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之《登幽州台》《望岳》《登飞来峰》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之《登幽州台》《望岳》《登飞来峰》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3 11:00:5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43张PPT)
21.古代诗歌五首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感悟诗人寄寓在诗歌中的情感。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陈子昂((661—702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诗歌理论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直言敢谏,后世称其为“陈拾遗”。有诗集《感遇诗》《陈伯玉集》等传世。




696年,契丹族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yōu)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则天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慷慨悲吟,写下了此诗。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jì)北楼,为战国燕昭王所建。燕昭王执政后,励精图治,广招贤士,为了使原来国势衰败的燕国逐渐强大起来,燕昭王建黄金台,置金于黄金台上,延请天下奇士,很快就招到了乐毅等贤能之人,国家迅速强大。 “幽州台”或“黄金台”成为圣明君主广揽贤才的象征。
幽州台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yōu
chuàng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过去
未来
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译文:回望过去看不见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展望未来看不见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chuàng)然而涕下!
想到。
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悲伤的样子。
眼泪。
译文:到天空、大地辽阔苍茫,独自悲伤地流下眼泪。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
“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而自己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了对知人善任的贤明君王的渴盼以及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与悲愤。
2、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联想: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
情感:对不被理解、怀才不遇的悲叹。
3、诗中“独怆然而涕下”能体现诗人情感,请赏析“独”。
独,独自,诗中有孤独之感。“独”字是全诗的诗眼,诗人登幽州台,孑然一身,怀才不遇的苦闷涌上心头。体现了诗人理想破灭的孤寂郁闷的心情。
诗人登上幽州台,联想到过去现在都看不见赏识人才的明君,进而联系到自己的遭遇,产生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又由个人遭遇想到了天地悠悠而生命短促,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也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所以“怆然而涕下”。
4、诗人为什么会“怆然而涕下”?
本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不被理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孤寂、郁闷与无奈之情,也流露出建功立业的渴望。




望 岳
杜甫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 “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等。




《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南岳、西岳。这是第一首。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天宝三年,25岁的杜甫科举不第。当时,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杜甫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诗中热情地赞美了
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
秀丽的景色,透露了诗人早
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
歌咏泰山的名篇。




相关链接
泰山:位于山东省的中部。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岳、岱宗、泰岳、为五岳之首。 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长达二百公里。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形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之势。泰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
巍峨葱郁;又多溪泉,故而不乏灵秀。缥缈变幻
的云雾则使它凭添了几分神秘与深奥。




望岳
岱宗(dài)/夫(fú)/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cénɡ)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
岱宗:指泰山,旧时认为泰山为五岳之首,为众山所宗。
未了(liǎo):不尽。
青:指山色。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译文:泰山到底怎么样呢?它苍翠的山色掩映在齐鲁大地上连绵不尽。
首联:运用了设问,自问自答,远望中泰山的山势。用夸张手法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巍峨高大、雄伟壮阔 、连绵不断的形象,表达了初见远望泰山时欣喜、惊叹和仰慕之情。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阴:山的北面。
钟:聚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阳:山的南面。
虚写
实写
译文: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拟人
颔联写近望中所见的泰山,赞叹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在泰山,用夸张和拟人手法,虚实结合,化静为动,使静止的山峰充满活力。突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巍峨高大。
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钟”“割”字之妙。
“钟”:运用拟人手法,将大自然情感化,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突出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爱之情。
“割”字写出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将阳光切断,使得泰山南北一明-"暗,生动体现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荡胸:心胸震荡。
曾:同“层”。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决眦:眼角(几乎)要裂开。
眦,眼眶。
译文:(望着)层云叠起,不禁心胸震荡,张大眼睛目送飞鸟归林,眼角几乎要裂开。
颈联细望,运用对偶和夸张,这两句写的是实景,突出泰山的极高极幽深,雄伟壮丽。表现了诗人对泰山向往之至,亟欲攀登的心情,流露出诗人对大好河山无限眷恋和热爱之情。
会当:终当,终要。
凌:登上。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绝顶:最高峰
译文: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放眼望去,所有的山就都显得矮小了。
尾联愿望: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写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愿望,借想象的情景,此为虚写不仅衬托了泰山的雄伟、巍然高耸,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抒发了诗人充满信心、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毅力和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及远大抱负。
“会当”写出了诗人要登上泰山俯视群山的决心,体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化用了哪句名言?蕴含怎样的人生哲理?
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哲理: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决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这首诗描写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和远大抱负。




望岳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远望 绵延不绝、树木苍翠
近望 神奇秀丽、巍峨高大
细望 云涌云翻、鸟儿归巢
不畏艰难 极望天地——抒情
气象雄伟
胸怀博大




登飞来峰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世人称“王荆公”,北宋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飞来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故又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今山东诸城)飞来。
本诗写于作者30岁时,1050年夏,是作者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途经杭州时所作。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他年少气盛,抱负不凡,
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1)飞来峰:有两说: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传说此峰是飞来的,故名飞来峰。一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
(2)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3)闻说:听说。
译文:飞来峰上耸立着很高很高的塔,听到鸡叫时可以望见旭日东升。
“鸡鸣见日升”是传闻之景,象征了诗人美好的前程,第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正面写飞来峰高,第二句以“见日升”,从侧面写飞来峰高,直入云霄。两句都是写塔高,为下文直抒胸臆蓄势。
这两句话虚实结合,表现了诗人胸怀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1)飞来峰:有两说: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传说此峰是飞来的,故名飞来峰。一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
(2)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3)闻说:听说。
译文:飞来峰上耸立着很高很高的塔,听到鸡叫时可以望见旭日东升。
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
缘 :因为。
望眼:视线。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最高层:最高处。比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
译文: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望的眼睛,只因为我站在了飞来峰的最高层。
“不畏”道出了诗人为实现政治抱负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浮云”寓意是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一语双关,既是实写,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表现了诗人对保守势力的蔑视和诗人为实现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最高层”一语双关,既指塔的最高层,又指政治最高决策层,表现了诗人渴望登上政治决策最高层的雄心壮志。
【赏析】“身在最高层”是点睛之笔,点出了“不畏浮云”的原因,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蕴含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本诗借写登高远望的感受,借景抒情,以理入诗,蕴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表现作者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结合写作背景,比较《望岳》和《登飞来峰》在情感上的异同。
相同:都表现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积极进取的雄心壮志。
不相同:思想感情不同。
《望岳》:怀才不遇、无人赏识。
《登飞来峰》:无畏艰难、踌躇满志。
登飞来峰
写景
议论
千寻之塔——极言其高
鸡鸣见日——衬塔高耸
不畏遮目——站得高、看得远
身在最高层——语意双关
坚定果断
无私无畏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名句默写】
(1)飞来山上千寻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2)《登飞来峰》中,极言峰和塔的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表现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飞来峰》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