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学生学习状态与能力素养调查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3五上·昭化期末)下列物体中,不是光源的是( ) 。
A.点燃的蜡烛 B.太阳 C.月亮 D.亮着的灯泡
【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点燃的蜡烛、太阳、亮着的灯泡自身能发光,属于光源;月亮自身不能发光,不属于光源。
2.(2023五上·昭化期末)我们能看到桌上的杯子,是因为( )。
A.杯子发出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B.杯子折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C.眼睛发出的光射到了杯子上
D.杯子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答案】D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眼睛是我们的视觉器官,当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到人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所以我们能看到桌上的杯子,是因为杯子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3.(2023五上·昭化期末)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斜射人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B.斜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C.垂直射人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D.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所以光斜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垂直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光在水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ACD观点正确,B观点错误。
4.(2023五上·昭化期末)颅骨对脑有( )的作用。
A.缓解疲劳 B.供给养料 C.保护 D.信息传递
【答案】C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脑由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组成,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脑是柔软而脆弱的,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但是受到剧烈撞击也会影响脑健康,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不要让脑受到剧烈撞击,C符合题意。
5.(2023五上·昭化期末)当太阳光通过( )时,会被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A.三棱镜 B.望远镜 C.平面镜 D.放大镜
【答案】A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会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彩色光带,说明太阳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下雨时或下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珠,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
6.(2023五上·昭化期末)科学家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不同的圈层,地球表面相对较薄的一层是(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地心
【答案】A
【知识点】地壳的组成
【解析】【分析】科学家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不同的圈层,把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做地壳,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把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地核,把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叫做地幔,A是正确的选项。
7.(2023五上·昭化期末)2022年10月19日12时35分,青海海西州茫崖市(北纬37.69度,东经92.30度)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震不会对地表带来任何改变
B.地震给地表带来的改变是十分缓慢的
C.地震不是由岩层受到挤压引发的
D.发生地震时应迅速转移到开阔的广场上
【答案】D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A、地震会改变地表,地震会让地面断裂坍塌,也有可能带来山体滑坡,选项观点错误;
B、地震给地表带来的改变是一分剧烈的,地震会造成地面隆起、升降、陷落或出现裂缝,还会发生河流移位等现象,选项观点错误;
C、地震是由岩层受到挤压引发的,选项观点错误;
D、发生地震时应迅速转移到开阔的广场上,选项观点正确。
8.(2023五上·昭化期末)组成地壳的岩石可以分为( )三大类。
A.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B.花岗岩、沉积岩、变质岩
C.岩浆岩、大理岩、变质岩 D.花岗岩、大理岩、沉积岩
【答案】A
【知识点】地壳的组成
【解析】【分析】地球固体的表面是由岩石构成的,主要是按岩石的成因分类的,分为三类,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9.(2023五上·昭化期末)如表是小明观察研究“一炷香”时间的燃香时间记录表。实验过程中,小明在香燃烧到二分之一时漏填了一个数据,你认为下列数据中较为合理的是( )。
燃香记录表
燃香长度 四分之一 二分之一 四分之三 一整支
测量时间 7分钟 22分钟 29分钟
A.7分钟 B.15分钟 C.21分钟 D.8分钟
【答案】B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利用燃香记量时间,主要是利用燃香燃烧速度较为均匀,燃烧的长度与燃烧时间成正比原理。根据表中记录数据可知,记录香燃烧的时间间隔都是7分钟,所以香燃烧的长度应该也是一致的,由此判断香燃烧到了二分之一时是15分钟。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
10.(2023五上·昭化期末)我们在制作1分钟摆动60次的摆时,发现摆动速度慢了,可以( )。
A.不调整 B.增加摆绳的长度
C.减少摆绳的长度 D.改变摆锤的质量
【答案】C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可以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与摆幅无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我们在制作一分钟摆动60次的简易摆钟时,发现摆动速度慢了,减少摆绳的长度即可。
11.(2023五上·昭化期末)为了研究“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小伟和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对比实验,他们研究的问题是( )。
A.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形状的关系
B.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质量的关系
C.摆的摆动快慢与摆幅大小的关系
D.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长短的关系
【答案】D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可以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与摆幅无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我们在制作一分钟摆动60次的简易摆钟时,发现摆动速度慢了,减少摆绳的长度即可。
12.(2023五上·昭化期末)龙龙平时喜欢打篮球,通过学习他知道人体的运动系统是由( )组成的。
A.骨和关节 B.关节和肌肉
C.骨、关节和肌肉 D.关节和骨
【答案】C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连结;骨连结包括关节、半活动连结和不活动连结,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松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收缩和舒张。因此人的运动系统的组成是骨、骨连结和骨骼肌。可见C符合题意。
13.(2023五上·昭化期末)有时,我们观察鱼缸里的鱼时,调整角度,会将一条鱼看成两条。这是( )。
A.光的反射现象 B.光的折射现象
C.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鱼缸中只有一条鱼,我们调整角度可以看到两条鱼在游动,这是由于其中一条是光的折射产生的虚影。B是正确的选项。
14.(2023五上·昭化期末)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 )进行的。
A.缓慢的过程中 B.非常迅猛激烈的过程中
C.不快不慢的过程中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A
【知识点】风化
【解析】【分析】风化的过程特点是缓慢、细微、长期、短期内不易察觉,和火山地震引起的变化时截然不同的。
15.(2023五上·昭化期末)长江中下游平原是由于( )形成的。
A.土壤流失 B.泥沙堆积 C.火山喷发 D.地震
【答案】B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和下游河道比较宽阔,使其流速减慢,导致其携带的泥沙沉淀下来,经过长时间的堆积逐渐形成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土壤沉积形成的,水流从上游带来泥沙,沉积在下游,经过漫长的堆积形成长江中下游平原,B符合题意。
16.(2023五上·昭化期末)在“制作钟摆”的实验中,摆锤可以用( )制作。
A.砝码 B.羽毛 C.塑料片 D.泡沫塑料
【答案】A
【知识点】制作钟摆
【解析】【分析】在制作简单摆的实验中,通常选择砝码在做摆锤。羽毛、塑料片、泡沫塑料太轻,且体积大受到空气阻力影响加大。
17.(2023五上·昭化期末)测量物体运动时间的工具是( )。
A.量角器 B.直尺 C.放大镜 D.秒表
【答案】D
【知识点】用不同的物体测量
【解析】【分析】工具有很多的种类,不同种类的工具作用不一样,合理使用工具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分析选项可知,秒表是测量物体运动时间的工具,量角器是测量角的工具,直尺是测量距离的工具,放大镜是放大物体的工具。
18.(2023五上·昭化期末)体育课上,小明看到沙包砸向自己,快速伸手接住沙包。这是由人体的( )来指挥他做出反应。
A.心脏 B.神经系统 C.脑 D.肩关节
【答案】C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脑支配人的一切生命活动:语言、运动、听觉、视觉、情感表达等。它能够调节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运动等中枢;大脑是一切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体育课上,小明看到沙包砸向自己,快速伸手接住沙包。这是由人体的脑来指挥他做出反应。C符合题意。
19.(2023五上·昭化期末)当我们的手无意中被芦荟上的刺扎到时,我们会( ) 。
A.迅速将手收回 B.大量喝水
C.毫无反应 D.缓慢地将手收回
【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神经就像电话线,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传入神经(又称感觉神经)负责把信号从身体的各个器官传递到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又称运动神经)负责把信号从神经中枢传向身体各处。当我们的手无意中被芦荟上的刺扎到时,我们会瞬间把手缩回,传递过程为感受刺激一传入神经一神经中枢一传出神经一做出反应,A符合题意。
20.(2023五上·昭化期末)你和小北是同桌,一天小北后座的小东在拿课本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小北,而且没有表达歉意,小北很愤怒,于是和小东吵了起来。小东和小北都是你的好朋友,这时你应该( )。
A.装作看不见,远离是非
B.对两人进行劝解,让两人冷静下来,并讲清道理
C.尝试做几次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
D.和小北一起,同小东进行争吵
【答案】B
【知识点】情绪管理
【解析】【分析】情绪对人既有负面的影响,又有正面的影响,小东和小北的行为都是消极情绪的表现,这时小南应该对二人进行劝解,讲清道理,化解两人的矛盾,解决冲突。
二、判断题(正确的涂“√”,错误的涂“×”。每小题1分,共10分)
21.没有光源,我们就不能看到周围世界的物体。( )
【答案】(1)正确
【解析】【解答】没有光源我们就看不到周围世界的物体。
【分析】本题考查光源的作用。
22.(2023五上·昭化期末)长白山天池是一个火山口湖,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白山天池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口,火山口积水成湖,成为中国最大的火山口湖。
23.(2021五上·滨城期末)人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等部分,是人体的“总指挥”。(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
【解析】【分析】考查脑的结构, 人体的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的表层有大脑皮层构成,大脑皮层上有许多功能区,所以大脑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中有许多能够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等,若脑干受到损伤,将会危及生命。
24.(2023五上·昭化期末)土地被侵蚀的程度与有无植被覆盖无关。(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土地被侵蚀的程度与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和降雨量的大小有关。有植物覆盖比没有植物覆盖受侵蚀程度小,所以土地被侵蚀的程度与有无植被覆盖有关。
25.(2023五上·昭化期末)圭表是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圭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仪器之一,包括“圭”和“表”两部分,用来度量正午的日影长度,它由垂直的表和水平的圭两个部件组成。圭表的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
26.(2023五上·昭化期末)铅笔盒塑料、镜子它们反射光的能力是一样的。(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反光能力是不同的,物体反光强弱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和颜色有关,物体越光滑,反射能力越强;物体颜色越浅,反光能力越强。铅笔盒、塑料、镜子相比,镜子表面光滑,而且后边有层渡银,不透光,反光能力最强;塑料会透光,较差。所以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27.(2023五上·昭化期末)地震带来的危害很多,如山体滑坡、堰塞湖等。(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壳的运动变化对岩层产生了非常大的挤压力,当岩层受到巨大的挤压力时会发生弯曲变形,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断裂。在这个过程中,巨大的、无法想象的能量就会快速地从岩层深处释放出来,引起大地猛烈震动,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造成山崩地裂、房屋倒塌。绝大多数地震就是这样形成的。地震会使地面隆起,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题干正确。
28.(2023五上·昭化期末)环卫工人工作时需要穿反光服,是为了遮挡阳光。(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环卫工人身上穿的反光马甲都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这样容易引起司机的注意,保护环卫工人的人身安全。
29.(2023五上·昭化期末)青少年时期,人体的骨骼和肌肉是发育得最快的,发育和运动紧密关联着。(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观察我们的身体
【解析】【分析】青少年时期,人体的骨骼和肌肉是发育得最快的,发育和运动紧密关联着,我们要加强体育训练,增强体质。
30.(2023五上·昭化期末)元元说自己遇到压力的时候,大哭一场就舒服了,所以哭也是一种缓解压力的方法。(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情绪管理
【解析】【分析】要善于调节、避免和克服过度紧张的心理。常用的方法有积极暗示法、转移注意力、合理宣泄等,题文中哭也是一种缓解压力的方法。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31.(2023五上·昭化期末)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 来计时。 (填“摆钟”或“沙漏”)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钟表的精确度。我们生活中使用的蜡烛 (填“可以”或“不可以”)用来计时。
【答案】太阳;摆钟;可以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钟表的精确度。计时工具的相同点就是运动有规律,在一定条件下,燃烧的蜡烛变短的速度是均匀的,可以用来计时。
32.(2023五上·昭化期末) 的搏动推动着血液在 的流动,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在 的间隙有短暂的休息。
【答案】心脏;血管;两次跳动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心脏的大小与自己握紧的拳头相似,心脏就像一台强有力的泵,将血液压入血管,推动血液流经全身各部位,从而将养料和氧气输送到全身,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心脏的搏动推动着血液在血管的流动,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在不停地跳动,心脏工作量很大,但在两次跳动间隙都有休息时间,所以它不会疲劳,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33.(2023五上·昭化期末)火山地热是一种 能源,加热后的水能作为 被人们利用, 和 还是筑路的好材料。
【答案】清洁;热源;火山岩;火山灰( 后两空可互换)
【知识点】新能源
【解析】【分析】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比如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但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使森林和庄稼生长得更好;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加热后的水能作为热源被人们利用,火山灰和火山岩还是筑路的好材料。
34.(2023五上·昭化期末)人体共有 多块骨头和 多块肌肉,肌肉 带动骨骼运动。
【答案】200;600;收缩
【知识点】观察我们的身体
【解析】【分析】人体共有206块骨骼,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3个大部分。其中,有颅骨29块、躯干骨51块、四肢骨126块。人体肌肉共639块,一般人的肌肉占体重的百分之三一五至四一五左右,人的肌肉在不断地运动,肌肉收缩和舒张带动骨骼运动,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肌肉完成的,而是由多块肌肉共同完成的,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相互配合活动。
35.(2023五上·昭化期末)太阳、月亮、地球三个天体的运行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B、C表示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到的三个不同的位置。当月球转到位置 (填字母)时,会发生日食现象;当月球转到位置 (填字母)时,会发生月食现象。月食和日食均是 (填“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现象。
【答案】A;C;光的直线传播
【知识点】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解析】【分析】日食是月球遮挡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太阳的光面被遮挡现象。当月球公转至太阳与地球之间,太阳、月球、地球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射向地球的阳光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了,在地球上看不到太阳的现象。读图可知,当月转公转到A时,会发生日食现象。月食是一种天文现象,其形成的原因是当月球、地球、太阳运行至同一条直线上时,地球位于中间位置,遮挡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月球进入地球的影子部分,月球完全或部分被遮挡,就出现了月食现象。读图可知,当月转公转到C时,会发生日食现象。月食和日食均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36.(2023五上·昭化期末)制作一个潜望镜时,需要用到 块平面镜。镜片的放置方向是 且相对的,而且与镜筒的夹角是 。潜望镜利用了光的 (填“反射”或“折射”)。
【答案】2 (两);平行;45°;反射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制作一个潜望镜时,需要用到两块平面镜。镜片的放置方向是平行且相对的,而且与镜筒的夹角是45°。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9分)
37.(2023五上·昭化期末)光是怎样传播的?为了验证自己对光的传播路线的猜想,小安把4张同一位置打孔的卡纸(屏)排成整齐的一列,相邻两张纸之间间隔10厘米,第一次用手电筒照射,使光进人小孔(如图甲),第二次,把第二张卡纸向右移动5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照射(如图乙)。
(1)实验要求:
①要保证实验顺利完成,卡纸上小孔的高度必须 (填“一致”或“不同")。
②这个实验可以验证光是沿 传播的。
(2)让手电简的光分别从图甲、图乙中A纸屏的圆孔处照人,回答下列问题。
①通过图甲中B纸屏上的孔 (填“能”或“不能”)看到光亮。
②通过图乙中B纸屏上的孔 (填“能”或“不能”)看到光亮。
(3)小明用手电简照射镜子,当光射到镜面后改变了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作 。让手电筒发出的光线斜射向平面镜,可以看到有反射光线。当手电筒照射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减小时,平面镜反射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换用其他能反光的物品重复实验,多次调整手电筒与反射面的夹角,我们发现光的反射规律是 (填“相同”或“不同”)的。
(4)小红同学将铅笔斜放入盛有水的透明玻璃杯中,她从侧面看去,发现铅笔在 处“折断”了。这是光的 现象。
【答案】(1)一致;直线
(2)能;不能
(3)光的反射;减小;相同
(4)水面;折射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1)在探究光的传播路线实验中,要保证实验顺利完成,卡纸中小孔高度必须一致。这个实验可以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让手电筒的光分别从图甲、图乙中A纸屏的圆孔处照入,图甲中的小孔高度一致,位于同一条直线上,通过图甲中B纸屏上的孔能看到手电的光;图乙中的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通过图乙中B纸屏上的孔不能看到手电筒发出的光。
(3)小明用手电筒照射镜子,当光射到镜面后改变了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反射后的光继续沿着直线传播,手电筒发出的光线斜射向平面镜,可以看到有反射光线。当手电筒照射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减小时,平面镜反射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也减小。换用其他能反光的物品重复实验,多次调整手电筒与反射面的夹角,我们可以发现光的反射规律是相同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小红同学将铅笔斜放入盛有水的透明玻璃杯中,她从侧面看去,发现铅笔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五、综合应用题(共21分)
38.(2023五上·昭化期末)火山喷发,请根据你所了解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聚焦:据2019年12 月15日报道称,2019年12月9日新西兰怀特岛火山喷发,造成岛上18人遇难,20多人重伤。
探索:
(1)某科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做火山喷发实验:他们在罐头盒内放入一些土豆泥,堆成小山的形状,并在山的顶部向下挖一个小洞。向小洞内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番茄酱适当的稀释一下),然后用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将罐头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火山喷发”现象。
①模拟“火山”的材料是 ,模拟“ 岩浆”的材料是 。
②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实验中要注意:土豆泥上挖的洞要 (填“挖到中间”或“挖到盒底”),封“火山口”的土豆泥要薄,番茄酱要适当稀释等。
③用酒精灯加热模拟地壳深处 (填“高温”或“低温")的状态。
(2)第(1)问实验中,用酒精灯加热时,应当用火焰的 (填“外焰”“内焰”或“焰心”)进行加热。
(3)第(1)问中实验是一个 (填“对比”或“模拟”)实验。
(4)由第(1)问中实验可知,火山喷发是由____ (填序号,多选)而引发的。
A.地壳不断运动 B.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断涌动
C.风的作用 D.水流的作用
(5)下列地形不是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有____(填序号,多选)。
A.叙尔特塞火山岛 B.汶川唐家山堰塞湖
C.撒哈拉大沙漠 D.黄河第一湾——乾坤湾
(6)研讨:请列举出3条火山喷发对环境和人类带来的灾害。
(7)拓展:火山喷发能改变地球的外貌,风和水等同样能改变地球的外貌。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 和 的现象叫侵蚀。
(8)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于 形成的。
(9)请简述一下水在改变地表样貌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答案】(1)土豆泥;番茄酱;挖到盒底;高温
(2)外焰
(3)模拟
(4)A;B
(5)B;C;D
(6)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等。(至少答出三点,合理即可)
(7)破坏;搬走
(8)水流侵蚀(答案合理即可)
(9)水在地表的变化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主要是降落的雨水的侵蚀作用和众多河流的冲刷作用使地形产生巨大的变化。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1)①在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中,土豆泥堆成小山的形状,是模拟火山的材料,模拟“岩浆”的材料是番茄酱。
②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实验中要注意:土豆泥上挖的洞要挖到中间,封“火山口”的土豆泥要薄,番茄酱要适当稀释等,这样利用“岩浆”喷出。
③用酒精灯加热模拟地壳深处高温的状态。
(2)酒精灯的外焰部分温度最高,用酒精灯加热时应当用火焰的外焰进行加热。
(3)火山喷发无法人为制造,我们选用合适的材料来模拟它的喷发,第(1)问中实验是一个模拟实验。
(4)火山是由于地下的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自然灾害,火山喷发是由地壳不断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断涌动而引起的。
(5)火山喷发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比如,形成了火山口湖,火山岛等。叙尔特塞火山岛就是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汶川唐家山堰塞湖是地震形成的,撒哈拉大沙漠是风的作用形成的,黄河第一湾--乾坤湾是流水的作用形成的,它们都与火山喷发无关。
(6)火山喷发时,地球内部炽热的岩浆,会沿着岩石的裂缝上升侵入岩层之中。有的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形成岩石,有的岩浆能喷出地表,火山喷发对环境和人类带来的灾害:烧毁森林、房屋,污染空气,泥石流等。
(7)火山喷发能改变地球的外貌,风和水等同样能改变地球的外貌。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侵蚀。
(8)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夏季暴雨集中,缺少植被保护,坡度陡,水流侵蚀力强,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千沟万壑的地貌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9)水的作用与地震、火山喷发、风的作用一样,都会给地表样貌带来改变。水的侵蚀作用能够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比如黄土高原;有的沉积作用能够形成平原或沙洲,比如大江大河入海口的冲积平原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学生学习状态与能力素养调查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3五上·昭化期末)下列物体中,不是光源的是( ) 。
A.点燃的蜡烛 B.太阳 C.月亮 D.亮着的灯泡
2.(2023五上·昭化期末)我们能看到桌上的杯子,是因为( )。
A.杯子发出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B.杯子折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C.眼睛发出的光射到了杯子上
D.杯子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2023五上·昭化期末)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斜射人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B.斜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C.垂直射人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D.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4.(2023五上·昭化期末)颅骨对脑有( )的作用。
A.缓解疲劳 B.供给养料 C.保护 D.信息传递
5.(2023五上·昭化期末)当太阳光通过( )时,会被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A.三棱镜 B.望远镜 C.平面镜 D.放大镜
6.(2023五上·昭化期末)科学家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不同的圈层,地球表面相对较薄的一层是(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地心
7.(2023五上·昭化期末)2022年10月19日12时35分,青海海西州茫崖市(北纬37.69度,东经92.30度)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震不会对地表带来任何改变
B.地震给地表带来的改变是十分缓慢的
C.地震不是由岩层受到挤压引发的
D.发生地震时应迅速转移到开阔的广场上
8.(2023五上·昭化期末)组成地壳的岩石可以分为( )三大类。
A.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B.花岗岩、沉积岩、变质岩
C.岩浆岩、大理岩、变质岩 D.花岗岩、大理岩、沉积岩
9.(2023五上·昭化期末)如表是小明观察研究“一炷香”时间的燃香时间记录表。实验过程中,小明在香燃烧到二分之一时漏填了一个数据,你认为下列数据中较为合理的是( )。
燃香记录表
燃香长度 四分之一 二分之一 四分之三 一整支
测量时间 7分钟 22分钟 29分钟
A.7分钟 B.15分钟 C.21分钟 D.8分钟
10.(2023五上·昭化期末)我们在制作1分钟摆动60次的摆时,发现摆动速度慢了,可以( )。
A.不调整 B.增加摆绳的长度
C.减少摆绳的长度 D.改变摆锤的质量
11.(2023五上·昭化期末)为了研究“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小伟和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对比实验,他们研究的问题是( )。
A.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形状的关系
B.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质量的关系
C.摆的摆动快慢与摆幅大小的关系
D.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长短的关系
12.(2023五上·昭化期末)龙龙平时喜欢打篮球,通过学习他知道人体的运动系统是由( )组成的。
A.骨和关节 B.关节和肌肉
C.骨、关节和肌肉 D.关节和骨
13.(2023五上·昭化期末)有时,我们观察鱼缸里的鱼时,调整角度,会将一条鱼看成两条。这是( )。
A.光的反射现象 B.光的折射现象
C.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4.(2023五上·昭化期末)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 )进行的。
A.缓慢的过程中 B.非常迅猛激烈的过程中
C.不快不慢的过程中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5.(2023五上·昭化期末)长江中下游平原是由于( )形成的。
A.土壤流失 B.泥沙堆积 C.火山喷发 D.地震
16.(2023五上·昭化期末)在“制作钟摆”的实验中,摆锤可以用( )制作。
A.砝码 B.羽毛 C.塑料片 D.泡沫塑料
17.(2023五上·昭化期末)测量物体运动时间的工具是( )。
A.量角器 B.直尺 C.放大镜 D.秒表
18.(2023五上·昭化期末)体育课上,小明看到沙包砸向自己,快速伸手接住沙包。这是由人体的( )来指挥他做出反应。
A.心脏 B.神经系统 C.脑 D.肩关节
19.(2023五上·昭化期末)当我们的手无意中被芦荟上的刺扎到时,我们会( ) 。
A.迅速将手收回 B.大量喝水
C.毫无反应 D.缓慢地将手收回
20.(2023五上·昭化期末)你和小北是同桌,一天小北后座的小东在拿课本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小北,而且没有表达歉意,小北很愤怒,于是和小东吵了起来。小东和小北都是你的好朋友,这时你应该( )。
A.装作看不见,远离是非
B.对两人进行劝解,让两人冷静下来,并讲清道理
C.尝试做几次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
D.和小北一起,同小东进行争吵
二、判断题(正确的涂“√”,错误的涂“×”。每小题1分,共10分)
21.没有光源,我们就不能看到周围世界的物体。( )
22.(2023五上·昭化期末)长白山天池是一个火山口湖,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 )
23.(2021五上·滨城期末)人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等部分,是人体的“总指挥”。( )
24.(2023五上·昭化期末)土地被侵蚀的程度与有无植被覆盖无关。( )
25.(2023五上·昭化期末)圭表是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 )
26.(2023五上·昭化期末)铅笔盒塑料、镜子它们反射光的能力是一样的。( )
27.(2023五上·昭化期末)地震带来的危害很多,如山体滑坡、堰塞湖等。( )
28.(2023五上·昭化期末)环卫工人工作时需要穿反光服,是为了遮挡阳光。( )
29.(2023五上·昭化期末)青少年时期,人体的骨骼和肌肉是发育得最快的,发育和运动紧密关联着。( )
30.(2023五上·昭化期末)元元说自己遇到压力的时候,大哭一场就舒服了,所以哭也是一种缓解压力的方法。( )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31.(2023五上·昭化期末)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 来计时。 (填“摆钟”或“沙漏”)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钟表的精确度。我们生活中使用的蜡烛 (填“可以”或“不可以”)用来计时。
32.(2023五上·昭化期末) 的搏动推动着血液在 的流动,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在 的间隙有短暂的休息。
33.(2023五上·昭化期末)火山地热是一种 能源,加热后的水能作为 被人们利用, 和 还是筑路的好材料。
34.(2023五上·昭化期末)人体共有 多块骨头和 多块肌肉,肌肉 带动骨骼运动。
35.(2023五上·昭化期末)太阳、月亮、地球三个天体的运行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B、C表示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到的三个不同的位置。当月球转到位置 (填字母)时,会发生日食现象;当月球转到位置 (填字母)时,会发生月食现象。月食和日食均是 (填“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现象。
36.(2023五上·昭化期末)制作一个潜望镜时,需要用到 块平面镜。镜片的放置方向是 且相对的,而且与镜筒的夹角是 。潜望镜利用了光的 (填“反射”或“折射”)。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9分)
37.(2023五上·昭化期末)光是怎样传播的?为了验证自己对光的传播路线的猜想,小安把4张同一位置打孔的卡纸(屏)排成整齐的一列,相邻两张纸之间间隔10厘米,第一次用手电筒照射,使光进人小孔(如图甲),第二次,把第二张卡纸向右移动5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照射(如图乙)。
(1)实验要求:
①要保证实验顺利完成,卡纸上小孔的高度必须 (填“一致”或“不同")。
②这个实验可以验证光是沿 传播的。
(2)让手电简的光分别从图甲、图乙中A纸屏的圆孔处照人,回答下列问题。
①通过图甲中B纸屏上的孔 (填“能”或“不能”)看到光亮。
②通过图乙中B纸屏上的孔 (填“能”或“不能”)看到光亮。
(3)小明用手电简照射镜子,当光射到镜面后改变了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作 。让手电筒发出的光线斜射向平面镜,可以看到有反射光线。当手电筒照射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减小时,平面镜反射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换用其他能反光的物品重复实验,多次调整手电筒与反射面的夹角,我们发现光的反射规律是 (填“相同”或“不同”)的。
(4)小红同学将铅笔斜放入盛有水的透明玻璃杯中,她从侧面看去,发现铅笔在 处“折断”了。这是光的 现象。
五、综合应用题(共21分)
38.(2023五上·昭化期末)火山喷发,请根据你所了解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聚焦:据2019年12 月15日报道称,2019年12月9日新西兰怀特岛火山喷发,造成岛上18人遇难,20多人重伤。
探索:
(1)某科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做火山喷发实验:他们在罐头盒内放入一些土豆泥,堆成小山的形状,并在山的顶部向下挖一个小洞。向小洞内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番茄酱适当的稀释一下),然后用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将罐头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火山喷发”现象。
①模拟“火山”的材料是 ,模拟“ 岩浆”的材料是 。
②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实验中要注意:土豆泥上挖的洞要 (填“挖到中间”或“挖到盒底”),封“火山口”的土豆泥要薄,番茄酱要适当稀释等。
③用酒精灯加热模拟地壳深处 (填“高温”或“低温")的状态。
(2)第(1)问实验中,用酒精灯加热时,应当用火焰的 (填“外焰”“内焰”或“焰心”)进行加热。
(3)第(1)问中实验是一个 (填“对比”或“模拟”)实验。
(4)由第(1)问中实验可知,火山喷发是由____ (填序号,多选)而引发的。
A.地壳不断运动 B.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断涌动
C.风的作用 D.水流的作用
(5)下列地形不是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有____(填序号,多选)。
A.叙尔特塞火山岛 B.汶川唐家山堰塞湖
C.撒哈拉大沙漠 D.黄河第一湾——乾坤湾
(6)研讨:请列举出3条火山喷发对环境和人类带来的灾害。
(7)拓展:火山喷发能改变地球的外貌,风和水等同样能改变地球的外貌。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 和 的现象叫侵蚀。
(8)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于 形成的。
(9)请简述一下水在改变地表样貌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点燃的蜡烛、太阳、亮着的灯泡自身能发光,属于光源;月亮自身不能发光,不属于光源。
2.【答案】D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眼睛是我们的视觉器官,当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到人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所以我们能看到桌上的杯子,是因为杯子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3.【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所以光斜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垂直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光在水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ACD观点正确,B观点错误。
4.【答案】C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脑由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组成,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脑是柔软而脆弱的,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但是受到剧烈撞击也会影响脑健康,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不要让脑受到剧烈撞击,C符合题意。
5.【答案】A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会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彩色光带,说明太阳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下雨时或下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珠,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
6.【答案】A
【知识点】地壳的组成
【解析】【分析】科学家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不同的圈层,把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做地壳,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把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地核,把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叫做地幔,A是正确的选项。
7.【答案】D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A、地震会改变地表,地震会让地面断裂坍塌,也有可能带来山体滑坡,选项观点错误;
B、地震给地表带来的改变是一分剧烈的,地震会造成地面隆起、升降、陷落或出现裂缝,还会发生河流移位等现象,选项观点错误;
C、地震是由岩层受到挤压引发的,选项观点错误;
D、发生地震时应迅速转移到开阔的广场上,选项观点正确。
8.【答案】A
【知识点】地壳的组成
【解析】【分析】地球固体的表面是由岩石构成的,主要是按岩石的成因分类的,分为三类,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9.【答案】B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利用燃香记量时间,主要是利用燃香燃烧速度较为均匀,燃烧的长度与燃烧时间成正比原理。根据表中记录数据可知,记录香燃烧的时间间隔都是7分钟,所以香燃烧的长度应该也是一致的,由此判断香燃烧到了二分之一时是15分钟。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
10.【答案】C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可以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与摆幅无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我们在制作一分钟摆动60次的简易摆钟时,发现摆动速度慢了,减少摆绳的长度即可。
11.【答案】D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可以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与摆幅无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我们在制作一分钟摆动60次的简易摆钟时,发现摆动速度慢了,减少摆绳的长度即可。
12.【答案】C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连结;骨连结包括关节、半活动连结和不活动连结,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松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收缩和舒张。因此人的运动系统的组成是骨、骨连结和骨骼肌。可见C符合题意。
13.【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鱼缸中只有一条鱼,我们调整角度可以看到两条鱼在游动,这是由于其中一条是光的折射产生的虚影。B是正确的选项。
14.【答案】A
【知识点】风化
【解析】【分析】风化的过程特点是缓慢、细微、长期、短期内不易察觉,和火山地震引起的变化时截然不同的。
15.【答案】B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和下游河道比较宽阔,使其流速减慢,导致其携带的泥沙沉淀下来,经过长时间的堆积逐渐形成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土壤沉积形成的,水流从上游带来泥沙,沉积在下游,经过漫长的堆积形成长江中下游平原,B符合题意。
16.【答案】A
【知识点】制作钟摆
【解析】【分析】在制作简单摆的实验中,通常选择砝码在做摆锤。羽毛、塑料片、泡沫塑料太轻,且体积大受到空气阻力影响加大。
17.【答案】D
【知识点】用不同的物体测量
【解析】【分析】工具有很多的种类,不同种类的工具作用不一样,合理使用工具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分析选项可知,秒表是测量物体运动时间的工具,量角器是测量角的工具,直尺是测量距离的工具,放大镜是放大物体的工具。
18.【答案】C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脑支配人的一切生命活动:语言、运动、听觉、视觉、情感表达等。它能够调节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运动等中枢;大脑是一切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体育课上,小明看到沙包砸向自己,快速伸手接住沙包。这是由人体的脑来指挥他做出反应。C符合题意。
19.【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神经就像电话线,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传入神经(又称感觉神经)负责把信号从身体的各个器官传递到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又称运动神经)负责把信号从神经中枢传向身体各处。当我们的手无意中被芦荟上的刺扎到时,我们会瞬间把手缩回,传递过程为感受刺激一传入神经一神经中枢一传出神经一做出反应,A符合题意。
20.【答案】B
【知识点】情绪管理
【解析】【分析】情绪对人既有负面的影响,又有正面的影响,小东和小北的行为都是消极情绪的表现,这时小南应该对二人进行劝解,讲清道理,化解两人的矛盾,解决冲突。
21.【答案】(1)正确
【解析】【解答】没有光源我们就看不到周围世界的物体。
【分析】本题考查光源的作用。
22.【答案】(1)正确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白山天池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口,火山口积水成湖,成为中国最大的火山口湖。
23.【答案】(1)正确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
【解析】【分析】考查脑的结构, 人体的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的表层有大脑皮层构成,大脑皮层上有许多功能区,所以大脑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中有许多能够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等,若脑干受到损伤,将会危及生命。
24.【答案】(1)错误
【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土地被侵蚀的程度与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和降雨量的大小有关。有植物覆盖比没有植物覆盖受侵蚀程度小,所以土地被侵蚀的程度与有无植被覆盖有关。
25.【答案】(1)正确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圭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仪器之一,包括“圭”和“表”两部分,用来度量正午的日影长度,它由垂直的表和水平的圭两个部件组成。圭表的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
26.【答案】(1)错误
【知识点】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反光能力是不同的,物体反光强弱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和颜色有关,物体越光滑,反射能力越强;物体颜色越浅,反光能力越强。铅笔盒、塑料、镜子相比,镜子表面光滑,而且后边有层渡银,不透光,反光能力最强;塑料会透光,较差。所以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27.【答案】(1)正确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壳的运动变化对岩层产生了非常大的挤压力,当岩层受到巨大的挤压力时会发生弯曲变形,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断裂。在这个过程中,巨大的、无法想象的能量就会快速地从岩层深处释放出来,引起大地猛烈震动,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造成山崩地裂、房屋倒塌。绝大多数地震就是这样形成的。地震会使地面隆起,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题干正确。
28.【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环卫工人身上穿的反光马甲都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这样容易引起司机的注意,保护环卫工人的人身安全。
29.【答案】(1)正确
【知识点】观察我们的身体
【解析】【分析】青少年时期,人体的骨骼和肌肉是发育得最快的,发育和运动紧密关联着,我们要加强体育训练,增强体质。
30.【答案】(1)正确
【知识点】情绪管理
【解析】【分析】要善于调节、避免和克服过度紧张的心理。常用的方法有积极暗示法、转移注意力、合理宣泄等,题文中哭也是一种缓解压力的方法。
31.【答案】太阳;摆钟;可以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钟表的精确度。计时工具的相同点就是运动有规律,在一定条件下,燃烧的蜡烛变短的速度是均匀的,可以用来计时。
32.【答案】心脏;血管;两次跳动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心脏的大小与自己握紧的拳头相似,心脏就像一台强有力的泵,将血液压入血管,推动血液流经全身各部位,从而将养料和氧气输送到全身,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心脏的搏动推动着血液在血管的流动,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在不停地跳动,心脏工作量很大,但在两次跳动间隙都有休息时间,所以它不会疲劳,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33.【答案】清洁;热源;火山岩;火山灰( 后两空可互换)
【知识点】新能源
【解析】【分析】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比如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但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使森林和庄稼生长得更好;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加热后的水能作为热源被人们利用,火山灰和火山岩还是筑路的好材料。
34.【答案】200;600;收缩
【知识点】观察我们的身体
【解析】【分析】人体共有206块骨骼,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3个大部分。其中,有颅骨29块、躯干骨51块、四肢骨126块。人体肌肉共639块,一般人的肌肉占体重的百分之三一五至四一五左右,人的肌肉在不断地运动,肌肉收缩和舒张带动骨骼运动,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肌肉完成的,而是由多块肌肉共同完成的,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相互配合活动。
35.【答案】A;C;光的直线传播
【知识点】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解析】【分析】日食是月球遮挡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太阳的光面被遮挡现象。当月球公转至太阳与地球之间,太阳、月球、地球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射向地球的阳光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了,在地球上看不到太阳的现象。读图可知,当月转公转到A时,会发生日食现象。月食是一种天文现象,其形成的原因是当月球、地球、太阳运行至同一条直线上时,地球位于中间位置,遮挡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月球进入地球的影子部分,月球完全或部分被遮挡,就出现了月食现象。读图可知,当月转公转到C时,会发生日食现象。月食和日食均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36.【答案】2 (两);平行;45°;反射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制作一个潜望镜时,需要用到两块平面镜。镜片的放置方向是平行且相对的,而且与镜筒的夹角是45°。
37.【答案】(1)一致;直线
(2)能;不能
(3)光的反射;减小;相同
(4)水面;折射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1)在探究光的传播路线实验中,要保证实验顺利完成,卡纸中小孔高度必须一致。这个实验可以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让手电筒的光分别从图甲、图乙中A纸屏的圆孔处照入,图甲中的小孔高度一致,位于同一条直线上,通过图甲中B纸屏上的孔能看到手电的光;图乙中的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通过图乙中B纸屏上的孔不能看到手电筒发出的光。
(3)小明用手电筒照射镜子,当光射到镜面后改变了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反射后的光继续沿着直线传播,手电筒发出的光线斜射向平面镜,可以看到有反射光线。当手电筒照射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减小时,平面镜反射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也减小。换用其他能反光的物品重复实验,多次调整手电筒与反射面的夹角,我们可以发现光的反射规律是相同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小红同学将铅笔斜放入盛有水的透明玻璃杯中,她从侧面看去,发现铅笔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38.【答案】(1)土豆泥;番茄酱;挖到盒底;高温
(2)外焰
(3)模拟
(4)A;B
(5)B;C;D
(6)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等。(至少答出三点,合理即可)
(7)破坏;搬走
(8)水流侵蚀(答案合理即可)
(9)水在地表的变化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主要是降落的雨水的侵蚀作用和众多河流的冲刷作用使地形产生巨大的变化。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1)①在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中,土豆泥堆成小山的形状,是模拟火山的材料,模拟“岩浆”的材料是番茄酱。
②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实验中要注意:土豆泥上挖的洞要挖到中间,封“火山口”的土豆泥要薄,番茄酱要适当稀释等,这样利用“岩浆”喷出。
③用酒精灯加热模拟地壳深处高温的状态。
(2)酒精灯的外焰部分温度最高,用酒精灯加热时应当用火焰的外焰进行加热。
(3)火山喷发无法人为制造,我们选用合适的材料来模拟它的喷发,第(1)问中实验是一个模拟实验。
(4)火山是由于地下的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自然灾害,火山喷发是由地壳不断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断涌动而引起的。
(5)火山喷发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比如,形成了火山口湖,火山岛等。叙尔特塞火山岛就是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汶川唐家山堰塞湖是地震形成的,撒哈拉大沙漠是风的作用形成的,黄河第一湾--乾坤湾是流水的作用形成的,它们都与火山喷发无关。
(6)火山喷发时,地球内部炽热的岩浆,会沿着岩石的裂缝上升侵入岩层之中。有的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形成岩石,有的岩浆能喷出地表,火山喷发对环境和人类带来的灾害:烧毁森林、房屋,污染空气,泥石流等。
(7)火山喷发能改变地球的外貌,风和水等同样能改变地球的外貌。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侵蚀。
(8)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夏季暴雨集中,缺少植被保护,坡度陡,水流侵蚀力强,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千沟万壑的地貌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9)水的作用与地震、火山喷发、风的作用一样,都会给地表样貌带来改变。水的侵蚀作用能够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比如黄土高原;有的沉积作用能够形成平原或沙洲,比如大江大河入海口的冲积平原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