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羚羊木雕 (课件+朗读+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羚羊木雕 (课件+朗读+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8-10 11:13:22

文档简介

课件45张PPT。12/31/2018 朋 友
地 久 天 长12/31/2018 张之路 羚羊木雕12/31/2018◆文中写了一只怎样的木雕?
◆这个故事写到了哪些人?我来考一考12/31/2018你喜欢这篇文章吗?12/31/2018◆每个人对要回木雕持什么态度?
◆你能在横线上填入符合语境的词语吗?
____的妈妈
____的爸爸
____的万芳
____的我
____的奶奶
快速读一读12/31/2018◆如果让你当妈妈,你会用什么语气来读?我来说一说◆朗读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当爸爸呢?当我呢?)
12/31/2018我来试一试温馨提示
吐字清楚,轻重合适
注意身份,符合性格
可配上适当的动作
12/31/2018要求:
  模拟文中人物
  有感情朗读
美美读一读12/31/2018妈妈:那只羚羊哪里去了?
我:爸爸不是说给我了吗?
妈妈: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
 我:我把它收起来了。
妈妈: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要说实话
……是不是拿出去卖了?
 我:没有卖……我送人了。
妈妈:送给谁了?告诉我!
 我: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妈妈: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那么贵重的 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我:不!
爸爸: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 贵重的东西不象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
 我:您已经给我了。
(突然)(小声地)(十分严厉)(声音发抖)(哭着喊)(声音平静不可抗拒)(坚定)12/31/2018爸爸: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
拿去送人啊!
妈妈: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
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
不得送人啊!
奶奶: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妈妈:你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我:万芳……
万芳:你怎么了?也不打伞,是不是挨揍了?
 我:没有……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
万芳: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
万芳妈:万芳,你是不是拿了人家什么东西?
万芳妈:哎呀,你怎么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好好拿着,别难过,看我待会揍她!
我:阿姨!羚羊是我送她的,都怪我……
万芳:你拿着,我们还是好朋友……(突然)(奇怪)(声音很小)12/31/2018是否读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对照朗读,
抓住人物的神态、语气评。评议12/31/2018          
读<<羚羊木雕>>,我最喜欢的一处是   ,因为        。
好好赏一赏12/31/2018品位、揣摩个性化的语言、动 作和心理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归纳文中表示“说”的语言形式及其特点
①、说的普通格式
②、省略说的格式
③、其它说的格式
④、说之前加上“态度”的修饰
⑤、用“神情”表示说或在说之前加上神情
⑥、用“动作”表示说或在说之前加上动作
12/31/2018 词句点拨举例。
(1)“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用“突然”一词,一开头气氛就紧张起来,见出妈妈的惊慌,“我”的惊吓。
12/31/2018 (2)母女神态对比,着力渲染对话的气氛,表明妈妈为一件工艺品就伤害了孩子的心
妈妈???????????????????????????孩子??
??? 突然问????????????????????? 心怦怦地跳了起来
目光紧紧地盯着????????????? 小声地说
一动不动
十分严厉???????????????????? 低着头
?????????????????????????????声音有些发抖
坚定???????????????????????? 哭着喊了起来
什么“最好的朋友”,妈妈一点也听不进去,心里只知羚羊木雕贵重,不知友谊珍贵。“坚定”的言下之意就是固执生硬。
12/31/2018 (3)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爸爸的态度与妈妈实质相同,不同的语言描写显示出不同的个性。12/31/2018 (4)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冷冷的月光烘托心情的哀伤。
12/31/2018爸爸:??
妈妈:
奶奶:
“我”:
万芳:沉稳、威严固执、严厉
通情达理、慈爱
(无奈) 软弱、珍视友情 仗义、明白事理人物分析12/31/2018①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动作、心理、神态、细节、语言。人物描写的重点②人物描写重在 。
个性12/31/2018 按照以上描写人物的方法速写几句你与老师或家长的对话。 练一练:注意:人物对话要符合场景12/31/2018 正方:羚羊木雕该送。
反方:羚羊木雕不该送。
辩一辩:12/31/2018通过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在生活中让我们 多一些____ .
少一些____ .12/31/2018 生活中你可能也要面对与父母的分歧或与朋友闹矛盾。谈谈你是怎样处理的?体验与反思12/31/2018——在朗读中体会人物性格
在辩论中获得生活感悟
羚羊木雕12/31/2018心灵大碰撞12/31/2018
友情,好似一只温情的手,拉近了你我的距离;亲情,就像一杯滚烫的茶,沸腾了你我的感情!
世界上最伟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伟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伟大的是父母对儿女的恩情.送给大家两句话推荐给大家三篇好文章!
学习父母与孩子的沟通
——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学习朋友之间的沟通
——舒婷《在澄澈明净的天空下》
学习师生之间的沟通
——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推荐五首歌
《朋友》 周华健
《懂你》 满文军
《永远是朋友》 毛阿敏
《常回家看看》 陈 红
《让爱住我家》 赵 明
12/31/2018课外练笔作业:假设你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请你给故事中最想说声“对不起”的人写一封信,表达歉意,抚平创伤,增进感情,为原文加一个别有意味的结尾。要求: 1、可以补充想象你需要的情节,但要合 情合理并与原文呼应。 2、情真意切。 3、符合书信格式。 12/31/2018          
读<<羚羊木雕>>,你感悟到了什么?我的感悟12/31/2018方法探讨请同学们从中任选其一,表达自己的看法:1、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么做?
2、站在父母的角度,应该怎样处理这件事更妥当?
3、怎样才能避免这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12/31/2018这次风波,给我们的启示:与朋友交往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曾子有言:与朋友交信乎?想告诉大家的就是与朋友交往最重要的就是真诚、无私。而且不要为了小事而互不相让,真诚的道歉往往能解决很多的问题。无私的为朋友做力所能及的事,往往能得到的不仅仅是感激,还有更多的支持。12/31/2018这次风波,给我们什么启示?与父母交流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哪些?要尊重父母,即使父母有不对的地方,也要好好的提出来,并且要多听听父母的意见,有什么事一定要和家人商量。平时应该多与父母交流,说说自己的学习情况,学校的趣事等等,这样父母也会更好的理解你们。12/31/2018这次风波,给我们的启示:与朋友交往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曾子有言:与朋友交信乎?想告诉大家的就是与朋友交往最重要的就是真诚、无私。而且不要为了小事而互不相让,真诚的道歉往往能解决很多的问题。无私的为朋友做力所能及的事,往往能得到的不仅仅是感激,还有更多的支持。12/31/201812/31/201812/31/201812/31/201812/31/2018三、品位、揣摩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1、归纳文中表示“说”的语言形式及其特点
①、说的普通格式
②、省略说的格式
③、其它说的格式
④、说之前加上“态度”的修饰
⑤、用“神情”表示说或在说之前加上神情
⑥、用“动作”表示说或在说之前加上动作
12/31/2018三、课堂练习阅读后三段文字,思考下列问题
1、写月光冷冷的有什么作用?
2、写万芳的出现有什么作用?
3、“我”为什么“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4、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有哪些?
5、“可是,这能全怪我吗?”的含义是什么?12/31/2018答案 1、烘托心情的哀伤
2、暗示了她的心理变化,是对“我”反悔的原谅
3、为被逼反悔的伤感,为友情的感动
4、“我觉得……不光彩的事呀!”揭示了大人重财轻义对孩子心理的严重伤害。
5、孩子对父母做法的严肃质问。“我”屈从了父母,应该怪“我”,但“我”是迫不得已的,主要怪父母不懂得感情和人格,对孩子采取了简单生硬的态度。12/31/2018
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刻画了人物的形象,使形象丰满、生动。 例如妈妈追问我木雕的下落时,一连用了几句十分急促的话,这一连串问话把妈妈那种不理解、不信任女儿,看重钱财的惊慌神态和心理刻画了出来,反映了妈妈庸俗的心态。
12/31/2018我来评一评温馨提示
吐字清楚,轻重合适
注意身份,符合性格
可配上适当的动作
12/31/2018 (4)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了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 这里透露奶奶深知儿子、媳妇为人,左右为难。 (5)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用奶奶的话批评了重财轻义的行为。
12/31/2018 (6)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万芳的突然不见与突然出现暗示了她的心理变化,由不理解“我”要回羚羊木雕理解了“我”被“我”父母逼迫的无奈。
《第3课 羚羊木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
2.理清文章线索、结构。
3.运用多种方法阅读课文,重视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充分感悟本文的人物思想感情,欣赏人物形象。
4.品味语言,了解烘托、反问的修辞手法及叙述中的倒叙和插叙。
5.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正确处理好亲情、友情的关系。从中获得有益启示,并能有效地解决好类似问题。
知识链接:
1.关于作者:张之路,山东诸城人,创作有电影剧本《霹雳贝贝》等,出版有童话集、小说集。
2.关于记叙文的叙述顺序
记叙文的叙述顺序一般有____、____、和____等。
顺叙是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写,是最基本的叙述方法。如《金黄的大斗笠》、《散步》和《我儿子一家》。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如《背影》一文。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在此文中就运用了插叙的方法。如在爸爸妈妈逼迫自己向万芳同学要回“羚羊木雕”时,插入了自己与万芳同学的相处,写出了两人之间的友情。这样写使文章内容严谨,达到了写作的目的——含蓄地批评了父母的重财轻友,不理解孩子的心,不尊重孩子们纯真的感情的行为。
3. 本文的体裁是小说,小说一般有 ?????? ?、?????? 、????? ?三个要素;其中?????????? ?又包含???????? 、?????? ?、??????? 、 ?????????。
预习提纲:
1.给加点字注音:
犄(  )角  怦(  ) 藏(  )刀  脸颊(  ) 攥(  )着
2. 根据意思写成语
①久久地注视着一个地方。(? ????????)
②彼此关系十分密切,总愿在一起不分开。(?? ???????)
③完全不放在心上。(? ????????)
④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肃。(? ????????)
3.?读课文,完成下表
内容
时间
事情
叙述顺序或方法
线索
1
开头
今天
?
?
?
?
今天
?
?
2
上星期
?
?
3
昨天
?
4
?
今天
?
?
结尾
今天
小结
反问句
?
?
?
?
?
?
?
?
?
?
4. 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空格处完成下列情节概括:
情节? ?妈妈追查、逼迫??→爸爸?????? ?????→插叙回忆→我???? ????????
????????? ?起因:我送木雕(插叙交待?????????? )。?
????????? ?经过:要收回(原因是????????? ???? )。?
????????? ?结局:收回(不好)。
5. 文中有哪些叠词?有何表达作用?同学们找一找,用一种符号标示出来,联系语境,说说下列叠词“表现了xx(谁)?怎么样。”
怦怦:表现了?????????????????????????????????? 。
紧紧:表现了?????????????? ???????????????????。
静静:表现了???????????????????????????????? ??????。???????????????????????????????
愉愉:表现了???????????????????????????????? 。? ??????????????????????????????????
嘿嘿:表现了????????????????????????????????? 。???????????????????????????????????
慢慢:表现了????????????????????????????????? 。?????????????????????????????????
呆呆:表现了???????????????????????????????? 。
6. 读课文,用浪线划出人物的语言描写句。从这些对话的语句中,你认为这些人物有何特点?并用“××是?????? 的人”来回答。
a.妈妈是一个????????????????????????????????? ?的人。
b.爸爸是一个????????????????????????? ????????的人。
c.万芳妈是一个??????????????????????????????? ?的人。
d.奶奶是一个????????????????????????????????? ?的人。
e.万芳是一个?????????????????????????????????? 的人。
f.“我”是一个??????????????????????????????? ?的人。
7.你觉得万芳在得知“我”要索回羚羊木雕后的心理变化应该是怎样的?请概括回答。
惊讶→? ???????????→???? ????????→?????????????????? ???????? ?????
8.“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这里为什么写到月亮?这是什么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
?
?9.“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留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10. 学习这篇文章,我还有不明白的问题,请写在下面:
?
精段赏析
阅读课文16-22段,回答下列问题。
11.这段文字刻画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 ,在刻画这个人物时,扣住的两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
12.这段文字在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时,主要运用的是(??? )
A.肖像描写? B.动作描写? C.语言描写? D.心理描写
13.联系上下文来看,这段文字记叙的顺序是(??? )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D.补叙
14.这段文字有概括叙述,有具体叙述,请按要求将段落序号填在横线上
A.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具体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挑战
(一)仿写
15.例句: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仿句:朋友是什么?朋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朋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课文24——26自然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16.与第24自然段中“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相照应的一句话是哪一句?
??????????????????????????????????????????????????????????????????????????????。
17. 第24自然段写奶奶“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此情此景,奶奶会说些什么呢?为什么又没有说?
??????????????????????????????????????????????????????????????????????????????。
18.第24自然段中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
19.“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想一想,“妈妈的眼睛”是什么样的眼神?
??????????????????????????????????????????????????????????????????????????????。
20.爸爸妈妈执意让“我”取回羚羊,奶奶却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
??????????????????????????????????????????????????????????????????????????????
??????????????????????????????????????????????????????????????????????????????。
21.课文与第26段文字相照应的是哪一段?
??????????????????????????????????????????????????????????????????????????????。
22.从描写方法角度看第25、26自然段属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表现出了我的 。
??????????????????????????????????????????????????????????????????????????????。
23.写奶奶的目的是什么?
??????????????????????????????????????????????????????????????????????????????。
学习反思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从学习方法上的收获是:???????????????????????? ??????????????;当然,我从课文内容上,也受到了为人处事的启示:?????????? ??????????????????????????????????????? ?;或人生感悟:????????????????? ?
美文赏析:
⑴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⑵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到肚子饿了。可是,她????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⑶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⑷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⑸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给她吵架?”
⑹女孩愣住了。
⑺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站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 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⑻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⑼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读者》2004年第8期)
【阅读提示】
故事很简单,记叙了一个女孩与母亲发生争吵后跑到外面,后来在一位卖馄饨的老婆婆的开导下,真正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最后一段是点睛之笔。文章捕捉司空见惯的小事,阐发刻骨铭心的哲理,应该仔细品味。
【练习】
1、??在文中空白处填上最恰当的词语。
①可是,她???? ?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A翻 B掏 C摸)
②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 了喜色。(A露出 B呈现 C换成)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记叙的内容。
????????????????????????????????????????????????????????????????????????????????????????????????????
3、??文中加点的两个“又”字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个“又”字??????????????????????????????????????????????????????????????????????????
第二自“又”字?????????????????????????????????????????????????????????????????????????? ??????????????
4、????第⑺自然段中用“疲惫不堪”、“?????喜色”来描写母亲的神态,这种变化表露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
5、??第⑹段是独句成段,分析其表意上的作用。
????????????????????????????????????????????????????????????????????????????????????????????????????????
6、??请结合你自身的经历,说说对第⑼段的理解。
??????????????????????????????????????????????????????????????????????????????????????????? ?????????? ????????????????????????????????????????????????????????????????????????????????????????????????????????????
?
?
?答案
二、2.顺叙、倒叙、插叙。3.人物、情节、环境;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三、1.jī? pēng? zhàng? jiá? zhuàn 2. ①目不转睛? ②形影不离? ③满不在乎? ④声色俱厉。
3.
内容
时间
事情
叙述法
线索
1
开头
今天
发现羚羊不在
倒叙
?
以羚羊木雕的所属变化关系为线索
今天
要羚羊
顺叙
2
上星期
换裤子
插叙
3
昨天
送羚羊
4
?
今天
要回羚羊
顺叙
结尾
今天
小结
反问句
?
?
?
?
?
?
?
?
?
?
4. 讲理由? 收回木雕? 情谊深厚? 木雕贵重。 5. 我心情紧张。妈妈一定要把事情弄清的神态。爸爸的严肃与冷漠。“我”的害怕与无奈。万芳的爽直。我心情沉重。“我”心情难受,说不出话。5.a. 严厉(或重财轻义)b. ?冷酷(或严肃、冷漠、重财轻义)c. ?比较泼辣(或性格粗暴)d. 通情达理(或深明情理、心地善良)e.宽容大度(或仗义、纯真)f. 诚实守信(或重友情、纯洁)。7.生气→伤心→谅解。8.环境描写。用冷冷的月光烘托心情的哀伤。9.虽然得到万芳的谅解,但是被逼反悔使自己觉得“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着力刻画“我”被逼讨回羚羊木雕时的痛苦心情。10.略。
四、略。
五、11.万芳? 仗义? 12.C? 13.C? 14.A.16、17 B.18、19、20、21、2215. 朋友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热情的将你引向阳光的地带;朋友是失败苦闷中的一盏明灯,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16. 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17. 不要逼孩子去要回羚羊木雕。深知儿子、儿媳的为人,自己也不需要说什么。18. 羚羊木雕很贵重,不能送人,一定得要回来。19. 应该是有恐慌、焦急、气恼和期盼的眼神。20. 同意奶奶的观点。奶奶更懂道理。她也知道羚羊贵重,但是,她更懂得执意让孩子取回羚羊,这样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多不好,对孩子间的感情影响多不好,对两家大人之间的关系多不好。她把情义看得重于财者物是深明情理的。21. 课文倒数第3段:“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咱俩还是好朋友’”。22. 心理;动作;被逼无奈。23. 反衬爸爸妈妈,批评他们的不良行径,奶奶当不了家,使事情无可挽回。
【答案与解析】
1.①C???②A
记叙了女孩与母亲发生争吵后,在一位老婆婆的开导下,真正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2.第一个“又”字,表明女孩和母亲争吵不止一次,从而反映出女孩对母亲误解之深。第二个“又”字,是第二次流泪的意思,表现须还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激。
3.表现母亲对女孩的担忧和见到女儿回来后的欣喜,从而突出母亲爱女情深。
4.突出了女孩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震撼,起强调作用。
5.例如:我们在生活中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却不注意体会这种恩情,也不加以珍惜,反倒因别人的一句问候或收到别人的一份小礼物,而感激不已。我们应当认识到在感激别人的时候也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