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湖学校八年级科学学科5月教学质量检测试卷2023.05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F19 K39 Cl35.5 Ca40 Mn55 S3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红土”与嘉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它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采样后带了一块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看,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 )
A.有机物含量 B.空气体积分数
C.土壤生物数量 D.无机盐含量
2.英英同学想探究一根钢棒是否有磁性,设计了如图三个实验,其中不能说明钢棒具有磁性的是( )
A.甲和乙 B.甲和丙 C.只有乙 D.乙和丙
3.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意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2K+中“2”表示钾离子的个数是2
B. H2SO4中“2”表示每个硫酸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C. Ca(OH)2中“2”表示一个氢氧化钙分子中有2个氢氧根
D. Cu2+中的“2”表示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
4.如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一定漏气的是( )
5. 在反应2A+3B=2C+4D中,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用一定质量的A与12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产11克C,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8
B.B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16:9
C.同时生成D的质量是9克
D.反应中,A与C的质量之比是8:11
6.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
A.甲表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变化
B.乙表示加热氯酸钾 (含少量 MnO2 ) 制取氧气时固体物质种类的变化
C.丙表示双氧水 (含少量 MnO2 ) 分解时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化
D.丁表示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等的双氧水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变化
7.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请据图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若甲图叶片正在进行光合作用,则①③分别代表
二氧化碳和水分
B. 若甲图叶片正在进行呼吸作用,则①②分别代表
氧气和二氧化碳
C. 图乙的M点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D. 图乙中植物要积累有机物,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 应大于P点
8.某添加剂X可由尿素CO(NH2)2在高温、高压下分解制得.已知6g尿素在高温、高压下分解只生成1.7gNH3、2.2gCO2和X。对x组成判断正确的是( )
A.X 组成元素与尿素完全相同 B.X 组成元素无法判断
C.X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X 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9.如图是小明家的部分电路,他将电饭煲的插头插入三孔插座后,正在烧水的电热水壶突然停止工作,但电灯仍正常发光,拔出电饭煲的插头,电热水壶仍不能工作,用测电笔分别测试插座的左、右孔,氖管均发光。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 )
A.电热水壶所在电路的b、c间断路
B.插座的接地线断路
C.电路的c、d间导线断路
D.电路的a、b间导线断路
10.2023年3月某团队在我国云南发现新物种龙陵秋海棠,某校项目学习小组对秋海棠进行系列观察与实验,请回答问题。如图所示为密闭培养室中,放置秋海棠和无秋海棠情况下,一天中氧气浓度变化曲线图。为证明秋海棠能够提高室内氧气浓度,需要比较的两个时间点是(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11.某化学兴趣活动小组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如下探究实验(如图,白磷的着火点为40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白磷可以用木炭粉代替
B.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白磷量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D.反应过程中,活塞先向右移,再向左移,最后停留在4刻度处
12.下图是某人在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段表示吸气,膈肌,肋间外肌收缩,胸腔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B.大笑时肚子疼,此时吸入大量气体可用段表示,膈
肌舒张横膈变得扁平,可以缓慢深呼吸缓解
C.曲线段表示呼气,横隔恢复拱形,肺处于收缩状态
D.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坐标系中的点,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相等
13.小金同学对目前所学部分科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
科学家与科学成就 安全常识
A 汤姆生﹣发现原子核 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 我国家庭电路电压﹣220伏 用电器着火﹣可用水扑灭
物质与微粒构成 物质性质与用途
C 氩气﹣由氩原子构成 氯化钠﹣由氯化钠离子构成 D 稀有气体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氧气可以帮助火柴燃烧﹣氧气有助燃性
A.A B.B C.C D.D
14.如图所示是小明利用光敏电阻为居民楼门口设计的一种智能照明电路,L为“220V,0.1A”的照明灯,天暗时自动发光,天亮时自动熄灭。控制电路中,电源由两节干电池串联而成。R1为定值电阻。R2为光敏电阻,其阻值会随着光强的变化而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受控电路中,导线a端应连接照明电路的火线
B.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减小
C.如果提高控制电路电源电压,照明灯白天也可能发光
D.控制电路长时间使用后电压下降,天亮时灯自动熄灭时间变晚
15.现有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14.4g在密闭的容器中充分燃烧,生成CO、CO2和H2O三种物质,冷却到室温后,气体的质量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欲使甲烷完全燃烧,原容器中应增加氧气的质量至少为( )
A.0.8g B.1.6g C.3.2g D.0.8g﹣1.6g之间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题,每空2分,共38分)
16.某硫铁矿厂开采的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是生产H2SO4的重要原料。利用黄铁矿生产H2SO4的第一步反应为4FeS2+11O2=2Fe2O3+8X。所得产物Fe2O3是冶炼铁的重要原料。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FeS2中Fe的化合价为+2,则S的化合价为 。
(2)X的化学式是 。
17.根据表中土壤颗粒的分类情况,回答问题:
(1)从池塘底部清理出的淤泥,黏粒含量多,保水性 (选填“好”或“差”)。
(2)如图“桃蛋”是一种多肉植物,它喜欢温暖、干燥、光照充足的环境;它耐旱性强,适应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的土壤生长。则种植“桃蛋”的土壤中应含有较多的 (选填“砂粒”、“粉砂粒”或“黏粒”)。
18.小金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装置,闭合开关,用外力使导体棒ab水平向右移动,发现导体棒cd也随之运动起来,在此实验中:
(1)甲装置应用的原理是 。
(2)乙装置中导体棒cd运动过程中,电能转化成 能。
火是文明的起源,人类取火的方法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1)古人取火时,用火镰击打火石,产生的火花引燃可燃物。艾绒是一种常用的引燃物,主要是它的 ,因而容易点燃。
(2)1830年发明了火柴。原理是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摩擦后发生KClO3分解等一系列反应,引燃火柴杆。推测KClO3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 ,使燃烧更剧烈。
20.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混合物的是 (均填容器下的代号) 。
21.“悬浮灯泡”能够悬浮发光,如图甲所示。图甲中的“下部基座内有一个线圈(送电线圈)和铁芯组成的电磁铁,而灯泡内部有闭合线圈(受电线圈)连接的LED灯和磁铁,其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
(1)想让灯泡悬浮得更高,应该将滑片P向 (填“左”或“右”)移动。
(2)乙图中电源左侧为 (填“正”或“负”)极。
22.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用KClO3与MnO2混合制取和收集纯净的O2,应选用上图中的 (填序号)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3.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某研究小组在密封的容器A中充入足量的含有同位素14C的14CO2。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该植物的不同器官相继出现了同位素14C(如甲图,黑色部分表示检测到同位素14C的部位),据此回答:
(1)CO2进入到叶片中发生的主要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
(2)图乙表示某一植株一天内不同时刻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对强度。在不同时刻从该植物上取下大小相同的一片叶圆片烘干称其质量,如图丙,则测得质量最大的取片时刻为 。
A.8点 B.11点 C.17点 D.19点
24.某化学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A处放二氧化锰,B处放木炭,C中放澄清石灰水。实验记录:
①使装置内充满氮气。②在B处点燃酒精灯,木炭不燃烧,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熄灭酒精灯;关闭K(其目的是 )。③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取下注射器,吸入过氧化氢溶液,插入胶塞,注入液体,同时打开K,A处产生气体,B处木炭不燃烧,C中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④在B处点燃酒精灯,观察到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C处发生的现象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题,每空2分,共38分)
25.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中,小明制成简易电磁铁甲、乙,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电路。
(1)实验中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电磁铁磁性强弱。
(2)把甲、乙两个电磁铁串联,目的是 相同,以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 的关系;由现象可得结论: 。
(3)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下端分散的原因是 。
26.某兴趣小组利用多株发育状况一致的天竺葵,在适宜的相同温度下,做有关光合作用实验。实验操作和分组处理见下表:
进行操作和处理 A组 B组 C组 D组
① + + + 十
②小烧杯中加入等体积的液体 足量Na0H溶液 蒸馏水 蒸馏水 蒸馏水
③用无色透明玻璃罩盖住植株和小烧杯 + + + +
④不同光照强度下处理5小时 60000勒克斯 1000勒克斯 60000勒克斯 0勒克斯
⑤取一叶片,脱色处理后,滴加等量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注:NaOH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表中的“+”表示有该项操作;勒克斯为光照强度单位,数值越大表示光照越强。
(1)操作①具体是指 ;
(2)经过步骤④处理后,从C、D组植株厚度一致的叶片 上各取面积为4平方厘米大小叶片,测得其干重分别为M克和N克,假设各组实验所用天竺葵植株叶片的呼吸作用强弱相同,则M-N的值表示 ;
(3)经过步骤⑤之后,有同学将A、C两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A组叶片没有变蓝,C组叶片变为蓝色,可得出的结论是 。
2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
(1)如图 1 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如何实验结果符合预期,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若观察到结果小于预期值,则可能是因为 。(写出一种原因)。
(2)小组内同学还对该实验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改进。(已知试管容积为45mL)请结合实验目的,在以下的操作中排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 (填序号)。
①点燃酒精灯。
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上图中所示的链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
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最终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 mL刻度处才停止。
28.如图为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两个实验示意图。结合下列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Ⅰ):甲装置中的NaHCO3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保持稳定的浓度(碳酸氢钠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甲装置放在20℃环境中,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mL,毛细管内的水滴在位置X处。20min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6mL的读数,才能使水滴仍维持在X的位置。
(Ⅱ):乙装置的小烧杯内盛有一定足够浓度的NaOH溶液。将乙装置置于20℃、黑暗环境中,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mL,毛细管内的水滴在位置X处。30min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1mL的读数,才能使水滴仍维持在X的位置。
(1)两实验中都使水滴维持在X位置时才进行容量读数的目的是 。
(2)根据Ⅱ实验数据可测得呼吸作用(用消耗氧气量表示)的速率是 mL/h。
(3)若以释放出的氧气量来代表光合作用速率,根据Ⅰ、Ⅱ实验数据可测得光合作用(释放氧气量表示)的速率是 mL/h。
(4)如果在Ⅰ实验中只增加光照强度,为使水滴维持在X位置,针筒的容量仍需在0.6mL读数处。而在另一相同实验装置中,若只将温度提升至30℃,为使水滴维持在X位置,针筒容量需要调至0.8mL才能读数,比较这两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9.CO2是初中化学重要的一种气体,李琳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制取它并验证其性质。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指出该套装置一处明显错误是 。
(2)B装置中观察到干石蕊纸花变红,分析原因是 (填序号)。
A.生成的CO2直接使石蕊花变红
B.产生的CO2含有水分,与H2O反应生成了H2CO3,H2CO3使石蕊花变红
(3)已知碳酸钠与少量盐酸可发生如下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甲、乙同学都用Na2CO3溶液来探究反应后A装置中剩余溶液的成分。甲同学是一次性全部加入Na2CO3溶液,乙同学是逐滴加入Na2CO3溶液。你觉得 同学不合理,其理由是 。
计算题(30.31两题6分,32.33.34每题9分,共39分)
30.诺氟沙星(化学式:C16H18FN3O3)是一种常见的消炎药。
(1)诺氟沙星含有 种元素,诺氟沙星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经测定,小华因为肺炎连续服用该药一个疗程,共摄入2.8克氮元素。设所摄取的氮元素均以尿素[CO(NH2)2]的形式排出体外,则她要排出多少克尿素才能将因服用该药而摄取的氮元素完全排尽?
31.小明根据所学的电学知识,想设计一个汽车超载自动报警电路。他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到压敏电阻是阻值随压力变化而变化的元件,并了解到压敏电阻在生活中的一种应用﹣﹣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受到的压力越大,输出的电压就越大,用它可以称量汽车的重。某压力传感器输出电压与压力的关系如下表:
压力/×105N 0 1.2 2.4 3.6 4.8 6.0
输出电压/V 0 1 2 3 4 5
小明利用该压力传感器和电阻箱R'(最大电阻999.9Ω)及部分其它器材设计了图甲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当线圈中电流大于或等于20mA时,电磁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已知继电器线圈的电阻为25Ω,继电器电路的电源电压由传感器的输出电压U提供。(假设U不受继电器电路影响)
当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电铃报警,说明汽车超载,则图甲中电铃应接在 (选填“A、B”或“C、D”)两端。
(2)小明希望压力大于或等于2.4×105N时,启动报警系统,则电阻箱R′的电阻应调节到多大?
(3)要使该装置报警,汽车的最小重力为多少?
32.加热10g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经一段时间后,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9.36g.计算:
①生成多少克氧气?
②消耗了多少克高锰酸钾?
③若改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来制取等质量的氧气,需要多少克氯酸钾.
33.电梯为居民出入带来很大的便利,小明家住某小区某栋6楼,放学后乘电梯回家。小明查阅资料,了解到出于安全考虑,电梯都设置了超载自动报警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电路由工作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在工作电路中,当电梯没有超载时,动触点K与静触点A接触,闭合开关S,电动机正常工作;当电梯超载时,动触点K与静触点B接触,电铃发出报警铃声,即使闭合开关S,电动机也不工作。在控制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U=6V,保护电阻R1=100Ω,电阻式压力传感器(压敏电阻)R2的阻值随压力F大小变化如图乙所示,电梯自重和电磁铁线圈的阻值都忽略不计。
(1)在控制电路中,当压敏电阻R2受到的压力F增大时,电磁铁的磁性 (选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2)某次电梯正常运行时,测得通过电磁铁线圈的电流为10mA,则此时电梯载重为多少?
(3)若电磁铁线圈电流达到20mA时,刚好接触静触点B,电铃发出警报声。当该电梯厢内站立总质量为 1 000kg的乘客时,试通过计算说明电梯是否超载?(g取10N/kg)
34.某兴趣小组为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12g石灰石样品加入烧杯中,将120g稀盐酸平均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后(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30 30 30 3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9 6 3 2
分析数据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3)12g样品中的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八年级下册绣湖5月教学质量检测试卷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题,每空2分,共38分)
16.(1) (2)
17.(1) (2)
18.(1) (2)
19.(1) (2)
20.
21.(1) (2)
22. (1) (2)
23. (1) (2)
24.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题,每空2分,共38分)
25. (1)
(2)
(3)
26.(1) ;
(2) ;
(3) 。
27.(1)
(2)
28.(1) 。
(2) (3)
(4) 。
29.(1) 。 (2)
(3) 。
计算题(30.31两题6分,32.33.34每题9分,共39分)
30.(1)
(2)
31.(1)
(2)
(3)
32.①
②
③
33. (1)
(2)
(3)
34.(1)
(2)
(3)八年级下册绣湖5月教学质量检测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D D A B D D C D
11 12 13 14 15
D B D C 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题,每空2分,共38分)
16.(1) -1 (2) SO2
17.(1) 好 (2) 砂粒
18.(1) 电磁感应 (2) 机械
19.(1) 着火点低 (2) 提供氧气
20. D BCE
21.(1) 左 (2) 负
22. (1) ACDH (2) CaCO3+2HCl=CaCl2+H2O+CO2↑
23. (1)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2) C
24. 防止集气瓶内液体倒吸 B处木炭剧烈燃烧,产生白光,C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题,每空2分,共38分)
25. (1) 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量
(2) 控制电流 线圈匝数 电流一定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磁性越强
(3) 大头针被磁化,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26.(1)暗处理一昼夜 ;
(2)60000勒克斯光照强度下处理5小时后,4cm2 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量 ;
(3)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
27.(1)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为空气体积的1/5 红磷不足或装置气密性不好
(2)③①②④ 1
28.(1)测量产生气体量时保持试实验前后相同的气压,使得测量值更加准确 。
(2) 0.2 (3) 1.4
(4) 升高温度增强光合作用比增加光照增强光合作用要明显 。
29.(1)长颈漏斗未插入到液面以下。 (2) B
(3)甲 无法验证剩余溶液成分中是否含少量HCl 。
计算题(30.31两题6分,32.33.34每题9分,共39分)
30.(1) 5 319
(2)尿素里N的质量分数为(14×2)/(12+16+16×2)=7/15,
则需要排出尿素的质量为2.8g÷(7/15)=6g
31.(1) C、D
(2)由图象可知,当压力为2.4×105N时,输出电压U=2V,使电磁继电器闭合的最小电流I=20mA=0.02A,此时电路中总电阻R总=U/I=2V/(0.02A)=100Ω,则电阻箱接入电路的总阻值为R=R总-R线=100Ω-25Ω=75Ω
(3)U最小=IR线=0.02A×25Ω=0.5V
由图象可知,输出电压为0.5V时,对应的压力为6×104N.
32.
答:制得氧气的质量为0.64g,消耗高锰酸钾的质量为6.32g,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等质量的氧气,需要消耗1.63g氯酸钾。
33. (1) 增强
(2)通过电磁铁线圈的电流为15mA时,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总电阻为
压敏电阻
观察乙图可知,这时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为8000N,因电梯自重不计,则电梯的载重是8000N.
(3)电磁铁线圈电流达到20mA时,总电阻为
压敏电阻
观察乙图可知,这时电梯的载重为9000N。乘客的体重为:
G=mg=1000kgx10N/kg=10000N;
因为9000N<10000N;所以电梯超载。
34.(1)根据题意,每次加入30g稀盐酸时,都会反应掉3g碳酸钙固体,但当第四次加入30g稀盐酸时,只反应了1g碳酸钙固体,证明最后稀盐酸有剩余;
则反应最终剩余的杂质的质量为12g-2g=10g,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g/(12g)×100%=83.3%。
(2)根据题意,每次加入30g稀盐酸时,都会反应掉3g碳酸钙固体,设30g稀盐酸溶液里含有的溶质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3g x
则100/(3g)=73/x,解得x=2.19g
则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2.19g/(30g)×100%=7.3%
(3)3g碳酸钙消耗30g稀盐酸,10g碳酸钙消耗100g稀盐酸。
设10g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钙质量为y,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则: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111 44
10g y z
100/(10g)=111/y=44/z, 解得y=11.1g, z=4.4g
则最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1g/(10g+100g-4.4g)×1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