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西三新联盟高二年级5月联考
生物学
(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珊瑚礁是由造礁石珊瑚的珊瑚虫建造的。科学家发现造礁石珊瑚体内有一类虫黄藻可以为
珊瑚虫提供葡萄糖、甘油、氨基酸和氧气,同时珊瑚虫为虫黄藻提供CO2、N和P以供虫
黄藻进行光合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虫黄藻、珊瑚虫和珊瑚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该生态系统中虫黄藻属于自养型生物
C.该生态系统中珊瑚虫属于消费者
D.海水中的物质可以被珊瑚虫等生物反复利用
2.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在5:1左右,这是由孵化时的温度决定的。繁殖季节,雌性扬
子鳄根据雄性扬子鳄发出的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
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孵出较多的雌鳄。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A.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
C.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
D.调节生物种群的巢穴温度,维持适宜的性别比例
3.我国通过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结合种植的方法,使得沙化土地面积逐年减少,沙漠变成
了绿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沙漠变绿洲后,其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增加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绿洲生态系统的结构及物种组成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
D.为了长久维持绿洲的生态平衡,应禁止对植被的进行砍伐
高二5月联考生物学第1页(共8页)
4,柳州螺蛳粉中的酸笋和酸豆角等配料是利用中国传统发酵技术生产的产品,在制作的过程
中会有亚硝酸盐产生(与杂菌有关)。人体摄入过多亚硝酸盐,会发生中毒,甚至死亡。
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的食盐含量对亚硝酸盐产生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40
■-5%NaC1
--10%NaCl
30
◆-15%NaC1
●
0-◆◆◆
8
12
◆16
腌制时间(d)
A.如果发酵前加入“陈泡菜水”,可以缩短泡菜腌制的时间
B.发酵早期,5%NC1组内产生亚硝酸盐的微生物活性较强
C.食用泡菜的最佳时间是腌制12天后,因为此时亚硝酸盐含量较低
D.NCI含量越高亚硝酸盐含量越低,所以腌制泡菜食盐浓度越高越好
5.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食品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毛霉、曲霉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制作
B.家庭制作果醋时,发酵液表面产生的菌膜由乳酸菌形成
C.家庭制作酸奶时,加入少量抗生素可以避免杂菌污染
D.制作果酒过程中,定时拧松瓶盖为酵母菌发酵提供02
6.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基配方中都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及琼脂等成分
B.实验前玻璃器皿、培养基、接种针等均需干热灭菌
C.稀释涂布平板法可通过系列梯度稀释将微生物分散
D.平板划线时,最后一区的划线应与第一区连接起来
7.烟薯无性繁殖多代后,其体内会积累病毒,导致含糖量不足、产量下降。大面积栽培时,
一般都用脱毒苗。下列关于脱毒苗培育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脱毒苗培育过程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阶段
B.脱毒苗培育过程的不同阶段培养基成分不同
C.应选用分生区无病毒或病毒极少的组织接种
D.获取的外植体在置入培养基前应该彻底灭菌
8.农科院的科研人员采用如下流程培育无籽柑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柑橘A花药(花期)柑橘A①活橘A单倍休
〔二倍休)离体培养(单倍位)
的原生质侪
八②、酝合邀三倍朱
照的,
校林
村褐B
(二倍依)
①,沿树二色欢
的原生质陈
A.该流程涉及的原理有细胞膜的流动性、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等
B.过程②两两融合的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可能有2、3、4组
C.杂种细胞在过程③中通常需要持续避光条件才能培养成植株
D,三倍体植株繁殖期由于联会紊乱导致不育可获得无籽柑橘
高二5月联考生物学第2页(共8页)2023 年广西三新学术联盟 5 月高二联考
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D A C D C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C D B C ABD AD ACD BC
1. 【答案】A
【详解】A、虫黄藻、珊瑚虫和在该区域所有的生物,与珊瑚礁和海水等非生物环境构成一个生
态系统,A 错误;B、虫黄藻可利用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和氧气,属于自养型生物,B 正确;C、珊瑚
虫捕食虫黄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C 正确;D、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非生物环境中的
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D 正确。
2. 【答案】C
【详解】A、题干材料显示信息传递在种群内部进行,A 错误;B、发生在生物体内部的信息传递
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但与题意不符,B 错误;C、发生在种群内部
的不同个体之间的信息传递能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与题意相符,C 正确;
D、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不能调节生物种群的巢穴温度,D 错误。
3. 【答案】D
【详解】A、沙漠变绿洲后,生物种类变多,营养结构变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抵抗力稳定性提高,A 正确;B、为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施加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如氮
肥、灌溉等,B 正确;C、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即生态平衡,处于生态
平衡的生态系统的外貌、结构及动植物组成等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 正确;D、保护绿洲的生态平
衡,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应合理采伐植被,伐后植被及时更新,使植被的生长量和采伐量基本平
衡,D 错误。
4. 【答案】D
【详解】A、如果加入“陈泡菜水”,乳酸菌的数量增多,可以缩短泡菜腌制的时间,A 正确;B、发
酵早期,5%NaCl 组内的食盐添加量低,对产生亚硝酸盐的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最弱,即这些微生物的活
性较强,B 正确;C、据图可知大约两周后为最佳时间,因为此时亚硝酸盐含量较低,C 正确;D、食盐
浓度过高会抑制乳酸菌的繁殖,D 错误。
5. 【答案】A
【详解】A、酵母菌、毛霉、曲霉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制作,A 正确;B、家庭制作果醋时,
表面产生的菌膜由醋酸菌繁殖形成的,B 错误;C、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繁殖,发酵酸奶的乳酸菌也是
细菌,C 错误;D、在制作果酒过程中,定时拧松瓶盖的目的是及时将发酵产生的 CO2 排出,D 错误。
6. 【答案】C
【详解】A、液体培养基不需要琼脂,A 错误;B、培养基通常用湿热灭菌,接种针用灼烧灭菌,B
错误;C、稀释涂布平板法通过系列梯度稀释可将微生物分散,C 正确;D、平板划线时,最后一区的划
线不能与第一区连接起来,D 错误。
7. 【答案】D
【详解】A、脱毒苗培育过程就是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分为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阶段,A 正
确;B、在培育的不同阶段阶段添加的植物激素比例和营养成分有差别,在再分化形成的细胞不能进
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之前,需添加蔗糖,B 正确;C、脱毒苗通常应选用分生区(茎尖)无病毒或
病毒极少的组织接种,C 正确;D、获取的外植体在置入培养基前应该进行消毒而不是灭菌,D 错
误。
8. 【答案】C
【详解】A、图示技术涉及的原生质体融合过程,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将融合细胞培育成植
株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A 正确;B、图中柑橘均为二倍体,柑橘 A 单倍体原生质体内只有 1 个
染色体组,柑橘 B 二倍体原生质体内含 2 个染色体组,过程②两两融合的细胞有 AA 融合,BB 融
合,AB 融合三种,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可能有 2、3、4 组,B 正确;C、杂种细胞在过程③中通常需要
适宜的光照条件才能培养成植株,C 错误;D、三倍体植株繁殖期由于原始生殖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
体组,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导致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无法产生种子,可获得无籽
柑橘,D 正确。
9. 【答案】A
【详解】A、可通过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优化菌种,若菌种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就无
法通过单倍体育种优化,A 错误;B、在菌种确定后,培养基配方通常需要反复试验才能确定,B 正
确;C、环境条件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产物的形成,发酵过程要控制发酵温度、pH、溶氧
量等条件,及时添加营养组分,C 正确;D、发酵生产的单细胞蛋白就是微生物菌体本身,可采用过
滤、沉淀等方法将其分离和干燥,D 正确。
10. 【答案】C
【详解】A、据题可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在某些诱导剂作用下可分化成心肌细胞,说明
和诱导多能干细胞一样,具有分裂能力和分化潜能,A 正确;B、体外培养和处理细胞时,需要保证无
菌无毒环境,因此使用的试剂需要进行灭菌处理,B 正确;C、胃蛋白酶在培养动物细胞 pH 条件下失
去活性,无法分散细胞,C 错误;D、用适宜浓度的丹酚酸 B 处理一段时间后,实验组中与分化相关基
因的 mRNA 含量比对照组中的更高,说明丹酚酸 B 可能通过促进相关基因的转录来影响 BMSC 的分化
方向,D 正确。
11. 【答案】B
【详解】A、精子入卵后卵细胞膜会发生反应阻止其他精子进入,A 正确;B、受精卵早期分裂称
为卵裂,期间受精卵在透明带内进行分裂,细胞的数量不断增加,但胚胎的总体积并不增加,因此单个
细胞体积会减小,B 错误;C、囊胚进一步扩大,透明带破裂,胚胎从中伸展出来,这一过程称为孵化,
若孵化不能正常进行,胚胎就无法继续发育,C 正确;D、原肠胚细胞可以通过增殖分化形成幼体的各
种组织和器官,D 正确。
12. 【答案】B
【详解】A、由于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目前动物体细胞还不能直接培养成动物个体,A 错
误;B、将白犀牛的体细胞核移植到雌性普通犀牛的去核卵细胞中,可以克隆形成白犀牛,B 正确;C、
由于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目前动物细胞融合技术还不能产生生物体,C 错误; D、将白犀牛的
一个基因导入普通犀牛的受精卵中,只能培育出转基因犀牛,不能让白犀牛“复生”,D 错误。
13. 【答案】C
【详解】A、据图可知,Cas9 蛋白功能类似于基因工程中限制酶的作用,Cas9 能够切割 DNA,
是一种能使磷酸二酯键断裂的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A 正确;B、Cas9 蛋白功能类似于限制酶,可
切割外源 DNA,保护自身,B 正确;C、据图可知,引导 RNA 有折叠成双链的片段,故在单链引导
RNA 中也存在碱基互补配对,但 RNA 没有碱基 T,不存在 A-T 配对,C 错误;D、引导 RNA 能识别
并结合特定的 DNA 序列,人为改变引导 RNA 的序列可实现对特定基因的切割,D 正确。
14. 【答案】D
【详解】A、由题干可知,CTAB-核酸复合物可溶于 2mol/LNaCl 溶液,DNA 不溶于乙醇,因此可通过
加乙醇使核酸沉淀并去除 CTAB,A 正确;B、由题干“上清液中加入氯仿、异戊醇”推测,氯仿和异
戊醇的作用可能是除去蛋白质、多糖等杂质,另 RNA 酶可催化 RNA 水解,B 正确;C、由题干“加入异
丙醇,离心后取沉淀,再加入 RNA 酶、冷却的体积分数 95%的乙醇”、“卷起丝状物”可知,异丙醇或乙
醇可将 DNA 沉淀分离,C 正确;D、DNA 在沸水浴条件下,与二苯胺试剂反应呈蓝色,D 错误。
15. 【答案】B
【详解】A、蛋白酶可以分解组织中的蛋白质而不能分解 DNA,在提取 DNA 时加入蛋白酶有助
于释放出 DNA,A 正确;B、Taq 酶能够耐高温,高温下不会变性,常在 PCR 中用于 DNA 子链的延
伸,B 错误;C、将已知长度的 DNA 片段装到凝胶上作参照,在凝胶中 DNA 分子的迁移速率与凝胶
的速度、DNA 分子的大小和构象等有关,可用于估测样本 DNA 片段的大小,C 正确;D、阴性对照
是未加 DNA 模板但加入 PCR 扩增过程所需的混合物,也完成 PCR 过程,通过凝胶电泳检测是否扩增
出 DNA,以监测试剂是否污染,D 正确。
16. 【答案】C
【详解】A、蟹摄食杂草,属于第二营养级,蟹同时还摄食害虫,属于第三营养级,A 错误;B、能
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该模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
递效率,B 错误;C、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包括光、声音、温度等,使用黑光灯诱虫杀虫,利用了物理
信息的传递,C 正确;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不能循环利用,D 错误。
17. 【答案】ABD
【详解】A、培养基的唯一氮源为尿素,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以尿素作为氮源,
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发育繁殖,而受到抑制,所以用此培养基就
能够分离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A 正确;B、若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基上的菌落种类数目多于选择
培养基上的菌落类型,则说明起到了选择作用,B 正确;C、5 号试管的实验结果中,菌落的平均数为
(168+175+167)÷3=170 个,故每克土样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数为 170÷0.1×106=1.7×109 个,C 错误;稀
释涂布平板得到的菌落可能存在两个或多个细菌细胞长成一个菌落,使该实验方法统计得到的结果往
往会比实际活菌数目要少,D 正确。
18. 【答案】AD
【详解】A、一般用二倍体的单倍体植株幼苗经诱导染色体加倍后才能直接得到纯合品种,A 错误;
B、大多数单倍体植株细胞内只有一套染色体,染色体加倍后隐性性状容易出现,单倍体植株是进行体
细胞诱变育种和研究遗传突变的理想材料,B 正确;C、体外培养的细胞一直处于不断增殖的状态,容
易因培养条件和诱变因素的影响产生突变,C 正确;D、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可获得酚类、萜类等次
级代谢物,通常不是植物生长必需的,D 错误。
19. 【答案】ACD
【详解】A、①是从已免疫的小鼠脾脏中获得的具有免疫能力的 B 淋巴细胞,A 错误;B、②过程
为 B 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的过程,可通过灭活病毒诱导细胞进行融合,B 正确;C、如果只考虑
两两融合,③可能有 3 种融合细胞,即杂交瘤细胞、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B 淋巴细胞自身融合
的细胞,只有杂交瘤细胞同时具有 B 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特性,C 错误;D、④过程表示经克隆化
培养和抗体阳性检测,经多次筛选才能选出能无限增殖并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群,D 错误。
20. 【答案】BC
【详解】A、蛋白质工程的制备过程中要先预期目标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再设计获得该蛋白质
的三维结构,A 错误;B、蛋白质是 DNA 经过转录、翻译得到的,所以替换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实际可
通过改造基因中的碱基序列实现,B 正确;C、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都遵循中心法则,C 正确;
D、检测细胞内是否合成新的蛋白质应使用抗原─抗体杂交法,D 错误。
21.【答案】(10 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
(1)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1 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1 分)
(2)物质循环(1 分)
(3)①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m-n)×10%[或(x+y)×10%] 生物呼作用散失
的热能(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生物呼作用散失的热能能量 1 分,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1 分 )
② 越多(1 分)
【详解】(1)题干材料中提及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除此之外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
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物质循环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中,完成一个循环过程。湿地对于净化空气、保护环境有重
要意义,这主要利用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3)①图中 a 代表流入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b 为
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m-n,或下一营养级的同化
量=下一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用于下一营养级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图中 b 是用于下一
营养级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1是下一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所以下一营养级的同化
量为 m-n 或 x+y,要求流入高营养级能量至少有多少,按照能量传递效率为 10%计算,所以最终流入
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至少是(m-n)×10%千焦[或(x+y)×10%千焦]。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
率越大,即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越多,则说明生物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越少。
②某营养级同化量包括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和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由题意可
知,比值越小,说明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越多。
22.【答案】(10 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
(1)该除草剂(1 分) 前(1 分) 碱性(1 分)
(2)涂布器(1 分)
(3)透明圈和菌落
(4)是否会产生对环境有害的次生代谢产物;是否能适应外界环境条件;分解除草剂的速度(写出
任意一点即可)
(5)突变株 A 为突变株 B 提供营养物质乙,突变株 B 为突变株 A 提供营养物质甲
【详解】(1)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目的是筛选能降解该除草剂的微生物,由于能降解该除草剂的
微生物能以该除草剂作为氮源,而其它微生物则不能利用除草剂作为氮源,因此可配置以该除草剂作为
唯一氮源的选择性培养基以筛选和分离能降解除草剂的微生物;先调 pH 再灭菌,否则培养微生物会混
入杂菌;此处要筛选的是细菌,培养环境是中性或碱性。(2)④得到的平板是稀释涂布平板法获得的,
所以接种工具为涂布器。(3)由于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被菌落分解后可产生透明圈,无透明圈说
明除草剂未被分解,因此可通过测量透明圈和菌落的直径,比较它们的比值以确定其降解除草剂的能力
从而筛选出最佳目标菌株。(4)在投入生产之前,需要对该菌株是否会产生对环境有害的次生代谢产物、
是否能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等进行检测。(5)根据题意可知,突变株 A 不能合成突变株 A 必需的营养物
质甲,同理突变株 B 不能合成突变株 B 必需的营养物质乙,而 A+B 接种就可以生长,说明 A 可以提供
B 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乙,B 可以提供 A 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甲。
23.【答案】(10 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
(1)脱分化(1 分) 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1 分,只写生长素或只写细胞分裂素给
0 分)
(2)与青蒿素合成过程相关的基因在愈伤组织中没有表达
(3)再分化阶段没有给予光照(或培养基中镁不足)
(4)纤维素酶和果胶 电融合法、离心法、聚乙二醇融合法、高 Ca2+—高 pH 融合法(写出任意
2 种方法即可,每种方法 1 分)
【详解】(1)图为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青蒿素含量较高的黄花蒿的过程,①代表的是脱分化阶
段,②代表再分化诱导生芽阶段,③代表再分化诱导生根阶段,④代表幼苗培育阶段,培养基中除了
需要添加营养成分之外,还需要添加适当比例的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2)植物组织培养
从青蒿素含量较高的黄花蒿分生组织中取材,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提取不到青蒿素的根本原因是与
青蒿素合成过程相关基因没有在愈伤组织中表达。(3)黄花蒿叶片发黄有可能是培养过程中环境因素
和培养基中的成分使叶绿素合成受到影响,有可能是培养基中缺镁或者培育过程中再分化阶段没有给
予光照。(4)②阶段愈伤组织分裂旺盛,并正在形成丛芽,在该时期用秋水仙素处理有可能获得多倍
体黄花蒿植株,或者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愈伤组织后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诱导细胞融合,再将融合
的细胞诱导发育成幼苗培养成多倍体植株。
24.【答案】(10 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
(1)胎猴的体细胞分化程度低,表现全能性相对容易 显微操作 95%空气和 5%CO2
(2)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利于重构胚的分裂和发育,提高胚胎的发育率和妊娠率(调节基因表达
1 分,写出“利于重构胚分裂发育”或“激活重构胚”或“提高胚胎发育率”或“提高妊娠率”都给 1 分)
(3)胚胎分割(1 分) 同期发情(1 分)
【详解】(1)胎猴的体细胞分化程度比成年期猴的更低,表现全能性相对容易;卵母细胞去核的常用方
法是显微操作法;动物细胞培养的气体环境是 95%空气和 5%CO2。(2)注入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 mRNA
并用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处理,是通过表观遗传角度调控基因表达,促进重构胚的分裂和发育,提高
胚胎的发育率和妊娠率。(3)通过胚胎分割,经移植可以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增加克隆胚胎的数量;
在胚胎移植之前还需对接受外来胚胎的代孕母猴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使得受体和供体生理环境一致,提
高胚胎移植的成功率。
25.【答案】(15 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
(1)(T4)DNA 连接(1 分) (4 种)脱氧核苷酸(1 分) 3’(1 分)
(2)5’ 5’AAGCTT3’(或 AAGCTT)
(3)能吸收周围环境中 DNA 分子
(4)青霉素 不含 观察菌落是否具有荧光
【详解】(1)DNA 连接酶可将两个 DNA 片段链接;PCR 扩增时,还需加入 4 种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
由于新链合成的方向是从 5'端到 3'端,故在引物的 3’端进行 DNA 链的延伸。(2)工程菌中表达时先合
成 S 蛋白,则 S 基因需接入靠近启动子位置,而启动子后为 HindⅢ的识别位点,故 S 基因位置的引物
1 需接上 HindⅢ的识别序列(5’AAGCTT3’),则 PCR 过程中,应在引物 1 的 5′端添加的 HindⅢ的识别
序列。(3)微生物做受体细胞时,需用钙离子处理,使其处于一种能从周围环境中吸收 DNA 分子的生
理状态。(4)在工程菌的筛选时,由于重组质粒中存在抗青霉素基因且抗四环素基因接入目的基因时被
破坏,故在影印培养实验中,应先接种到青霉素培养基中,故培养基 A 上应添加青霉素,若长出菌落,
则说明质粒成功导入。再用无菌的绒毡布压在培养基 A 的菌落上,带出少许菌种,平移并压在含四环
素的培养基 B 上,若有菌落出现,则说明抗四环素基因存在,目的基因没有成功接入并导入受体细胞,
则这些菌落的细胞内不含 S-D 基因;标记基因除了抗性基因还有荧光蛋白基因,鉴定 pX 质粒是否导入
工程菌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是观察菌落是否具有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