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鉴赏诗歌思想内容1、诗歌按思想内容分为哪几类?常见的思想感情又有哪些?按内容分类: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边塞诗、离别诗、咏物诗、闺怨诗······
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二、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基本方法 答:喜悦 ①回顾曾经与故人相逢,“酒逢知己千杯少”令人喜悦;②描写现在相会时“情如旧”的“欢笑”,这是令人喜悦的。③从留连秋山景色、不愿归去的描写中,看出了作者的喜悦。
悲,表达了伤感的情怀。与朋友一别,相隔10年,10年的漂泊生涯,人已经是“鬓已斑”,漂泊的悲情尽在不言中。(一)看标题
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
1、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
2、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
3、有些题目点明中心。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 总结方法书愤 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从标题上,可推知作者抒发的感慨与忧愤之情。再联系诗歌内容,便可推知作者为国家缺少诸葛亮那样出兵北伐、恢复中原的帅才而忧伤,也为自己壮志未酬、两鬓先衰而感愤。 【例二】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问:这首诗体现了将士们怎样一种情感,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答:表达将士们为国杀敌的爱国激情。
从“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一句可看出。(二)析尾句
诗歌的结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以景结句、或以情结句、或以理结句、或以问结句。不论以什么形式结尾,诗人都喜欢在结尾这个地方用点心机,因为结尾在全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鉴赏诗歌的时候,也对结尾特别用心,就可能会很快发现“直捣黄龙”的捷径。 总结方法 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尾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友人的劝勉、慰藉,同时给予对方信心和力量。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玉壶”比喻品德的洁白无瑕。这里是诗人表达心志,说自己在仕途中不会同流合污。 【例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试分析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用“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愁思印象。 (三)抓字词
诗歌中有一些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的字眼,我们都称为“情感关键字”。阅读时准确抓住情感关键字,无疑对正确理解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有重要的作用。总结方法【例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宣城见杜鹃花 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注:【宣城】今安徽宣城县。【子规】一名杜鹃,相传为古蜀帝杜宇所化,暮春而鸣,此时杜鹃花亦盛开。【三巴】东汉末年置巴郡、巴东、巴西,合称三巴。泛指蜀地。 “子规鸟”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子规鸟是作者家乡“蜀国”的景物,由于作者在宣城看到杜鹃花,自然就联想到家乡的子规鸟,因此,子规鸟所起的作用是引发作者的思乡之情。
“子规鸟” :不如归去。(四)明意象
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
例如,以松菊象征高洁,以香草美人象征理想等,一提到“羌笛”,不仅要想到羌笛是一咱管乐器,而且要想到那幽怨凄凉的声音,想到寄寓于声音之中的别意与乡情。再如,诗歌一提到“杨柳“,我们不仅要想到杨柳婀娜多姿的春色,还要想到以杨柳表示挽留。 总结方法【例五】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托物言志,词人是以梅花孤独寂寞与备受摧残的情况自喻。这两句是写,词人不屑跟排挤他的官僚们争夺荣华,也不怕投降派的妒恨和打击。(五)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就是说,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实,许多诗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
总结方法 【课堂训练】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问:从思想内容分,这是什么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送”字提示了我们,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中用“春江渺茫”“日暮” “何处泊”“断人肠”等词,表达了作者惜别哀伤之情。山行即事
(宋)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苹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问:诗的最后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尾联写山色。“山色不言语” 意思是:山色能言语而不言不语。山色经过雨洗又加上阳光的照耀,其明净秀丽,真令人赏心悦目。“不言语“尚且能”“唤醒三日酲”,那“言语” 更会怎样呢?此处运用拟人和夸张手法表现对“山色”的喜爱之情。课堂小结 古典诗歌的内容、主旨往往很含蓄,这就要求我们调动知识储备,掌握一定的方法,尤其注意要全面把握诗歌的内容,从多方面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这样才能提高诗歌鉴赏的得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