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23 17:3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1923年《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先进的中国人为解决“器物”和“制度”上的不足,分别进行了什么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一、新旧冲突——探背景
1.辛亥革命的失败之处
一、新旧冲突——探背景
2.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
(开始标志)
(代表人物)
(活动基地)
(主要内容)
二、新意盎然——寻概况
从第二卷开始,《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法语:青年
封面人物:卡内基先生,白手起家,后成为美国钢铁大王。
年份:民国四年
出版地:上海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
——新文化运动开始标志
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Science
科学
Democracy
民主
“德先生”
“赛先生”
前期旗帜






陈独秀
鲁迅
胡适
钱玄同
蔡元培
李大钊
北大校长
北大文科学长
北大教授
北大为什么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ks5u精品课件
画家沈嘉蔚著名的油画《宽容》,现名《北大钟声》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蔡元培
蔡元培
李大钊
鲁迅
陈独秀
胡适
辜鸿铭
刘半农
梁漱溟
讲坛上的教授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1917年,北大一时间成为大师云集的场所,“新潮”与“故国”对垒,白话与文言文相争,流派纷呈,百家争鸣,故名“北大钟声”
小组讨论,在书上找出新文化运动的“破”和“立”,完成以下填空:
新文化运动(内容)
提倡 ,反对 。
提倡 ,反对 。
提倡 ,反对 。
提倡 ,反对 。
专制
愚昧(迷信盲从)
旧道德
民主
科学
新道德
拿什么来拯救???
旧文学
新文学
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职
校园上演《玩偶之家》
追求自主的“娜拉”来到中国。
1915年袁世凯祭孔
帝德乾坤大
皇恩雨露深
辛亥革命后某百姓门上对联
1.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思想革命)
新文化运动基本内容
1.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思想革命)
推陈出新
新文化运动基本内容
材料二:孔教与共和是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陈独秀
材料一:“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李大钊
阅读材料:分析为什么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儒家学说
打倒“孔家店”
课堂讨论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利用文学作品深刻揭露专制制度和纲常礼教的黑暗。
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思想革命)
封建纲常伦理
个性解放
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学生自主阅读书本48页资料,
并积极思考相关问题。
优势:通俗易懂,能为广大劳动人民接受、理解,便于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专制
愚昧(迷信盲从)
旧道德
民主
科学
新道德
拿什么来拯救???
旧文学
新文学
——新文化运动的巨大影响
如春雷一般……
惊醒了无数青年……
影响了一代人……
也影响了一个时代……
新生希望
CHINA ——1919
社会花絮
快报1:
“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爸爸!你一定要强迫我,我便只有自杀了!”
——
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民主科学,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等口号的提出,使人们思想解放。
1919年的《新诗年选》摘录《自觉的女子》
CHINA ——1919
简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北京的青年学生最先走上街头握紧了爱国的拳头。
五四运动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简讯2:
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极大解放,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准备。
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进步(意义)
材料一: “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 阁”,甚至要“剿灭”中国文化,“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言。
——钱玄同材料二: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 《中国近代史》
局限
具有思想启蒙,
和思想大解放的作用,
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
影响了整个社会。
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前期没有与群众斗争相结合
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历程
魏源 李鸿章 康有为 孙中山 陈独秀 李大钊
师夷长技以自强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民主科学
马克思主义
器物
制度
思想
救亡图存 振兴中华
师夷长技以制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