】食物开始进行消化的地方是口腔,能够把糖类物质进行分解。
故答案为:A
【分析】葡萄糖在口腔中分解,蛋白质在胃中被分解,脂肪在小肠中被分解。
16.【答案】C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A、为了保持身体健康,要做到合理膳食,只吃水果和蔬菜,只能满足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无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来源,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与身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意义。脂肪是备用能源.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能量,A不符合题意;
B、合理膳食要注意营养均衡,每日的食谱要健康合理,尽量低油低盐,否则会引起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等症状,B不符合题意;
C、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健康食谱,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谷类为主,水果蔬菜和肉类荤素搭配,营养全面合理,能保证人体营养的需要,C符合题意。
17.【答案】B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
【解析】【分析】淀粉有遇到碘酒变蓝的特性。马铃薯中含有淀粉,在马铃薯上和煮熟的马铃薯上滴碘酒,马铃薯变成蓝色;如果马铃薯没有切开马铃薯皮上不含淀粉,所以此时的马铃薯没有变成蓝色。
18.【答案】C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人体的消化器官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肝(胆)、胰。心脏不是人体的消化器官。
19.【答案】B
【知识点】弹簧测力计
【解析】【分析】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完成同样的事,使用恰当的工具能给我们带来方便和省力。实验室常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B是正确的选项;天平是计量质量的仪器,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器。
20.【答案】C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游乐场里,小朋友们在开心的玩蹦蹦床,这是利用蹦蹦床受压而产生的弹力。
21.【答案】A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物体穿过液体或空气时,也会产生摩擦力,这种摩擦力叫阻力。流线型的物体在空气中和液体中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最小。所以,高速列车的车头设计成流线型,主要是为了减小与空气的摩擦力。
22.【答案】B
【知识点】反冲力
【解析】【分析】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反冲力的方向与气球内气体喷出的方向相反。吹大的气球松手后,会在空中乱窜,这是因为气球口没有固定,喷出的气体方向没有规律。
23.【答案】C
【知识点】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分析】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运动鞋底的花纹是为了增大鞋底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24.【答案】A
【知识点】设计小车
【解析】【分析】A.根据制作的步骤和环节,设计制作小车时,首先要明确任务和要求,再进行设计,故A正确;
B.小车制作虽然是最关键的步骤,但是需要根据正确程序进行制作,不能没有计划、设计就立即进行制作,故B错误;
C.动手能力弱的同学更应该积极参与制作,有利于提高动手能力,故C错误。
25.【答案】A
【知识点】运动物体的能量
【解析】【分析】运动的小车具有动能,小车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如图所示,想让小车把木块推得更远,把小车的位置向斜坡上方移动,小车的速度越大,撞击木块的能量越大。
26.【答案】(③)/(③耳郭)/(耳郭);(①)/(①鼓膜)/(鼓膜);(②)/(②耳蜗)/(耳蜗)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A、耳郭的作用是收集声波,A的说法正确。
B、声音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将外界的声波传入内耳。鼓膜的作用将声波转化为振动,B的说法正确。
C、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听小骨可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C的说法错误。
27.【答案】(1)A;B;C
(2)C
【知识点】力与运动状态
【解析】【分析】(1)生活中常见的力有:风力、水力、重力、弹力、浮力、摩擦力等。每一种力都有大小和方向。根据对力的认识,重力能把地球表面的物体拉向地面,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提供运动的力是重力。
(2)生活中常见的力有:风力、水力、重力、弹力、浮力、摩擦力等。根据对力的认识,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是反冲力,用气球驱动小车,提供运动的力是反冲力。
(3)生活中常见的力有:风力、水力、重力、弹力、浮力、摩擦力等。根据对力的认识,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提供运动的力是弹力。
(4)通过上表,我发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快或慢,启动或停止)。
28.【答案】(1)C
(2)B
(3)B
(4)A
(5)B
【知识点】制作乐器
【解析】【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竖笛是吹奏乐器,吹竖笛能发出声音是由于竖笛管中吹进去的空气在振动产生的。故C选项正确。
(2)声音的强弱是由振动物体的振动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声音的高低是由振动物体的振动快慢决定的,振动得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得越慢。从竖笛的结松图可知,吹奏同一个音阶,用力吹竖笛,空气振动幅度大,发出的声音更强。故B选项正确。
(3)他在吹的过程中,发现桌子上“鼓膜”模拟装置上的纸屑在跳动,这是因为竖笛的声音引起了气球皮的振动,气球皮的振动引起纸屑跳动。故B选项正确。
(4)他用同样的力吹了一组“5(so)”-“3(mi)”-“1(do)”由高到低的音阶,音调越来越低,是因为空气振动越来越慢。因此,会发现气球皮上的纸屑跳动得越来越慢。故A选项正确。
(5)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松的物体发声音调较低。明明利用简易的排箫演奏美妙的乐曲,依次从长管吹到短管,振动会越来越快,发出的声音音高从低到高。故B选项正确。
29.【答案】(1)B
(2)A
(3)收缩
(4)A
(5)C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1)通过观察,我们得知,气球模拟肺,吸管模拟气管。吸气时,胸廓扩大,肺也扩张,腹部收缩,外界的气体被吸入;呼气时,胸廓缩小,肺便收缩,腹部扩大,体内的气体被呼出。所以当气体通过气管进入肺后,我们可以观察到底部的气球皮会下移。
(2)由此,我们推测,底部气球皮模拟人体中的膈肌。
(3)人体通过呼气和吸气这种呼吸运动,不断进行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呼吸时胸廓大小会发生变化。吸气时,胸廓扩大,肺也扩张,腹部收缩,外界的气体被吸入;呼气时,胸廓缩小,肺便收缩,腹部扩大,体内的气体被呼出。
(4)人体需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氧气减少了。原因是气体在肺内发生了气体交换。肺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内。故正常环境中,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氮气的比例是最多的,没有不会,变化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
(5)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冬天我们对着窗户呼气,窗户上会有一层“雾气”,这些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小水滴。
30.【答案】(1)B
(2)C
(3)坡度大小/不同坡度/坡度
(4)A
(5)A
【知识点】小车的制作与评估
【解析】【分析】(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唯一原因,弹力、反冲力都能够为小车提供动力,让小车运动起来,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阻力,不能给小车提供动力,让小车运动起来。
(2)A橡皮筋的圈数越多,弹力越大,小车运动距离越远,故A错误;
B.橡皮筋失去弹力,不可能出现橡皮筋绕20圈小车运动的距离比绕10圈的近的现象,故B错误;
C.小车轮子与桌面的摩擦力是一定的,橡皮筋产生的弹力太大,车轮容易发生打滑,可能是出现橡皮筋绕20圈小车运动的距离比绕10圈的近的主要原因,故C正确;
(3)图中芽芽设计了小车不同坡度撞击实验进行研究,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对比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相同。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坡度大小。
(4)运动的小车具有动能,小车的重量越大,动能越大。如果给小车装上两个钩码,再进行实验,小车动能越大,木块被撞击滑行距离越远。故A选项正确。
(5)由上面的实验芽芽推想,在同一条路上,速度相同的小轿车与大型工程车分别撞击同一静止物体,与小轿车相比,大型工程车质量大,动能大,撞击同一物体的距离更远。故A选项正确。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