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1000以内的认识说课课件(共23张PPT)+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1000以内的认识说课课件(共23张PPT)+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5-22 20:39:49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1000以内数的认识






Contents
1
指导思想
2
教材分析
3
学情分析
4
教学目标
6
教法学法
7
教学过程
8
教学反思
9
板书设计
5
重点难点
Part 01
指导思想
坚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
指导思想
本课以《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依据,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属于概念课,需要学生经过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加以理解和体验。在数学课程标准核心素养中,数感被摆到了第1位,足以体现培养学生数感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我立足于把教科书中例1单独拿出来讲透、讲实
为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Part 02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二年级下册第7单元的起始课。小学期间,学生对自然数的认识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一年级上册《20以内数的认识》,其次是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三阶段是《万以内的数的认识》,第四阶段就是四年级上册的《大数的认识》。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是培养学生数感非常重要的素材,它包含了整数认识的所有要素。如满十进一的进位制、数位等,学生也将认识从一到一千的计数单位,它包含了一个完整的数级。
Part 03
学情分析
《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并且理解了个、十、百这三个计数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阶段的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逐步遇见比100大的数,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认识,但对百以上的计数并不清楚,对大数缺乏理性的认识,因此这节课的学习是培养儿童数感的最佳时期。
学生情况分析
授课班级
二(4)班
学生人数
44人
男生
24人
女生
20人
Part 04
教学目标
教材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
目标
+
1.会数1000以内的数。
2.认识计数单位“千”,初步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1.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经历观察、猜想、操作及小组合作数数,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
1.体验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引导学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竞争。
+
Part 05
教学
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重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接近整百、整千数怎样数;初步认识“十进制”的意义。
正确数出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
Part 06
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
教 法
学 法
自主观察法、
合作探究法、
操作归纳法。
情境教学法、
讲解示范法、
操作发现法。
Part 07
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
情景导入
上课一开始,出示课本主题图,让学生猜一猜,估一估体育馆里大约能坐多少人?学生感知生活中大数的存在。学生在大胆估计和猜测数量的过程中,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尝试到了恰当的估数方法和较合理的结论,加深了对大数产生的必要性的理解,引发学生对新课学习的欲望,从而引出比100大的数即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用意:
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探究新知
设计用意:
让学生在快乐氛围中逐渐进入运动状态,充分活动颈肩肘髋膝踝等关节和周围肌肉群,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
接着出示课本例1。10个小正方体,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数,得知10个一是十,迁移到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
探究新知
设计用意:
让学生在快乐氛围中逐渐进入运动状态,充分活动颈肩肘髋膝踝等关节和周围肌肉群,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
10个十是一百,再从一百一百地数,顺势在计数器上找到了新的计数单位--千位。接下来利用在计数器上不断的变化,让学生充分认识各个数位表示的不同意义以及对应表示不的不同计数单位,最后再通过计数器拨999,并在999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个珠子,是1000的操作中进一步感受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十进制关系。教学过程为了能最大的落实教学目标,有效突破重难点,进而巩固满十进一。
板书部分
巩固练习
设计用意:
让学生在快乐氛围中逐渐进入运动状态,充分活动颈肩肘髋膝踝等关节和周围肌肉群,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
因此练习的设计至关重要。我设置了三道层次分明的练习题,一是数数。数是数出来的,在数数的过程中感受十进制的真实意义,并且通过顺着数,倒着数,不同计数单位的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最后,为了落实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要求我设计了一道开放性的趣味题是为加强学生对千以内数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巩固练习
让学生在快乐氛围中逐渐进入运动状态,充分活动颈肩肘髋膝踝等关节和周围肌肉群,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
因此练习的设计至关重要。我设置了三道层次分明的练习题,一是数数。数是数出来的,在数数的过程中感受十进制的真实意义,并且通过顺着数,倒着数,不同计数单位的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最后,为了落实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要求我设计了一道开放性的趣味题是为加强学生对千以内数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练习题
1.数出四百八十九后i面连续的三个数。
四百八十九、四百九十、( )( )( )。
2.数出九百零二前面的三个数。
九百零二、九百零一、( )( )( )。
3.下图的启动器的密码是( )( )800( )( )。
教学反思
我们年级组在集体备课时考虑到如果把例1、例2整合成一节课,教授容量大、知识点多,学生是否能扎实掌握所学知识,老师们各有声音。经过研讨,我们一致认为作为大数认识的起始课,数数是培养数感的关键所在。《教参》中也明确指出学生认数离不开数数的过程,教材在编排上也特别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为此,我宁愿花更多的时间专注在数数环节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数素材,让学生充分地数数。有小组数,全班数,同桌互数层次清楚从数正方体,数小棒到半抽象数计数器,再到抽象数。突出了计数的本质,充分感知数的顺序及意义,数着数着学生的数感就出来了。因此这样的设计旨在站在学生认知角度,环环相扣,层次清楚。让学生能自主探究,理解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























听《10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各位评委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7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1课时1000以内数的认识。本次说课,我将从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指导思想
本课以《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依据,坚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属于概念课,需要学生经过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加以理解和体验。在数学课程标准核心素养中,数感被摆到了第1位,足以体现培养学生数感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我立足于把教科书中例1单独拿出来讲透、讲实。
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二年级下册第7单元的起始课。小学期间,学生对自然数的认识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一年级上册《20以内数的认识》,其次是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三阶段是《万以内的数的认识》,第四阶段就是四年级上册的《大数的认识》。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是培养学生数感非常重要的素材,它包含了整数认识的所有要素。如满十进一的进位制、数位等,学生也将认识从一到一千的计数单位,它包含了一个完整的数级。
三、学情分析
《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并且理解了个、十、百这三个计数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阶段的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逐步遇见比100大的数,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认识,但对百以上的计数并不清楚,对大数缺乏理性的认识,因此这节课的学习是培养儿童数感的最佳时期。
四、教学目标
新课标倡导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基本概念。我立足于通过一系列富有生活味的操作活动。确定了如下三维目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一、知识与技能 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初步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二、过程与方法 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及小组合作数数,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引导学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竞争。
五、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我制定了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数数,感知1000以内数的概念,认识计数单位“千”。教学难点是接近整百、整千的数也就是拐弯数如何数。初步认识“十进制”的意义。
六、教法与学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知识和思维的有序性及准确性还不够完善,针对这种情况我注重丰富学生对于数的具体感知,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发现法、合作探究法来组织学生进行三次数数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千”,在突破难点时,特别注重学生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从而确保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夯实1000以内数的认识。在本节课中,我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让他们再数一数、说一说、拨一拨、比一比等一系列操作活动中来认识计数单位,感知比100大的数。
七、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过程。上课一开始,出示课本主题图,让学生猜一猜,估一估体育馆里大约能坐多少人?学生感知生活中大数的存在。学生在大胆估计和猜测数量的过程中,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尝试到了恰当的估数方法和较合理的结论,加深了对大数产生的必要性的理解,引发学生对新课学习的欲望,从而引出比100大的数即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接着出示课本例1,10个小正方体,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数,得知10个一是十,迁移到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再从一百一百地数,顺势在计数器上找到了新的计数单位--千位,接下来利用在计数器上不断的变化,让学生充分认识各个数位表示的不同意义以及对应表示的不同计数单位,最后再通过计数器拨出999,并在999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个珠子,是1000的操作中进一步感受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十进制关系。教学过程为了能最大的落实教学目标,有效突破重难点,进而巩固满十进一。学生掌握的新知识,要经过顺应和同化,才能形成稳固的认知,因此练习的设计至关重要。我设置了三道层次分明的练习题,一是数数。数是数出来的,在数数的过程中感受十进制的真实意义,并且通过顺着数,倒着数,不同计数单位的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最后,为了落实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要求我设计了一道开放性的趣味题是为加强学生对千以内数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八、教学反思
我们年级组在集体备课时考虑到如果把例1、例2整合成一节课,教授容量大、知识点多,学生是否能扎实掌握所学知识,老师们各有声音。经过研讨,我们一致认为作为大数认识的起始课,数数是培养数感的关键所在。《教参》中也明确指出学生认数离不开数数的过程,教材在编排上也特别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为此,我宁愿花更多的时间专注在数数环节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数素材,让学生充分地数数。有小组数,全班数,同桌互数层次清楚从数正方体,数小棒到半抽象数计数器,再到抽象数。突出了计数的本质,充分感知数的顺序及意义,数着数着学生的数感就出来了。因此这样的设计旨在站在学生认知角度,环环相扣,层次清楚。让学生能自主探究,理解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