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浙江中考科学考前易错点查漏补缺(十):生物的分类(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3】浙江中考科学考前易错点查漏补缺(十):生物的分类(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5-24 14:5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如图用下图表示表格中各种概念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1 2 3 4
A 动物 无脊椎动物 节肢动物 昆虫
B 生物圈 生态系统 绿色植物 生产者
C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D 纲 科 目 种
A.A B.B C.C D.D
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类型的细胞。下列被称为“虫”的无脊椎动物中,不经历细胞分化的是( )
A.涡虫 B.草履虫 C.蛔虫 D.蝗虫
3.轩轩在比较草鱼、野鸭和蓝鲸三种动物特征后,绘制了如图的关系图,(草鱼野鸭)交叉部分代表共同特征,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1表示体温恒定 B.2表示体内有脊柱蓝鲸
C.3表示体表有鳞片覆盖 D.4表示生殖方式是卵生
4.伞藻是海生的单细胞藻类植物,细胞长2~5厘米,有细胞壁、叶绿体、细胞核等结构,可分为“帽”“柄”和“足”三部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伞藻能长到2~5厘米,离不开细胞壁的支持作用
B.伞藻的叶绿体是制造有机物的场所
C.伞藻的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
D.伞藻的“帽”“柄”和“足”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5.发霉的橘子上生长着一种大家熟悉的霉菌(如图),下列对其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橘皮上的菌斑是青霉的菌落 B.青霉可以将橘子内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C.青霉依靠③吸收橘子内的水和有机物 D.青霉通过分裂方式繁殖后代
6.如图是食肉目部分动物的分类图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包含生物共同特征最少的分类单位是目
B.图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属
C.图中豹与虎具有的共同特征最多
D.图中猫与豹的亲缘关系比猫与狗的亲缘关系近
7.如图的实验装置放置一段时间后,检测蒸馏水时,只在乙组中明显检测到蔗糖。这与两组马铃薯细胞中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及其功能是否正常有关,该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液泡
8.骨髓移植能够治疗白血病,因为健康人的骨髓中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可以不断产生不同的血细胞(如图),这一过程称为细胞的( )
A.分裂 B.演化 C.生长 D.分化
9.某生物小组对图中植物的特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绵的叶能进行光合作用 B.葫芦藓有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
C.肾蕨用孢子繁殖,孢子是生殖器官 D.向日葵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10.对下列图中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无细胞结构,可以寄生在②内,属于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B.②有细胞结构,属于真核生物
C.②③④⑤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D.它们都可以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的角色
11.利用模式图对科学知识进行比较、归纳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关于用模式图梳理科学知识正确的是( )
A.可以表示从基因、DNA、蛋白质到染色体层次关系
B.可以表示脊椎动物从鱼类、两栖类、鸟类到哺乳类的进化历程
C.可以表示家蚕从受精卵、幼虫、蛹到成虫四个时期的发育过程
D.可以表示人体内大部分废物依次经过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排出体外
12.下列有关“层次”、“方向”和“顺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B.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方向是:狼→野兔→草
C.种子萌发顺序:种子吸水膨胀→胚根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叶
D.脊椎动物进化的顺序: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13.某同学在野外观察到五种动物P、Q、R、S和T,并设计如表所示的二歧分类检索表来分辨这些动物。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1a身体内无脊椎骨·········2
1b身体内有脊椎骨·········3
2a水生··············P
2b陆生··············Q
3a皮肤裸露············R
3b皮肤不裸露···········4
4a用鳃呼吸············S
4b用肺呼吸············T
A.动物P可能是鲫鱼,动物R可能是青蛙
B.动物P与Q的亲缘关系比P与R的近
C.动物S的结构层次是细胞→器官→组织→动物体
D.动物T体内有保护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14.幽门螺旋菌是寄生在人体胃内的一种细菌。下列有关该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孢子繁殖 B.是多细胞生物
C.自己制造有机物 D.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15.南海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蕴含丰富的资源。大大小小的岛礁星罗棋布,在这些岛礁的形成过程中,小小珊瑚虫功不可没。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
B.采挖和海洋捕捞对珊瑚礁没有影响
C.珊瑚虫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D.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外壳和含石灰质的藻类经过数亿年的积累,堆积成了珊瑚礁
16.以下生物概念之间的关系符合如图所示的是( )
A.Ⅰ血液、Ⅱ血浆、Ⅲ红细胞、Ⅳ血小板
B.Ⅰ脊椎动物、Ⅱ哺乳动物、Ⅲ爬行动物、Ⅳ螃蟹
C.Ⅰ植物、Ⅱ藻类植物、Ⅲ苔藓植物、Ⅳ水绵
D.Ⅰ染色体、Ⅱ蛋白赝、ⅢDNA,Ⅳ基因
17.2022年的冬奥吉祥物冰墩墩,3D设计的拟人化熊猫,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雪容融以灯笼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顶部的如意、和平鸽、天坛构成的连续图案,寓意着和平友谊。小杰将熊猫、和平鸽、金鱼、蝴蝶、野兔归为一类;油菜、玫瑰花、小麦、银杏树归为一类。小杰分类的方法是
A.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 B.按照生物的用途
C.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 D.按照生物的数量
18.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调查了校园中的生物,包括人、小鸟、蜘蛛、蚂蚁、蚊子、青蛙、银杏、桃树、桂花树、榕树、苔藓,并对它们进行了分类,其中不合理的是(  )
A.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可以把以上生物分为两类——动物和植物
B.依据脊柱的有无,可以把人、小鸟、青蛙归为一类——脊椎动物
C.依据种子的有无可以把以上植物分为两类:银杏、苔藓为一类,其他植物为另一类
D.生物的分类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19.某同学假期回郊区的奶奶家,对农庄中的动物进行了分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的分类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柱 B.③④的分类依据是身体是否分节
C.⑤是胎生,⑥是卵生 D.动物分类既要比较形态结构,也要比较生理功能
20.“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钩帘阴卷柏,障壁坐防风。”其中的“苔”和“卷柏”分别指的是( )
A.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B.苔藓植物和种子植物
C.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D.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1.小明观察了海带、睡莲、银杏和蕨四种植物,设计了右侧的检索表。
(1)2a和2b的空格中应分别填上________。
(2)海带在检索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选填“P”“Q”“R”或“S”)。
(3)银杏是湖州市的市树。长兴小浦镇生长着许多树龄千年以上的银杏。银杏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________。
22.洗过菠菜后的水是无色的,而烧成的菠菜汤是绿色的。某同学猜测是控制物质进出的细胞膜被沸水破坏,导致细胞内色素离开细胞。通过煮沸的方法是不是真的可以破坏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呢?为此,他用玉米作了如下探究:
【实验原理】观察玉米种子中胚内部的着色深浅象来判断红墨水中的色素是否进入胚细胞,从而说明细胞膜是否被破坏。
【实验器材】清水,已稀释的红墨水(色素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玉米胚的细胞内),已放水中泡胀的新鲜玉米种子若干,大烧杯若干,三角架,酒精灯,镊子,刀片,滴管,培养皿等仪器,还需要以下哪种器材________
A.长颈漏斗 B.药匙 C.石棉网 D.蒸发皿
【实验过程】⑴提出问题:沸水能破坏玉米种子中胚细胞的细胞膜吗?
⑵建立假设:沸水能破坏玉米种子中胚细胞的细胞膜。
⑶设计实验步骤:________。
23.2018年5月15日,在“月宫一号”内进行的“月宫365”实验取得圆满成功。在“月宫一号”内,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可以循环再生。
(1)图甲表示“月宫一号”内各生物间的物质流动,其中人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
(2)“月宫一号”里的植物能为人提供氧气、水和食物。光照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之一。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因素,其中氧气传感器可监测O2浓度的变化,对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如图丙所示)。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________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据图丙分析,“月宫一号”内给植物照射的最佳两种色光为________ 。
24.小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请你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桌上摆放有以下四瓶试剂:①清水,②生理盐水,③碘液,④亚甲基蓝溶液。制
在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小科需要用到的试剂有________(填序号)。
(2)小科按照正确的方法完成临时装片的制作后,接下来他想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图1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__ (填序号)。
(3)图1中的操作②的理由是________ 。
(4)完成以上正确操作后,小科无后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图2甲、乙两个物像,从物像甲到物像乙,小科操作的具体过程是________ 。
参考答案
1.A
【解析】A.4昆虫属于3节肢动物,3节肢动物体内无脊柱,属于2无脊椎动物,2无脊椎动物属于1动物界,A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和生产者是并列关系,B不符合题意。
C.1被子植物、2裸子植物、3苔藓类植物、4藻类植物之间是并列关系,C不符合题意。
D.生物分类的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2和3的大小颠倒,D不符合题意。
2.B
【解析】单细胞的原生动物结构简单,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在一个细胞内完成,所以不存在细胞分化的情况;
多细胞的生物,不同结构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组成,所以存在细胞分化。
A、涡虫是多细胞的扁形动物,不同结构的功能是不同的,存在细胞分化,A错误;
B、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不存在细胞分化,B正确;
C、蛔虫是多细胞的线形动物,不同结构的功能是不同的,存在细胞分化,C错误;
D、蝗虫是多细胞的节肢动物,不同结构的功能是不同的,存在细胞分化,D错误。
3.C
【解析】A.野鸭和蓝鲸都属于恒温动物,1是野鸭和蓝鲸的共有特征,可以表示体温恒定,A正确。
B.草鱼、野鸭和蓝鲸的体内都有脊柱,都属于脊椎动物,2表示草鱼、野鸭和蓝鲸的共有特征,是体内有脊柱,B正确。
C.草鱼属于鱼类,体表有鳞片,蓝鲸属于哺乳动物,体表没有鳞片,3表示草鱼和蓝鲸的共有特征,不能是鳞片,C错误。
D.草鱼和野鸭的生殖方式都是卵生,4表示草鱼和野鸭的共有特征,生殖方式是卵生,D正确。
4.D
【解析】伞藻是单细胞植物,细胞核包括核膜、染色质、核仁、核孔;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A、伞藻长到2-5厘米,是细胞壁支持的作用,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是伞藻的有机物制造场所,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伞藻是单细胞植物,不进行细胞分化,故D错误,但符合题意;
5.D
【解析】A.图示表示发霉的橘子,橘皮上的菌斑是一个青霉的菌落,A正确。
B.青霉营腐生生活,属于分解者,可以将橘子内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B正确。
C.③为营养菌丝,青霉依靠③可以吸收有机物和水分,C正确。
D.青霉通过孢子方式繁殖后代,不是分裂生殖,D错误。
6.B
【解析】A.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故图中包含生物共同特征最少的分类单位是目,A正确。
B.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故图中包含生物共同特征最少的分类单位是种,B错误。
C.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故图中猫与虎具有的共同特征最多,C正确。
D.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猫与豹同科,猫与狗同目,故猫与豹的亲缘关系比狗的近,D正确。
7.B
【解析】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
对比甲乙两组实验可知,其变化的是甲组的马铃薯未煮过,而乙组是煮过的马铃薯,煮过的马铃薯其细胞膜会失去活性,检测过程中发现煮过的乙组中能够发现蔗糖,则说明细胞中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细胞膜;
8.D
【解析】细胞分化是指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产生出形态结构、功能特征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其结果是在空间上细胞产生差异,在时间上同一细胞与其从前的状态有所不同。
由图可知,造血干细胞形成了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与造血干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完全不同,因此该过程属于分化;
9.D
【解析】A.水绵属于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A错误。
B.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根是假根,但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所以无输导组织,B错误。
C.肾蕨属于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用孢子繁殖,孢子属于生殖细胞,不是生殖器官,C错误。
D.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D正确。
10.A
【解析】A.根据病毒寄生的生物体的不同,将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细菌病毒又叫做噬菌体,所以①噬菌体寄生在②细菌内属于细菌病毒,A正确。
B.②是细菌,它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B错误。
C.②属于细菌,③④⑤属于真菌,真菌和细菌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但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错误。
D.腐生的②细菌和③④⑤真菌都可以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的角色,但部分①细菌也能够扮演生产者或消费者,病毒属于消费者,D错误。
11.C
【解析】A、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所以基因、DNA并不是包含关系,A不符合题意。
B、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 ,B不符合题意。
C、蚕的一生依次要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时期,这种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C符合题意。
D、可以表示人体内大部分废物依次经过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 ,D不符合题意。
12.C
【解析】A、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A不符合题意。
B、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方向是:草→狼→野兔,B不符合题意。
C、种子萌发顺序:种子吸水膨胀→胚根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叶,C符合题意。
D、脊椎动物进化的顺序: 动物进化的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而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 , D不符合题意。
13.B
【解析】检索表分类检索表是以区分生物为目的编制的表。常用的是二歧分类检索表。这种检索表把同一类别的动植物,根据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的区别,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
A、动物P是无脊椎骨的,不可能是鲫鱼;故A错误;
B、动物PQ都是无脊椎动物,动物R是脊椎动物,所以PQ的亲缘关系肯定比PR的亲缘关系近;故B正确;
C、动物S用鳃呼吸,是鱼类,其结构层次是细胞→器官→组织→系统→动物体;故C错误;
D、动物体内没有保护组织,是上皮组织;故D错误;
14.D
【解析】A.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A错误。
B.细菌只有一个细胞组成,是单细胞生物,B错误。
C.幽门螺旋菌结构中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C错误。
D.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壁等结构,D正确。
故选D。
15.B
【解析】AC.珊瑚虫身体辐射对称,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因此属于腔肠动物,AC正确。
B.海洋捕捞会对珊瑚礁造成破坏,B错误。
D.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外壳和含石灰质的藻类经过数亿年的积累,堆积成了珊瑚礁,D正确。
故选B。
16.D
【解析】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份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构成,染色体上的蛋白质有两类:一类是低分子量的碱性蛋白质即组蛋白,另一类是酸性蛋白质,即非组蛋白蛋白质。
由图可知,Ⅰ包含Ⅱ、Ⅲ、Ⅳ; Ⅱ与Ⅲ、Ⅳ并列;Ⅲ包含Ⅳ;
A、红细胞不包含血小板,两者是并列关系;故A错误;
B、螃蟹属于节肢动物,不包含在爬行动物中;故B错误;
C、水绵属于藻类,不属于苔藓类植物;故C错误;
D、染色体包含蛋白质和DNA,蛋白质与DNA处于并列关系,DNA包含基因;故D正确;
17.A
【解析】小杰将熊猫、和平鸽、金鱼、蝴蝶、野兔归为一类;油菜、玫瑰花、小麦、银杏树归为一类是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分成植物和动物两类,A正确。
18.C
【解析】A.生物按形态结构特点可分为:植物、动物、其他生物等,A正确。
B.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其中人、小鸟、青蛙属于脊椎动物;蜘蛛、蚂蚁、蚊子属于无脊椎动物,B正确。
C.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故银杏、桃树、桂花树、榕树属于种子植物,而苔藓属于孢子植物,C错误。
D.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D正确。
19.B
【解析】A.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将动物分为①脊椎动物和②无脊椎动物,A正确。
B.蜻蜓和蚯蚓的身体都分节,分节不是它们分类的依据,B错误。
C.⑤是胎生,如猪;⑥是卵生,如鸭,C正确。
D.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如是否有翅、身体是否分节等,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如有无脊椎和生理功能,如体温是否恒定、呼吸等,D正确
20.A
【解析】“苔痕上阶绿”描述的植物属于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根是假根,只有固着作用,没有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作用。卷柏属于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开始有了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株生长利用。
故选A。
21.(1)无种子、有种子 (2)P (3)根毛区
【解析】1、海带是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睡莲是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银杏是裸子植物有根、茎、叶、种子,无花、无果实。蕨是蕨类植物有根、茎、叶,无花、无果实、无种子;
2、二歧式分类检索表把同一类别的动植物,根据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的区别,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接着,再根据另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把上面的每个分支再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好像二歧式分枝一样,如此,逐级排列下去,直到编制出包括全部生物类群的分类检索表;
3、根据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是根部根尖的根毛区。
【解答】(1)根据四种植物的特点可知,2a与2b都是有根的,睡莲、银杏、蕨符合要求。其中睡莲和银杏都是有种子的蕨是无种子的,可利用有无种子的特点将这三种植物分成两类。所以 2a和2b的空格中应分别填上 无种子、有种子;
(2)海带是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所以具有无根特点的P应该就是海带;
(3)银杏是湖州市的市树。长兴小浦镇生长着许多树龄千年以上的银杏。银杏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根毛区。
22.C;1.将若干籽粒饱满、大小相似等的玉米种子纵切后分成两组;2.将两组放在装有一定量水的烧杯里,一组放酒精灯上煮沸一段时间,另一组不作处理,3.将两组种子捞出,放入装有已稀释的红墨水的培养皿中,浸染一段时间,取出用清水冲洗,4.观察胚内部的着色情况,得出结论。
【解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
(1)实验过程中要对烧杯进行加热,而烧杯是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因此需要石棉网;
(3)生物实验的设计过程要有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还要保证单一变量的原则;因此可以把相同的玉米种子分两组,然后分别放在有水的烧杯中,一组加热,一组不加热,相同的时间后捞出放在有红墨水的染色,清洗观察种子的染色情况即可;
23.(1)植物→人(2)不同单色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蓝光和红光
【解析】(1)食物链是生物因食物而形成的联系,它的起点是生产者。
(2)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流动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递减的。
(3)内绐植物照射的最佳色光应该是最能够被植物所吸收的。
【解答】(1)有2条:植物—人;植物—黄粉虫—人。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递减的,如果引入以黄粉虫为食的生物,就会使流入人体的能量滅少,因此人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植物→人 。
(2)该实验用不同的色光照耀植物,通过比较不同色光下液柱上升情况,得出光照强度的现象,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液柱上升越高说明金鱼藻产生的氧气越多 ,也即说明光合作用越强。甶丙图可知,蓝光和红光照射情况下,液柱上升较高,说明此时光合作用较强,所以给植物照射的最佳两种色光为红光和蓝光。

24.(1)①③
(2)③①②④
(3)防止物镜压碎玻片标本
(4)向右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选择较大物镜,调节光圈,选择大的通光孔,转动细准焦螺旋找到物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如何使用显微镜的方法,以及使用显微镜应注意的事项。
【解答】 (1) ①清水要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③碘液的用途是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 。
(2) 显微镜第一步是要调节亮度也就是③,第二步先要把载玻片和盖玻片全部擦干净,然后要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在撕取洋葱表皮的实验材料,而后从洋葱撕取的实验材料放在载玻片的中间展平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也就是①,第三步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使用粗准焦螺旋进行调节,眼睛要观察不要让物镜镜头损坏玻片也就是②,左眼通过目镜观察视野变化,又要调整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移,直到视野清晰为止也就是 ④ 、。
(3)操作②是使用低倍物镜对准光孔,使用粗准焦螺旋进行调节,同时眼睛要观察不要让物镜镜头碰触到玻片,从而导致玻片损坏,影响实验成果 。
(4)甲图中的洋葱表皮它在右边,若想要让它到视野中央来,因为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实际物体的倒像,物像与标本移动位置正好相反,若是洋葱表皮在右边,那么此时应该向右移动装片,才可以让物像到视野中央来,然后转动转换器再换高倍镜,因为换了高倍镜后视野中的亮度变暗了,所以要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在最后调整细准焦螺旋,导致乙图洋葱表皮细胞体积看上去变大了,看得更细致了。
生物的分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