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科学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历史
初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初中地理
初中生物
初中音乐
初中美术
初中体育
初中信息技术
资源详情
初中数学
中考专区
三轮冲刺
【精品解析】2023年中考数学探究性试题复习3 新定义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3年中考数学探究性试题复习3 新定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5-20 11:20:58
点击下载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数学探究性试题复习3 新定义
一、单选题
1.(2023·历城模拟)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A满足横、纵坐标都为整数,则把点A叫做“整点”.如:B(3,0)、C(-1,3)都是“整点”.抛物线y=ax2-2ax+a+2(a<0)与x轴交于点M,N两点,若该抛物线在M、N之间的部分与线段MN所围的区域(包括边界)恰有5个整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1≤a<0 B.-2≤a<-1 C.-1≤a< D.-2≤a<0
【答案】B
【知识点】定义新运算;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二次函数y=ax²+bx+c的图象
【解析】【解答】解:抛物线y=ax2-2ax+a+2(a<0)化为顶点式为y=a(x-1)2+2,故函数的对称轴:x=1,M和N两点关于x=1对称,根据题意,抛物线在M、N之间的部分与线段MN所围的区域(包括边界)恰有5个整点,这些整点是(0,0),(1,0),((1,1),(1,2),(2,0),
如图所示:
∵当x=0时,y=a+2
∴0≤a+2<1
当x=-1时,y=4a+2<0
即:,
解得-2≤a<-1
故答案为:B.
【分析】先求出M和N两点关于x=1对称,再结合函数图象判断求解即可。
2.(2023·广西模拟)对于任意实数m,n,如果满足,那么称这一对数m,n为“完美数对”,记为.若是“完美数对”,则的值为( )
A.2 B.3 C. D.
【答案】A
【知识点】定义新运算;利用整式的加减运算化简求值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得:,即,
则,
,
,
,
;
故答案为:A.
【分析】由 “完美数对” 的定义可得,整理原式可得,再整体代入计算即可.
3.(2023·黔江模拟)对于三个数a、b、c,P{a,b,c}表示这三个数的平均数,min{a,b,c}表示a、b、c这三个数中最小的数,max{a,b,c}表示这三个数中最大的数,例如:P{-1,2,3}=,min{-1,2,3}=-1,max{-2,-1,a}=.
下列判断:
①P;②max;③若min{2,2x+2,4-2x}=2,则0<x<1;④若P{2,x+1,2x}=min{2,x+1,2x},仅有唯一解x=1;⑤max{x+1,(x-1)2,2-x}的最小值为.其中正确的是( )
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答案】D
【知识点】定义新运算;平均数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解:①P,故①错误;
②-3,-,-π三个数中最大的数-,故②正确;
③若min{2,2x+2,4-2x}=2,则,解得0≤x≤1,故③错误;
④P{2,x+1,2x}=x+1,
若P{2,x+1,2x}=min{2,x+1,2x},则min{2,x+1,2x}=x+1,
即,解得x=1,故④正确;
⑤作出y=x+1,y=(x-1)2,y=2-x的图象.
由图可知max{x+1,(x-1)2,2-x}的最小值为三个函数图象的交点中,纵坐标最小的点的纵坐标,为,故⑤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可判断①;根据定义的新运算可判断②;根据定义的新运算结合③可得,求出x的范围,据此判断;根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结合定义的新运算可得,求出x的范围,据此判断④;作出y=x+1,y=(x-1)2,y=2-x的图象,由图可知max{x+1,(x-1)2,2-x}的最小值为三个函数图象的交点中,纵坐标最小的点的纵坐标,据此判断⑤.
4.(2022·娄底)若,则称是以10为底的对数.记作:.例如:,则;,则.对数运算满足:当,时,,例如:,则的值为( )
A.5 B.2 C.1 D.0
【答案】C
【知识点】定义新运算
【解析】【解答】解: ,
故答案为:C.
【分析】原式可边形为lg5(lg5+lg2)+lg2,然后结合lgM+LGN=lg(MN)进行计算.
5.(2022·重庆)对多项式x-y-z-m-n任意加括号后仍然只含减法运算并将所得式子化简,称之为“加算操作”,例如:(x-y)-(z-m-n)=x-y-z+m+n,x-y-(z-m)-n = x-y-z+m-n,……,
给出下列说法:
①至少存在一种“加算操作”,使其结果与原多项式相等; ②不存在任何“加算操作”,使其结果与原多项式之和为0; ③所有的“加算操作”共有 8 种不同的结果.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
A.0 B.1 C.2 D.3
【答案】D
【知识点】整式的加减运算;定义新运算;添括号法则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若原多项式为x-y-z-m-n,“加算操作后”为(x-y)-(z-m-n)=x-y-z+m+n,
①令x-y-z-m-n=x-y-z+m+n,
∴m+n=0,
∴当m和n互为相反数时,存在“加算操作后”的结果与原来多项式相等,
∴①说法符合题意;
②若原多项式与“加算操作后”的结果和为0,
即“加算操作后”的结果=-(x-y-z-m-n)=-x+y+z+m+n,
显然-x+y+z+m+n≠x-y-z+m+n,
∴不存在任何“加算操作后”的结与原多项式的和为0,
∴②说法符合题意;
③由①可知,存在一种“加算操作后”的结果与原来多项式相等,即为第1种;
第2种:x-(y-z)-m-n=x-y+z-m-n;
第3种:x-(y-z-m)-n=x-y+z+m-n;
第4种:x-(y-z-m-n)=x-y+z+m+n;
第5种:x-(y-z)-(m-n)=x-y+z-m+n;
第6种:x-y-(z-m)-n=x-y-z+m-n;
第7种:x-y-(z-m-n)=x-y-z+m+n;
第8种:x-y-z-(m-n)=x-y-z-m+n,
∴③说法符合题意,
∴①②③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①列出加算操作后”的结果与原来多项式相等的式子,即x-y-z-m-n=x-y-z+m+n,当m和n互为相反数时,存在“加算操作后”的结果与原来多项式相等;②若原多项式与“加算操作后”的结果和为0,即二者互为相反数,表示出原多项式的相反数后即为“加算操作后”的结果,与加算操作后”的结果比较,显然不相等;③对原多项式从左往右分别加括号,结合①存在一种“加算操作后”的结果与原来多项式相等,可得所有的“加算操作”共有 8 种不同的结果.据此逐项分析判断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二、填空题
6.(2023·临淄模拟)华罗庚说过:“复杂的问题要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可见,复杂的问题有时要“退”到本质上去研究.如图,已知抛物线的图象与f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我们把探索线的变化规律“退”到探索点的变化规律上去研究,可以得到图象f所对应的关于x与y的关系式为.若抛物线与g的图象关于对称,则图象g所对应的关于x与y的关系式为 .
【答案】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定义新运算
【解析】【解答】解:设,为图象上任意点,则关于的对称点为,,
把,代入得∶
∴,
故答案为:∶.
【分析】设,为图象上任意点,则关于的对称点为,,再将,代入可得,从而得解。
7.(2023·东莞模拟)我们根据指数运算,得出了一种新的运算,如表是两种运算对应关系的一组实例:
指数运算
新运算
根据上表规律,某同学写出了三个式子:①,②,③.
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①③
【知识点】定义新运算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得:
①,,故①符合题意;
②,,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故③符合题意;
所以,正确的是①③,
故答案为:①③.
【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定义及计算方法求解即可。
8.(2023·嘉祥模拟)若a是不为2的有理数我们把称为a的“哈利数”.如3的“哈利数”是;的“哈利数”是,已知,是的“哈利数”,是的“哈利数”, 是的“哈利数”,以此类推, .
【答案】/0.5
【知识点】探索数与式的规律;定义新运算
【解析】【解答】解:∵,
∴,
,
,
,
∴该数列每4个数为1周期循环,
∵,
∴.
故答案为:.
【分析】先求出前几项中数据与序号的关系可得规律,再求解即可。
9.(2023·商河模拟)对数的定义:一般地,若(且),那么叫做以为底的对数,记作,比如指数式可以转化为对数式,对数式,可以转化为指数式.计算 .
【答案】
【知识点】定义新运算
【解析】【解答】解:
故答案为:0.
【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定义及计算方法求解即可。
10.(2023·平阴模拟)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的坐标为,点Q的坐标为,其中m为常数,则称点Q是点P的m级派生点,例如点的3级派生点是,即.如图点是点的级派生点,点A在x轴上,且,则点A的坐标为 .
【答案】或
【知识点】定义新运算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得:,
解得:,
∴,
设点,
由得:,
解得:或,
∴或,
故答案为:或.
【分析】先求出点P的坐标,设点,再结合得,求出k的值即可。
11.(2023·济阳模拟)我们规定:使得成立的一对数a,b为“差积等数对”,记为.例如,因为,,所以数对,都是“差积等数对”,若是“差积等数对”,则k的值是 .
【答案】
【知识点】定义新运算
【解析】【解答】解:∵是“差积等数对”,
∴由题意可得,,
∴,
解得,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差积等数对”的定义可得,再求出k的值即可。
12.(2023·奉贤模拟)我们知道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变形(给定四边形各边的长,其形状和大小不确定).如图,一个矩形发生变形后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设这个平行四边形中较小的内角为,我们把的值叫做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变形系数”.如果矩形的面积为,其变形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变形系数”是 .
【答案】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义新运算
【解析】【解答】解:如图所示,设矩形的长为a,宽为b,过点作于E,设,
∴,,
∴,,则,,
在中,,
∴,即“变形系数”为,
故答案为:.
【分析】设矩形的长为a,宽为b,过点作于E,设,求出,,则,,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再求出即可得到答案。
13.(2022·松江模拟)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对于任意两点、称的值为P、Q两点的“直角距离”.直线与坐标轴交于A、B两点,Q为线段上与点A、B不重合的一点,那么O、Q两点的“直角距离”是 .
【答案】5
【知识点】一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交点问题;定义新运算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知,设,
∴O、Q两点的“直角距离”是:,
将代入得,,故;
将代入得,,解得:,故;
∵Q为线段上与点A、B不重合的一点,
∴
∴
故答案为:5.
【分析】先求出点A、B的坐标,再结合“Q为线段上与点A、B不重合的一点”,可得,最后求出即可。
三、综合题
14.(2023·保定模拟)定义:对于一个三位正整数,如果十位数字恰好等于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和的一半,我们称这个三位正整数为“半和数”.
例如,三位正整数234,因为,所以234是“半和数”.
(1)判断147是否为“半和数”,并说明理由;
(2)小林列举了几个“半和数”:111、123、234、840…,并且她发现:,,,…,所以她猜测任意一个“半和数”都能被3整除.小林的猜想正确吗?若正确,请你帮小林说明该猜想的正确性;若错误,说明理由.
【答案】(1)解:∵147的百位数字为1,十位数字为4,个位数字为7,且,
∴147是“半和数”;
(2)解:小林的猜想正确.
理由:设一个“半和数”的百位数字为m,个位数字为n(m,n均为整数,且m不为0),
则这个“半和数”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为:
,
∵m,n均为整数,
∴为整数,
∴是3的倍数,
∴任意一个“半和数”都能被3整除.
故小林的猜想正确.
【知识点】整式的混合运算;定义新运算
【解析】【分析】(1)根据“半和数”的定义求解即可;
(2)设一个“半和数”的百位数字为m,个位数字为n,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结合 是3的倍数, 即可得到任意一个“半和数”都能被3整除,从而得解。
15.(2023·城阳模拟)对于某些三角形,我们可以直接用面积公式或是用割补法等来求它们的面积,下面我们研究一种求面积的新方法:如图1所示,分别过三角形的顶点A、C作水平线的铅垂线、,、之间的距离d叫做水平宽;如图1所示,过点B作水平线的铅垂线交于点D,称线段的长叫做这个三角形的铅垂高;
结论提炼:容易证明,“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水平宽与铅垂高乘积的一半”,即“”.
尝试应用:
(1)已知:如图2,点、、,则的水平宽为 ,铅垂高为 ,所以的面积为 .
(2)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的解析式为:,点B为抛物线的顶点,图象与y轴交于点A,与x轴交于E、C两点,为的铅垂高,延长交x轴于点F,则顶点B坐标为 ,铅垂高 ,的面积为 .
【答案】(1)9;;21学以致用:
(2);2;3
【知识点】定义新运算;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解答】(1)尝试应用:∵点、,
∴直线即为直线,直线即为直线,
∴,即的水平宽为,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
∴,
∴直线的解析式为,
在中,当时,,
∴,
∵,
∴,
∴,即铅垂高为,
∴;
故答案为:9,,21;
(2)学以致用:∵抛物线解析式为,
∴顶点B的坐标为;
令,则;令,则,解得或,
∴,
∴直线即为直线,直线即为直线,
∴,即的水平宽为,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
∴,
∴直线的解析式为,
在中,当时,,
∴,
∴,
∴;
故答案为:,2,3.
【分析】(1)先求出直线AB的解析式,再求解即可;
(2)先求出直线AC的解析式,再求出点D的坐标,最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即可。
16.(2023·开江模拟)定义:若一个函数图象上存在横、纵坐标相等的点,则称该点为这个函数图象的“等值点”,例如:点是函数的图像的“等值点”.
(1)分别判断函数,的图像上是否存在“等值点”?如果存在,求出“等值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2)设函数,的图像的“等值点”分别为点,,过点作轴,垂足为.当的面积为3时,求的值;
(3)若函数的图像记为,将其沿直线翻折后的图像记为,当,两部分组成的图像上恰有2个“等值点”时,直接写出的取值范围.
【答案】(1)解:在中,令,得不成立,
∴函数的图像上不存在“等值点”;
在中,令,
解得:,,
∴函数的图像上有两个“等值点”或,
综上所述,不存在“等值点”,存在“等值点”,有两个“等值点”或.
(2)解:在函数中,令,解得:,
∴,
在函数中,令,解得:,
∴,
∵轴,
∴,
∴,
∵的面积为3,
∴,
当时,,解得,
当时,,
∵,
∴方程没有实数根,
当时,,解得:,
综上所述,的值为或.
(3)解:或
【知识点】一次函数的图象;二次函数图象的几何变换;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定义新运算
【解析】【解答】解:(3)解:令,解得:,,
∴函数的图像上有两个“等值点”或,
①当时,,两部分组成的图像上必有2个“等值点”或,
:,:,
令,整理得:,
∵的图像上不存在“等值点”,
∴,
∴,
∴,
②当时,有3个“等值点”、、,
③当时,,两部分组成的图像上恰有2个“等值点”,
④当时,,两部分组成的图像上恰有1个“等值点”,
⑤当时,,两部分组成的图像上没有“等值点”,
综上所述,当,两部分组成的图像上恰有2个“等值点”时,或.
【分析】(1)根据 “等值点” 的定义建立方程并解之即可;
(2)先根据 “等值点” 的定义求出函数的“等值点” ,同理求出 , 根据的面积为3, 可得, 求解即可;
(3)先求出函数的图像上有两个“等值点”或,再用翻折的性质分类讨论即可.
17.(2023·福田模拟)【材料阅读】在等腰三角形中,我们把底边与腰长的比叫做顶角的张率(scop).如图11-1,在△XYZ中,XY=XZ,顶角X的张率记作,容易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与这个角的张率也是相互唯一确定的,所以,类比三角函数,我们可按上述方式定义∠α(0°<∠α<180°)的张率,例如,scop60°=1,scop90°=,请根据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如图11-2,P是线段AB上的一动点(不与点A,B重合),点C,D分别是线段AP,BP的中点,以AC,CD,DB为边分别在AB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ACE,△CDF,△DBG,连接PE和PG.
(1)【理解应用】①若等边三角形△ACE,△CDF,△DBG的边长分别为a,b,c,则a,b,c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②scop∠EPG= ;
(2)【猜想证明】如图11-3,连接EF,FG,猜想scop∠EFG的值是多少,并说明理由;
(3)【拓展延伸】如图11-4,连接EF,EG,若AB=12,EF=,则△EPG的周长是多少?此时AP的长为多少?(可直接写出上述两个结果),
【答案】(1)b=a+c;
(2)解:scop∠EPG=
理由如下:如图6,连结FP.
∵点C是AP的中点,△ACE,△CDF都是等边三角形,
∴CP=EC,∠ECF=∠PCF=60°,又CF=CF,
∴△ECF≌△PCF.
∴∠EFC=∠PFC,
同理,∠GFD=∠PFD,
∴∠EFG=2∠CFD=120°,
∴scop∠EPG=scop120°=
(3)解:△EPG的周长是;此时,AP的长为4或8
【知识点】定义新运算
【解析】【解答】(3)△EPG的周长是
此时,AP的长为4或8
理由:如图7,∵△ECF≌△PCF.
∴EF=PF,
同理可证:GF=PF,
∴EF=GF,
∵∠EFG=120ο,EF=2,
∴EG=EF=2,
∵点C,D分别是线段AP,BP的中点,等边三角形△ACE,△CDF,△DBG的边长分别为a,b,c,
∴PC=AC=CE=a,PD=BD=DG=c,∠ECP=∠PDG=120ο,
∴,
∴
∴EG+EP+PG=2+6.
(法一)如图7,过点F作垂直CE的延长线于点H,
∵CF=CD=b=AB=6,∠ECF=60°,
∴FH=CFsin60°=3,CH=CFcos60°=3,
在Rt△EFH中,
∴CE=CH-HE=3-1=2,
∴AP=2CE=4,
因为对称性,AP=12-4=8,
∴AP=4或8.
(法二)如图8,
∵CE=CP,∠ECO=∠PCO=60°,∴CF⊥PO,
∴
∴OF=CF-CO=6-a
由勾股定理得:
∴a1=2,a2=4
∴AP=4或8.
【分析】(1)选段的中点将线段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2)理解角的张率概念,用等腰三角形顶点的张率的概念计算即可。
18.(2022·敖汉旗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解答问题:
阅读理解:若p、q、m为整数,且三次方程 有整数解c,则将c代入方程得:,移项得:,即有: ,由于与c及m都是整数,所以c是m的因数.
上述过程说明:整数系数方程的整数解只可能是m的因数.
例如:方程中-2的因数为±1和±2,将它们分别代入方程进行验证得:x=-2是该方程的整数解,-1、1、2不是方程的整数解.
解决问题:
①根据上面的学习,请你确定方程的整数解只可能是哪几个整数?
②方程 是否有整数解?若有,请求出其整数解;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①由阅读理解可知:该方程如果有整数解,它只可能是7的因数,而7的因数只有:1,-1,7,-7这四个数.
②该方程有整数解.
方程的整数解只可能是3的因数,即1,-1,3,-3,将它们分别代入方程x3-2x2-4x+3=0
进行验证得:x=3是该方程的整数解.
【知识点】定义新运算
【解析】【分析】①参照题干中的计算方法求解即可;
②将方程的解分别代入判断即可。
19.(2023·黔江模拟)阅读以下材料:指数与对数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可以互化.
对数的定义:一般地,若(且),那么x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比如指数式可以转化为对数式,对数式,可以转化为指数式.
我们根据对数的定义可得到对数的一个性质:
(,,,),理由如下:
设,,则,,
,由对数的定义得
又,
.
请解决以下问题:
(1)将指数式转化为对数式 ;
(2)求证:(,,,);
(3)拓展运用:计算 .
【答案】(1)
(2)证明:设,,则,,
,
.
.
(3)2
【知识点】定义新运算
【解析】【解答】解:(1)根据指数与对数关系得:.
故答案为:;
(3)
.
故答案为:2.
【分析】(1)根据指数与对数的关系进行解答;
(2)设logaM=m,logbN=n,则M=am,N=an,,,据此证明;
(3)根据(2)的结论可得原式=log6(9×8÷2),计算即可.
20.(2022·兰州)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是第一象限内一点,给出如下定义: 和 两个值中的最大值叫做点P的“倾斜系数”k.
(1)求点 的“倾斜系数”k的值;
(2)①若点 的“倾斜系数” ,请写出a和b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若点 的“倾斜系数” ,且 ,求OP的长;
(3)如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沿直线AC: 运动, 是正方形ABCD上任意一点,且点P的“倾斜系数” ,请直接写出a的取值范围.
【答案】(1)解:由题意,得 , ,
∵3> ,
∴点 的“倾斜系数”k=3;
(2)解:①a=2b或b=2a,
∵点 的“倾斜系数” ,
当 =2时,则a=2b;
当 =2时,则b=2a,
∴a=2b或b=2a;
②∵ 的“倾斜系数” ,
当 =2时,则a=2b
∵ ,
∴2b+b=3,
∴b=1,
∴a=2,
∴P(2,1),
∴OP= ;
当 =2时,则b=2a,
∵ ,
∴a+2a=3,
∴a=1,
∴b=2,
∴P(1,2)
∴OP= ;
综上,OP= ;
(3)解: +1
【知识点】正方形的性质;定义新运算;坐标系中的两点距离公式
【解析】【解答】解:(3)由题意知,当点P与点D重合时,且k= 时,a有最小临界值,如图,连接OD,延长DA交x轴于E,
此时, = ,
则 ,
解得:a= +1;经检验符合题意;
当点P与B点重合,且k= 时,a有最大临界值,如图,连接OB,延长CB交x轴于F,
此时, ,
则 ,
解得:a=3+ ,经检验符合题意,
综上,若P的“倾斜系数” ,则 +1
【分析】(1)由题意得=3 ,,且3>,据此可得“倾斜系数”;
(2)①根据“倾斜系数”的概念可得=2或=2,化简可得a和b的数量关系;
②由①可得a=2b或b=2a,结合a+b=3求出a、b的值,得到点P的坐标,然后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可得OP的长;
(3)由题意知:当点P与点D重合,且k=时,a有最小临界值,连接OD,延长DA交x轴于E,此时=,且b=a+2,代入求解可得a的值;当点P与B点重合,且k=时,a有最大临界值,连接OB,延长CB交x轴于F,此时=且b=a-2,代入求解可得a的值.
21.(2022·重庆)对于一个各数位上的数字均不为 0 的三位自然数 N,若 N 能被它的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 m 整除,则称 N 是 m 的“和倍数”.
例如:∵247÷(2+4+7)= 247÷13=19,∴247是13的“和倍数”.
又如: ∵214÷(2+1+4)=214÷7=30……4,∴214不是“和倍数”.
(1)判断 357,441 是否是“和倍数”?说明理由;
(2)三位数 A是12的“和倍数”,a,b,c 分别是数 A其中一个数位上的数字,且 a>b>c在 a,b,c 中任选两个组成两位数,其中最大的两位数记为 F (A),最小的两位数记为 G(A),若 为整数,求出满足条件的所有数 A.
【答案】(1)解:∵357÷(3+5+7)=23.8,
∴357不是15的“和倍数”,
∵441÷(4+4+1)=49,
∴441是9的“和倍数”;
(2)解:设三位数A=abc,
∵A是12的“和倍数”
∴a+b+c=12,
∵a>b>c,
∴F(A)=ab,G(A)=cb,
∴==,
∴为整数,
∵a+c=12-b,
∴====7+,
又∵1<b<9,
∴当b=3,5,7,9时,为整数,
∴当b=3时,a+c=9,则a=8,c=1(不符合题意,舍去)或a=7,c=2,
∴三位数A=732;
当b=5时,a+c=7,则a=6,c=1(不符合题意,舍去);
当b=7时,a+c=5(不符合题意,舍去);
当b=9时,a+c=3(不符合题意,舍去),
综上所述,这个三位数A为732.
【知识点】定义新运算;利用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
【解析】【分析】(1)根据“和倍数”的定义,即对于一个各数位上的数字均不为0的三位自然数N,若N能被它的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m整除,分别判断357和441是否为“和倍数”即可;
(2)设三位数A=abc,根据“和倍数”定义可得a+b+c=12,由a>b>c,则F(A)=ab,G(A)=cb,从而得==,则为整数,把a+c=12-b代入化简得=7+,由1<b<9,则b=3,5,7,9时,为整数,再分别求出对应的a+c的值,并根据a>b>c及三位数A是12的“和倍数”确定符合题意的数值即可.
22.(2022·蚌埠模拟)【问题】探究一次函数y=kx+k+1(k≠0)图象特点.
【探究】可做如下尝试:
y=kx+k+1=k(x+1)+1,当x=﹣1时,可以消去k,求出y=1.
【发现】结合一次函数图象,发现无论k取何值,一次函数y=kx+k+1的图象一定经过一个固定的点,该点的坐标是 ▲ ;
【应用】一次函数y=(k+2)x+k的图象经过定点P.
①点P的坐标是 ▲ ;
②已知一次函数y=(k+2)x+k的图象与y轴相交于点A,若△OAP的面积为3,求k的值.
【答案】解:[发现](﹣1,1);[应用]①(﹣1,﹣2);②当x=0时,y=(k+2)x+k=k,则A(0,k),
∵△OAP的面积为3,
∴|k|×1=3,解得k=±6,
∴k的值为6或﹣6.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一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交点问题;定义新运算
【解析】【解答】解:[发现](x+1)k=y﹣1,
∵k有无数个值,
∴x+1=0,y﹣1=0,
解得x=﹣1,y=1,
∴无论k取何值,一次函数y=kx+k+1的图象一定经过一个固定的点,该点的坐标是(﹣1,1);
[应用]①(x+1)k=y﹣2x,
当k有无数个值时,x+1=0,y﹣2x=0,解得x=﹣1,y=﹣2,
∴一次函数y=(k+2)x+k的图象经过定点P,点P的坐标是(﹣1,﹣2);
故答案为(﹣1,1);(﹣1,﹣2).
【分析】【发现】利用k有无数个值得到x+1=0,y﹣1=0,然后解方程求出x、y即可得到固定点的坐标;
【应用】①解析式变形得到(x+1)k=y﹣2x,利用k有无数个值得到x+1=0,y﹣2x=0,解方程组即可得到P点坐标;
②先利用一次函数解析式表示出A(0,k),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k|×1=3,然后解绝对值方程即可。
23.(2022八下·长沙开学考)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对一个数学问题,改变它的形式,变换它的结构,直到发现有价值的东西,这是数学解题的一个重要原则”.
材料一:把根式 进行化简,若能找到两个数m、n,是 且 ,则把 变成 ,开方,从而使得 化简.
例如:化简
解:∵
∴
材料二:在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点P(x,y)和Q(x,y')给出如下定义:若 ,则称Q点为P点的“横负纵变点”.例如点(3,2)的“横负纵变点”为(3,2),点( ,5)的“横负纵变点”为( , ).
请选择合适的材料解决下面的问题:
(1)点( , )的“横负纵变点”为 ;
(2)化简: ;
(3)已知a为常数( ),点M( ,m)且 ,点M'是点M的“横负纵变点”,求点M'的坐标.
【答案】(1)
(2)解:
(3)解:∵ ,
∴ ,
∴ ,
∴ .
∴
,
∴ ,
∵ ,
∴
【知识点】完全平方公式及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定义新运算
【解析】【解答】解:(1)∵ ,
∴点 的“横负纵变点”为 ;
故答案为: ;
【分析】(1)根据 “横负纵变点” 的概念进行解答即可;
(2)原式可变形为 ,然后根据完全平方公式以及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即可;
(3)根据a的范围可得的范围,将m变形为,然后结合绝对值的性质可得m的值,进而可得M′的坐标.
1 / 12023年中考数学探究性试题复习3 新定义
一、单选题
1.(2023·历城模拟)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A满足横、纵坐标都为整数,则把点A叫做“整点”.如:B(3,0)、C(-1,3)都是“整点”.抛物线y=ax2-2ax+a+2(a<0)与x轴交于点M,N两点,若该抛物线在M、N之间的部分与线段MN所围的区域(包括边界)恰有5个整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1≤a<0 B.-2≤a<-1 C.-1≤a< D.-2≤a<0
2.(2023·广西模拟)对于任意实数m,n,如果满足,那么称这一对数m,n为“完美数对”,记为.若是“完美数对”,则的值为( )
A.2 B.3 C. D.
3.(2023·黔江模拟)对于三个数a、b、c,P{a,b,c}表示这三个数的平均数,min{a,b,c}表示a、b、c这三个数中最小的数,max{a,b,c}表示这三个数中最大的数,例如:P{-1,2,3}=,min{-1,2,3}=-1,max{-2,-1,a}=.
下列判断:
①P;②max;③若min{2,2x+2,4-2x}=2,则0<x<1;④若P{2,x+1,2x}=min{2,x+1,2x},仅有唯一解x=1;⑤max{x+1,(x-1)2,2-x}的最小值为.其中正确的是( )
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4.(2022·娄底)若,则称是以10为底的对数.记作:.例如:,则;,则.对数运算满足:当,时,,例如:,则的值为( )
A.5 B.2 C.1 D.0
5.(2022·重庆)对多项式x-y-z-m-n任意加括号后仍然只含减法运算并将所得式子化简,称之为“加算操作”,例如:(x-y)-(z-m-n)=x-y-z+m+n,x-y-(z-m)-n = x-y-z+m-n,……,
给出下列说法:
①至少存在一种“加算操作”,使其结果与原多项式相等; ②不存在任何“加算操作”,使其结果与原多项式之和为0; ③所有的“加算操作”共有 8 种不同的结果.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
A.0 B.1 C.2 D.3
二、填空题
6.(2023·临淄模拟)华罗庚说过:“复杂的问题要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可见,复杂的问题有时要“退”到本质上去研究.如图,已知抛物线的图象与f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我们把探索线的变化规律“退”到探索点的变化规律上去研究,可以得到图象f所对应的关于x与y的关系式为.若抛物线与g的图象关于对称,则图象g所对应的关于x与y的关系式为 .
7.(2023·东莞模拟)我们根据指数运算,得出了一种新的运算,如表是两种运算对应关系的一组实例:
指数运算
新运算
根据上表规律,某同学写出了三个式子:①,②,③.
其中正确的是 .
8.(2023·嘉祥模拟)若a是不为2的有理数我们把称为a的“哈利数”.如3的“哈利数”是;的“哈利数”是,已知,是的“哈利数”,是的“哈利数”, 是的“哈利数”,以此类推, .
9.(2023·商河模拟)对数的定义:一般地,若(且),那么叫做以为底的对数,记作,比如指数式可以转化为对数式,对数式,可以转化为指数式.计算 .
10.(2023·平阴模拟)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的坐标为,点Q的坐标为,其中m为常数,则称点Q是点P的m级派生点,例如点的3级派生点是,即.如图点是点的级派生点,点A在x轴上,且,则点A的坐标为 .
11.(2023·济阳模拟)我们规定:使得成立的一对数a,b为“差积等数对”,记为.例如,因为,,所以数对,都是“差积等数对”,若是“差积等数对”,则k的值是 .
12.(2023·奉贤模拟)我们知道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变形(给定四边形各边的长,其形状和大小不确定).如图,一个矩形发生变形后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设这个平行四边形中较小的内角为,我们把的值叫做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变形系数”.如果矩形的面积为,其变形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变形系数”是 .
13.(2022·松江模拟)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对于任意两点、称的值为P、Q两点的“直角距离”.直线与坐标轴交于A、B两点,Q为线段上与点A、B不重合的一点,那么O、Q两点的“直角距离”是 .
三、综合题
14.(2023·保定模拟)定义:对于一个三位正整数,如果十位数字恰好等于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和的一半,我们称这个三位正整数为“半和数”.
例如,三位正整数234,因为,所以234是“半和数”.
(1)判断147是否为“半和数”,并说明理由;
(2)小林列举了几个“半和数”:111、123、234、840…,并且她发现:,,,…,所以她猜测任意一个“半和数”都能被3整除.小林的猜想正确吗?若正确,请你帮小林说明该猜想的正确性;若错误,说明理由.
15.(2023·城阳模拟)对于某些三角形,我们可以直接用面积公式或是用割补法等来求它们的面积,下面我们研究一种求面积的新方法:如图1所示,分别过三角形的顶点A、C作水平线的铅垂线、,、之间的距离d叫做水平宽;如图1所示,过点B作水平线的铅垂线交于点D,称线段的长叫做这个三角形的铅垂高;
结论提炼:容易证明,“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水平宽与铅垂高乘积的一半”,即“”.
尝试应用:
(1)已知:如图2,点、、,则的水平宽为 ,铅垂高为 ,所以的面积为 .
(2)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的解析式为:,点B为抛物线的顶点,图象与y轴交于点A,与x轴交于E、C两点,为的铅垂高,延长交x轴于点F,则顶点B坐标为 ,铅垂高 ,的面积为 .
16.(2023·开江模拟)定义:若一个函数图象上存在横、纵坐标相等的点,则称该点为这个函数图象的“等值点”,例如:点是函数的图像的“等值点”.
(1)分别判断函数,的图像上是否存在“等值点”?如果存在,求出“等值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2)设函数,的图像的“等值点”分别为点,,过点作轴,垂足为.当的面积为3时,求的值;
(3)若函数的图像记为,将其沿直线翻折后的图像记为,当,两部分组成的图像上恰有2个“等值点”时,直接写出的取值范围.
17.(2023·福田模拟)【材料阅读】在等腰三角形中,我们把底边与腰长的比叫做顶角的张率(scop).如图11-1,在△XYZ中,XY=XZ,顶角X的张率记作,容易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与这个角的张率也是相互唯一确定的,所以,类比三角函数,我们可按上述方式定义∠α(0°<∠α<180°)的张率,例如,scop60°=1,scop90°=,请根据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如图11-2,P是线段AB上的一动点(不与点A,B重合),点C,D分别是线段AP,BP的中点,以AC,CD,DB为边分别在AB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ACE,△CDF,△DBG,连接PE和PG.
(1)【理解应用】①若等边三角形△ACE,△CDF,△DBG的边长分别为a,b,c,则a,b,c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②scop∠EPG= ;
(2)【猜想证明】如图11-3,连接EF,FG,猜想scop∠EFG的值是多少,并说明理由;
(3)【拓展延伸】如图11-4,连接EF,EG,若AB=12,EF=,则△EPG的周长是多少?此时AP的长为多少?(可直接写出上述两个结果),
18.(2022·敖汉旗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解答问题:
阅读理解:若p、q、m为整数,且三次方程 有整数解c,则将c代入方程得:,移项得:,即有: ,由于与c及m都是整数,所以c是m的因数.
上述过程说明:整数系数方程的整数解只可能是m的因数.
例如:方程中-2的因数为±1和±2,将它们分别代入方程进行验证得:x=-2是该方程的整数解,-1、1、2不是方程的整数解.
解决问题:
①根据上面的学习,请你确定方程的整数解只可能是哪几个整数?
②方程 是否有整数解?若有,请求出其整数解;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19.(2023·黔江模拟)阅读以下材料:指数与对数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可以互化.
对数的定义:一般地,若(且),那么x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比如指数式可以转化为对数式,对数式,可以转化为指数式.
我们根据对数的定义可得到对数的一个性质:
(,,,),理由如下:
设,,则,,
,由对数的定义得
又,
.
请解决以下问题:
(1)将指数式转化为对数式 ;
(2)求证:(,,,);
(3)拓展运用:计算 .
20.(2022·兰州)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是第一象限内一点,给出如下定义: 和 两个值中的最大值叫做点P的“倾斜系数”k.
(1)求点 的“倾斜系数”k的值;
(2)①若点 的“倾斜系数” ,请写出a和b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若点 的“倾斜系数” ,且 ,求OP的长;
(3)如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沿直线AC: 运动, 是正方形ABCD上任意一点,且点P的“倾斜系数” ,请直接写出a的取值范围.
21.(2022·重庆)对于一个各数位上的数字均不为 0 的三位自然数 N,若 N 能被它的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 m 整除,则称 N 是 m 的“和倍数”.
例如:∵247÷(2+4+7)= 247÷13=19,∴247是13的“和倍数”.
又如: ∵214÷(2+1+4)=214÷7=30……4,∴214不是“和倍数”.
(1)判断 357,441 是否是“和倍数”?说明理由;
(2)三位数 A是12的“和倍数”,a,b,c 分别是数 A其中一个数位上的数字,且 a>b>c在 a,b,c 中任选两个组成两位数,其中最大的两位数记为 F (A),最小的两位数记为 G(A),若 为整数,求出满足条件的所有数 A.
22.(2022·蚌埠模拟)【问题】探究一次函数y=kx+k+1(k≠0)图象特点.
【探究】可做如下尝试:
y=kx+k+1=k(x+1)+1,当x=﹣1时,可以消去k,求出y=1.
【发现】结合一次函数图象,发现无论k取何值,一次函数y=kx+k+1的图象一定经过一个固定的点,该点的坐标是 ▲ ;
【应用】一次函数y=(k+2)x+k的图象经过定点P.
①点P的坐标是 ▲ ;
②已知一次函数y=(k+2)x+k的图象与y轴相交于点A,若△OAP的面积为3,求k的值.
23.(2022八下·长沙开学考)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对一个数学问题,改变它的形式,变换它的结构,直到发现有价值的东西,这是数学解题的一个重要原则”.
材料一:把根式 进行化简,若能找到两个数m、n,是 且 ,则把 变成 ,开方,从而使得 化简.
例如:化简
解:∵
∴
材料二:在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点P(x,y)和Q(x,y')给出如下定义:若 ,则称Q点为P点的“横负纵变点”.例如点(3,2)的“横负纵变点”为(3,2),点( ,5)的“横负纵变点”为( , ).
请选择合适的材料解决下面的问题:
(1)点( , )的“横负纵变点”为 ;
(2)化简: ;
(3)已知a为常数( ),点M( ,m)且 ,点M'是点M的“横负纵变点”,求点M'的坐标.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定义新运算;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二次函数y=ax²+bx+c的图象
【解析】【解答】解:抛物线y=ax2-2ax+a+2(a<0)化为顶点式为y=a(x-1)2+2,故函数的对称轴:x=1,M和N两点关于x=1对称,根据题意,抛物线在M、N之间的部分与线段MN所围的区域(包括边界)恰有5个整点,这些整点是(0,0),(1,0),((1,1),(1,2),(2,0),
如图所示:
∵当x=0时,y=a+2
∴0≤a+2<1
当x=-1时,y=4a+2<0
即:,
解得-2≤a<-1
故答案为:B.
【分析】先求出M和N两点关于x=1对称,再结合函数图象判断求解即可。
2.【答案】A
【知识点】定义新运算;利用整式的加减运算化简求值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得:,即,
则,
,
,
,
;
故答案为:A.
【分析】由 “完美数对” 的定义可得,整理原式可得,再整体代入计算即可.
3.【答案】D
【知识点】定义新运算;平均数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解:①P,故①错误;
②-3,-,-π三个数中最大的数-,故②正确;
③若min{2,2x+2,4-2x}=2,则,解得0≤x≤1,故③错误;
④P{2,x+1,2x}=x+1,
若P{2,x+1,2x}=min{2,x+1,2x},则min{2,x+1,2x}=x+1,
即,解得x=1,故④正确;
⑤作出y=x+1,y=(x-1)2,y=2-x的图象.
由图可知max{x+1,(x-1)2,2-x}的最小值为三个函数图象的交点中,纵坐标最小的点的纵坐标,为,故⑤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可判断①;根据定义的新运算可判断②;根据定义的新运算结合③可得,求出x的范围,据此判断;根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结合定义的新运算可得,求出x的范围,据此判断④;作出y=x+1,y=(x-1)2,y=2-x的图象,由图可知max{x+1,(x-1)2,2-x}的最小值为三个函数图象的交点中,纵坐标最小的点的纵坐标,据此判断⑤.
4.【答案】C
【知识点】定义新运算
【解析】【解答】解: ,
故答案为:C.
【分析】原式可边形为lg5(lg5+lg2)+lg2,然后结合lgM+LGN=lg(MN)进行计算.
5.【答案】D
【知识点】整式的加减运算;定义新运算;添括号法则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若原多项式为x-y-z-m-n,“加算操作后”为(x-y)-(z-m-n)=x-y-z+m+n,
①令x-y-z-m-n=x-y-z+m+n,
∴m+n=0,
∴当m和n互为相反数时,存在“加算操作后”的结果与原来多项式相等,
∴①说法符合题意;
②若原多项式与“加算操作后”的结果和为0,
即“加算操作后”的结果=-(x-y-z-m-n)=-x+y+z+m+n,
显然-x+y+z+m+n≠x-y-z+m+n,
∴不存在任何“加算操作后”的结与原多项式的和为0,
∴②说法符合题意;
③由①可知,存在一种“加算操作后”的结果与原来多项式相等,即为第1种;
第2种:x-(y-z)-m-n=x-y+z-m-n;
第3种:x-(y-z-m)-n=x-y+z+m-n;
第4种:x-(y-z-m-n)=x-y+z+m+n;
第5种:x-(y-z)-(m-n)=x-y+z-m+n;
第6种:x-y-(z-m)-n=x-y-z+m-n;
第7种:x-y-(z-m-n)=x-y-z+m+n;
第8种:x-y-z-(m-n)=x-y-z-m+n,
∴③说法符合题意,
∴①②③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①列出加算操作后”的结果与原来多项式相等的式子,即x-y-z-m-n=x-y-z+m+n,当m和n互为相反数时,存在“加算操作后”的结果与原来多项式相等;②若原多项式与“加算操作后”的结果和为0,即二者互为相反数,表示出原多项式的相反数后即为“加算操作后”的结果,与加算操作后”的结果比较,显然不相等;③对原多项式从左往右分别加括号,结合①存在一种“加算操作后”的结果与原来多项式相等,可得所有的“加算操作”共有 8 种不同的结果.据此逐项分析判断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6.【答案】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定义新运算
【解析】【解答】解:设,为图象上任意点,则关于的对称点为,,
把,代入得∶
∴,
故答案为:∶.
【分析】设,为图象上任意点,则关于的对称点为,,再将,代入可得,从而得解。
7.【答案】①③
【知识点】定义新运算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得:
①,,故①符合题意;
②,,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故③符合题意;
所以,正确的是①③,
故答案为:①③.
【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定义及计算方法求解即可。
8.【答案】/0.5
【知识点】探索数与式的规律;定义新运算
【解析】【解答】解:∵,
∴,
,
,
,
∴该数列每4个数为1周期循环,
∵,
∴.
故答案为:.
【分析】先求出前几项中数据与序号的关系可得规律,再求解即可。
9.【答案】
【知识点】定义新运算
【解析】【解答】解:
故答案为:0.
【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定义及计算方法求解即可。
10.【答案】或
【知识点】定义新运算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得:,
解得:,
∴,
设点,
由得:,
解得:或,
∴或,
故答案为:或.
【分析】先求出点P的坐标,设点,再结合得,求出k的值即可。
11.【答案】
【知识点】定义新运算
【解析】【解答】解:∵是“差积等数对”,
∴由题意可得,,
∴,
解得,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差积等数对”的定义可得,再求出k的值即可。
12.【答案】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义新运算
【解析】【解答】解:如图所示,设矩形的长为a,宽为b,过点作于E,设,
∴,,
∴,,则,,
在中,,
∴,即“变形系数”为,
故答案为:.
【分析】设矩形的长为a,宽为b,过点作于E,设,求出,,则,,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再求出即可得到答案。
13.【答案】5
【知识点】一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交点问题;定义新运算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知,设,
∴O、Q两点的“直角距离”是:,
将代入得,,故;
将代入得,,解得:,故;
∵Q为线段上与点A、B不重合的一点,
∴
∴
故答案为:5.
【分析】先求出点A、B的坐标,再结合“Q为线段上与点A、B不重合的一点”,可得,最后求出即可。
14.【答案】(1)解:∵147的百位数字为1,十位数字为4,个位数字为7,且,
∴147是“半和数”;
(2)解:小林的猜想正确.
理由:设一个“半和数”的百位数字为m,个位数字为n(m,n均为整数,且m不为0),
则这个“半和数”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为:
,
∵m,n均为整数,
∴为整数,
∴是3的倍数,
∴任意一个“半和数”都能被3整除.
故小林的猜想正确.
【知识点】整式的混合运算;定义新运算
【解析】【分析】(1)根据“半和数”的定义求解即可;
(2)设一个“半和数”的百位数字为m,个位数字为n,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结合 是3的倍数, 即可得到任意一个“半和数”都能被3整除,从而得解。
15.【答案】(1)9;;21学以致用:
(2);2;3
【知识点】定义新运算;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解答】(1)尝试应用:∵点、,
∴直线即为直线,直线即为直线,
∴,即的水平宽为,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
∴,
∴直线的解析式为,
在中,当时,,
∴,
∵,
∴,
∴,即铅垂高为,
∴;
故答案为:9,,21;
(2)学以致用:∵抛物线解析式为,
∴顶点B的坐标为;
令,则;令,则,解得或,
∴,
∴直线即为直线,直线即为直线,
∴,即的水平宽为,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
∴,
∴直线的解析式为,
在中,当时,,
∴,
∴,
∴;
故答案为:,2,3.
【分析】(1)先求出直线AB的解析式,再求解即可;
(2)先求出直线AC的解析式,再求出点D的坐标,最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即可。
16.【答案】(1)解:在中,令,得不成立,
∴函数的图像上不存在“等值点”;
在中,令,
解得:,,
∴函数的图像上有两个“等值点”或,
综上所述,不存在“等值点”,存在“等值点”,有两个“等值点”或.
(2)解:在函数中,令,解得:,
∴,
在函数中,令,解得:,
∴,
∵轴,
∴,
∴,
∵的面积为3,
∴,
当时,,解得,
当时,,
∵,
∴方程没有实数根,
当时,,解得:,
综上所述,的值为或.
(3)解:或
【知识点】一次函数的图象;二次函数图象的几何变换;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定义新运算
【解析】【解答】解:(3)解:令,解得:,,
∴函数的图像上有两个“等值点”或,
①当时,,两部分组成的图像上必有2个“等值点”或,
:,:,
令,整理得:,
∵的图像上不存在“等值点”,
∴,
∴,
∴,
②当时,有3个“等值点”、、,
③当时,,两部分组成的图像上恰有2个“等值点”,
④当时,,两部分组成的图像上恰有1个“等值点”,
⑤当时,,两部分组成的图像上没有“等值点”,
综上所述,当,两部分组成的图像上恰有2个“等值点”时,或.
【分析】(1)根据 “等值点” 的定义建立方程并解之即可;
(2)先根据 “等值点” 的定义求出函数的“等值点” ,同理求出 , 根据的面积为3, 可得, 求解即可;
(3)先求出函数的图像上有两个“等值点”或,再用翻折的性质分类讨论即可.
17.【答案】(1)b=a+c;
(2)解:scop∠EPG=
理由如下:如图6,连结FP.
∵点C是AP的中点,△ACE,△CDF都是等边三角形,
∴CP=EC,∠ECF=∠PCF=60°,又CF=CF,
∴△ECF≌△PCF.
∴∠EFC=∠PFC,
同理,∠GFD=∠PFD,
∴∠EFG=2∠CFD=120°,
∴scop∠EPG=scop120°=
(3)解:△EPG的周长是;此时,AP的长为4或8
【知识点】定义新运算
【解析】【解答】(3)△EPG的周长是
此时,AP的长为4或8
理由:如图7,∵△ECF≌△PCF.
∴EF=PF,
同理可证:GF=PF,
∴EF=GF,
∵∠EFG=120ο,EF=2,
∴EG=EF=2,
∵点C,D分别是线段AP,BP的中点,等边三角形△ACE,△CDF,△DBG的边长分别为a,b,c,
∴PC=AC=CE=a,PD=BD=DG=c,∠ECP=∠PDG=120ο,
∴,
∴
∴EG+EP+PG=2+6.
(法一)如图7,过点F作垂直CE的延长线于点H,
∵CF=CD=b=AB=6,∠ECF=60°,
∴FH=CFsin60°=3,CH=CFcos60°=3,
在Rt△EFH中,
∴CE=CH-HE=3-1=2,
∴AP=2CE=4,
因为对称性,AP=12-4=8,
∴AP=4或8.
(法二)如图8,
∵CE=CP,∠ECO=∠PCO=60°,∴CF⊥PO,
∴
∴OF=CF-CO=6-a
由勾股定理得:
∴a1=2,a2=4
∴AP=4或8.
【分析】(1)选段的中点将线段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2)理解角的张率概念,用等腰三角形顶点的张率的概念计算即可。
18.【答案】解:①由阅读理解可知:该方程如果有整数解,它只可能是7的因数,而7的因数只有:1,-1,7,-7这四个数.
②该方程有整数解.
方程的整数解只可能是3的因数,即1,-1,3,-3,将它们分别代入方程x3-2x2-4x+3=0
进行验证得:x=3是该方程的整数解.
【知识点】定义新运算
【解析】【分析】①参照题干中的计算方法求解即可;
②将方程的解分别代入判断即可。
19.【答案】(1)
(2)证明:设,,则,,
,
.
.
(3)2
【知识点】定义新运算
【解析】【解答】解:(1)根据指数与对数关系得:.
故答案为:;
(3)
.
故答案为:2.
【分析】(1)根据指数与对数的关系进行解答;
(2)设logaM=m,logbN=n,则M=am,N=an,,,据此证明;
(3)根据(2)的结论可得原式=log6(9×8÷2),计算即可.
20.【答案】(1)解:由题意,得 , ,
∵3> ,
∴点 的“倾斜系数”k=3;
(2)解:①a=2b或b=2a,
∵点 的“倾斜系数” ,
当 =2时,则a=2b;
当 =2时,则b=2a,
∴a=2b或b=2a;
②∵ 的“倾斜系数” ,
当 =2时,则a=2b
∵ ,
∴2b+b=3,
∴b=1,
∴a=2,
∴P(2,1),
∴OP= ;
当 =2时,则b=2a,
∵ ,
∴a+2a=3,
∴a=1,
∴b=2,
∴P(1,2)
∴OP= ;
综上,OP= ;
(3)解: +1
【知识点】正方形的性质;定义新运算;坐标系中的两点距离公式
【解析】【解答】解:(3)由题意知,当点P与点D重合时,且k= 时,a有最小临界值,如图,连接OD,延长DA交x轴于E,
此时, = ,
则 ,
解得:a= +1;经检验符合题意;
当点P与B点重合,且k= 时,a有最大临界值,如图,连接OB,延长CB交x轴于F,
此时, ,
则 ,
解得:a=3+ ,经检验符合题意,
综上,若P的“倾斜系数” ,则 +1
【分析】(1)由题意得=3 ,,且3>,据此可得“倾斜系数”;
(2)①根据“倾斜系数”的概念可得=2或=2,化简可得a和b的数量关系;
②由①可得a=2b或b=2a,结合a+b=3求出a、b的值,得到点P的坐标,然后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可得OP的长;
(3)由题意知:当点P与点D重合,且k=时,a有最小临界值,连接OD,延长DA交x轴于E,此时=,且b=a+2,代入求解可得a的值;当点P与B点重合,且k=时,a有最大临界值,连接OB,延长CB交x轴于F,此时=且b=a-2,代入求解可得a的值.
21.【答案】(1)解:∵357÷(3+5+7)=23.8,
∴357不是15的“和倍数”,
∵441÷(4+4+1)=49,
∴441是9的“和倍数”;
(2)解:设三位数A=abc,
∵A是12的“和倍数”
∴a+b+c=12,
∵a>b>c,
∴F(A)=ab,G(A)=cb,
∴==,
∴为整数,
∵a+c=12-b,
∴====7+,
又∵1<b<9,
∴当b=3,5,7,9时,为整数,
∴当b=3时,a+c=9,则a=8,c=1(不符合题意,舍去)或a=7,c=2,
∴三位数A=732;
当b=5时,a+c=7,则a=6,c=1(不符合题意,舍去);
当b=7时,a+c=5(不符合题意,舍去);
当b=9时,a+c=3(不符合题意,舍去),
综上所述,这个三位数A为732.
【知识点】定义新运算;利用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
【解析】【分析】(1)根据“和倍数”的定义,即对于一个各数位上的数字均不为0的三位自然数N,若N能被它的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m整除,分别判断357和441是否为“和倍数”即可;
(2)设三位数A=abc,根据“和倍数”定义可得a+b+c=12,由a>b>c,则F(A)=ab,G(A)=cb,从而得==,则为整数,把a+c=12-b代入化简得=7+,由1<b<9,则b=3,5,7,9时,为整数,再分别求出对应的a+c的值,并根据a>b>c及三位数A是12的“和倍数”确定符合题意的数值即可.
22.【答案】解:[发现](﹣1,1);[应用]①(﹣1,﹣2);②当x=0时,y=(k+2)x+k=k,则A(0,k),
∵△OAP的面积为3,
∴|k|×1=3,解得k=±6,
∴k的值为6或﹣6.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一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交点问题;定义新运算
【解析】【解答】解:[发现](x+1)k=y﹣1,
∵k有无数个值,
∴x+1=0,y﹣1=0,
解得x=﹣1,y=1,
∴无论k取何值,一次函数y=kx+k+1的图象一定经过一个固定的点,该点的坐标是(﹣1,1);
[应用]①(x+1)k=y﹣2x,
当k有无数个值时,x+1=0,y﹣2x=0,解得x=﹣1,y=﹣2,
∴一次函数y=(k+2)x+k的图象经过定点P,点P的坐标是(﹣1,﹣2);
故答案为(﹣1,1);(﹣1,﹣2).
【分析】【发现】利用k有无数个值得到x+1=0,y﹣1=0,然后解方程求出x、y即可得到固定点的坐标;
【应用】①解析式变形得到(x+1)k=y﹣2x,利用k有无数个值得到x+1=0,y﹣2x=0,解方程组即可得到P点坐标;
②先利用一次函数解析式表示出A(0,k),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k|×1=3,然后解绝对值方程即可。
23.【答案】(1)
(2)解:
(3)解:∵ ,
∴ ,
∴ ,
∴ .
∴
,
∴ ,
∵ ,
∴
【知识点】完全平方公式及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定义新运算
【解析】【解答】解:(1)∵ ,
∴点 的“横负纵变点”为 ;
故答案为: ;
【分析】(1)根据 “横负纵变点” 的概念进行解答即可;
(2)原式可变形为 ,然后根据完全平方公式以及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即可;
(3)根据a的范围可得的范围,将m变形为,然后结合绝对值的性质可得m的值,进而可得M′的坐标.
1 / 1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