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学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湛江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学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5-22 20:21:09

文档简介

湛江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学考地理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一、单选题I: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改称湄公河,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
A.0~400m人口分布随高度迅速增加 B.人口密度随高程变化并不明显
C.5000m以上可能有大片无人区 D.流域人口分布的态势是南疏北密
2.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太阳辐射能 B.土地利用方式 C.水能资源 D.年降水量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根据“木桶效应”,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人、10000人、6000人、4500人,则该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为( )
A.8000人 B.10000人 C.6000人 D.4500人
4.《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给北京市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位:“宜居城市”。所谓“宜居城市”,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1800万是北京的宜居人口。“宜居人口”最接近( )
A.资源环境承载力 B.人口合理容量
C.最高人口数量 D.最低人口数量
广州市的骑楼中西合璧,体现了广东文化的传承性和包容性。骑楼具有“上楼下廊”的特点,廊道上面是楼房,用来住人;廊道一边向街敞开,另一边是店面橱窗。下左图为广州骑楼外观,右图为广州骑楼廊道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广州市街道两侧多建骑楼的主要因素是( )
A.历史传承 B.居民喜好 C.气候条件 D.政策要求
6.骑楼既受西方建筑的影响,又与当地地理环境相适应,广州市保护骑楼有助于发展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旅游业
7.广州骑楼建筑的兴建与传承体现的思想是( )
A.崇拜自然 B.征服自然 C.因地制宜 D.顺应时代
漳州市诏安县青梅种植始于明朝,目前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享有“中国青梅之乡”的美誉。近年来,诏安县青梅企业逐步与国内知名零食品牌合作,进行生产代加工,青梅制成品主要是贴牌销售,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国内知名零食品牌寻找青梅代加工企业,看中诏安的主要条件是( )
A.种植历史久 B.知名度较高 C.劳动力廉价 D.原材料丰富
9.为国内知名品牌进行生产代加工,有利于诏安青梅企业( )
A.扩大销售渠道 B.扩大市场份额 C.积累资金技术 D.降低生产标准
10.要促进诏安青梅产业转型升级,关键在于( )
A.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提升青梅品质 B.引进先进加工工艺,扶持加工企业
C.挖掘历史文化价值,建设青梅文化 D.振兴青梅自主品牌,拓宽营销渠道
二、单选题Ⅱ: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共享村落”是一种新的农村资源利用方式,村集体或农户委托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上进行流转交易闲置宅基地和房屋。它是促进乡村振兴的一项创新举措。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共享村落可以( )
A.进行房地产开发 B.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C.有效盘活农村闲置房屋 D.形成城乡要素流动的壁垒
12.“共享村落”建设的意义( )
①促进农村产业升级 ②满足部分城镇人田园梦想
③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 ④加快城镇化速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反向过年”是指年轻人选择将老家亲人接来工作的城市过年,近年来选择“反向过年”人大幅增加。下图为我国部分城市春节期间接待游客数量对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据图推测,出现“反向过年”最多的城市是( )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深圳
14.形成“反向过年”的主要原因是( )
①缩短出行距离 ②避开春运高峰,错峰出行 ③传统观念的变化 ④缓解春运压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反向过年”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缓解农村老龄化问题 B.缓解城市春节用工荒
C.促进农村旅游业发展 D.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差异
东莞玩具企业转型生产潮玩玩具,为打造“潮玩之都”助力。潮玩“冰墩墩”外壳的图纸设计、打样、开模、打磨等几十道生产工序均在东莞完成。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6. “冰墩墩”外壳几十道生产工序在东莞完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原料丰富 B. 劳动力充足 C. 市场广阔 D. 产业基础好
17. 东莞打造“潮玩之都”最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 完善管理制度 B. 扩大生产规模 C. 加强设计研发 D. 保护生态环境
下图为世界四个大洲不同海拔的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非洲人口密度最大值分布的海拔高度范围是( )
A.0km-1km B.1km-2km C.2km-3km D.3km-4km
19.导致欧洲与非洲最大人口密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 B.海陆 C.矿产 D.交通
下图为青藏高原1982—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城镇总人口变化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0
20. 青藏高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增速最快的时段是( )
A. 1982—1990年 B. 1990—2000年 C. 2000—2010年 D. 2010—2020年
21. 不利于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模式是( )
A. 守土固边 B. 绿色生态 C. 快速扩张 D. 文化传承
根据《江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草案,广东省江门市将推动中国“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等重大平台建设,推进中国侨都华侨华人总部建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22. 最适合进驻该创新产业聚集区的企业类型是( )
A. 水产养殖 B. 日用化工 C. 家具制造 D. 生物医药
23. 江门市建设中国侨都华侨华人总部的优势是当地( )
A. 人口数量多 B. 华侨华人多 C. 外国人较多 D. 留学人数多
葡萄喜光,果实膨大期最适宜温度为20℃-30℃,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提高果实含糖量。在生长初期需水量较多,但生长后期需水较少。近年来,四川西昌大力发展葡萄种植,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以上,其中克瑞森(优质葡萄品种)种植面积就达8万多亩。与地中海地区露天栽种相比,西昌葡萄种植多搭建大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促使西昌葡萄种植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优惠的农业政策 B.气候 C.市场 D.地形
25.西昌葡萄种植搭建大棚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光照 B.提高温度
C.增大昼夜温差 D.阻挡葡萄生长后期过多的雨水
26.受众多因素影响,葡萄价格波动较大。下列措施利于西昌葡萄产业发展的有( )
①研发新品种,提高葡萄抗病能力 ②继续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产量
③以政府为主导,抓好品牌建设 ④延长产业链,发展葡萄加工业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下图是某城市土地利用简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7.图①②③④中地,最适宜建商品零售中心及大型物流基地的分别是
A.① ② B.①③ C.② ③ D.①④
28.若该城市拟建为绿色生态城市,则城市空间形态的延伸方向是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一个区域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规模会逐渐扩大,城市人口数量会逐渐增多,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和产业活动会使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环境污染等问题。读图所示漫画,完成下面小题。
29.图示漫画直接反映的城市问题是( )
A.城市土地不足 B.人口数量较多 C.教育资源紧张 D.就业压力较大
30.图示漫画反映的现象可能出现在城镇化进程的( )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再城镇化阶段
31.下列缓解图示问题的措施中,可行的是( )
A.分散城市的职能和人口 B.禁止外来人口迁入城市
C.减少新生人口数量 D.严格履行小班教学制度
下图是江西省某农场的稻田不同种养模式平面示意图。I模式为水稻种植;Ⅱ模式为传统稻虾种养:在稻田四周开挖环沟、修筑田埂,台田种水稻,环沟养小龙虾;Ⅲ模式为新型稻虾种养:无需开挖环沟,小龙虾在稻田中生长。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32. 近年来,较多稻田由I模式开发成Ⅱ、Ⅲ模式,主要是因为( )
A. 耕地面积增加 B. 应对市场需求 C. 交通更加便利 D. 劳动力数量增多
33. 与Ⅱ模式相比,Ⅲ模式增加了( )
A. 农田改造成本 B. 农场面积 C. 化肥投入 D. 土壤肥力
人口收缩是区域内一定时期(至少持续5年)人口负增长的现象。下图示意2000—2016年广东省各县区常住人口收缩类型分布。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34. 广东省常住人口持续收缩县区数量最多的是( )
A. 粤北山区 B. 珠江三角洲 C. 粤东地区 D. 粤西地区
35. 持续收缩县区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外出( )
A. 探亲 B. 求学 C. 旅游 D. 就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下表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预测205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 约14亿~15亿
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 约15亿~16亿
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多供养的人口数量 15.1亿或16.6亿
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 约8亿~9亿
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
A.约15亿~16亿 B.15.1亿或16.6亿 C.约8亿~9亿 D.约14亿~15亿
37.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因素的是( )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C.科技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 D.国家人口政策
下图是“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8.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Ⅰ所对应的右图中城市化阶段是( )
A.a阶段 B.b阶段 C.c阶段 D.无法确定
39.下列属于图中阶段Ⅰ产生的城市化现象的是( )
A.城市化水平低,发展较慢
B.城市化速度减慢甚至停滞
C.市区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40.下列关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措施,合理的是( )
①由公交优先转为拼车优先,减轻公共交通运输压力
②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分区,让多数人不流动或少流动
③建设开放式小区,发挥“毛细血管”型路网作用
④大力拓宽现有道路,提高机动车通行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三、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少选且正确得1分,未选、错选均不得分。
阅读唐朝诗人王建的古诗作品《雨过山村》:“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完成下列小题。
41.诗句描述聚落的特点是( )
①乡村 ②城镇 ③平原 ④山区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42.产生诗句中聚落形态特点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土壤
43.下图为我国某县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随海拔变化分布示意图。据此,下列有关该县的说法正确的是( )
该县可能位于塔里木盆地
B.气候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导因素
C.2000-2300米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
D.海拔低于1600米区域人口迁移的推力最大
沘江发源于云南,汇入澜沧江。自西汉起,沘江两岸人民利用含盐的天然泉水,开发了50多处盐井,其中诺邓盐井曾经是滇西最大的盐井,当地人采用诺邓井盐纯手工制成的火腿远近闻名。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44. 影响沘江盐井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 市场 B. 交通 C. 植被 D. 资源
45. 诺邓火腿体现了当地的地域文化,其影响因素包括( )
A. 现代工艺 B. 自然环境 C. 饮食习惯 D. 历史传统
2021年5月11日,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全国总人口为14.1178亿人。在人口普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人户分离”现象仍然为统计带来了困难(人户分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二者不一致)。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来看,2020年全国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口为4.92亿人。我国城镇化率为63.89%,较2010年提高了14.21个百分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6.造成广大务工人员“人户分离”的主要原因有( )
A.经济的快速发展 B.旧城的危房改造
C.教育水平的区域差异 D.严格的户籍管理
47.下列关于2010—202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快速上升的原因,正确的有( )
A.外来务工人员返乡建设农业发展 B.农村剩余劳动力明显增加
C.城市建筑、服务业较快发展 D.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
云南省楚雄州东邻昆明市,地处亚热带高原区,花卉生长条件优越。近年来,楚雄州承接昆明市花卉生产转移,花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48. 楚雄州的气候特征是( )
A. 气温日较差大 B. 气温年较差大 C. 光照充足 D. 降水量小
49. 与昆明市相比,楚雄州花卉种植的优势条件是( )
A. 资金投入多 B. 种植历史久 C. 人工成本低 D. 地价较便宜
内蒙古乌海市是世界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所产葡萄含糖量高、品质极佳。2020年除了大棚种植的葡萄外,当地露天葡萄的单产大幅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50. 当地所产葡萄含糖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降水丰富 B. 热量充足 C. 日温差大 D. 土壤肥沃高一第二学期学考地理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D B C D C D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A C C B D C C A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D B C D B A B C B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A B D A D C D B C C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C A CD D BCD AD BC AC CD 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