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2课件:专题归纳课3第2单元第1章 基因的分离规律(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2课件:专题归纳课3第2单元第1章 基因的分离规律(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08-09 17:11: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1.相关概念
(1)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这一组概念相互之间具有联系和区别。等位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其中控制显性性状的是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是隐性基因。(2)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和性状分离,为一组相关概念。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其中包括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子二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3)基因型、表现型、杂合体和纯合体,为一组相关概念。
在遗传学上,把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表现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
纯合体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基因型有两种,表现型有显、隐两种性状,纯合体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杂合体是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基因型只有一种,表现型为显性性状,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2.内容
遗传的基本规律是通过研究性状的传递规律推知基因的遗传规律。基因的分离规律为其他的遗传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步骤、方法、经验,它研究的是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彼此分离,等位基因也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独立地遗传给后代(如下图所示)。3.染色体分离、基因分离和性状分离的关系
孟德尔遗传规律研究的范围是细胞核遗传,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等位基因分离是由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引起的,而等位基因的分离又会引起F2中出现性状分离。原核生物以及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没有减数分裂过程,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因此不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
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必然也随之分离,分别独立地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因此,基因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4.分离规律中有关概率的问题
概率是对某一可能发生事件的估计,是指特定事件与总事件的比例,其范围从0到1。例如,Bb×bb,其后代出现Bb和bb的概率均为1/2。
遗传规律中有关概率的问题,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难题,下面举例说明判断某一事件出现概率的方法:
例如,杂合体(Aa)自交,求自交后代中某一个体是杂合体的概率。
对此问题首先必须明确该个体是已知性状表现还是未知性状表现。①若该个体性状表现为显性性状,它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性:AA和Aa,且比例为1∶2,所以它为杂合体的概率为2/3。
②若该个体是未知性状的表现,那么该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为AA、Aa或aa,且比例为1∶2∶l,因此它为杂合体的概率为1/2。【解析】 F1为Aa自交的产物,其基因型为1/4AA、1/2Aa、1/4aa,淘汰掉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则有1/3AA、2/3Aa,它们的自交后代F2中不抗锈病的植株仅来自2/3Aa的自交后代,概率为2/3×1/4=1/6。
【答案】 B1.类型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现象叫做伴性遗传。性别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性状,男和女可以看做是一对相对性状,只不过不是由基因控制的,而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伴性遗传的类型可归纳如下:2.遗传方式判断
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分为常染色体上的显、隐性遗传病和性染色体上的显、隐性遗传病4种情况(不考虑伴Y染色体遗传)。在分析一个家族的某种遗传系谱图时,可用以下方式判断:
(1)首先判断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病。隔代遗传的一般是隐性遗传病,代代相传的一般是显性遗传病。
(2)然后假设基因在X染色体上,若符合题意则假设正确,否则,属于常染色体遗传。A.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
B.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
C.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
D.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解析】 根据双亲Ⅲ8、Ⅲ9无病,女儿有病的遗传方式,可以判断出甲遗传病是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乙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世代相传,且女性患者的儿子全是患者,由Ⅱ7、Ⅱ8、Ⅳ14、Ⅳ15全患病,Ⅱ9、Ⅱ10、Ⅳ16、Ⅳ17全正常,可判断乙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丙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世代相传,由Ⅲ10、Ⅲ11和Ⅳ13判断是显性遗传,再由Ⅱ4与Ⅲ7的表现型可以判断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丁的Ⅲ9、Ⅲ10、Ⅳ16可以判断出丁病是隐性遗传病,再由Ⅱ8、Ⅲ14可以判断出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答案】 (1)B (2)D (3)A (4)B1.(2012·天津模拟)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一个种群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4种不同的交配类型
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规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为3∶1
C.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
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解析】 在一个生物群体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如A、a),其交配类型多于4种(AA×Aa,AA×aa,Aa×aa,AA×AA,Aa×Aa,aa×aa);最能说明基因分离规律实质的是F1的配子类型比为1∶1;通过测交不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数量,但可推测被测个体的基因型、是否是纯合子、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答案】 C2.Rh血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夫妇的Rh血型都是Rh阳性,已生三个孩子中有一个是Rh阳性,其他两个是Rh阴性,再生一个孩子是Rh阳性的概率是(  )
A.1/4   B.1/3   
C.1/2   D.3/4
【解析】 从夫妇都为Rh阳性,却生了两个Rh阴性的孩子,说明Rh阳性是显性性状,Rh阴性为隐性性状,且夫妇均为杂合体,故再生一个孩子是Rh阳性(显性性状)的概率是3/4。
【答案】 D3.一对黑色豚鼠交配,后代出现黑色豚鼠的概率为3/4,出现白色豚鼠的概率为1/4,若产生4只豚鼠,理论上分析都是黑色个体的概率是(  )
A.3/4   B.1/4   
C.(3/4)4   D.(1/4)4
【解析】 一对黑色豚鼠交配产生黑色子代豚鼠的概率是3/4,则后代中4个个体都是黑色的概率为(3/4)4。
【答案】 C4.已知果蝇的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现有两红眼果蝇杂交,得到♀50只(全部红眼),♂50只(红眼24只,白眼26只)。据此可推知双亲的基因型是(  )
A.Ww×Ww      B.Ww×ww
C.XWXw×XWY D.XWXW×XWY
【解析】 两红眼果蝇杂交后代中出现白眼,说明红眼是显性,白眼是隐性。杂交后代雌雄表现明显不同,说明是伴性遗传。则两红眼果蝇基因型为XWX-、XWY,后代中出现白眼,则雌果蝇必为XWXw。
【答案】 C【解析】 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Ⅲ1患病而其母Ⅱ1正常,Ⅱ1必为杂合体。由图可知,该病不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2必为杂合体。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Ⅱ3必为杂合体。
【答案】 C6.(2013·山东高考)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玳瑁猫互交的后代中有25%的雄性黄猫
B.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50%
C.为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
D.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解析】 由题意可知,玳瑁猫的基因型为XBXb,全为雌性,因此玳瑁猫不能互交,A项错误。玳瑁猫(XBXb)与黄猫(XbY)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25%,B项错误。玳瑁猫只有雌性,需要和其他体色的猫杂交才能得到玳瑁猫,C项错误。用黑色雌猫(XBXB)和黄色雄猫(XbY)杂交或者用黄色雌猫(XbXb)和黑色雄猫(XBY)杂交都可得到最大比例的玳瑁猫,概率都为50%,D项正确。
【答案】 D(1)据图谱判断,多指是由______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写出女患者及其父母可能的基因型:女患者____________,父亲________,母亲________。
(3)如果该女患者与多指男患者结婚,其后代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考查遗传病类型及遗传过程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判断。
【答案】 (1)显 (2)AA或Aa Aa Aa (3)AA、Aa、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