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凝视着天安门广场,他曾经奋力让黑暗的中国走向黎明。
——国庆70周年阅兵仪式央视解说词
世界潮流 浩浩荡荡
顺之则昌 逆之则亡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清帝国面临的危机?
帝国的危机
19C末 列强瓜分世界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戊戌六君子”被处决
义和团团员被处决
反清革命
孙中山组建革命团体:兴中会(1894)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中华共和国万岁。”
——邹容《革命军》1903
光复会成员 徐锡麟:“与我同胞共复旧业,誓扫妖氛,重新建国,……报往日之深仇。”
华兴会领袖 黄兴:“中国大局,破坏已达极点。今而后惟有实行革命,始可救危亡于万一耳。”
反清革命
孙中山组建革命团体:兴中会(1894)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中华共和国万岁。”
——邹容《革命军》1903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创建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1905)
“民族”
“民权”
“民生”
孙中山提出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反清革命
孙中山组建革命团体:兴中会(1894)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中华共和国万岁。”
——邹容《革命军》1903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创建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1905)
“民族”
“民权”
“民生”
孙中山提出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清末新政
1901—1905年,清政府推出一系列新政举措:
官制: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
军事:编练新军36镇,要求各省设立督练公所;
商业:设立商会,颁布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
教育:废除科举,兴办学堂,推行新学制等。
反清革命
清末新政
1901—1905年,清政府推出一系列新政举措:
官制: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
军事:编练新军36镇,要求各省设立督练公所;
商业:设立商会,颁布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
教育:废除科举,兴办学堂,推行新学制等。
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1907.7
安庆起义
1911.4
黄花岗起义
时间 革命党人武装起义
1895 广州起义
1900 惠州起义
1906 萍浏醴起义
1907.5 黄冈起义
1907.7 安庆起义
1907.9 防城起义
1907.12 镇南关起义
1908.3 马笃山起义
1908.4 河口起义
1910.2 广州新军起义
1911.4 黄花岗起义
1904—1905 日俄战争
“立宪”日本 战胜“ 专制”俄国
反清革命
清末新政
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1907.7
安庆起义
1911.4
黄花岗起义
时间 革命党人武装起义
1895 广州起义
1900 惠州起义
1906 萍浏醴起义
1907.5 黄冈起义
1907.7 安庆起义
1907.9 防城起义
1907.12 镇南关起义
1908.3 马笃山起义
1908.4 河口起义
1910.2 广州新军起义
1911.4 黄花岗起义
1905年7月,清政府派出五大臣出洋考查宪政;
1906年9月,宣布“预备立宪”;
1908年8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宣布“预备立宪”以九年为限;
清末新政
1905年7月,清政府派出五大臣出洋考查宪政;
1906年9月,宣布“预备立宪”;
1908年8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宣布“预备立宪”以九年为限;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组建“责任内阁”
1.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2.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3.钦定颁布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
10.……总揽司法权;委任审判衙门,……司法之权,操诸君上,审判官本由君上委任,代行司法,不以诏令随时更改者,案件关系至重,故必以已经钦定为准,免涉纷歧。
11.……法律为君上实行司法权之用,命令为君上实行行政权之用,两权分立,故不以命令改废法律。
——《钦定宪法大纲》
“君上大权”
附葬浊匝甥涟晨忱落旅仆生拨瓢笆寒琢瓢绿乐泥烛震锌雅对晌煎庶洒益牟第9课清末新政19011911第9课清末新政19011911
内阁总理大臣 奕劻(庆亲王,宗室)
内阁协理大臣 那桐(满)
内阁协理大臣 徐世昌(汉)
民政部民政大臣 善耆(肃亲王,宗室)
度支部度支大臣 载泽(镇国公,宗室)
海军部海军大臣 载洵(贝勒,宗室)
陆军部陆军大臣 荫昌(满)
农工商部大臣 溥伦(贝勒,宗室)
理藩部理藩大臣 寿耆(宗室)
法部司法大臣 绍昌(宗室)
外务部外务大臣 梁敦彦(汉)
学部学务大臣 唐景崇(汉)
邮传部邮传大臣 盛宣怀(汉)
“皇族内阁”
皇室宗亲 7人
满族亲贵 9人
汉族大臣 4人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组建“责任内阁”
清末新政
反清革命
清末新政
立宪失败
“皇族内阁”
帝国统治摇摇欲坠
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1907.7
安庆起义
1911.4
黄花岗起义
时间 革命党人武装起义
1895 广州起义
1900 惠州起义
1906 萍浏醴起义
1907.5 黄冈起义
1907.7 安庆起义
1907.9 防城起义
1907.12 镇南关起义
1908.3 马笃山起义
1908.4 河口起义
1910.2 广州新军起义
1911.4 黄花岗起义
1911.5 清政府将民间资本控股的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
反清革命
保路运动
1911年10月10日
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
成立湖北军政府
辛亥革命
清末新政
立宪失败
“皇族内阁”
帝国统治摇摇欲坠
宣布独立各省的都督身份
身份 人数 派别 比例
革命党人 5 革命党 18.5%
新军将领 13 旧官僚 70.4%
巡抚 3
布政使 1
提督 1
总参议 1
谘议局议长 3 立宪派 11.1%
从革命蔓延到民国建立
2个月,14个省市纷纷宣布独立
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民国新建——袁氏当国
1912.2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北洋军阀将领合影
《疁报》1912-3-6
袁世凯具备孙中山缺少的财力、武力,在立宪派心中他是“统一”和“秩序”的象征。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民国新建——袁氏当国
1912.2 袁世凯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1901 继任李鸿章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1898 任工部右侍郎和山东巡抚
1895 天津小站练兵,掌控北洋六镇
1884 驻朝鲜钦差大臣
袁世凯仕途进阶之路
南北和谈——结果:
2月12日清帝退位
2月13日孙中山辞职
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1912
自由平等民主共和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 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书信秘密、居住迁徙、信教之自由。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二十九条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第五十一条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1912.3.1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汉、满、蒙、回、藏
“五族共和 ”
中华民国国旗
“五色旗”
自由平等民主共和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 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书信秘密、居住迁徙、信教之自由。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二十九条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第五十一条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1912.3.1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汉、满、蒙、回、藏
“五族共和 ”
中华民国国旗
“五色旗”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时报》(1912年3月5日)
改良 vs 革命
帝国 vs 民国
专制 vs 民主
立宪 vs 共和
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共20张PPT)
导
入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
维新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派
失败 !!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
失败??
成功??
第19课辛亥革命
——成功 失败
课标: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找出你认为和辛亥革命成功或者失败相关的词汇
成功
失败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当上大总统
民族复兴
清帝逊位诏书
三民主义
民族资产阶级
反帝反封建
2015
2014
2013
“辛亥”,按中国传统的用干支纪年的方法,在这里就是指武昌首义发生的1911年。狭义的是指1911年的武昌首义和各省响应。广义的可以包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3年讨袁的 “二次革命”失败那19年间的革命。
辛
亥
革
命
2015
2014
2013
1894年11月,兴中会成立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
1911年,湖北武昌起义
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首次提出三民主义
前排居中孙中山 右二是黄兴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一)概况
2015
2014
2013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中国同盟会机关报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民族主义 : 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专制统治
结合史料,分析三民主义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民 权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 生主义:平均地权
进步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为辛亥革命提供理论基础;局限性:没有明确的反帝斗争目标,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一)概况
2015
2014
2013
武昌起义原定于10月6日举行,但未能如期发动。10月9日下午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制造炸弹失事爆炸,起义计划暴露。形势万分紧急之时,部分革命党人当机立断,决定10月10号晚上发难。傍晚,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第1枪。到12日 起义军完全控制了武汉三镇。
武昌起义在没有领导人的带领、起义仓促的情况下,为什么会取得成功呢?
从长时段的角度去思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二)武昌起义
2015
2014
2013
改革官制,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央机构;编练新军;奖励实业;推行教育改革,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学校制度等。
清末新政(1901——1911)
第一阶段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8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第二阶段
清政府第一届内阁13人,其中满族9人,包括皇族7人。
新政加重了租税,因而大大扩张了他的对立面;新式学堂培养了近代学生,因而造就了成批的反封建斗士;新军淘汰了绿营练勇,结果却铸成了把枪口指向王朝的武装力量。清政府不愧为“革命制造厂”。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民主的骗局
立宪派失望
转向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二)武昌起义
2015
2014
2013
——引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中国近代史》(第二版)上册,第212页。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二)武昌起义
2015
2014
2013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二)武昌起义
2015
2014
2013
1910年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逼迫清政府订立借款修路合同,1911年5月9日,清政府在邮传大成盛宣怀的策动下宣布“铁路国有”政策。清政府收回了路权,但没有退还补偿先前投入的民间资本,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的广泛反对,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人民起义频繁
清末新政客观增强革命力量
革命党人的起义不断
四川保路运动
新军
新式学生
立宪官员
武昌起义成功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二)武昌起义
2015
01江苏宣布独立时,仅“用竹竿挑去了抚衙大堂屋上的几片檐瓦,以示革命必须破坏。”巡抚程德全摇身一变,成了民国的江苏都督。
8小时占领湖广总督府
41天十几个省独立
80天民国成立
革命暗含失败危机
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2015
2014
2013
中华民国的建立
孙中山继任临时大总统
南北和谈结束
南北和谈开始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清帝退位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1年12月
1912年1月1日
1912年2月
1912年2月12日
1912年3月10日
1912年3月11日
清帝退位诏书
为何革命中途走上了妥协的道路?
(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2015
2014
中华民国的建立
政治派系分离,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支持
我认为,行动的时间已经到了,如果列强不欲担负使北京政府瘫痪的后果。袁世凯必须得到支持,因为他是稳定的保障。——《德驻京公使哈豪 森致外电》
列强对袁世凯的支持
两面派政策
清王朝
逼宫退位
革命派
猛攻、议和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与生俱来的软弱性
结局: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里
(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2015
2013
中华民国的建立
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等等
制定《临时约法》时中国社会存在的重大问题或主要矛盾是什么 《临时约法》又是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的呢?
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防止袁世凯封建专制复辟。
宪法强调以主权在民的原则、自由平等的原则、分权制衡的原则来实现民主政治;实行责任内阁制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015
2014
2013
中华民国的建立
角度 功绩
除旧方面 (革命角度) 反封建 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反帝 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布新方面(现代化角度) 政治 建立共和政体,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思想 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使民族平等和中华民族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经济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风俗 发生新的变化
(三)发展与局限
2014
2013
思考: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什么没有变化?
中华民国的建立
(三)发展与局限
其后二年,辛亥革命到来了。我们乡僻地带,交通阻梗,不知秦汉,遑论魏晋,如“革命”这样的名词,从来没听到过;乡间所说的,还是“造反”……
——曹聚仁《我与我的世界》
局限:
1、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根据所讲,重新找出你认为和辛亥革命成功或者失败相关的词汇
成功
失败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当上大总统
民族民主革命
清帝逊位诏书
三民主义
民族资产阶级
反帝反封建
2015
2014
你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该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成功
当帝国被推翻、民国成立之时,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至于三民主义,他们完全抛弃了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而只接受了民族主义的部分内容,即反对满洲异族统治的民族主义。他们并未意识到在民国建立后,必须继续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抗争。——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失败
辛亥革命只是“先成一圆满之段落”...我们不能要求它在短时期内完成所有中国革命应该完成的任务。段落不是文章,孙中山和他的同志们一生都在写一篇大文章。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习近平: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2016年 《习近平在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从民族复兴史观角度评价,更多强调其历史功绩
2014
2013
孙中山先生说:“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我呼吁,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发扬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精神,携手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本课小结
民族复兴是吾辈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继续为民族复兴这个大文章续写下一个段落(共25张PPT)
课前三分钟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
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名垂青史!
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第19课 辛亥革命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六单元
一、革命之由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图
时局图
两幅图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怎样的社会状况?
面对这种局面,中国各个阶层是如何应对的?
1.清政府自救运动
清末新政(1901—1905)
编练新军
教育改革
废科举、办学堂、设学制
倡导创办
工商企业
改革官制
(外务部等)
结合课本108页历史纵横,概括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
政治
经济
教育
军事
一、革命之由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清政府自救运动
清末新政(1901—1905)
编练新军
教育改革
废科举、办学堂、设学制
倡导创办
工商企业
改革官制
(外务部等)
政治
经济
教育
军事
材料一:清廷以“新政”挽救王朝气数的动机,却换来了推翻王朝以实现改革的结果:新式学堂培养了近代学生,因而造就了成批反封建斗士;新政发展工商,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军淘汰了旧军,结果却铸成了把枪口指向清王朝的武装力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新政不新
民族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革命思想
新式知识分子
清政府掘墓人
新军
一个政权最危险的时刻通常是在其开始改革之际。
——【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一、革命之由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宣布预备立宪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06年9月
1908年8月
预备立宪(1906—1911)
1.清政府自救运动
材料二
君上大权
第一条: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第三条: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
第五条: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权。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
第六条: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凡一切军事,皆非议院所得干预。
——摘编自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从内容上看《钦定宪法大纲》的实质是什么?
皇权由法定;维护封建君权
一、革命之由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宣布预备立宪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请愿运动
“皇族内阁”
1906年9月
1908年8月
1911年5月
清皇族内阁合影(1911年)
汉族4人 满族9人 其中皇族7人
首批内阁成员
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
内阁协理大臣:那桐、徐世昌
外务部外务大臣:梁敦彦
民政部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
度支部度支大臣:镇国公载泽
学部学务大臣:唐景崇
陆军部陆军大臣:荫昌
海军部海军大臣:贝勒载洵
法部司法大臣:绍昌
农工商部农工商大臣:贝子加贝勒衔溥伦
邮传部邮传大臣:盛宣怀
理藩部理藩大臣:宗室寿耆
资产阶级立宪派认识到清政府无诚意推行立宪,
转而支持革命
预备立宪(1906—1911)
1.清政府自救运动
“皇族内阁”的特点是什么?
政权依旧由满族人掌握,尤其是皇族掌握,未能实现真正的民主。
一、革命之由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材料三 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为地球上名国、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革命哉!革命哉!
——邹容《革命军》
2.孙中山与三民主义
一、革命之由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革命团体)
1905年8月,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会上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革命政党)
前排居中孙中山 右二是黄兴
2.孙中山与三民主义
(1)创建革命政党
一、革命之由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材料四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要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五 如果没有政权,无论什么法律,无论什么选出的机关等于零。 ——列宁
材料六 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赢利八千,当归 国家,为国民共享。……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文明越进,国家越富……,人民也渐富足了。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内 容 同盟会纲领 思想内涵
民族主义(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社会革命)
2.孙中山与三民主义
(2)提出革命纲领
一、革命之由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完成表格
前提
核心
补充
(一)驱除鞑虏。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巳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
(二)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三)创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四)平均地权。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於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同盟会宣言》
如何评价三民主义呢?
反映了人民反对封建专制、追求民主权利的愿望。
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2.孙中山与三民主义
(2)提出革命纲领
一、革命之由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
把矛头直指清王朝;
间接打击帝国主义;
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
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政治纲领
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2.孙中山与三民主义
(3)领导武装起义
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沉的爱。他把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和国家前途、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对妻子亲人的爱和对国家人民的爱连为一体,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就不会有个人的真正幸福。
一、革命之由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时代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朝廷:
清末新政加速清廷灭亡
改良派:
转向支持革命
革命派:
以孙中山为首积极准备
一、革命之由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911年
1912年
5月
10月
2月
3月
保路运动
二、革命之路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阅读课本110—111内容梳理辛亥革命爆发的全过程
导火索
“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要迟一年半载的。”
——孙中山
夺路、夺款
卖路、卖国
1911年
1912年
5月
10月
2月
3月
保路运动
10月10日武昌起义
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
3月11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月15日,袁世凯就任大总统
二、革命之路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阅读课本110—111内容梳理辛亥革命爆发的全过程
1.革命进程
材料六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使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
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
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部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约法》内容体现了哪些民主原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构建有何特点。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
三权分立
实行责任内阁制
意义:实际上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二、革命之路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斗争与妥协:辛亥革命推翻清帝国统治,窃国大盗袁世凯获得革命果实
朝廷:
宣统退位,清亡
北洋军阀(在旧官僚和改良派支持下):
实际上窃取革命果实
革命派:
起义成功,建立共和,但革命果实被窃取
二、旧邦新造: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什么是辛亥革命?
狭义:武昌起义。
广义: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全过程。
三、革命之思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历史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请就上述观点结合所学和材料进行四人合作讨论(史论结合)
三、革命之思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八: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
——据1912年3月5日《时报》刊载的文章《新陈代谢》
材料九: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一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吴玉章文集》
材料十: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万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尾82750马力,约增加一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
推动了社会生活习俗的变革。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革命之思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十一:正如参加过中国同盟会的董必武所说:“辛亥革命……为新的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但它“根本没有打碎封建军阀和官僚的国家机器。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基础,更是原封未动。中国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就这个意义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十二: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同盟会,早已处于十分涣散的状态,内部“意见不相统属,议论歧为万途”起不了领导革命的作用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840—1949)》
材料十三:民国二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戴君身着外国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君“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戴君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范小芳等《戴季陶传》
未能发动广大民众
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没有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三、革命之思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角度 成功的革命
除旧方面 (革命角度) 反封建
反帝
布新方面(现代化角度) 政治
思想
经济
风俗
三、革命之思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建立共和政体,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推动了社会生活习俗的变革
角度 失败的革命
局限性
资本主义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三、革命之思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没有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未能发动广大民众
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和继承他的宝贵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为他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而继续奋斗。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三、革命之思
作业布置
1.完成基础达标练习
2.完成能力提升练习
3.教材问题探究(共35张PPT)
中国漫画100年
中国漫画诞生于何时?它是在怎样的社会环境中成长壮大的?
它与我们研究、学习历史有何联系?
张乐平《三毛流浪记》,1935
王泽《老夫子》,1963
敖幼祥《乌龙院》,1980
MTJJ《罗小黑战记》,2015
辛亥革命时期,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漫画的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这时期的漫画讽刺时政,开启民智,宣传革命,在口诛笔伐中聚合底层力量。
这些漫画将历史浓缩于方寸之间,其鲜明的态度,讽刺性的夸张,不仅反映了漫画所要表现的历史人物、事件,也承载了漫画作者本身的解读,因此它就像一面放大镜,让我们看到更多真实的历史细节。
——《历史的放大镜:辛亥革命时期漫画展》
“漫”
话辛亥革命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
壹
“漫”寻革命之因
风雨飘摇的VS风雨无阻的
清王朝
革命派
八国联军侵华前后
外债、赔款及一切捐税
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
孰若大张鞑伐,一决雌雄!
壹
“漫”寻革命之因
危机
中国第一幅现代意义上的漫画
量中华之物力,
结与国之欢心。
中国民族危机
清廷统治危机
壹
“漫”寻革命之因
危机→新政
官制:改革官制,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
军事:编练新军;
商业: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教育:改革教育,废除科举,兴办新式学堂, 派遣留学生。
清末新政(1901年起)
【评价】进步性、局限性
救国实务?
自掘坟墓!
画地为牢:
文明法律的雅孺随你学生掀起大风潮,不脱我势力的大圈套。
立宪
专制
壹
“漫”寻革命之因
危机→新政→“皇族内阁”
一、大清皇帝……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
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
五、……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议院不得干预。
六、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非议院所得干预。
《钦定宪法大纲》(1908年)
1911年,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 ,满族9人,其中皇族7人,汉族官僚仅4人。
清政府无诚意推行立宪,
越来越多的人转而支持革命。
和平方法,无可复施!
壹
“漫”寻革命之因
建党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本总额/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元
1895-1900 100 4500万 17 750
1901-1911 340 5600万 31 510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
邹容
《革命军》
陈天华
《猛回头》《警世钟》
恐同胞之不见听,故以身投东海。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1895-191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情况略表
壹
“漫”寻革命之因
建党
1866年,广东香山
孙中山出生
1894年,檀香山
成立兴中会
1905年,日本东京
创建中国同盟会
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学医救不了中国人。
振兴中华!
此后光复会、华兴会、文学社等革命团体也陆续成立。
壹
“漫”寻革命之因
建党→立纲
中国同盟会纲领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核心】
民族主义
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反对民族压迫。
【前提】
民生主义
核定地价,涨价归公,
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
【补充和发展】
帝国主义列强呢?
农民呢?
封建土地所有制呢?
壹
“漫”寻革命之因
建党→立纲→武装斗争
1895年,广州
乙末广州起义
陆皓东
1906年,江西湖南边界
萍浏醴起义
刘道一
1907年,安庆
皖浙起义
秋瑾
1907年,中越边界
镇南关起义
黄兴
1911年,广州
黄花岗起义
林觉民
你们值得这么样害怕?原来只是一条朽索。
又是一条毒蛇来了!快打快打。
壹
“漫”寻革命之因
建党→立纲→武装斗争
遍地药线,
触机即发。
铲地皮的,
同一险杀。
革命运动不断发展,
革命形势一触即发。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贰
“漫”游革命之路
从宣统三年到民国元年
1911
1912
中国铁道现状
四川
如火如荼
贰
“漫”游革命之路
保路
1911年5月,清政府出卖路权引发粤鄂湘川人民的保路运动,随即发展成武装起义。
矿
路
权
贰
“漫”游革命之路
保路→起义
武昌起义
打响武装反清第一枪
你们闹革命,
干嘛拉小弟下水……
“逼”出来的湖北军政府都督
黎元洪
贰
“漫”游革命之路
保路→起义
武昌起义胜利后,东南14个省和上海先后宣布独立,支持革命。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3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
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
革命潜伏失败危机
贰
“漫”游革命之路
保路→起义→建立民国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孙中山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五色旗象征汉、
满、蒙、回、藏 “五族共和”。
新的共和政体就此产生
北洋新军统帅
袁世凯
贰
两个政权南北对峙
立宪派的拥护
帝国主义
列强的支持
“漫”游革命之路
和谈
凯哥救命!
如何统一?
【思考】袁世凯能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革命派
软弱妥协、急于统一
清政府束手无策
袁世凯手握重兵、野心膨胀
1912年2月12日,
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
宣告清王朝延续276年的统治结束。
清宣统帝
溥仪
贰
“漫”游革命之路
和谈
啊朋友再见……
我还有招。
贰
“漫”游革命之路
和谈→约法
第一章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 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第五章 国务员(内阁总理)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三、四、六章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独立行使司法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
自由平等
主权在民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
历史连连看
体现了哪些民主政治原则?
贰
“漫”游革命之路
和谈→约法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就凭这废纸想制住俺老袁?等着瞧……
贰
“漫”游革命之路
和谈→约法→成果被夺
1912年3月,袁世凯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随后开展了一系列倒行逆施的活动……
专制
立宪
共和
叁
“漫”谈革命之思
是句号,还是冒号?
结束
开始
叁
“漫”谈革命之思
推翻君主专制,宣扬民主共和
1.【性质】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Why?
【思考】
国家政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朕即国家!
五族共和。
2.【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
【易错点】君主专制=封建制度?
叁
“漫”谈革命之思
推翻君主专制,宣扬民主共和
【思考】
人们的思想和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剪发运动
脚之沿革
上海新娘
3.【思想】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4.【社会】促使社会风俗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
叁
“漫”谈革命之思
推翻君主专制,宣扬民主共和
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后,出任中华民国铁路督办,开始了修建10万公里铁路的计划。
5.【经济】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中华民国将来之希望
金
银
铜
铁
煤
叁
“漫”谈革命之思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思考】
漫画反映辛亥革命有哪些局限性?
快乐的聚餐呵
!
农工血肉
官僚
买办
军阀
地主
土豪
劣绅
一个骨瘦如柴的农民,
怎能受那么多人的吸吮。
帝国主义者
军阀
污吏
地主
贪官
劣绅
土豪
【提示】社会性质发生改变了吗?
【局限】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肆
“漫”话辛亥革命
总结
第19课 辛亥革命 内容 常考点
背景 辛丑条约、清末新政、预备立宪
第19课 辛亥革命 背景 民资发展、革命思想、革命组织
过程 创建政党(中国同盟会) 十六字纲领与“三民主义”
保路运动、武昌起义、各省独立
建立民国 《中国民国临时约法》
结果 袁世凯夺取革命成果
意义 积极影响 性质、政治、思想、社会、经济
局限
肆
“漫”话辛亥革命
总结→巩固
溥仪
孙中山
袁世凯
请选择人物
点击此处结束
黎元洪
肆
“漫”话辛亥革命
总结→巩固
如图是1907年的一幅漫画《中国之现象》。该漫画反映了( )
A.中国知识界对清政府的失望
B.清政府主动顺应民主化潮流
C.清政府企图挽救腐朽的统治
D.立宪派主导清末“预备立宪”
朕钦定是C
不服再来
中国之现象
立宪
肆
“漫”话辛亥革命
总结→巩固
下图漫画选自1911年11月9日出版的《盛京时报》(日本人创办于沈阳) ,题为《疮痍满目》。该漫画创作的背景是( )
A.革命形势的快速发展
B.清朝黑暗统治彻底结束
C.瓜分中国狂潮的兴起
D.北洋军阀集团陷入分裂
看时间,老子选A
不服再来
(图中文字皆为中国东南各省名)
肆
“漫”话辛亥革命
总结→巩固
下图是民国时期的一幅名为《恭祝民国万万岁》的漫画,该漫画的历史价值在于( )
A.体现了普罗大众对民国政治的殷切期望
B.表达了漫画作者对民主共和的热切追求
C.证实了民国初年专制残余影响根深蒂固
D.反映舆论对民国初年政策措施颇有微词
不服再来
答案是B
肆
“漫”话辛亥革命
总结→巩固
如图漫画发表于1912年上海
《民权画报》。该漫画可用
于说明(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统治
C.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加深
D.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
不服再来
这哪像俺老袁?选D
北京人物之今昔观
感谢聆听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
参考资料
辛亥革命纪念馆,《历史的放大镜——辛亥革命时期漫画展》,https://www./News/Details/tbzl nid=444
周鲒,《梦醒狂言: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漫画》
吴浩然,《民国漫画·袁政府画史》
陈磊,《半小时漫画中国史》
字体资源
潮字社北冥简繁,https://www..cn/font-40087424293.html
也字工厂漫画粗黑体,https://www..cn/font-41078655107.html
等线
楷体(共20张PPT)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 19 课
课程标准: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走向民主共和的意义;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通过了解民国初年社会经济、思想观念、生活习俗的变化,认识其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辛亥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
广义的辛亥革命
兴中会
1894
单元 线索: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1.1—1912.3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3—1928
张玉法:辛亥革命的成功是
“体制外革命”和“体制内改革”
合力的结果。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体制内的改革
1840
1842
1851
1856
1860
1864
1894
1898
1895
1900
1901
第一次
鸦片战争
第二次
鸦片战争
中日
甲午战争
八国
联军侵华
开眼看世界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义和团运动
百日维新
收复新疆
中法战争
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逐渐沦为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进一步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瓜分狂潮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体制内的改革
1901年
清末新政开始
1905年
五大臣出洋
考察宪政
1906年9月
预备立宪
1908年8月
《钦定宪法大纲》
君主立宪
1911年5月
废军机处,建立责任内阁制。
清末新政(1901-1911年)
预备立宪(1906-1911)
君上大权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
……
十四、皇室大典,应由君上督率皇族及特派大臣议定,议院不得臣民权利义务
一、臣民中有合于法律命令所定资格者,得为文武官吏及议员。
二、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体制内的改革
1901年
清末新政开始
1905年
五大臣出洋
考察宪政
1906年
预备立宪
1908年
《钦定宪法大纲》
君主立宪
1911年
废军机处,建立责任内阁制。
清末新政(1901-1911年)
预备立宪(1906-1911)
1911年第一届内阁(共13人)
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皇族)
内阁协理大臣:那桐(满族)徐世昌(汉族)
外务大臣:梁敦彦(汉族) 民政大臣:善耆(皇族)
度支大臣:载泽(皇族) 学务大臣:唐景崇(汉族)
陆军大臣:荫昌(满族) 海军大臣:载洵(皇族)
司法大臣:绍昌(皇族) 农工商大臣:溥伦(皇族)
邮传大臣:盛宣怀(汉族) 理藩大臣:寿耆(皇族)
皇族内阁
由于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
预备立宪,一场骗局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
---邹容《革命军》
材料五 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陈天华《猛回头》
然则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矣!
--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体制外的革命
成立中国同盟会
过程:
孙中山,广州香山县人,出身农民家庭,曾较系统地接受过西式的近代教育,首先举起反清革命的旗帜。
1894年11月在美国檀香山组织兴中会。
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创建中国同盟会。
性质: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机关报:《民报》
意义:有力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
民族
民权
民生
(民族革命)
(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
反帝?
辛亥革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资产阶级革纲领(笔记)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积:推翻清政府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民族革命)
局:没有明确反对帝
创立民国
民权主义
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治革命)
局: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的权利,仅限于资产阶级的民主
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
积: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社会革命)
局:没有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且难以实现
(夺取政权)
(建立政权)
(巩固政权)
前提
核心
保障
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地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发展地价的增价归国家所有,以此防范社会贫富差距过大。
积极:①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②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③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局限:①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②民生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体制外的革命
反清武装起义
代表人物:黄兴、徐锡麟、秋瑾、林觉民……
1911年4月27日,广州黄花岗起义
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
惟庚子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
据统计1906-1911年间全国共发生民变989次,平均一年142次;1906年190次,1907年185次,1908年107次,1909年141次,1910年247次。
——张振鹤、丁原英《清民变年表》
◆有利时机:四川发生保路运动使湖北防务空虚,为革命爆发提供有利时机。
历史纵横
保路运动
1910年,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逼迫清政府订立借款修路合同。1911年5月9日,清政府为了向4国银行团借款以镇压革命,在邮传大臣盛宣怀的策动下,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清政府颁布 “铁路国有”政策以后,收回了路权,但没有退还补偿先前投入的民间资本,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的广泛反对,从而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清政府则派兵屠杀保路人士,使全国人民更加充分看清了其卖国求荣的本质,从而导致辛亥革命的总爆发。
导火索(偶然性):保路运动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武昌起义
爆发
1911年10月10日,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武昌起义后全国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武昌起义
结果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新的共和政体就此产生。
1911年,清廷的北洋军连克汉口、汉阳,直逼武昌。
图为阳夏保卫战,黎元洪(左二)在视察。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清帝退位和果入袁手
▲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北洋将领合影
袁世凯以南方革命党的共和要求,对清政府施压,逼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
1912年2月15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此后,中国进入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时期。
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诏退位,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终于结束。
清政府
帝国主义列强
革命党人
立宪派和旧官僚
①袁世凯实力强大:是清末北洋新军创始人,北洋军阀首领,立宪派、旧官僚拥护
②是帝国主义在中国寻找新代理人;
③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上不成熟软弱妥协,又脱离人民群众。
扶植新代理
被迫重用
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
经济封锁
施压
革命阵营
妥协退让
军事进攻
政治欺骗
抱有幻想
问题探究:革命成果落入袁世凯手中的原因有哪些?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制定:南京参议院(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
(2)内容:
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②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3)目的:防止袁世凯专权,维护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4)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5)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积极:
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
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
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局限:
1、辛亥革命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根本任务。(反帝反封建任务未完成)
(1)“反帝”的有限: ①目标:未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②结果:未改变半殖民地的性质
(2)“反封建”的有限:仅仅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未改变半封建的性质。
(注: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结束于辛亥革命,封建制度终结于新中国的成立)
2、它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
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辛亥革命只是“先成一圆满之段落”……我们不能要求它在短时期内完成所有中国革命应该完成的任务。段落不是文章,孙中山和他的同志们一生都在写一篇大文章。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本课小结
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
三、辛亥革命的评价
(一)武昌起义
(二)民主革命的兴起
(一)清政府的自救运动
(三)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积极影响
(二)局限性
(五)清帝退位
(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二)扩大
(四)南北和谈
(六)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共14张PPT)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过程及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第19课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成功是“体制外革命”和“体制内改革”合力的结果。
——张玉法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体制内改革”
①“清末新政”
五大臣出洋考察
编练新军
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
正是1901年后王朝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教育方面的进行的改革,极具讽刺意味地加快了精英阶层的政治觉醒的过程。与其说这些改革有利于孙中山等激进分子的活动,不如说它们更多地加速了王朝的覆灭。
——【美】魏斐德《中华帝国的衰落》
1904-1905年,日俄爆发争夺中国东北的战争
日本
君主立宪制
俄国
沙皇专制
VS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立宪派积极推进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此后,立宪派先后发起三次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
张謇
汤寿潜
②“预备立宪”
“皇族内阁”
总理大臣:奕劻
协理大臣:那桐、徐世昌
外务大臣:梁敦彦
农工商大臣:溥伦
邮传大臣:盛宣怀
理藩大臣:寿耆
民政大臣:善耆
度支大臣:载泽
学务大臣:唐景崇
陆军大臣:荫昌
海军大臣:载洵
司法大臣:绍昌
“其所以悬预备立宪之招牌者,不过欲假此名义,增爱新觉罗氏万世一系、皇帝神圣不可侵犯、君权至尊无限之三大条于钦定宪法上,以巩固其万年无道之基而已。”
——《民报》第26号
?
-
-
-
-
1905.8
-
1911.4
1894
1905.11
1911.11
2、“体制外的革命”
兴中会
成立
同盟会
成立
三民
主义
黄花岗
起义
武昌
起义
内容 对应的纲领 具体主张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
推翻清王朝
实现民族独立
推翻帝制
建立民主共和国
核定地价国民共享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英雄的城市”
①背景
资义发展快,资阶力量强
人民反帝反封建情绪较高
保路运动——兵力空虚
1、共和肇始
阶级基础
群众基础
现实条件
②经过
1911年10月10日,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占领武汉,辛亥革命爆发。
参阅张玮《历史的温度:一根香烟点燃的革命》
武汉
汉口
汉阳
武昌
洋务运动
中心之一
较早辟为
通商口岸
③结果
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任都督。随后,全国有十几个省区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新的共和政体就此产生!
“不要再去捧持落日”,“扶起朝阳”
——《南通张季直(张謇)先生传记》
南京临时政府官员名单(部分)
革命的理想与窘迫的现实
(孙中山)“未知崖畔”
——1912年1月4日张謇与孙中山长谈后在日记中写道
张骞曾以大生资产为担保,向日本借贷30万元,又通过其他渠道筹借了50万元,为新生的民主共和国尽了自已的努力。
——谢俊美《再论张謇与辛亥革命》
予不名一钱也,所带回者革命之精神耳。
——1911年12月孙中山回国后讲话
1911年,清廷的北洋军连克汉口、汉阳,直逼武昌。图为阳夏保卫战,黎元洪(左二)在视察。
任职40天后,张謇于2月12日正式辞去实业总长之职
南北议和
袁世凯(1859年—1916年)
“明公之才能,高出兴等万万。以拿破仑、华盛顿之资格,出而建拿破仑、华盛顿之事功,直捣黄龙,灭此虏而朝食...南北各省当亦无有不拱手听命者。”
——黄兴《致袁世凯书》1911年11月9日
(袁)“在中国有信誉,在外国有好名声,是唯一可望从目前动乱中恢复秩序的一个人”,“是中国人民中最受信任的代表”
——据《清末民初政情内幕》
《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整理
帝国主义积极扶植新的代理人
革命派的妥协
立宪派和旧官僚支持
2、政权旁落
“查世界历史,选举大总统满场一致者,只华盛顿一人,公为再见,同人深幸公为世界之第二华盛顿,我中华民国之第一华盛顿。”
——《参议院为选定临时大总统致袁世凯电》1912年2月15日
2月12日,宣统帝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清王朝结束
2月13日,袁世凯声称赞成共和,孙中山提出辞职
2月15日,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张謇起草)
溥仪(1906-1967)
3、《临时约法》的出台
第一条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第二条 “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
“议院不得干预”,“臣民非按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监禁、处罚。”
——《钦定宪法大纲》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第二条 中华名国之主权,属于国民主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九条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可决弹劾之。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
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梁启超
蓄辫
剪辫
放足
左面是1912年在民立画报上刊载的一幅讽刺袁世凯的漫画:《袁世凯骑木马》
革命派缔造了民国的基石,袁世凯得到了民国的名器,这是当时中国社会选择的结果。但前者并不甘心于这一种结果,后者并不满足于这种结果,于是,开始于清末的民主和专制之争注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展开新的肉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所以孙中山不但为手创民国之元勋,且为中国及亚东历史上第一大人物。”
——1925年,张謇主持在南通的孙中山追悼大会
?
?(共21张PPT)
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1840 1842 1851 1856 1858 1860 1861 1894 1895 1898 1900 1901 1911
《辛丑条约》签订
八国联军侵华
戊戌变法
《马关条约》签订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洋务运动兴起
《北京条约》签订
《天津条约》签订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南京条约》签订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辛亥革命
课标要求: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一
革命背景
二
民国建立
三
历史意义
四
课堂总结
一、革命背景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政治(外部):
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面对危机的清政府
目的:“自救”
内容:改革官制;
编练新军;
倡导创办商业;
兴办学堂。
“预备立宪”
1905-1911
《钦定宪法大纲》
1、政治(内部):
“新政”“预备立宪”客观上为革命创造有利条件
经济: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首批内阁成员
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
内阁协理大臣:那桐、徐世昌
外务部外务大臣:梁敦彦
民政部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
度支部度支大臣:镇国公载泽
学部学务大臣:唐景崇
陆军部陆军大臣:荫昌
海军部海军大臣:贝勒载洵
法部司法大臣:绍昌
农工商部农工商大臣:贝子加贝勒衔溥伦
邮传部邮传大臣:盛宣怀
理藩部理藩大臣:宗室寿耆
政治:
政权仍掌握在腐败的清朝权贵中
“新政”
1901-1905
“皇族内阁”
清政府部分立宪派倒向革命
骗局
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情况
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
2、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兴中会 同盟会
建立
纲领
地位
影响
3、阶级组织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壮大,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建立。
1894年 檀香山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合众政府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团体
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
1905年 日本东京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
革命政党
民主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
三民主义
材料一 我们并不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如果满人始终执迷,仍然要把持政权,制驭汉族,那就汉族一日不死,一日不能坐视的!
材料二 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材料三 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社会改变经济组织,核定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孙中山:1906年《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推翻清政府统治,各民族独立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
4、思想:民主共和思想进一步传播
民族独立,各民族一律平等(前提)
主权在民,不是恢复汉人统治,
国民一律平等(核心目的)
镇南关起义
1907年12月
孙中山.黄兴
萍浏醴起义
黄花岗起义
浙皖起义
5、军事:
各地武装起义,革命运动高涨
1.政治:
2.经济:
3.阶级:
4.思想:
5.军事:
革命背景总结
(根本原因)
(外部)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内部)“新政”“预备立宪”客观上为革命创造条件。
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壮大,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建立。
民主共和的思想进一步传播。
各地武装起义,革命运动高涨。
二、民国建立
1、有利时机: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课本 P110历史纵横)
“铁路国有”实质:
将路权出卖给列强,侵吞民间资本
保路运动:
要求收回被清朝出卖的铁路修筑主权。
。
作用:清朝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武汉清军空虚,武昌起义时机成熟
2.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
(1)新军工程第八营(湖北新军)打响了起义第一枪
1911年10月11日,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
清政府提出由张之洞训练的新式军队,后为黎元洪所领导
黎元洪
湖北新军率先发难,反映出革命的
主动精神
全国革命浪潮下,旧官僚、立宪派混入革命队伍,控制地方政权
革命潜伏着危机
革命派的软弱性
(2)成立湖北军政府,革命党人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3)湖北军政府成立后两个月内
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
清政府的统治不得人心
3、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总统: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国旗:五色旗
国都:南京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临时大总统誓词
五色旗(五种颜色依次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着“五族共和”)
纪元:民国纪年法(换算方法±1911)
施压
攻陷汉口
、汉阳
政治讹诈
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
经济封锁
革命党人
立宪派和旧官僚
帝国主义列强
袁世凯
革命阵营
清政府
软弱妥协
施压
各方力量角逐
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
4.南北议和《清帝逊位诏书》1912年2月12日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1912年2月12日
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下诏退位
君主专制制度结束。
5.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3月10日
篡夺革命果实
民主共和的趋势
6.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人民主权
②自由平等
④三权分立:
参议院–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政权;
法院–司法权
③责任内阁制
三、历史意义
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为止,民族资本主义在万元以上的厂矿约七百家,资本总额一亿三千余万元。1912年到1919年建成厂矿四百七十余个,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万元以上。
——龚方铎等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
1、政治民主化:推翻清王朝统治,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势力,建立共和政体。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经济工业化: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近代化史观的角度
三、历史意义
“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梁启超
3、思想近代化:
传播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4、风俗近代化:
移风易俗,冲破封建思想藩篱
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仍然沉重地压在中国人民的头上。南京政府名义上是中央政府,但并没有实现国家的真正统一,也没有结束国家的混乱状态。 ——《吴玉章回忆录》(1878-1966)
(1)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反帝反封建任务未完成)
(2)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3)缺乏科学革命纲领
(未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要求和彻底的土地纲领)
(4)未发动广大民众
(革命派发动起义单纯依靠会党和新军)
5、局限性
(5)中国同盟会组织不够严密
(组织涣散,派系复杂)
辛亥革命性质: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Q1:“反帝”的成果?
——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Q2:“反封建”的成果?
——推翻清朝,结束君主专制,建立民国
Q3:为什么是“比较完全意义”?
(1)“反帝”的有限:
①目标:未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②结果:未改变半殖民地的性质
(2)“反封建”的有限:
仅仅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未改变半封建的性质。
(地主阶级统治,封建自然经济,封建思想文化)
四、课堂小结
① 1912年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宋教仁说::“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之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B.旨在维护民主共和的革命成果
C.体现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D.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
② 1911年出笼的“皇族内阁”,激怒了所有被动员起来的政治力量。用美国学者享廷顿的话叫作“参与爆炸”。士绅们痛恨满人王朝,但绝对排斥革命。忽然间,只要有人放火,他们是乐于煽风。由此可见,“立宪”骗局与辛亥革命之间的关系是( )
A.立宪派与革命派合流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B.辛亥革命的发生纯系立宪失败后的历史偶然
C.社会各界的失望与觉悟使革命时机日趋成熟
D.清政府的自救运动没有防止辛亥革命的发生
B
C
改总统制为内阁制
目的是限制总统权力
不符合史实,错误
绝对化的说法,错误
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历史必然,错误
《卿云曲》曾被选为中华民国的国歌,其歌词为:“卿云烂兮,漫漫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该歌词颂扬了辛亥革命( )
A.结束君主专制制度的伟大功绩
B.结束了封建社会的历史
C.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屈辱历史
D.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
A
谢谢大家
革命者的记忆 中国梦的承载(共17张PPT)
请问:
当今中国
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第19课 辛亥革命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学习目标: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2021年)10月9日上午10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目录
一、 背景:暗潮涌动
二、 过程:风起云涌
三、 意义:伟大序章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掀起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暗潮涌动之背景篇
以前学界一般把1901—1905年清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的各项变革看作“新政”,而把1906—1911年的宪政改革称“预备立宪”,似乎是两个独立的事件,较少关注两者的内在关联。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界取得共识,认可清末新政是指20世纪初年清政府各项改革的总称。这次改革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变革,是在体制内进行;第二阶段即预备立宪,是政治体制本身的变革,这是前一阶段体制内变革的必然趋势。起初,清政府也曾试图将改革限制在传统体制之内,但是,当改革的发展将突破体制的时候,清政府也就不得不进行体制本身的改革,实行预备立宪。
——近代史所《晚清政治史研究的检讨:问题与前瞻》
暗潮涌动之背景篇
立宪运动虽然失败了,却从两个方面为辛亥革命准备了条件。立宪派为了实现君主立宪的理想,一再上书请愿,扩大了立宪政治的影响,又揭露了清廷在政策上的失误,削弱了清政府的权威,而且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请愿失败之后转而同情革命,客观上壮大了革命力量。如果清廷切实推行宪政,或许还可以推延革命总爆发的时日。但它在最后关头倒行逆施,组织皇族内阁,压制上书言事,表明清朝统治者,无意实行真立宪,其结果既使资产阶级立宪派绝了望,又使汉族地主官员与其离了心……
——朱育和等《辛亥革命史》
【清末最后的十年 】⊙-⊙
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时代背景:民族危机加剧,社会矛盾激化。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物质基础)
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组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并建立统一的革命政党
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三民主义)
军事: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有利条件:四川保路运动
暗潮涌动之背景篇
风起云涌之过程篇
8小时——从打响第一枪到占领湖广总督署只用了8小时。
41天——武汉三镇保卫战坚持41天,迎来全国十余个省区的独立。
80天——从武昌首义到中华民国建立仅用80天。
123天——从起义爆发到清帝退位历时仅123天。
从上述数据看革命进程具有怎样的特点?
“最平静”的稻草
1911年11月15日,江苏巡抚程德全受革命力量的推动,……用竹竿挑去巡抚衙门上的几块瓦片,宣布江苏省脱离清廷独立。
——摘编自熊崧策 、纪彭《压垮清王朝的十根稻草(1894-1912)》
风起云涌之过程篇
孙中山为何拱手让权?
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2月12日,宣统帝退位
2月13日,孙中山提出辞职,举荐袁世凯
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3月11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职
支持
施压
军事进攻
政治欺骗
妥协退让
被迫重用
逼宫
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
经济封锁
【各方力量的博弈 】⊙-⊙
南北议和
孙中山为何拱手让权?
风起云涌之过程篇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论种族、阶级、宗教之差别。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材料二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课堂探究一:
( 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哪些基本原则?
( 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直接目的?对此有何特殊规定?
伟大序章之意义篇
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历史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
——改编自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课堂探究二: 1、根据材料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分析对比,材料四与材料一、二、三对辛亥革命的认识有何不同?
2、分析对比,材料四与材料一、二、三对辛亥革命的认识有何不同?
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与史对话之纪念篇
课后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对国家纪念辛亥革命的理解。(要求:自拟论题,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张 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熊崧策 / 纪彭:《压垮清王朝的十根稻草(1894-1912)》
唐德刚:《袁氏当国》
马勇:《百年变局:乱世晚清与民国乱象》
(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推荐阅读书目】⊙-⊙
感谢聆听!(共42张PPT)
第十九课:辛亥革命
夏梵森
学习目标
1.掌握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2.知道辛亥革命结果被袁世凯窃取
3.熟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4.掌握辛亥革命伟大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大纲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保路运动的兴起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清帝退位与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功
过
清末“新政”
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预备立宪与“皇族内阁”
节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一、清末“新政”
二、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三、预备立宪与“皇族内阁”
孙中山(1866—1925)
一、清末“新政”
慈禧太后
五大臣出洋
清末“新政”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遭受重挫的清政府试图通过实行“新政”进行“自救”。
(2)内容:与戊戌维新时期所颁布的改革举措颇多相似,但是更为深入。
(3)实质与评价:由于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只有推翻这个政府,中国才有希望。
罪恶的《辛丑条约》
二、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1.创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2.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3.组织和发动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
1.创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1)时间:1894年11月
(2)地点:美国檀香山
(3)宗旨:“振兴中华”
(4)斗争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4)地位: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入会誓词
2.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1)时间:1905年8月
(2)地点:日本东京
(3)地位: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总理:孙中山
(4)机关报:《民报》
(5)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的提出
内容:
我们并不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如果满人始终执迷,仍然要把持政权,制驭汉族,那就汉族一日不死,一日不能坐视的!
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社会改变经济组织,核定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民族主义-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建立民国;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建立民国
平均地权
对“三民主义”的评价
积极意义:
①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②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③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局限性:
①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②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3.组织和发动了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
从1895年至1911年间,兴中会以及后来的同盟会先后发动了十次的起义,而其他革命组织亦发动多次起义。这十多次的起义虽仅昙花一现,但却在全中国种下了革命的种子。
#辛亥革命之前的历次起义,如下:
1895年-1900年:第一次广州起义;自立军起义;惠州起义
1900年-1908年:萍浏醴起义;黄冈起义;安庆起义;镇南关起义;七女湖起义;钦廉上思起义;河口起义;马炮营起义
1910年-1911年:广州新军起义;第二次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四川保路运动
辛亥革命前因起义牺牲的烈士
秋瑾(1875-1907)
林觉民(1887-1911)
徐锡麟(1873-1907)
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27日)
黄花岗起义烈士纪念碑
黄花岗起义部分被俘烈士合影
三、预备立宪与“皇族内阁”
1.预备立宪
(1)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立宪派成立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
(2)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
君主专制的实质没有改变
2.“皇族内阁”(1911.5)
十三位阁员,满族占九人,其中皇族又占七人,军政大权均被皇室和贵族掌握
预备立宪与“皇族内阁”的影响
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
节二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保路运动的兴起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三、清帝退位与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一、保路运动的兴起
1.原因:1911年5月,清政府将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后,出卖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激起粤、鄂、湘、川等省人民的强烈愤慨,引发保路运动。
2.影响: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线。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1.导火线:保路运动
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
3.结果:起义军控制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省和上海纷纷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4.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职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五色旗:红、黄、蓝、白、黑象征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南京总统府
中山陵
三、清帝退位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孙中山曾发表过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推举他做大总统。在袁世凯的施压下,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2月13日,袁世凯通电声明赞成共和,孙中山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2月15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月,袁世凯于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
清帝退位诏书
退位的宣统帝
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1.目的:防止袁世凯专权。
2.颁布: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内容
A.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C.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的立法权由参议院行使。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D.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4.意义及性质:实际上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
责任内阁制
三权分立
节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功——过
帝制被推翻了!
民国建立了!
可是我过得依然很苦啊!
辛亥革命的进步性
材料一
“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所以孙中山不但为手创民国之元勋,且为中国及亚东历史上第一大人物。”
——1925年,张謇主持在南通的孙中山追悼大会
材料二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 ......爱国帽兴,瓜皮帽灭; ......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枪毙兴,斩绞灭;舞台名词兴,茶园名词灭;旅馆名词兴,客栈名词灭。
——1912年3月5日的《时报》
推翻了清王朝和封建君主制度
社会风气为之一变
辛亥革命的进步性
材料三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辛亥革命的进步性
A.政治上: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
B.思想文化上: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
C.经济上: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
况且,一直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就在河边遇见她……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鲁迅:《祝福》
人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
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它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这些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
辛亥革命的成与败
大纲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保路运动的兴起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清帝退位与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功
过
清末“新政”
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预备立宪与“皇族内阁”
谢谢大家!(共21张PPT)
“武昌起义一举大获成功,很大的一个因素,是革命党人意外地撞上了一个有钱有枪的宝库,喊了一嗓子‘芝麻开门’,门就真的开了。”
辛亥年,武昌发生的那点事,是一场意外,意外里的意外。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19世纪末
1912年3月
1911年10月10日
狭义的辛亥革命
广义的辛亥革命
第五单元
第19课 辛亥革命
课标: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素养:1)从史料实证角度探究辛亥革命爆发背景,认识辛亥革命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2)从时空观念角度梳理武昌起义的过程;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3)从家国情怀角度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结束帝制、走向民主共和的意义,认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艰难曲折。
一.为何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
庚子之变后的中国,风云际会,出现了革命、改良、朝廷三方格斗角逐的社会政治格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阅读116页子目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思考改良派(立宪派)、朝廷(清政府)、革命派是如何挽救此时社会危机的。
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严重
清末新政前期(1901—1905)
清廷以“新政”挽救王朝气数的动机,却换来了推翻王朝以实现改革的结果:新式学堂培养了近代学生,因而造就了成批反封建斗士;新政发展工商,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军淘汰了旧军,结果却铸成了把枪口指向清王朝的武装力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编练新军
教育改革
废科举、办学堂、设学制
倡导创办
工商企业
改革官制
(外务部等)
新政不新
民族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革命思想
新式知识分子
清政府掘墓人
新军
清廷自掘坟墓
清末新政是以自下而上的推动和自上而下的改革双向互动的形式出现的。清政府原想借此实现王朝的自我挽救,但新政非但没有延长它的寿命,从某种意义上说还加速了它的灭亡。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
一.为何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
清政府
试图通过新政和预备立宪进行“自救”
宣布预备立宪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请愿运动
“皇族内阁”
1906年9月
1908年8月
1911年5月
清皇族内阁合影(1911年)
汉族4人 满族9人 其中皇族7人
首批内阁成员
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
内阁协理大臣:那桐、徐世昌
外务部外务大臣:梁敦彦
民政部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
度支部度支大臣:镇国公载泽
学部学务大臣:唐景崇
陆军部陆军大臣:荫昌
海军部海军大臣:贝勒载洵
法部司法大臣:绍昌
农工商部农工商大臣:贝子加贝勒衔溥伦
邮传部邮传大臣:盛宣怀
理藩部理藩大臣:宗室寿耆
资产阶级立宪派认识到清政府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
预备立宪有利于政治的近代化,但是一场骗局,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清末新政后期:预备立宪(1906—1911)
一.为何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
清政府
试图通过新政和预备立宪进行“自救”
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903年,设立商部,奖励工商。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速度为15%。这促使中国资产阶级真正形成一个独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利用商会有组织的参与地方或全国性的经济与政治活动。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组织基础: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兴中会、同盟会)
实践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
革命派
一.为何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
广州黄花岗起义
章炳麟(1869-1936)
“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章炳麟
“要革命的,这时候可以革了,过了这时没有命了!一刻千金,时乎时乎不再来,我亲爱的同胞,快醒!快醒!不要再睡了!”
——陈天华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舒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
——邹容
邹容(1885-1905)
思想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一.为何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
革命派
材料二 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材料三 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社会改变经济组织,核定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孙中山:1906年《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一.为何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
革命派
思想纲领:三民主义成为革命的指导纲领
材料一 我们并不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如果满人始终执迷,仍然要把持政权,制驭汉族,那就汉族一日不死,一日不能坐视的!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种族革命
政治革命
暴力推翻满清王朝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核定地价,涨价归公
纲领
主张
性质
方式
社会革命
四川保路运动爆发后,有人说;“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二年半。”
最不可思议的是,武昌起义发难时,策动革命的指挥者集体缺位(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人都不在武昌),起义完全是革命士兵自行发动,最后却一举告成。
按之前的计划,武昌起义本应在10月16日发动,但10月9日,孙武等在汉口租界制造炸弹,不慎爆炸,俄巡捕闻讯赶来,将革命党人的名册等起义文件起获,武昌形势顿时紧张。
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湖北防务空虚
一.为何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
革命派
卖国损民
1911年5月9日: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马上又出卖给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英法德美享有筑路、投资优先权,未退还补偿先前投入的民间资本。引发保路运动。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
偶然与必然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归纳】
清政府
立宪派
革命派
背景
清末新政”(1901-1905)
预备立宪 (1906-1911) “皇族内阁”,矛盾激化。
前期积极推进立宪运动 → 后转向革命
时代环境(政局):《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严重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组织准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及政党的建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
思想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三民主义
军事准备:组织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如浙皖起义、黄花岗起义)
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
朝廷(清政府)、立宪派、改良派(立宪派)、是如何挽救此时社会危机的
一.为何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开端)
十七省独立(发展)
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号中华民国;十七省独立,清王朝土崩瓦解
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高潮)
1912年2月12
宣统帝颁诏退位
封建君主制度结束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提出辞职
1912年3月,袁世凯
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1913年10月,正式总统
1914《中华民国约法》(失败)
二.怎样革命?---辛亥革命的经过
五色旗
时间
地点
1912年1月1日
南京
总统
孙中山(临时)
国号
中华民国
纪年
民国纪年
历法
公历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国旗
亚东开发中华早,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我同胞,鼓舞文明,
世界和平永保。
——《中华民国国歌》
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华民国国旗,以红黄蓝白黑五色象征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二.怎样革命?---辛亥革命的经过
帝国主义的支持
对 清:逼宫退位
对革命派:迫孙让位
依托:实权
革命派的软弱、缺乏实力
立宪派、旧官僚的拥护
二.怎样革命?---辛亥革命的经过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南北议和
有人说,这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理由彰显了和平让渡(妥协)、民主共和和现代的民族观念,它以最小的代价,和平完成了政权的更迭。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清帝逊位诏书》(1912年)
1月1日 2月12日 2月14日 2月15日 3月10日 3月11日 4月
孙中山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 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清王朝结束 孙中山提出有条件辞职 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在北京举行就职典礼 孙中山与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三权
分立
第一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三、四、六章.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第五章. 国务员(内阁总理)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责任
内阁
第二章.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等自由,有请愿、选举被选举等权利。
自由
平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权
在民
君权
神授
专制集权
封建
等级
个人
独裁
法治
人治
体现了?
否定了?
临时约法
二.怎样革命?---辛亥革命的经过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3
内容:①主权在民;②自由平等
③三权分立;④责任内阁制
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直接),维护共和制度(根本)
性质: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民主宪法
意义:从法律上否定了君主专制,是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里程碑!
钦定宪法大纲
紧急时,得以诏令限制臣民之自由。
人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从专制走向民主
从人治走向法治
政治领域近代化
二.怎样革命?---辛亥革命的经过
①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④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②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③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变化
政治民主化
经济工业化
思想理性化
生活文明化
历史功绩
材料一: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据1912年3月5日《时报》刊载的文章《新陈代谢》
剪辫
礼仪
新式婚俗
材料三: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从1912年-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有470多家,新增资本达1.3 亿元以上,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
——《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集》
材料二: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一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吴玉章文集》
三.革的怎样?--辛亥革命的评价
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根深蒂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还很薄弱;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大多仿佛沉睡着,或者只做一些无望的分散的反抗;站在革命运动前列的是一批受过近代教育而没有实力的知识分子。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未庄的人心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阿Q正传》·革命
从中,你感受到了革命潜伏着什么危机?这危机导致辛亥革命出现如何结果?
其后二年,辛亥革命到来了。我们乡僻地带,交通阻梗,不知秦汉,遑论魏晋,如“革命”这样的名词,从来没听到过;乡间所说的,还是“造反”……
---曹聚仁《我与我的世界》
民国二年,某地农民家的春联
民国之政治,比之满清尤为不及……把持国事者,均系军阀武人,争权夺利,祸国误民,有国家共和之名,无国家共和之实。 ——《孙中山全集》第七卷
局限明显
局限性:
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普通民众的国民意识尚未觉醒。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 。
有研究者发现,1912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
三.革的怎样?--辛亥革命的评价
三.革的怎样?--辛亥革命的评价
问题思考: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或产生局限性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害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孙中山选集》
材料:“许多在革命前属于君主立宪派的人,在辛亥时期与革命派合作。事实上,在促使帝制的崩溃中,他们起了重要的作用……如果对立宪派的活动懵然无知,我们对辛亥革命的过程是不能了解的。 ——《立宪派与辛亥革命派》(1969)序言
主观:
①革命态度:革命党人一是向反革命势力及帝国主义妥协;二是急于求成。
②革命力量:缺乏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坚强的革命政党。
③革命认识:革命党人当时没有认清袁世凯的反动本质而拱手将政权交给袁世凯。
④革命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纲领和彻底的土地纲领,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客观:敌对势力过于强大:国内各种反革命势力联合并与帝国主义勾结。
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
你是怎么认识的?请说明理由
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直接目的是要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各抒已见
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思想解放···
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
胜利
失败
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
在国家民族命运面前,一大批热血青年选择了义无反顾,为国家为民族献出了自己宝贵的青春。
陆皓东:青天白日旗的设计者。 1895 年筹划广州起义失败而就义,孙中山称他为“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就义时年仅 27 岁。
徐锡麟: 1907 年发动浙皖起义,失败后惨遭剖腹挖心,殉难时 34 岁。
秋瑾:巾帼英雄, 1907 年参与领导浙皖起义,就义时 32 岁。
林觉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牺牲时 24 岁。“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与妻书》至今读来荡气回肠,
彭楚藩:武昌前夕被清政府逮捕,英勇就义,时年 27 岁。
正如鲁迅所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当年的那些的革命志士,正直人生年华的最好时光,但他们为国家独立、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勇于牺牲,义无反顾,这不仅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更是一个民族的脊梁。
家国情怀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清末新政
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预备立宪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的建立
意义:政治、经济、思想、风俗文化
局限性
失败原因
背景
内容
认识
兴起
发展
背景
爆发
结果
建立共和政体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
原因
清帝退位
就任临时大总统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