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检测(四)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近几年,我们的许多城市规划者,在制定城乡发展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时,都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和建设。例如,退耕还林,退牧还林,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和立体绿化,发展生态旅游。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不仅强调种植业和林业同时发展,还强调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兴办沼气站。领导们的这些决策和做法,较突出地体现了他们哪种意识的增强( )
A.遗传学 B.经济学
C.法治 D.生态学
【解析】 因为城市规划者的这些决策和做法,突出体现了生态学原理,故他们的这些决策体现出他们生态学意识的增强。
【答案】 D
2.(2013·安康高二检测)生态工程的优点是( )
A.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
B.防止污染
C.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D.经济效益高
【解析】 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治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答案】 C
3.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下列哪些措施( )
A.从现在起,严禁砍伐森林
B.大量开采矿产资源,发展工业生产,提高综合国力
C.保护与人类共存的生物
D.各国独立处理酸雨、气候变暖等问题
【解析】 保护与人类共存的各种生物是维护物种多样性、提高生物圈的抵抗力稳定性,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共同提高的前提条件。
【答案】 C
4.在自然条件下,下列不符合生态系统正常发展方向的是( )
A.物种组成多样 B.营养结构复杂
C.功能完善 D.食物链缩短
【解析】 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化、功能完善化和营养结构复杂化,可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而人为的缩短食物链,如围湖造田等,会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不是生态系统发展的正确方向。
【答案】 D
5.(2012·唐山模拟)设计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
A.充分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
B.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C.尽量减少有害生物的种类
D.提高沼气池的转化效率
【解析】 良性生态农业是最大限度提高物质和能量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当追求经济最大化的时候,环境的污染情况不能保证。提高沼气利用率是物质利用方面。
【答案】 A
6.下列关于矿区废弃地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造成了土体、土壤的破坏
B.阻碍植被的生长
C.可能产生严重的重金属污染
D.对现今生存的生物无多大影响
【解析】 矿藏开采后,造成土体、土壤和植被,乃至整个地区生态系统的破坏,矿区极端恶劣的土地又会阻碍植被的生长,还可能造成严重的重金属污染。
【答案】 D
7.采矿能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必需的资源,但矿藏开采后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在实施恢复工程中,关键的措施是( )
A.恢复植被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B.人工制造表土
C.多层覆盖和特殊隔离
D.机械平整、压实
【解析】 要恢复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关键是生产者植被和分解者土壤微生物群落这两种重要成分的恢复。
【答案】 A
8.“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注意了以下两个问题:(1)考虑到树种的生态适应性问题;(2)考虑到树种多样性问题。这分别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哪些原理
( )
A.食物链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
B.生态位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
C.物种共生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
D.物种共生原理与生态位原理
【解析】 树种的生态适应性生态位原理;树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原理。
【答案】 B
9.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学原理是其主要理论基础
B.实现了对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
C.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
D.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 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并不能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
【答案】 B
10.(多选)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
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
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
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
【解析】 一个生态系统应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项中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答案】 ABC
11.(2013·榆林高二检测)在生态工程建设中,注重生物多样性原理的主要意义是( )
A.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延续能力,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
B.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
C.保持生态系统内各种群的密度固定不变
D.单纯追求农业或林业的最大产量
【解析】 物种多样性原理的意义在于可以增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自我延续能力,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
【答案】 A
12.(多选)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正确的是( )
植物种类
植被覆盖率
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
改造前
20种
10%
狗尾草、艾蒿、蒲公英
改造后
30种
25%
菖蒲、芦苇、睡莲
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
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
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
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
【解析】 从表中看出,改造后的生态系统水生植物较多,应是增加了湿地面积,从而使植物多样性增加,气候条件得到改善,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提供生产、生活物质。
【答案】 AB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2分)如图是某一生态农业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如图所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发酵装置里的B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其细胞结构与水稻根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代谢类型为______________。
(4)氮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但在种植大豆时不施氮肥,仍能旺盛生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蘑菇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__________。在农业生产上,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试分析增产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人们建立生态农业是在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可以通过沼气池这一环节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产者,蘑菇属于腐生生物,因而为分解者。
【答案】 (1)提高能量利用率,防止环境污染
(2)水稻、大豆、蔬菜 20
(3)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异养厌氧型
(4)大豆可与根瘤菌共生,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可为大豆提供氮源
(5)分解者 因为蘑菇细胞呼吸放出CO2为蔬菜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14.(12分)(2013·仙桃高二检测)某城市近年来一直强调走“绿色”发展之路,争创“绿色城市”。“绿色”的含义除了包括城市绿化、绿色生活方式与消费理念外,还包括尊重自然、保持生态平衡、高效利用资源等。
Ⅰ.近年来该市通过引进观赏植物等使绿地总面积和人均绿地面积逐年增加。你认为大量引进非本地树种,可能会产生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
Ⅱ.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如图是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一种方案:
(1)该方案④⑤过程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____________。
(2)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角度看,④⑤途径优于③途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行⑦过程的甲烷杆菌与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一位市民都应该积极参与①②过程,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_____。
(5)该生态工程所研究或处理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Ⅰ.大量引进非本地物种可能会使本地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Ⅱ.该图示方案④⑤过程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④⑤与③相比具有减少环境污染的优点。甲烷杆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甲烷杆菌不含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生态工程所研究或处理的对象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答案】 Ⅰ.本地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或下降、锐减)或本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
Ⅱ.(1)分解者 (2)可以充分地利用垃圾中的物质,减少环境污染
(3)甲烷杆菌不含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4)将生活垃圾分类包装
(5)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15.(16分)近年来,一些城镇、社区修建了人工湖泊,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下图是某新建人工湖泊的生物类群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湖泊生态系统食物链有________条,鱼类与贝类的关系是________。
(2)该湖泊被排入过量居民生活污水后,水体逐渐变绿、发臭。从生物因素分析,湖水变绿的原因是________;发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利用贝类滤食藻类的习性进行控制藻类的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挂养贝类的水体中藻类密度呈上升趋势,仍能推论贝类可以有效控制藻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贝类对藻类最大滤食量在第________天。
(4)有的湖泊中藻类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湖中水草却疯长,并带来负面影响,下列控制水草疯长不合理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
①打捞水草,开发利用 ②引水稀释 ③使用除草剂
④控制污水排入
(5)有人提出大量引种水花生、水葫芦抑制藻类及水草疯长。你认为这样做会引起哪些不良后果?
【解析】 一个人工湖泊就是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形成直接或间接的联系(食物链和食物网)。从题目给出的食物网图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有6条食物链。鱼类捕食贝类,是捕食关系,而两者之间又有相同的食物来源,故又有竞争关系。居民生活污水进入水体,水体变绿,说明藻类大量繁殖;水体发臭,说明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质。通过题目给出的图解可知,挂养贝类能够控制藻类的数量,且在第5天出现最大滤食量(因为对照组第5天藻类密度增长迅速,而实验组藻类密度仍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在控制水草生长的措施中,引水稀释不可操作,使用除草剂一是带来环境污染,二是可能杀死其他生物,所以只有①④可行。水花生和水葫芦是外来物种,本地缺乏其天敌,一旦引入生态系统,就会疯长,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引起意想不到的后果,这是有教训的。
【答案】 (1)6 捕食与竞争 (2)藻类暴发 微生物分解有机质 (3)挂养贝类水体的藻类密度小于对照组 5 (4)②③ (5)水花生、水葫芦疯长,外来物种入侵,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