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课件:专题归纳课3遗传的分子基础(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课件:专题归纳课3遗传的分子基础(共4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08-09 07:4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8张PPT。基因表达中的有关计算 三种可遗传变异的比较 生物变异类型的判断 生物育种方法的比较 3.细胞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都可能产生变异。下列叙述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可遗传变异是(  )
A.DNA复制时受诱变因素的影响,发生基因突变
B.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片段交换,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单体之间发生片段交换,导致基因重组【解析】 可遗传的变异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只有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不发生在有丝分裂中,A为基因突变,B、C为染色体变异,D为基因重组。
【答案】 D4.(2011·山东高考)基因型为AaXBY的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②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③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④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AA型配子中没有a基因,说明一定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A与a已经分开,一定是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2号染色体未分离,①正确,②错误;AA型配子中不含性染色体,有两种可能:一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性染色体未分离,由产生的不含性染色体的次级性母细胞分裂而成;二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性染色体未分离,产生不含性染色体的性细胞,故③正确,④错误。
【答案】 A5.已知家鸡的无尾(A)对有尾(a)是显性。现用有尾鸡(甲群体)自交产生的受精卵来孵小鸡,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微量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就表现出无尾性状(乙群体)。为研究胰岛素在小鸡孵化过程中是否引起基因突变,可行性方案是(  )
A.甲群体×甲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B.乙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C.甲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D.甲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解析】 在孵化早期,向有尾鸡群体受精卵内注射微量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就表现出无尾性状,则无尾性状的产生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胰岛素诱导基因突变(a→A),二是胰岛素影响了发育进程。要探究小鸡无尾性状产生的原因,可以让乙群体与甲群体(aa)杂交,在孵化早期不向受精卵内注射胰岛素,观察孵化出的小鸡的性状,如果全为有尾鸡,则为胰岛素影响了发育进程,即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如果还有无尾性状产生,则为基因突变。
【答案】 D6.(2013·苏州新区高一联考)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一般为纯合子)变为突变型。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个体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别突变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选择杂交的F1个体最好是
(  )
A.野生型(雄)×突变型(雌)
B.野生型(雌)×突变型(雄)
C.野生型(雌)×野生型(雄)
D.突变型(雌)×突变型(雄)【解析】 从题目中“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变为突变型”得出此突变为显性突变,即野生型由隐性基因控制。用隐性性状的雌鼠与显性性状的雄鼠杂交时,若后代雌鼠全表现显性性状,雄鼠全表现隐性性状,则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后代雌、雄鼠中都有显性性状,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答案】 BA.由⑤得到⑥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B.图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C.若③的基因型是AaBbdd,则⑨的基因型可能是aBd
D.③至④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异都有利于生产
【解析】 ③至④过程为诱变育种,基因突变不定向,产生的变异大多数有害。
【答案】 D8.(2013·常州市高一测试)普通小麦中有高杆抗病(TTRR)和矮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1)A组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________,F2矮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
(2)Ⅰ、Ⅱ、Ⅲ三类矮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________类。
(3)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品种的是________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矮秆抗病Ⅱ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_________。获得的矮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5)在一块高秆(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矮秆性状出现的可能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自交 2/3 (2)Ⅱ (3)C 基因突变频率低且不定向 (4)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100% (5)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杂交;如果子一代为高秆,子二代高秆∶矮秆=3∶1(或出现性状分离),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否则,矮秆性状是环境引起的。或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种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如果两者未出现明显差异,则矮秆性状由环境引起;否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的结果。9.如图所示,科研小组用60CO照射棉花种子,诱变当代获得棕色(纤维颜色)新性状,诱发1代获得低酚(棉酚含量)新性状。已知棉花的纤维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棉酚含量由另一对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1)两个新性状中,棕色是____性状 ,低酚是___性状。
(2)诱变当代中,棕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____,白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________。
(3)棕色棉抗虫能力强,低酚棉产量高。为获得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研究人员将诱变1代中棕色、高酚植株自交,每株自交后代种植在一个单独的区域,从________________的区域中得到纯合棕色、高酚植株。请你利用该纯合体作为一个亲本,再从诱变1代中选择另一个亲本,设计一方案,尽快选育出抗虫高产(棕色、低酚)的纯合棉花新品种(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示)。【解析】 (1)由诱变当代自交,诱变1代发生性状分离可确定棕色为显性性状,低酚是隐性性状。
(2)由诱变当代棕色、高酚自交结果,颜色发生性状分离,高酚稳定遗传,可确定棕色高酚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同理可确定白色高酚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3)诱变1代中棕色高酚植株有纯合AABB和杂合的AaBB,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为纯合体AABB。要培育棕色低酚的纯合植株AAbb,需用AABB植株与诱变1代的白色低酚aabb植株杂交,因要求尽快选育则需用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单倍体育种方法育种。【答案】 (1)显性 隐性
(2)AaBB aaBb
(3)不发生性状分离(或全为棕色棉,或没有出现白色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