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怎样处理读书和实践的关系呢?习近平总书记主张“一切学习都不是为学而学,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他强调不能读死书,认为要在处理现实问题中充分运用理论分析,真正发挥读书学习的积极作用。他高度重视读书结合实际工作,任职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了232篇短论,这些短论就是他长期读书积累起的理论功底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同时,他还认为要读好“实践”这一“无字之书”,通过各类实践,逐步积累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把自己的阅读收获同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毛泽东“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并且是更重要的学习”的话告诫全党,强调学习的根本出发点是“研究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强调要“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这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
(摘编自王复兴《学习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读书之道》)
材料二:
学问有两个部分,一个是“学”,一个是“问”。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其实就是问。我们中国人擅长考试,学习别人提出来的各种方法和技巧,可以磨炼得很熟。但如果仅仅是善于答题,那么对科学的发展、贡献并不多。目前,我们虽然不断地获得奥数比赛金牌,但是尚未出现一大批解决伟大数学问题的学者。因此,想要做好学问,做一流的学问,就得先学会捉问题。
一个好的问题往往是有价值的问题。“寻天人乐处,拓万古心胸”,这是清华大学求真书院的院训。我们要在追寻大自然奥秘的过程中,找到它最有意义、最有乐趣之处。假如我们不了解、不欣赏大自然的奥秘与乐趣,学问是始终做不好的,这就是“寻天人乐处”。“拓万古心胸”则是说:做学问不只是为了拿奖、做院士,还是希望所做的学问能够在科学史上留下重要的轨迹。《诗经》《楚辞》以及李白、杜甫的诗歌,过了上千年,还是饶有意趣,这是因为作品对大自然的美、对人世喜怒哀乐的描述,让人们至今都觉得亲切自然,这就是“天人乐处”。我们做的学问也要能引起后代的共鸣,让他们晓得我们今天开创的方向、发现的规律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一个好的问题常常是原创问题。大学问家常常会提出很多原创问题,如果不提出自己原创的问题,更多的是解答别人的问题,这不见得是数学乃至科学的真髓。原创问题能帮助学问家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顺着此方向可以进行深入思考。《礼记·学记》说:“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这里撞的“钟”,就是大自然和万物运行的规律。深入的问题能够指向大自然奥秘的深处,很快帮助我们引出其他有意义的相关问题。
一个好的问题能让人豁然开朗。思考一个好的问题,能生发出一系列的想法,催生出一系列文章。无论最终是否解决了问题,仅仅推敲、研究问题的过程就很重要。问题一旦解决了,其所在领域里的许多问题可能都会随之解决,就像在长江里面有一块巨石,将巨石挪开,水流就会顿时变得顺畅。
(摘编自丘成桐《一流人才,始自学“问”》)
材料三:
当前,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移动社交平台覆盖面广、互动性强、活跃度高,再加上人们“学习”需求大,如何与时俱进地做好核心报道,带动网上学习,成了摆在媒体人面前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新华网大力开辟核心报道新路径,从2022年1月1日起在全网推出首个基于社交平台的核心报道常态化栏目“学而时习之”。这一创新栏目,以“短视频日历”方式精彩再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的重要活动、作出的重要论述,围绕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世界日等重要节点推出特别节目,借助移动社交平台的特点,推动核心报道覆盖更广大的网民群体,特别是青少年网民。在设立的100天时间里,栏目共推出产品240期,全平台累计播放量近30亿、转发量超450万、评论量近60万、点赞量近1.5亿,相关账号合计增加粉丝订阅量近200万。栏目在“社交圈”打造“学习场”,成为社交平台核心报道的“拳头”之作。
(摘编自周红军等《在“杜交圈”打造“学习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只有学以致用和用以促学,才能真正发挥学习的积极作用,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B.学习别人的方法技巧,可能对考试答题有帮助,但对科学的发展及贡献没有价值。
C.《诗经》千年后仍有意趣,在于它对自然美、人之情的描述,能引起后代的共鸣。
D.移动社交平台的覆盖面广等特点,有助于推动核心报道覆盖到更广大的网民群体。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例举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刊上发表短论的事例,以此来强调实践运用比读书重要。
B.材料二借孔子的话将学习与提问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引出下文关于提问的相关阐述。
C.材料三列举大量的数据,表明“学而时习之”栏目在“社交圈”成功打造了“学习场”。
D.三则材料围绕“学习之道”展开,在阐述学习的目的、方式,介绍学习资源上各有侧重。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荀子《劝学》:“吾常终日而思也,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论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D.吕坤《呻吟语》:“善学者如闹市求前,摩肩踵足,得一步便紧一步。”
4.李四光小时候玩捉迷藏,经常躲在一块大石头后,久而久之便产生了疑问:“这块大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他心里,直到他在英国学习了地质学后,才明白这和冰川的移动有关。回国后,他不断地考察,其考察结果为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奠定了基础。请结合材料二的相关内容,对李四光的经历加以分析。(4分)
5.孙中山在《孙文学说》中提出“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如何做到“以行而求知”。(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庄子的草帽
陈所巨
庄子在濠上观鱼,正是初夏,阳光强烈,他戴着一顶宽边的草帽。他那顶草帽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不是两淮平原上农人们惯常戴的那种金黄色的麦秸草帽,而是青色的,由蒲草编成的,显得格外的招眼和时髦。他的朋友惠子也戴着草帽,是很平常的那种。他们俩相互看了一眼,都笑了笑,相互也都明白对方笑的含义:庄子想说他的朋友像个稻草人,惠子觉得庄子像只刚从草丛中钻出来的绿冠草鸡。①接着他们就看那濠中的鱼,看得很投入,庄子情不自禁地说:哎呀,鱼真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呢?庄子看了惠子一眼,说道: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呢?
庄子和他的朋友都是极为散淡的人,他们压根儿没想到,就是那几句简单的对话,竟然在几千年后,还被人们背诵,作为构筑他们思想框架的主要材料。要是他们知道了,肯定会大笑不止。就庄子这个人而言,应该留下来的倒不是只言片语的对话和杂感,而是那顶青青的蒲草编的草帽。因为他真正的思想在那上面,在每一根蒲草的纤维上面。
庄子喜欢躺在草地上睡觉,尤其是在容易惹人困倦的夏天。他放松自己,仰面向天地躺着、将草帽罩在脸上,舒坦而惬意。②他听得见泥土的声音,草的声音,炊烟的声音,狗和女人的声音,以及他自己的肉体和灵魂发出的微弱的声音。他闻得见天的气味,云的气味,泥土和草丛中看不见的虫子的气味和南风从淮河带来的水的气味。这些声音和气味缓缓地带着他进入梦乡。他的梦很茂盛,像那些茂盛的野草。庄周梦蝶就是这时候的产物,野草一样的产物。一个象征的童话,一片错乱的思想的树林,一只真正的比车轮还大的蝴蝶,让人们吃惊,也把庄子弄糊涂了。但他这个人的特点就是沉得住气,糊涂就糊涂吧,糊涂总比不糊涂好。正是那个糊涂的梦让他名声大震,成为贯穿历史的思想界的明星。而历史和人们并不知道,那个梦正是随着他的鼾声,留在那顶蒲草帽上的。睡醒之后,庄子什么都不记得,回到家里,才发现有个梦黏在草帽上,他便将那梦收拾,刻写在竹简上。
这当然是几千年前的事,现在庄子还在那地方,就是他曾经观鱼、做梦的后来叫蒙城的地方。庄子祠与其说是他的香火祭祠,不如说是他精神和思想的庄园。鱼和蝴蝶好像还在各自的状态之中,但此鱼非彼鱼,此蝶亦非彼蝶,都是些后来的变种!庄子还是那样,悠闲散淡,梦幻而多思。他当然是以雕塑的方式出现的,一张稍稍苍白而修长的脸,手臂和腿较长,服装似乎有点儿不伦不类。但他确实是庄子,是那个月绿色的蒲草帽遮着脸,躺在草地上睡觉和做梦的人。他的悠闲散淡的人生方式,甚至让女人也不敢走得太近。
庄子端坐着,膝盖齐齐地并拢,双手搁在上面,旁边好像还有一柄葵扇。我发现少了件东西,是草帽。草帽是乡野里的东西,民间的东西,也就是说是庄子那时候作为散淡文人的东西。后来他成为圣哲,人们便顺理成章地认为应该与那顶粗糙的蒲草帽无缘了。③人们往往爱犯这类的错误,往往以想当然代替本质。其实,就在淮河两岸,以及更多的地方,那种蒲草帽已经很多了,庄子因此有些高兴,④因为蒲草帽罩着的那些头脑里,多多少少都有些活着的鱼和蝴蝶。时间改变了许多东西,而草帽的功能没有改变,有些人戴在头上遮太阳,有些人拿在手里扇风,有些人垫在屁股下面坐在土坎上……
蒲草帽依然是青色的,像大平原上青青碧碧的草,也像一只只孵化原始思想的青色鸟窝。
(选自《华人优秀散文精选》,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庄子不同于一般的凡夫俗子,“显得格外的招眼和时髦”暗示着他与所处的时代格格不入。
B.让庄子大笑不止的是,他留下的只言片语被后人抬高为神圣的经典,被圣哲化了。
C.庄子糊涂的是在庄周梦蝶中分辨不清自己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自己。
D.庄子一直把自己寄存在精神和思想庄园里,用散淡的人生方式,刻意与世人保持着距离。
7.对于文章横线处句子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处还原了庄子与惠子濠上观鱼的现场情境,二人对话简短却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B.②处野草、炊烟、泥土、狗等一系列意象行云流水般出现,具有浓郁的乡野气息。
C.③处用批评口吻表现了庄子成为圣哲后,他民间、本质、散淡的生命状态改变了。
D.④处“活着的鱼和蝴蝶”指的是庄子式的思想和灵魂得以继承下来,没有被人们抛弃。
8.文章标题是“庄子的草帽”,可否换成“庄子的葵扇”或者“庄子眼中的濠中之鱼”,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6分)
9.请赏析文章尾段,并结合《庖丁解牛》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乃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居郁夷,曰旸谷。敬道日出,便程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中春。其民析,鸟兽字微。申命羲叔,居南交。便程南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中夏。其民因,鸟兽希革。申命和仲,居西土,曰昧谷。敬道日入,便程西成。夜中,星虚,以正中秋。其民夷易,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便在伏物。日短,星昴,以正中冬。其民燠,鸟兽氄毛。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信饬百官,众功皆兴。
尧曰:“谁可顺此事?”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尧曰:“吁!顽凶,不用。”尧又曰:“谁可者?”讙兜曰:“共工旁聚布功,可用。”尧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尧又曰:“嗟,四岳,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皆曰鲧可。尧曰:“鲧负命毁族,不可。”岳曰:“异哉,试不可用而已。”尧于是听岳用鲧。九岁,功用不成。
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践朕位?”岳应曰:“鄙德忝帝位。”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众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间,曰虞舜。”尧曰:“然,朕闻之。其何如?”岳曰:“盲者子。父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尧曰:“吾其试哉。”于是尧妻之二女,观其德于二女。舜饬下二女于妫油,如妇礼。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从。乃遍入百官,百官时序。宾于四门,四门穆穆,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尧以为圣召舜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让于德不怿正月上日舜受终于文祖 文祖者,尧大祖也。
(选自《史记·五帝本纪第一》,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尧以为圣/召舜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让于德/不怿正月上日/舜受终于文祖/
B.尧以为圣/召舜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让于德不怿/正月上日/舜受终于文祖
C.尧以为圣/召舜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让于德不怿/正月上日/舜受终于文祖
D.尧以为圣/召舜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让于德/不怿正月上日/舜受终于文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百姓”意为“百官族姓”。古时贵族以其所封之地为姓,故称为“百姓”。
B.“便程”意为“分别次第”,使做事有步骤。“便”,通“辨”,别。“东作”指春天的农事。因为三春主东,日出东方,所以,“东”为春天。
C.星鸟,指星宿黄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星宿是南方朱雀七宿的第四宿,所以称星鸟。按二十八宿中的有些星宿是古人测定季节的观测对象,此句的星鸟及下文的星火、星虚、星昴即是。
D.“汝能庸命”的“庸”同“用”,“庸命”是顺应天命的意思,这里的“庸”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的“庸”意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帝尧即位后,统治了天下七十年。这七十年间,天下被帝尧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的日子过得非常好。
B.帝尧问臣子让谁即位时,放齐说:“大王啊,我想还是让您的儿子丹朱来继承您的事业吧!他十分开明,我觉得非常合适!”说明这个老臣不能实事求是。
C.帝尧为了考查虞舜德行,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舜让妻子享受尊贵的待遇,住最好的宅院,帝尧非常高兴。
D.帝尧为进一步考验舜,在一个刮狂风下暴雨的夜晚,故意让舜到一片很大的森林中去,舜很顺利地走出了森林,而没有迷路。经过很多考验后,尧终于满意地把自己的王位交给了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乃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2)夜中,星虚,以正中秋。其民夷易,鸟兽毛毨。
14.就选文来看,帝尧有哪些政绩?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春水绕舍,群鸥频至,诗人独居于此,一片清寂。首联以典型意象描写屋舍周围的环境,为朋友造访作了铺垫。
B.颈联中写到诗人家贫且离集市太远,故盘中缺少佳肴,但还是拿出了久藏的佳酿,与客人推杯换盏,兴味盎然。
C.尾联邀邻助兴的细节描写,以出人意料的笔锋,让人在率真淳朴的人情关系中领略到诗人毫无矫饰的自然之乐。
D.整首诗一扫杜诗的沉郁之风,平白如话,看似信笔写来,其实结构紧凑、章法谨严,“客至”的欣悦之情贯穿全篇。
16.本诗多处使用反衬手法,取得了意在言外的效果。请举例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刘备在临终之时把家国大事交托给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自从接手这一重任,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唯恐自己不能完成重托,有负先帝。
(2)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交代自己身为监察御史此番塞上之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而途中遇侦查骑兵后,他才知道“__________________”,可见边关战事紧急,戍边将士辛劳无比。
(3)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人们在做低强度运动时,耗能较小,氧气有时间被输送到组织细胞中,身体内的“燃料”(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得到了充分的氧化“燃烧”,满足运动的能量需要, ① 。低强度、能长时间进行的运动,基本上都是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长距离慢速游泳、慢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练瑜伽等。而当人们在做剧烈的运动时,有时氧气还没有起作用,运动就已经结束了。人在利用氧气的过程中, ② ,这个时间差决定了剧烈的、短时间的运动成为了无氧运动。无氧运动要适度。如果运动强度过大和时间过长,有可能因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乳酸过多造成酸中毒,严重时会出现呼吸、心跳加快和心律失常等,需要立即就诊。
当然,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分界没有那么绝对,很多时候它们会交替在运动过程中,比如长跑,我们常称之为有氧运动,但到最后冲刺阶段,它又变成了无氧运动。我们通常说有氧还是无氧运动, ③ 。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19.有氧运动好处多多。请从上文提及的几项有氧运动中选择两项运动,各写一条宣传语,要求宣传语中有“有氧”一词,每条不超过20个字。(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在这偏僻大山深处的一所简陋小学里,竟然还有一位老校长,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孜孜不倦地操劳着,这是多么坚韧顽强的守护精神!在我的提议之下,老校长和我们一起走出房门,踏着一地月色,信步走到操场前的小溪边。浸润着月色的溪水似一条银链,叮叮咚咚地流淌着,歌唱着。岸边的绿树草丛染着月色,依稀可辨。忽然有一颗米粒大的幽幽亮光从眼前闪过,接着两颗、三颗、五颗……陆续闪亮,此起彼伏,忽高忽低,若隐若现,时而闪烁成一片,似满天的星星撒落到小溪里。“这是萤火虫在飞呢!”“别看一只萤火虫的亮光很小,可是无数只凑到一起,也足可形成秉烛之势啊!”老校长说道。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町畽鹿场,熠耀宵行。”燃烧小小的身影,为夜路的旅人照亮方向。这是《诗经》里描绘的流萤为戍边男子照亮夜路的景象。光阴转瞬过去,在清幽静美的夏夜,我常常想起几十年前大山深处那感人至深的一幕:萤火虫染着月色飘然飞舞,饱经风霜的老校长和他的两位年轻同事在油灯下案牍劳形。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22.下列各项中省略号的用法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省略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他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
B.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大丽、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C.“你、你胡说……”他说着说着,突然一阵咳嗽。
D.“你……你怎能……怎能凭空污人清白?”他断断续续地说。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一篇名为《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背后,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文章疯狂刷屏朋友圈,引发网友热议。
有人认为:世界变化太快,不会再有匀速前进的同龄人,你要么一骑绝尘,要么惨遭抛弃。为了不被批弃,我们要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不断超越同龄人。
也有人认为:需要超越的从来都不是同向而行的同龄人,没人能抛弃你。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自己的时区里,你没有落后,你没有领先,一切都准时。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B 2.A 3.B 4.①李四光的经历,首先是“捉”到了问题,对大石头产生了疑问;②其次,李四光的问题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③李四光的问题是一个原创性问题,帮助他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并顺着此方向进行了深入思考;④李四光的问题是一个好问题,这个问题引导其所在的领域的更多问题得到了解决。 5.①要在处理现实问题中充分运用理论分析,真正发挥读书学习的积极作用,读书和实际工作相结合;②要善于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原创性的问题,然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③在实践中开拓更加广阔的学习路径,促进并满足学习需求。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 “但对科学的发展及贡献没有价值”错,原文表述是“学习别人提出来的各种方法和技巧,可以磨炼得很熟。但如果仅仅是善于答题,那么对科学的发展、贡献并不多”,可见原文说的是对科学的发展、贡献不多,并不是没有价值。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 “以此来强调实践运用比读书重要”错,根据原文表述“他强调不能读死书,认为要在处理现实问题中充分运用理论分析,真正发挥读书学习的积极作用。他高度重视读书结合实际工作”,可见引用习近平发表短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读书要结合实际工作,并未体现实践运用比读书更重要。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的观点是“要在处理现实问题中充分运用理论分析,真正发挥读书学习的积极作用”,要“高度重视读书结合实际工作”。
A. 强调的是学习的重要性;
B. 强调的是学习中实践的重要性,符合材料一观点;
C. 强调的是“见贤思齐”和“自省”;
D. 强调的是学习不要松懈;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根据原文“想要做好学问,做一流的学问,就得先学会捉问题”,李四光对经常躲藏其后的大石头产生了疑问,他首先是捕捉到了一个问题;
根据原文“一个好的问题往往是有价值的问题”“我们要在追寻大自然奥秘的过程中,找到它最有意义、最有乐趣之处”可知,根据李四光后来的成就,其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无疑是有价值的好问题;
根据原文“一个好的问题常常是原创问题”“原创问题能帮助学问家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顺着此方向可以进行深入思考”,李四光的问题是一个原创性的问题,这一个问题让他寻找到了自己研究的方向,并顺着此方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根据原文“深入的问题能够指向大自然奥秘的深处,很快帮助我们引出其他有意义的相关问题”“一个好的问题能让人豁然开朗”“问题一旦解决了,其所在领域里的许多问题可能都会随之解决”,李四光对大石头的疑问,“为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奠定了基础”,其问题是一个让人豁然开朗的好问题。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以行而求知”,强调的是实践的重要性,要把实践和读书学习(理论)结合起来。
根据材料一原文“要在处理现实问题中充分运用理论分析,真正发挥读书学习的积极作用。他高度重视读书结合实际工作”可知,“以行而求知”要做到在处理实际问题中充分运用理论分析,将读书和实际工作相结合;
根据材料二“想要做好学问,做一流的学问,就得先学会捉问题”“一个好的问题往往是有价值的问题”“一个好的问题常常是原创问题”“一个好的问题能让人豁然开朗”可知,“以行而求知”要做到善于从实际生活中捕捉有价值的好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思考,然后解决问题;
根据材料三“当前,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移动社交平台覆盖面广、互动性强、活跃度高,再加上人们“学习”需求大,如何与时俱进地做好核心报道,带动网上学习,成了摆在媒体人面前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新华网大力开辟核心报道新路径”可知,“以行而求知”要做到从实践中开拓新的学习路径,做到与时俱进。
6.D 7.C 8.不可以。(1)“庄子的草帽”是本文中心意象,用它来表达庄子抽象的思想,视角独特,内蕴深刻,庄子真正的思想在草帽上每一根蒲草的纤维上面。(2)草帽具有乡野性,是乡野里的东西,民间的东西,使庄子能自由呼吸自然的气味,是庄子悠闲散淡人生方式的象征。(3)“葵扇”“濠中之鱼”代表不了他的思想,只有草帽使庄子思想有了依托。 9.(1)运用比喻修辞,把庄子青色的草帽比作平原上的青草、青色鸟窝,既突出了庄子草帽的特点,又生动形象具体地表现了庄子思想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具有蓬勃旺盛的生命力。(2)庄子通过“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告诉人们做事应当“依乎天理”“因其固然”,要遵循规律,顺应自然,庄子的这种思想千百年后依然葱龙着旺盛的生命气息,对干我们今天该如何思考,正确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D.“刻意与世人保持着距离”错误。“庄子还是那样,悠闲散淡,梦幻而多思”说明庄子精神和思想是自由的,他没有刻意与世人保持距离。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赏析句子的能力。
C.“他民间、本质、散淡的生命状态改变了”错误,这句话批评了人们错误的观念。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首先回答:不可以。
(1)结合“那顶青青的蒲草编的草帽。因为他真正的思想在那上面,在每一根蒲草的纤维上面”“庄子的草帽”“那个梦正是随着他的鼾声,留在那顶蒲草帽上的”“是那个月绿色的蒲草帽遮着脸,躺在草地上睡觉和做梦的人”“因为蒲草帽罩着的那些头脑里,多多少少都有些活着的鱼和蝴蝶”“蒲草帽依然是青色的,像大平原上青青碧碧的草,也像一只只孵化原始思想的青色鸟窝”可知,草帽是本文中心意象,用它来表达庄子抽象的思想,视角独特,内蕴深刻,庄子真正的思想在草帽上每一根蒲草的纤维上面。
(2)结合“是青色的,由蒲草编成的”“草帽是乡野里的东西,民间的东西,也就是说是庄子那时候作为散淡文人的东西”可知,草帽具有乡野性,是乡野里的东西,民间的东西,使庄子能自由呼吸自然的气味,是庄子悠闲散淡人生方式的象征。
(3)“葵扇”“濠中之鱼”只是文中出现的与庄子有关的物象,代表不了他的思想,“因为他真正的思想在那上面,在每一根蒲草的纤维上面”“蒲草帽罩着的那些头脑里,多多少少都有些活着的鱼和蝴蝶”只有草帽使庄子思想有了依托。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1)“蒲草帽依然是青色的,像大平原上青青碧碧的草,也像一只只孵化原始思想的青色鸟窝”运用比喻修辞,把庄子青色的草帽比作平原上的青草,突出了庄子草帽的特点,青色象征了旺盛的生命力;把庄子青色的草帽比作“青色鸟窝”,青色的草帽象征庄子的思想,“孵化原始思想”凸显庄子思想对后人的影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庄子思想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2)《庖丁解牛》中“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庄子通过“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告诉人们做事应当“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凡事要顺应自然,也就是要遵循规律。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像庖丁解牛一样。我们每个人实际上都是庖丁,社会就像牛一样,有肌肉,有骨头,有脉络。如果没有掌握规律的话,就会碰到骨头上去了,到处碰壁,头破血流。如果认识这个世界,掌握它的规律,避开锋芒,因势利导,就会游刃有余。可见,庄子的这种思想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气息,对干我们今天该如何思考,正确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10.B 11.D 12.C 13.(1)帝尧命令羲氏、和氏,遵循上天的意旨,根据日月的出没、星辰的位次,制定历法,谨慎地教给民众从事生产的节令。
(2)秋分日,黑夜与白昼一样长,玄武七宿中的虚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秋之时。这时候,民众移居平地,鸟兽再生新毛。 14.①百官政绩昭著,各方都能和睦相处。②制定历法,敬授民时。③信饬百官,众功皆兴。④公正禅让帝位。
10.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断句的能力。
句意:尧更认为他十分聪明,很有道德,把他叫来说道:“三年来,你做事周密,说了的话就能做到。现在你就登临天子位吧。”舜推让说自己的德行还不够,不愿接受帝位。正月初一,舜在文祖庙接受了尧的禅让
“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中“谋事至”作“女”的谓语部分,不可以断开;“三年矣”是时间状语,强调三年,其前应断开,排除AC。
“德不怿”中“不怿”作“德”的谓语,中间不该断开,而“正月上日”是时间状语,放在名词前面,必须断开,排除D。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一词多义,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中“庸”的意思是发语词,难道,哪里。句意:你们谁能顺应天命/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庸”的含义不同。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舜让妻子享受尊贵的待遇,住最好的宅院”错,舜让她们降下尊贵之心住到妫河边的家中去,遵守为妇之道,舜教给她们做妻子的礼节,使她们和舜的一家人相处得很好。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顺”,遵循;“数”,历数,这里指推定历数;“法”,法象,效法,这里指观察。“敬授民时”,慎重地教给民众农事季节。
(2)“夜中”,黑夜和白天一样长;“中秋”,仲秋;“夷”,平。
14.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根据原文“百姓昭明,合和万国”可知:百官政绩昭著,各方都能和睦相处。
根据原文“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可知:制定历法,敬授民时。
根据原文“信饬百官,众功皆兴”可直接得出:信饬百官,众功皆兴。
根据原文“践朕位”“舜受终于文祖”可知:公正禅让帝位。
【参考译文】
帝尧,就是放勋。他仁德如天,智慧如神。接近他,就像太阳一样温暖人心;仰望他,就像云彩一般覆润大地。他富有却不骄傲,尊贵却不放纵。他戴的是黄色的帽子,穿的是黑色衣裳,朱红色的车子驾着白马。他能尊敬有善德的人,使同族九代相亲相爱。同族的人既已和睦,又去考察百官。百官政绩昭著,各方诸侯邦国都能和睦相处。
帝尧命令羲氏、和氏,遵循上天的意旨,根据日月的出没、星辰的位次,制定历法,谨慎地教给民众从事生产的节令。另外帝尧命令羲仲,住在郁夷,那个地方叫旸(yáng)谷。恭敬地迎接日出,有步骤地安排春季的耕作。春分日,白昼与黑夜一样长,朱雀七宿(xiù)中的星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春之时。这时候,民众分散劳作,鸟兽生育交尾。又命令羲叔,住在南交,有步骤地安排夏季的农活儿,谨慎地干好。夏至日,白昼最长,苍龙七宿中的心宿(又称大火)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夏之时。这时候,民众就居高处,鸟兽毛羽稀疏。又命令和仲,居住在西土,那地方叫作昧谷。恭敬地送太阳落下,有步骤地安排秋天的收获。秋分日,黑夜与白昼一样长,玄武七宿中的虚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秋之时。这时候,民众移居平地,鸟兽再生新毛。又命令和叔,住在北方,那地方叫作幽都,认真安排好冬季的收藏。冬至日,白昼最短,白虎七宿中的昴(mǎo)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冬之时。这时候,民众进屋取暖,鸟兽长满细毛。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用置闰月的办法来校正春夏秋冬四季。帝尧真诚地告诫百官各守其职,各种事情都办起来了。
尧说:“谁可以继承我的这个事业?”放齐说:“你的儿子丹朱通达事理。”尧说:“哼!丹朱么,他这个人愚顽、凶恶,不能用。”尧又问道:“那么还有谁可以?” 讙兜说:“共工广泛地聚集民众,做出了业绩,可以用。”尧说:“共工好讲漂亮话,用心不正,貌似恭敬,欺骗上天,不能用。”尧又问:“唉,四岳啊,如今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包围了高山,漫上了丘陵,民众万分愁苦,谁可以派去治理呢?”大家都说鲧可以。尧说:“鲧违背天命,毁败同族,不能用。”四岳都说:“就任用他吧,试试如果不行,再把他撤掉。”尧因此听从了四岳的建议,任用了鲧。鲧治水九年,也没有取得成效。
尧说:“唉!四岳,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你们谁能顺应天命,接替我的帝位?”四岳回答说:“我们的德行鄙陋得很,不敢玷污帝位。”尧说:“那就从所有同姓异姓远近大臣及隐居者当中推举吧。”大家都对尧说:“有一个单身汉流寓在民间,叫虞舜。”尧说:“对,我听说过,他这个人怎么样?”四岳回答说:“他是个盲人的儿子。他的父亲愚昧,母亲顽固,弟弟傲慢,而舜却能与他们和睦相处,尽孝悌之道,把家治理好,使他们不至于走向邪恶。”尧说:“那我就试试他吧。”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从两个女儿身上观察他的德行。舜让她们降下尊贵之心住到妫河边的家中去,遵守为妇之道。尧认为这样做很好,就让舜试任司徒之职,谨慎地理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理道德,人民都遵从不违。尧又让他参与百官的事,百官的事因此变得有条不紊。让他在明堂四门接待宾客,四门处处和睦,从远方来的诸侯宾客都恭恭敬敬。尧又派舜进入山野丛林大川草泽,遇上暴风雷雨,舜也没有迷路误事。尧更认为他十分聪明,很有道德,把他叫来说道:“三年来,你做事周密,说了的话就能做到。现在你就登临天子位吧。”舜推让说自己的德行还不够,不愿接受帝位。正月初一,舜在文祖庙接受了尧的禅让。文祖也就是尧的太祖。
15.B 16.①首联以鸥鸟常至之动,反衬春水遍地之静,写出了环境的清幽。
②首联第二句以鸥鸟常至反衬无人造访,写出了诗人独居的冷清。
③颔联以院落从不为客而扫反衬蓬门为朋友而开,写出了诗人客至的欣喜。
④颈联以诗人家贫与倾尽余杯形成反衬,突出了诗人待客的热情。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久藏的佳酿,与客人推杯换盏”错。古人好饮新酒,杜甫家贫无新酒,只能以旧酒待。 “旧醅”与今天“久藏的佳酿”不是一个概念;句中也未有“推杯换盏”之意。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首联“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但见群鸥日日来”,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此联以鸥鸟常至之动,反衬春水遍地之静,写出了环境的清幽。
首联第二句“但见群鸥日日来”中“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也是过于单调。以鸥鸟常至反衬无人造访,写出了诗人独居的冷清。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
颔联“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这两句,前后映衬,以院落从不为客而扫反衬蓬门为朋友而开,写出了诗人客至的欣喜。
颈联“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仿佛看到作者迎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以诗人家贫与倾尽余杯形成反衬,突出了诗人待客的热情。
17.(1)先帝知臣谨慎 夙夜忧叹
(2)单车欲问边 都护在燕然
(3)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18.①这样的运动就是有氧运动;②有一个相当大的时间差;③是看有氧占主导还是无氧占主导
19.①快走,健康的有氧运动,让我们拥有好身体!
②太极有氧健身,增强体质,快乐你我!
20.如果运动强度过大或时间过长,有可能因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乳酸过多造成酸中毒,严重时会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和心律失常等问题,需要立即就诊。
21.①比喻:将“浸润着月色的溪水”比作“银链”,形象地写出了月色中的溪水蜿蜒流淌、波光闪闪的特点。
②拟人:写“溪水”能“歌唱”,赋予景物人的情感,使所写之景温馨动人,表达了作者对溪水的喜爱之情。
22.A
试卷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