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血流的管道——血管说课稿(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4.2血流的管道——血管说课稿(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6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5-23 06:0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根据新课标要求,对于本次说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陈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新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里的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内容。血管是对血液知识的延伸,属于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器官,这节内容为学习“心脏和血液循环”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3、教学重难点
二、学情分析

三、教法、学法

1.教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知识为主线”的“三主”教学。
首先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获取知识,在自学中了解三种血管的分类,提出疑惑。再从感性出发,通过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的流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实物的真相、探索动物中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加深学生对三种血管特点的认知。最后通过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联系在一起,加深学生对血管的理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为下节心脏和血液循环的内容做铺垫。
2.学法:分组合作探究法、 观察法、分类比较法。
初中生都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知道血管是运输血液的管道。但是对血管的类型、分布和结构特征等却很陌生。因此本节课应该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导入新课
由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入:人体因创伤出血时,有时血液只是少了渗出,有时是缓慢地流出暗红色的血液,最为严重的则是喷射出鲜红色血液。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出血情况呢?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小组活动、合作交流、达成共识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先出示了学习任务,让学生先自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然后分小组讨论、交流,结合图片及导学案,完成学习任务。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进行讨论,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血管到底有哪些种类?我们是如何进行辨别的?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并尝试分辨不同种类的血管,提示学生实验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等注意事项,然后通过观看视频深入了解实验,得出实验现象:三种血管的血流速度、血流方向等,并完成相应题目(注:红细胞在毛细血管中呈单行通过)。

◆学生观看视频,从视频中学习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功能,管壁的特点,血流速度以及三种血管的关系,增强对体内血管的感性认识。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血管在人体内的分布及不同血管中血流的情况。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有利于学生对血管的认识和理解,并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学习心脏和血液循环打下基础。
3、巩固新知
通过完成表格,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巩固新知识并获得反馈信息,及时矫正遗漏问题。

名称 定义 管壁 弹性 血流速度 血流方向 分布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4、理论联系实际当我们身体不适去医院就诊,有时医生会让我们验血,必要时还需要输液治疗。是否注意到验血或输液时,针刺的部位一般在哪里? 中医诊疗时,切脉的时候是在什么部位 在手上看到的一条条“青筋”,这是什么血管?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大胆猜测、推理的能力。
5、小结归纳
在最后将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三种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功能,管壁的特点,管腔的大小,血流速度以及三种血管与心脏的关系,为下节课血液循环奠定基础。这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概括能力。
6、模拟制作
制作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模型,从而理解毛细血管的管壁特点,以及加深对其功能的应用,并理解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一、探究实验------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
二、 血管的种类和特点
名称 定义 管壁 弹性 血流速度 血流方向 分布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六、课堂效果及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先明确自己的任务和目的,活动起来才能有序,并从中理解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引导点拨,更好地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1、进行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理论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提升了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增进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2、本课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比较受学生的欢迎,有利于知识的掌握,效果较好。
3、使用导学案,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课堂中有效指导教师的授课和学生有效地听讲,充分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本节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课堂时间较紧,课堂练习没有完成,内容的讲解也有些平铺直叙。教学中未安排学生自评、组评或师评等,没有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使课堂气氛没有达到高潮,驾驭课堂的能力还不够强,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