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
历史试卷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单选题(共15题;共60分)
1、(4分)牛在中国作为勤奋、力量、镇邪、诚实、吉祥、丰足的象征,其形象已深深地融入中华文化之中,形成诸如“鞭春牛”“送春牛图”“舞春牛”“唱春牛”“跳春牛”“春牛会”等灿烂的“春牛”主题民俗文化。“春牛”文化的形成发展主要缘于( )。
A. 个体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
B. 农耕文明不断发展
C. 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推行
D. 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2、(4分)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 实行民主政治 B. 实行法西斯专政
C. 进行大化改新 D. 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3、(4分)普鲁塔克记载,有七十个以上的希腊文明的中心城市,都是亚历山大在他十二年的征战中建立的。希腊的神庙、剧场、艺术、文学和商业,以及希腊的殖民者早已遍布于帝国各处,希腊科学和语文的胜利,比之马其顿方阵的成功更为持久。这说明了( )。
A. 亚历山大在文化政策上是个失败者
B. 希腊城邦几乎征服了马其顿帝国全境
C. 文化上落后的蛮族不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帝国
D. 马其顿帝国的扩张有利于希腊文明的扩散
4、(4分)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提出了著名的命题——“轴心时代”,即这一时期在北纬30°上下,人类精神文明发生重大突破,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世界,同时也产生了宗教。这一时期的中国( )。
A. 老庄提倡崇尚自然,超越功利
B. 儒、释、道三教并立局面的形成
C. 成为中华文化圈的中心
D. 黄宗羲主张“公其是非于学校”
5、(4分)有学者认为,甲骨卜辞的记载反映了早期人类身处的社会历史状况和思维特征。这种自然崇拜反映了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对社会的认识,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天人思想的发端与雏形。甲骨卜辞( )。
A. 反映了我国早期社会的真实状况
B. 促进了自然与人的和谐
C. 影响了秦汉以后政治文明的走向
D. 推动了中华文化的成长
6、(4分)《十二铜表法》规定: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会议的权力。这一规定蕴含的原则是( )。
A. 社会契约 B. 天赋人权 C. 法律至上 D. 司法独立
7、(4分)“亚历山大在其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为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战争( )。
A.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 促使希腊文明走向灭亡
C. 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D. 导致东西方文化被毁坏
8、(4分)“谁能想得到那样的一场战争,打破了欧洲大陆的贸易壁垒,废除了阻碍技术发明和劳动力自由流通的行会。”“这场战争”是指( )。
A. 英国光荣革命 B. 北美独立战争
C. 法国大革命 D. 拿破仑战争
9、(4分)《互联网进化论》中指出:“工业革命把人变成机器,信息革命把机器变成人。”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 工厂诞生于工业革命后,消失于信息革命中
B. 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人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
C. 机器与人的斗争始于工业革命止于信息革命
D. 信息革命后机器完全取代了“人脑”的作用
10、(4分)马克思曾经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也去制造这些机器了。”这说明( )。
A. 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B. 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C. 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D. 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11、(4分)2010年11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和“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有关京剧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是商品经济发展和地域文化交融的产物
B. 比较全面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C. 把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D. 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12、(4分)它宣告了一个国家的诞生,它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它推动了法国大革命和亚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它”是( )。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拿破仑法典》
13、(4分)据广州市文化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广州已着手将南海神庙等体现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具有独一无二地位的历史遗迹整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从明清时代的视角看,申报的有力证词是,广州( )。
A. 丝绸远销欧亚,为中国赢得“丝国”美誉
B. 是中国瓷器开始大量远销欧非的起点
C. 对外贸易额远远超过同期泉州的对外贸易额
D. 瓷器的外销量很大,在中国制瓷工艺影响下欧洲国家陆续开始生产瓷器
14、(4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嵩岳寺塔、太室阙和中岳庙、少室阙、启母阙、嵩阳书院化遗产、会善寺、少林寺建筑群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
A. 完整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演变过程
B. 完整地反映了中国古代佛教文化的演变过程
C. 真实地体现了中国先民独特的宇宙观和审美观
D. 真实地体现了中国先民科学的地理观和教育观
15、(4分)1518年年底,天花首次在美洲出现,并在其后两百年中多次发作。在17世纪的前3/4的时间里,新英格兰土著人口的数量从73万人下降到1.2万人。由此导致( )。
A. 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
B. 大量黑人被贩卖到美洲
C. 许多欧洲人移民美洲
D. 众多中国人向美洲移民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40分)
1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近代初期,西方殖民者就已在非洲建立殖民据点。进入19世纪后,侵占非洲土地的活动加强,但主要在沿海地区。19世纪70年代苏伊士运河的开始通航,西非和南非新的金矿和钻石产地的发现,以及许多经济作物的种植成功,大大提高了非洲在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列强掀起了争夺和瓜分非洲的狂潮。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到1938年为止,西方列强在非洲的资本输出数额巨大,利用成立的矿业公司、种植园公司和商业公司等垄断了非洲殖民地的采矿、农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控制其国民经济。西方国家在非洲殖民地的资本输出,不是投资在有利于殖民地经济发展的部门,而是投资于供出口可获暴利的矿业和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上。
——摘编自廖学盛《世界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870年前后西方列强对非洲殖民侵略的主要变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1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国家在非洲殖民掠夺的主要特点。(8分)
17、(16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历史成果
1946年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式计算机在美国诞生
1969年 美国国防部建立了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
1992年 美国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
1994年 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1996年 信息产业提供了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大约三分之一
2016年 中国互联网用户突破7亿大关,稳居世界第一。在互联网产业占GDP比重方面,中国则以6.4%的比重高居世界第一
2018年 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本届大会主题为“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上表所示为部分信息技术发展历史成果。从表中提取与信息技术发展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试卷答案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牛在中国的象征以及形成的灿烂的“春牛”主题民俗文化,反映了在农耕经济发展中形成的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一种文化习俗,故选B项;个体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只是农耕文明的一部分,是农耕文明中的农业生产形式,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民俗文化,与政府重视农业生产无关,排除D项。
2.【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为此,646年元旦,日本统治者任用一些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因此,C项符合题意。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日本还是实行专制统治,A项错误;B项与材料时间不符;穆罕默德于622年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D项错误。
3.【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了随着亚历山大的征战,希腊文明的中心城市得以建立,并传播了希腊文明,这不能说明亚历山大在文化政策上是个失败者,故A项错误;根据史实可知,马其顿征服了希腊,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马其顿尽管征服了希腊,但并没有毁灭希腊文化,相反,马其顿保留并发扬了希腊文明,C项与题意不符,故错误;由材料“希腊的神庙、剧场、艺术、文学和商业,以及希腊的殖民者早已遍布于帝国各处”可知,马其顿帝国的扩张有利于希腊文明的扩散,故D项正确。
4.【答案】A
【解析】从题干“北纬30°上下”“人类精神文明发生重大突破”“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等信息可知西方人文精神在这一时期起源,出现了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思想家,而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故A项正确;唐代儒、释、道三教并立局面形成,故B项错误;中华文化圈,即儒家文化圈,汉唐以后中国成为中华文化圈的中心,故C项错误;D项是明末清初的新思想,故错误。
5.【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甲骨文中关于自然与人关系的探索和记录影响到后期天人关系思想的形成,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故选D项;甲骨文对研究历史有重要的意义,“真实状况”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早期自然崇拜对中国文化思想的影响而非自然与人和谐发展的关系,排除B项;由材料“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天人思想的发端与雏形”可知它影响了秦汉以后文化的发展而非“政治文明”,排除C项。
6.【答案】D
【解析】“判决”属于司法权,而其专属于百人团会议,说明了其具有独立性,故选D项;社会契约是指某一社会全体成员就社会行动的基本准则取得的一致协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天赋人权意指人具有天生的生存、自由,以及追求幸福和财产等的权利,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判决权的专属性,而法律至上强调的是法律的崇高地位,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7.【答案】A
【解析】由材料“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可知,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亚历山大扩张对希腊文明发展的积极作用,B项与此描述相悖,排除;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并未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而是带来了一种新的混合文明,排除C项;材料认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均没有走向毁灭,排除D项。
8.【答案】D
【解析】英国光荣革命的影响效力更主要局限在英国国内,故A项错误;北美独立战争对欧洲大陆的贸易壁垒的突破作用极其微小,故B项错误;法国大革命着力于破除旧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欧洲大陆的贸易壁垒的突破作用极其微小,故C项错误;拿破仑战争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理念和法治准则向欧洲其他国家传播,对于欧洲大陆形成统一的资本主义市场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故D项正确。
9.【答案】B
【解析】A、C、D三项表述有误,均排除;生产力的发展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故选B项。
10.【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随着殖民扩张,大机器生产在落后国家发展起来,说明其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马克思的话中体现了列强对殖民地侵略的客观作用,即具有一定的建设性——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B项正确。
11.【答案】C
【解析】元杂剧把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所以选C项。
12.【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宣告了一个国家的诞生”“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民主共和国的原则”“推动了法国大革命和……民族独立运动”,综合这些条件可以判断“它”是美国1776年通过的《独立宣言》,故选B项。其他三部文件皆与题意不符,排除。
13.【答案】D
【解析】丝绸远销欧亚,为中国赢得“丝国”美誉是在西汉时期,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自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远销欧非,与此题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广州的对外贸易额应该超过其他任何地方,原因是此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广州十三行经营对外贸易,因此对外贸易额高与国家政策相关,而不能体现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特殊地位,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中国的瓷器外销量大,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下欧洲国家陆续开始生产瓷器,体现了中国瓷器对外影响大,而这些瓷器又大多经由广州出口,是广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证据,故D项正确。
14.【答案】C
【解析】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没有体现古代儒家文化,故A项错误;虽然历史建筑群与古代佛教文化有关,但“天地之中”体现的是对宇宙的看法,故B项错误;“天地之中”从方位上说,就是上天和大地的中间,在人为万物之灵的宇宙间,天地之中的“中”字指的就是人类,该建筑群真实地体现了中国先民独特的宇宙观和审美观,故C项正确;“天地之中”与中国先民的教育观无关,故D项错误。
15.【答案】B
【解析】“新英格兰土著人口的数量从73万人下降到1.2万人”,殖民者需大量补充美洲的劳动力,故选B项;“被屠杀”与材料“天花首次在美洲出现,并在其后两百年中多次发作”的病疫死亡不符,排除A项;“在17世纪的前3/4的时间里”,欧洲人移民美洲的数量远不及黑人,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6世纪开始之后的三四百年间,黑奴贸易中的绝大部分是非州黑人,不是中国人,排除D项。
16.【答案】(1)变化:由建立殖民据点、侵占沿海地区到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向帝国主义过渡,加紧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随着苏伊士运河的通航、贵重矿产资源的发现和经济作物种植的成功,非洲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提高,成为列强争夺的重要目标。
(2)特点:大量输出资本;主要投资于矿业和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上;利用各种公司控制非洲国家的国民经济。
【解析】
17.【答案】示例
信息一:中国的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信息技术的发展。说明:(略)
信息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世界全球化进程。说明:(略)
(答案亦可从如下信息入手:美苏争霸催生了信息技术;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新经济;中国21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加速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等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表格提供的是部分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成果。从提供的历史成果来看主要是美国和中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发展概况。在拟定论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从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历程和影响等方面加以考虑。如从背景方面考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美苏争霸催生了信息技术;中国的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21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加速了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从影响方面可以考虑: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世界全球化进程;中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在论述过程中要注意论从史出、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