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 地球运动规律复习课件(共7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 地球运动规律复习课件(共7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5-23 07:5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6张PPT)
命题主题一 地球运动规律
01
构建主干知识 拓展综合思维
透析高频考点 提升关键能力
02
命题点一 时间计算和日期变更

(2022·浙江1月选考)摄影爱好者在南半球某地朝西北固定方向拍摄太阳照片,拍摄时间为K日及其前、后第8天的同一时刻。图1为合成后的照片,图2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1)~(2)题。
(1)K日地球位置位于图2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拍摄时间为北京时间5点,全球处于不同日期的范围之比约为(  )
A.1∶1 B.1∶5
C.2∶5 D.3∶5

(1)思维1:K日前、后第8天的同一时刻太阳位置几乎重叠,证明K日处于中间,拍摄这种现象只能是在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前后,K日应该为______日或______日。
思维2:材料显示拍摄时朝向西北方向,故太阳直射的是北半球,因此K日应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当日,为______日。
思维3:图2中___处于近日点,为1月初,对应的______之间为远日点附近,时间为7月初,由地球公转方向可知___为夏至日。
夏至
冬至
夏至

②③

(2)思维1:北京时间为5点,此时0点经线应位于45°E。
思维2:新的一天为0点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故新的一天跨
______,而旧的一天跨______,新旧两天的比例为 ____。
135°
225°
3∶5
1.时间计算的一般方法
2.与行程有关的时间计算
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A地起飞,经过m小时飞行,降落在B地,求飞机降落时B地的时间。解决此类问题应建立如下关系图。

计算公式如下:降落时B地时间=起飞时A地时间±时差+行程时间(m小时)。(注意:正负选取原则为“东加西减”)
3.地球上不同日期的确定
(1)新旧日期范围的确定


①新的一天: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
②旧的一天: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
(2)新旧日期比例的确定
①求出新旧日期所跨的经度数,然后相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②确定180°经线上的地方时(设为X)。
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例:X/24
旧的一天占全球的比例:(24-X)/24
新旧日期之比:X/(24-X)
4.特殊地方时的判断方法
(1)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2)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
(3)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出现极昼)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出现极夜)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
下图示意我国某洞窟夏至日各整点的理论太阳方位(图中时间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1~2题。
1.夏至日,该洞窟北壁开始接受太阳光照射的北京时间约为(  )
A.5:00
B.7:00
C.9:00
D.11:00

解析:据图中指向标以及夏至日各整点的理论太阳方位分析可知,夏至日,5:00和7:00太阳从该洞窟的东北方向照射,照射的应是洞窟的偏南壁,
9:00太阳大致从正东方向照射,照射的应是洞窟的西壁,11:00 左右大致从东南方向照射洞窟,光线大致与北壁平行,此后北壁开始接受太阳光照射,D正确。
2.该地经度接近(  )
A.90°E B.97.5°E
C.112.5°E D.120°E
解析:据图可知,该地地方时正午12:00,即太阳从正南位置照射时,大约是北京时间(120°E经线的地方时)12:30,据“东加西减”原则,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地方时计算得出该地经度大约为112.5°E。

(2022·福州模拟)现代社会长途飞行非常普遍,但是远距离飞行会导致人体生物节律的紊乱,这样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调整生物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倒时差。研究发现,假设你需要跨越的时区数字为N,往西飞一般需要N/2天的时间倒时差,往东飞则需要N×(2/3)天的时间倒时差,往东飞比往西飞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自我调节。据此完成3~4题。
3.某人从北京出发,前往的目的地中需要倒时差的时间最长的是(  )
A.莫斯科(37°E) B.新德里(77°E)
C.悉尼(151°E) D.檀香山(157°W)

解析:由材料所给公式计算可知,各城市需要倒时差的时间分别是莫斯科3天,新德里1.5天,悉尼 天,檀香山4天。因此前往檀香山需要倒时差的时间最长,D正确。
4.很多飞行达人发现长途飞行时选择下午或晚上到达目的地更容易倒时差,由北京飞往洛杉矶(118°W)的飞行时间为13小时左右,则最适合选择的航班出发时间是(  )
A.7:00 B.11:00
C.16:00 D.21:00
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选择下午或者晚上到达目的地更容易倒时差,因此只需要计算出飞机到达时,洛杉矶的当地时间就可以解答此题。经计算可知,到达洛杉矶时为当地时间18:00,即将进入晚上,最容易倒时差,D正确。

命题点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

(2022·浙江6月选考)我国某中学生在学校附近通过天文观测,绘制出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光线之间夹角α的年变化曲线,下图为该曲线示意图。完成(1)~(2)题。
(1)符合“昼变短,夜比昼长”条件的时段是(  )
A.甲至乙 B.乙至丙
C.丙至丁 D.丁至戊

(2)丙日,对应的北极星光线和正午太阳光线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思维1:北极星光线与某地地面的夹角为北半球当地的地理______。
思维2:就我国而言,正午太阳高度在______日达到最大值。
思维3:北半球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光线的夹角α,在______日达到最小值,______日达到最大值。
思维4: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丙为夏至日,甲、戊为冬至日,乙为春分日,丁为秋分日,北半球符合“昼变短,夜比昼长”条件的时段是______日到______日。
纬度
夏至
夏至
冬至
秋分
冬至
(2)思维1:丙为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____。
思维2:夏至日某地正午太阳高度=90°-|该地与北回归线的纬度差|,求出夏至日该地纬度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和为__________,图___和图___明显错误。
思维3:图___北极星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58°,说明当地纬度为58°N,我国最北端纬度位置约为53°N,不符合。图___北极星与地面的夹角为36°,纬度位置为36°N,符合我国的纬度范围。
北回归线
113.5°




1.掌握太阳直射点纬度判断的三个技巧
(2)直射点纬度=90°-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
(3)直射点纬度=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或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如下图中的α。
(2)(3)中要注意太阳直射点所在南北纬的确定:若北极点周围出现极夜或北半球昼短夜长,则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反之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如图1中太阳直射23°26′S,图2中太阳直射23°26′N。 
2.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相关的地理现象的判断
(1)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可判断
南北半球的冬夏半年;昼夜长短的空间分布规律;极昼、极夜范围;日出、日落方位;正午日影朝向等。
(2)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可判断
昼夜长短的时间变化规律;极昼、极夜范围变化等。
3.昼夜长短计算的三大技法
(1)根据昼弧、夜弧计算
昼长=昼弧所跨经度数/15°;夜长=夜弧所跨经度数/15°。 
(2)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
①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②夜长=(24-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2
注:公式中的日出、日落时间均指地方时。
(3)昼夜长短的纬度对称规律
①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同线等长)。
②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两地:一地昼长=另一地夜长;两地昼长和=两地夜长和=24小时。
③任一地点:冬至日与夏至日的昼(夜)长之和等于 24 小时。
4.昼夜长短的实践应用
(1)根据昼夜长短判断直射点位置
①昼夜等长,太阳直射赤道。
②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北半球。
③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南半球。
(2)根据昼夜长短差值判断纬度高低
昼夜长短差值越大,纬度越高;赤道地区昼夜长短差值等于0。
(3)根据昼夜长短判断日出、日落时间
日出时间=12-1/2昼长;日落时间=12+1/2昼长。
(4)根据昼夜长短判断冬夏半年
昼长夜短的地区正值夏半年;昼短夜长的地区正值冬半年。
(5)根据昼夜长短判断太阳能集热板的水平转动角度
昼越长夜越短,太阳能集热板的水平转动角度越大。
(2022·建阳模拟)暑假,小明从北京出发按照一定的方向到非洲进行一周的研学旅行。途中他依次记录了五地的昼夜差(昼长减去夜长之差的绝对值)。下表为小明记录的五地昼夜差值表。据此回答1~2题。
途经地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戊地
昼夜差 6小时0分 4小时25分 2小时5分 0小时4分 2小时6分
1.小明发现丙、戊两地的昼夜差值很接近,但是此时两地的景观却有很大不同。据此可推断两地最有可能(  )
A.昼长相似 B.经度相似
C.地势相似 D.自转线速度相似

解析:根据材料,暑假(7月、8月),小明从北京出发到非洲研学,途中依次记录了五地的昼夜差,经过丁地时昼夜差接近0,说明丁地大致位于赤道上,由此可知甲、乙、丙位于北半球,昼大于夜,而戊地位于南半球,昼小于夜。由所学可知,纬度值相同的南北半球的两地点,其中一地点的昼长等于另一地点的夜长。根据材料,丙、戊两地的昼夜差值很接近,但两地景观却有很大不同,说明两地是不同半球的两个纬度值大致相同的地区,因此自转线速度相近,D正确;
丙地处于北半球,戊地处于南半球,昼长并不相同,A错误;
根据材料无法判断两地的经度和地势,B、C错误。
2.表中甲地日落时当地时间为(  )
A.18:30 B.19:30
C.20:30 D.21:30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甲地昼长-夜长=6小时,昼长+夜长=24小时,通过计算可知昼长是15小时,夜长是9小时;根据日落时间=12:00+昼长/2,可得出日落时当地时间为19:30,B正确。

下图为居住在沈阳的小华家的户型图,据此完成3~4题。
3.北卧室有阳光照射的时间最可能是(  )
A.3月15日6:00 B.6月15日18:00
C.9月15日10:00 D.12月15日14:00
解析:读图可知,北卧室的门与南侧的窗子相距较远,且不在等宽的直线通道上,所以从南侧无法接收到阳光照射;北卧室的窗子朝向正西侧,则当太阳位于北卧室的正西方向附近时,北卧室有阳光照射,此时应为接近日落的时刻,即傍晚时分,故B正确;
6:00、10:00太阳偏东,14:00太阳南偏西的角度较小,A、C、D错误。

4.客厅阳光照射面积达一年中最大后的一个月内,沈阳(  )
A.气温回升 B.日出时间推后
C.昼长变长 D.正午日影变长
解析:读图可知,客厅位于正南方向,当客厅阳光照射面积达一年中最大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即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日后的一个月内,即12月22日至1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此时段北半球为冬季,沈阳受亚洲高压控制,气温降低,A错误;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日出时间提前,B错误,C正确;
正午日影变短,D错误。

命题点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022·广东选择考)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我国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距离地表约400 km的中国空间站。2022年4月16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据此完成(1)~(2)题。
(1)符合航天员驻留期间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驻留期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塔与广州市区广州塔两地每天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  )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持续不断变大 D.始终保持不变

(1)思维1:空间站绕地球旋转,则地球与空间站构成一个天体系统,该天体系统绕______旋转,这样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也就是地球绕日公转角速度的大小变化。
思维2:航天员驻留期间为10月16日到次年4月16日,地球绕日公转经过了近日点(1月初),近日点公转角速度较快,所以在10月16日到1月初,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在变___,1月初到4月16日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在变___。
太阳


(2)思维1:正午太阳高度角=90°-|所求点与直射点的纬度差值|。
思维2:在航天员驻留期间,两地始终都位于太阳直射点以___,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始终为两地______差。

纬度
1.突破正午太阳高度的三大判断技巧
(1)分布看“远近”——远小近大
距离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2)变化看“移动”——来增去减
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的方向移来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太阳直射点远离某地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3)位置看“数值”——关注最值
2.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三大规律
(1)对称规律:以太阳直射的纬线为对称轴,在其南北对称分布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相等规律:极点的太阳高度(包括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的纬度。
(3)互余规律
①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互余。
②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能集热板的倾角互余。
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某地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时,当地地方时为12时。
(2)确定纬度:正午太阳高度a=90°-|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的差值|。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日影朝向与太阳方位相反。
(4)计算楼间距、楼高:为了保证一楼全年都有阳光照射,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造楼房时,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应大于L=h·cot a(a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h为南楼高度)。
(5)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太阳能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β)和当天正午太阳高度角(a)互余,即β+a=90°时效果最佳。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地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集热板之间成直角。
(6)太阳与日影的对称性:白天关于地方时12 时对称的时间,太阳方位或日影长度相等,日影方位呈对称分布。
(7)遮阳板的设置:正午太阳高度越大,遮阳板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遮阳板越长。
(2022·日照质检)下图为某地某日不同时刻的太阳方位和太阳高度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地的经度为(  )
A.75°W B.165°W
C.75°E D.165°E
解析:一般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图中北京时间15时时此地的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说明北京时间15时时,该地地方时是12时,北京时间是东八区区时,东八区中央经线是120°E,此地比北京时间晚3小时,经度位于120°E以西45°,计算可得此地经度是75°E,C正确。

2.12月22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  )
A.15° B.45°
C.70° D.90°
解析:图中该地最小太阳高度接近0°,说明该地出现了极昼,此地纬度应该大于等于66°34′,但图示信息无法判断南、北半球。若为北半球,12月22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见不到太阳。若为南半球,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正午太阳高度是46°52′,南极圈内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46°52′,南极点12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是23°26′,因此12月22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45°,B正确。

(2022·龙岩一中检测)我国北方某校学生在校内用“立竿测影”法测定方向及当地经度。具体做法:将竿直立于地,以竿为圆心画两个同心圆,当竿影顶端落在圆周上时,做标注并记录时间。右图为观测简图,a、b、c、d分别是北京时间12:00、12:10、12:30、12:40标注的四个竿影顶端落点。据此完成3~4题。
3.用于确定东西方向的两点可选(  )
A.a、b B. a、c
C.b、c D.b、d
解析:以竿为圆心画的两个同心圆可模拟两个纬线圈,当竿影顶端落在同一个圆上时,可以确定东西方向,所以可选的两点是 b、c或a、d。

4.当地的经度大约是(  )
A.105°E B.115°E
C.120°E D.125°E
解析:解答本题可以先将原图转换成下图。
竿影最短时为当地地方时 12:00,竿影顶端朝向 b、c两点之间的中点时最短,竿影指向 b、c时分别是北京时间 12:10和12:30,由此可以推断当地正午12:00 时,北京时间为12:20,根据地方时的计算方法可知,当地的经度为 115°E。

1.太阳视运动轨迹(以北温带为例)
太阳视运动与日影问题
时间 太阳直射点位置 太阳位置变化
二分日 赤道 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
夏半年 北半球 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
冬半年 南半球 东南→正南→西南
2.一年中太阳的日出、日落方位
(1)日出、日落方位



注:极点上全天太阳高度不变。
太阳直射点位置 非极昼区 极昼地区
北半球 东北日出、西北日落 正北日出、正北日落
赤道 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
南半球 东南日出、西南日落 正南日出、正南日落
(2)日出、日落方位的变化
①北半球纬度越高,日出、日落方位在夏半年越偏北,在冬半年越偏南。
②太阳直射北半球时,直射点纬度越高,日出、日落方位越偏北;太阳直射南半球时,直射点纬度越高,日出、日落方位越偏南。
3.日影方位
关于正午对称的两个时刻,日影长度相等,方位对称。
4.太阳视运动的应用
(2022·临沂二模)在挪威新奥尔松的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某北极科考团迎来极昼期第一天。下图示意科考团当天拍摄并合成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每间隔1小时拍摄一次)。据此完成1~2题。
1.科考团拍摄这一天日出照片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
A.23°26′N,11°56′E B.11°05′N,11°56′E
C.11°05′N,168°04′W D.11°05′S,168°04′W
解析:结合北极黄河站纬度,当地出现极昼现象时,太阳应直射11°05′N,排除A、D。
极昼地区日出时,当地地方时为0时,结合当地经度11°56′E,计算可得此时地方时为12时的地点位于168°04′W(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两地经度相差180°),B错误,C正确。

2.当太阳位于图中Q位置时,某高中地理研学实践小组在北京市观察到太阳位于(  )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解析:图中太阳最高时为当地12时,由于每隔1小时拍摄一次,所以太阳位于Q位置时,地方时为7时,当地经度为11°56′E,北京所在经度为116°E,所以此时北京地方时约为14时,已过正午但尚未日落,太阳位于西南方天空。

(2022·温州二模)我国某中学组织学生采用竖直立杆的方式观测日影变化,杆长为1米。下图为当地二至日部分时刻(北京时间)杆影方位及长度,图中①点为立杆点。完成3~4题。
3.该中学所在城市最可能是(  )
A.海口 B.长沙
C.乌鲁木齐 D.杭州
解析:读图,甲日杆影在北京时间9时和16时的长度相等,因此该地在北京时间12:30时为正午,即北京时间12:30时,该地地方时为12时,可求得经度为112.5°E。海口经度约为110°E,长沙经度约为113°E,乌鲁木齐经度大约为88°E,杭州经度大约为120°E。该中学所在城市可能是长沙,B正确。

4.夏至日,当地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

解析:夏至日,太阳日出东北,正午时太阳在正南,日落时太阳在西北方位。因此当地太阳视运动轨迹是B。

1.赤道经纬仪
赤道经纬仪整个观测部分由三个大环和一根轴承组成。最外面的大环叫作“子午环”,呈正南正北方向竖立着,两面有刻度盘。中间的圆环呈南高北低,与天赤道平行,因此,叫作“赤道环”。环面上均匀地刻有24个大格,代表24小时,每个大格再分成4个小格,代表15分钟, 在赤道环面的中心垂直地竖立着一根轴承,叫作“极轴”,与子午环相连,朝上的一点指向北天极,朝下的一点指向南天极,并由南天极伸出的两个象限弧支撑着。里面的圆环叫作“赤经环”,还可以绕极轴旋转。如下图所示:
地球运动与生活
2.日晷计时的原理
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主要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针垂直穿过晷盘中心,起着立竿的作用。晷盘安放在底座上,与地球赤道面平行。在阳光照射的地方,晷针的影子就落在晷盘上,随着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晷针的针影就在晷盘上匀速转动。观察针影在哪一根时线上,就是当地当时的地方时。如下图所示。
(1)晷针与地轴平行且上端正好指向北极星,故晷针与地平面的夹角恰为当地纬度(α),晷盘与地平面的夹角=90°-当地纬度(α)。
(2)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顺时针方向)移动,正午时晷针影子恰好与晷针正下方的刻度线重合。夏季昼长夜短,故晷针的影子由西南顺时针方向转向东南,冬季昼短夜长,故晷针的影子由西北顺时针方向转向东北。
(3)日晷测定的是地方时,要调整为北京时间,需要根据当地经度与120°E的经度差计算时差,然后在地方时基础上加上或减去相差的时间,就是北京时间。
(4)每年从春分到秋分这段时间内,太阳高度较高,晷针的针影投在晷盘的正面;秋分以后到次年春分,太阳高度较低,晷针的针影投在晷盘的背面。因此,春分到秋分时看日晷正面的针影定时间,秋分到第二年春分时看日晷背面的针影定时间。
(2022·济南二模)摄影师通过精确计算和精湛技巧展示天体与万物的巧妙结合,不断向我们呈现令人意想不到的美景。下图为某摄影师某时间段在北京古观象台附近连续拍摄的“赤道经纬仪‘装盛’太阳过程景观图”。据此完成1~3题。
1.赤道经纬仪“装盛”太阳的过程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乙→丙→甲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某摄影师某时间段在北京古观象台附近连续拍摄“赤道经纬仪‘装盛’太阳的过程”应当是该地太阳高度逐渐变大或逐渐变小的过程,依据图中太阳距地平面的高度可以确定该过程为乙→丙→甲或甲→丙→乙,据此可排除A、C;
由于赤道经纬仪中心垂直地竖立着的“极轴”,朝上的一点指向北天极,据此可以确定摄影师拍摄的方向为向西,是日落过程,即甲→丙→乙,B正确,D错误。

2.摄影师拍摄的日期、方位,最可能是(  )
A.1月22日、赤道经纬仪的东南
B.5月22日、赤道经纬仪的西南
C.12月22日、赤道经纬仪的西北
D.11月22日、赤道经纬仪的东北
解析:由上题可知,赤道经纬仪“装盛”太阳的过程是日落过程,摄影师拍摄的方位应当位于赤道经纬仪的东侧,据此排除B、C;
由于赤道经纬仪中心垂直地竖立着的“极轴”,朝下的一点是指向南天极的,故甲、丙中的太阳均位于经纬仪的西南方向,因此摄影师拍摄的方位是赤道经纬仪的东北,D正确,A错误。

3.此时,拍摄地(  )
A.晚霞满天 B.晨曦初露
C.气温骤升 D.烈日当空
解析:由上题可知,赤道经纬仪“装盛”太阳的过程是当地日落西南的过程,此时该地晚霞满天,A正确。

(2022·漳州模拟)赤道日晷,其晷面与赤道平面平行,晷针垂直晷面并在南北晷面上都有等长分布,晷针北指向北极星附近。春分至秋分,晷影在晷盘北面投下日影,秋分至次年春分,则在晷盘南面投下日影。下图为某中学生在北京故宫某日某时刻拍到的日影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该日此时可能为(  )
A.8月6日09时 B.8月6日15时
C.11月10日09时 D.11月10日15时

解析:北半球各地的北极星仰角与当地的纬度数值相同,北京的纬度约为40°N,所以北京的北极星仰角约为40°。由“晷针北指向北极星附近,晷针垂直晷面”可推知,故宫处的日晷的晷面向南倾斜且与地面呈50°夹角。结合图可知,图片的拍摄点位于日晷的南侧下方。据图可知,晷影在晷盘南面投下日影,根据材料“春分至秋分,晷影在晷盘北面投下日影。秋分至次年春分,则在晷盘南面投下日影”可知,此时为秋分—春分之间的某日,在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之间,排除A和B。
因为拍摄点处于晷面的南侧下方,观察该晷面时为向北仰视的角度,根据图中南北方向可知,以晷针与晷盘的相交点为中心,左侧为西,右侧为东,所以晷影位于西北,说明太阳方位为东南,为上午,C正确,D错误。
5.该日日影的旋转特征为(  )
A.小于180° 逆时针方向转动
B.大于180° 顺时针方向转动
C.小于180° 顺时针方向转动
D.大于180° 逆时针方向转动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该日为11月10日,北京昼短夜长,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日影的日变化为西北—北—东北,因此,旋转角度小于180°,且顺时针方向转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