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第二课时
1、学习目标
1.认识“曾、蒙”等13个生字,会写“冒”字,能用多种方法猜测“泥泞、年迈”等词语的意思。
2.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3.说一说你身边的好人好事。
二、评价任务
通过读每个段落,说出雷锋的故事。
三、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环节 教学活动 对应评价任务 对应学习目标
环节一 复习导入。 1.出示本课词语自由读一读。 泥泞 足迹 晶莹 年迈 荆棘 四处寻觅 (1)指名读词语师,生纠正读错的字音。 (2)全班齐读词语三遍。 2.单独出示文中7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齐读生字。 1 1
环节二 围绕语用,精读得法 1.读句子,想画面。学习第1、2小节。 (1)出示要求:自由读课文第1、2小节,边读边思考:哪些句子使你想到了一些画面?用横线画出来,试着说说你想到的画面。 (2)学生自读思考。 (3)同桌相互说一说想象到的画面,指名说一说第2小节所描述的雷锋的事迹。 教师指导:想象画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忆自己走在雨中的情景或看到别人在雨中的情况,从环境到人物去想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沿着长长的小溪,冒着蒙蒙的细雨,雷锋叔叔……”并由此体会情感。 (4)指导朗读:师生合作读。 ①教师读第1小节(范读),指导读好问句——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必要时做朗读技巧指导:前面的“你在哪里”语气略平缓,后面的“你在哪里”在“你”字后面稍作停顿,但要保证音断气连,“哪里”要略拖长,且音调上扬。) ②学生读第2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 (5)思考:根据第1小节、第2小节最末尾的标点符号,想想第1小节和第2小节是什么关系。第3小节和第4小节又是什么关系。学生自读思考,指名汇报。(有问有答的特点) 2.依法自学,巩固运用。学习第3、4小节。 (1)小结学习方法,屏幕显示:想象画面一随文识字、理解词语一深情朗读。(2)学生依法自学诗歌第3、4小节,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汇报,教师适时拔高。 ①读句子想画面:“顺着弯弯的小路,踏着路上的荆棘,雷锋叔叔……” 3.深化主题,升华情感。 (1)齐读最后一小节,想象一下,还可能去哪寻觅,又会发现什么。(2)结合对“四处寻觅”的理解,说说对“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这句话的理解。(相机板书:哪里需要、出现在哪里) (3)你找到身边的雷锋了吗?说一说你身边的好人好事。 1 2、3
环节三 作业设计1.搜集有关雷锋叔叔的故事,读一读并讲给同学们听一听。2.做配套练习册。
2、板书设计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沿着长长的小溪 哪里需要
顺着弯弯的小路 出现在哪里
四处寻觅……
3、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的语文要素是:“读句子,想象画面”。在第一单元已经涉及到指导学生关注标点,读好语气,所以,本课学习在复习以前学到的朗读技巧的同时,要学习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课堂中根据图片引导学生去想象,这有助于加深对句子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在引导学生“读句子,想画面”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带着想象的画面以及想象中产生的体会读好“问答”或“对话”的句子,体会读书的快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