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安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高安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23 09:4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安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 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法国作家莫泊桑1880年发表了小说《羊脂球》,轰动一时。莫泊桑创作该小说的时候,尚未出现的有
①三轮汽车 ②蒸汽机车 ③有线电话 ④螺旋桨飞机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2.“它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宣告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人类解放指明了路径。”“它”是
A.空想社会主义 B.《共产党宣言》 C.国际工人协会 D.巴黎公社
3.《梨俱吠陀》提到众神享受作为祭品的“原人”后,将其身体进行分割,“其嘴乃成婆罗门二臂制成刹帝利,两股衍生是吠舍,双足产出首陀罗”。这一记载反映的是
A.斯巴达的寡头政治 B.古巴比伦的君主专制
C.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D.古代罗马的奴隶制度
4.马克思指出某场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马克思评论的是
A.1840年拿破仑战争 B.1840年鸦片战争
C.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 D.1870年普法战争
5.1876年10月,在法国众议院选举中,共和派在其领袖甘必大的领导下取得胜利;同年12月,共和派再次组阁;1877年1月,共和派赢得了参议院的多数席位。上述现象表明
A.民主思想在法国已完全深入人心
B.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日趋巩固
C.法国君主派等保守势力已彻底消失
D.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结束
6.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014年10月20日报道:英国首相卡梅伦(保守党)近日表示,如果工党党魁兼反对党领袖艾德·米利班德在英国首相大选中获胜,那么抵押贷款将会提高,商业会遭到破坏,国际市场也会受到影响。如果英国民众希望看到政府在欧盟移民问题上有所作为,那就应该将票投给保守党。这则材料没有涉及
A.议会选举
B.两党角逐
C.责任制内阁
D.直接民主
7.为近代工业城市的兴起奠定了基础,被誉为“工业城市之母”的发明创造是( )
A.改良蒸汽机 B.电动机
C.发电机 D.内燃机
8.《晨邮报·1789年7月21日论巴士底狱的陷落》:“英国人一定是丧失了所有的道德和自由感,否则怎么会对这场世界经历过的最重要革命,对它正在进行的庄严方式,不表敬仰赞赏。凡有幸目睹这一伟大城市最近三天发展的同胞,一定不会认为我国的话是夸张的。”“这场世界经历过的最重要革命”是指
A.法国大革命
B.德意志的统一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美国独立战争
9.英国作为君主立宪制的典型代表,其政治制度的特征是
①君主权力受到法律的限制②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③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④首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罗马帝国时期,法学家盖尤斯在《法学阶梯》中叙述:“每一个法律和习俗规制下的人不仅要遵守自己的法律,还要遵守人类的普遍法。人们自己制定的法律是独特的,被称为市民法,这种法律适用于他们自己的城邦;由自然理性为全人类建立的法是所有人都要遵守的,被称为万民法,这种法律为所有国家适用”。这一论述产生的背景是
A.习惯法被贵族任意曲解 B.罗马帝国不断对外扩张
C.万民法保护了人类发展 D.民主平等观念逐渐形成
11.180年,恩格斯说道“社会主义现在已经不再被看作是某个天才头脑偶然发现的,而被看作是两个历史所产生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必然产物。它的任务不再是构想出一个尽可能完善的社会体系,而是研究必然产生这两个阶级及其相互斗争的那种历史的、经济的过程。”这反映出当时
A.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断发展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激烈
C.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备 D.恩格斯主张无产阶级暴力革命
12.出身于贵族的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在1856年出版了一部关于法国大革命的著作《旧制度与大革命》。他说:“这本书不会讨好任何人。保皇派会认为他在丑化旧制度,虔诚的教徒会认为它不利于教会,革命家会认为它表达了作者对革命的华丽外衣的漠视……只有少数热爱自由的人喜欢它。”由材料可知( )
A.作者秉持客观理性的价值观 B.托克维尔代表了旧贵族利益
C.该书的出版引发了社会混乱 D.书中对法国大革命热情讴歌
1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制作的历史时间轴。其中,体现古代印度进入文明的时间段是( )
A.A B.B C.C D.D
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拜占庭帝国对东斯拉夫人来说,就如同罗马帝国对日耳曼人所起的作用一样。”它主要说明( )
A.落后的民族很有可能征服先进的民族 B.拜占庭帝国最终是被东斯拉夫人所灭
C.斯拉夫人的文化深受拜占庭帝国影响 D.拜占庭帝国曾经血腥镇压东斯拉夫人
15.认为新航路开辟是全球化开始的理由不包括
A.世界各地区之间从隔绝走向交流
B.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C.世界贸易体系逐渐建立
D.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16.罗马法强调,法律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为法的主体,承认个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即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这主要表明罗马法
A.维护公民平等
B.限制公权滥用
C.追求皇帝集权
D.国家利益至上
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主政治的参与者从来没有超出世系群体的范围,从来没有延伸至包括奴隶、外邦人或者妇女……伯里克利时期,将权力转移到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手中,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
——摘编自《民主政治与古典希腊》
材料二 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部《王位继承法》,被看作是《权利法案》的补充,这两个法案确立了英国“议会至上”原则,是迈向君主立宪制度的重要一步,议会逐渐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百度百科
材料三 1777年大陆会议制定的并于1781年批准施行的《邦联条例》规定,由当时13个独立州组成邦联制国家。邦联政府的权限很小,不能有效地行使国家职权。鉴此,邦联国会于1787年2月邀请各州代表到费城召开制宪会议,修改《邦联条例》。经过长时间的秘密讨论,直至1787年9月17日才通过新的宪法草案,交由各州批准。全国围绕新宪法的批准问题展开广泛的激烈讨论。1789年3月4日召开的美国第1届联邦国会宣布《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正式生效。
——百度百科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美国修改《邦联条例》的原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后来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与《邦联条例》相比,最大区别是什么?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都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值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嘉庆时)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蘑曝杂记》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三省的各自职责;概括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二的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3)依据材料三,雍正帝设军机处的原因是什么?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能是什么?请指出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上述重大事件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叙述清楚,条理清晰,史论结合)
1.C
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马车式三轮汽车,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飞机,①④符合题意,故选C;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蒸汽机车,1876年,贝尔发明了第一台有线电话,②③1880年已经出现,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
2.B
根据材料“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宣告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结合所学可知,《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解放而斗争,因此材料中“它”是指《共产党宣言》,B项正确;空想社会主义没有阐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没有宣告无产阶级的使命,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内容中的“它”是指《共产党宣言》,而不是国际工人协会,C项错误;《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因此材料中“它”是指《共产党宣言》,而不是巴黎公社,D项错误。
3.C
《梨俱吠陀》是古代印度的诗集,其中记载的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与种姓制度相关,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古代印度,而非斯巴达、巴比伦和古罗马,排除A、B、D项。故选C项。
4.C
克里米亚战争是1853-1856年英法等国与俄国为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一场战争。当时俄国盛行封建农奴制,工业发展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属于“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国家,故C正确;拿破仑1821年去世,A错误;鸦片战争是英国和中国的战争,中国是封建社会,但是与“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矛盾,B错误;普法战争是普鲁士和法国的战争,与“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矛盾,D错误。
5.B
结合材料可知,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后,共和党先后取得众议院、内阁、参议院的关键职位,这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进一步巩固,故B正确;A项完全深入人心说法错误,法国共和政体确立艰难,故A错误;保守势力彻底消失说法错误,故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法国共和政体的巩固,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结束无关,故D错误。
6.D
根据材料“如果工党党魁兼反对党领袖艾德·米利班德在英国首相大选中获胜……如果……那就应该将票投给保守党”,涉及了议会选举和两党角逐,排除AB。由“如果英国民众希望看到政府在欧盟移民问题上有所作为”,可知涉及责任内阁制,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是间接民主,故本题选D。
7.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良蒸汽机被广泛应用后,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而向交通发达、资源丰富的地区集中。从而也促进了近代工业城市的兴起,所以有人把蒸汽机称之为“近代工业城市之母”。A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人类文明的引擎·蒸汽机
8.A
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时间 “1789年7 月 21 日”和“论巴士底狱的陷落”可以判断出这是1789年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由此开始,A项正确;B项是1871年;C项是1640年开始;D项是1775年开始的。故选A。
9.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下,首相需要对内阁负责,④错误,BCD排除;①②③均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征,A符合题意。故选A。
10.B
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罗马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大,社会矛盾日益增多,公民法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罗马法发展为适应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的万民法,B项正确;A项是《十二铜表法》产生的背景,排除A项;万民法维护的是罗马帝国自由民的利益,不能说保护人类发展,排除C项;自由民和奴隶之间并不平等,不是民主平等观念逐渐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
11.A
根据“社会主义现在已经不再被看作是某个天才头脑偶然发现的,而被看作是两个历史所产生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必然产物”可知,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是阶级斗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故选A;材料无法体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程度,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否完备,排除C;材料反映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无法体现斗争的方式,排除D。
12.A
依据题干“这本书不会讨好任何人。保皇派会认为他在丑化旧制度,虔诚的教徒会认为它不利于教会,革命家会认为它表达了作者对革命的华丽外衣的漠视……只有少数热爱自由的人喜欢它。”可见作者对于法国大革命的阐述秉承客观理性的价值观,不刻意迎合某个阶级或阶层,A项正确;依据题干“保皇派会认为他在丑化旧制度”可见托克维尔并不是代表旧贵族利益,排除B项;依据题干可知该著作引发了社会各界的争论,但不足以得出引发社会混乱,排除C项;依据题干“革命家会认为它表达了作者对革命的华丽外衣的漠视”可知书中并没有对法国大革命进行热情讴歌,排除D项。故选A项。
13.B
结合所学知识,印度河文明时期印度河流域的文明产生时间约为公元前3100年,B项正确;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文明产生,排除A项;公元前2000年是中国夏朝建立前后,排除C项;D项处于中国的商周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14.C
根据材料中的“拜占庭帝国对东斯拉夫人来说,就如同罗马帝国对日耳曼人所起的作用一样”信息可以得出,斯拉夫人的文化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拜占庭帝国对斯拉夫人的影响,并非“落后的民族”对“先进的民族”的征服,选项所述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A项;拜占庭帝国最终是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的,排除B项;根据所学历史地图知识可知东斯拉夫人未曾被拜占庭帝国统治过,谈不上“曾经血腥镇压”,排除D项。故选C项。
15.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BC项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不符合题意;D项是新航路开辟对资本主义的影响,错误,符合题意。
16.B
由“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可知罗马法限制公权滥用,故选B;题干强调的是维护公民的个人权利,没有体现公民平等的内容,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皇权集权和国家利益至上信息,故C 和D项错误。
17.(1)特点:男性公民民主(少数人的民主);直接民主。
(2)特点: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权力至上。
(3)原因:邦联政府权力太小,不能有效行使国家职权。
区别:实行联邦邦,加强中央集权。
18.(1)职责: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作用:分工合作,提高行政效率;互相牵制,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共同协商,减少政策的失误。为历朝所沿袭。
(2)措施:①军事上:地方精兵收归禁军,调兵权归属中央,②行政上:文臣任州郡长官,设通判监督,③财政上:地方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
作者看法:①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②造成了地方权力过小、财政困难、军事力量薄弱,导致“积贫积弱”的后患,最终被少数民族灭亡。
(3)原因:镇压边疆叛乱;防止军机要事的泄露(处理西北军务)
职能:跪受笔录、拟定诏书、传达诏令趋势:君主专制达到了最高峰
19.论题: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外交近代化。
阐述:鸦片战争前,中国奉行“朝贡外交”理念,未建立正式的外交机构;鸦片战争以后,迫于列强压力,清政府在1861年设立总理衙门,改变了中国过去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局面,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列六部之上,客观上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外交近代化。
总而言之,中国在近代列强侵略的逼迫下打破“朝贡外交”体制,开始被动接受近代外交观念,并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外交体制,中国外交逐渐走向近代化
根据表格可以看出,本题涉及的主题是近代中国外交的变化。从时间线索和重大事件线索来看,可以看出近代中国的外交逐渐走向近代化,因此可以得出观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外交近代化。论证过程可以选取鸦片战争前中国奉行的朝贡外交、洋务运动时期设立的总理衙门以及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等历史事件,并予以简要评价,最后得对论证过程进行升华,得出结论,即中国在近代列强侵略的逼迫下打破“朝贡外交”体制,开始被动接受近代外交观念,并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外交体制,中国外交逐渐走向近代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