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案+学案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案+学案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23 08:55:50

文档简介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程标准】
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结合历史发展周期表和近代北洋军阀割据示意图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相关史实,掌握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蓬勃发展、新文化运动的若干表现,初步形成读史和看图能力,强化时空观念。
2.通过对文字、图片和实物等多种史料的分析、整理,培养史料实证意识,综合多种史料并做到论从史出,对教材的核心概念做出合理解释,以求对历史全面而准确的理解,培育历史解释。
3.了解民国建立初期在列强干涉和军阀混战下的动荡岁月,体会民族实业家、爱国知识分子和一战华工等不同阶层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赤子之心,铭记亘古未变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从“二十一条”认识到弱国无外交,为如今强大的祖国感到骄傲,培育家国情怀。
4.通过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学习,理解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初步了解唯物史观的主要观点,培育唯物史观核心素养。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掌握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的过程,了解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认识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理解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学习难点
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设计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强人、武人、商人、文人、庶人的不同表现为线索,通过五种人群的表现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文化”三个环节的相关内容串联起来,呈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特点以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教学流程】
激趣导入新课
看照片猜人物。有的人是时代强者,我们称之为“强人”;有些人是带兵打仗的军阀,也可以称之为“武人”;这些人做生意,也就是“商人”;这些人文质彬彬,也就是跟上面相对的“文人”;还有一些人很不起眼,他们是跟我们一样的“庶人”。这些人在他们漫长的人生岁月中,有一段光阴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段特殊的历史,从他们身上也能折射出时代的很多面貌。北洋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年代?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第20课《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一起来触摸那段血雨腥风的岁月。
新课讲授
自主学习,构建体系
1.如何理解北洋军阀的概念?
2.袁世凯对内独裁、对外卖国的行为表现有哪些?
3.袁世凯称帝过程、结果及产生这样结果的原因?
4.护国战争产生的背景,过程、结果是什么?
5.北洋军阀割据和混战的产生背景、主要势力、相关史实?
*6.近代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1912—1919)的原因及社会产生的新气象?
*7.新文化远动产生的原因(根本、直接)、开始、代表人物、旗帜、主要阵地、活动基地、主要内容及影响?
*8.全面评价新文化运动?
概念解析——什么是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是中华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世凯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
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的政府被称为北洋政府,从1912年开始到1928年结束。这段历史分两个时期,1912年到1916年是袁世凯统治时期,1916年到1928年是军阀割据时期。
角色扮演:小组角色预习课本,找一找强人、武人、商人、文人、庶人的表现,分成五组展开讨论(5分钟)
过渡:我们先看一下袁世凯时期的北洋政府,
一、“强人的倒逆”——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1、强者何强?北洋新军的武力支撑高深莫测的政治手腕列强眼中的新代理人1911年11月,英国政府致电北京公使朱尔典:“我们对袁世凯怀有很友好的感情和敬意。...这样一个政府将得到我们能够提供的一切外交上的支持。”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过渡:正是这样,所以很多人说袁世凯是卖国贼,其实袁世凯有他的另一面,我们看一下《二十一条》与《中日民四条约》。袁世凯尽最大努力成功删除了对中国危害最大的第五条内容,签订《中日民四条约》,虽也有卖国内容,但是在实施中他都做了改变。近人之研究显示,袁世凯努力与日本周旋,其外交实已达到当时中国国力所能取得的最好结果。袁世凯最大的败笔就是复辟帝制,
2、展示 “强人”表现
(1)对内实行独裁统治的行为有哪些?
(2)对外出卖国家利益的行为有哪些?
(3)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过程有哪些?
答案:(1)对内独裁:a.1912年3月10日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b.1913年11月下令解散国民党。
c.1914年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d.1914年底发布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又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2)对外卖国: 1915年1月,日本向袁世凯提出把中国置于日本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要求。1915年5月25日被迫签订了“中日民四条约” 。
(3)袁世凯复辟帝制:a.1915年8月,古德诺以及筹安会,都积极为袁世凯复辟帝制营造舆论。b.1915年10月6日,参议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表示“一律”赞同“君主立宪”。c.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
【注意】:将袁世凯复辟与革命党人的抗争活动以时间线为线索列出来,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些事件发生的前后关系。同时以简要的方式勾勒出袁世凯统治时期所发生的事件,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历史时空之中,进而探究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按时间顺序平铺直叙,符合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逻辑。
过渡: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革命党人发起二次革命,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人在云南宣布独立,发动护国运动。
3护国运动
背景:①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②袁世凯的称帝行径,更是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对。
过程:①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
②云南起义后,贵州、广西、广东、浙江、湖南、陕西、四川等省相继宣告独立。
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1916年6月6日病死。
过渡:袁世凯复辟帝制为何昙花一现,很快失败呢
4、【课堂探究】
材料一:1911年11月,英国政府致电北京公使朱尔典:“我们对袁世凯怀有很友好的感情和敬意。…这样一个政府将得到我们能够提供的一切外交上的支持。”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既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思考:袁世凯能够复辟帝制的因素以及复辟失败的因素。
因素:(1)北洋新军的武力支撑;
(2)列强眼中的新代理人;
(3)高深莫测的政治手腕。
失败的因素:1)革命党人的反袁斗争;——“二次革命”,护国战争
(2)全国人民的反袁斗争;——护国战争,各省纷纷独立。
(3)违背时代发展潮流;——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讲述故事)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时年57岁。袁世凯是中国历史上争议较多的人物,美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认为袁世凯是一个“治世能臣,乱世奸雄”的曹操型人物。顾维钧认为袁世凯“是一个爱国者,即他在处理对外关系中,特别是对日关系中,唯恐丧失中国主权。”
过渡:袁世凯去世以后,中国历史陷入武人纷争的局面,一起学习第二目: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二、“武人”的纷争——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1.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北洋军阀时期军阀割据形势示意图》,请思考这一时期主要有哪些军阀?背后都有哪些帝国主义国家支持。
派系 代表 支持国 占据区域
直系 冯国璋 英、美 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皖、浙、闽、鲁、陕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东北三省
过渡:由于军阀混战,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的军阀所控制,他们之间矛盾重重。
2、我们通过历史图片来梳理一下这段错综复杂的的史实。
(1)府院之争:袁世凯去世后,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1917年5月,继任总统的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造成府院之争。
(2)张勋复辟:张勋以调停为名,率兵入京,拥溥仪皇帝复辟帝制。
(3)护法运动:张勋复辟帝制失败以后,冯国璋代行大总统职权,段祺瑞以再造共和姿态任国务总理,拒绝恢复国会,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领导护法运动。护法运动失败以后,孙中山表示南北军阀如一丘之貉。
3.学生思考:如何形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局?
列强干涉、政权更迭、社会动荡
4.阅读材料分析: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实行独裁统治,企图复辟帝制。孙中山开始了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他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但都以失败告终。
思考:北洋军阀统治下中国政治斗争的焦点是什么 其实质是什么?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都以失败告终,说明了什么问题?
焦点:民主共和与封建专制的斗争。
实质: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之间的斗争。
说明:说明资产阶级因为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时代呼唤新的领导阶级和新的道路。
三、“商人”的活跃——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1、商人代表:张謇的志向——实业救国
与其说是商人,更确切的说应该是爱国的民族资本家,张謇应该很熟悉,本身是清末状元,却投身实业。包括荣氏兄弟,他们都秉承“实业救国”的理想,希望用国货抵制洋货,抵制外国资本主义在经济上侵略。这一时期,可谓是迎来了春天…而提到近代商人,宁波帮肯定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他们有些活跃在上海,有些在本地办起了民族工业。
2、史料实证: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蓬勃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学生根据材料总结分析。
近代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1912—1919)的原因:
①中华民国的建立,扫除了政治上封建束缚和障碍;
②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兴办实业;
③一战期间,西方国家忙于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抵制日货,提倡国货;
3、复习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曲线图
4、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也急剧增加,达到200多万人,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图片观看思考:你如何理解工人阶级在之后是“不可忽视”的?
五四运动使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阶级基础。
5、阅读课本了解社会生活新气象
①生活习俗(照相、饮啤酒和吃火锅、看西医、购买西方商品等)受西方影响
②陈规陋习逐步革除,社会生活和习俗变得文明开化(如剪发辫、新式婚姻、握手礼、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等)
③以洋为尚(住洋楼、挂洋灯)
四、“文人”的疾呼——新文化运动
(过渡)刚才我们看到的文人,很容易想到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推崇两位先生,分别是民主、科学。这都是一种思想,西方传入的。也就是说当时的文人意识到要学习西方的思想。而事实上,近代以来的中国人为了救亡图存,放下了昔日的天朝心态,学习了器物,学习了制度,都失败了,在万念俱灰的时候,中国人意识到要学习思想,这是为什么?
1、下面请大家阅读一段材料思考“文人”为何主张要学习西方的思想?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经此次之实验,国中贤者,宝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以明确。吾人拜赐于执政,可谓没齿不忘者矣。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1916年《吾人最后之觉悟》
答案:(1)、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直接原因)
(2)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缚着。(根本原因)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开始: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
《青年杂志》的定位全在一个“新”字上——“新”知识、“新”思想,以“新”换“心”。假如你是陈独秀,你将如何设计这份杂志呢?
预习教材后回答:杂志名称、战斗口号、文章内容、封面等
3、主要内容
根据《青年杂志》的封面信息和这些材料,归纳《青年杂志》的主题是什么?
材料1:他从苍天处取得闪电,从暴君处取得民权。他是美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他是科学与民主的典型结合,他是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
归纳: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
内容一:反对专制与愚昧、迷信
材料2:《一个贞烈女孩子》故事
内容二: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材料3:胡适授课时,北大的学生抵触白话文,嫌其啰嗦。于是胡适出题目: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打来电报,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决定不去,请替我用最少的字复电拒绝。
结果:文言用字最少的是12个字“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
胡适只用了5个字“干不了,谢谢。”
内容三: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影响
材料一: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招生,应考者三百余人。校长杨月如先生嘱各举崇拜人物,以表其景仰之诚。统计结果如下:
崇拜人数 被崇拜者
153 孔子
61 孟子
17 孙中山
材料二:1923年12月11日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民意测验部分结果:
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的大人物,是哪几位? 国内:孙中山473票,陈独秀173票…孔子1票 国际:列宁229票,威尔逊51票
材料三: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一批受过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抗婚、逃婚、离婚等现象。婚礼也由中式开始效仿西方的新式婚礼。
——《上海妇女志》
材料四:1920年,北大首开女禁,录取9名女性学生。男女同校开始。
材料五:毛泽东的好友回忆,毛泽东“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阅报外,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
—— 《五四运动回忆录》
1)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最主要功绩)
2)促进青年人的思想解放;
3)促进民主与科学思想解放进一步传播;
4)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
【历史趣闻】末代皇帝“被”离婚
1924年11月,冯玉祥发动“首都革命”后,派兵将溥仪赶出皇宫。1925年3月淑妃文秀等随溥仪到天津居住,1931年8月文秀从天津静园出走,住进宾馆,通过律师向溥仪提出离婚。溥仪不愿闹到法庭,遂经双方律师交涉决定“私了”,由溥仪付给文秀5.5万元赡养费。溥仪被迫答应离婚后,为挽回面子,于9月在京、津、沪报纸上发布广告,刊登“上谕”:“淑妃擅离行园,显违祖制,撤去原封位号,废为庶人,钦此。”
【课堂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有哪些局限性呢?
意义:
①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人们思想的空前解放。
②知识分子受到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局限性:
①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
②没有与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
五、“庶人”的流离
自主阅读教材P115第二段正文
参加一战:(1)目的:为争取国际地位,抵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2)概况: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协约国一方参战。
(3)影响:
①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
②十几万名中国劳工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中国劳工的巨大付出,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课堂小结】
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1916年之后的十年中形形色色的思想实践和试验毫无拘束地涌现出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导学案
课标要求:
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学习重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特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学习难点: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一、通过预习教材第113—144页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专制与民主的再较量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1913年,孙中山等国民党人讨伐袁世凯
1912年3月20日,袁世凯谋杀宋教仁
1913年11月,
1914年5月, 1915—1916年,唐继尧、蔡锷等领导发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
1914年12月,
1915年5月,
1915年12月,
1916年3月, 1917—1918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的护法运动
二、根据教材115页的内容与材料,概括在分裂割据下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材料1: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大力提倡发展实业,开始着手经济法制
建设。北京政府成立后,经济法制体系基本上建立于袁世凯统治时期。
——汪朝光编著:《中国近代通史(第6卷》
材料2:当大部分列强忙于世界大战的时候,中国企业家承担起满足中国市场需要的责任,……于是,在进口品不能满足中国市场需要的情况下,一种“替代型”的工业逐渐发展起来了。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
材料3:北京大学等高校学生游行示威照片
三、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试评价新文化运动。
材料3:各种主义都被看做是救国良药,蜂拥般地被输入中国……先验主义、经验主义、实验主义、尼采主义、国家主义、无政府主义、民主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尤其是各种社会主义,一律受欢迎。
——摘编自任世江著:《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4:胡适说:这一年(一九一九)之中,至少出现了四百种白话报……时势所趋,就是政客军人办的报也不能不寻几个学生来包办一个白话文附张了。——张家康:《 <新青年>从创刊到终刊》
材料5: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在复杂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面前,提不出实际的反帝反封建政治方案。他们的思想武器,还是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里找来的。这个运动的参加者,又只限于知识分子,没有工人和农民。因此,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范畴的初期新文化运动,不能不带有很大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摘编自陈旭麓著:《近代中国八十年》
四、课后探究:北洋军阀的统治具有什么特点?在此特点下,政治、经济、思想、社会习俗四个方面有哪些新变化。2022级历史课堂导学提纲 编号:20 日期:2022-12-1 编制:历史组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912—1928)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标要求】
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 北洋军阀的特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导入新课(2-3分钟).
二、“思”——自主学习。学生结合课本自主学习,完成以下有关内容,并在课本上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时间不少于11分钟)
一、阅读“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思考以下问题:
1.袁世凯破坏民主共和的主要表现有哪些(5条+1条历史纵横)
2.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哪些努力(2条) 结果如何
二、阅读“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思考以下问题:
1.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纷争有何特点 北洋军阀的主要派系、各自代表、支持国家、控制区域分别是什么 其争权夺利的主要形式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2.北洋时期相继爆发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5条) 其政治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学习聚焦)
3.中国参加一战的目的与影响
三、阅读“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思考以下问题:
1.民国初年经济出现黄金时期或短暂春天的原因有哪些 其主要表现有哪些 有何影响
2.民国初年社会生活出现新气象的原因有哪些(2条) 其主要表现有哪些 有何影响
四、阅读“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思考以下问题: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主要代表、重要主张分别是什么(3条) 其有何重大意义
“议”——学生起立讨论,根据以上学习内容进行小组集体讨论。(7分钟)
材料一:自辛亥八月迄今未盈四年……忽而五族共和,忽而临时总统,忽而正式总统,忽而制定约法,忽而修改约法,忽而召集国会,忽而解散国会,忽而内阁制,忽总统制,忽而任期总统,忽而终身总统……使全国民彷徨迷惑,莫知适从,政府威信,扫地尽矣。
——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材料二: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正义所至,何坚不破?愿与爱国之豪俊共图之!
——孙中山《讨袁檄文》
材料三:在护国战争兴起地区的人民,或积极投军,走上护国战争前线;或筹饷担粮支援前线;或自发武装,配合作战。北洋军阀统治地区的人民则抗捐抗税,反对清丈地亩,形成一次次的民变。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原因
“评”——教师点评,教师总结规律,点评共性问题,或拓展延伸。(10分钟)
“检”
(2021·广东佛山高一期末)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军阀派系林立,情况如下表所示
对上述现象理解合理的是(  )。
A.列强直接参与军阀之间的混战
B.日本削弱了英美在华的势力
C.列强扶持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列强侵华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知识拓展】
1.北洋军阀:19世纪末袁世凯为清政府编练新军,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军事集团。因他长期担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这个军事集团通常被称为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的政府被称为北洋政府,从1912年开始到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和归附南京国民政府结束。
2.二十一条”
“二十一条”主要内容: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中日民四条约”
在日本胁迫下签订的“中日民四条约”是由《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及其附件与《关于山东省之条约》及其附件组成,是袁世凯政府与日方因“二十一条”多次谈判最终确定的修正案,因在中华民国四年(1915年)签订,故被称为“中日民四条约”。
3.北洋军阀统治下中国政治斗争的焦点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都以失败告终,说明了什么问题?
焦点:民主共和与封建专制的斗争
实质: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之间的斗争。
趋势:政治民主化
捍卫民主共和斗争失败说明了: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4.军阀割据的原因
经济基础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外部原因 帝国主义支持
总之 半殖半封的社会环境
5.实业救国思想
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20世纪初,张謇极力宣扬实业救国论,反映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发展资本主义只能是的幻想。
6.新文化运动概念
德先生民主不仅指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更强调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民主精神。
赛先生科学不仅指科学知识,更强调科学精神、科学世界观、反对迷信、反对偶像崇拜。
旧道德:指以孔子为代表,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儒家传统道德
新道德:指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
(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912—1928)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重点背诵知识
一、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特点:
军事上的割据混战和政治上的分崩离析
二、(1912---1919)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或黄金时期原因、影响,特点
原因
1.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一些障碍;
2.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政策
3.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4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主要原因)
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影响
①推动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开展新文化运动②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共党的成立奠定经济和阶级基础
特点
三、新文化运动前期(1915-1919)背景、内容、影响
1.背景
(1)政治方面: 北洋军阀黑暗政治
(2)经济方面: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
(3)思想方面: 袁世凯尊孔复古,旧思想旧道德卷土重来;
西方启蒙思想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反思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国民仍被专制和愚昧束缚
2.内容
思想革命(核心):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道德革命: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或者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文学革命,
3.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影响
(1)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2)积极①所涉及内容比辛亥革命更为广泛和深刻②推动了思想文化革新,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最大功绩)③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④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3)局限:对中西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肯定倾向。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局限于知识界
4.新文化运动后期(1919-1921)
性质:无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内容: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四.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阶段特征
政治上 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对内专制独裁、割据混战、人民困苦,对外卖国),存在专制统治与民主共和斗争
经济上 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出现短暂春天
文化上 新文化运动兴起,思想启蒙作用,封建统治思想动摇
外交上 妥协与抗争两面性
社会生活 移风易俗,新气象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一、单选题
1.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的第三天,漫画家马星驰发表《今日始撒手长往乎》。画中老者将鼎丢下,似乎有些舍不得撒手。该漫画( )
A.抨击军阀割据混战的时局 B.表达了国民党对民主共和的向往
C.讽刺了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D.揭示了民主政治的实现缺乏根基
2.1919年,梁启超以北洋政府官方代表身份,在英、法、比、意等国游历一年之久,听到了不少关于欧洲文明破产的说法。回国以后,于1920年3月在上海《时事新报》发表长文《欧游心影录》,鼓吹西方物质文明破产,东方文化优越的论调。据此推知,其意在( )
A.为变法图强寻求内在依据 B.揭示列强对中国侵略的罪行
C.宣扬中国传统思想的精粹 D.批判新文化思潮的偏激倾向
3.1898年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时,意在中学容纳西学,1917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提出“兼容并包”时,已是对旧式学人和儒学的宽容。这一变化
A.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巨大包容性
B.是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决定的
C.反映出西学获得绝对统治地位
D.表明西学东渐下中学渐趋式微
4.1913年,张石川郑正秋合作导演的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难夫难妻》,以潮州的买卖婚姻习俗为题材,讽刺旧式婚姻压抑人性和虚伪丑恶。同一时期,自由恋爱、新式婚礼逐渐在通商口岸的知识阶层和官宦人家出现。这表明( )
A.妇女获得完全解放 B.近代思想观念发生变化
C.知识分子全盘西化 D.全国婚恋自由非常普遍
5.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一些带有“青年”“少年”“青春”等词的杂志、学会,如陈独秀创立的《青年杂志》以及李大钊创立的少年中国学会。1917年2月,李大钊撰文号召“新中华民族之少年”致力于“促进少年中华之投胎复活”。这表明进步知识分子( )
A.认为青少年是革命主力军 B.重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
C.积极探寻民族振兴新力量 D.力图激发各阶层民族意识
6.袁世凯死后,各种形形色色的党派又复活了,“此时实为变党为朋之最盛时期,大半以金钱势力为结合,无一定之主张,故结果给国人以至坏之印象”。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源是,当时( )
A.军阀割据扰乱政治生态 B.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
C.封建势力阻碍政党政治 D.中国缺乏民主政治经验
7.胡适解释新文化运动时,特别喜欢以“中国的文艺复兴”来形容。他之所以喜欢使用“文艺复兴”这个词,其意在说明中国人文传统通过自我革新,完全拥有走上现代化之路的能力。胡适的这一思想( )
A.促进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B.彻底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C.主张最大限度革新中国文化 D.极力推进民主与科学普及
8.官利制度是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筹集资金所通常采取的一种制度。“官利”又称“官息”“正息”,是近代中国合伙或者股份企业中固定股息的俗称,是一种变了形的股息形式。官利制度( )
A.通常是为保证政府投资收益降低风险使用 B.是符合国际惯例吸引投资的有效手段
C.对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没有任何积极作用 D.一定程度缓解了民族工业资金的不足
9.民国初年,在推广男女同校、开办女子高等小学、女子师范学校等方而,广州都走在全国前列。岭南大学于1918年开始招收女生,是中国第一所实行男女同校的大学。由此可知,当时广州( )
A.成为全国性民主革命中心 B.改变了中国女性的命运
C.已实现男女社会地位平等 D.社会的近代化转型较快
10.下面是1916年10月《申报》刊登的《再志国庆纪念之盛况》报道中的部分内容。据此可推知,当时中国( )
自辛亥光复以来,因举行庆祝悬旗挂灯年必数次,然兴高采烈举国若狂,未有如此次双十节国庆纪念之盛者。闻各界所需之灯笼,南北两市三十五家之灯笼店,共计售出十二万盏之多。
A.复辟帝制违背社会潮流 B.民主科学思潮席卷全国
C.国民参政议政意识强烈 D.割据混战局面初步结束
11.民国初期,中华书局每出版一套教科书都有其丛书名,丛书名皆以“新”取胜,如《新中华教科书》《新中学教科书》《新教育教科书》等。这一做法( )
A.促进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B.迎合了国人救亡图存的诉求
C.适应了政治文化变革的需要 D.顺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
12.据统计,辛亥革命后,仅民国元年宣告成立的实业团体就达40余个,到1915年12月,全国实业团体数量为107个。仅1912年,新成立工厂就达2001家,到1916年,全国工厂总数为16957家,并逐步形成了横跨多领域的产业集团。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壮大起来。这表明( )
A.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扫除 B.经济现代化之路成功开启
C.推动社会进步的因素迅速成长 D.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13.山西举人刘大鹏在《退想斋日记》(1913年3月27日)中写道:“自变乱以后,学堂之内禁读经书,只令学生读教科书,则圣贤之道将由是而泯焉,吾恐不久学界必更有一场大惨剧演出于世也。”材料反映出当时( )
A.课程设置超越了时代的要求 B.儒家思想已经丧失正统地位
C.传统观念阻碍社会变革 D.学堂教育缺乏引发思想混乱
14.1913年,京汉铁路管理部门因“近来三等车车内男女不分,昼夜均系杂座”的现象下令加强管理,使男女在不同车厢内就座。1930年,一位到山西视察的官员发出感叹:“车厢中男女分座。这种男女界限的划分,在火车里头,我从来没有见过。”材料可用于说明民国时期( )
A.社会风俗变迁的情形 B.交通近代化的曲折性
C.政府管理的专制特征 D.民众出行选择的丰富
15.上海乡镇旧志丛书中写道:“昔商贾不衣锦,中产家妇女无金珠罗绮,士大夫一筵之费不过一二千钱;今(民国九年前后)则无论士庶舆台(奴仆),但力所能为,衣服宴饮,越次犯分不为怪。”这反映了,民国时期的上海( )
A.尚奢成为主流价值 B.等级观念趋于淡化
C.服饰西化现象严重 D.民众生活水平提升
二、材料分析题
16.【社会流动与实现途径】
材料一 汉代士人的社会流动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与战国时期士人无秩序的流动相比,两汉时期,社会相对比较稳定,各项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从流动的趋向上来看,“学而优则壮”是汉代士人的主要价值取向,此外,学术领域,方术领城,工商领城等社会领城中也有大量士人流入。在隋唐以后“科举的社会”中,乡间社会是落第士人在科场困顿后不得不选择的归处,汉代则不然,广阔的乡间尽管吸纳了很多仕途失意的士人,但同时也有相当规模的士人,在绝意官场或无心工商、方水等社会领域后,自觉主动地选择沉淀于其中。汉代四百年间,以儒士为主体的士人持续性向官场的流动,有精于此,汉代政治的尚贤特质才开始形成,并最终定型。
——摘编自杨豪马德青《汉代士人社会流动研究》
材料二 社会流动充允许队一个社会阶层转移到另一个阶层,有的经提升而转移到较高的阶层,有的经下降而转移到较低的阶层,对于中国的社会晋升途径,有教育、行医、从军、从政、经商、婚姻、革命和造反等途径。有学者分析了近代直隶农村的社会流动,认为“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的晚清直隶农村社会成员在农村危机、近代化带动、大众追求三个动力合力的作用下,通过科举、新式教育、参军、经商、流民等各种途径实现了社会垂直流动。”
——摘自杨豪《回顾与思考:中国近代乡村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土人社会流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乡村社会流动实现途径的历史背景。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上流社会中流行射类、蹴鞠、棋类、水上活动、角力、田径、武术、节令游戏以及百戏等体育活动。《宋史》中记载,上流社会对体育礼仪的规定非常严格,如打球包括了鼓乐、服饰、仪式等等诸多程序和规矩,礼法森严。朱熹提出“修建射圃,提倡习射;效法孔孟,尊崇六艺以及登山郊游,导引调息”的体育思想。民间也兴起各类体育活动,并出现大量专业的体育“社”,如打毬社、齐云社、角抵社、锦标社、锦体社、英略社等。宋代《齐云社规》记载蹴鞠有十紧要:“要和气、要信实、要志诚、要行止、要温良、要朋友、要尊重、要谦让、要礼法、要精神。”都城开封街市店铺甚至还专门出售一种儿童秋千,设计精巧,深受百姓喜爱。城市里也出现一些新的娱乐场所,将文艺表演和休闲体育结合起来,吸引大量的市民来休闲娱乐。
——摘编自周丛改《宋代体育的繁荣及其成因》
材料二 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张伯苓提出“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认为“学生芒有强健的体魄和浓厚的国家观念,二者兼具,然后方能担负起救国救民复兴御侮的重任。”在张伯苓看来,体育可以“增进全身之健康,使一切动作敏捷正确,精神愉快,产生美观,并养成能守纪律,重协力,尚仁侠之健全人格。”他提出“民主政治即是体育精神。体验过体育的竞争、团结、合作以后,推行民主政治要有利得多”。他从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主张德智体三育并进,“造成德育、智育、体育完全发达的人才”。
——摘编自霍玉《张伯苓:中国近代体育教育先行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体育活动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伯苓体育思想的内容并简述其历史意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3.D
4.B
5.C
6.B
7.C
8.D
9.D
10.A
11.C
12.C
13.C
14.A
15.B
16.(1)特点:有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制度保障,秩序性相对加强;主要流向仕途(或官场);流向多样化;儒学独尊后,士人流动以儒士为主体。(任答其中2点即可)
(2)背景:科举制的延续、废科举后新式教育的兴起;民族危机加深,社会动荡加剧、军阀割据、革命活动兴起;政府被迫对外开放,闭关自守政策松动;自然经济逐渐瓦解,传统手工业走向破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和发展;传统“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新的社会成分产生与发展;灾荒、封建剥削的加剧及生活方式的变迁等。(建议从教育、政治、政策、经济、社会结构等任意4个角度作答,仅从某一角度如经济类)
17.(1)特点:体育活动内容丰富;体育受众范围广(平民化大众化),娱乐件、专业性发展趋势;体育与文化的结合(受理学的影响)。
成因:封建经济的繁荣,物质的富足,为体育娱乐活动提供物质基础;社会风气相对宽松,市民阶层的兴起;理学的世俗化平民化趋势。
(2)内容:发展体育和爱国救亡相结合;体育是公民素养、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手段,主张徳智体全面发展。
历史意义:有利于促进中国体育和教育现代化发展;有利于改善国民体质;有利于解放国民思想,促进社会发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教 学 设 计
教学目标
1.知道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的史实;
2.了解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状况;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
3.了解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的表现;
4.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影响;
5.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洋时期的社会概况与阶段基本特征;
难点: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课前准备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通过课前导读部分引入新课。
中华民国建立后,未能在较短的时间里重建社会秩序,很快便陷入种种混乱中。对于这段历史,鲁迅曾深有感触地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
【新课讲授】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1.袁世凯复辟帝制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找到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过程。
材料一:1915年春,袁世凯在英、日帝国主义支持下,积极准备改行帝制。8月由总统府美国顾问出面发表文章宣称共和宪政不符合中国国情,鼓吹君主制。之后由袁世凯的党羽作请愿团要求改变国体,10月组成袁记国民代表大会,投票表决国体。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 ,推翻共和,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并下令废除民国纪元,改民国五年(1916)为宏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
材料二:1915年10月6日,参政院以“尊重民意”为词,召开“国民代表大会”。各省遂匆促选举国民代表,举行“国体投票”﹐一律“赞成”君主立宪,并推定参政院为国民大会总代表。随后,参政院以总代表名义,上书推戴袁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袁接受帝位后,随即封官晋爵,改总统府为新华宫,并发行一种以他的头像和龙作图案的纪念金币和银币,准备于1916年元旦正式登基。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过程:
对内独裁统治: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随后展开独揽大权的活动;
1913年11月,解散中国国民党;
1914年5月公布的《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1914年底颁布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又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发布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体现了辛亥革命的成果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遭到破坏。)
对外出卖国家:
接受日本把中国的部分领土以及政治、军事、财政等置于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1915年5月25日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
倒行逆施称帝:
1915年 10月6日,参政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表示一律“赞成”君主立宪。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
【教师活动】知识拓展:二十一条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利用西方列强无暇东顾之机,企图独占中国,于1915年1月18日向袁世凯秘密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二十一条”分为五号,主要内容有: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等。袁世凯为换取日本的支持,于5月9日接受了除第五号“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为顾问”外的全部要求。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结合课本和史料,请同学们思考: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原因?
材料一: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没有摧毁封建制度和封建势力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因此在斗争过程中具有软弱性。虽然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但君主专制的影响根深蒂固,封建土地所有制及与之相适应的官僚体制没有大的变化,这是袁世凯复辟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材料二:辛亥革命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只是在一些城市中。在农村和许多城市,中国盛行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仍旧没有变化,加之袁世凯在思想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成为其复辟的思想基础。
材料三: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也不惜出卖国家利益,换取列强在政治、外交、财政、舆论等方面的支持,如与日本签订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在列强的支持下,袁世凯更是有恃无恐了。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原因:
革命派反封建不彻底及其自身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长期的专制统治,帝制观念根深蒂固,民国初年的国民熟悉帝制而对共和比较陌生;
国家的现实状况亟须一个统一且强大的中央政权;
帝国主义为了自身利益而支持袁世凯称帝;
半封建社会下占主导地位的小农经济的大量存在是其经济基础。
2.护国战争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结合课本和史料,请同学们思考:护国运动的时间、人物、经过和结果。
材料一:1915年12月25日,以蔡锷、唐继尧等人为首的云南督军,宣布起义,建立云南都督府,称“护国军”。并通电全国,声明起义的目的是反对袁世凯的复辟和拥护共和体制。27日,唐继尧通过会议的决定,宣布云南独立。并由唐继尧任云南都督。
材料二:1916年1月16日,蔡锷所部和率先进入四川的北洋政府的讨伐军发生激烈的战斗。27日,贵州督军刘显世宣布在贵州起义,策应蔡锷在四川等地的作战行动。
材料三:1916年2月20日,由李烈钧率领的护国军,在滇桂边境,和北洋政府的龙觐光所部激战。3月底,护国军取得全线胜利。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时间:1915年 12月25日。
主要人物:唐继尧、蔡锷、李烈钧。
经过: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不少省份积极响应,宣告独立。
结果:袁世凯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课本思考,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袁世凯上任以后的各种卖国,有志之士们有目共睹,只是不敢挑战袁世凯,而袁世凯称帝正好给了他们机会,所以在袁世凯称帝后所有人都团结起来反对。
材料二:帝国主义的勾心斗角,袁世凯在二十一条上得到了日本的支持,可英国以前一直是他背后的靠山,帝国主义之间也有利益纷争,可袁世凯对列强都讨好,以至于日本对袁世凯左右逢源非常不爽,所以在他称帝以后,没有给之前答应的支持。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失败的原因: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坚决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号召人民采用武力行动反对复辟帝制;
复辟帝制违背民意,激起各阶级人民的强烈反对,形成大规模的反袁护国运动;
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袁世凯众叛亲离。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找出军阀割据的原因及表现。
1.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材料一:北洋军阀是民国军阀的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世凯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
材料二:资本主义国家入侵中国社会之后,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与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以及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争夺殖民地的政策之间显得格格不入,这成为中国近代军阀战争的根源。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原因: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中再也找不出一个能统御整个北洋派的人。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
割据的表现:
派系 代表人物 支持力量 占据地区
直系 冯国璋 美、英 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皖、浙、闽、鲁、陕各省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东北三省
混战:直皖战争和直奉战争。
2.府院之争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理解“府院之争”的相关内容。
材料:“府院之争”是一场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和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之间的权利斗争。斗争第一回合围绕总统府与国务院的权限展开,黎元洪获得小胜。第二回合围绕内务总长孙洪伊与国务院秘书长徐树铮之间交锋,斗争结果,双方妥协,孙洪伊免职,徐树铮辞职。第三回合围绕对德宣战。段祺瑞离京后,策划武力倒黎。在段祺瑞指使下,北洋派各省督军相继宣布独立,使北京政府陷于瘫痪状态。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内容: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出任掌握实权的国务总理。为了使权利合法化,段祺瑞重新召开被袁世凯解散的国会,但这次会议的进展并不顺利。1917年5月,继任总统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的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
3.张勋复辟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找出张勋复辟的相关内容。
材料:1917年7月1日凌晨,张勋穿上清朝朝服朝冠,率领康有为等群党,拥戴12岁的溥仪“重登大宝”。张勋自任议政大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握军政大权。段祺瑞利用张勋赶走黎元洪和解散国会的目的已达到,便以反对复辟的旗号,组织“讨逆军”讨伐张勋,张勋兵败。12日,张勋只身逃入荷兰使馆,溥仪再次宣布退位,逃往英国使馆。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内容:
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
4.护法运动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找出护法运动的相关内容。
材料一: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段祺瑞重掌权,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并企图武力统一中国。孙中山号召维护《临时约法》,在广州召集“非常国会”,并联合西南军阀,成立护法军政府。次年桂系军阀排挤孙中山,护法军政府成为南方军阀的政权,酝酿同北洋军阀议和。护法运动归于失败。
材料二:1917年10月6日,北洋军和湘南护法军在湘潭西倪铺接战,护法战争正式爆发。南北两军在湘南激战了一个多月。1917年11月14日,直系军阀不愿为皖系卖命,径直通电议和,撤离衡山前线。20日护法军轻取长沙。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背景:
张勋复辟帝制失败后,冯国璋代行大总统职权,段祺瑞回到北京就任国务总理,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开始:
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护法运动开始。
失败:
争权夺势的西南军阀,千方百计排挤孙中山,孙中山辞去大元帅之职,护法运动失败。
5.参加一战
【教师活动】PPT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欧洲的华工”图片,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找出参加一战的目的和概况。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目的:
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概况:
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十几万中国劳工前往欧洲前线,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做出了贡献。
三、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1.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找出民国初年出现新变化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材料一: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1914年8月)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
——《中国年鉴第一回》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
材料二:在实业家的倡导影响之下,这一时期全国不少地区建立起大批新式工业部门,如上海天津广州大连青岛等地,建立了许多近代化工厂,股份制公司也快速的增加,带动了一批近代化城市的出现和发展。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原因:
内因:中华民国建立,为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南京临时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尤其是1915年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
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欧战,放松了对于中国的经济侵略。
表现:
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发展速度和规模,甚至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影响:
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也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教师活动】知识拓展:“实业救国”的内涵
中国近代以发展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手段的经济思想;19世纪末提出,以张謇、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主要代表;实业泛指农、工、商、交通等业,他们宣扬此论的同时,却否定采取革命手段改变落后生产关系的必要性。
2.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总结民国期间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材料一:民族工业迅速发展,从而带动经济和生活的发展,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并且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也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材料二:南京临时政府希望借助政治的力量推动整个社会变革。禁缠足、禁鸦片、禁赌博、改称谓、废跪拜、禁止贩卖人口、倡女权、易服饰、倡导自由婚姻等,成为一股时代性的社会新潮流。人民头上的辫子减去了,心中辫子的阴影慢慢褪去;跪拜之礼被废除,传统的尊卑长幼受到很大的冲击;民权的口号成为时代强音,完成了人民对皇权的祛魅。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新气象:
改用阳历;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过去的陈规陋习不符合时代潮流,应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
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找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开始的标志、主要阵地和代表人物。
材料一: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地,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载《青年杂志》为第一卷第六号
这腐旧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载《新青年》第三卷第三号
材料二:中国革命是以种族思想争来的,不是以共和思想争来的;所以皇帝虽退位,而人人脑中的皇帝尚未退位。
——高一涵:《非君师主义》,载《新青年》第五卷第六
材料三: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这次运动有力地打击和动摇了长期以来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唤醒了一代青年,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广大青年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从而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原因:
政治方面: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
历史原因: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
思想文化方面: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但是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缚着。
开始标志:
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主要阵地: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
【教师活动】PPT展示相关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总结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本志罪案答辩书》,载《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
材料二: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瞭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载《新青年》第二卷第六号
材料三:“白话”有三个意思:一是戏台上说白的“白”,就是说得出,听得懂的话;二是清白的“白”,就是不加粉饰的话;三是明白的“白”,就是明白晓畅的话。
——胡适:《白话文学史》,《胡适文集》第8 卷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主要主张: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教师活动】PPT展示相关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总结出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材料一:从 1918 年起,《新青年》所载文章全部改用白话文。1920年,教育部决定,全国中小学使用白话文的语文教材。白话文渐渐成为中国语文的主导表达方式。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影响: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着中国千百年来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及政治意识,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使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了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成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在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过程中,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课后总结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我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出现了新变化。袁世凯独裁专制、复辟帝制。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混战割据,政治上分崩离析。资产阶级进行了一系列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1911-1918年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快发展,社会生活也出现了新气象。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新文化运动,它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推动了思想解放。
板书设计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三、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