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历史冲刺最后压轴卷04【安徽卷】
历 史
(考试时间:60 分钟 试卷满分:7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的教学方法以启发诱导为主,以人影响人的方式去“爱人”和教人。具有强烈的人本色彩。由此可见,孔子教育理论的起点是( )
A.仁 B.礼 C.法 D.德
2.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于阗、哈喇鲁、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娶汉人为妻。这说明元朝( )
A.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B.已经完全实现汉化
C.科举考试更加公平 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3.李时珍和宋应星都在其著作中插入大量图示图例(见图1、2),并注详解。其意在( )
图1 图2
A.丰富绘画艺术 B.改进著书体裁
C.注重推广运用 D.汇集历代成果
4.以下时间轴呈现的史实印证了某一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其中①处应为( )
A.设台湾府 B.台湾建省 C.设驻藏大臣 D.设伊犁将军
5.近代中国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多达一千多个。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下列表述与下图《清朝末年东交民巷使馆区图》密切相关的是( )
A.中英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B.允许日本在华设厂,列强投资设厂合法化
C.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
D.清政府由此完全处于各国武力影响和控制之下
6.大会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生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这次大会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7.下图是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的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实业救国热情持续高涨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北洋军阀连年割据混战 D.国民党官僚资本的扩张
8.下图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其中②处发生的事件( )
A.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C.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9.1975年美国总统福特访华时表示,美国“不能在预期和平演变以外的前途的情况下抛弃台湾”。邓小平指出:美国必须同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用何种方式解决这一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为此直到1979年中美才正式建交。这说明( )
A.中美建交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台湾问题
B.美国已经断绝一切和台湾的联系
C.中国坚持在国家利益基础上的独立自主外交
D.中美关系在建交后的发展中始终摩擦不断
10.阿育王在印度家喻户晓,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国。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属于哪一等级(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11.下图展示的是罗马帝国全盛时期的疆域图,关于罗马帝国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
A.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 B.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湖
C.帝国曾控制欧亚非三大洲的广阔疆域 D.古罗马文明兴起于罗马帝国时期
12.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羊等家畜,小麦、燕麦、大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而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
A.丰富了人类的文化生活 B.促进了世界物种大交流
C.有利于美洲的民族解放 D.标志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3.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基本能力。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作为资产级政治家,他们的共同作用是( )
A.推动了政治民主化 B.推翻了殖民统治
C.推翻了封建统治 D.赢得了民族独立
14.“作为杜鲁门主义在经济方面的运用,美国政府制定了一个帮助恢复西欧遭到破坏的基础设施的计划欧洲复兴计划”。美国帮助欧洲“复兴”的主要目的是( )
A.遏制共产主义 B.消除法西斯残余势力
C.实现自由贸易 D.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
15.它是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经济组织,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该组织是( )
A.世界贸易组织 B.联合国 C.上海合作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二、辨析改错
16.水陆交通的建设与发展是国家有效治理的见证。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 】(1)隋炀帝主持修建的大运河,以长安为中心,促进了南北政治经济的交流。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元朝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2006年,青藏公路全线通车,被高原人民亲切称为“吉祥的天路”。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德国人狄塞尔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蒋介石这三封电报,将中国共产党推向了风口浪尖,使其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不去,蒋介石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把“不要和平、挑起内战”的罪名扣到共产党和毛泽东身上。去,无异于深入龙潭虎穴,毛泽东的安全如何保障 张学良被长期监禁,国民党元老胡汉民、李济深曾被软禁的遭遇,即是前车之鉴。
——摘编自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红色故事》
(1)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 并说说这一事件对当时的中国产生的影响。(4分)
材料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带领人民在解放区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到1947年下半年,解放区2/3的地方已基本上解决了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问题……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等,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划分新的贫困线,把更多农村低收入人口纳入扶贫范围,这是巨大的社会进步。
(2)指出材料二中保障“耕者有其田”的法律文献。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二中这一事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挥的作用。(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2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0年苏俄粮食产量只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一半,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8%,生活必需品十分缺乏,经济形势严峻。工人中出现悲观失望情绪,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农民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不断发生。于是,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开始从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刘绚《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选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俄采取新经济政策的原因。(4分)
材料二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人效超过了3000万。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美国罗斯福采用“新政”,德国、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企图解决危机。1928~1937年苏联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摘编自部编版《世界历史》九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世界局势的影响。(4分)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国家在发展经济方面需要注意哪些问题。(4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材料二: 2020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习近平强调,当前,中美关系正处在一个重要关口。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2021年3月18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在安克雷奇举行,杨洁篪回应美方,“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
2022年8月2日,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不顾中方坚决反对,窜访中国台湾地区,给中美关系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序号代表的与中美关系发展相关的内容,并分析中美关系发生图示变化的根本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历史上中国和美国的境遇、中美关系的发展等史实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8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1.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结合题干“爱人”、“具有强烈的人本色彩”可得出孔子教育理论的起点是仁,A项正确;“礼”是政治主张,排除B项;“法”是法家所强调的,孔子是儒家,排除C项;题干并未体现“德”,排除D项。故选A项。
2.D【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于阗、哈喇鲁、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娶汉人为妻。”可知,元朝时期,大量少数民族与汉族通婚,民族交融趋势加强,D项正确;题干重在强调民族交融,与民族歧视无关,排除A项;已经完全实现汉化,表述太绝对,排除B项;科举考试更加公平,题干未反映,排除C项。故选D项。
3.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时珍是我国明朝时期著名的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这一医药学巨著,宋应星是我国明朝时期著名学者,著有《天工开物》一书,该书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李时珍和宋应星都在其著作中插入大量图示图例,并注详解,有利于推广和运用,C项正确;李时珍和宋应星都不是画家,他们在著作中插入大量图示图例,其目的是为了所著内容能得到推广,而不是为了丰富绘画艺术,排除A项;在著作中插入图示图例,与改进著书体裁并无直接联系,排除B项;在著作中插入图示图例,并无法直接表明其著作汇集了历代成果,排除D项。故选C项。
4.B【详解】根据所学,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省,B项正确;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排除A项;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1762年清政府设伊犁将军,排除CD项。故选B项。
5.D【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与《清朝末年东交民巷使馆区图》密切相关”,可知与《辛丑条约》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主要内容之一,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项正确;中英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与《南京条约》相关,排除A项;允许日本在华设厂,列强投资设厂合法化,与《马关条约》相关,排除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排除C项。故选D项。
6.A【详解】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由于敌人的破坏,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一大确立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A项正确;中共二大的主要议程是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B项;中共三大集中讨论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正式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排除C项;中共七大召开于抗日战争胜利前夜,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
7.B【详解】根据图表可知,1913-1918年海关税收额下降。结合所学可知,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欧洲为中心,西方列强忙于战事,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海关征税额下降。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海关征税额开始上涨,B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后很多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辛亥革命后掀起了发展实业的高潮,与海关征收额的变化无关,排除A项;北洋军阀连年割据混战,导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艰难,题干无关,排除C项;国民党官僚资本的扩张严重阻碍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与海关税征收额的变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8.C【详解】材料中的②是贵州的遵义,在这里召开了遵义会议,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C项正确;A项是中共二大的内容,排除A项;B项与古田会议有关,排除B项;D项是八七会议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9.C【详解】根据题干材料“邓小平指出:美国必须同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用何种方式解决这一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结合所学可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说明中国坚持在国家利益基础上的独立自主外交,C项正确;中美建交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经济,排除A项;美国已经断绝一切和台湾的联系,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中美关系在建交后的发展中始终摩擦不断,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0.B【详解】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因此阿育王应属于刹帝利,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1.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古罗马文明是指从公元前9世纪初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公元前29年,屋大维成为最后的胜利者,首创了“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A、B、C项均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12.B【详解】根据材料“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羊等家畜,小麦、燕麦……而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等信息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大陆与美洲,美洲及各国之间的物种交流联系加强,说明新航路开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范围物种的交流,B项正确;物种交流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而不是文化生活,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新航路开辟对各州之间的物种交流,这不能促进美洲的民族解放,排除C项;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D项。故选B项。
13.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克伦威尔领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施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之后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颁布1787年美国宪法,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拿破仑颁布了《民法典》,树立了资产阶级国家的立法规范,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所以三人的历史作用相同之处是推动了政治民主化,A项正确。华盛顿领导的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但推翻殖民统治与克伦威尔和华盛顿无关,排除B项;推翻了封建统治与华盛顿无关,排除C项;赢得了民族独立只符合华盛顿,与克伦威尔和拿破仑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4.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讲述的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应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其主要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是冷战政策的重要一步,与消除法西斯残余势力无关,排除B项;马歇尔计划是冷战政策的重要一步,与实现自由贸易无关,排除C项;美国不可能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排除D项。故选A项。
15.A【详解】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宗旨是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生活水平,A项正确;联合国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排除B项;上海合作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 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排除C项;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也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构,排除D项。故选A项。
16.【答案】
(1)【×】(1分);“长安”改为“洛阳”。(1分)
(2)【√】(2分)
(3)【×】(1分);“青藏公路”改为“青藏铁路”。(1分)
(4)【×】(1分);“狄塞尔”改为“本茨”。
【详解】
(1)结合所学可知,隋炀帝主持修建的大运河,北通涿郡南到余杭,以洛阳为中心,分为四段,连通五条水系,促进了南北政治经济的交流发展,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故题干表述错误,“长安”应修改为“洛阳”。
(2)结合所学可知,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 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故题干表述正确。
(3)结合所学可知,青藏铁路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被高原人民亲切称为“吉祥的天路”。 故题干表述错误,“青藏公路”应修改为“青藏铁路”。
(4)结合所学可知,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的问题,在交通运输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变革。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故题干表述错误,“狄塞尔”改为“本茨”。
17.【答案】
(1)事件:重庆谈判。(2分)影响:重庆谈判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2分)
(2)《中国土地法大纲》。(2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和物力保障。(2分)
(3)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的支持;军民的英勇作战;正确的方针策略等。(2分,任答一点即可)
【详解】本题考查重庆谈判、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人民解放战争。
(1)由材料一“如果不去,蒋介石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把‘不要和平、挑起内战’的罪名扣到共产党和毛泽东身上。去,无异于深入龙潭虎穴,毛泽东的安全如何保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材料反映的是重庆谈判,重庆谈判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2)由材料二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带领人民在解放区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和时间关键词“1947年”可知,保障“耕者有其田”的法律文献是《中国土地法大纲》;由材料“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等,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和物力保障。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制定了正确的方针策略,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18.【答案】
(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多年的国内战争的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4分)
(2)美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缓慢摆脱危机影响,成为后来抗击法西斯中坚力量;德国、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形成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苏联经济发展,国力上升;引发二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解体。(4分,任答两点即可,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发展经济要深化改革、大胆创新;依据国情制定恰当的政策;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分,任答一点,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详解】
(1)原因:根据材料“1920年苏俄粮食产量只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一半,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8%……”及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多年的国内战争的破坏;根据材料“农民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及所学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影响:根据材料“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美国罗斯福采用‘新政’……”及所学可知,美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缓慢摆脱危机影响,成为后来抗击法西斯中坚力量;根据材料“德国、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可知,德国、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形成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根据材料“苏联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可知,苏联经济发展,国力上升;根据所学可知,引发了二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解体。(任答两点即可)
(3)问题:根据上述材料可知,可以从发展经济要深化改革、大胆创新;依据国情制定恰当的政策;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角度作答。(任意一点即可)
19.【答案】
(1)①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分)②中美建交;(1分)原因: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2分)
(2)示例:
观点:构建长期、稳定、全面合作的中美关系是正道。(2分)
阐释:中美两国都是世界大国,也有着相似的历史境遇。两国都遭受过侵略,中国在近代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沦为半殖民地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反帝反封建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曾是英国的殖民地,通过独立战争实现国家的独立。两国在历史上都出现过国家统一问题,中国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功收回香港和澳门主权,实现大陆与台湾的统一是必然趋势;美国则通过内战捍卫了国家统一。两国都是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成员国,承担着大国责任。
中美关系经历了从对抗到正常化、从建交到全面合作的历程,尽管两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但构建长期、稳定、全面合作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的利益。近年来,美国政府肆意挑起中美贸易战,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中美双方应相互尊重,通过平等、诚信、务实的对话共同维护互利共赢的双边经贸关系,共同维护自由贸易原则和多边贸易体制,共同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美国政府多次干涉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国的神圣使命,佩洛西窜台是对中国内政的蓄意破坏,触及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4分)
结论: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才是中美正确的相处之道。(2分)
【详解】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得出材料一中序号①代表的与中美关系发展相关的内容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序号②代表的与中美关系发展相关的内容是中美建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双方敌对状态长达20多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进入21世纪,中国成为世界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得出中美关系发生图示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双方敌对状态长达20多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40多年来,中美关系、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经过多年努力,中美两国拥有的共同利益在扩大,肩负的共同责任在增加,双方合作前景更为广阔,得出观点“构建长期、稳定、全面合作的中美关系是正道”;在历史上中国和美国有着相似的境遇,中美关系经历了20多年的对抗到正常化、从建交到当今的全面合作,从历史上中国和美国的境遇、中美关系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对观点“构建长期、稳定、全面合作的中美关系是正道”加以阐释,中美两国都是世界大国,也有着相似的历史境遇,两国都遭受过侵略,中国在近代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沦为半殖民地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反帝反封建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曾是英国的殖民地,通过独立战争实现国家的独立;两国在历史上都出现过国家统一问题,中国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功收回香港和澳门主权,实现大陆与台湾的统一是必然趋势;美国则通过内战捍卫了国家统一;两国都是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成员国,承担着大国责任;中美关系经历了从对抗到正常化、从建交到全面合作的历程,尽管两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但构建长期、稳定、全面合作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的利益;近年来,美国政府肆意挑起中美贸易战,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中美双方应相互尊重,通过平等、诚信、务实的对话共同维护互利共赢的双边经贸关系,共同维护自由贸易原则和多边贸易体制,共同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美国政府多次干涉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国的神圣使命,佩洛西窜台是对中国内政的蓄意破坏,触及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得出结论,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才是中美正确的相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