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23 00:4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新课导入
基辛格访华
尼克松访华
震惊!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新闻之一
1971年7月15日下午7点整,尼克松进行了全国电视广播讲话。据悉为谋求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尼克松总统将于1972年5月前访问中国。
中美关系是如何实现正常化的?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中日建交等史实;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全方位外交的成就。
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1.了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掌握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日建交,改革开放后的全方位外交。
2.通过学习新中国在外交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上进心;增强坚持改革开放、面向世界和未来、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现代意识。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10月24日,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现在共有193个成员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


中国代表董必武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在美国等国家的阻挠下,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台湾国民党当局占据。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材料一:随着亚非拉地区一批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到20世纪60年代末,第三世界国家已在联合国中拥有了三分之二的席位,打破了少数国家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中国对第三世界国家持支持与援助的立场,赢得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官方支持,这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十分有利的。
材料二:1964年到1967年,中国相继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进入太空轨道。
——摘编自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材料三:1969年-1970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西欧逐渐脱离美国,苏联对抗美国、第三世界反对美国,美国在国际社会中时常陷入孤立状态,美国主宰世界的时代摇摇欲坠。
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分析我国为什么能够在20世纪70年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①亚非拉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②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③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④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时间
会议
概况
意义
1971年10月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乔的笑”
中国外交部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国国旗在联合国总部升起
提案通过后,出席联大的各友好国家的表热烈鼓掌欢呼
乔冠华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言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18%)
社会主义阵营(17%)
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65%)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
——毛泽东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材料一 中国恢复联大席位“不仅填补了一个巨大的真空”,而且为联合国组织“获得新的动力打开了道路”。中国“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必将对联合国有利,也对她自己有利”。
——法国代表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
材料二 美国操纵联合国搞强权政治,围堵中国围堵了20年,到这个时候彻底失败了。
——乔冠华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对中国、对联合国、对美国分别有什么影响?
①对中国 :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提高了国际地位。
②对联合国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③对美国 :标志着美国把中国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的政策彻底失败。
中美、中日建交
1.中美建交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
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VS
为什么70年代中美双方要改善关系?
中美、中日建交
1.中美建交
材料一 在美国看来,美苏对立一直是它所面临的严重问题,而此时世界上已出现几个力量中心,中国是一个重要力量。美国要尽快消除越南战争败局造成的影响并维持它在世界上的霸权地位,要对付苏联的挑战,迫切需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中苏关系恶化的加剧使他们感到这种设想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 就中国方面来说,要着重对付苏联当时对我国安全所构成的直接和严重的威胁,要解决台湾问题以实现国家统一大业,要恢复和扩大国际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也需要缓和同美国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为什么70年代中美双方要改善关系?
①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上升。

③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

的需要

的需要
中美、中日建交
1.中美建交
“乒乓外交”
1971年4月
周恩来总理接见美国兵乓球代表团
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和一小批美国新闻记者抵达北京,成为自1949年以来第一批获准进入中国境内的美国人。此举被誉为“小球推动大球”,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中美、中日建交
1.中美建交
“乒乓外交”
1971年4月
1971年7月
周恩来会见美国
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
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材料:1971年7月9日,基辛格秘密访华。就在基辛格结束访华几天后,7月15号,尼克松发表公开讲话:明年访华。此言一出,全世界震惊。于是,一些同中国关系犹豫不定的国家,开始重新思考对中国的态度。
——《1971重返联合国》第一集:世界需要中国
中美、中日建交
1.中美建交
“乒乓外交”
1971年4月
1971年7月
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
尼克松访华
在他们离开机场时,周恩来对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
——乔治·桑特尔《尼克松传》
当我走到扶梯最后一节,迈步向他走去时,特意伸出手去。我们双手一接触,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周恩来与尼克松举行了会谈。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
意义: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美、中日建交
1.中美建交
“乒乓外交”
1971年4月
1971年7月
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
尼克松访华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接受了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断交、撤军、废约)。
——《中美建交公报》
1972年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9年,邓小平副总理应卡特总统的邀请对美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美。
前提
中美、中日建交
2.中日建交
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把钥匙。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毛泽东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中国又获得了哪一外交突破?
毛泽东和周恩来会见田中角荣
建交标志: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宣布结束两国战争状态,恢复邦交正常化。在日本断绝了与台湾的官方关系后,正式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美、中日建交
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新增建交国家数
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加拿大、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联邦德国、英国等国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全方位外交
1.时间:
2.外交政策:
3.外交原则:
4.外交举措
改革开放后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周边关系
发展中国家
大国关系 中美、中日
中苏
欧盟
多边关系
睦邻友好关系
政治经济合作
稳定发展
正常化
积极发展
①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②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③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全方位外交
5.外交布局与成就
布局
成就
影响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全方位外交
原因:
(1)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2)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根本原因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启示:
(1)弱国无外交,强大的国力是外交后盾。
(2)要想在外交上占有主动权,就必须要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发展才是硬道理。
6.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和启示。
课堂小结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中美建交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日建交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方针
中日建交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苏建交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正式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尼克松访华开始正常化
1953
1949
1954
1955
1971
1972
1979
(时间、会议、原因)
时间、过程(尼克松访华的时间、通过的文件、意义)
(时间、人物)
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随堂练习
(2021·福建)1.197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升起,这是中国外交战线的重大胜利。这体现当时中国( )
A.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推动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改善了与美国之间的关系
(2021·江苏扬州)2.右图中人物口袋里揣着露出“PEKING(北京)”字样的纸张,手举乒乓球和球拍比着“胜利”的姿势。他可能在庆祝( )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中国和美国关系出现缓和迹象
D.中日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C
C
随堂练习
3.20世纪70年代末。中越两国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对此,美国警告苏联不得以武力向中国施压。这反映( )
A.中美两国关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B.美苏开始在全球争夺世界的霸权
C.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立方针 D.我国与美国正式缔结了军事联盟
4.(2023·山东)就1970年的第25届联大,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说:“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无可挽回地瓦解了,以前支持我们的几个国家已经决定在下次表决时转向支持北京。”这说明( )
A. 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发生分化
B. 新中国国际影响力日渐凸显
C. 美国对华的冷战思维在加强
D. 发展中国家坚决支持新中国
A
B
随堂练习
5.1971年11月,美国《时代》周刊以“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作为封面标题,表明新中国将会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6.促使下图中1970~1978年中美贸易总额变化的原因有( )
①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
②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③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④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A
随堂练习
7.当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形势下,截至2021年6月8日,中国已向全球输送3.5亿剂新冠肺炎疫苗。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 )
A.尊重领土主权 B.和平共处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大国担当责任
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睦邻友好对外政策 D.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D
D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