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县白塔中学2022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阶段性成果展示
科学试卷
温馨提示: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题目,细心答题。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P-31 S-32
Ca-40 K-39 Cl-35.5 Mn-55 I-127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下列关于物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有毒 B.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
2.下列科学家及其贡献对应正确的是( )
A.卢瑟福——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
B.奥斯特——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C.拉瓦锡——发现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D.法拉第——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
3.如图所示,“〇”“●”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 )
A. B. C. D.
4.小实周末去饭店吃小火锅时,发现服务员只需将装有固体酒精的小抽屉上面的盖子一盖,把火焰密封即可将火熄灭(如图),说明燃烧需要( )
A.达到着火点 B.有助燃剂 C.有可燃物 D.有光源
5.正确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辨别火线
C.收集氧气 D.铁丝燃烧
6.下列实验装置与探究内容不相符的是( )
A.探究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 B.探究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C.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D.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7.一位“魔术师”在铺有塑料地毯的舞台上,表演不怕电的“魔术”,他将一盏普通的白炽灯泡接到两导线头 A、B 之间,灯泡正常发光;随后将灯泡取下,“魔术师”两手分别抓住两导线头A、B,如图所示,其助手用测电笔分别测试A、B及“魔术师”的皮肤,发现测电笔的氖管都发光。对此表演的合理解释是( )
A.如果“魔术师”此时光脚直接站在地上,也不会触电
B.“魔术师"的两手均戴有特制绝缘手套
C.在人、灯交替过程中,助手将零线断开了
D.在人、灯交替过程中,助手将火线断开了
8.茶叶中含茶氨酸(C7H14N2O3),茶氨酸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其中①表示的元素是( )
A.碳 B.氢 C.氧 D.氮
9.燃放爆竹时会产生多种污染性气体,其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的气体是( )
A.CO B.NO C.NO2 D.SO2
10.已知1个一氧化碳分子的质量为n kg,1个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为m kg,若以1个氧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则一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B. C. D.
11.我国古代有使用银针试毒,其原理为银遇到砒霜中的硫变成黑色的硫化银,化学方程式为2Ag+S=Ag2S。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2.可以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在实验室制取氧气。下图是反应生成氧气和氯化钾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坐标图,其中合理的是( )
A B C D
13.小舟在学习了元素和物质的知识后,进行了梳理,其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主要气体的体积分数由大到小:O2、N2、CO2
B.硫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由大到小:H2S、SO2、SO3
C.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Fe2O3、FeO、FeS
D.碳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H2CO3、CO、CH4
14.实验室可用MnO2作催化剂,加热分解KClO3制取O2。许多金属氧化物对KClO3分解有催化作用。用下表中物质作催化剂,KClO3开始分解和剧烈分解时的温度如下表所示。若用KClO3来制O2,如果没有MnO2,最好选用的替代物是( )
使用的催化剂 MgO CuO Fe2O3 Al2O3
开始反应时温度/℃ 490 305 470 515
剧烈反应时温度/℃ 545 350 490 540
A.Al2O3 B.CuO C.Fe2O3 D.MgO
15.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22 34 2 0
反应后的质量/g 40 待测 2 16
A.表格中待测值为0 B.参与反应的Y和X的质量比是9:17
C.Z在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 D.W在该反应中是反应物
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每空格2分,共40分)
16.①食盐;②液氮;③洁净干燥的空气;④澄清石灰水;⑤铜;⑥硫粉;⑦冰水混合物。
属于纯净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 。
17.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物质,它们的部分化学式和微观示意图分别列于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图例: ﹣﹣氢原子 ﹣﹣碳原子 ﹣﹣氧原子
化学式 ? C H2O H2
微观 示意图 ?
请写出甲物质的化学式 。
(2)能保持丙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填“分子”或“原子”)
18.瑞安市有很多含丰富硒(Se)的土壤资源,高楼产出的柿子,由于含有丰富的硒被称为富硒产品,极受市场欢迎。富硒产品中的“硒”指的是__________(填“元素”、“分子”或“原子”),已知硒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34,相对原子质量为 79,则一个硒原子中含有中子_______个,富硒产品中硒元素存在于K2SeO4中,其硒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价。
19.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成分的含氯消毒剂,它和洁厕灵混合使用时会发生化学反应: 2HCl + NaClO = NaCl + H2O + X↑,X气体有毒,因此二者不能混合使用。那么X的化学式为 。
20.我国科学家合成出羟基磷灰石[化学式为Ca5(OH)(PO4)3,相对分子质量为502]超长纳米线,成功地研制出新型耐火纸。在1000 ℃的高温下,这种耐火纸仍然可以保持其完整性,使“纸能包住火”成为现实。
(1)羟基磷灰石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列出计算式即可);
(2)1000 ℃时,羟基磷灰石在氧气中不能燃烧的原因可能是 。
(3)用耐火纸包住燃烧的火焰,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
21.①纯净的氮气是无色、无味不溶于水的气体;②在放电条件下,N2跟O2能直接化合生成无色的NO气体;③NO气体不溶于水,在常温下易跟空气中的O2化合,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④NO2气体有毒,易溶于水,溶于水后生成HNO3和NO;⑤生成的HNO3随雨水淋洒在大地上,同土壤中的矿物质相作用,形成可溶性硝酸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内容可知,氮气的物理性质是 。
(2)实验室制取NO气体宜用 法收集。
(3)写出NO2跟水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
22.上图是安装好的直流电动机模型接入电路的情况。
(1)合上开关,假定电动机会按顺时针方向转动,若要使电动机逆时针转动,写出一种方法 。
(2)合上开关,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则电动机的转速将 。(填“变小”或“变大”)。
23.小明想利用下图实验装置探究电磁感应现象:
(1)当他让铜棒向右运动时(如图1甲),未发现电流表指针明显偏转,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 )
A.磁铁的磁性对太弱 B.运动方向错误
C.电流表选择量程过大 D.磁铁的南北极装反
(2)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感应电流的方向与 有关。
(3)小明又做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闭合开关,用外力使铜棒 ab 水平向右运动,发现铜棒cd 也随之运动起来,请说明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每空3分,共45分 )
24.小科得知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他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为检验二氧化碳,他将a和d相连接,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为了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他应将A装置的a和C装置的 相连(填字母)。(3)收集二氧化碳时若选用D收集,则可以将冷水换成温水,其理由是
。
25.在进行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的活动中,将一个杯口涂凡士林的玻璃杯倒扣在一支点燃的蜡烛上,如图甲所示,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为探究蜡烛熄灭是因为氧气减少还是二氧化碳增多,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1:如图乙所示,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用数字传感器测量容器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得到图丙数据。
实验2:收集一瓶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将点燃的蜡烛伸入瓶中。现象:蜡烛继续燃烧,没有立刻熄灭。
(1)玻璃杯口涂凡士林的原因: 。
(2)有同学认为蜡烛熄灭的原因是因为氧气耗尽,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
(3)实验2的目的是验证 。
26.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的活动中,某科学小组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请回答:
线圈 线圈匝数/匝 电流/安 ?
A 50 1 11
B 20 1 5
(1)该表格中“?”处应填 。
(2)分析实验记录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3)在此实验基础上若还要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具体操作是
。
27.小宇参加了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了“研究磁体的磁性强弱是否与温度有关"的课题。他做的实验如下:将一条形磁体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吸着一些小铁钉,用酒精灯给磁体加热,如图甲所示,经过一段时间后,当磁体被烧红时,发现铁钉纷纷落下。
(1)从小宇的实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根据这一结论,小宇大胆设计了一个温度报警器,如图乙所示,请简述它的工作原理: 。
28.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基础上,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发现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在集气瓶里装进适量a体积的水,燃烧匙里放一小块白磷,在酒精灯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热,按图示把集气瓶中的空气密封起来,把集气瓶内的长导管伸到瓶底,长导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
③把预先加热过的玻璃棒按下与白磷接触,观察到白磷立即着火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同时放热。
④待白磷燃烧熄灭后,稍加振荡,白烟消失。
⑤待集气瓶完全冷却到室温,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为b,整个集气瓶的体积为c。
⑥根据a、b、c三个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在白磷开始燃烧到最后熄灭的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是 。
(2)若实验成功,请写出a、b、c三个数据应满足的一个等式关系 。
(3)小组成员小宇无意间发现步骤⑤集气瓶内的水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会变红。这一现象使组内成员积极地开展讨论,小玉认为是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使溶液显酸性,但小张马上反对: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而实验中又没有产生二氧化碳,短时间内不可能使溶液显酸性。请根据正确的观点,对变红现象提出大胆的猜想: 。
(4)上述实验中,若集气瓶内的导管没有被液面封住,则导致测量的结果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四、解答题(本题有6小题,第29、33题每小题各8分,第30题6分,第31题12分,第32题10分.第34题11分,共55分)
29.五一长假,小明和爸妈一起外出旅游,图甲是某宾馆床头柜上的开关示意图,图乙是其控制的电路,其中S1为旋钮开关,单独控制台灯的通断和亮度;S2为单独控制电视插座的开关。
30.疫情防控期间用到一种免洗手消毒凝胶,其中含有正丙醇(化学式为C3H8O)。
(1)正丙醇中有 种元素。
(2)正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3)正丙醇中H、C、O元素的质量比为 (最简整数比)。
31.核事故中往往泄漏出污染物131I(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为避免核辐射,需一次性口服100 mg 127I(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体甲状腺中的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31I是一种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2)131I与127I的关系是 (填字母)。
A.同种元素 B.同种物质 C.同种分子 D.同种原子
(3)假设所处的环境已受污染,通过服用加碘食盐(注:加碘食盐中的碘为碘元素)的方法能否有效起到避免核辐射的目的呢?
[查阅资料]成人每天食用食盐的质量通常为6 g,
某种加碘食盐的标签如图所示。
[问题分析]500 g该品牌食盐中,含碘的最大质量是 克;若要使人体甲状腺中的碘达到饱和,至少需要一次性食用该品牌碘盐 克。
[结论]日常服用加碘食盐 (填“能”或“不能”)起到避免核辐射的目的,原因是 。
32.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的方法制取O2,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
(1)制取的O2的质量是 。
(2)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3.去年杭州市出现了明显的暖冬,冬季平均气温比正常年份明显偏高,科学家认为这是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而引起的“温室效应”。
(1)如何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科学家提出多种方法。其中有人提出将CO2通过高压管道,通入深海海底储存,以减少CO2的排放,但也有一些人提出反对意见。下列反对意见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
A.将CO2收集和通入深海海底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消耗能源也会加剧CO2的排放
B.几十万年以来。海水的pH保持在8.2左右,大量CO2溶解在海水中,会使海水的酸性增大,破坏海洋的生态环境
C.将CO2储存在海底,会严重影响陆上植物的光合作用
D.当发生海底地震时,深海海底储存的CO2会被重新释放到大气中
(2)在科学家的眼里二氧化碳是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只要有合适的条件,可以像发生光合作用那样将二氧化碳转变为所需要的产物。我国科学家陈乾旺等研究成果表明:
在440℃和800个大气压条件下,二氧化碳和金属钠反应产生金刚石和碳酸钠,合成的金刚石直径最大可达1.2毫米,完全可以满足工业用途。
②理论上66克二氧化碳可以制得 克金刚石。
34.现在市面上有一款很火的智能降温杯, 它能通过显示不同颜色提醒是否适合喝水。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所学知识自己设计了一种智能水杯的电路(如图甲所示)。杯中水的温度较低时绿灯亮,水温度较高时红灯亮。已知两个电源的电压均为9伏,R0是阻值为10欧的定值电阻,电磁铁内线圈的电阻忽略不计,R是热敏电阻,其阻值随着温度的变化情况如下表。当电磁铁线圈中电流为0.3A时,刚好能将衔铁吸下。
温度t/℃ 35 40 50 60 65 80
电阻R/欧 28 25 20 18 17 13
(1)根据智能水杯的工作原理,判断红灯是 (选填“B”或“C” )灯。
(2)分析计算此智能水杯红灯亮时的温度。
(3)若要使此智能水杯60℃时红灯亮,写出可以采取的措施一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