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早期的国家与社会变革综合训练题(含答案)
选择题
1、如图是某一朝代政治制度示意图,这一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三公制
2.如图是文物铜方量的图片。其铭文中记载了公元前344年12月,大良造(爵位)鞅。定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的容积为一升。该文物可实证( )
A.商朝青铜工艺高超 B.商鞅废除井田制
C.商鞅维护贵族特权 D.商鞅统一度量衡
3、“商周之际,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周王朝在推翻殷商统治之后……只能采取据点式的城邦国家,以间接统治的方式。”材料中“间接统治的方式”是指( )
A.实行禅让制 B.实行分封制
C.实行郡县制 D.实行中央集权制
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时,为了加强管理,设立的国家政权机构有( )
①建立军队 ②制定刑法 ③设置监狱 ④实行分封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下图是某位老师在复习“春秋战国”时期的板书,板书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
A.文明起源 B.国家产生
C.社会转型 D.政权分立
6.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职位也不再世袭。这表明什么制度逐步瓦解(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奴隶制 D. 分封制
7.战国七雄中位于最南面的是( )
A. 齐国 B. 楚国 C. 秦国 D. 燕国
8.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于( )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秦朝 D. 汉朝
9.曾是春秋五霸的哪一个国家不存在了 它被哪三个国家代替( )
A. 齐 赵魏韩 B. 楚 赵秦魏
C. 晋 赵魏韩 D. 晋 秦赵魏
10.孔子的言论被弟子整理在中( )
A. 《春秋》 B. 《论语》 C. 《诗经》 D. 《尚书》
11. 据《史记》记载,战国时期,秦国“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表明当时秦国( )
A.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损害
B. 世袭贵族的特权受到冲击
C. 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
D. 维护了旧贵族的利益
12. 四川某地二王庙的大殿有一副对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对联中的“此公”主持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
A. 郑国渠 B. 都江堰
C. 灵渠 D. 秦长城
13. 孔子曾说:“为国以礼。”在古代社会,孔庙的祭祀之礼被视为国典,不仅是对祖先的庙祭,还是对天地诸神的社祭。材料反映了孔庙“祭祀之礼”的主要作用是( )
A. 礼仪教化与政治分离 B. 凸显宗族、亲族关系
C. 以礼制巩固国家制度 D. 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
14.某校学生开展中国古代文明系列明信片设计活动,如图明信片设计稿的主题是( )
A. 科学技术发达
B. 百家争鸣出现
C. 地方书院兴起
D. 儒家学派形成
15.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观察、分析历史事实时所处的立场和看法。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叙述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都对社会变革提出自己的主张
B.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D.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6.“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都江堰的修建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7.商鞅变法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B.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C.奖励耕战富国强兵 D.推行县制治理地方
18.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
A.孟子—民贵君轻 B.韩非子—“兼爱”“非攻”
C.墨子—无为而治 D.庄子—以“法”治国
19.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
A.分封制的崩溃 B.商鞅变法的作用
C.兼并战争的后果 D.百家争鸣的原因
20.成语“墨守成规”的“墨守”源自战国时墨翟(即墨子)善于守城。墨子是“诸子百家”中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 )
A.“兼爱”“非攻” B.“仁政”“礼治”
C.集权专制 D.无为而治
二、非选择题
21、商朝时期的大量青铜器和甲骨文是青铜文明的代表,它证明了中华文明的悠久、辉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精心铸造——探寻青铜文明】
下图所示为青铜铸艺银币。这枚青铜铸艺纪念银币的背面图案,向我们呈现了古代人们铸造青铜器的场景。一位工匠正在使用器具熔炼青铜,另外两位工匠,正在一个已经铸造好形状的青铜器上进行雕琢和修饰,他们可能是在刻铭文,也可能是在打磨或者检查青铜器。
(1)青铜铸艺银币上有商代两件著名青铜器,请写出其名称。从图案和文字说明中,你可以得到商代青铜铸造业的哪些认识?
(2)青铜器除了用来做礼器,还有哪些用途?请列举两例。
【说文解字——解读文字之谜】
(3)“汉字的前世情人,中华民族的童年符号”,有人这样形容甲骨文。请把下面甲骨文文字和相应的汉字连线。
(4)考考你:你知道下图中分别是什么字吗?你认为这些文字主要运用了哪种造字方法?
(5)猜一猜,填一填。
(6)由下图中的甲骨文到现在的汉字的变化,归纳汉字演变发展的特点。
【情感升华——感悟中华文化】
(7)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血脉”,结合材料和上述探究活动谈谈你的感想。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徽,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1)材料中的“方伯”指一旁诸侯之长。想一想,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2)请你试着分析一下“诸侯强并弱”所产生的影响。
23.历史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总会留下一些文物。这些文物就成为我们探究历史的重要依据,请结合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1)图A中的文物在出土之初叫“龙骨”,清朝王懿荣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符号,其叫什么?有何历史地位?
(2)图B中的文物于1938年在湖南宁乡出土,如此精美的艺术品是哪个朝代的工匠制作的?青铜铸造在这个朝代有何重大发展?
(3)图C中的文物是什么?
(4)上述图片中的文物都是在同一个朝代出现的,我们的先民创造了如此辉煌的成就,对此你有何感想?除上述内容外,对这个朝代你还知道哪些内容?(最少写出两项)
答案
1-5ADBBC 6-10DBBCB 11-15BBCBD 16-20CBADA
21、(1)名称: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认识:商朝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大型器物。
(2)兵器、酒器、饮食器等。
(3)A-③、B-④、C-①、D-②。
(4)人、水、日。象形。
(5)象 虎
(6)由繁到简;书写规范化。(言之有理即可)
(7)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创造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言之有理即可)
22.(1)处于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攻伐、国家分裂割据状态;
(2)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一些诸侯国被消灭,国家出现了走向统一的趋势。
23.(1)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商朝。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制作工艺十分精湛,工匠已经能够根据对各种器物硬度的不同要求,调配铜、锡、铅的比例。
(3)司母戊鼎。
(4)感想:我们为先民用伟大的智慧创造出如此瑰宝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要好好学习,将先民的智慧继续发扬光大,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