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期末复习(四) 因式分解
众
3
1
知识体系构建
■■■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
定义
依据:乘法分配律
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提公因式法
公因式:系数的最大公约数
有公因式的先提公因式一提
因式
方法
与相同字母的最小次幂的积
套用公式仁套
步骤
分解
平方差公式:a2-b'=(a+b)(a-b)
检查因式分解的
公式法一
结果是否彻底
三检查
完全平方公式:a±2ab+b2=(a±b)2
2核心考点精讲
考点1
因式分解的概念
【例1】
下列从左到右的变形中,属于因式分解
的是
(D)
A.m2-9=(m-3)2
B.m2-m+1=m(m-1)+1
C.(m+1)2=m2+2m+1
D.m2+2m=m(m+2)
【针对训练】
1.若(x一3)(x十5)是x2+x+q因式分解的结
果,则十q的结果是
(C)
A.17
B.13
C.-13
D.-17
考点2因式分解的方法
类型1
提公因式法
【例2】
若a为有理数,则整式a(a一1)一a十1
的值是
(A)
A.非负数
B.正数
C.负数
D.0
方法点拨:观察到多项式中第一项有因式a和a
一1,可考虑凑出公因式以进行因式分解.而第
二、三项可提取一1得到因式(α一1),据此解答
即可.
类型2
公式法
【例3】
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a2b2-25;
(2)(a+b)2-2(a+b)+1.
方法点拨:平方差公式的特点:可以看作二项
式,两项的绝对值都是完全平方的形式,两项的
符号相反;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可以看作三项
式,三项中有两项是两式的平方和,另一项是这
两式乘积的2倍.
【针对训练】
2.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2196:
的:原式-(3b)-〈a
=(3b+g)(3b-g);
(3)ab+(a-b)(a-4b).
解:原式=ab+a2-ab-4ab+4b2
=a2-4db十4b2
=(a-2b)2.
考点3
因式分解的应用
【例4】
如图,两个正方形的边长
分别为a和b,若a十b=10,ab=
a
22,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17
b
方法点拨:本题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可表示为
2aa6)126,再长上式因式分解,续出丙式
a十b和ab即可.
【针对训练】
3.如图,在边长为α的正方形中挖掉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a>b).把余下的部分剪拼成一个长
方形,通过用不同方式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验
证了一个因式分解的公式,用已知的符号写出这
个公式:a2-b=(a+b)(a-b).(共33张PPT)
期末复习(三)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众
3
1知识体系构建
方向、距离一平移要素
成中心对称:绕一点旋转180
对应点连线互相平行且相等一性质
能够互相重合的两个图形成
平移
上下平移:纵坐标上加下减
中心对称
左右平移:横坐标左减右加
一平移与坐标变化
图形的平
移与旋转
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图形:绕一点旋转
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一旋转要素
180°后能与原图形重合的图
一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
旋转
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
所构成的角等于旋转角
旋转
对称中心:对应,点的连线经过
对应角相等,对应线段相等
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2核心考点精讲
考点1
图形的平移
【例1】
如图,已知S△ABC=12,将△ABC沿BC
平移得到△AB'C,使点B'与点C重合,连接
AC交A'C于点D,则△CDC的面积是(C)
【针对训练】
1.己知点P的坐标为(a,b)(a>0),点Q的坐标
为(c,3),且a-c+/b-7=0,将线段PQ
向右平移α个单位长度扫过的面积为20,则
a+b十c的值为
(D
A.12
B.15
C.16
D.17
考点2
图形的旋转与角度计算
【例2】
如图,将△ABC绕
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
△AEF,点E落在BC边
G
上,EF与AC交于点G.若
B
∠ACB=28°,则∠FGC=
E
88
方法点拨:旋转变换中可由对应线段构建等腰
三角形,且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构成的角
度等于旋转角,由此可确定图形中各个角的角
度大小,据此解答即可.
【针对训练】
2.如图,直线a∥b,△AOB的边OB在直线b
上,∠AOB=55°,将△AOB绕点O顺时针旋
转75°至△A1OB1,边A1O交直线a于点C,则
∠1=
50°
A
4
a
B
双
b
B
0
考点3
中心对称图形
【例3】
下列图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
对称图形的是
(A)
A
B
C
D
【针对训练】
3.如图,若要在四个区域中添加一个
的正方形,使它与阴影部分组成的
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则这个正
方形应该添加在
②
处.
考点4
平移与旋转作图
【例4】
如图,把△ABC向右平移5个方格得
到△A1B1C1,再把△A1B1C1绕点B1顺时针方
向旋转90°,得到△A2B1C2.画出平移和旋转后
的图形,并标明对应字母.(共44张PPT)
期末复习(一) 三角形的证明
众
3
知识体系构建
SSS,SAS,ASA,AAS,HL-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性质一等边对等角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一点
等
判定一等角对等边
到线段端点的距离相等
一性质
三角形
三角形
等边三「
一性质:三内角均为60°
线段的垂
到线段端,点的距离相等的
直平分线
的证明
角形
判定:有一个内角为60
点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
判定
的等腰三角形
利用定义一
特殊线
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角平分线上一点到
勾股定理
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一性质
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
一内角为90°的三角形
的点在角平分线上
一判定
角三角形
L判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核心考点精讲
考点1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例1】
如图,已知AB∥DC,E是AB的中点,
ED=EC.求证:AD=BC.
方法点拨:在三角形中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关
系时,可考虑将边角关系转化为全等关系.如本
题中,已知有两组边相等,考虑使用“SSS”或
“SAS”判定全等,又有平行关系,可转化为角相
等,最终选择“SAS”判定即可
证明:.ED=EC,
D
.'.∠EDC=∠ECD.
.:AB∥DC,.∠EDC
B
∠AED,∠ECD=∠BEC.
A
E
..∠AED=∠BEC.
.E是AB的中点,..AE=BE.
ED=EC,
在△ADE和△BCE中,
∠AED=∠BEC,
AE-BE,
.∴.△ADE≌△BCE(SAS)..'.AD=BC.
【针对训练】
1.如图,∠ACB=90°,AC=BC,AE⊥CE于点
E,BD⊥CD于点D,AE=5cm,BD=2cm,
则DE的长是
(C)
A.8 cm
B.4 cm
E
C.3 cm
B
D.2 cm
考点2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例2】
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
分别在AB,BC,AC上,且BE=CF,BD=CE.
(1)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
(2)当∠A=60°时,求∠EDF的度数.
D
F
B
E
C
(1)证明:·.AB=AC,.∠B=∠C.
在△BDE和△CEF中,
BE=CF,
F
∠B=∠C,
BD=CE,
B
E
C
△BDE≌人CEF(SAS)..'.DE=EF.
△DEF是等腰三角形;
(2)解:在△ABC中,AB=AC,∠A=60°,
∠B=∠C=60°.
△BDE≌△CEF..'.∠CEF=∠BDE.
∠DEC=
∠B+∠BDE,即∠DEF+∠CEF
∠B+∠BDE,
∴.∠DEF=
/B=60°.
.·DE=EF,.△DEF是等边三角开形.
∠EDF=60°(共29张PPT)
期末复习(五) 分式与分式方程
众
3
1知识体系构建
■■
分式: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
分式的乘法:片·台胎
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B叫做分式
分式的
分式的除法:号÷台=号·=
bc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分式的
运算
定义
分式的乘方:(合)”=会
分式无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分母等于零
分式的加减:
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分式的分子等于零,
且分母不等于零
分式与
①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号=告
AA·CA_A÷C
分式方程
②异分母分式相加诚:号±号=“e
bd
B=B·G,B=B÷C
(C≠0),其中
分式方程的定义: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
A,B,C是整式
方程
符号法则:在分式分子的符号、分母的符
解分式方程的步骤:①去分母;②解整式方程;
号、分式本身的符号中,同时改变任意两
③检验;④写出分式方程的根
个符号,分式值不变
分式的
分式
约分:约去分式分子、分母中的公因式
基本性
方程
分式方程的增根:①使最简公分母为0:
②是分式方程化成的整式方程的根
最简分式:分子、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
分式方程的应用:工程问题;行程问题;
通分:把几个异分母分式化为同分母分式一
利润问题;方案决策问题
的变形
2核心考点精讲
考点1
分式有(无)意义及值为零的条件
【例1】
要使分式乙二3有意义,则x的取值应满
足
A.x≥3
B.x≠3
C.x>0
D.x≠0
方法点拔:对于分式日,当B≠0时,分式有意
义;当B=0时,分式无意义.
【针对训练】
1.若分式
的值为0,则x应满足
×=1
考点2
分式的基本性质及约分
【例2】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a2-b2
a+b
a2-b2
a-b
A.
(a-b)2 a-b
a2+62 a+b
1
C.
2x-1
1-x2
D.
一x一义=
xy
x+1
-x+y
x十y
方法点拨:解决此类问题时,可先对分式的分
子、分母进行因式分解,观察是否含有公因式,
再进行约分,并注意灵活运用符号法则.
【针对训练】
2.化简分式:-6x十9
×-3
x2-9
×+3
a+1
解:原式=
C+1
(a-1)2
-1
g+1
1-1
(a-1)2(
十1
1
方法点拨:分式的加减运算重点在于找到最简
公分母,乘除运算重点在于找到公因式,二者均
考查因式分解.在分式的化简过程中,要注意约
去的公因式应不等于0,代入求值时,需对代入
的值进行检验.(共29张PPT)
期末复习(二) 一 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众
3
知识体系构建
用不等号连接的式子一定义
不等式两边都是整式
不等式的两边都加、减相同
不等式
定义
不等式只有一个未知数,
的整式,不等号方向不变
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除以相同
元一次
的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性质
不等式
解:满足不等式的未知数的值
解集:满足不等式的所有未知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除以相同
一元一次
解与
不等式与
解集
数的值
的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r+b>0表示一次函数y=r+b
一
元一次
一界点:包含用实心
不等式组
数轴
不包含用空心
的图象在x轴上方的部分
L方向:
大于朝右,
kx+b=0表示一次函数y=kx+b
元一次不等
小于朝左
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
式与一次函数
元一次
定义:同一未知数的多个不等式的组合
r+b<0表示一次函数y=kr+b
的图象在x轴下方的部分
不等式组
解集:多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
2核心考点精讲
考点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x+1≥1,
【例1】
解不等式组
并把解集在数
3x>
x-1
2
轴上表示出来.
方法点拨:解不等式组时,先分别解两个不等
式,再确定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在数轴
上表示解集时,大于向右画,小于向左画,含等
号用实心圆点,不含等号用空心圆圈
×+1≥1,①
解:
2
3
2
解不等式①,得×≥0.
解不等式②,得×<3.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0≤×<3.
其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针对训练】
2x+3>
3+x
1.解不等式组
2
在数轴上表示出
2x-6≤6-2x,
不等式组的解集,并写出它的整数解.
3+X
2×+3
解
2
2×-6≤6-2×,
2
解不等式①,得>-
解不等式②,得
X≤3.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一1<×≤3.
其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考点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与一元一次函数
【例2】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
=x十1与y=ax+3的图象如图所示,若x十1
>ax+3,则x的取值范围是
(A)
A.x>1
y=x+1
B.x<1
C.x<-2
、X
D.x>-2
y=ax+3
考点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例3】
某校为开展“七彩六月,让梦齐飞”系列
主题竞赛活动,决定到文体超市购买钢笔和笔
记本共50件作为奖品,但购买奖品的总费用不
能超过500元.已知钢笔的标价为15元/支,笔
记本的标价为10元/本.经协商,超市老板同意
钢笔、笔记本均按标价的八折给予优惠,那么学
校最多能购买多少支钢笔?(共41张PPT)
期末复习(六) 平行四边形
众
3
知识体系构建
■■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性质
平行线间的距离
夹在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
对角线互相平分
长度相等
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平行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
对角线交点是对称中心
四边形
三角形的中位线
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多角形内角和
内角和定理:边形的内角和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或相等
等于(n-2)·180°
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判定
与外角和
外角和定理:多边形的外角和
对角线互相平分
等于360°
2核心考点精讲
考点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例1】
如图,AC是口ABCD的对角线,点E
在AC上,AD=AE=BE,∠D=105°,则∠BAC
的度数为
(B)
A.24°
D
C
B.25°
E
C.26
A
B
D.289
【针对训练】
1.如图,在口ABCD中,AB=8,E是AB上一
点,AE=3,连接DE,过点C作CF∥DE,交
AB的延长线于点F,则BF的长为
(C)
A.5
C
B.4
C.3
D.2
A
E
B
F
考点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例2】
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
O,已知AB=CD,添加下列其中一个条件,能判
定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是
(B
A.AD∥BC
B.∠ABD=∠BDC
C.OB=OD
D.AC BD
B
(1)证明:·AB∥
E
CE,.∴.∠FAD=
∠FCE,
∠ADF
A
B
D
=人CEF.
.F是AC的中点,.AF=CF.
∠FAD=∠FCE,
在△AFD和△CFE中,了∠ADF=∠CEF,
AF=CF,
.△AFD≌△CFE(AAS)..·.DF=EF.
·.四边形ADCE是平行四边形;
(2)解:如图,过
点C作CC⊥AB
于点
G.
在△ACG中,
.·AGC=90°,AC=/2,∠CAG=45°,
'.由勾股定理得CG=AG=1.
在△BCG中,.·∠BGC=90°,∠B=30°
CG=1,..BC=2..∴.BG=
/BC2-CG2=3.
.·.AB=BG+AG=/3+1.
E
C
A
G
B
D
考点3三角形的中位线
【例3】
如图,在△ABC
B
中,AB=AC,AM⊥BC,
M
N
延长AC到点D,连接
C
BD,取BD的中点N,连
接MN.若AB=3,AD=5,则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