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海南省2022一2023学年高三学业水平诊断(五)
历史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韩
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知常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分为单项选择题I和单项选择题Ⅱ两
部分。
单项选择题I: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表1
《尚书·康诰》
天畏裴枕,民情大可见。
《尚书·皋陶谟》
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
《尚书·泰誓》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表1是《尚书》不同篇章的记述。这些记述
A.奠定了宗法制度基础
B.体现了儒家教化理念
C.凸显了天子权威下降
D.反映了先秦民本思想
2.秦汉的“律”“令”二者没有性质上的区别,“令”中有刑法内容,“律”中有行政制度。魏晋
以后,“律”的内容开始集中于刑律,“令”则用于容纳行政法令。这表明魏晋以后
A.律令体系逐渐发展
B.专制王权得以强化
C.重视法律惩戒作用
D.儒学日益融人法律
3.杜甫在《喜闻盗贼蕃寇总退口号五首》之中回顾玄宗朝吐蕃遣使来唐:“赞普多教使入素,
数通和好止烟尘。”中唐时王建《宫词》云:“未明开著九重关,金画黄龙五色幡。直到台
排仗合,圣人三殿对西番。”两则材料共同说明
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A.唐文化具有强大向心力
B.中原地区流行西域风情
C.胡汉之间差异逐渐消失
D.唐潮与吐幕的友好交往
4.朱惑认为格物的主要内容就是读圣贤之书,与此相联系在治学方法上主张“泛观博览”。他
认为:“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陆九渊指出:“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
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据此可知,二者
A.认同发明本心的心性修养
B.争论的焦点在于学习方法
C.积极践行儒家主流价值观
D.在本体论上存在根本分歧
5.据明清时期华南宗族文献记载:“无争辩文书之繁,而有登跳嬉游之乐。士尚气节,矜取
与…各村自为文会,以名教相砥砺。乡有争竞,始则鸣族,不能决则诉于文会,听约束焉。
再不决,然后讼于官,比经文会公论者,而官借以得其款要过半矣。故其讼易解”。这一记
载反映出当地
A.契约精神的盛行
B.商业经营环境宽松
C.深受礼教的影响
D.票号业务得到发展
6.有学者指出:“这一滚雪球式的民团联盟甚至曾从东山扩展到县城,包围城市,击溃了守城
的太平军,并重新任命清政府的代理人。就像昔日东山的乡村英雄们解救了低地地区(明
朝末年的一场叛乱)的精英并将该县置于他们的保护之下一样。”该学者意在强调太平天国
运动
A.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B.引起了政治权力结构变动
C.否定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D.开启了近代民主革命序幕
7.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包括抗
日战争胜利后,不能变成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但也不能马上变成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的、被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在第一阶段上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建
立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在于
A.三大改造的制度保障
B.反帝反封建的现实需要
C.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D.建立社会主义客观体现
8.2002年,我国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随后出台了《营利性治沙管理法》等
法规,2005年,国务院批准了《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05一2010年)》。这一系列的治沙
实践
A.践行了依法治理的理念
B.美化了边疆地区的环境
C.表明生态建设成为主旋律
D.维护了党的统一的领导
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